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湖導(dǎo)游詞 推薦度:
- 青海南山導(dǎo)游詞 推薦度:
- 青海景點導(dǎo)游詞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青海導(dǎo)游詞(精選33篇)
作為一名樂于助人的導(dǎo)游,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dǎo)游詞準備工作,借助導(dǎo)游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dǎo)游客觀光游覽。那要怎么寫好導(dǎo)游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海導(dǎo)游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
位于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東北部,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間,三面環(huán)山,風景壯麗、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古稱西湖。景區(qū)以高原湖泊為主體,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觀。
湖中有海心山、三塊石、鳥島、海西山、沙島五個形態(tài)各異的島嶼,山巒疊翠,景觀獨特,其成以鳥島聞名遐邇。湖面海拔為3266米,東西長約90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面積4635平方公里,而流域面積則比湖面大10倍,有50條短河從三山的四面八方匯入,沒有出海的通路,因而又是我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青海湖蒙語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鹽量最大,浮游生物稀少,透明度達8—9米以上,所以顯得格外湛藍。
湖區(qū)充滿生機,到處可見牦牛、黃牛漫步,羊群吃草,構(gòu)成“風吹草低見牛羊”牧歌式的圖景。湖區(qū)有兩大奇觀,一是漁場,一是鳥島。青湖湖盛產(chǎn)湟魚,是一個豐饒的天然漁場。青藏高原自古就是令人神往的寶地,景點主要有海心山和鳥島。鳥島,高出湖面10米,素有“鳥兒王國”之稱,每年春天,大批的海鳥從印度、尼泊爾等地千里迢迢來到青海湖繁衍生息,秋天又攜兒帶女飛回南方,國家對這類鳥資源十分重視,在島上設(shè)有專門保護機構(gòu)。海心山又叫龍駒島,面積約1平方公里,此處上、青水秀,景色秀麗。從前人們在海心山上興修了不少廟宇和房屋,一些喇嘛島上修行,不少牧人到島上來放牧,“山佛寺”已成為此地獨特景觀。
青海湖美麗富饒,盛產(chǎn)味美、營養(yǎng)高的'湟魚。沿湖兩岸有遼闊的天然牧場,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牧草豐美,有著發(fā)展牧業(yè)的優(yōu)良條件,現(xiàn)已成為青海省重要的牧業(yè)基地。
青海湖周圍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牛羊成群,牧歌悠揚,當?shù)厝嗣裨诖罅Πl(fā)展牧業(yè)的同時,也充分發(fā)展了油料、飼料為主的農(nóng)業(yè)。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
貴德溫泉,位于龍羊峽外口南面的山溝中,距縣城二十余華里。三面高出,危巖疊峰。山石焦黑,植物生長稀少。山腳下的深溝石隙中,噴出溫水,匯成溫泉。水面熱氣蒸騰,手不能近。將雞蛋放入器皿,置泉水中二十分鐘即熟,離泉口約二百米處,可以沐浴,但水溫偏高,感到有些過熱。
對貴德溫泉,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妙的神話:天地開辟時,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大地火熱。赤地千里,人們幾乎生存不下去。當時有個名叫后羿的英雄,施展了他的射箭神技,射落了九個太陽,獨留下一個在天上,才平息了大地灼熱的災(zāi)難?墒牵巧渎涞木艂太陽并不甘心,他們就鉆進地下去,分散在古老的.九州大地,在土里發(fā)揮他們的威力。跑到雍州地界的那個便落腳在貴德溫泉地底下,由于它的高溫灼熱,地下水經(jīng)常沸滾,涌出地面,便成溫泉。青海、甘肅、四川等毗鄰地區(qū)患皮膚病、寒濕腿、筋骨痛等病的人們,往往長途跋涉,來到貴德溫泉療養(yǎng)、治病。
青海導(dǎo)游詞 篇3
各位游客朋友們,離開了倒淌河,離開了文成公主的傳說。我們前方將要到達的是我們美麗富饒的青海湖。
對于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現(xiàn)代地質(zhì)學(xué)研究表明,大約在兩千多萬年以前,如今的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由于大陸板塊擠壓,地殼運動,海底漸漸向上隆起,逐漸形成了如今的青藏高原。而青海湖則是在地殼隆起過程中,斷層陷落而形成的。
接下來呢,大家請看我們的正前方,那平嵌在皚皚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原之間,熠熠發(fā)光的寶鏡,就是青海湖了。青海湖面積4400多平方公里,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3公里,湖水平均深度19米,湖面海拔3260多米,是我國最大的'內(nèi)陸咸水湖。
如今,青海湖已經(jīng)成為青海省四大旅游區(qū)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觀光為主,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環(huán)湖旅游帶。
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就是青海湖的湖濱地區(qū)。此處地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氣候溫和,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不僅如此,這里還是青海省重要的牧業(yè)基地,豐美的牧草,肥沃的土地,養(yǎng)育著這里成群的牛羊。每到夏秋季節(jié),遼闊的草原像披上了一層碧綠的絨毯,各種野花五彩繽紛,將綠色絨毯點綴得如錦似緞。四周大片整齊的農(nóng)田麥浪翻滾,油菜花一片金黃,散發(fā)出沁人肺腑的芬芳。湖面上碧波萬傾,白色海鷗追逐著魚帆在空中翱翔,牧民的帳篷星羅棋布,日出日落的景色更是充滿著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青海湖四面環(huán)山,它的東面是我們剛剛走過的日月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青海南山,北面是壯麗的大通山。山水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副美麗動人的畫卷。
青海湖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的碧草連天,輕波萬里,。它還有一些獨特的自然現(xiàn)象,如文開湖,武開湖。所謂文開湖,就是指一種表現(xiàn)得比較安靜的湖水解凍現(xiàn)象,而武開湖則表現(xiàn)得有如萬馬奔騰。聽我這么說,大家是不是很想去見識一下呢?昨天我從有關(guān)媒介那得到消息,說是過幾天很可能會出現(xiàn)文開湖這一獨特的景觀。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如在這多呆一兩天,親身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秘莫測。
好,各位游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青海湖之旅就告一段落了。
青海導(dǎo)游詞 篇4
南海殿座落于貴德縣城以南2。5公里的梅茨山腳下,它是貴德龍脈文化的發(fā)祥地,青海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海殿景區(qū)在貴德“古八景”中有“南海溪聲”的美譽。上了梅茨山,一來登高望遠欣賞一下貴德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二來親眼目睹“青田斷脈”的遺蹤。是道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相依并存的旅游勝地。
這座古老的山上有個神奇的傳說:明朝開國之初,宰相劉伯溫在全國各地發(fā)現(xiàn)了相繼移動的九條龍脈。其中,梅茨山上的這條龍脈是最大的。因山呈龍行,相傳是龍脈所在。這條山是向下移動的,假如龍首到了黃河邊,能飲到黃河水,貴德這塊鐘靈毓秀之地必出一位“真龍?zhí)熳印。洪武皇帝朱元璋聽到此事后又驚訝又著急。因為他的江山是率領(lǐng)萬千將士辛辛苦苦打拼得來,來之不易,他老擔心江山易主,所以急派親信大臣、當朝宰相劉伯溫來貴德斬斷龍脈。
派來的人是浙江青田人,后來就留下了“青田斷脈”的.典故。一行人在挖龍脈的過程中,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當天開挖的地方一到夜間便會悄悄合攏,如此反復(fù)數(shù)日,眾人無計可施。后經(jīng)高人指點,在梅茨山的山腰修建了一座觀音菩薩殿,供奉了觀音菩薩,鎮(zhèn)住了龍頭,才順利斬斷龍脈。在挖龍脈的過程中,挖出了紅色的泥土,還濕漉漉的,當?shù)乩习傩照J為那是挖斷龍脈流出的龍血。大家朝下看,那就是挖斷龍脈的埡口,有三層樓房那么深。
從此以后,這座古老的山頭就以這個神奇的傳說吸引著無數(shù)來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的游人來此祥考斷脈的遺痕,傾聽“青田斷脈”的神奇?zhèn)髡f。
青海導(dǎo)游詞 篇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禪寺是依土樓山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這里的巖石是紫紅色的砂巖、礫巖,其間還夾有石膏和芒硝層,巖性軟硬相間,在長期地質(zhì)、流水、風化等的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險峰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發(fā)育。軟巖層向里凹進,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當?shù)厝朔Q“九窟十八洞”,洞內(nèi)塑有玉皇、觀世音、文殊、普賢、關(guān)云長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繪的神像圖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漢、藏佛教繪畫藝術(shù)風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稱。從藝術(shù)風格來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跡。因為是道教道觀,所以寺內(nèi)又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筑。硬巖層向外凸起,猶如屋檐,廟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懸,棧道回廊將殿宇樓閣與洞穴群相連,使殿中有洞,洞內(nèi)套洞,洞中藏佛,棧道回廊緊靠懸崖,甚至懸空架設(shè),因此有“中國第二大懸空寺”之稱。
據(jù)說,每當煙雨蒙蒙,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云霧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時隱時現(xiàn),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云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頂,可遠眺群山之巍峨,可攬西寧全城之風貌。從土樓山下來,經(jīng)供奉三教堂、迎仙橋、百花亭,可到萬圣殿。萬圣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斗姥、驪山老母、觀音老母。萬圣殿左邊,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玄女宮,玄女宮東西兩側(cè),則分別是會仙閣、聚仙閣。穿過玄女宮坊,跨過山腳的引水渠,就從道家叢林回到塵世。最佳旅游時間北禪寺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西寧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最佳旅游時間為夏季。歷史文化在歷史上,北山寺有過很多的名稱。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名為“永興寺”才有了寺的名稱,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
青海導(dǎo)游詞 篇6
各位團友:
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的通天河畔,位置33°09′~33°17′N,96°24′~96°37′E,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青海省玉樹縣西北部結(jié)隆鄉(xiāng)境內(nèi),距玉樹縣西北約65公里.海拔4,100~4,200米.通天河支流益曲在此穿過,形成5個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
米的湖泊,還有眾多的泉水噴涌而出,水量穩(wěn)定,水質(zhì)潔凈.縱橫迂回的溪流,星羅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灘切割成無數(shù)大上不等的"沙洲"和"小島",因此野獸難以進入.是唯一棲息于高原和主要分布于我國的珍禽黑頸鶴的重要繁殖地.1986年7月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988年9月由玉樹藏族自治州籌建,暫編制7人.它是以鶴類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區(qū)內(nèi)有可供鶴類棲息繁殖的濕地約45平方公里.
