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活著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活著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活著讀后感1
在拜讀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為什么活著》一書的過程中,讓我領悟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些道理對我來說是全新的,尤其是書中管理者的一些理念。下面我就書中“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的核心概念中“以心為本”的經營發(fā)表我的感想。
書中第十三頁中有這樣一段話,他說,“我到現在所搞的經營,是一種以心為本的經營。換句話說,我的經營就是圍繞著怎樣在企業(yè)內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么一個中心點進行的!......白手起家的稻盛和夫認識到,“雖然沒有比人心更易變、更不可靠的東西,但是一旦建立起牢固的信賴關系,那么也沒有比人心更加可靠的東西!.......“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歸根結底是在企業(yè)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公司成員不再是受支配的雇員,而是具有主人翁意識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
“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成就了今天的京瓷。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對于管理者,構建團隊凝聚力是多么重要。一個團隊,小至兩人大到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如果沒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賴的關系,很難想像這個團體能有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團隊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怎樣在團隊中建立起心與心的彼此信賴,讓每個人都有主人翁意識,為了團隊共同的目標努力。正如《十兄弟折箭》的故事所講: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十個兒子,但是這十個兒子互相爭權奪勢,一點都不團結。老國王擔心自己死后,他們會為爭奪王位而互相殘殺,這樣下去,國家一定會四分五裂。有一天,他把這十個兒子叫到跟前,給十個兒子每人一枝箭,讓他們折斷。十個兒子輕輕一折,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手中的箭折斷了。國王又給十個兒子每人十枝箭,這十枝箭是緊緊捆在一起的,這回,十個兒子不管怎么使勁,沒有一個人能折斷捆在一起的十枝箭。這時,國王說話了:“你們就像這十枝箭,如果只憑一個人的力量,很容易被打敗,而大家團結在一起,就會像捆緊的筷子,力量才強大!笔畟兒子恍然大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團結在一起,力量才是最大的。
團隊的管理者應該懂得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賴的關系是多么的重要。因為,信賴可以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一切,信賴也直接決定了團隊的戰(zhàn)斗力、生存能力。而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需要管理者心中有愛,用愛走進人的內心,用真誠融化心中的壁壘,用激情帶領團隊去成就夢想。
關于活著讀后感2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么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y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只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么要分等級?為什么法律上寫著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著!但它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著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么?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于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fā)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
