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的讀后感初中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化苦旅的讀后感初中,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化苦旅的讀后感初中1
在這篇散文集中,余秋雨先生與其說是通過自己的眼睛,倒不如說是通過自己的內(nèi)省,在完成這次文化之旅。他行走在古跡中,也穿行在歷史里。
他在和自己對話,也是在和歷史文化長廊里的某個影像對話,或者,他只是在訴說。
訴說著什么?訴說著他的思索,是作為一個中國文人,在特定的時點,面對中國先賢,訴說著中國文化的`遭際;面對中國的未來,留下著這一代文人的思索;也是面對著這個時代,探討著某種可能。
煙波浩渺的古卷,璨如星海之文化,需要的正是這種文化自覺與內(nèi)省。
也因此,讀來甚是感觸。
一、讓歷史照進現(xiàn)實
只有了解歷史,才能讓歷史照進現(xiàn)實。
想起某一年在河南,一路上經(jīng)過伏羲臺、虎牢關、杜甫故居,倘若沒有一定的歷史積累,這無非就是幾個地名,但當你了解了那些歷史后,你會不自覺地想到上古傳說,想到千年前人喊馬嘶的古戰(zhàn)場、想到杜甫筆下的大唐劫難,你所經(jīng)的無非幾個地方,而你的靈魂早已穿越千年。
這也是《文化苦旅》格外動人的地方,看上去是作者在空間上,在古跡之間的穿行,而其實,他所謂之旅,卻更是時間概念上的,在文化歷史中的思索。
你的人生路程沒有變化,但你的人生厚度卻是疊加的。
顯然,對于歷史,對于文化,僅僅是了解,是不夠的,還需要反思,反思我們了解的歷史的真實性,反思我們?nèi)绾螖[脫魔咒似的朝代更替,反思我們文化的局限性,以及文化如何優(yōu)雅而獨立地穿行于世俗間,其一“苦”字何其傳神。
文化苦旅的讀后感初中2
《道士塔》,抒發(fā)的是中國文人的切膚之痛,“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使我能與你對視著站立著……”然而更多的是一種反思,“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jīng)文!”當歐美的學者紛紛趕赴敦煌,風餐露宿,在沙漠里燃起陣陣炊煙時,中國官員的客廳里也正茶香縷縷,這是何等的諷刺!然而一切都已零落成泥化為歷史,再去譴責誰也是蒼白無力,這場文化浩劫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惋惜、憤怒,更多的'應該是反思。
還記得“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嗎?這就是陽關,《陽關雪》里大雪蒼茫凄迷,千年之前渭城窗外柳色青青,千年之后葦草飄蕩,層層疊疊的群山積雪,全是冰海凍浪。天地蒼涼一枝骨,曾經(jīng)的文人騷客,在這千年之中,歷經(jīng)沉浮,消逝。陽關的興衰,陽關的歷史的深邃蒼涼可想而知。游歷了西北大漠,還有溫婉的江南情調(diào)!督闲℃(zhèn)》里的清雅鎮(zhèn)邑與雕刻精致的石橋,《西湖夢》里絕美的西湖,風情綽約的蘇小小,傳奇色彩的白娘娘,《白發(fā)蘇州》里的紅顏薄命的西施,風流落拓的唐伯虎,都是文人心底的思念與企盼,是人生苦旅的起點和終點。
《風雨天一閣》、《青云譜隨想》則直接將筆觸觸向文人的良知,展現(xiàn)出中國文人艱難的心路歷程。從西北大沙漠到江南小鎮(zhèn),從萬里長城到洞庭一湖,我們看到了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李白的故鄉(xiāng),見證了都江堰的價值,重溫了白帝托孤的典故!按蟮啬瑹o言,只要來一二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遠的文化內(nèi)涵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
《文化苦旅》用一個個跳動的字符,追尋著文化靈魂與生命的真諦。品一杯茗茶,讀一本好書,感喟作者的多情,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文化苦旅的讀后感初中3
隨著作者的腳步,我的心靈也進行了一次苦旅,從陽關到江南。
初見這本書,我對書名充滿疑惑:為何苦旅?既是旅行,為何突出苦字?帶著疑問進入書中,又了解作者的平生,我豁然開朗,有情不自禁,感嘆起來。這苦字,有多含義。身體的勞苦。作者的旅行是完全自費的,而所到之地大多荒原而偏僻,步行之時最多身體自然勞累。但在作者心中,大概這遠行,這勞苦,都成為信徒朝圣圣地而遠行一樣的虔誠的心情,去朝圣千百年的荒廢古址。
眼見古址破敗之痛。作者所去的新疆,陽關,敦煌,渤海國,天一閣,所去遺址無不敗落,殘缺不堪,面對損毀的遺址,作者自然是痛心疾首,苦不堪言,
對謠言攻擊的痛苦。作者在苦旅中,苦旅后,受盡了謠言,誹謗,謾罵,及各種形式的人身攻擊。然而,在這謾罵聲中,并無一家媒體,一家報刊為他說一句公道話,為躲避攻擊,作者攜妻從上海遷至深圳。然而在這漫罵與孤獨之中,作者能繼續(xù)對此書改版,不斷寫出新的著作,實為難得可貴。
對文明衰落的`凄苦。作者遠行出國探訪中東,希臘,埃及等世界文明遺址,又到歐洲,與中國進行對比。體現(xiàn)出中國文明的優(yōu)勢與不足,對各地的文明衰落深感悲痛。對當代文明提出緊迫提醒,也是痛定思痛。
理解了這些“苦”,也就明白了作者的心情了,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深沉的筆調(diào),悲痛的風格了。說這是 “沉痛”,這是“流浪”一點也不為過。
從陽關到江南,只有苦,又不只是苦。這個字的內(nèi)涵實在是太過豐富,讓人還甚為不解,就走完了全程。
【文化苦旅的讀后感初中】相關文章:
文化苦旅初中讀后感08-09
文化苦旅初中讀書心得03-24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2-12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04-19
《文化苦旅》初中優(yōu)秀讀書心得08-24
《文化苦旅》心得體會06-13
文化苦旅學生讀書筆記05-23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范文03-07
文化苦旅初中生的讀書心得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