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推薦度:
-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推薦度:
-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華)《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
有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钡窃谶@本書中的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說出的話又何止只是“善”?莫里在他生命垂危時,繼續(xù)完成作為教授的最后一課。
如果,你說,這只是一本書,那么就大錯特錯了,準確的說這又何止是一本書、一堂課。這是莫里教授與心靈的對話,這十四節(jié)課又何償不是對于人生的一番徹底醒悟?他無私的把這些分享給了我們,在他的面前,我們都是人生這門課程的學生!(對!我們都有幸成為這樣的'學生。┧劳鲇肋h讓我們恐懼,當我們知道生命快要結(jié)束了的時候,又會做些什么呢?也許現(xiàn)在我們無從得知。但是顯然莫里教授選擇的是好好的活下去,帶著樂觀和笑容繼續(xù)活下去!
面對他我們是多么的渺小,甚至到現(xiàn)在還有那么多人拼命想結(jié)束這看似毫無意義的生命,這種人是可恥的、無知的,他們從來不會感恩,從來不會學會去愛別人,這種人茍活在世界上又有什么意義?就這樣結(jié)束了,他們想過家人的感受嗎,以為以這種方式結(jié)束就可以擺脫一切嗎?不,當看到家人悲痛欲絕的時候,你逃得了心靈的譴責嗎,面對生命與愛,這一切都太渺小了。
莫里依舊活著,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上著這個關(guān)于人生與死亡的大課!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2
莫里教授得了肌萎縮側(cè)束硬化癥。比腫瘤更殘酷的絕癥。
如果還有一個完全健康的一天,你會做什么?這是學生在莫里教授臨終前幾天提的一個問題。教授想來想去,最滿意的安排竟然是這樣的:“早晨起床,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一次只請一兩個,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后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教授說,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蹦镒詈蟮脑竿,在我們看來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我們每天過的不正這樣平凡的一天嗎?人在健康活著的時候,每天都在做著自己認為應(yīng)該做的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而奢華的夢,或許是住上小別墅,開上寶馬車,或許是功成名就……就在我們每天在忙于追夢的時刻,
不要去無謂地把自己搞的很痛苦。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感覺。一個人并不是除了偉大就是卑賤,絕大部分就是平凡,偶然來到這個世界,平平凡凡活著,安安靜靜離開。其實幸福很簡單,就在平凡之中。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3
有一段時間,每當想到“死亡”這個詞,都會使我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眠,心緒紊亂得一塌糊涂。我想,我怕死,也怕親人們死去,僅僅是在臆想中,那失去一切的感覺如此真實,帶來撕心裂肺的痛楚,這滋味太苦。
于是我選擇了逃避,任何引發(fā)思考的小苗頭都被我立即撲滅,不讓思緒在頭腦中停留、蔓延,這招能暫時躲過痛苦的折磨,可我知道,這個問題我終究要獨立面對,逃不掉。
書,是我探索答案的得力工具,從宗教對于生死的闡釋到歷代智者對死亡這一終極問題的思考,重塑了我思想中的基石,讓脆弱的心靈逐漸強大。終于,我敢于主動探索,直面死亡,思考人生。
讀了余秋雨文集中關(guān)于《相約星期二》的介紹后,我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潛意識中有一個信念告訴我,它可以給我指引,改變我對死亡的態(tài)度。一口氣讀完全本,當真是受益匪淺。
這是一位身患絕癥的社會學教授(莫里)給他最鐘愛的學生(米奇)上的最后一堂課。一種叫做肌萎縮側(cè)索硬化(ALS)的病癥正在逐漸蠶食這位老人的生命,書中細節(jié)的描寫給我強烈的代入感,猶如身臨其境地看著莫里的生命一天天枯萎,與作者共同體驗死亡的逼近。
我不知道如果自己面對如此境地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勇氣,但作者給了我莫大的'勇氣。他本來是一個舞蹈愛好者,病魔使他全身肌肉萎縮、生活無法自理,然而他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在他看來,他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充分的時間將自己的人生感悟留下,與親友告別,仔細做好離開前的準備。即使在彌留之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沒有陷入感到羞辱、無能的泥潭,反而從事事需要人照料的狀態(tài)中捕捉到嬰兒時期的滿足與幸!
這本書傳導(dǎo)給我一個全新的理念——死亡沒那麼可怕,甚至可以享受面對它的過程。
我終于意識到死亡無需逃避,因為它必將降臨,它降臨的方式千差萬別,時機也無從把握,也許下一刻就會離開。所以,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刻,向死而生,活在當下,不為過去的虛度而悔恨,用心感受并享受正在經(jīng)歷的一切!
