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后感1
記得童年時的一天,我正坐在門前發(fā)呆。突然,一處草叢中傳來了一陣短促而尖銳的叫聲。我悄悄地向那處草叢移動,想扒開草叢一探究竟?墒牵鼈兒孟癫⒉唤o我這個機會,“沙”的一聲,從草叢中消失了。是什么呢?這個疑惑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至今,因為一本書,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
這本書名叫《昆蟲記》,又被譽為“昆蟲的史詩”,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著。這本書介紹了大自然中十多種昆蟲的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及繁洐后代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公認的文學經典,魯迅曾把它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通過閱讀,我解開了幼年時心中的疑惑原來當時是蟬正被蟈蟈追殺時發(fā)出來的聲音。這么說來,當時是我解救了蟬呢!
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用生動的語言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卷。他把蜣螂比作大自然的“清潔工”,認為蟬是為快樂而放聲歌唱,評價黃蜂是一個不知動腦筋的“建筑家”,而蟋蟀則是一位有名的田園“小提琴家”。除此外,作者還寫了只有兩三天生命的孔雀蛾,毒性可怕的狼蛛,常見的綠色蟈蟈他寫昆蟲,并不是呆板的去把觀察過程和有關昆蟲的知識一一擺出,而是像寫一段人生一樣的去寫它們,寫它們像人們一樣的艱辛,寫它們像人類一樣的歡樂。我想這應該是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吧。
對于他人對某種昆蟲給出的評價,法布爾絕不隨意輕信,他總是先行去觀察,再后作結論,并且常常和他人“唱反調”。例如,人們認為狼蛛是十分討厭的,而法布爾通過觀察,卻評價他們?yōu)椤扒趭^的'勞動者”、“天才的織紡家”和“狡猾的獵人”。還有,面對人們對螞蟻的贊美和對蟬的鄙棄,法布爾卻認為螞蟻是個“最壞的罪犯”,蟬是個“勤苦的生產者”。你們說,這樣的評價是不是很獨特呢?
久久回味《昆蟲記》這本書,里面的昆蟲世界是多么的美妙,而法布爾對昆蟲的細致觀察和獨特評價,更讓我感受到了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情!独ハx記》的確是值得我們一生閱讀的好書。
《昆蟲記》讀后感2
很多人認為,人類,是主宰世界的主人。因為我們是高級,幾乎處于食物鏈的頂端,對于那些不懂語言、不懂藝術的來說,我們幾乎無所不能。
在當今的快時代里,人們都忙于自己的事業(yè),恍恍惚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很少有人會關注自己的腳下——另一個世界——昆蟲的世界。
昆蟲不像那些大型動物,它很渺小,使得人類不會去注意它。書中的作者法布爾也不止一次提到昆蟲的脆弱,只需輕輕一捏,即可喪命?呻m然昆蟲的生命是那樣不堪一擊與短暫,但是細心的昆蟲學家們依舊從它們的視角發(fā)現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妙趣橫生,有條不紊的世界。
在這本書的目錄中,法布爾很形象的把許多昆蟲比喻成各種各樣的人——兇猛的夜間女殺手綠色蟈蟈兒,神奇的記憶高手紅,打字人的殯葬工綠蠅······他們遵循著各自的習性,過著自己的小生活。有的昆蟲一生安樂快活,哼哼“小曲兒”,打打瞌睡;有的昆蟲生來就是為了交-配,比如大孔雀蝶,通過嗅覺不斷的尋找夢中的.“新娘”;還有的比如狼蛛,它總是很強勢,使得許多昆蟲都害怕它,而它隱居的習性,更是給狼蛛這個形象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蜘蛛總是兇猛的,劇毒蜘蛛牙齒內的毒素足以讓生物分分鐘致命?稍購姷纳镆残枰枷孪葳,而蜘蛛網便是蜘蛛最好的幫手。迷宮蛛巧奪天工的“縫紉”技術總是然人嘆為觀止,每一只迷宮蛛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張網,它們在上面生活、捕獵、產卵。每一天,它都會將自己的網逐漸加固、加密。每當清晨的時候,露水掛在密密麻麻的網上,好似千條萬條珍珠匯成的絕妙的工藝品。在遠處看,更像是在空中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高效率生活固然重要,可在休息的間隙,人們?yōu)槭裁床荒芡O履_步,細細的品味另一個昆蟲世界的奧秘,收獲另一份屬于自己閑暇時光的快樂呢?