隆寶濕地為青藏高原東部的川西高山峽谷向高原主體過渡地段上的隆寶灘盆地中部的苔草沼澤.四周環(huán)山,呈“凹”字形,周圍山峰高達5,270米.濕地水源來自許多涌泉和七條溪流.成片的濕草、沼澤圍繞著五個水深0.2米至0.3米的明水面,相互滲透構(gòu)成保護區(qū)主體,其周圍是些不規(guī)則的水坑和松軟的草墩.除主河道水深外,蔓延成沼澤灘地的地區(qū),水深一般保持地0.2~0.4米.草墩之間被水隔絕,水坑內(nèi)魚、蛙集在,水生生物、浮游生物豐富.湖底有很厚的淤泥層.
本地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干燥寒冷,風大,日照長,輻射強烈.1月份均溫—11.1℃極端最低氣溫—260℃;7月份均溫9.3℃,極端最高氣溫27.0℃,年均氣溫—0.4℃;≥0℃,積溫1027.4℃,年日照時數(shù)2300小時,年總輻射量152.8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高達730毫米,集中在6~9月,雨、熱同期.植物生長期162天.
隆寶湖是在高原的崇山峻嶺中形成的大大小小盆地和湖泊中的一個,地勢呈南北走向的峽谷形狀,灘地長30公里,寬1.5—4公里,四周被高山環(huán)抱,海拔4050—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護區(qū)之一.這里四季不明顯,氣候變化劇烈,冬季風大、干燥、氣溫低,6—8月雨水多而集中,比較濕潤,全年日照時間約2300小時.湖灘地土壤肥沃,水草肥美,優(yōu)勢植物有水毛茛、毛茛、西伯利亞蓼等34種.主要植被類型為草甸和淡水沼澤,為水禽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黑頸鶴棲息繁殖的集中地區(qū).每年4月,牧草剛剛返青,黑頸鶴從南方到達這里,生兒育女,避暑渡假,待到牧草枯黃的10月上旬,它們攜兒帶女飛往南部越冬.
保護區(qū)為黑頸鶴的主要棲息繁殖地之一,每年的.3月到達,整個繁殖季節(jié)里有8~12對(1983年~1986年調(diào)查).已發(fā)現(xiàn)鳥類32種,其中水禽近10種.其中種群數(shù)量較大的有斑頭雁,分布在保護區(qū)中部的一塊長500米,寬100米的土丘小島上,有巢穴約2,000余窩.其它種類有赤麻鴨、白眼潛鴨、普通秋沙鴨、綠頭鴨、鵲鴨、黑鸛、紅腳鷸、鳳頭琵鷺、普通燕鷗、玉帶海雕、禿鷲等,隸屬5目6科.
沼澤有豐富的魚類和節(jié)肢動物.周圍灘地獸類有雪豹、水懶、藏原羚、狼、喜馬拉雅旱獺、黃鼬、香鼬、高原兔、高原鼠兔、黃羊、藏狐、田鼠等12種.另外還有包括4種珍貴的高原蝶類在內(nèi)的昆蟲20種.
植被為蕆嵩草、喜馬拉雅嵩草、短蒿草、毛囊苔草、矮金蓮花、長管馬先蒿、水麥冬、長花野青茅、驢蹄草等為主的高原苔草沼澤和沼澤草甸.還有很多蕨麻.低等植物有包括名貴的冬蟲夏草在內(nèi)的真菌16種.
青海導(dǎo)游詞 篇7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青海的資源豐富,有高原,山峰,盆地,江河,湖泊,峽谷,沙漠,冰川,奇異的造型地貌型地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地高原氣候等,名勝古跡眾多。漢,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歷史悠久,民族風情別具一格,極富情趣。全省已開發(fā)景點10多處,形成3大景點區(qū)。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
由于青海湖一帶早先屬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漢代也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可可西里位于西南部,昆侖山系南側(cè)支脈。北西一南向東走向,屬高寒荒漠氣候。植物稀少種類貧乏,有成群的野牦牛,野鹿,石羊,長角半等蹄生動物出沒。青海的特產(chǎn)以及功效,蟲草性溫味甘,有保肺益腎,止咳化痰,滋補益壽,爽神明目等功效,人參果性味甘甜,有健脾益胃,收斂止血,生津止渴,補血益氣之功效等。以上是青海的風景,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青海的'特殊民族風俗。蒙古族無論是誰都喜歡穿蒙古袍。蒙古袍身長寬大,高領(lǐng)長袖,在騎馬放牧?xí)r能夠防止凍傷,晚上能當被蓋;長長的袖筒冬天可護手持韁,夏天可防蚊蟲叮咬;寬寬的腰帶在騎馬時可以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穩(wěn)定。藏族大多生活在草原地區(qū),被人們稱為游牧民族,主要從事畜牧業(yè)飲食以紅食和白食為主。
所謂紅食就是肉,如牛羊肉;白食就是奶制品,如白油,奶茶,奶酪,奶酒等。所以,我們與藏族小朋友在一起吃飯時,可要尊重它們的生活習(xí)慣啊。
青海導(dǎo)游詞 篇8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禪寺,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北湟水之濱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又名永興寺。因北山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禪寺也因此又叫土樓觀。風景名勝靈官殿來到山腳,首先看到的是靈官殿。靈官殿修建于明洪武年間,因戰(zhàn)火毀燒,重修于1920年。原有山門,東西兩邊有廂房,房中間有橫匾上書“靈官殿”三個大字,清宣統(tǒng)二年(1920年)西寧各界捐資將靈官殿整修一新。殿內(nèi),供奉著護法王靈官。靈官赤面三眼,手執(zhí)金鞭。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zhèn)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tǒng)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xiàn)了一位“火車王靈官”,根據(jù)《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王母大殿靈官殿后,是王母大殿。王母大殿是整個土觀樓的主殿,也是平常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20xx年大殿失火王母大殿[2],現(xiàn)在看到的.是20xx年重建的。據(jù)說,西王母的主要活動區(qū)域在青海,而這里是西王母顯靈圣地,所以主供西王母。北禪寺現(xiàn)為青海省內(nèi)道教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眾多的海內(nèi)外華人前來游覽觀光,也會不時在這里舉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動。近幾年來,每當重陽節(jié)晚上,北禪寺還會張燈結(jié)彩,屆時,數(shù)萬人云集于此,更是熱鬧非凡。
王母大殿分上下兩層,下層供奉王母,上層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城隍殿王母大殿西邊是財神殿,東邊是城隍殿。財神殿供奉著比干、關(guān)圣、趙公明三大財神,城隍殿則供奉著本省城隍殿[2]城隍、東漢時期的西寧護羌校尉鄧訓(xùn)。據(jù)載,鄧訓(xùn)生于40年,卒于92年,字平叔,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子。鄧訓(xùn)任護羌校尉深得羌人之心,倍受愛戴。羌人“聞訓(xùn)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寧壽塔土樓山頂峰,有座寧壽塔,該塔為六面形五層翹角塔,塔中實心,青磚砌成。一寧壽塔[2]說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開國功臣、駐西寧長興侯耿炳文所建,一說是清代所建。
據(jù)說,每當煙雨蒙蒙,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云霧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時隱時現(xiàn),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云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頂,可遠眺群山之巍峨,可攬西寧全城之風貌。從土樓山下來,經(jīng)供奉三教堂、迎仙橋、百花亭,可到萬圣殿。萬圣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斗姥、驪山老母、觀音老母。萬圣殿左邊,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玄女宮,玄女宮東西兩側(cè),則分別是會仙閣、聚仙閣。穿過玄女宮坊,跨過山腳的引水渠,就從道家叢林回到塵世。最佳旅游時間北禪寺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西寧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最佳旅游時間為夏季。歷史文化在歷史上,北山寺有過很多的名稱。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名為“永興寺”才有了寺的名稱,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