關于活著讀后感3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主角福貴是一個出生在地主家庭的敗家子,嗜賭成性,最終輸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后被俘虜,歷經波折,最終回到家鄉(xiāng)。回到家鄉(xiāng)后,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干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里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后,因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鳳霞死后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隨福貴回到鄉(xiāng)下,不料卻被半斤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親人的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著》就這么用一個老人講故事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悲慘的一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多的修飾。越是這樣,越能讓我在讀的過程中潸然淚下,越能引起靈魂的震撼?赐曛,覺得心情是沉重的,悲傷的,一直被作者有意無意制造的死亡陰影籠罩著。但是,故事的主人公福貴在接二連三的重大打擊下,并沒有呼天搶地,一蹶不振。雖然命運如此,福貴卻仍能堅強樂觀的.活著,這是怎樣一種境界。福貴雖然生活貧苦,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但是他依然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并沒有抱怨什么,也從來沒放棄過希望!盎钪,這兩個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與苦難、無聊與平庸。
生活,是平淡的,這種平淡需要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成敗得失。生活中或許會遇到苦難,遇到艱難,但是,無論遇到什么不如意,想想福貴的堅強和豁達,就會覺得其實不算什么。很多人在人生中困惑,或許是因為他們把人生復雜化了。其實,活著,是最簡單化的人生,它沒有功名利祿也沒有喧囂浮華。而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的幸福,就像作者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關于活著讀后感4
余華不愧是一位頂級的文學家,從他筆桿子下衍生出來的每一個文字都是那樣扎心又苦澀,而他所塑造出來的每一個人物更是無與倫比的鮮明、靈活、凄苦、悲慘又貧窮,因此說讀余華的書就是一種酷刑,讀《活著》更是一種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雙重煎熬。
《活著》是作家余華嘔心瀝血的代表作之一,它講述了在那個疾苦、混亂、壓抑、苦楚的大時代背景之下,主人公徐福貴跌宕起伏、命運多舛、風雨飄搖的一生,讓人讀來心酸不已、感慨不已。
徐福貴的一生是悲慘和凄涼的,因為趕上了一個動亂的時期,所以他逃脫不了被抨擊、被打擊、被教育、被排擠的.局面,而富貴的家人更是隨他遭受了太多太多的委屈、傷害和痛苦,乃至于他們一個個無辜喪命,最后獨留下來一頭年老體弱的老黃牛陪著富貴度過終身,這還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其中最讓我覺得揪心的一幕就是富貴的兒子有慶去世的那一幕了,因為有慶是本著有情有義、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去積極獻血的,可奈何他一下子闖進了一個吸血的深淵,所以他經受不住失血過多的考驗就那樣悲哀的離開了,這種結局真真是讓人覺得揪心、惋惜和遺憾不已。
貧苦年代活著本來就很艱難了,可富貴的生活尤其艱難,當他的妻子、兒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去世之后,富貴那種震驚、悲傷、絕望、麻木、無望、凄涼之感放佛從書本中溢了出來,這不禁讓人讀著讀著就淚流滿面了?墒钦驗樯绱舜嗳,生活如此艱難,所以才能更加彰顯出生命的寶貴性來不是嗎?因此余華說活著的意志、生存的意義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了。
在我看來,余華的文字并沒有煽情,因為束手無策、世事無常、命運坎坷、生死莫測就是那個時代本該有的印記,因此說《活著》這部小說是一部關于生存與斗爭的生命史詩這一點也不為過。此外,讀完《活著》這本書之后,我每次都會忍不住去思考活著的意義,我這一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奮斗呢?是生存,我是為了好好生存下去而活著的,而我所謂的生存就是好好珍視生命、好好熱愛生活,然后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煥發(fā)出無線的光彩來,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來。因此,不論何時何地,都請好好的活著吧,因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只有活著才有意義。
關于活著讀后感5