面對死亡,我已不再恐懼,就讓一切自然流轉(zhuǎn),自然地來,自然地去,我只需做好自己,好好享受活著的自由時光。我已經(jīng)準備好去讀《最好的告別》了。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4
“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可是不幸的活著也同樣令人悲哀!弊x完《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莫里教授的這句話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里。
也許,不幸的活著會比死亡更加悲哀。
世上總有這樣的一部分人,他們總是汲汲營營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們試著努力關(guān)注一大堆世俗標準下的重大問題,卻又不時受著能言善辯者的鼓動誘惑,輕易放棄初衷和堅持,終于也沒有了自己的`判斷。他們迷茫,他們不知道生活的意義在哪里,常常忽略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當歲月流逝,他們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開始珍愛身邊的一切,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沒有做,有著千千萬萬個所謂的“來不及”。但到了那刻,也許他們已經(jīng)到了莫里的那個時候了。于是他們便懺悔、哭泣......
所以,對于我們來說,不管以前的生活是怎樣,從此刻開始我們都應(yīng)該用莫里教授的那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去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與他人,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不要等到生命的終點再回頭感嘆,那時哪怕你表現(xiàn)得再樂觀、再豁達,結(jié)局都不會再完美。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5
在《相約星期二》一書中,講述了一個病危的老教授在辭世前的14個星期的每個星期二給作者所講授的最后一門人生哲理課。這是教授講述給作者聽的,作者也想將這些傳遞給我們,這些,便是關(guān)于死亡與愛。
死亡,我們可以理解為是生的結(jié)束,但死亡的意義不只是意味著生命的終結(jié),而是滲透在所有人的生命過程之中。文中教授在死期將至的時候,并沒有去逃避它,反而在那時開始了對生命的進一層思考,而且與他的學生分享。他的這種做法,不是在給生命畫上句號,而是在將生命延續(xù)下去,正如文中所說的,“教師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響也將永無止境!痹谒伎己,教授選擇將愛作為死亡最好的延續(xù),教授說“愛是唯一理性的行為。要么愛,要么死亡。”愛是永恒的,即使離開了人世,也將存在人們的心里。生命的價值在于愛與奉獻;心靈救贖能讓人超越死亡,實現(xiàn)生命在形而上意義上的不朽和永生。所以,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接受去愛。如果一個人的占有欲很強,總是醉心于得到,這不是因為他的無情,而是他渴望得到愛,但又得不到,于是便接受了物質(zhì)上的替代品,但這是行不通的,感情是無法用物質(zhì)代替的.。而得不到愛,有可能不是因為無人給予,而是他害怕承擔感情所帶來的傷害。教授說“一個人,要讓自己接受所有感情,在經(jīng)歷、感受之后,才能理解愛的偉大,才不會害怕痛苦、悲傷,也不會害怕必須承受感情的傷害!闭蛉绱,在充分認識了這份感情后,才能將它化為自己內(nèi)心的寶藏,并把它帶給他人,若人人都是如此,愛與愛之間便有了交匯,感情也會更加真實美好。
一個人的存在,在于他的愛,即使死亡,他也不將被遺忘,因為他帶來的愛,與世永存。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6
即將離世的歲月,這些條件組合在一起,將是會產(chǎn)生多么令人神性的人生哲學和思考,相約星期二讀后感。另一位是曾經(jīng)的優(yōu)秀學子,如今的一位成功電視工作者,一個深陷社會各種紛擾的青年,他們兩個人在前者的最后時光重逢,既能讓老人的智慧有了個最好的方式來表達散發(fā),也使青年更懂得了人生,更是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偉大的精神財富。
語文學的不好,不能很好的來表達和過度銜接各個感悟,索性就像列公式一樣生硬而獨立但清晰地一一陳述出來把。
首先,由于讀的匆忙,并不能多么細心留意和體驗書中的哲學,這本書是屬于那種要至少再讀一遍的,由于只是讀了一遍,只能算了解內(nèi)容,只有不錯的幾個感觸,那些多少讓我還能至今記得的。