因樓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故有“土樓山”之稱。北魏旅行家酈道元跋涉到西寧,登臨土樓山,他的《水經(jīng)注》中寫道:“湟水東流,經(jīng)土樓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樓有道教庵觀,故有“土樓觀”之稱。北山像一只奮翼欲飛的雛鳳,而土樓山又似一只雛鳳的翅翼,從此又多添了一個雅號叫“鳳翼山”。雖然名稱很多,但北山寺是人們最習(xí)慣的叫法。其山中寺觀是西寧地區(qū)的一大名勝古跡。由于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獨具一格的風貌,成了人們游覽的場所。在北魏時期《水經(jīng)注》記載了北山寺,北魏時青海形勢圖中也標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寧城),可見北山寺知名度是相當高的。
青海導(dǎo)游詞 篇9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到互助土族風情園來游覽觀賞。風情園位于青海省東北部,距西寧機場50千米,距青海省會西寧市31千米,是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體驗民俗、宗教朝覲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景區(qū)。互助縣是全國唯一的以土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被稱為“土族之鄉(xiāng)”。土族民族風情又是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因而將互助的整個旅游景區(qū)統(tǒng)稱為互助土族故土園。2017年,互助土族故土園旅游區(qū)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距土族風情園還有一段距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互助土族的概況。土族是我國青海省獨有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土族信仰藏傳佛教,也有信仰苯教和道教的。許多學(xué)者研究認為,土族是吐谷渾人的后裔。唐時,留居青海的吐谷渾人,逐漸移居青海東部地區(qū),與其他民族交錯雜居,吸收了其他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土族。
各位游客朋友,土族的服飾極富民族特色,2008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土族婦女的.傳統(tǒng)服飾叫作“七彩袖”,它的兩袖由七種色彩布圈做成。從最底層開始,第一道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綠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黃色,象征麥垛;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藍色,象征藍天;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紅色,象征太陽。土族婦女講究頭飾,在土語里,頭飾叫“扭達”。過去繁多的頭飾,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非常簡單方便。姑娘一般梳三根發(fā)辮,已婚者梳兩根,末梢相連,以珊瑚、松石等綴飾,再戴上織錦氈帽,非常漂亮美觀。
土族男子一般戴紅纓帽和“鷹嘴啄食”氈帽。紅纓帽是一種織錦鑲邊的圓筒形氈帽,相傳由清代朝帽演變而來。因紅頂連一綹長約五寸的紅纓而得名!苞椬熳氖场睔置保錁邮綖槊弊拥暮箝芟蛏戏,前檐向前展開。衣服是穿小領(lǐng)斜襟的長衫,外套黑色或紫紅色坎肩,紐扣多用銅制。腰系花頭腰帶,穿藍色或黑色大襠褲,小腿扎“黑虎下山”的綁腿帶,足穿白襪或黑襪,鞋子為雙楞子鞋和福蓋地鞋。
各位游客朋友,土族的婚禮一般分提親、定親、送禮、選吉日、娶親等程序,儀式隆重熱烈。結(jié)婚前一天,男方在下午請兩名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納什金”(即娶親者)帶上娶親的禮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裝、首飾,拉著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娶親。此時,女方家故意不給納什金開門,并由阿姑唱起悅耳的“花兒”,讓納什金對歌,還從門頂上向納什金身上潑水,以示吉祥。直到阿姑們被唱得無歌以對時,女方才肯開啟大門將納什金邀至家中,_隨后由新郎向岳父岳母敬獻哈達,拜神佛,禮畢上炕喝茶、吃飯r緊接著阿姑們沖進屋里拉起娶親人到庭院或麥場上去跳“安昭”舞。整個婚禮一直進行到深夜才結(jié)束。
第二天天亮前,新娘經(jīng)過梳妝打扮,頭上罩上一層層五顏六色的漂亮紗巾,上馬起程。新娘的親屬將一把紅筷子撒在院子里,母親將新娘穿過的衣服扔出墻外,表示姑娘已經(jīng)出嫁。到了規(guī)定的時辰,新娘須“坐經(jīng)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擺著經(jīng)卷、柏樹枝、佛燈、牛奶、紅筷子、茯茶、糧食、羊毛等九種吉祥物品。納什金在堂屋門前唱《依姐》歌,并使勁擺動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氈或紅氈抬著沿院里的圓槽轉(zhuǎn)三圈后,出門上馬。新娘在娶親人、送親人的簇擁下來到新郎家門口,首先由新郎捧著美酒和哈達,迎上前去接新娘下馬。新郎新娘進大門時,有兩個年輕婦女在前面拉著紅氈或白氈,新郎新娘跟著氈,男左女右,抱著用紅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緩緩邁人庭院。穿戴后,即舉行拜天地。新郎新娘要連續(xù)拜四次,進人洞房。
各位游客朋友,土族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xí)俗。土族以肉類、乳品、青稞、蕎麥、薯類為主食,喜歡吃酥油炒面、油炸饃、手抓大肉、手抓羊肉、沓呼日、海流、哈力海、燒麥等。愛喝奶茶,飲自家釀制的青稞酒。土族一般習(xí)慣于日食三餐,早餐比較簡單,大都以煮洋芋或糌粑為主食;午餐比較豐富,有飯有菜,主食為面食,常制成薄餅、花卷或疙瘩、干糧等食用;晚餐常吃面條或面片、面糊糊等。土族人非常好客,特別歡迎客人來訪,哪怕是路過或前來投宿的客人都會受到熱情招待。
各位朋友,土族禁忌很多,土族忌諱吃驢、騾、馬、狗肉;上炕就座時忌諱坐到主人家的枕頭、被子上;年輕婦女的臥室不得隨意進入,不能同未婚姑娘開玩笑;佛堂、大殿內(nèi)忌吸煙、吐痰、亂翻亂摸和大聲喧嘩;土族還有忌門的習(xí)慣,如生孩子、安新門、或家中有重病人時,要在大門旁邊貼一方紅紙,或在大門旁煨一堆火,外人不得進人庭院。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0
格爾木是蒙古語,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爾木地處柴達木盆地南緣中部,轄區(qū)面積12.4萬平公里,由兩個互不相連的地理單元組成,市區(qū)面積20多平方公里,居住著漢、蒙、回等民族的20多萬人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格爾木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海拔2800米,夏季短暫而涼爽,冬季漫長而溫暖,年日照時數(shù)在2859—3358小時之間,年平均降水量38.8mm,日最高溫36度,最低—31度,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格爾木地處交通樞紐,有十分便利的交通,通訊設(shè)施。北達甘肅敦煌,南通西藏拉薩,西接新疆若羌,東至省會西寧。
青藏鐵路一期工程通車到此,民航可達北京、西寧、西安、拉薩。國際、國內(nèi)通訊暢通,無線尋呼和移動電話通訊,蘭——西——拉光纜與全國聯(lián)網(wǎng)。境內(nèi)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天然動植物王國”之稱,主要有野牦牛、野驢、白唇鹿、藏羚羊、盤羊、雪豹、猞猁、雪雞、天鵝、鷹雕、棕頭鷗等,均屬國家重點保護資源,野生經(jīng)濟植物達200多種,其中枸杞、大黃、雪蓮、甘草、麻黃最為出名。格爾木礦產(chǎn)資源極為豐富,素以“聚寶盆”美稱而聞名于世,鉀、鎂、鋰、金、銅、鉛、玉石、水晶天然氣石油等資源遍布轄區(qū),其中30余中礦產(chǎn)儲量居全國前列,其礦種多,品位高。
