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時間:2024-09-15 08:20:37 讀后感 投訴 投稿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

      升入六年級后,在爸爸的指導下,我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論語》。爸爸經常告訴我做中國人,必須要學好中國經典文化,這樣才能永遠留住我們民族的靈魂、精神和根,才能實現(xiàn)國家振興的偉大夢想。會有這么神奇嗎?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越來越感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遠未識其“廬山”真面目,只是學得了一點兒皮毛,但是卻已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門生顏回。他在生活上幾乎沒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學習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耙缓勈,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人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艱難困苦,可是顏回卻以苦為樂,堅持讀書學習,追求真理,實在令人敬佩?鬃颖頁P他“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違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認為顏回最好學,只有他的高尚品行達到了“仁”的標準,多次在公開場合進行表揚,并以他為榜樣要求弟子們學習!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的好學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懊舳脤W,不恥下問”,因為學無止境,所以不要覺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請教問題是一種羞辱;“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保瑢W習別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取長補短;同時,善于提出問題,許多偉人都喜歡問個為什么,如愛因斯坦、愛迪生等!皽毓识隆币彩穷伝氐膬(yōu)點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領悟和收獲。可是我在學習中滿足于一知半解,讀書往往走馬觀花,常常造成錯誤百出。有的題目老師還沒講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說,這么簡單還用講嗎?可是做題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有幾個關鍵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書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學習效果大大下降。在與爸爸媽媽討論作品中人物的時候,好幾次張冠李戴,把《水滸傳》里李逵的故事說成張飛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又變成了吳用的了,為此沒少讓爸爸笑話,他批評我讀書不用心,沒有深度,太過于浮躁。想來實在令人羞愧。顏回“聞一知十”,善于舉一反三,將老師的學說不斷發(fā)展下去。

      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也應當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全面發(fā)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我最要學習的還是顏回的“不遷怒,不貳過”,他從來不把怒氣發(fā)泄到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不僅人與人之間要不遷怒,國家與國家之間也要這樣,得互相尊重,不能動不動就發(fā)動戰(zhàn)爭,導致兩敗俱傷,給老百姓造成災難。如今國際局勢混亂,美國發(fā)動了好多次戰(zhàn)爭,造成別國老百姓流離失所,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和傷害。人類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須多學習孔子的智慧和思想!暗虏还拢赜朽彙,讓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許多人親近他,反之,“惡有惡報”,發(fā)起戰(zhàn)爭讓人民受苦的人,就會嘗到眾叛親離的味道,變成孤家寡人。對于我們小學生而言,應養(yǎng)成尊重別人的良好品德,同學遇到傷心事,應多去鼓勵、安慰他;對于考試沒考好的同學,多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改正錯誤,而不應該去嘲笑他;犯過的錯誤,要仔細反省,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與顏回相比,我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太優(yōu)越了,可是我卻還不知足,動不動就發(fā)脾氣、耍小性子。學習表現(xiàn)好了,要求爸爸媽媽給買好吃的、買禮物,如果飯菜不合胃口,就氣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掛油瓶,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讀《論語》讓我學習了許多新的東西,懂得了很多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與方法,盡管現(xiàn)在學得還很膚淺,但我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讓他滋潤著我不斷成長、進步,成長為一個品德、學識與修養(yǎng)都優(yōu)秀的有用之才。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2

      《論語》,不得不說,它對后來人們的言行舉止起著非常重要的啟發(fā)!