第一便是莫里老人說的,現(xiàn)在的人們太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也不知道怎么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情,這一點最先讓我有感觸,我們總是在壓力感情,情緒。不論是對人的喜愛,不喜歡,或是高興,憂郁,痛苦。我們都在成長中受到禮教,倫理的約束而壓抑感情。當我們的表情越來越麻木的時候,人們說我們開始成熟了。當我們裝的寵辱不驚的時候,也就登峰造極了。這個方面,讓我想起來初中時候的一件事,一次考試,班里的一位女生進步很大,班主任就“狠狠的”夸了她一番,那時還設(shè)有獎項,就讓她上前去領(lǐng)獎,照平時,按照我們手的教育就是寵辱不驚,隨時要謙遜,不管心里是多么開心,多么高興,多么驕傲也不能太表現(xiàn)出來,最好要努力裝出一副無奈,不情愿,愁眉苦臉的去領(lǐng)獎,不能太囂張,最多也就是微微笑,領(lǐng)了獎回到座位上才能偷偷樂。
結(jié)果這位女生不然,很大方,很自然,很開心地走到前面,一點也不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激動和開心,笑的很燦爛,很自然,滿心的歡喜,內(nèi)心中的驕傲開心自然而大方的流露在她爽朗的笑聲中。很不一般,領(lǐng)完獎下去,班主任也很開心,特意的說,看這位同學多好,大家就該這樣,高興就要表現(xiàn)出來嘛,不要有太多神馬顧慮,我很喜歡這樣。估計是我們老班受夠了我們這一幫小小年紀就裝深沉的孩子,今天難得有這么一位天真無邪的,所以就此又夸了半天。還有書中寫道作者跟莫里老人到后來就經(jīng)常握手,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種敢于表達且喜歡表達感情的一個現(xiàn)象,這又讓我想起在高中時有一天在學校食堂,當時上高二,偶遇一位初中同學,他本來在南校區(qū),我不知道他搬到了北校區(qū),這次突然碰面,很激動,我們兩個一見面,就是不約而同的,握手!!頗有領(lǐng)導(dǎo)人會晤的風范。這個不善于表達感情是個人現(xiàn)象,卻更是一個社會現(xiàn)象,禮數(shù)和對表達程度的把我也是個問題,其實也不是問題,因為這些情感類的舉止取決于心,以一顆純真無邪的心去擁抱任何人多不是非禮,氣場不同......
第二是感情第一,不止一次地見到哲人們說人生來不是為了物質(zhì)活的,而是為了活的情感的愉悅,比如吃飯,對吧,餓了半年喝一口玉米粥就很開心,獲得的滿足感比戴著枷鎖吃山珍海味要大得多,例子舉得不是很貼切,總之我還是比較信奉這個人們活著是為了心情愉悅的。莫里老人對金錢的不屑很明顯。金錢這個東西其實也不是人類社會不可分離的必需品,但它是個象征,我們說一個富翁腰纏萬貫,金錢滿倉,富翁很開心,哦,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富翁是個暴發(fā)戶,人品什么的都不怎么的。但是我們說,甚至是教材里學,農(nóng)民陳煥生(《陳煥生進城》)自從國家改了政策,脫掉了漏斗戶的帽子,晚上躺在被窩里想想,家里糧倉里的糧食慢慢的,院子里的牲畜也很多,心里就不覺得美滋滋的。我們看到這個就要贊揚農(nóng)民同志的辛勤簡樸,并由衷的為他感到高興。仔細想想,這就奇怪了,富翁和農(nóng)民的情況不都一樣嘛?!錢從某個角度看就是等同于糧食和牛羊。我們?yōu)槭裁磳Τ钟写罅拷疱X的人不怎么看好,對糧倉殷實,牲畜興旺的農(nóng)民就不斷稱贊呢?
這個應(yīng)該也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在歷史上錢就充當了比較多的`邪惡角色,而且也是因為金錢本身的優(yōu)點——方便攜帶和廣泛的通用性。賄,都是直接塞給對方銀票,而不會拉一大車同價的大米到對方家里,土匪搶什么?有錢肯定先搶錢,因為金錢,多少人家破人亡。所以人們對錢多沒有什么好態(tài)度。錢多了可以買很多東西,糧食不行。再想,國人的仇富心理是怎么個起源?嫉妒?會不會是和討厭與自己喜歡的女生在一起的男生一樣的心理?自己喜歡的事物得不到,比如鈔票等,就會反而會有即對那個事物的喜愛和對其擁有者的討厭的雙重心理?對金錢的討論數(shù)不勝數(shù),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不需要錢。莫里老人一點也不在乎金錢這個“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因為他快死了,剩個幾千塊錢就夠了,他會不會因為即將去世而對金錢的不看重更加嚴重了?這個,再說吧。我們需要金錢,但絕對不能淪為它的奴隸,夠一家人幸福安康平常生活就行了,那個不是身份的象征。如果是擔心有突發(fā)情況沒錢了,或者錢不夠用,那就去買保險嘛,保險公司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偉大產(chǎn)物,毀譽參半。但就這個角度想,保險還是有用的