格爾木地理位置獨特,自然奇觀豐富多彩,有常年不化的雪山、浩瀚的大漠、廣袤的草原、豐腴的綠洲、婷婷玉立的冰峰,星羅棋布的湖泊,其山色、幽谷、清泉、湖景、草原、冰山、鹽橋、雅丹地貌等構(gòu)成了青海西部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格爾木以開辟了以青藏高原汽車探險,南絲綢之路。馬克波羅探險、昆侖道教尋祖、蒙古族草原風情游覽等十幾條具有高原特色,宗教特色的旅游線路。目前,格爾木旅游管理機構(gòu)和接待設(shè)施健全,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發(fā)展體系,具有一批日、英、法、德語種的翻譯、導(dǎo)游隊伍和經(jīng)驗豐富的管理人員,主要開展業(yè)務(wù)的格爾木中國國際旅行社和格爾木中國旅行社,十幾年來接待了來自德、日、美、英、法、意大利、荷蘭等國和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qū)的'約20萬旅游者,新建的格爾木賓館和沱沱河賓館兩所涉外飯店,為過往團隊和客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格爾木城市建設(shè)發(fā)展迅速,市區(qū)整潔美觀,樓房林立,街道寬闊整齊,林帶花圃艷麗多姿,構(gòu)成市區(qū)井然有序的整體形象。聳立在市中心的馬踏飛燕雕塑標志著整個地區(qū)經(jīng)濟的騰飛,象征著青藏格爾木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方興未艾,前程似錦。座落于青藏線上的青藏公路紀念碑,既象征著青藏公路是連接青藏兩省的生命線,又為兩省區(qū)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促進共同繁榮奠定了基礎(chǔ)。繁華的格爾木集貿(mào)市場集服裝,玩具、水果、蔬菜等經(jīng)營項于一體,豐富的商品,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應(yīng)有盡有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構(gòu)成了西部最大的工商集貿(mào)市場。此外將軍樓,雙擁共建紀念碑,寶玉石加工廠等景點將更多點綴了這座城市的容貌,使其換發(fā)出誘人的魅力。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青海吐蕃墓葬群屬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長約7千米的熱水、扎瑪日、沙爾塘、斜歪4個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進行發(fā)掘與清理,大部分已被盜掘,19xx年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圓形兩種;以夯土或堆以礫石后再復(fù)蓋夯土,夯層間鋪有沙柳枝條,夯土下方均筑平面為等腰梯形的石墻,邊緣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側(cè)涂以紅色石粉;墓室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側(cè)室和后室組成;封土堆前有規(guī)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車、木牘、玻璃器皿和金銀器具。絲織品上有佛像、飛馬及各種不重復(fù)圖案130余種;部分文物及圖案具有較濃郁的`中亞風格特點。
大小墓葬共計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熱水大山,面臨察汗烏蘇何,高出地面約30多米,遠望猶如城闕一般雄偉壯觀。墓葬墓高11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墓堆下還有3層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圍墻,高1米、寬3米。墓冢從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冢丘的穿木,計有9層之多,一律為粗細一般的柏木。這種封土堆構(gòu)筑形式和風格,為我國以往考古發(fā)掘中所僅見。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遺跡。
經(jīng)考古發(fā)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飾品、木碗、木碟、木鳥獸、陶罐、古藏文木牘、彩檜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絢麗多彩的絲綢織品,其絲綢質(zhì)料良好,圖案清晰,色彩鮮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絲綢品種有綿、綾、絹、刺繡等。圖案中有珍禽異獸、花草樹木、車馬人物狩獵、西域人圖像、織綿襪等為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
經(jīng)有關(guān)方面專家研究認定,墓主人是唐代早期吐蕃貴族。當時還處于奴隸制社會階段。這一吐蕃墓葬群的發(fā)掘,對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藏族族源的探討均有重要價值,因而引起了學(xué)術(shù)界的關(guān)注,被文化部列為我國1983年六大重要發(fā)現(xiàn)之一。近幾年的考古發(fā)掘又有新的成果,成為1996年全國十大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2
大家中午都休息好了嗎?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景點是北禪寺。北禪寺位于西寧市北湟水之濱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北禪寺位于西寧市湟水北岸土樓山腰,俗稱“北山寺”,又名土樓觀,其建筑風格和文化建筑被稱為“絲綢之路”南道的一顆明珠。
北山因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氨鄙綗熡辍笔恰拔鲗幇司啊敝。陡峭的山坡上布滿人工開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稱。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內(nèi)殘存有壁畫和藻井,從藝術(shù)風格上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跡。北山寺已經(jīng)修葺,為道教寺觀,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筑。位于北山頂峰的寧壽塔是清代所建的.5層密檐磚塔,為北山寺的組成部分。
北禪寺是青海境內(nèi)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個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紅砂巖天然斷層由西向東依次而建,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立,結(jié)構(gòu)奇巧,寺院錯落有序,蔚為奇觀。
北禪寺歷史悠久,寺內(nèi)留存有魏晉時期的藻井圖案及佛教藝術(shù)壁畫,塑立各種佛尊神像。
北禪寺的古跡很多,有圣母殿、呂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無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內(nèi)曲經(jīng)通幽,冷風襲身。這些洞由棧橋曲廊連接,虛實相望,獨具匠心,是一種罕見的建筑藝術(shù)。
北禪寺內(nèi)有棧道、小橋、游廊連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遠遠望去,似一座長廊懸空在半山腰中,頗有山西懸空寺的風格,F(xiàn)在九窟十八洞內(nèi)還保留著塑像和古代壁畫,被譽為“絲稠之路”南線古代文化的一顆明珠。從北禪寺鳥瞰西寧市全景,別有一番情趣。土樓山天然大佛在北禪寺側(cè)旁,這座天然大佛高約百米,由紅白巖石相間構(gòu)成,經(jīng)過風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3
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間走,宛如畫中游,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天空之境,茶卡鹽湖,今天有我?guī)ьI(lǐng)大家游覽,大家可以叫我小妤。
茶卡鹽湖,與青海湖,塔爾寺,孟達天池齊名,稱青海四景,被評為人生必去的5個地方。
茶卡鹽池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盆地的東部邊緣,北依巍峨的完顏通布山,南靠旺秀山,東瀕茶塘盆地,是一個富饒而美麗的天然鹽池!安杩ā笔遣卣Z,意為鹽池,茶卡鹽湖有著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西漢時期,當?shù)厍甲迦司鸵呀?jīng)知道采鹽食用。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fā)最早的一個。茶卡鹽極易開采,人們只需要揭開十幾厘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jié)晶鹽,茶卡鹽湖是天然結(jié)晶鹽湖,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zhì),使鹽晶呈青黑色,所以稱“青鹽”。其鹽粒晶大質(zhì)純,鹽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鹽。這里的鹽除供應(yīng)青海各地外,還暢銷全國20余個省區(qū)及出口日本、尼泊爾、中東等地區(qū)。
茶卡鹽湖氣候溫涼,干旱少雨,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湖面海拔3100米,呈橢圓形,雨季時總面積可達105平方千米。相當于杭州西湖的十幾倍。而鹽湖的形成是由于地殼運動,青藏高原曾是海洋的一部分,經(jīng)過長期的地殼運動,就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結(jié)果一些海水留在了低洼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一個,茶卡湖內(nèi)的鹽幾乎無窮無盡,因為雨水會將更多的鹽從周圍的山上帶下。
放眼望去整個鹽湖就像一片白色的海洋,脫下鞋子,漫步在鹽灘上就會感受到像細沙一樣鹽,非常舒服車上、地上、甚至空氣里都有醇香的'鹽味,來到茶卡鹽湖,一定要走一走那條一眼望不到邊際的鐵軌?諘绲柠}湖,筆直的兩條鐵軌,讓人心曠神怡。仿佛會忘記一切煩惱。
而我們兩旁的每一座鹽雕都是都是茶卡鹽湖的“守衛(wèi)者”,每一座鹽雕都在訴說著一個滄桑而又美麗的故事... .或是神話傳說,或是英雄事跡,每一座都演繹著不同的風情... ...而現(xiàn)在一切美麗的景色只屬于你... ...