      隨著現(xiàn)代文化的逐步發(fā)展,《論語》也被人們翻譯、演繹了出來。有的為了方使人們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含的人生道理,它被人們改編成了電影、動畫片等等。

      現(xiàn)在的科技越來越發(fā)達,《論語》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隨著它的廣泛傳播,人們現(xiàn)在對《論語》的傳播的方法的看法也越來越大。因為為了使更多人知道理(了解)《論語》,就把它弄成了各種各樣的形勢來傳播,那些電視劇或是電影為了提高收視率,就把《論語》的內容篡來改去,沒有尊重歷;打不的人為了敷衍了事,并沒有把握和充分散發(fā)出《論語》的`本質,有違《論語》的本質;也有人認為這是是可以接納的,因為它假進了文化的傳播……

      人們各有各的意見;蛟S吧,現(xiàn)在《論語》的傳播方法確實各有各的意見。就像古人說所說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的確,現(xiàn)在的《論記》被人們搞成了事事非非的樣子,這就有違了《論語》的實質。但這也有它對立的一面,這促進了《論語》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論語》。

      如大家所知,《論語》告誡了人們的言行舉止;教人們如何做人;如何來對待學習;遇到困難時的態(tài)度……

      我們不應該只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看,去了解它所含的最深刻的意義。就像這《論語》,人們對它的傳播方式各懷意見,雖然它現(xiàn)在的傳播方法被我們所不以同,但不可否認的的是,它確實,真真實實地使知道《論語》的人越來越多。這使得更多的人通過《論語》所述的,養(yǎng)成了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行為習慣。

      因此,我認為通過媒體傳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

      在這個充滿歡天喜地的暑假里,我閱讀了眾多名家名作,在這眾多名家名作中里我最流連忘返的肯定非《論語》莫屬了!墩撜Z》中的每一句話都讓我意解難分,每一句理解都讓我知足了,還有每一句名言警句也都讓我精神飽滿了。

      《論語》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流連忘返,每一句的理解都讓我仿佛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墩撜Z》的主要內容是圍繞政治和學習創(chuàng)作的

      曾子和孔子是兩位古代名人,都一直是主張積極參與政治的他曾說過:讀書不可以不堅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而路途遙遠。把實現(xiàn)仁德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奮斗到死才罷休,不是很遙遠嗎?他還說: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一個國家的命運委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卻不動搖不屈服。這樣的人才是君子嗎?是君子。】鬃又,曾子勇敢地擔負起推行仁德的重任。

      讀完這本名家名作,我懂得了一個令我終身難忘的道理: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之間都要講究一個禮字,在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間講了一個仁字,在守實守信的人叫做君子。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相互照顧,互相幫助,那我們的社會就會變成一個文明社會,甚至是一座城市,一個世界,都將會是和睦和平的,世界就不會再爆發(fā)出一次有一次的戰(zhàn)爭了,每次戰(zhàn)爭后,每個國家的士兵都會有所傷亡,是地球母親創(chuàng)造給我們的,所以我們再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動戰(zhàn)爭,讓我們的世界成為一個文明世界吧,讓我們從現(xiàn)就開始努力吧!我要再回顧一下這本書,一起和孔子各代歷史偉人去書的海洋里遨游,一探隨其中的奧秘之處,品味其中的樂趣之處。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4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于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下處于“心靈沖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于丹教授關于《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時候,什么《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許,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

      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教授把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

      對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于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幫助吧!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5

      讀國學《論語》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一: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

      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學習《論語》的收獲是巨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鬃右簧鸁釔蹖W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鉆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鬃釉唬骸叭诵校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后,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贊揚,對現(xiàn)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xiàn),沒有出息的表現(xiàn)。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xiàn)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著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叭擞卸啻竽懀赜卸啻螽a”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工作,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閱讀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使之發(fā)揚光大。為河東的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6

