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讀后感3篇
導語:《不做教書匠》作者是管建剛。這部書中,管老師和我們談人生、講教育,他總是高屋建瓴、縱橫捭闔,將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經(jīng)典,振聾發(fā)聵,令人驚醒。下面是小編為您準備的不做教書匠讀后感3篇,供您參閱。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1
最近,我一直在讀《不做教書匠》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管建剛。起初是被它的書名說吸引。
本書作者管建剛是一位特殊的教師。他用對聯(lián)來談論他自己“病重一年,休養(yǎng)兩年,經(jīng)商三年,農(nóng)村八年。七代耕田,八面無書,九九冬,十年板凳!币苍S正是這種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使管老師成為一位獨特的老師。
當然,我喜歡讀這本書,不僅因為管老師這份與眾不同,更因為這本書的內(nèi)容給了我很多啟發(fā)。結合我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我有了更多的新見解。
舉其中一個例子——“教育,從小做起”,我也有同感。它說:只有那些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那些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就是由無數(shù)小事結合而成的嗎?
的確,作為老師,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需要花很多時間做的都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例如:早上到學校,進了班,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在這里,如果沒有人,是什么原因?誰沒有完成作業(yè)?為什么?學生們在課間休息時吵架,不得不調(diào)解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是這些小事是我們老師的日常工作,通過這些小事來教育學生,是我們的工作。
這本書還講述了一個哲學家的故事,他讓他的門徒去麥田里摘最大的麥穗,條件是沒有人能回來。因此,當哲學家們說“時間到了”時,很多門徒都空手而歸。
因為他們總是在比較,總是認為前方有很多的機會,沒有必要過早的做出決定,所以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了機會。直到那時,門徒們才突然意識到,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麥子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你面前的那粒拿在手里。
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不管你喜不喜歡,不管你想不想做,不管它離你的期望有多遠,既然你已經(jīng)在做了,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讀到這里,我也有些慶幸,慶幸的是,我是一個牽著麥子的手,踏實的工作,踏實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現(xiàn)在才不會抱怨,才會感到幸福。
隨著我閱讀深入,我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觀點,那就是要求老師用心做事!恫蛔鼋虝场芬馕吨闹幸薪逃慕K極目標。
最后,我想說,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我們應該更寬容,更愛他們。我們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知識儲備,還要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不要做教書匠,要做一個辛勤的園!我相信,在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們就像一朵朵鮮花,即使經(jīng)過風雨,也會有一天盛開,讓我們期待著春天的到來!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2
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管建剛老師的著作一共分為8章,每一章都是精髓、至理,生動精彩的故事,精確的解讀,留戀于每一章,這是一本指引我們教師的著作,如同燈塔照亮遠方的船舶,使我們行駛到大洋的彼岸,我們不止是教書匠,我們也是學生學習的啟明燈。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做一名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奮斗感、專業(yè)感……的教師,才符合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要無怨無悔,誨人不倦,甘為人梯,關愛尊重學生。我們對教育充滿憧憬,可能教學中遇到坎坷,但是教師要有理想,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管建剛老師的著作,使我對教學充滿了信心,一段時間的教學,雖有歡聲也有苦惱,教學就是這樣,班級里那么多的學生,每一個都是一個哈姆雷特,他們好奇的面對著老師,老師需要理解他們,而不能一味的批評,以老師的標準去呵斥,這樣學生的叛逆情緒會加重,累了老師苦了學生,一節(jié)課效率大打折扣,只因部分同學的批評,影響了全班同學的`上課。
學生上課走神,課后作業(yè)不完成……作為老師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教師的愛是無私的,教師的付出是值得的,教師的責任是艱巨的,學生的成績有著老師辛勞的汗水,學生知錯就改的態(tài)度有著老師的諄諄教誨。
管建剛老師的著作深深的觸動了我們讀者,他是教育的精華,使我們感到自身有許多的不足,是我們教學的啟明燈!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3
工作已經(jīng)第十五年了,雖然天天都要接觸書,但真正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似乎已經(jīng)是很久之前的回憶了。拿到管建剛老師的書心理想的首先是哪位名教師又在著書立說了,看完書后卻感想很多。
文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一個人的態(tài)度就決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這樣詮釋的:積極的態(tài)度就是積極富有生命意義的人生;消極的態(tài)度就只能收獲庸庸碌碌的無為人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應該有著不虛度此生、充分體現(xiàn)人生價值的.強烈愿望。
“一個人有很多種活法,歸根到底的哲學學問題只有一個:精神立身或者富貴立身!边x擇教育就等于選擇了精神守侯,保持內(nèi)心豐富的安靜和寂寞的充盈。
“地球上每晚有30億人餓著肚子睡覺,有30億人進出教堂寺廟,因為有生命的威脅;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銀行海域存款,錢包里還有鈔票,那么你屬于這個地球上8%的幸運的人。我們有著中等以上的收入,還有著可觀的精神收入,這樣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嗎?”
作者的話雖然很平實,但句句扣人心弦,說得很真誠,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學在一起,很多時候都在羨慕別人的工資比自己高,別人的機運比自己好,卻沒有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時間就這樣浪費了,可能自己在這樣的想法中度過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無所成,管老師的話就像當頭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幫助自己確定了方向。
書中又有這樣一段文字:“清閑,正是消磨人奮斗志向和勇氣的殺手。拿出鷹的勇氣來改變自己,把身上的懶惰摔打個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閑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個一個無情的揭穿,象鷹一樣勇敢地向自己開刀。教育,什么時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樂死!
管老師的書中告訴我們,要做一名有責任感的老師。
我覺得這個責任感,首先是要對自己負責。我們不能期望一個對自己不負責的人,會對學生和學校負責,會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未來聯(lián)系起來。人,只有一次青春。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對自己有責任感,最重要的行動是珍惜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不少青年人認為只有趁著大好年華,盡情享樂,才對得起這青春。殊不知,這其實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樂主義怎樣泛濫成災,我仍要堅持說,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樣,也只有這“不一樣”,教師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獨行的清醒與尊嚴。
對自己有責任感,就要對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guī)劃,而不做一天教師撞一天鐘。人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能給自己制定一個長遠的計劃目標,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樣只能在碌碌無為中浪費自己的一生。
管老師報考師范學校的理由是:教師有美好的寒暑假,還能轉(zhuǎn)戶口,能從田里走出來,拿月工資,吃公家飯,病了有公費醫(yī)療,老了坐在家里拿退休工資。說實話自己也并不是抱著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理想報考教師的,更多是當時父母和老師的影響,做了老師也發(fā)現(xiàn),做一個教師也是很苦很累,要做個好老師更難,可正如作者也告訴我們的:教育,有快樂的意義。這個快樂不是作者當初所想的任何一點,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義。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相關文章:
不做教書匠讀書筆記11-24
《不做教書匠》讀書筆記3篇10-06
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12-23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4-29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2-02
讀《不做教書匠》有感04-30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范文10-06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5篇10-17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7篇04-27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體會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