我的講解就到這里了,下面大家就可以自行游覽了,當然也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謝謝大家,祝大家旅行愉快哦。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4
倒淌河地處青藏、青康公路交會點,為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和青南地區(qū)的交通要沖。鄉(xiāng)境北部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遺址。倒淌河?xùn)|距西寧102公里,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后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眾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著,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見滔滔,不聞嘩嘩,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
關(guān)于倒淌河的傳說,人們眾說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guān)系,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念家鄉(xiāng),思父母,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傳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東西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后一條河怎么也找不到。聰明、狡黠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著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說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
倒淌河兩岸氣候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著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突然噼里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濕透,又轉(zhuǎn)眼不見了;有時天色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著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撫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里,河南岸卻下著如注的暴雨;有時半夜里雷電交加,清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散發(fā)著一種濕潤的芳香。就象一個任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緒!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座落著倒淌河鎮(zhèn),走進鎮(zhèn)子,撲而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鎮(zhèn)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茫無垠的大草原;“人”字街頭,有古老的廟宇,有現(xiàn)代氣息的樓堂;說藏話的,夾雜著那么多漢語詞匯,說漢話的,又時時冒出幾個倒裝句……,迥異的民俗,是如此對比鮮明而又和諧統(tǒng)一。
這里是交通要道,這無疑是形成漢藏兩族交流滲透的“倒淌河文化”的重要原因。然而,“自從公主和親后,一半胡俗似漢家”。最早,也許是一個女人的手,架起了這經(jīng)濟、文化,包括愛情的橋梁。
地質(zhì)學(xué)家是這樣揭示的:倒淌河原也是一條東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羅漢堂河一起注入黃河,后由于地殼的變動,日月山隆起,它才折頭向西注入青海湖,成為一條倒淌河,這便是科學(xué)的論斷。然而,不知為什么,這科學(xué)的斷語總是被人忘記,遠古的神話,令人向往,使它永遠籠罩著一層神秘。好象是給人們的意愿尋找一個依據(jù)似的,在藏漢詞典上有這么一個詞條:倒淌河。這個藏文單詞是沒有倒淌的意思的,一個蹩腳的翻譯盡可以把它譯成“有文化的女人川”。有時直譯一種語言是要犯錯誤的,可是在這里,它卻是傳神的。
啊,倒淌河,女人的河。它是皇家的公主,龍王的女兒,也是牧民的女兒。它嬌小孱弱,卻堅韌不拔。昨天它開拓了獨特的倒淌河風俗,明天它必將創(chuàng)造更為燦爛的倒淌河文化。
傳說中又謂文成公主進藏,經(jīng)過此地,灑淚成河的故事,更使它聞名于世,成為人們心目中一條神秘的河。又有人說,海心山神泉被堵塞后,為不使湖水干涸,蓮花大師便從周圍引108條水入青海湖,最后還差一條,于是便把東流的一條水,由神蛇開路,引進了青海湖,從此便有了這條倒淌河。
青海玉樹隆寶導(dǎo)游詞
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的通天河畔,位置33°09′~33°17′N,96°24′~96°37′E,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青海省玉樹縣西北部結(jié)隆鄉(xiāng)境內(nèi),距玉樹縣西北約65公里。海拔4,100~4,200米。通天河支流益曲在此穿過,形成5個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
米的湖泊,還有眾多的泉水噴涌而出,水量穩(wěn)定,水質(zhì)潔凈?v橫迂回的溪流,星羅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灘切割成無數(shù)大上不等的"沙洲"和"小島",因此野獸難以進入。是唯一棲息于高原和主要分布于我國的珍禽黑頸鶴的重要繁殖地。1986年7月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988年9月由玉樹藏族自治州籌建,暫編制7人。它是以鶴類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區(qū)內(nèi)有可供鶴類棲息繁殖的濕地約45平方公里。
隆寶濕地為青藏高原東部的川西高山峽谷向高原主體過渡地段上的隆寶灘盆地中部的苔草沼澤地。四周環(huán)山,呈“凹”字形,周圍山峰高達5,270米。濕地水源來自許多涌泉和七條溪流。成片的濕草、沼澤地圍繞著五個水深0.2米至0.3米的明水面,相互滲透構(gòu)成保護區(qū)主體,其周圍是些不規(guī)則的水坑和松軟的草墩。除主河道水深外,蔓延成沼澤灘地的地區(qū),水深一般保持地0.2~0.4米。草墩之間被水隔絕,水坑內(nèi)魚、蛙集在,水生生物、浮游生物豐富。湖底有很厚的淤泥層。
本地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干燥寒冷,風大,日照長,輻射強烈。1月份均溫-11.1℃極端最低氣溫-260℃;7月份均溫9.3℃,極端最高氣溫27.0℃,年均氣溫-0.4℃;≥0℃,積溫1027.4℃,年日照時數(shù)2300小時,年總輻射量152.8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高達730毫米,集中在6~9月,雨、熱同期。植物生長期162天。
隆寶湖是在高原的崇山峻嶺中形成的大大小小盆地和湖泊中的一個,地勢呈南北走向的峽谷形狀,灘地長30公里,寬1.5-4公里,四周被高山環(huán)抱,海拔4050-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護區(qū)之一。這里四季不明顯,氣候變化劇烈,冬季風大、干燥、氣溫低,6-8月雨水多而集中,比較濕潤,全年日照時間約2300小時。湖灘地土壤肥沃,水草肥美,優(yōu)勢植物有水毛茛、毛茛、西伯利亞蓼等34種。主要植被類型為草甸和淡水沼澤,為水禽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黑頸鶴棲息繁殖的集中地區(qū)。每年4月,牧草剛剛返青,黑頸鶴從南方到達這里,生兒育女,避暑渡假,待到牧草枯黃的10月上旬,它們攜兒帶女飛往南部越冬。
保護區(qū)為黑頸鶴的主要棲息繁殖地之一,每年的3月到達,整個繁殖季節(jié)里有8~12對(1983年~1986年調(diào)查)。已發(fā)現(xiàn)鳥類32種,其中水禽近10種。其中種群數(shù)量較大的有斑頭雁,分布在保護區(qū)中部的一塊長500米,寬100米的土丘小島上,有巢穴約2,000余窩。其它種類有赤麻鴨、白眼潛鴨、普通秋沙鴨、綠頭鴨、鵲鴨、黑鸛、紅腳鷸、鳳頭琵鷺、普通燕鷗、玉帶海雕、禿鷲等,隸屬5目6科。
沼澤地有豐富的魚類和節(jié)肢動物。周圍灘地獸類有雪豹、水懶、藏原羚、狼、喜馬拉雅旱獺、黃鼬、香鼬、高原兔、高原鼠兔、黃羊、藏狐、田鼠等12種。另外還有包括4種珍貴的高原蝶類在內(nèi)的昆蟲20種。
植被為蕆嵩草、喜馬拉雅嵩草、短蒿草、毛囊苔草、矮金蓮花、長管馬先蒿、水麥冬、長花野青茅、驢蹄草等為主的高原苔草沼澤和沼澤草甸。還有很多蕨麻。低等植物有包括名貴的冬蟲夏草在內(nèi)的真菌16種。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5
西寧植物園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山灣,是一座天然公園,原來只是西山林場的一個苗圃,1980年擴建為西寧植物園,占地面積1000余畝,以臺地為主,分山上、山下兩個旅游區(qū)。山上為林區(qū),有樹種1000余畝,香港導(dǎo)游詞,主要樹種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樹,像一座座綠塔,參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
山下建有盆景園、丁香園、薔薇園、松柏園、丁香園、巖石園等9個園中園,其中以盆景園最誘游人興致。盆景園內(nèi)有各類盆景數(shù)百盆,共54科,110屬,415種。其造型獨特,建筑風格頗具蘇州園林韻味,被譽為“不是名園賽名園,不是江南賽江南”。許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來。
丁香園是園中第二大景致,每當4月之時,滿園丁香在微風吹拂下,散發(fā)著陣陣清香,令這里的游客陶醉,也正因為如此,丁香被譽為西寧市的市花。
在蘋果園里游人可在蘋果樹下,親自動手,大家圍桌而坐,品著“蓋碗茶”,飲著青稞酒,吃著“手抓羊肉”,興致所致還可引吭高歌,故叫“野飲園”,在這兒你可以體驗自然生活,領(lǐng)悟自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也相應(yīng)提高,在節(jié)假日外出旅游、休閑,植物園為青海人民提供了旅游場所,也成為西寧的新八景之一。
西寧植物園交通線路
可乘109路公交到達。
西寧植物園門票價格
門票:10元/人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6
貴德縣從已挖掘的文化遺址看,境內(nèi)有“馬家窯”文化,“卡約文化”、“仰韶文化”、“昆侖文化”、“唐汪文化”、“黃河文化”等早期人類文化遺產(chǎn),漢唐古堡、明清樓閣記載著貴德歷史和文化的發(fā)展。1985年文物管理處在貴德縣挖掘發(fā)現(xiàn)的古文化遺址有58處,其中省級保護的遺址17處,有唐加里遺址(青銅)、藏蓋古城(唐)、玉皇閣(明)、白馬寺(清)等;縣級保護的遺址36處,有尕次古城(漢)、畢家寺城堡(元)、古城廓(明)等。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砍砸器、石刀、石鏟;青銅時期的.陶罐;漢代的鐵鏵、銅印、五銖錢;元代的古鐘;明代的必里衛(wèi)戶所印、金牌信符、宣德銅爐等。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唐蕃古道在境內(nèi)交錯延伸,是當年溝通中原與西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紐帶。境內(nèi)西漢神爵二年開辟了河關(guān)縣(今貴德縣)至金域(蘭州)道,東漢建初二年開辟了從臨羌至歸義(今尕讓)城驛道,晉南北朝時土谷渾開辟了貴德至河州驛道,清乾隆三年開辟了貴德西寧驛道。據(jù)《后漢書·西羌傳》記載,漢和帝永無五年,在今貴德河西賀爾加附近的黃河上建造了用數(shù)舟連接的浮橋。
