《三字經》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讀書筆記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小精悍、膾炙人口的《三字經》,可謂是家喻戶曉。這里面蘊含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這個暑假,我對它可謂是頂禮膜拜。
其中,最令我映象深刻的是“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得就是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的事。孫敬年少好學,讀書時,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于是,他每次讀書時都會找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fā)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fā),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會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該犯的`錯誤,自己的學習不能放松。同樣,在做人、行事方面,《三字經》中用精簡的語言涵括的深刻道理同樣使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書筆記2
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 書中每三個字都會講一個道理或是一個歷史、寓言故事。我讀了之后,里面的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受益匪淺。
讓我深受啟發(fā)的一句是“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兹谶@么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讓給哥哥吃。使得我逐漸養(yǎng)成了互相謙讓、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說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這句話讓我懂得了我們每一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從小就要刻苦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有一個哥哥,上小學的時候就不好好學習,很貪玩。父母怎么說他也不聽。現(xiàn)在,他非常后悔上小學時沒有好好學習,沒有打好基礎。現(xiàn)在后悔已經晚了,又有什么用呢?
《三字經》中還有許多像這些包含著大道理的小故事 ,它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能伴我成長,促我進步;它也可以不斷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三字經》讀書筆記3
寒假里,我的書柜多了一位新成員——《三字經》那是我特地到新華書店買來為自己“寫作”之用的。
回到家,我靜靜的坐在書桌前朗讀《三字經》一口氣竟讀完了整本書。讀完后,我感到知識豐富了許多。并從中找到我最記憶猶新的兩句話:“香九齡 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zhí)!焙汀叭谒臍q 能讓梨 第于長 宣先知”讀完這兩句話,我深筆記觸和慚愧,黃香九歲時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替父母暖被窩;孔融四歲時就知道禮讓同輩,讓大的梨子給哥哥弟弟吃,自己卻吃小的.梨子。
讀完黃香和孔融的故事后,自己感到十分慚愧,比我小的孩子都能做到,而我為什么沒有做到呢?回想起來真后悔,今后我要像這些優(yōu)秀的古人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和孝敬親人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來回報父母。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用不退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言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起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4
書是我們的朋友,書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同時又能讓我們學到無窮的知識。沒錯!一本書就好比智慧的金庫,你擁有了它,就擁有了財富。
《三字經》是一本國學經典,它包括了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富有豐富的哲學道理。
當我讀了部分內容后被深深吸引了,它具有韻律之美,淺顯簡潔,對照比較,我為以前做的有些事感到慚愧。
“幼而學 壯而行 上致君 不澤民 揚名聲 顯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讓我懂得了小時候就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有所作為;對上要盡力輔佐,對下要竭力幫助;當我們功成名就才能讓父母感到榮光。有件事情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次,我期末考試數(shù)學考了一百分,語文也考了九十五分,當成績公布下來后,全年級的同學相互轉告。消息一傳開,很多家長在爸爸媽媽面前都夸獎我,為此爸爸媽媽是多么的高興啊!于是,我暗暗下定決心,現(xiàn)在努力學習,將來有個好工作,讓爸爸媽媽享享福,讓他們的幸福延續(xù)!
當我讀到“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再次讓我警醒,年少時不好好學習,到了老的時候,只留下了一頭白發(fā),又能得到什么呢?我們每個人都好比一個玉,如果能好好雕琢,能忍受被雕琢時的`痛苦,我想必成大器,相反,那只是成為一個普通的石頭。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現(xiàn)在的學習機會,好好學習。
這只是我讀了《三字經》的一小部分所明白的道理,我想,這本好書將陪我左右,伴我成長,因為冰心奶奶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誦讀《三字經》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5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讀了《三字經》了。當時,我讀來讀去就只為了一個目的:好玩,F(xiàn)在到了小學,我們學到了國學,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經》來……
其實許多人說《三字經》是很無聊的,我剛開始也這么認為,可到了今天,我認真的讀了讀《三字經》,發(fā)現(xiàn)了里面許多的知識。
我最喜歡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因為這句話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雞在早晨叫醒人們,人如果不學習,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學習,就連一個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何談在社會上發(fā)展呢?