主人公福貴在接二連三的重大打擊下,我們沒有看到他呼天搶地、哭哭啼啼,風雨過后,他淡然和樂觀,用最平緩的語氣向小說中的“我”講述自己的故事,還買了一頭老牛與其度過殘年。在外人看來,他活著已毫無意義,什么都沒有了,可是什么都沒有擊垮他!他對生活還是充滿了希望!不幸和苦難雖然是整個小說的基調,但正是因為在那樣層出不窮、一波接著一波的苦難像風一樣襲向人的生命之旅時,才讓人更加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堅韌和不屈。人的忍受力是無限的,對希望的期待也是無限的,生命力在極端的狀態(tài)下仍然可以頑強地生存,這是因為有了希望!生命雖是脆弱而無常的,但是生命是無比頑強的。
《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人懂得,活著就是本錢,活著才能活著。當生活在今天的我們還在為物質生活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世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著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yǎng)家,只為了金錢。有些人,在碰到一點困難時,選擇了后退,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在苦難面前,我們將選擇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呢?人的生存環(huán)境自古以來就是戰(zhàn)爭多于和平,苦難多于幸福。早在一百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就用不屈不撓的斗志向后人詮釋了在那樣苦難的日子里,我們是如何一脈相承的!時間沖刷了屈辱,消磨了痛苦。我不知道在今天,在我們這樣一個安逸和平的年代,我們的年輕一代對苦難、對困境的承受力還有多少。
《活著》這部作品,使我明白生活是平淡的,這種平淡不是無聊、無趣,而是指它不是異想天開的一步登天,這種平淡需要我們懂得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成敗得失,懂得我們追求的理想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懂得我們渴望的幸福其實就在身邊;钪褪窍M,希望就是活著的力量;活著就是不屈,無論遇到什么艱難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燈亮著,所有的絕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逆境和磨難不是憾事,它是人生最寶貴的營養(yǎng),只有經歷磨難的洗禮,人才會成長,才會懂得珍惜生活的每一天。感謝老師帶給我們的這本《活著》。
關于活著讀后感6
前幾天偶然看到馮唐寫的一本雜文集《活著活著就老了》,確切地說是書的名字吸引了我而并不是馮唐。像我們這種年齡的人最容易被這種題目所打動。粗略地瀏覽了一下書的內容,就覺著特別有味道,便決定讀完它。通過簡介以及作家的自序,才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有關馮唐的事情。一個協和醫(yī)科大學讀了八年醫(yī)學的博士在當了幾年大夫之后毅然而然地決定棄醫(yī)從文,就像魯迅當年那樣。平常人很難理解這種異類的做法。我并不以為是因為“全國暴力傷醫(yī)事件層出不窮,一些醫(yī)生在無奈的現實面前選擇離開這個職業(yè)”,也不認為像他在《三十六大》一書中寫道的不做醫(yī)生的兩個原因那么簡單。一個人一旦有了一定的閱歷、到了一定的境界,活著活著就明白了。
人的一生很短暫,(.)從出生到死亡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有些人雖然長命百歲卻始終沒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歡什么、做過幾件自己喜歡的事。馮唐不是這樣的人,否則他就和我們一樣了。他在文學方面的積淀與天賦絕對高于醫(yī)學領域。我不了解他的手術刀有多么鋒利,但我已知道他的筆桿子絕對有力。一把手術刀時間久了定會生銹,一篇好的文章卻能萬古長青、流芳百世。 活著活著就老了,不是對生命的悲觀詠嘆而是對人生的 深刻認識。只有老有所愛才能老有所為。到了一定的年齡還不能醒悟,還不去做幾件真正喜愛的事情,恐怕到時候就只剩遺憾了。老了就無所謂成名成家、無所謂出人頭地、無所謂別人的說長論短。 喜歡文學就選擇幾本好書,擇一處偏靜之所,把心沉在喜愛的文字中,梳一縷清風明月。喜歡旅游就打點行裝背上相機,坐上火車看看沿途美麗的風景。喜歡釣魚就準
備一副漁具,坐在河岸池邊,享受溫暖的`陽光、享受垂釣的愉悅,不管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喜歡音樂就買上一套音響設備,聽一曲《二泉映月》、聽一段《命運交響曲》,讓美妙的樂曲滌蕩塵封的心靈。喜歡寫字畫畫就準備一些紙墨,在自己的書房里涂涂畫畫,”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喜歡烹飪做飯就找一本菜譜,把溫馨的親情呈現在小小的飯桌上。 凡是你喜歡的就一定是幸福的。趁現在還能動趁我們都健在,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吧!歲月肯定不饒人,活著活著就老了。
關于活著讀后感7
他,是不幸的,一生由福至貧,歷經苦難,亡家、喪妻、失兒,而且還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他是幸運的,雖命運坎坷,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可他始終樂觀而堅強地活著。他就是余華筆下的主人公——富貴。
當我一口氣讀完這小說時,心理特別難受,眼淚更是不爭氣的往下淌。掩卷凝神間,驚詫、憐憫、壓抑……心頭始終有種沖動在胸口蔓延,他的悲,他的苦,他的絕望和希望,他的幸福和苦難,誰人能懂,誰人能訴?
