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宋詞三百首》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宋詞三百首》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宋詞》讀后感 篇1
假期閑余,隨手翻閱了一本宋詞。翻開《宋詞三百首》,則為其中的細膩真摯所吸引,而不能自拔。詫異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載。試想穿越千年的風云變幻,和古人吟詠著同樣的詩歌,感受著同樣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話“其實時間是靜止的,流動的是我們自己”,似乎有悟。品讀宋詞,感覺他們真情涌動,真切如一縷縷微風,從古代飄到當今,而且還要繼續(xù)飄到未來;它們又象涓涓溪流,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間斷。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讀詞。
喜歡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歡和蘇軾一起“把酒問青天”,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也喜歡讀詞。柳永的輕輕訴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我深有同感;蘇軾那斷腸的“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凄涼滄桑,我聽后,會和他一起憂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愁”,仿佛感染了我的“愁”。
讓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但是無論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總有兩件事我很喜歡做:一是能感動自己的,再則是能為自己的心靈創(chuàng)造一份感動的。所以讀細膩的宋詞成了我所喜歡做的事,因為古人飽蘸感情的文章總能拂動心弦。
我喜歡蘇軾,他的豪邁是一種幾番大起大落后的徹悟;我還喜歡李清照,她的詞脫俗而清新,委婉而細膩……每每讀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我總會覺得蕩氣回腸,感慨萬千。
讀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時,當讀到“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難”,不先求解釋而光看字面,就能體會到琵琶聲的清脆婉轉(zhuǎn);讀曹植的《洛神賦》時,單簧管讀到“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不用細想這句話的解釋,也同樣能體會到那種輕塵出俏的脫俗;讀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更會被他“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所折服……
讀古詩在我看來是一種享受。品宋詞卻是一種心靈的溝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讀一個人。我喜歡那種從不知所云到有所領悟的境界。的確,我鐘愛著宋詞,但也有個小小建議:不要太過于鉆研它們的情感,會讓你走向“林黛玉”呀。但仍要說:“我愛宋詞!”
《宋詞》讀后感 篇2
我喜歡讀書,因為書是知識的海洋。我讀過很多很多書,有《查理九世》,《小屁孩日記》,《福爾摩斯探案記》,《水滸傳》等等。但是,我最喜歡讀的是《宋詞三百首》。
我喜歡讀岳飛寫的詩《滿江紅》,岳飛感慨道: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首詩讓我知道了從小要好好學習,少年早立志、老大無傷悲。更喜歡岳飛豪情壯志的情懷、對敵人的恨和對祖國無比情深的感情。我也喜歡周瑜,當我讀到蘇軾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會想象周瑜大破曹營一戰(zhàn)成名!古代儒將意氣風發(fā)時的驕傲。我也不能忘記李煜寫的'《虞美人》。我承認李煜是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但是絕對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直到一天山河破碎,國破家亡時才知道后悔。
我要以古人為鏡子,從小多讀書愛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宋詞》讀后感 篇3
老師要求我們在暑假熟讀抄寫詩詞70首,出于好奇看到了這本《宋詞三百首》,里面有那么多的彩圖,借過來看看吧!就借了它。
《宋詞三百首》挑選了宋朝57位著名文人250多首詞。我讀時,又感后悔,它難懂難朗讀。只得強打精神看一遍譯詞,再讀一遍原詞,像讀散文那樣的很費勁地讀完了它。
我喜歡岳飛的《滿江紅》中‘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作為一個男兒,我要學岳飛那樣的有志氣,雖然出身農(nóng)民的.孩子,卻能文武雙全,寫出這么好的詞!成為浮流芳百百世的民族英雄。
我也喜歡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乙裉K軾那樣的心胸開寬,雖然人間有離合悲歡,盡管我留守在爺爺家,雖然月兒有陰晴圓缺,雖然我很少能跟父母親相見,這些事難以求全,只要把思念父母的情留在心間,在同一個月亮下,我們一家人不是歡聚在同一月光之下!