      想找出一本影響了中國的書并不難,從《詩經》到《易經》從《左傳》到《史記》都能如此說,但要找到一本能夠長遠地影響中國發(fā)展進程以及對中國人的精神品性有著千絲萬縷的滲透的書,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經典之作——《論語》。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幾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于“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薄白釉弧叭诵斜赜形?guī)。””第一則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會閉塞落后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凈重要于外界環(huán)境的清凈。二是人改變環(huán)境,還是環(huán)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卜放到開水里,胡蘿卜變軟了,把雞蛋放水里,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里,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直到被環(huán)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huán)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那里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對于第二則,我有切身體會,以前,我有一個朋友是廣東番禺人,一次和他閑聊時,我突然憶起魯迅的《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對一種猴子的稱呼,后來我查了詞典,也的確如此,而番字的.另一音番有外國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問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語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詞典,一邊笑著一邊查給他看,他的臉色便慢慢的難看起來,我卻自顧自的補充道“你們番禺人就都成外國猴子了。”話沒說完,他勃然大怒,扭頭就走。后來我也覺得是自己沒考慮他人的感受,沒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則,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就會有這樣的感受,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同學,都可能有自己的幾個獨門“絕技”有籃球猛將,堪稱喬丹第二,有數(shù)學天才,堪稱華羅庚再世,有科學愛好者,大有創(chuàng)造超越《相對論》的《絕對論》的雄心壯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淵博,就得學會向身邊的人學習一點一滴的精華,如此的好學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樣的偉人。 小小的一本語錄體書籍,從治國,到為政,再到做人,無不有詳細的思想與感悟,宋朝的宰相趙普曾稱,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xiàn)在我們普通人也能說,我們以一本《論語》治人生。 看完了《詩經》再看《老子》,一部部幾千年前的不朽經書讓我獲益,并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太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了。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片酬,后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tǒng)治思想,《論語》治天下?梢姟墩撜Z》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7

      仔細傾聽于丹教授的《論語》,感覺曾經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眾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xiàn)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人們從于丹的講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論語》中的一些教導,以幫助自己求得心靈的`平安,幫助自己為人處事、幫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論語》中的一些內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于丹《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學習于丹《論語》,感覺最深的是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xiàn)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確實,在今天這么一個不斷改革與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為重要。面對眼前千變萬化的世界,調整好個人的心態(tài),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坐標系上,建立務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所擔當,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為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后以現(xiàn)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就工作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一定困難能夠實現(xiàn)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xiàn)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于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zhàn)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前一段時間于丹教授到日本講授論語,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她的想像。這說明日本對儒家文化的重視超過中國。但現(xiàn)代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政體和經濟發(fā)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現(xiàn)代制度創(chuàng)新與文化繼承兩者并行,不是全面拋棄,也不是全面保留。國家擁有現(xiàn)代政體,同時社會、家庭、個人也保留一些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這兩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制度與文化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論語》等傳統(tǒng)文化能幫助人得到一些內心平安以及一些處事之道。于丹論語的現(xiàn)象其實是向中國社會啟示如何繼承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并同時建立和維護民主、平等、法制的現(xiàn)代社會制度,可以大力提倡傳統(tǒng)文化中對個人價值觀和修養(yǎng)有益的教導。

      于丹的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就是于丹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帶給人的美麗!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8

      孔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致,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頭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薄眱删湓挕?/p>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歡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明白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我,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堅持愉快的心境,做任何事就能夠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齊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必須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我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薄备嬖V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我的缺點!边@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當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應當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當要假若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xiàn);做人,就應當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9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清脆悅耳的讀書聲還在耳邊回響,一轉眼,我參加論語讀書會已經兩個學期了。

      坦白說,在我第一次聽老師講《論語》的時候,我以為只要會讀,知曉其意即可,但在一次次的接觸中,我發(fā)現(xiàn)不僅要把它學會,學好,還可以從中體會到做人的“禮”,體會到孔子的教學理念,體會到那一言一行中孔子對學生的期盼。

      每次讀書會何老師會讓我們輪流主講,令我記憶最深的是我主講那一次,講的是“雍也篇第六”。做主講,要先做好功課,——查字音、理解句意。在準備的時候,遇到了歷史故事,我就會去查它的背景和相應的資料,在一次次奮筆疾書中,我理解了那些難懂的文字。到了主講的那一天,在朗朗的書聲里,我自信地把準備好的故事有滋有味地講給大家聽,我把人物的資料、生平……生動有趣地講出來,使得論語的'文字更易懂。在講給大家聽的同時,自己也在學習著、改變著,同時也學會了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講解。