境內(nèi)還蘊藏著一批新生代的古生物化石,品種繁多,稀奇珍貴;腥辇X象、三趾馬、披毛犀、大唇犀、西藏鼠、鼠兔、魚類等。特別是在河西鄉(xiāng)吾路口同一地點,發(fā)掘出土了多個乳齒象化石,其中一個比較完好。考古學(xué)家指出,在同一地點發(fā)現(xiàn)多個乳齒象化石。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7
鳥島坐落在青海湖的西北隅,分為一東一西兩島。在距離鳥島很遠的地方,游人就可以聽到音色各異的鳥語,嘰嘰喳喳,熱鬧非凡。登上觀景臺一看,只見各種鳥類盡情嬉戲在天空與湖水之間,它們有的展翅翱翔,在天空劃過一道道白色的痕跡;有的游弋追逐,在水面留下一道道銀亮的波紋;還有的在岸上懶洋洋的曬著太陽。
青海湖的面積有430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咸水湖,也是重要的濕地。由于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huán)境,青海湖每年都吸引數(shù)以十萬計的候鳥前來繁衍生息。五、六月份的時候,島上能有30多種鳥,最多的時候達到16萬多只,景象十分壯觀。聽當?shù)厝私榻B說,這里曾經(jīng)因為人為的撿拾鳥蛋行為,導(dǎo)致了鳥類數(shù)量大幅下降,最少的時候,鳥類數(shù)量只剩下200多只。
為了保護鳥島的自然環(huán)境,青海省在1975年將鳥島劃為了自然保護區(qū),派專人駐守。經(jīng)過了多年的精心保護,青海湖鳥島的鳥類資源正在不斷恢復(fù),據(jù)有關(guān)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每年光顧鳥島的候鳥數(shù)量基本穩(wěn)定在5萬只左右。
隨著大量候鳥的到來,青海湖鳥島逐漸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大批中外游客跟隨候鳥的腳步,來到這里一睹萬鳥齊聚的盛況。據(jù)統(tǒng)計,自2003年以來,青海湖鳥島的游覽人數(shù)均保持在每年10萬人左右。
海西山所形似駝峰。這里的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的世襲領(lǐng)地。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8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無的地方,有兩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島嶼,一東一西,左右對峙,傍依在湖邊。遠遠望去,這兩個島嶼就象一對相依為命的孿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翹首遙望著遠方。這兩座美麗的`小島,就是舉世聞名的鳥島。
鳥島,因島上棲息數(shù)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它們真實的名字,西邊小島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島;東邊的大島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駝峰,面積原來只有零點一一平方公里,現(xiàn)在隨著湖水下降有所擴大,島頂高出湖面七點六米。島上鳥類數(shù)量多,約有八、九萬只之多。這里的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的世襲領(lǐng)地。每年春天,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等一起來到這里,在島上各占一方,筑巢壘窩,全島布滿鳥巢。到了產(chǎn)卵季節(jié),島上的鳥蛋一窩連一窩,密密麻麻數(shù)也數(shù)不清,所以,人們又把這里也稱為蛋島,平時所說的鳥島也主要是指這里。
鳥島之所以成為鳥類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園,主要是因為它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huán)境,這里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三面繞水。環(huán)境幽靜,水草茂盛,魚類繁多,是鳥類繁衍生息的天然場所。
美麗的青海湖鳥島,是鳥兒樂園,鳥兒的天堂,也是青海高原的一大奇觀,近年來,這幽美壯麗的鳥島風光,這奇特的水禽生活,曾吸引過多少游人前來觀光,引來過多少人對它的憧憬和向往。在鳥島南部的設(shè)立了鳥島管理站,又將鳥島南部劃為自然保護區(qū)。
青海導(dǎo)游詞 篇19
塔爾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600余畝,寺院建筑分布于蓮花山的一溝兩面坡上,殿宇高低錯落,交相輝映,氣勢壯觀。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墻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筑,它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jīng)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祈年殿(花寺),大拉讓宮(吉祥宮),四大經(jīng)院(顯宗經(jīng)院,密宗經(jīng)院,醫(yī)明經(jīng)院,十輪經(jīng)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游人如潮。
塔爾寺位于湟中縣城魯少爾鎮(zhèn)的蓮花山山坳,是青海省和中國西北地區(qū)的佛教中心和黃教的圣地,也是中國黃教——喇嘛宗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整座寺依山疊砌、蜿蜒起伏、錯落有致、氣勢磅礴,寺內(nèi)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景色壯麗非凡。
塔爾寺內(nèi)收藏有大量鎏金銅佛像、銅佛像、金銀燈、金書藏經(jīng)、木刻板藏經(jīng)、法器、靈首塔、御賜匾額、壁畫、堆繡等文物。其中壁畫與堆繡、酥油花被譽為塔爾寺三絕。壁畫多以礦物顏料畫在布幔上,內(nèi)容主要為經(jīng)變、時輪、佛等。堆繡是用各色綢緞、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繡成佛、菩薩、天王、羅漢、尊者、花卉、鳥獸等圖案。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0
“今天,翻越祁連山,也是此次旅行海拔最高的地方,大冬樹山埡口,海拔4120.6米,所以大家在山上動作都要慢一些,不要跑跳!鼻逶纾谫e館里,大家邊吃早餐,邊聽爸爸上課。
在車上,我更緊張了今天的海拔比前天還高,今天會不會有高原反應(yīng)呢?眨眼間,我們已來到祁連山草原。我看呆了,綠色的小草覆蓋在連綿起伏的祁連山上,偶爾有一簇簇盛開的格;ǎ蝗号Q,星羅棋布。牛羊很勇敢,努力爬上高峰,花兒很美麗,仰起臉龐向我們微笑。
看著美景,汽車駛到了山頂。我吸取上次在拉雞山的教訓(xùn),在穿了兩件衣服的.情況下,又套了一件沖鋒衣。一下車,我回頭看著身后的牌子大冬樹山埡口,海拔4120.6米。這是我到過所有地方中,海拔最高的了。藍天下,白云顯得唾手可得,雄鷹在藍天下自由翱翔。那經(jīng)幡隨風飄動,帶著我那激動的心,一起飛翔。站在山上向下俯視,映入眼簾的是大片大片的翠綠的草地,不時有一些黑點兒、白點兒緩慢地移動,那是吃草的牛群羊群。另外,我到了這么高的海拔上仍沒有高原反應(yīng),太好了。但旅行隊伍中有人出現(xiàn)了高原反應(yīng)有人頭痛,有人頭暈,還有人感到胸悶氣短。于是,我們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就走了。
當晚,我們來到祁連縣住祁連大酒店。聽說明天一早要去卓爾山賞油菜花,好期待哦。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1
互助土族故土園旅游區(qū)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jié)合部,距西寧飛機場50公里,青藏鐵路、蘭西高速公路穿越高寨鎮(zhèn)而過,平大公路、威北公路、寧互公路連接境內(nèi)主要景點,是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體驗民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綜合旅游景區(qū)。2017年2月25日,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AAA級旅游區(qū)。
互助縣是全國唯一的以土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被稱為”“土族之”,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土族之鄉(xiāng)”便是互助縣,土族民族風情又是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因而將互助的整個旅游景區(qū)統(tǒng)稱為互助土族故土園。
景區(qū)內(nèi)原始純樸的自然環(huán)境、雄奇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遺跡,風格迥異的民族風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極具特色土族民族文化,發(fā)育完好的高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歷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青稞酒文化構(gòu)成了互助旅游的四大品牌。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因其獨特的人文與自然條件,而形成的青海土族文化藝術(shù),又以其文化、歷史、語言、民俗、藝術(shù)、宗教信仰等諸因素的獨特而增添幾分神秘。同時,以“二月二擂臺會”、“六月六花兒會”、“丹麻會”等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和觀經(jīng)會、廟會等吸引著大量游客。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2
互助土族名族村位于青海省東部、海東地區(qū)北部,北倚祁連山脈達坂山,與海北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相接,東北與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永登縣毗鄰,東南與樂都縣接壤,南以湟水為界,與平安縣相望,西靠大通縣,西南與省會西寧市相接。
土族是我國青海省獨有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互助是我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土族信仰藏傳佛教,能歌善舞,服裝富有民族特色。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間節(jié)日,互助旅游區(qū)內(nèi)多舉行丹麻土族花兒會。
近年來,多數(shù)學(xué)者根據(jù)漢、藏文史資料的記載和群眾的傳說,認為土族是吐谷渾人的后裔。唐時,留居青海的吐谷渾人,逐漸移居青海東部地區(qū),與其他民族交錯雜居。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
輪子秋是一項土族體育項目的表演,其驚險刺激的場面令人瞠目。每年冬季碾完場后,人們在平整寬闊的麥場或者寬敞的地場上,把卸掉車棚的`大板車車軸連車輪堅立起來,穩(wěn)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車輪上平綁一架長木梯,梯子兩端牢固地系上皮繩或麻繩挽成的繩圈。兩人相向推動木梯,使之旋轉(zhuǎn),然后乘著慣性分別坐或站在繩圈內(nèi),快地轉(zhuǎn)動起來,并表演出各種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驚險動作,令人喝彩。觀看的人還不時地幫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轉(zhuǎn)。有時,一大群服裝艷麗的男女青年在旁邊圍成圓圈,載歌載舞,勢如眾星簇月。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3