他的一生就如坐過山車,從人生的至高點——一個家纏萬貫的富家少爺一下子跌落到人生的谷底,一夜之間因賭博把所有家產拱手送與了龍二。從此,失魂落魄的富貴把日子浸泡在無邊的痛苦里,父母在家境敗落后相繼死去,傷痛還未平復,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也離他而去,最后連他唯一的孫子也沒有逃過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地活著。尤其值得慶幸的是無論面對怎樣的打擊,他始終沒有被擊倒,總是依舊熱情地笑對生活,艱難地與命運抗爭著。
讀完最后一篇章,我腦中就不時地出現富貴的影子,一會兒是少年富貴飛揚跋扈的樣子,一會兒是中年富貴憂傷絕望的神情,一會兒又是老年富貴祥和溫情的笑容……我慶幸,我不生活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而是出生在這個幸福和諧的;我慶幸,我的生活如蜜糖,在家爸媽愛著,在校老師疼著;我還慶幸,苦難沒有打垮和擊潰小說主人公,富貴在一顰一笑中向我們傳遞著如此巨大的正能量:只要活著,就是幸福。
是呀,面對生活中的苦難,絕望不存在,麻木更不可取。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是無與倫比的給予,我們又怎能輕言放棄?就如我們心目中的榜樣:身殘志堅的作家史鐵生,扼住命運咽喉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面對困難不低頭、不退縮的杏林子……他們都有一顆火熱的.心,積極地與命運抗爭,去忍受生命賦予他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帶來的苦難,因為他們深深懂得:活著,就要好好地活著。想想他們,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不快樂地活著?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的美好時光太多太多: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學會說話、學會走路、學會快樂地享受生活中的一切新事物;
上學的時候,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下,我們獲得了不計其數的知識讓我們從此與智慧結緣;
課外活動時,我們用自己的真誠結交了情同手足的朋友;
……
生活中,懷一顆感恩的心,攜一縷溫馨的風,采擷一束溫暖的陽光,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芳香,更加明媚!
關于活著讀后感8
余華的這本書點出了一個離我們最近又或者最遠的話題:活著。是的,我們喜、怒、哀、樂,我們活著;我們失去,我們得到,我們還是活著。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衍生出了一個困惑了幾十代人的問題:我們?yōu)楹味睢?/p>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式地教育:為了以后的生活、前途而活,為了父母家人老師而活,為了成就一番事業(yè)而活……殊不知,我們拋掉了活著的本質。這些看似美妙的“大道理”,骨子中是荒唐的——因為這種活著是為了得到,是為了獲得權力、金錢、認可等等。只要你失去了這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可是,為什么福貴卻能活下去?
他早年失去了錢和地位,又失去了母親、兒子、女兒……他失去了一切。但是,他為什么還活著,而且很樂觀?
因為他愿意活著,他為活著而活著。丟失東西并不是最可怖的,失去了活著的意志,才是最致命的。我們活著若只為了實現哪些看似偉大實則空洞的目標,那就是機器了;钪哪康钠鋵嵑苄。褪腔钕氯ッ鎸κ澜。定位太高,反而容易迷失自我。
現在那么多人因為事業(yè)失敗自殺,自以為擺脫,實際上則是捎走了性命。他們的目的太過遠大,但無非就是:錢,權。連活著的`意義都沒有理解,所以在失去這些后,何談東山再起?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一種意義。福貴,在家道中落時可以自殺,在當兵時可能被擊斃,在親人去世時可能悲痛而死……但他選擇了活下去。有人認為這是軟弱的行為,但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活著不是第一重要的事嗎?書中,曾是地主的龍二被槍決;曾是縣長的春生自盡;曾是生產隊隊長的村長被拉去……他們都“曾”是什么大人物,也都站到過人生頂峰,但都跌下來摔了粉碎;他們也都“曾”對福貴的保命行為嗤之以鼻,但最后自己卻丟了命。因為他們?yōu)榱隋X財、權力、地位活著。解放、社會大變,丟失了這些,就不活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把活著本身當回事,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活到最后一刻的意志。
要我說,社會永遠在變化,你也在不斷在挪著位置。你隨時有可能得到一切,也隨時有可能丟失所有。其實成功并不重要,因為成功只是讓生活更好而已。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在最困難的時候活下去。而這時就要確定一件事:我們只為了活著而活著。