      讀書會結尾,何老師都會讓我們講講本周的收獲,以及下周的目標。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我們的言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我明白了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讓別人去做。這個星期我們的實踐是日行一善,我感覺自己的心靜了一些,因為能更多地關注身邊的人,關注自己能為別人做什么。

      《論語》是一本蘊含著生活道理的書,它是千百年來思想的薈萃。感謝老師,感謝同學,能讓我在《論語》讀書會上遇見中華文化的至寶!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0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于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地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在于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做一個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1

      《論語》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墩撜Z》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們最熟讀恐怕就是《論語》。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這部書,去感受里面無窮的智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在自省也!彼刮业男睦锞镁貌荒芷届o,它像一面警鐘一樣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見到比自己還有賢能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以她為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身的修養(yǎng)。

      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同樣的'我們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為,就像《論語》里面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課業(yè),有沒有不用心溫習?總而言之。我們每天都要做到這一點,這樣才能讓我們自己不斷進步。

      我還覺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簿褪钦f求學不僅是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實踐以此為樂,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臆見無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難將課業(yè)學好,所以嘗試著用快樂的心情去學習,這樣必定會學得更好。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我說的這樣,把學習當成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們讀了這句話一定會振聾發(fā)聵的。

      正如宋朝宰相趙普所說的:“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庇行牡耐瑢W何不妨去讀一讀《論語》,相信你會比我的收獲更多的。

      本人才疏學淺,未能參透《論語》一書中深刻的道理,也未能根據書中內容而引經據典地講出一連串的引人深思的感想。但在此,我只求簡略的談一下我在看完《論語》一書后的感受。

      “仁”

      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禮治德政,其學說核心為“仁”,因此,“仁”也是《論語》中的主要內容。“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可見“仁”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之高。但到底,什么是“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于是,孔子便說“剛,毅,木,訥,近仁!笨鬃诱J為:“剛強不屈,果敢堅毅,質樸老實,言語謹慎,(這四種品德)接近于仁!本哂羞@四種品德的人僅僅是接近于“仁”,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仁”呢?或許,連孔子心中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也或許,“仁”在孔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地位之高甚至于沒有一人可以達到。因此,只要做到接近于“仁”便已不錯了。

      “學”

      孔子對教育事業(yè)的貢獻也非常大,他主張“有教無類”興辦太學,弟子達三千之多。那么,孔子又是怎樣理解和對待“學”呢?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备嬖V我們“學”的態(tài)度;“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與“習”的關系;“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

      這些語句從古至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偉大的學者為了一個簡簡單單的“學”字而不斷努力,奮斗,傾盡自己的一生。

      “君子”與“小人”

      在《論語》中,“君子”與“小人”可謂是高頻率詞,而孔子也曾發(fā)表過很多關于這兩個詞的言語。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薄熬雍投煌∪送缓!薄熬犹┒或,小人驕而不泰!薄熬忧笾T己,小人求諸人!薄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薄熬犹故幨,小人常戚戚!薄

      太多太多的語句告訴我們“君子”與“小人”的不同,太多太多的語句警戒激勵著我們?墒,如何才可做到“君子”呢?孔子說:“君子不器!庇谑,我們便開始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我們每個人都在爭做德智體美勞全優(yōu)的現(xiàn)代學生;孔子又說:“君子成人之美!庇谑,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幫助著他人,以此來方便他人,快樂自己;孔子還說:“君子恥其言而過起行!庇谑,“少說多干”成為了我們的口號。