貴德縣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東部,東經(jīng)100°58'8"—101°47'50",北緯35°29'45"—36°23'35",總面積3504平方公里,東西寬63.4公里,南北長90.6公里,處于黃河上游龍羊峽與李家峽之間?h城駐河陰鎮(zhèn),距省會西寧114公里,海南州府恰卜恰158公里。
貴德縣境內(nèi)流入黃河的`主要河流有12條,黃河北岸有多龍、浪麻、昨那、多拉、曲卜藏、龍春、尕讓、松巴等8條河流;南岸有暖泉河、莫曲溝(西河)、高紅崖河(東河)、清水河等4條河流,其中清水河是出境河流,流往同仁縣。黃河由西向東橫貫境中,長達74.7千米,還有紅岸河、莫渠溝河、龍春河、浪麻河等河流分別從南北兩側(cè)匯入黃河。
貴德縣野生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是海南州周邊地區(qū)野生動植物資源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qū)。野生動物有36科106種,其中獸類7科15種,鳥類25科87種,兩棲爬行類4科4種;植物有79科283種,其中喬灌木樹種25科121種,草本植物54科162種。重點保護對象有: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雪豹、藏原羚、大天鵝、胡兀鷲、金雕等5種;二級保護動物的有馬鹿、馬麝、巖羊、石貂、荒漠貓、兔猻、猞猁、藍馬雞、藏馬雞、血雉、雀鷹、獵隼、紅隼、大鵟、兀鷲、長耳鴞、雕鴞、鳶等18種;青海省重點保護動物有沙狐、狼、環(huán)頸雉等9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冬蟲夏草;省級保護植物有紅景天、黃芪、角盤蘭等12種。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4
我的家鄉(xiāng)在貴德2113,那兒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貴德5261被稱作青4102海的小江南,氣候宜人,花兒多1653,樹木也很多,真像一個花和樹的世界。
貴德雖然不大,但是,那的街上卻是很熱鬧,集市上農(nóng)民們賣著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到處都是歡歌笑語。
貴德的黃河真是美麗,清清的河水好像一面鏡子,那美麗的鏡子照著美麗的藍天,真是美極了!疤煜曼S河貴德清”說的一點也不錯。那黃河畔,黃河少女的雕塑和大水車更是引人注目,黃河少女美麗溫柔,那水車更是漂亮,我第一次看到大水車時,覺得它太好玩了。河邊還有很多形狀不一的黃河石,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小娃娃……叫人愛不釋手。
貴德有很多旅游景點,最有名的是玉皇閣,這是一座美麗的古建筑,很多游人都會去那里,登上古樓來眺望貴德古城全景。
南海殿,也是人們常去的地方,那里面有很多的佛像,現(xiàn)在的南海殿更是雄偉,山頂上建起了一尊很高、很大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像,人們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見。
文昌廟和珍珠寺也有很多人去游玩。文昌廟每到一些節(jié)日,那里的香火會很旺,大家都會到那里許下美好的心愿。珍珠寺不大,藏族人民來朝拜的很多,他們會跪在地上虔誠地磕頭。那天我們是在一個下著小雨的天來到珍珠寺的.。
回到西寧后,我時常會想起我的家鄉(xiāng)。我覺得西寧雖然也很美,但我還是更喜歡我的家鄉(xiāng),我愛我美麗無比的家鄉(xiāng)。每當?shù)搅艘雇恚疫會想起我那美麗的家鄉(xiāng),想起那家中小院里潔白飄香的梨花,和那坐在梨樹下乘涼的慈祥的奶奶。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5
日月山,歷來是內(nèi)地赴大道的咽喉。早在漢、魏、晉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轄區(qū)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北魏明帝神龜元年(公元420_年),僧人宋云自洛陽西行求經(jīng),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
在歷史上,日月山還是唐朝與吐蕃的分界。公元7世紀,以松贊干布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個叫邏些(拉薩)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與當時的唐王朝就以赤嶺為界。
古代歷史上有許多發(fā)生在農(nóng)牧區(qū)交接地帶的互市,赤嶺互市就是較著名的一個。唐武德二年(620_年),在今青海東部地區(qū)設(shè)鄯州(治今樂都碾伯)、廓州(治今化隆群科),置刺史。次年,唐與吐谷渾講和修好,并達成互市協(xié)議,互市于承風戍(今拉脊山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唐與吐蕃定點在赤嶺互市,以一縑易一馬。
唐肅宗以后開展了“茶馬互市”,青海大批的`馬牛被交換到內(nèi)地;內(nèi)地的茶、絲絹等同時也交換到了牧區(qū)。
明后期至清初,互市地點增多,增有鎮(zhèn)海堡、多巴、白塔兒(今大通老池)等。清平定羅卜藏丹津后,對互市嚴格控制,規(guī)定只準每年2、8月在日月山進行互市交易,并派彈壓。后因這種規(guī)定不能滿足各族群眾之間的交換需要,清廷便數(shù)次放寬政策,并將日月山互市地點移至丹噶爾(今湟源縣),日期也予以放寬。丹噶爾互市是日月山互市的繼續(xù),很快成為“漢土回民遠近番人及蒙古人往來交易之所”,在嘉慶、道光之際,商業(yè)尤其繁盛。清《丹噶爾廳志》記載丹地市場“青海、番貨云集,內(nèi)地各省商客輻輳,每年進口貨價至百二十萬兩之多”,成為當時西北地區(qū)顯赫的民族貿(mào)易的重鎮(zhèn)。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6
Halo!大家好!
我叫張康平,初次見面,大家就叫我張導(dǎo)吧!我就是您這次游玩的導(dǎo)游,希望您喜歡您這次的旅行。我們現(xiàn)在在距離青海湖一兩公里的地方,差不多過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到達目的地我們現(xiàn)在要去·····哦!我想您已經(jīng)知道了,對!目的地就是青海湖!let’go!
在大家休息之余,我來給大家講講青海湖的傳說吧!青海湖古稱“西海”,傳說啊,當年,青海湖只是一個水深萬丈的大泉,泉眼上有個又大又重的石板。有一年,一個道士路過此地,因口渴施法術(shù)打開石蓋喝水。喝完水后,那道士忘將石蓋蓋在泉上便轉(zhuǎn)身離去,結(jié)果泉涌不已,轉(zhuǎn)眼已成一片汪洋。情急之下,他急忙揮劍將附近一座小山攔腰斬斷,扔進水中,壓住了泉眼?墒撬蜒蜎]了大片的草原。這樣便形成了青海湖和湖心的海心山。好了,故事也講完了,也快到目的`地了,大家休息一會兒吧!
現(xiàn)在,我們就在青海湖景區(qū)的門口,大家跟我來。您猜猜,前面這是五福娃當中哪個吉祥物的雕像,對了!就是迎迎!這也是高原的一個象征。好,這邊,大家看見了嗎?這就是牦牛,當然,還有體格健壯的馬呢!有興趣的,一會兒自由活動時可以來騎一下。現(xiàn)在跟我一起去游船吧!大家稍等一下,船很快就到。好了,在船上可以拍一下周圍的湖光山色,還有那湖面,被陽光折射,顯得閃閃發(fā)亮,美麗極了,F(xiàn)在,已經(jīng)到岸邊了,大家自由活動吧,三小時后,在門口集合。
大家都齊了吧,司機,開車。這次旅行雖然短暫,但我知道大家非常開心,不過一定要記住我哦,張導(dǎo),歡迎下次來游玩!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7
大家好:
我是你的導(dǎo)游xx,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極具特色的森林公園。
坎布拉森林公園位于尖扎縣西北部,距尖扎縣城73公里,北距西寧市131公里,離李家峽鎮(zhèn)35公里由山地風蝕殘丘山間小盆地相間組成最高峰為申保山,海拔4614米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觀,以奇峰高山洞穴峭壁為主要特征大型山體如柱狀,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偉壯觀小尺度造型地貌似巨人異獸,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有一個叫德杰的山峰,在陽光照耀下,遠望似布達拉宮之盛景,在這些造型地貌中以“仙女聚會”“強起崗”“南宗溝”的風光最具代表性
“仙女聚會”位于德洪村附近,是由十個拔地而起,形態(tài)各異的圓錐形山體組成,上面有奇花異草點綴,四周地形隆起,猶如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古城堡”強起崗位于風景區(qū)的西部,海拔2700米,是由大小數(shù)十座峭壁如削的土壘狀山峰組成,在最佳點觀賞,似神山起舞,林海茫茫南宗溝長約5公里,中段風景最迷人,奇峰突起,景色千變?nèi)f化,山坡上松柏疊翠,谷底里溪水潺潺丹霞地貌景觀主要分布在小瑤池強起崗南宗溝三個小區(qū)悠久的.宗教文化,南宗寺有1000多年歷史,藏傳佛教后弘期的發(fā)祥地;植物景觀,主要樹種有樺樹青海云杉油松山楊花草灌木種類繁多;旁邊現(xiàn)代化大型水電站工程,裝機容量180萬千瓦;藏族風情,農(nóng)牧交錯地帶,農(nóng)牧特色兼?zhèn)涔珗@位于李家峽庫區(qū)邊,可坐船到達,公園與李家峽水庫組合成一幅丹山碧水的美麗圖畫
公園1992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是以“丹霞地貌佛教寺院”為主體景觀,并兼有宏大的李家峽水電工程,以游覽觀賞宗教朝覲消夏避署為主要功能的綜合性森林公園
好了,今天的參觀就到此結(jié)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8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青海的資源豐富,有高原,山峰,盆地,江河,湖泊,峽谷,沙漠,冰川,奇異的造型地貌型地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地高原氣候等,名勝古跡眾多。漢,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歷史悠久,民族風情別具一格,極富情趣。全省已開發(fā)景點10多處,形成3大景點區(qū)。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
由于青海湖一帶早先屬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漢代也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煽晌骼镂挥谖髂喜,昆侖山系南側(cè)支脈。北西一南向東走向,屬高寒荒漠氣候。植物稀少種類貧乏,有成群的野牦牛,野鹿,石羊,長角半等蹄生動物出沒。青海的特產(chǎn)以及功效,蟲草性溫味甘,有保肺益腎,止咳化痰,滋補益壽,爽神明目等功效,人參果性味甘甜,有健脾益胃,收斂止血,生津止渴,補血益氣之功效等。以上是青海的'風景,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青海的特殊民族風俗。蒙古族無論是誰都喜歡穿蒙古袍。蒙古袍身長寬大,高領(lǐng)長袖,在騎馬放牧?xí)r能夠防止凍傷,晚上能當被蓋;長長的袖筒冬天可護手持韁,夏天可防蚊蟲叮咬;寬寬的腰帶在騎馬時可以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穩(wěn)定。藏族大多生活在草原地區(qū),被人們稱為游牧民族,主要從事畜牧業(yè)飲食以紅食和白食為主。
所謂紅食就是肉,如牛羊肉;白食就是奶制品,如白油,奶茶,奶酪,奶酒等。所以,我們與藏族小朋友在一起吃飯時,可要尊重它們的生活習(xí)慣啊。
青海導(dǎo)游詞 篇29