我不喜歡那些離愁怨女,可是它們占了200來首,寫得最好,對我們小孩子有什么益處?
朗讀時,我讀不出感情也讀不出韻味,爺爺對我說,詞比詩還難呢?要學詞牌,平仄,押韻,唉!古代的的詩詞,為什么要有這么多的規(guī)則。
如果在詞中,能有勵志,勸學內(nèi)容,能有專為兒童寫的東西,哪該多好!
《宋詞》讀后感 篇4
閱讀完《唐詩宋詞三百首》這本書,頓時感覺到自己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塵埃,讓我深深感覺到中國古代文學的偉大。僅僅一句詩,一句詞,就能表現(xiàn)出詩人的思想情感、志向和當時社會的背景。唐詩宋詞乃國之精粹,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史的輝煌,他們就像文學中的兩頭巨龍,用它們脫俗的韻律纏斗出一代文學之勝,代表著輝煌一代的文學之國 。
唐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唐詩把各種思想、藝術(shù)、音律和文字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全部做完!庇纱丝梢,唐詩難以被超越、難以企及。于是便涌現(xiàn)出兩千多詩人,其中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形成了初唐時期詩的颶風,他們是領導者,開啟了詩的殿堂。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李白,就像被上天賜予了神手一樣,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絕詩,堪稱史之絕作。一首《渡荊門送別》巧妙地運用現(xiàn)景,表達出自己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一首《蜀道難》更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最能體現(xiàn)李白豪放奇麗的詩風,使我能聯(lián)想到崎嶇、難以跨越的蜀道,該詩反復詠嘆的寫法給我強烈的震撼,令我每每讀起都十分的感嘆;一首《將進酒》借醉意寫出了他對當時社會的憤懣,不愿酒醒對寂寥;《清平調(diào)》三首更是絕詩,一首走進楚漢時代,一首將人帶入空間世界,寫絕了當時的榮華富貴。李白的詩說盡了那個時代的許多事件,也是這些事件的見證者。
說完李白,再來說說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處于戰(zhàn)亂時期的他,也有許多曠世奇詩,多首詩描述了中唐之后日漸衰敗的社會風氣。一首《望岳》表述他心甘情愿為祖國奉獻的精神。他的“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垂老別》《無家別》整組詩創(chuàng)作于安史之亂的社會大背景下,使我感覺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但杜甫在此環(huán)境下仍然心系祖國,不忘祖國。他的《春望》《兵車行》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對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詩風大多就是這樣了吧。當然還有許多絕世好詩:《使至塞上》《虞美人》《從軍行》《春夜別友人》《過故人莊》……我現(xiàn)在沉醉于詩的意境中,在“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仗長”中驕傲,在那難以超越的唐詩中懷念那些遙遠的歷史人物,回憶那些歷史長河中悲歡離合的事物。
宋詞歷來與唐詩齊名,最早的稱謂是隋時有樂曲調(diào)藝術(shù)特色的.“曲子詞”,但宋詞詩人也為宋詞由唐入宋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便有我最喜歡的幾首詞。柳永的《定風波》中思婦心中的“免死年少光陰虛過”,率意大膽的詞風使之成為柳永“俚詞”的杰作。范仲淹的《蘇幕遮》中“明月樓高休獨倚”魂牽夢繞,游子思鄉(xiāng),即使風景無限好也難抵思鄉(xiāng)之情。此詞氣勢開闊,柔中有剛,是羈旅詞中難得的佳作!還有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此詞上天下地,又像歌一樣動聽。這種雄渾豪放的新詞風,把人的一切幻想盡納其中,“何似在人間”是蘇軾給人們幻想的答案。此時,我又想起他的《浣溪沙》中 “誰道人生無再少?”一個問句起頭,又借喻巧妙作答,隱含著對人生深深的思考,表明人間凡事無絕對。結(jié)尾更是運用典故別出心裁地突出了作者永不放棄的人生態(tài)度,此詞真是使人感悟至深!