      “君子”于“小人”絕非幾句話就可以辨別清楚的,但若無這幾句話,則可真是分不清了。

      薄書一本,一萬余字,細讀一遍,一生無害。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2

      簡潔而經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倍受矚目。我認為,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精品之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貧窮的人羨慕富豪,因為他有讓他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而富豪卻羨慕那些平凡的'人,因為他們很快活,不會整天杞人憂天地擔心錢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說的,快樂的事有很多: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曾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現(xiàn)在的大人們,更注重物質化的世界,卻忽略了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忠。信。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卻恰似給我們亮了一盞明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我的課外英語輔導班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一個有關她的學生的故事。那個學生學習很好,很受同學與老師們的歡迎,但是卻有同學發(fā)現(xiàn)那個學生偷同學們的筆和錢,從此,那名學生開始被同學們排斥,最終不得不轉學。

      這正驗證了孔子的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道德永遠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沒有德與孝不行。這些便是給我感受最深的語句。讀《論語》,令我受益匪淺。今后,我要細讀論語,細讀這中華悠悠千年智慧,讀懂這其中的做人道理與處事方法,品嘗這暖暖的心靈雞湯。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3

      于丹老師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睂τ谖襾碚f,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郁于胸!靶貞褵o限大,許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泵鎸θ松倪z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巧的佛像,每天都有許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愛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輕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5的奉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歡樂,我有我的快樂,知足常樂!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4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虛心求教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遇見不懂的要及時請教別人,努力與別人看齊。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這種精神,那么你,你還是原來的你,不會有任何前進的`步伐,生活也就不會有動力,而動力決定著你的成敗!

      因此,我們應該有著“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5

      清朝末年,中國仿佛被無邊的黑暗籠罩著,傷痕累累,茍延殘喘,慈禧太后專權,她挪用了海軍的一半來重建頤和園,并在后來將光緒皇帝囚禁在此園內。

      行走在這規(guī)模龐大的皇家園林內,帝都遺存的斑駁在腳下掠過,一寸又一寸地被磨平。宮殿浮雕大都有些褪色,顯露出歲月的痕跡。

      累于在人群中穿梭,我在昆明湖邊找了塊石頭歇腳。湖邊很是熱鬧,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川流不息,還有湖上不知名的鳥兒。享受著迎著湖面吹來的暖風,遠處山上的佛香閣在朦朧的霧氣和樹木的掩映中,給人似近非近的神秘感。環(huán)顧湖周,大小樓閣林立,配合著橫跨水面的玉帶橋和游船輕拍水花的聲響,給人以一種美感。

      不遠處林蔭大道的盡頭,便是當年囚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戊戌變法失敗后,光緒帝被囚禁在此,不得與外界有所往來。邁過高大的門檻,能看到屋內極少的家具,可悲可嘆一代帝王竟然被囚禁于此,哪還有一絲皇帝的威嚴,僅存的只有荒涼,如此,怎能不叫外國人輕視我國呢?小小的玉瀾堂雖然禁錮了皇帝的腳步,但怎能阻擋中國人骨子里的自強不屈?

      與玉瀾堂相比,慈禧太后居住的樂壽堂就多了幾分祥和與奢華。清漪園內,被稱為“敗家石”的青芝柚屹立在園內,據說明朝太仆米萬鐘不惜代價想把這塊石頭搬入家中,卻終落得個敗家的下場。清朝乾隆不顧皇太后阻攔,執(zhí)意將巨石搬入園內,但后來的清朝,不正是走向了衰敗沒落嗎。這一塊石頭的`背后蘊含著怎樣的諷刺。

      昨日的皇家園林,今日的旅游勝地,頤和園承載了太多的榮辱興衰。每一陣風吹過綠葉的沙沙聲都哭訴著封建王朝的腐朽;每一寸土地都見證了蒼白無力的過去,一切都在警示我們“勿忘國恥”。

      深吸口氣,我踏出了頤和園大門。車行駛了好遠卻仍心有不舍,因為我在憧憬著燦爛輝煌的明天!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論語的讀書筆記10-06

    《論語》讀書筆記03-16

    論語的讀書筆記02-27

    《論語》的讀書筆記10-07

    《論語》讀書筆記03-30

    論語讀書筆記03-25

    論語讀書筆記10-06

    《論語》心得體會09-29

    《論語》心得體會09-12

    論語心得體會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