青海湖以盛產(chǎn)湟魚而聞名,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很值得提及的是,這里產(chǎn)的冰魚較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們在冰面鉆孔捕魚,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燈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鮮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游覽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面積約1平方公里。島上巖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產(chǎn)龍駒而聞名。著名的鳥島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內(nèi)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積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節(jié)卻棲息著10萬多只候鳥。為了保護島上的鳥類資源,這里還設(shè)有專門機構(gòu),負責鳥類研究和保護工作。
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fā)展畜牧業(yè)和農(nóng)業(yè)有著良好的條件。早在遙遠的古代,這里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產(chǎn)地。青海湖一帶所產(chǎn)的馬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為“秦馬”。古代名著《詩經(jīng)》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馳。以后,隋唐時代,這里產(chǎn)的馬經(jīng)過與“烏孫馬”、“血汗馬”改良,發(fā)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它不僅以神駿善馳而馳名,而且以能征慣戰(zhàn)而著稱。
青海湖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有著廣闊的前景。當?shù)厝嗣裨趦?yōu)先發(fā)展牧業(yè)的同時,還有計劃地開墾飼草飼料基地,辦起了國營農(nóng)場,發(fā)展以油料、飼料為主的農(nóng)作物生產(chǎn),并且在昔日荒涼的寂寞的草原,相繼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興城鎮(zhèn),接著還辦起了一批工廠、礦山,其中有煤、建材、機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青海導(dǎo)游詞 篇30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綿陽旅游,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xx。
綿陽市南山公園位于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水匯流處的南山之巔,始建于1955年,擴建于1986年,總面積18367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綠地面積1541491平方米,道路面積4200平方米,水體面積9200平方米)。是集觀光游覽、休閑娛樂、愛國主義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園林開放式公園,年接待社會各屆群眾達15萬人次。
園內(nèi)風景秀麗,植物品種繁多,自西向東綿延而伸分區(qū)組景,有三江園南塔小區(qū)、教育紀念區(qū)、游樂小區(qū)等,根據(jù)景區(qū)功能、地形條件配置相應(yīng)的地被植物、青木、常綠喬木、觀賞草坪,形成錯落有致的植物帶,獨具匠心的林中小品,風格各異的園林主題小區(qū)將公園裝扮得賞心悅目,清新怡人。園內(nèi)名勝古跡獨具自然和人文特點。
始建于明代的九級磚石古南塔傲然挺立,俯瞰三江,飽含大地之靈氣,歷史之凝重;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仿古建筑群售賞三江美景、休閑娛樂、修身養(yǎng)性的好去處:清澈剔透的“龍吐水”引來八方游客一嘗為快;碧波蕩漾的人工湖為游人提供垂釣之樂: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館陳展著我國不同革命歷史時期犧牲在綿陽或綿陽籍的44位烈士的英雄事跡,呈幾何塊狀大理石建成的`革命公墓時刻接受著人們的敬緬,激勵著后人的奮進,是人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豎家、省、市三級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nèi)還有漢代御醫(yī)郭玉讀書處遺址、黃桷樹觀景臺等景點,形成了南山公園既是人們緬懷先烈,追思古人的圣地,又是茶廊晶茗、湖畔垂釣、靜園讀書的佳所:既有意味悠遠的名勝占跡,又有讓人流連忘返、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的特色。
青海導(dǎo)游詞 篇31
擁有4583平方千米面積的青海湖浩瀚神秘,是大自然賜予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清澈碧藍的湖面上那微微泛動的波瀾似乎在悄聲述說著一個古老的傳說……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保址Q“鮮水”或“鮮!薄2卣Z叫做“錯溫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它是我國第一大內(nèi)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它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話:“身背炒面繞大湖,跑垮好馬累死鹿”。
青海湖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huán)抱,舉目環(huán)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huán)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渺、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gòu)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jié),青海湖畔山清水秀,遼闊起伏的草原就像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數(shù)不盡的牛、羊、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撒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nóng)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蕩漾。而寒冷的冬季到來時,青海湖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旅游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島上巖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產(chǎn)龍駒而聞名。
青海導(dǎo)游詞 篇32
河位于青海省日月山西側(cè)的倒淌河鎮(zhèn),東 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著,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見滔滔,不聞嘩嘩,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
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上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聯(lián)姻,正是由此向南經(jīng)唐蕃古道進入西藏的,途經(jīng)“天下河水皆向東,唯有此溪向西流”的倒淌河。
關(guān)于倒淌河的.傳說,人們眾說不一。
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guān)系,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念家鄉(xiāng),思父母,悲慟不止,揮淚西行,公主的淚便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
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傳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東西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后一條河怎么也找不到。聰明、狡 黠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著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說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
不必人考查哪件傳說更為權(quán)威,哪種神話更接近正宗,每一個傳說都為它增添了一分神秘。而終于有一天,當你滿懷著探索和尋覓的熱情來到它的身邊時,卻分明在汩汩之中聽見一聲嘆息,一陣私語般的呢響,一句溫婉的低訴,似乎有著萬種柔腸。于是你會頓悟:這是一條女性的河。
青海導(dǎo)游詞 篇3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旭日弘文旅游公司的導(dǎo)游,我姓金,大家叫我金導(dǎo)就好了,F(xiàn)在,我就帶你們?nèi)ヅe世聞名的大美青海的一處旅游圣地——青海湖。到青海湖還有一小時的路程,在這段時間里,我大概給你們介紹一下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是地殼運動,山崩地裂而形成的。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原來有一個叫卓瑪?shù)墓媚,她結(jié)婚以后,丈夫出去了很長時間,卓瑪很想他。有一天,卓瑪在打水的時候,她的丈夫回來了,卓瑪忘了蓋上井蓋,他們倆就跳起了舞來,伴著他們美麗的舞姿,泉水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最后形成了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庫庫淖爾”,即蒙語“青色的'!敝。它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盆地內(nèi),既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青海湖是我國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qū)。
青海湖不但有美景,還有一種美食——湟魚。
青海湖盛產(chǎn)味美而營養(yǎng)豐富的湟魚。但是,湟魚每年只長一寸,是國家保護物種。由于水位的下降和人為的任意捕撈,面臨著絕種的危險,所以今天,我們是吃不到湟魚了。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湖邊,現(xiàn)在大家可以下車了。風景名勝的青海湖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景色迥然不同。在這個季節(jié)里,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氣爽,景色十分綺麗。
我想大家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目睹這美麗的景色了,F(xiàn)在是自由活動的時間了,請大家不要亂扔垃圾。祝大家玩的愉快!
【青海導(dǎo)游詞】相關(guān)文章:
青海導(dǎo)游詞01-06
青海旅游導(dǎo)游詞03-31
青海旅游的導(dǎo)游詞09-25
青海的優(yōu)秀導(dǎo)游詞03-02
青海湟中塔爾寺導(dǎo)游詞11-11
青;ブ磷鍖(dǎo)游詞01-02
青海湖導(dǎo)游詞04-11
青海景區(qū)導(dǎo)游詞12-06
青海景點導(dǎo)游詞07-17
青海昆侖泉導(dǎo)游詞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