關于活著讀后感9
《活著》是一個讓人讀完后痛哭流涕的故事。它給人留下的除了悲情,還有深深的無奈,以及在絕望之中若有若無的希望。
主人公名叫福貴,名字很是喜慶。他原是一個富家公子,卻因吃喝嫖賭輸光了家產,最后成了佃農。青年時一次上街,被壓走當雜役;中年時,女兒鳳霞因病成了聾啞人,兒子有慶因為抽血過度而悲慘離世,他目睹了這一切,卻無能為力;步入老年,相濡以沫的夫人家珍得了軟骨病,最后病死在家里;女兒鳳霞在生產時因難產失血過多而去世,女婿二喜也被水泥板砸死了;鳳霞的兒子苦根成了他最后的希望,卻因為吃豆子撐死了。多么熱鬧的開頭,又是多么凄慘的結尾!最后,福貴牽著一頭衰老的老牛,走在鄉(xiāng)間的泥路上,當夕陽的殘輝落在他們身后時,是多么的蒼白啊。
福貴顛沛流離起起落落的人生遭遇,正應了那句老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鄙羁傁矚g制造缺憾,總像在欺騙著福貴。一個人最難過的,并不是自己已將要面臨死亡,而是身邊的至親一個又一個的'死去,自己卻活著;钪,難道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對,福貴是這么說的,我也是。
宗璞在《紫藤羅瀑布》里說過一句令我記憶猶新的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被钕氯ィ攀亲畎舻倪x擇。無數的困難與挫折,是這輩子來人間走一道的“調味劑”啊。
抬起頭,我看見了窗外的那棵盛開著無數粉色花朵的夾竹桃,它曾經被調皮的孩子折斷過枝椏,也曾遭受颶風、驚雷和暴雨的折磨,但是,無論是在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它都能頑強生長。即使成了兩半,也會像蚯蚓一樣,反而要以雙倍的熱情堅強生存。正應正了沙爽的一句話:“原始生物本性往往是潑辣的,反襯出人類的矯情!比耸歉呒墑游,在擁有思想的同時,卻也忘記了最原始的本能。
前兩個月我去鄉(xiāng)下玩,我看見一個老農,皮膚因為長期被太陽照射而黝黑黝黑的,身旁跟著一頭老牛,他走到一個土包前坐了下來,土包里似乎是他的親人,他咿咿呀呀地唱著小曲兒,伴著月色來臨。看著他的影子,我似乎看到了福貴。
人的這一生,就是由無數個悲歡離合組成的,不管在什么樣的境遇里,活下去,才能看到明天的陽光,才能看到希望。挫折帶來的不應僅僅是絕望,在粗糲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像福貴一樣,即使一無所有,依然能夠放聲高歌:“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關于活著讀后感10
我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后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活著》
活著為了什么?當然,有很多人毫不猶豫的會說活著為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讀完《活著》,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闔上書感到隱隱不快。小說講的是大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著女兒鳳霞回娘家。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家產,父親給他氣死。一年后,家珍帶著女兒及手抱的有慶回家,福貴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戲維生。適逢國共內戰(zhàn),福貴先被拉俘當兵,后被俘擄。好不容易獲釋回鄉(xiāng),慶幸一家團圓。后來,福貴因家產輸光未被劃入地主成分,但生活讓他失去了兒女等親人,最后剩下的惟有活著……讀完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活著的痛苦!拔以摓檎l而活,我為什么要活著。”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那鮮紅的封面深深地著我,開始重新去體味活著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于地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著》,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福貴只剩孤零零的`一個人,但他堅持活著。我慢慢地讀懂了,他在經過了人生百態(tài)后,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忍受,為了活著而活著。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xù)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上天給予我們生命,同時給予我們苦難與幸福。但,不管怎樣,生命僅僅只是存在的形式,苦難與幸福只是其中的小插曲,為了自己而活著,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在苦難中活著,在活著中享受苦難!