唐朝的詩人們,大宋的詞人們,他們幾乎把自己的滿腔熱血奉獻給了國家,他們的思想都圍繞著祖國的江山社稷轉(zhuǎn)動,他們的感情都貫注給了國家,他們值得我們紀念!閱讀每一首詩,每一首詞,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聯(lián)想到歷史的畫面,聆聽到時代心聲,感受到詩人的意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那些當年在詩壇、詞壇中的風流人物已經(jīng)全部消逝在歷史的遺跡中。但是,他們流傳下來的詩詞,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經(jīng)久不衰,就好像陳酒一樣散發(fā)醇香。沒錯,詩詞中的精神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詩詞中的奧秘更值得我們?nèi)ヌ骄。所以,中華民族的兒女們啊,中國文學的輝煌需要我們繼續(xù)傳誦、繼續(xù)升華!品讀經(jīng)典唐詩宋詞,弘揚中國詩詞的濃厚文化底蘊和不絕的民族精神,需要我們中華兒女擔起傳承民族精神的責任。我相信,偉大的中華文化必將永遠令人驚嘆,令人仰望!
《宋詞》讀后感 篇5
有那么一本書,你不管別人怎么評價它,但在你心里它總是最好的。而在我眼中,《宋詞三百首》就是那本最好的書。
《宋詞三百首》只是一本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書,因為我們班幾乎沒人沒有這本書。也正是這樣,同學們都不在怎么讀這本書,幾乎就是老師讓背宋詞的時候應付一下,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本書,這本書自然成為了我們班的“土書”。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書——《宋詞三百首》。這本書不僅僅只是宋代詩人寫的詩,這里面還記載了那些寫詩人的心情,讓我們更了解古人。例如陸游的“一彈指頃浮生過,墮甑浮空當破。去去醉吟高臥,獨唱何須和?殘年還我從來我,萬里江湖舸。脫盡名利僵鎖,世界原來大。”這首詞不僅僅是一首詞,它還記錄了宋代詩人陸游當時感嘆、心情。這本書對我可謂是受益匪淺,我在這里確定了自己明確的目標。
這本書還能在困惑里的人豁然開朗,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們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如果這本書不被當選世界名著,那真是太可惜了!《宋詞三百首》是本非常好的書,它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宋詞》讀后感 篇6
歷史,化作點點微塵,飄散在風里。不論是繁榮昌盛還是兵荒馬亂。糾結(jié)在一起,只余一抔凈土掩風流,只余幾冊青史記往事,就如它展開般猝不及防,也同樣無聲無息去了。然,灑落在白紙上的點點墨跡,始終未干,恍然間,仿佛還能看到晏殊在黃昏的亭下悵然吟道:“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狈路鹪聢A之夜,還能依稀聽見有幾分醉意的歌聲響起:“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狈路鸬駲谏嫌忻廊四骸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狈路鹂匆娏死w纖小雨中的:“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際。”仿佛是依依惜別、難分難解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狈路鹂匆娢娜四蛠硗掖业谋秤,看見江南煙雨中的“扣舷而歌”。
輕風微拂,水波不興。煙波江上的一葉扁舟,承載著游子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宮燈十里,歌舞升平。商女悠揚的歌聲,沖蕩著詩人沉沉的`愛國之心。走過洛陽,走過長安,路過江南,看到書生睡在楊柳岸。
詩集才是真正的歷史,任何史書都不比詩更有價值,它是每個時代最璀璨的結(jié)晶,光芒四射,霞光萬丈。悲傷,無奈,愁思,欣喜,快樂,憤怒,惆悵,正義亦或者是諂媚,深情亦怨恨,歡笑亦淚痕,卑劣殘忍亦善良自尊,都轉(zhuǎn)眼化為塵土;它們的影子,卻刻在詩上,深深的,刻骨銘心。
夢回千年,我化作一位書生;我路過小鎮(zhèn),夜涼如水,天邊月正彎;路過長街,熙熙攘攘,叫賣都宛轉(zhuǎn);路過了洛陽,看到小姐,花樓繡牡丹。我漸漸開始每晚夢到,故事里的長安;長安城有人歌詩三百,歌盡了悲歡;長安城忽然開始下雨,重重樓閣,浩浩殿堂,濕了繁華滄桑;千萬里外,我悵然回看……
《宋詞》讀后感 篇7
岳飛一句“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遍L出了千年來愛國熱血之士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
李清照的“怎一個‘愁’字了得”豈止是為情而愁。
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绷藚s了君王天下事,卻只換來可憐白發(fā)生!
