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幸福之路》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幸福之路》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之路》讀后感1
“正如書中所言,幸福,一部分靠外部的環(huán)境,一部分靠一個人自己。也許外部環(huán)境很糟糕,我們依舊會遭遇不幸,但如果像書中所言,在遭遇苦難后,對生活仍抱有興致,有閑情逸致來撫平創(chuàng)傷,懂得努力,也知道該放棄的就放棄,哪怕千瘡百孔,也會對生命充滿期待,這才是幸福之道的真諦!
我想以上摘錄的這段話大致可以概括《幸福之路》的主旨。
沖著作者伯特蘭·羅素和譯者傅雷,也可以說是沖著書名,從圖書館借了這本以前從未聽過的書。首先翻看了附錄一年表,附錄二羅素的人生觀,附錄三羅素的親友與《幸福之路》,借此了解這位偉大的作家,然后才開始看正文。
書只有兩個部分,上篇是不幸福的原因,列舉了諸如憂郁、煩悶與興奮、疲勞、嫉妒等等可能導致不幸福的原因;下篇是幸福的原因,包括興致、情愛、家庭、工作、閑情等幾個部分。
近來工作上事情比較多一點,加上自己身體方面的原因,心情有點復雜,看書看得有點吃力,理解上頻頻出狀況,也因為傅雷先生一些用詞習慣與我們有所不同,所以讀來難度頗大,終于讀完之后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自己竟然是走著神讀過去的.,讀的究竟是什么也說不清楚。
不過羅素有些觀點我真的是挺認同的,比如“最文明的人最不生育,最不文明的人最多生育”、“凡是存著安全感對付人生的人,總比存著不安全感的人幸福得多……倘你走在下臨深淵的狹板之上,你害怕時比你不害怕時更容易失足!薄翱鞓返拿卦E是:讓你的興趣盡可能廣泛,讓你對人和物的反應(yīng)盡可能友善。”諸如此類。
至于到底如何走上幸福之路,我覺得每個人應(yīng)該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時期人對幸福的追求也不盡相同。
很喜歡羅素在《怎樣變老》中的這段話:
的就應(yīng)該像條河,開始是涓涓細流,被狹窄的河岸所束縛,然后,它激烈地奔過巨,沖越瀑布。漸漸地,河流變寬了,兩邊的堤岸也遠去,河流動得更加平靜。最后,它然地融了海,并毫痛苦地消失了我。
有時間趁著還書日期未到再翻看一下吧,興許能有更多體悟。
《幸福之路》讀后感2
前不久剛剛讀完這本很貼近生活的哲學著作,因為之前從別的書里對羅素有過一些模糊的認識,所以,讀起來并不陌生。另外,我也沒有對每一本讀過的書都寫一篇心得的習慣,因此,也只是想借著《幸福之路》來整理整理最近混亂的思路和波瀾的情緒,而且也不用浪費精力來取名字了。
每次在臨近假期和年關(guān)的時候,在火車站,汽車站,和一些縣城的車站里,到處都能看見那些背上背著,手里提著,胸前掛著大大小小的行李包的工人們,有的還要牽著孩子,他們睡在地上,吃著泡面咸菜,有的一連幾天都買不到票,他們彎著腰,排著隊,盡管可以從他們的眼睛里看到一些回家的喜悅,但是更多的還是在那一張張麻木的臉上,被風雨留下的苦難的痕跡,苦難是什么,是讓一個失去感情的生活程序,是一種讓人放棄希望的現(xiàn)實基礎(chǔ),還是一種讓人一味服從的社會地位?是誰給了誰的權(quán)利,在他們的臉上寫下了苦難,是自己,還是現(xiàn)實。但是我的所見所想就不會偏頗嗎?也許關(guān)于他們,可能沒什么文化,可能沒什么地位,可能沒什么未來,但是他們真真實實存在著,生命的重量切切實實,雖然看起來滄桑渺小,但是誰知道他們的心里面躲藏著多少個小幸福,也許對于他們的苦難,僅僅是我片面的主觀臆斷而已啊,所以,我寧愿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我寧愿去相信他們的幸福,去尊重他們的`經(jīng)歷,去感受他們的真實。
其實,幸福說大可以大到天上,遠到看不見的地方,但是,幸福說小卻可以小到身邊,近到看不見的心里。它是一種角度,站在我們?nèi)怏w之外的某個點上來注視著一切,也是一種態(tài)度,是發(fā)自我們心底的一種色彩來美化著一切。如果把幸福抽象了,也就沒有那么多的棱棱角角和世俗功利了。
可是世界總歸不是抽象的,那么世界上最真實的幸福也不可能是完全抽象的,所以,還是要回歸于具體。具體到衣食住行,具體到所有的點點滴滴的真實的物質(zhì)和感情。所以,不好好工作哪行,不愛護家人哪行,不努力奮斗哪行,不對得起自己哪行。
靠譜是什么,靠譜的好小伙就是不但要有情、有義、有感性,還必須有血、有肉、有本領(lǐng)。Sorry·Russell。
《幸福之路》讀后感3
我的一生始終為以下三種激情所支配:對真理的不可遏制的探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對愛情的不可遏制的追求!_素《幸福之路》
初讀羅素的《幸福之路》還是高中時期的某個暑假,學生時期對于幸福的追求不外乎家庭幸福,學業(yè)有成。如今近十年的光陰過去,從學校這個象牙塔出來,由學生仔逐步發(fā)展為社會人的過程,對于幸福的探求亦有了新的變化,比如,學業(yè)有成不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取而代之的則是事業(yè)有成。
羅素說:“多數(shù)工作都會使人得到兩種滿足,一是消磨時光,二是給抱負以一定的.出路,而這就足以使一個即使工作乏味的人,也比一個無工作的人快樂得多。但是當工作有趣時,它給人的滿足感將遠遠優(yōu)于單純的消遣!边@句話套用在社區(qū)工作者身上,也是再適合不過了。
曾經(jīng),社區(qū)工作者在大眾的眼里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每天處理的都是家長理短的瑣碎小事。在我的記憶中,社區(qū)工作者多為一群40歲上下的大叔大媽,每日一杯茶,一包瓜子,聊聊天,勸勸架,一群人也是有說有笑,更多的是在打發(fā)時間。這在當時一大批因為經(jīng)濟形勢而下崗的工人眼中,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一晃十多年過去,自己也成為社區(qū)工作者中的一員,才發(fā)現(xiàn),當初以為乏味的工作早已變得有趣許多。
初來社區(qū)接手的條線工作,其中一條就是文體工作。正是這一場場文體活動,讓社區(qū)工作變得有趣鮮活很多。每次活動,我既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在歡聲笑語中也能學到不少東西。趣味運動會,既鍛煉了身體,又拉近了與社區(qū)居民的聯(lián)系;端午包粽子,冬至包餃子,品嘗到美食的同時,向社區(qū)許多生活達人學到了包粽子包餃子的好方法;暑期一系列未成年人活動,豐富的不僅是他們的假期生活,更是人生經(jīng)歷;開學啟蒙禮,開啟的不僅是對即將步入學堂的孩子們的美好希冀,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禮儀的繼承與弘揚……這些活動所贏得的社區(qū)居民的積極參與以及他們發(fā)出的聲聲感謝和由衷稱贊,都給了我們社區(qū)工作者莫大的快樂和滿足,或許這就是工作能造就幸福的原因。
【《幸福之路》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學習之路作文02-07
減肥之路作文02-15
求學之路作文03-07
勇敢之路作文04-01
共享之路作文04-16
平凡之路作文05-28
鋼琴之路作文05-21
人生之路作文02-12
青春之路作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