《昆蟲記》讀后感3
讀完《昆蟲記》后,我輕輕地合上書,回想書中的情節(jié),不免感觸頗深。
該作品是一部不朽的亂世佳作,它不僅滲透了對生命的敬畏,而且蘊含著一種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部概括了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和婚習的'昆蟲學巨著,作者法布爾將昆蟲多彩的生活和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在他樸素的文筆下,每一種昆蟲都如同人類般有靈性,會說話,會唱歌,有歡喜,有悲傷。黑胡蜂、紅螞蟻、麻雀、蒼蠅等這些在我們眼里微不足道的昆蟲,在法布爾的細致觀察下,無不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法布爾將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fā)現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得知了昆蟲世界其實就是我們人類生活的縮影。一切自相殘殺的行為都是有違人類道德的,昆蟲世界如此,人類也如此,人類對昆蟲也更是如此。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違背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于自然法則的事。
其中,我對描寫逐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后代們在這里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旳余力守衛(wèi)著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wèi)大門,抵擋不速之客!边@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我們自己,我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即使她們老了,行動不便了,已經為我們做不了什么了,但她們心中仍裝滿了對我們子女沉甸甸的愛。
《昆蟲記》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明白了生命從繁殖到死亡的過程,讓我有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讓我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討、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學習他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勇于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邁進!
《昆蟲記》讀后感4
他傾盡一生,只為觀察蟲子的一生;他觀察蟲子的時間里鮮為人知,甚至他發(fā)表了著名的《昆蟲記》后才一炮成名。
沒錯,這個人就是科學界詩人,被雨果稱為昆蟲界的荷馬的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
而他的《昆蟲記》卻為后人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當今蟲子的世界。其描述了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guī)則,為了生存和繁衍進行了無數努力。
該書多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綠色蟈蟈比作了歌手,又將其遇上比它大很多的蠶勇猛搏斗時比和勇士。紅螞蟻全靠記憶回家,但一旦放在了陌生的.地方,便完全認不清回家的路等等。
法布爾出生于法國南方一個貧窮農民家中,之后在15歲時進入師范學校學習,畢業(yè)后教了幾年初中數學便辭職,用積蓄專門研究昆蟲的世界,幫助人們叩開了神秘的昆蟲世界的大門,從而《昆蟲記》問世。
法布爾說:“你們研究的是死亡,而我研究的是生命。”的確,他雖目的為了解昆蟲世界,卻不像其他的昆蟲學家那樣,將昆蟲開膛破肚而是走進昆蟲世界,與昆蟲互動,比起昆蟲學家,他更像是昆蟲的朋友,從未傷害過它們。
這些內容既表達了作者對作生命和自然的熱愛與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更體現了作者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精神。
回望法布爾的昆蟲世界,展望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突然發(fā)現蟲子的世界與人類的世界是何等的相似!在昆蟲世界里,也有貪婪與自私存在,但也不乏和睦,團結等本該人才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某種意義上講,《昆蟲記》就像一面鏡子,在我們閱讀的時候,就會發(fā)現我們其實在看人類的社會!難怪巴金所說:“《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為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讀完《昆蟲記》,我小有感慨。我們應該具有法布爾這樣細致入微的科學探索精神,但必須要先保持自然的完整與活力,不停探索是必須的,但不能忘了初衷。