關于活著讀后感11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朦朧的眼睛還睜不開,陽光灑在臉上,微暖,許久不見的太陽如期而至,幾天的下雨,讓我知道了陽光的珍貴,微風拂過臉頰,舒適。慢慢的,我努力的在床上掙扎這爬起,走向書桌,隨意的拿起一本書,如此之好的天氣,書就是現在的伙伴。坐在書桌上,陽光傾灑,鳥鳴就在耳邊蕩漾,桌旁還有一杯茶,一人一茶一書,正好。
讀完后,關上書籍,緩緩閉上眼睛,書中的內容像畫面一樣翻來覆去的演著,不停歇。《活著》它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不一樣的生命力,感受那個時代的跌宕起伏。
《活著》講述著主人公福貴年輕時的吃喝享樂,沉迷于賭博,最終還是把家產是的一干二凈,父親為他的墮落,不爭氣,感到失望,生了病,去世了,搞得家破人亡。
而后妻子家珍陪著他一起受苦,母親也是生病走了,自己被國民黨捉住,幾個月未歸,女兒鳳霞變啞了,長大后嫁了個老公二喜,本以為迎來了春天,卻不想為生下苦根,大出血死了,福貴的兒子與老師的血型相匹配,抽血過度,導致死亡,二喜在工作時被鋼泥板砸傷而死亡,苦根好久沒有吃豆子,一下子太多而導致撐死。福貴最后與一頭老牛相作文依為命,獨自一人,在時間的消逝下,回憶著與家人快樂的生活。一個個身邊的人離去,再也回不到身邊的感受是很難熬過去的。但福貴最終還是看開了。突出著生命的可貴。
我感嘆著,其實作者余華并沒有寫的有多悲傷,用樸素的`語言講訴著那時候的故事,解放戰(zhàn)士的善良,的傷害,紅衛(wèi)兵的無理取鬧,著那些所謂的“資本家”,在農村他們經歷的那些苦難,一一的刻在我的心里,揮之不去,望著現代的世界,原來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我不懂他們到底有多么的幸苦,但我知道的是,使他們?yōu)橹覀兊奈磥聿糯蛳聛淼奶煜,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努力的活著。
人為什么要活著?為的是我們愛的人好好活在我們的身邊,為的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最重要的是,我們?yōu)榈氖悄莻藏在心中的美好夢想,最初的夢想!痘钪纷屛腋惺艿缴罹拖褚粭l鋪滿刺的道路,我們必須靠著我們的毅力向前沖,再苦再難也要撐著,努力的向前攀爬。
我不知道將來的路到底有多長,但未來是不知的,我們滿懷期待著等待她的到來。人生不像是一盤磁帶,我們沒有快進,沒有后退,也沒有暫停。面對著困難我們只能勇往向前。
關于活著讀后感12
生與死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但這之中卻不乏悲觀的色彩。而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一下午就讀完的書,卻讓我領會到了“活著”,這一沉重的詞語之中的另一種色彩。
在這本小說中,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聽老農福貴講述他悲慘曲折而又幸運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一個紛亂特殊的年代,他經歷了家庭的興富與衰弱,經歷了戰(zhàn)爭與動蕩,也經歷了身別親人的接連離去。在他坎坷的一生中,他得到了良好的家境,賢惠的`妻子,聰明伶俐的孩子;卻也失去了許多。福貴是悲慘的,在揮霍完家產之后,他由地主變?yōu)樨氜r,家道衰落,父親也因此離世;但他同時也是幸運的,正是因為變?yōu)樨氜r,他不必在解放初期作為地主而被槍斃;他是幸運的,因為有了個賢惠的妻子,作為農民的他生活卻也是幸福的。但是,隨著親人的接連離世,他的生活也漸漸地改變,最后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盡管命運如此多舛,他仍堅強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過去的傷痛在他的口中似乎是那么平淡。這種平靜或許只有快到了生命盡頭,回望過去時才會有吧。
從雙親,兒子到外孫,他們的離去無疑給福貴帶來了巨大的傷痛,想想人活一生,卻要遭受如此之苦難,又是何等的悲痛!一次次的打擊,使福貴選擇了一種平靜,一種真正的平靜,一道道的傷痕只會讓他更堅強,更坦然地面對生死。這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是堅強,更是一種釋然!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活著”吧。