屈原為國“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
陸游死前不忘交代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回顧那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愛國之士,愛國之事,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yōu)閲,為國而死,為國悲,為國愁,為國?zhàn)死沙場,為國寧葬魚腹……一切為了國,然而他們不知道單憑他們的一臂之力怎能挽回國家的一點一滴!他們進忠言,卻被認為是讒言,他們的血、淚與長嘆換不來天子的一絲悔悟,最終大好河山還是悄然淪沒,而他們也隨之自刎。是愚忠?是盡忠?
歷史長河流淌到19世紀,中華大地,硝煙彌漫,眼看就要亡國,一批有士之士又站了起來,他們抵外反內(nèi),從反清到反帝再到抗日,到國共十年內(nèi)戰(zhàn),再到新中國建立。中間又有愛國之士壯烈犧牲,終于新中國站起來了,她巍然屹立于東方之巔,主宰世界。
如今,中國極力提倡珍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是不希望無辜的人死去,不想用更多的尸體來祭奠今天的和平,也不想讓今日之國魂變得那么蒼白無力。不復仇,并不代表懦弱,只是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罷了。用世界的和平友好替代你死我活的復仇戰(zhàn)爭不是更負有責任的選擇嗎?
眺望世界,回顧歷史,那一個個鮮活的靈魂像是在對我們訴說:
希望每位炎黃子孫銘記歷史,放下仇恨,珍愛和平。
像是向我們祝愿:
愿國富強,國魂永存!
《宋詞》讀后感 篇8
我喜歡手捧一杯香茗,在燈下靜靜翻閱關(guān)于宋詞的書,因為這使我的心隨之沉靜,漸漸迷失在詞的海洋里。 讀宋詞,我體會到了東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約,子瑾的淡泊。進而隨著他們的心情去追尋歷史的足跡。 ......更多相關(guān)范文>>
我喜歡手捧一杯香茗,在燈下靜靜翻閱關(guān)于宋詞的書,因為這使我的心隨之沉靜,漸漸迷失在詞的海洋里。
讀宋詞,我體會到了東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約,子瑾的淡泊。進而隨著他們的心情去追尋歷史的足跡。
面對戀人的離去,只聽到寒蟬凄切,只看到冷落清秋節(jié)里的暮靄沉沉楚天闊,無緒送別,惟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無言中包含了何等的深情啊!當詞人柳永大醉醒后看到的不過是楊柳岸,曉風殘月,又該何等的凄涼!敖杈葡畛罡睢,強樂又有什么意義呢?日子久遠,思戀只能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惟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貞給了柳永一絲剛毅,我想,這該是一位多么深情的詞人!