第三,是作者的一個變化,一個不大的變化,但是足以讓人思考。作者自從在莫里老人那里聽了幾個星期后,本身作為一個電視工作者卻開始突然不喜歡曾經(jīng)愛看的娛樂八卦周邊新聞了,還有一次碰見一大群記者們扛著設(shè)備緊張而急迫的奔向以為體育明星,其中一位記者神色慌張的向前擁擠的時候不小心踢了他一腳,這位記者一邊繼續(xù)向前進攻,一遍說著對不起時,他突然產(chǎn)生了很大的厭惡之心,每個人臉上都是寫滿了爭搶,匆忙,不安和惶恐,他感到難受,我覺得作者在這時已經(jīng)變了,說高雅點,就是脫離了低級趣味,再高雅點,就是開始享受孤獨和寂寞了,這是很難的的,我們在生活著做的很多事都是為了逃避孤獨和寂寞的,比如不停的玩游戲,出現(xiàn)習得性無助,用各種無聊沒有營養(yǎng)的東西去填充內(nèi)心空虛,其實一旦停下來,更大的空虛和恐慌就會襲來,所以不敢出來,出現(xiàn)網(wǎng)癮,各種癮,大學就這樣,所以人們?yōu)榱艘?guī)避不安心理,本能地去尋求愉悅,去沉淪。因此我認為,當一個大學生,尤其是河工大的以為學生開始不喜歡呆在宿舍玩游戲,上網(wǎng),而是喜歡坐在自習室里,并且享受這段時光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我稱之為開始享受孤獨了,關(guān)于孤獨和寂寞是參閱了網(wǎng)上一個視頻——《復(fù)旦大學陳果老師的一堂課》,才開始有了這個概念。雖然目前仍然不能做到享受自習室,但是正在努力
沒了吧,總結(jié)一下主要的三個感悟:我們要嘗試更自然更加無拘束的去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時為了追求感情的認同和心情的愉悅而生活的;要學;會享受孤獨。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7
《相約星期二》,作者米奇﹒阿爾博姆是美國的一位記者,主人公莫里是一名社會學教授,1994年被查出身患漸凍癥。作者收聽電臺采訪得知這個消息,畢業(yè)16年的他前去看望這位大學時的恩師。
讓作者沒想到的是身患重病的莫里教授主動要求為學生上最后一門課——人生。因為身體原因,莫里與米奇約定每周二在莫里家上一堂課,而這樣的課程約定持續(xù)了十四周,莫里將聽課內(nèi)容整理成書,書名《相約星期二》。
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是在大四的時候,即將走出象牙塔,真實地、真正地走進這個社會,當時的迷茫與焦慮記憶猶新。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它立刻就吸引了我。一位教了一輩子書的社會學教授,短短十四節(jié)課,他會怎樣展開自己厚重的一生,講述人生最后一課?我們來看一下書中談?wù)摰脑掝}——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金錢、永恒的愛、婚姻、文化、原諒。
所有這些都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回避的話題,也是人們都在面對和尋找答案的話題。如果說大學時看這本書,是為了找到自我,那現(xiàn)在看這本書,則是學會看淡自我。
在書中,當米奇問及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莫里教授給出的答案是:與生活講和。如果用一種非輸即贏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那么面對死亡無疑每個人都是失敗者。
他的生活態(tài)度也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位文學家,蘇軾。他多次歷經(jīng)官場沉浮,十幾年的貶謫生涯幾乎是他生命的主題。他卻仍心懷天下、坦然面對,曾自嘲道:聞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人生態(tài)度也造就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峰,寫下過“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灑脫、豪邁的詩句。
就像這本書一樣,死亡雖然是這本書的`主線,也是主人公終將奔赴的結(jié)局,但它卻教會我們放下遺憾、看淡死亡,真正傳遞的是生的責任與活的意義。
如果您還未尋找到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您照耀一個溫暖而積極的方向;如果您已經(jīng)找到自我,也歡迎您打開這本書,打開一位樂觀而博學的老人不一樣的一生。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8
美國專欄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的相約星期二敘述了作者和他的老師莫里教授在每周二的談話。在走完人生旅途前的近100天里,兩人談?wù)撌澜、自憐、死亡、遺憾、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愛的永恒、婚姻、我們的文化、原諒、完美的一天。所有這些,看起來多是心理或者哲學的范疇,并沒有小說一樣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然而談?wù)摰膯栴}和觀點卻是那樣的通俗易懂,沒有令人費解的高深莫測的哲學和心理學理論。