就像課堂上老師所說的,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生活也沒有絕對的一帆風順,風風雨雨,生老病死,我們也得一樣一樣地經歷過去。面對無法選擇的生活方式與命運的種種不公,我們到底是應該像福貴一樣坦然面對,承受著更大的“活著”的苦楚還是像網絡中無數的無力為生活承擔責任而自殺的人一樣,這只能靠我們自己選擇。命運是不可改變的,但可以改變
的是對命運的認識。我不茍求能夠風風光光地走過一生,但求能在那個時刻,帶著微笑平靜地與這個世界道別,也同身邊的人到聲再見。
關于活著讀后感13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題記
在未看《活著》之前,我也聽過同學說過這本小說,同學說看這本書時很壓抑。
后來我拿到了這本書,黑色的封面,薄薄的一本,卻為余華帶來了巨大的聲譽。美國這樣評論道:“《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斗爭和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
《活著》所講述的是一個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故事,初讀時會讓人覺得十分戲劇化,而實際上并非如此,《活著》里很少有煽情的情節(jié),更多的是用平淡的筆觸來如實的向我們轉達那一個又一個悲劇。
故事是圍繞著福貴的一生而展開的,一開始的他家財萬貫,過著無憂無慮,人人都羨慕的生活。可是一開始的福貴不懂珍惜,去賭去嫖,終于敗完了所有家產,而《活著》也正式開始了。先是父親的去世,母親的去世,然后是兒子有慶,女兒鳳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最后是外孫苦根。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沒了,最后只有一頭老牛陪著他。
而我卻敬佩著福貴,當一個人經歷活著的種種磨難之后,他還能樂觀的活下去,那么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這使得他可以背負起接踵而至的打擊,擁有著對抗挫折的勇氣。當苦難終于過去,福貴依然樂觀的活著。
全文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對于有慶的死,因為權貴的勢力,有慶失血過多“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慌了的那人第一時間叫來了醫(yī)生,醫(yī)生同樣輕描淡寫的回應道“心跳都沒了”就“跑進產房去救縣長的女人”,沒有任何人實施任何針對有慶的搶救措施,有慶年少的生命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斷送了。醫(yī)務人員此時所有的關注力都只集中在產房里面難產的縣長的女人身上,沒有人對普通孩子有慶撥出絲毫的關心。
福貴不敢告訴妻子有慶已經死了,就自己一個人把他埋在土里,直到后來妻子發(fā)覺了。
《活著》里面每個人的死都讓人感到無力,明明這么做他/她就可以活下去,為什么啊!可惜后來誰也沒有活下來,活下來的只有幸運又倒霉的福貴。
小說的結尾老人的故事講完了,他和牛漸漸遠去,炊煙在田野的鄉(xiāng)村里裊裊升起,黃昏轉瞬即逝,象征著福貴老人短暫而又曲折的一生即將走到盡頭,可我們不必感到悲傷,每個人短暫的一生中總會有許多苦難,但這些苦難終會過去,珍惜當下,好好地活著就是最重要的事。
關于活著讀后感14
第一次接觸《活著》這本小說,是在今年暑假。那時我看完書,百感交集,頓時覺得余華過于殘忍,他就這么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只剩福貴一人。我讀《活著》,思考了“何為活著”“為誰而活”“活得幸!薄盎畛錾省彼膫問題。下面就依次道來。
何為活著
福貴原本是個富家少爺,后因嫖賭輸光家當,面對親人的不離不棄,他頓時悔悟。然而造化弄人,他的妻子得病而死,兒子被害致死,女兒難產身亡,女婿事故死亡,最后孫子也不幸夭亡。這悲劇接二連三地發(fā)生,獨留命大的福貴一人活著。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啊,從你擁有生命的那刻起,你就必須活下去,去承擔生命賦予的責任,為了活著而活著。
為誰而活