孤身一人在中秋佳節(jié),喝酒賞月,恐怕也只有東坡這樣豪放的詞人才能看輕一切,才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才能在大醉后寫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樣富有哲理的`詞句,才能發(fā)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深切的祝福。被貶黃州,面對東去的江水,面對當年硝煙彌漫的古戰(zhàn)場,他發(fā)出了“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懷想當年周公瑾羽扇綸巾的颯爽英姿,無不表現(xiàn)出東坡的大氣。而當他面對漫天飛舞的楊花,卻比作點點是離人淚,讓我們知道東坡同樣有婉約的一面。我想,這又該是一位多么才華橫溢的詞人啊!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的范仲淹同樣有愁苦的一面!盃幎桑瑺幎,驚起一灘歐鷺”讓我聯(lián)想到黃昏泛舟水上,當不小心進入荷花池深處,卻驚飛了棲息的水鳥這樣愉悅的畫面,易安當年該是多么歡愉!
不知不覺中,我已走入了他們的世界,體會他們的情感。詩詞對我來說,永遠充滿著吸引力。啊,讀宋詞我真快樂!
《宋詞》讀后感 篇9
風吹開這本《宋詞》,心里又涌起滄桑感。
唐詩、宋詞、元曲經(jīng)歷了上下數(shù)千年的洗禮,見證著中國文學的進程。捧在手上的一曲小令、一闕小調(diào),其實有無比深長的意味。
哀!傷!愁!宋詞給人的往往是這種感覺。問!嘆!思!宋詞總有強烈濃郁的`情感;厥桌钋逭,不是在黃花梧桐中“尋尋覓覓;就是在小舟/亭臺上飲酒、爭渡”?偸窃噯査,反而瘦比黃花。她在傷感中度過余生。再看李煜后主的生活?偸浅!看水能說:“人生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笨淳澳茉疲骸傲只ㄖx了春紅,太匆匆!闭䴔(quán)拱手讓人,最后還因一首《虞美人》一命歸西。
詞人們,何苦,何必!不是不想理解你們,只是你們太難解。生命是一去無回的,又何苦如此惆悵。你們難道不知“人生得意須盡歡”?何苦長長久久論衰傷!你們難道不懂“天生我才必有用”,又哪能里來懷才不遇的愁苦?當歷史長河將你們的妙筆丹青帶到我眼前,除了驚嘆你們的佳詞妙句,我更為你們的傷感生命而不值!歷史的滄桑,歲月的變遷不知能否抹去你們的愁。但我確實想讓“愁”煙消云散。生命就如一場游戲,有勝就有敗,有歡就有衰。但勝敗是常事,心情也可調(diào)適。有限的生命里傷心過是一天,開心過是一天。命運是自己的,總得接受吧!所以不管命多慘,都應該調(diào)適自己的情緒呀!
風又吹閉了這本《宋詞》,滄桑感和惆悵也消散。我欣賞,我尋覓,但我不要哀傷!生活如此美妙,生命本無愁!
《宋詞》讀后感 篇10
當我背完老師布置的宋詞之后,我被宋詞中的愁淹沒了。僅翻閱《宋詞三百首》,其中愁的句子竟高達125句。而對于不同的詞人來說,愁又有不同的概念,愁的又是不同的事情……對于詞人柳永來說,他愁的是和情人分別時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煙!钡碾x愁。嗨,這真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而同樣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一個喜歡趴在窗邊看夕陽的小家碧玉李清照,她是我聽聞過的詞人中最多“愁”的人!在早期的詞中她表達的是家愁、情愁、閑愁和離愁——清麗婉轉(zhuǎn)。后期的詞則寫得濃愁、哀愁——沉郁凄涼。
當然,柳永和李清照不是最慘的,最慘的要數(shù)南唐李煜了。他是一個被人幽禁在雕欄玉砌的后宮中的亡國奴。他也就只能站在閣樓里望著曾經(jīng)的江山哀嘆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了!
愁有輕于鴻毛,也可以重于泰山。說完了輕于鴻毛的愁,再來說說重于泰山的愁吧!對于被貶官的'蘇軾和立志要精忠報國的岳飛來說,愁的卻是不能為國盡忠,報效祖國!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愁就重于泰山,相比之下,那種兒女情長的愁,就顯得輕飄飄的!