同樣即將走完人生路途的中國作家楊絳先生也談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走到人生邊上》盡情的詮釋表達。楊絳先生主要談到了鬼神問題、靈魂與肉體問題、人的本性問題、命與天命問題、鍛煉靈魂和修身之道、以及人生價值。所有這些似乎也都是哲學問題,比相約星期二的觀點更為深刻,畢竟楊絳先生乃是百歲壽星,歷經(jīng)人生百年歷練,其觀點自然意味深遠。她所談?wù)摰膯栴}也更加具有中國特色,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思考的問題。印象最深的是先生談到:“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合理的價值觀,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薄耙粋人有了信仰,對人生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
而對本書印象較深的則是莫里先生關(guān)于家庭的談?wù)摗忻枋隽四锿淖婺傅暮嫌,同他的弟弟大衛(wèi)的合影,和妻子以及兩個兒子的'合影。比對自己,不用說和祖母的合影,就是與父母的合影我也沒有,也沒有與兄弟姊妹的合影,似乎也沒有與妻女三人的合影!笆聦嵣,沒有了家庭,人們便失去了可以支撐的根基!蹦锵壬缡钦f。沒有一定的歷練,尤其是苦痛和病魔的經(jīng)歷,很難有這樣的感慨。更是那些動不動就離婚的新生代所難以理解的!凹僭O(shè)我離了婚,或一個人生活,或沒有孩子,這疾病---我所經(jīng)受的這種疾病—就會更加難以忍受”在病魔肆虐莫里身體的時候,莫里坦言:“當然會有人來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們和不會離去的家人是不一樣的”。與這點,我感觸頗深。父親住院期間,雖然有我們陪伴,但他總是要求母親過來陪他;出院后,日日有姐姐的無微不至的照顧,父親還是要母親來陪他;在家里,更是不用說。我也曾在醫(yī)院看到一個老頭,三個兒子及兒媳大都在旁邊陪會,老頭就是要求自己的老伴在旁邊。莫里先生把家人的守護稱為“心理安全”。這種安全“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工作也辦不到!边@種來自家庭的支持、愛撫、照顧和關(guān)心的愛是至高無上,這種愛又是多么的重要,“相愛或者死亡”。在多數(shù)中國人看來,這種至高無上的愛更多的是家庭成員應(yīng)當承擔的責任,中國人羞于談愛。事實上莫里先生在談到要不要生孩子時就談到了責任。“如果,你想體驗怎樣對另一個人承擔責任,想學會如何全身心去愛的話,那么你就應(yīng)該有自己的孩子!迸c莫里的觀點相反的是罹患癌癥的作者的弟弟“不要任何家庭成員呆在他的身邊!边@也許是另一種愛吧。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9
人總是傾向于為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在看到別人談?wù)撋羁痰幕蛘咦约翰辉敢饨邮艿脑掝}時,總會滋生出此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想法,而這一切,也許只是自己缺乏改變的勇氣,我們的教育教授給我們的并不總是正確的,只有堅強的人才敢勇敢的拒絕接受,而我無疑是個懦夫。沒有自己的想法,每天的忙碌只是為了以后的車子、房子、票子,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生活,從來不會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過去的兩年里,日子過的渾渾噩噩,毫無意義可言。
關(guān)于世界我的眼界是如此的狹隘,我的心是如此的小,我對他們毫不關(guān)心,即使同情也不走心,愛,這個話題過于深刻,我不知道如何去愛也不知道如何接受被愛,也許這并不是我失去了愛的能力,而是我處于愛中而不自知。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也許是該多出去走走,看看這個未知的世界。
關(guān)于自憐只有你覺得可怕時才是真正的可怕
每個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都需要這份醒豁。
如何思想,如何評判,都必須自己選擇,不能由任何人替你做決定。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0
我還沒有把整本書讀完,因此只能就已經(jīng)讀過的部分寫一點感想(在我的書中,莫里正在給米奇教授"愛的永恒"這一課)(那么,如果讀完了,你必須還有更深的思考!)
俗話說:人老多情.莫里教授,也到了這個時刻,人一生最輝煌的時刻,他此刻該做的就是站在人生之巔,回憶往昔,俯瞰人世.