看完《活著》,我明白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于看著親人一個個離“我”而去,“我”卻束手無策,徒留自己孤零零地活著。我不知道如果我是福貴,我會不會選擇繼續(xù)活著。我經常思考,人為什么活著?但我總不能得到答案,借用書上的話:“人應該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當今社會,有太多的人一生只為追名逐利,為了錢與權,他們不惜互相殘殺,不擇手段;也有太多人怨天尤人,埋怨命運的.不公,對人生不抱希望,選擇了斷生命。而我認為:生命是值得珍惜的,人必須明白為誰而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得幸福
何為幸福?對《活著》中的福貴而言,一家人開開心心地生活,哪怕天天粗茶淡飯,也是幸福。從前的我總是認為家庭物質富裕,譬如住上豪宅、開上名車,飯桌上即使沒有山珍海味,也得有魚肉雞鴨才有幸福可言。讀完《活著》想想,覺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實在過于膚淺。
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我才發(fā)現自己一直被幸福包擁著。每天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著圓桌吃飯,何嘗不是幸福?課后同學們一起談笑風生,又何嘗不是幸福?原來,我一直擁有幸福,活得很幸福啊。
活出色彩
一個人活著,應該活出生命的價值!痘钪分懈YF面對家庭的變故,選擇貧困潦倒地過完一生。這樣的小說結局是我倍感惋惜的。當我們面對挫折,只要一線生機尚存,我們都不應言敗,而要重拾斗志,與命運坎坷抗爭。
活著就是一切,活著就是任務,活著無需理由,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理由。記住為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而堅強活著,活得幸福,活出色彩!
關于活著讀后感15
當我看完最后一頁,輕輕放下這本書時,我不禁閉上雙眼長長舒了一口氣。書的名字叫“活著”,可結果卻是都死了,這樣的結局讓我的心中十分復雜。是傷心?是憐憫?我想,那夕陽下的老人與老牛的身影一定會在心中的最深處久久不能忘卻吧。
富貴這個富家少爺生來就過著和他人與眾不同的生活,他好像從出生起就被上天所關注著一樣。在那個年代不愁吃不愁穿,還有一個漂亮賢惠的妻子,這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們說著這位主人公的不平凡。的'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從擁有到失去,再從失去到擁有,最后再次失去。這讓我們突然發(fā)覺,人的一生不就是在擁有和失去中度過的么?在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改革開放這些大事件后,富貴這位經歷了太多生生死死的人終于成了一個也即將走上死亡之路的老人。本書都是富貴生存的悲慘血淚史,在不斷地死亡中生存。而鼓勵我看下去的,是富貴的忍耐,這也是其中唯一的溫情。當看完富貴的全部經歷后,我的眼淚也不自覺地掉了下來,我看到了生命的渺小,小的令人感到可怕,小的可以讓天隨意擺布。我說不出自己心中是什么感覺,揪心,悶悶的說不出話。
什么是活著?在好好活著的時候可能真的無法領悟!也許也只有像富貴這樣的人經歷了這么多死亡才能夠體會。就這樣一個在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成為了在那個時候千千萬萬苦命人的縮影。而余華平靜客觀的敘述更是讓人倍感揪心、悲痛,同時也引人深思。當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我真的不敢想象我是否還有勇氣努力活著。這時再想,如今活著真是幸福,現在所遇到的困難真的不算什么。
死亡和活著本來就是相對的。我們也許沒經歷過死亡,自然不會懂得活著的真諦。但我想這本書在一個凄慘的故事背后所反映出的另一個堅強的一面,就是:人活著,就要好好活。記得余華在小說中曾說過: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這正是整個故事所想表達的真正內涵,也是人們活著時所要思考與追求的。
既然活著,就好好為了活著而活!
【活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著的作文03-17
《活著》心得04-14
活著經典句子07-14
活著話題作文07-09
活著的滋味的作文01-21
活著的滋味作文03-05
活著的樂趣句子06-06
《活著》心得【優(yōu)】01-14
活著累的句子02-07
活著優(yōu)秀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