《昆蟲記》讀后感5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法布爾(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的代表作,一套書籍共有10卷,每卷里有許多不同的章節(jié)。它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各種不同的昆蟲和它們的生活習性,比如:節(jié)腹泥蟲竟能讓獵物一動不動,毛刺砂泥蜂會為黃地老虎幼蟲做手術,石蜂特別的進食和產卵方式,砂泥蜂和燕子為什么喜歡在別人家筑巢,松毛蟲為什么總是一絲不茍結串而行,而圓網蛛織的網不僅結實更像是一幅有規(guī)則的幾何圖案……這些書不僅描寫各種昆蟲的特性,還引入了許多生物知識和專業(yè)術語,讀起來還是挺花時間的。我剛完成了第一卷《高明的殺手》,其中我最喜歡的章節(jié)是關于“圣甲蟲”的。我喜歡它的原因是這一章節(jié)不但完整地描述了圣甲蟲的外形,而且還擬人化地描繪了圣甲蟲找糞便、做糞球和推糞球等一系列動作和故事,比如:圣甲蟲會爭先恐后的擠到最前面,有的梳耙表面的糞便,有的往下挖,尋求更好的糞便;圣甲蟲在推糞球時常常會有“熱心的合伙人”來相助,可它真正的目的不是幫助,而是想要搶走這個本來屬于原主人的糞球;當糞球推著推著不小心被固定在一枚大頭針上時,兩只圣甲蟲就會合力從糞球底部拱糞球,可是如果大頭針太長,圣甲蟲拱不出糞球來時,他們就會立刻放棄,因為他們想不出其它更好的辦法了……
我覺得這是一篇關于昆蟲的佳作——作者知識非常淵博,更可貴的是,法布爾把對昆蟲的`介紹簡化成通俗易懂的語句,并且適當地加入自己的觀點,還為書中出現的昆蟲們配上了精美的插圖,整本書像一本字典,又像一本童話書,讓我這樣的小讀者也能讀懂這些文章,幫助我走進奇妙的昆蟲世界。就像書中所說的,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看了這本書,讓我喜歡上了昆蟲。
《昆蟲記》讀后感6
在法國一個小鎮(zhèn)的老舊宅子里,一個頭發(fā)斑白的老人,拄著一根拐杖,專注地觀察著玻璃箱里的蟲子,他,就是被雨果譽為“昆蟲界荷馬”的法布爾。在他的筆下,小小的蟲子世界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活躍在《昆蟲記》的小蟲子中,有一種蟲子,作者著墨不多,卻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它就是螳螂。
螳螂總是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昂著身子莊嚴地立著,它穿著一件寬闊薄透亞麻長裙,前兩只腿伸向天空,一副祈禱的架勢,因此又被農民們看作一個傳達神諭的女預言家,一個沉湎于神秘信仰的苦修女,早在古希臘時,人們稱之為“占卜者”“先知。”
看到螳螂的外表,你一定會覺得它是一個十分虔誠的信徒,但又有誰會想到,那對天高舉的胳膊其實是一件可怕的武器。
螳螂是一個兇殘的掠食者,凡是有獵物經過,不管是老是少,是殘是弱,直接用它那利器對食物夾擊,隨后從頸部下口,使脖頸上主斷裂開來,用尖嘴插進去鍥而不舍地啃吃,螳螂捕食的兇殘,連蜘蛛都要退避三舍。
兇殘也就罷了,同時它還十分貪婪。吃掉比它個頭兒大的灰蝗蟲只需兩個小時,可見這饕餮者是多么的部位吃;其他的便扔在一旁,讓人不禁長嘆:浪費,浪費!
光讀進蟲子的殘忍,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有些人為了一點點的利益,裝作哈巴狗一樣去討好,奉承上司,其實心里面在打著無數個邪惡至極的小算盤,禍害他人。
為什么現在的人這么多?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地溝油。為什么會出現地溝油這種東西?因為人們拜金,愛貪小便宜、貪婪。地溝油成本低,雖賣價也低,但制造商仍有一大筆油水可撈。好些飯店買地溝油比買食食用油便宜,又可以省下一大筆錢。人們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健康,早就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在厭惡、驚嘆螳螂殘暴的同時,請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是否比它們更加貪婪、可惡。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昆蟲記讀后感《昆蟲記》讀后感10-08
昆蟲記讀后感05-17
昆蟲記的讀后感10-18
《昆蟲記》 讀后感03-15
《昆蟲記》讀后感06-12
昆蟲記的讀后感03-07
《昆蟲記》經典讀后感09-16
昆蟲記讀后感06-15
《昆蟲記》讀后感【精選】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