此時,他的雙眼前所未有的明亮,他看破了世間紅塵,看穿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他超越了空間與時刻,他的心已經(jīng)不是他那病懨懨的身軀所能束縛的,他的心也許早已在宇宙的'盡頭翱翔.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14個星期中給米奇講的話字字珠玉,正因這些都是從死神那一點一滴地搶過來的,他談到了生命的價值,金錢,權(quán)利等等,我比較關(guān)心的是生命的價值這一部分.我國從古至今也有不少關(guān)于生命的名言,"生命或輕與鴻毛,或重于泰山."這樣的絕句層出不窮.朱子清(朱自清)說的好:我赤裸裸的來,又赤裸裸的去.人死了,不能帶走塵世的任何東西,金錢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但人究竟為什么而活卻是一個十分復(fù)雜的問題,就我而言,我認為,人的一生就是發(fā)奮的做好此刻的事,并且爭取做好更多的事,讓更多的果實留給后代,我并不一樣意別人講的演好自己的主角,這畢竟有消極的一面,試想,如果所有人都發(fā)奮地做好當前的事卻只會安與現(xiàn)狀,那么當疾病或者災(zāi)難來臨時,我們何去何從?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1
村上春樹曾說,所謂人生,無非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很寶貴的東西,會一個接一個,像梳子豁了齒一樣,從你手中滑落。取而代之落入你手中的,全是些不值一提的偽劣品。體能,希望,美夢和理想,信念和意義,或你所愛的人,一樣接著一樣,一人接著一人,從你身旁悄然消逝。
生命,總是帶給人以欣喜,面對死亡,我們總是帶著一絲敬畏與恐懼。我們害怕生命中的猝不及防,害怕突然與這個世界揮手告別,我們不忍就此消逝不留一絲痕跡;蛟S,這世間有太多值得留戀的,每個人都有太多放不下的,面對死亡,我們總是不能坦然,畢竟意味著生命的不復(fù)存在。但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里寫道:我們活著,同時在孕育死亡。不過,那只不過是我們必須學習的真理的一部分。直子的死告訴我這件事。不管擁有怎樣的真理,失去所愛的人的悲哀是無法治愈的。無論什么真理、誠實、堅強、溫柔都好,無法治愈那種悲哀。我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并從中領(lǐng)悟某種哲理。而領(lǐng)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地軟弱無力--我形影相吊地傾聽這暗夜的濤聲和風響,日復(fù)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
同樣在莫里老人眼中,死亡并不可怕,他更將此活成了一種藝術(shù)。面對疾病,他沒有畏懼,面對死亡,同樣是如此坦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每個星期二于自己的學生米奇相約。一個老人,慈祥的面容,風趣的語句,依舊和學生談笑風生,讓人完全忘記他即將與這個世界告別;蛘哂窒窆湃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莫里老人的'話更顯平緩卻富有哲理。面對死亡的從容,一生的起伏波蕩也早已在歲月的長河中波瀾不驚。金錢名譽地位,愛恨追求友誼,莫里老人似乎在死亡面前又將之闡釋了另一境界。
我曾經(jīng)這樣寫道,你知道嗎,我最不忍學會的就是告別,我用腳步丈量著走的每一步路只為快點回到你身邊,我抬頭望天上的星星因為我知道我們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我想著你你也念著我,我怕有一天的猝不及防,就這樣,來不及看你一眼。我知道你不忍我心碎,可也教著我如何告別。我會思念著你就像你牽掛著我一樣,我希望時間能夠流轉(zhuǎn),那樣就能不用分離。
我知道面對生死離別我是無法淡然處之,所以既然這樣,就去過好每一天,不用再言離別時而有所悔恨,不用恨自己的碌碌無為,不用怨生命無常。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2
周六的下午三點,午睡醒來,坐在書桌前,泡上一壺小青柑,在升騰起的帶著水果味的普洱香氣中,打開了《相約星期二》的扉頁,習慣性地寫上了自己的名字、購買的日期和地點,并蓋上了自己的印章。紅紅的印跡,頓時讓整本書生動了起來。有時,文化的魔力就在這些看似極不起眼的小事中體現(xiàn)出來,并放的很大。
莫里·施瓦茨,注定將成為人類歷史上一個散發(fā)著思想光芒的名字,因為他的聰明睿智,因為他的.人生智慧,因為他的死亡課程,也因為他那個出色的學生,米奇·阿爾博姆。米奇娓娓道來地敘述了一個老人的死亡過程,記述了一老一少相約星期二的最后課程,分享了一個社會學博士、一個老教授的人生經(jīng)驗,講述了一個感動整個世界的故事。
從來沒有一個教師能得到所有學生的喜歡,這話盡管極端,卻是顛簸不破的真理。不過,那些能得到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教師,一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賞識教育。讀后感.莫里成為米奇最喜歡的教授,能從他在畢業(yè)典禮上,初識米奇的父母時說的一句話中找到答案。莫里對米奇的父母說:“你們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兒子!币材軓乃麑γ灼嬲f的話中找到答案,那句話就是:“米奇,你是最優(yōu)秀的!边@兩句話,恰恰正是最能打動學生心靈的話語,讓學生心房深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為之顫動,并且經(jīng)久不衰,歷久彌新,感動一生。莫里教授的話語再一次地說明,欣賞是最好的教學方式。
莫里對自己欣賞的學生,同樣的喜歡。畢業(yè)典禮上,他問米奇畢業(yè)后還會不會跟老師聯(lián)系,米奇毫不遲疑地回答“當然會!贝藭r,米奇看到教授往后退去時,哭了。教授的眼淚,正是一個有情懷有情趣的老師,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師生情誼的高度宣泄。莫里在畢業(yè)典禮上的眼淚,或許就成了20年后他患上肌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癥后,面臨死亡時,作出人生重大決定的情感注釋。