接下來的這句,是上一句話的后面一句:“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边@句的意思也讓我深受感染:“蠶會吐絲,蜜蜂會制造蜂蜜,人不學習的話,還不如這些動物!笔茄,許多動物會為人類制造東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會上的.廢物。還不如這些辛勤勞動的動物們呢。
《三字經》里,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知識呢!我知道了五岳,有岱山,華山,嵩山,恒山,衡山。啊,我還知道我的老家湖南的衡山居然還是五岳之一呢。
我知道了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記得以前我才知道四個天干呢,現(xiàn)在,我哪個都知道了。
《三字經》讀書筆記6
我讀了《三字經》,讓我收益不淺的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是,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如果不嚴格教育孩子,即使再好的.品質也會逐漸改變。教導子女的關鍵,在于要求他們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我還從書本中唐伯虎拜師學藝的故事中知道了父母為什么嚴格要求我,只有嚴格的要求,不斷的學習,不斷努力,學而不厭。才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所以我要向唐伯虎學習,在以后的學習中,上課認真聽講,仔細完成作業(yè),多看課外書,爭取更上一層樓。
《三字經》讀書筆記7
今天,我捧起《三字經》這本書,仔細閱讀,其中有一句話是:”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誼先知。“意思是:東漢時,有一個小孩叫孔融,他四歲時,就懂得把大梨讓給哥哥吃。當?shù)艿艿模驮撟鹬馗绺。這個道理應該是我們從小便知道的。
讀了這句話,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記得我在姥姥家時,姥姥給我們洗了許多桃子讓我們吃,這時,我看見一個”巨無霸“—— 一個很大的桃子,媽媽說:”誰想吃那個就拿那個。“我就拿了一個大的桃子,媽媽說:”你小,就應該拿個小的,大的.你吃不完!翱晌移宦爧寢尩,我就吃大的。
今天讀了這句話,我進一步明白了,在做到尊老愛幼的同時,也要做到互相謙讓,這一點我們應該從小就知道,因為尊老愛幼,互相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三字經》讀書筆記8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故事: 一位媽媽因為結婚,晚年紀大才生了一個兒子。因此十分寵愛他。
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同桌有一塊很好的寫字板。于是沒經人同意就拿回家,媽媽問他發(fā)生什么事。他一五一十的告訴她,媽媽沒有罵他,反而還說這是好事。過了不久,兒子從別人院子里拿了一件衣服。媽媽說:”我的.兒子真能干,以后多那兩件!熬瓦@樣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偷人家東西一點都不難為情。過了幾年,他的膽子也大了。偷東西判了死刑。
在他要被砍頭時,他要求和媽媽說幾句話,誰知道他要掉了媽媽的耳朵。兒子說:”當初我偷寫字板的時候,你對我又打又罵,我就不會有今天了。“
生養(yǎng)了兒女不加以教導,這是做父母的錯。
《三字經》讀書筆記9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小學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眲e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后來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媽媽就曾經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jié)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媽媽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媽媽看了,說: “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很高興。于是,他就養(yǎng)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后他成了一個小偷,還犯了大案,要被處死。在執(zhí)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說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上去,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卻說:“媽媽,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里繡花針的`時候,你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媽媽,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
《三字經》讀書筆記10
今天我背誦了《三字經》,有一段話我記憶非常深刻,就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說的是黃香九歲時,在寒冷的冬天里能用身體為父親暖熱被窩。他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兹谒臍q的時候,能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他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讀了這些,我感到非常慚愧,前兩天,我還因為和弟弟爭一件玩具,打的不可開交。以后我要像黃香、孔融學習,再也不和弟弟爭玩具了。
讀了這本書讓我還明白了一個人就要不學不好的習慣,養(yǎng)成勤奮用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三字經》讀書筆記11
星期六,我做完作業(yè),覺得實在很無聊。就拿起媽媽剛給我買的《三字經》,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度纸洝肥且徊苛鱾魃鯊V,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遷到鬧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他就到學堂學習知識和文化禮儀。由此可見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多么的`重要啊!
雖然有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如果自己不刻苦學習,那也是沒用的。這讓我想起《三字經》中的“子不學,斷機杼”。這句話講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學習,孟母很生氣的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來告誡孟子不要自棄其功,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經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有進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時候,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不讓方仲永學習,整天游逛自夸,自以為是。從此方仲永也就由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天才變成了一個平常的凡人。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我們從這本書上能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我為中華民族能流傳下這樣的書而自豪!
《三字經》讀書筆記12
在我五年級的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了《三字經》,翻開這本書,發(fā)現(xiàn)每句都是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些趣味。
當我讀到“昔孟母,擇鄰處”時,爸爸就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也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比司拖裼褚粯,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蔽覀儾粌H要學習,還應該專心學習,“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我們沒有取得好成績,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專心,注意每一個小細節(jié),這樣才能成功。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边@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粒思想種子,慢慢生根、發(fā)芽。
《三字經》讀書筆記13
今天讀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剛剛生下來的時候,個個都有善良的天性。小時候,這種天性大家都差不多。但是長大后受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習性就會有所不同。
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做一個誠實,善良的小孩。
《三字經》讀書筆記14
從一年級開始,爸爸就讓我朗讀《三字經》了。雖然我那時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讀起來依依呀呀的倒是別有一番韻味,朗朗上口。在不知不覺中,我已能將其背得滾瓜爛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從中悟出了些道理,也慢慢明白了爸爸一向鼓勵我背《三字經》的一片苦心。
《三字經》中有很多讓人感人的故事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曾子殺豬傳千古”。有一日,曾子和他夫人要一塊去趕集,曾子的'兒子死活不讓自己母親走,母親就哄孩子說:“回來給你吃豬肉!好不好!”。兒子聽了母親的話,就松開了拉著母親的手。趕集回來后,曾子磨刀霍霍,準備殺豬。其妻望見了說:“我是哄孩子的!”“哄孩子?以后孩子長大了哄你、我,怎樣辦?如何了得!”說完曾子一刀便把豬殺了。曾子是《大學》的作者,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言而有信,即使是對一個小小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讓我感悟甚深的是這一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币粔K玉在工匠的雕琢下,才能盡現(xiàn)它的光彩,成為一塊稀世美玉。人也一樣,不經歷磨練,很難成才。所以呢,從小就要刻苦讀書,長大才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我從這段話中明白了自己做為兒女的要孝順和敬愛長輩,盡自己的潛力。所以我此刻已經開始為媽媽分擔家務活了:擦席子、擦家具、拖地,晚上睡前給媽媽敲腿,按摩肩膀。讓媽媽睡得香香的,我才開心。
《三字經》是古代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值得我們讀一讀的國學經典。一個人要多讀書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那就趕快行動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15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竇燕山 有義方
養(yǎng)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zhí)
融四歲 能讓梨 弟于長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shù) 識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綱者 君臣義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shù)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曰喜怒 曰哀懼
匏土革 木石金 絲與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倫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長幼序 友與朋 君則敬 臣則忠
此十義 人所同
【《三字經》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三字經讀書筆記11-11
《三字經》讀書筆記14篇09-19
三字經讀書筆記15篇12-15
三字經教案01-21
《三字經》教案02-28
學習《三字經》心得01-23
《三字經》教學設計01-16
三字經教學設計03-24
《三字經》的教學設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