莫里把死亡作為他最后的一門課程,作為他人研究的課題,展示出了超人的勇氣和睿智。米奇用他那如椽大筆,記述了令無數(shù)讀者心動的故事。莫里做到了,米奇記錄了,一個感動世界的故事誕生了……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3
這本書的作者米奇阿爾博姆,他是年逾70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老人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14周里,每星期二坐飛機700英里,到老師的病榻前探討人生,這個話題是越博學越聰明的人都不敢觸及的問題,《相約星期二》因此得名,很多人把它作為導(dǎo)航儀,我也不例外,所以說米奇做了一項偉大的事兒,他把老師的警示綴珠成鏈,傳達給讀者,使它的暢銷量突破了2萬冊,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莫里老人的睿智。
首先關(guān)于文化:老人說我們的文化是有病的,他不鼓勵人們?nèi)ニ伎颊嬲膯栴},而是吸引人們關(guān)注一大堆實例瑣事。上學、考試、就業(yè)、升遷、賺錢、結(jié)婚、貸款、抵押、買車、買房、裝修……層層疊疊,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而且,總是企圖按照世俗的標準活得像樣些,人們很不習慣在這樣的思維中后退一步,審視自己,問,難道這就是我的一生所需要的一切嗎?擁有越多越好,越多越好。大多數(shù)人被被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斷力,我們中國也不容樂觀,別沾沾自喜,甚至病得嚴重些,所以,莫里老人鼓勵人們建立自己的`文化,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簡而言之,不落入他人的鬧劇。就我個人而言,我想建立的文化是每天打球時汗流浹背,不必太為趕時間而吃不上早餐,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做自己最喜歡"女人美"的工作,并時常出門旅游,世界很大很精彩,我可以領(lǐng)略它的神奇,和朋友們沒事聊聊天,能夠相互照顧愛戴,為了獲得這些自由,我還要建構(gòu)強大的心理機制才能才能靠近它,走向唯美不受"文化"制約。
第二點人如何學會施愛于他人: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相愛或者死亡,沒有了愛,我們變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這一點莫里老人給我們做出了示范,當他和你在一起時,他會全身心的陪伴你,他注視你的眼睛,傾聽你的說話,那專心致志的神態(tài),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要是人們每天第一次見面,都能像遇到莫里那樣,而不是來自女招待,司機或老板漫不經(jīng)心的應(yīng)付,那生活一定會,美好的多,"我喜歡全身心的投入",莫里說,"這就是說,你應(yīng)該真正的和他在一起,當我現(xiàn)在同你交談時,米奇我就盡量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談話上,我不去想上星期,我們的會面,我不去想,星期五要發(fā)生,我也不去想佩科貝爾要制作的我的另一檔節(jié)目,或者我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我在和你說話,我想的只有你說到這點時,我們就會同頻都有共同感。"有那么多人,僅僅是為了一些瑣事,而如此自我專注,他們的眼光只停留在你身上30秒便游離而去,他們早已心馳旁騖,給某個朋友打電話,給某個地方發(fā)傳真,或者跟某個情人約會,只有當你說完話時,她們才猛然回過神來,嗯嗯啊啊,是的是的,敷衍幾句所以,嗯,莫里老人提倡愛是尊重別人,是專注于別人,所以在和他人一起時不要炫耀自己,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妒忌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從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的面對整個社會,多么聰明的老人。
第三點關(guān)于家庭,莫里老人說,如果沒有家庭,人們便失去了可以支撐的根基,他得病以后這一點更有體會,如果你得不到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護、照顧和關(guān)心你擁有的東西變少的可憐,愛是至高無上的,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義,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著你,這是我母親去世時我最想得到的,我稱它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個家在守護著你,只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車子,房子更辦不到,工作也辦不到。由此我有時會想難道你給家庭帶來的物質(zhì)享受越多越好嗎?在和家人的陪伴與傾聽方面做的太欠缺了吧?莫里老人患的是"肌肉萎縮癥"它是從腳一點一點往上爬肌肉逐步失去知覺,不得不躺在病床上,被人翻身,按摩,甚至最隱私的擦屁股,這些,他都要請求別人的幫助,家里人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對一般人來說,如果人這個份兒上,可能覺得活著沒什么意義了,生活這是沒有質(zhì)量可談,可是老人卻把它當作享受,感受到依賴別人的樂趣,并且閉上眼睛享受別人給他擦背、翻身,涂褥瘡乳膏,他說,我們都有過當孩子的經(jīng)驗這個經(jīng)歷并沒有消失,而是存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在重新回憶起兒時那么多樂趣呢。多么聰明的老頭,所以接受別人給予你的愛也是一種奉獻,珍惜現(xiàn)在,珍惜每時每刻,不論你健康衰老還是疾病,都要開開心心的,享受生命給你帶來的各種體驗,而且,健康是你能夠給予他人的內(nèi)容,我指的不是金錢,而是關(guān)心、閑談。醫(yī)院和收容所、敬老院力這些孤獨的人,只要得到一些陪伴就會露笑顏。莫里老人做到了,他說:"只有這時我感到我仍然像以前一樣健康,這是我存在的意義。"所以即使他臥病在床,但他是那么的健康。反之呢?
再來談?wù)勀贻p的問題,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曼妙再到老去,很多人對青春都留戀不已,莫里老人以一種很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年齡,他說,我知道年輕也會有苦惱,所以別人向我炫耀年輕的魅力,那些來找我的孩子,都有他們的煩惱,矛盾,迷茫,不成熟,活著感到累,有的甚至想自殺,年輕人還不夠明智,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很有限,所以我樂意接受衰老,這很簡單,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要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22歲的年紀,你就是永遠22歲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并不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活得更有意義更好,所以自然而然我們就提到了死亡,死是很自然的事,他說我們之所以,對死亡大驚小怪,是因為我們沒有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覺得是人就得高于自然,那你就不敢提及"死亡",只有意識到自己會死,并時時刻刻做好準備,這樣做會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加珍惜生活,他說,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
最后莫里老人墓碑上是"一個終身的教師"《相約星期二》是我一輩子的教師,我把它放于床頭,用這些老人貼心的話語適時提醒自己,勇于在生活中找到如何"愛自己、愛他人"感謝莫里老人,感謝感謝米奇。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4
"我不想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后離去。"《相約星期二》這本書里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很多,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而自己就是那個聽課的學生。
因為他讓我看到了一種對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難免經(jīng)歷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沒有人能否認死亡的必然性,就像沒有人能否認地球是圓的一樣。人生莫非也就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終結(jié)。面對死亡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它".莫里教授對學生說,有一個重要的哲理需要記。壕芙^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因為衰老和病痛總會來,你為此擔驚受怕,卻又拒絕不了它,那還會有幸福嗎?是的,如果我們不幸福,這無疑是親手為生命鍍上悲色。世界上,每時每刻都有人死于非命,甚至不像病癥有前因后果。鐵鎖易解,心獄難釋,既然死亡必定回來,何必逃避這樣的恐懼卻因此遁入自己制造的囹圄?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也許沒有人能夠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
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絢爛;淡然死,卻死若秋葉之靜美,莫里用余生給我們上了一堂永恒的人生課!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5
雖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發(fā)出無限的光亮。幫助別人,給予別人愛,給人溫暖。在給予愛的'同時還要接受別人善意的愛。如果不接受別人的愛人家會覺得你不解風情,以后也會不需要你的幫助了。
死亡是小事,但是注重在死亡后留下什么;蛘呤且徊坑姓芾淼臅蛘呤菐拙涿,抑或是一點歡笑,又或者是一點模糊的記憶,你就不算白活了。到人世間走一遭,留下點什么東西也就行了。
莫里老人說來世想做羚羊,但是他不會不知道羚羊十分危險的吧。每天都被獵豹追捕,總是生存在不安的環(huán)境中。而他卻說是“優(yōu)雅”、“迅捷”,體現(xiàn)出了莫里老人的人生觀,不為生存太久,只為給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這句話很經(jīng)典!你能理解這句話,也是一種智慧。
對此我也贊同,像秦檜,陳世美等人只顧自己一時享樂,貪圖富貴,貪功而害君子,實在是飽受別人唾棄的小人。
莫里老人自己也不希望死,莫里老人對他的死很冷靜,不像某些人要放棄生命,也不像某些人寧可花費重金也要延長10分鐘壽命。莫里老人只想在生命余年活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
如果我們也能這樣看生命,就不會因為丟錢而煩惱,不會因為失敗而困擾。在莫里的眼里,成敗得失如過眼煙云,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正視生命,才能更好得活。(是呀!正視生命,也就是珍視生命。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散文閱讀:相約星期二10-06
《相約星期二》教師讀書筆記10-03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3-07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5-16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2-08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3-19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10-06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04-30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精華)05-19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必備)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