我最欣賞的詞人是辛棄疾,他愁的是生活在在那樣的一個年代,有志不能伸,坐看祖國大好河山為金兵所占,所以他的愁,又多了一種國恨家愁。他是一個人生經(jīng)歷豐富、有血有肉的人。少年時期的他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血氣方剛的時候也曾有過“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激情燃燒的歲月;等到兩鬢斑白的時候也就只能“卻道天涼好個秋”了!
早在1000多年前,蘇軾就告訴了我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薄叭藷o遠慮,必有遠憂。”是啊,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愁,比如說,幼年時期是閑愁;青年情竇初開的時候是情愁;中年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卻是家愁;等到兩鬢斑白的老年時期卻是離愁。愁,各式各樣的愁,它可以輕于鴻毛,也可以重于泰山。找到愁的方向,也就找到了問題的所在,解決了問題,就等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朝著這努力的方向走,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路,才能成就一段有意義的人生。所以,一段有意義的愁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一段有意義的愁才能成就一段有意義的人生……
至此,你會發(fā)現(xiàn)正如李清照所說:“怎一個愁字了得?”,有時候,愁,并不是一件壞事,只要你愁對了方向……
《宋詞》讀后感 篇11
月滿西樓,樹影婆娑照東墻。夜涼如水。如此靜夜,總讓人想到一些已然遠離的人和一些似有若無的往事。晏小山一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說盡了懷詩情之人對過往的追憶。
宋代,是個多事之秋的王朝。它曾歌舞升平、繁榮無限,也曾滿目創(chuàng)痍、四分五裂。宋詞,是這個時代的人留下的文化印記,它藏著一個王朝的跌宕沉浮,藏著一代文人的文風才氣,藏著一些多情人不忍追憶的相思情懷。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還是晏小山的詞,這個沒落的相國公子,雖一生不得志,但他的抒情之詞確有很高造詣。他是一位癡人,同時代的黃庭堅曾笑用“四癡”來概括小山的行事為人,可謂精當妙絕。
離別,可以是說了再見還可再見的生離,恰如陸游和唐琬。十年離索,見了面,那些往事還是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然而“物是人非事事休”,當年攜手游芳叢的人兒已是另一個人的妻了。而她仍是念了舊情送了酒給他,“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惟能嘆的也就是這個“錯”字了。是誰的錯呢?也許誰也承擔不了,也許錯的是那段年少不知珍惜、不知爭取的歲月,但它已那么清淡地過去了,誰都挽回不了。
以妾紅酥手,贈君黃滕酒。相逢無語君應笑,各自春風慰寂寥。就似《十八春》中顧曼楨說的一句“我們回不去了”。多少年后,那些曾經(jīng)的愛與恨,即使不曾磨滅,也已被紛擾的世事侵蝕得面目全非了。只能憶,不能回了。
離別,還可以是說了再見就再也見不了面的死別,恰如蘇軾和王弗。又是十年,卻是生死兩茫茫。十年,少年的颯爽英姿,豐盈才氣已日趨沉穩(wěn),青絲也染了霜色。
有明月的夜晚,還是忘不了曾經(jīng)的她紅袖添香夜讀書,仿佛那樣的溫存依舊留在曾經(jīng)的`某個地方,想要回去依舊可以回去?蛇是不得不想起,她的孤墳在明月下的短松岡上孤單佇立十年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庇质且粋生活在懷念里的人。李易安曾經(jīng)是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也是個幸福的小女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但此時她只是個國破家亡的居士,想著那個已經(jīng)離了她再也回不來了的丈夫,“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已經(jīng)不敢再獨自面對黑夜了。當時明月在,而一起共享明月的人已經(jīng)不在了。
月,照了千古的興衰,也照了無數(shù)人的相思夢。當初相誓執(zhí)手攜老的人,已經(jīng)離開了。也許那月還記得曾經(jīng)有過的幸福和溫暖。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午夜夢回,依稀還會看見當年的她分花拂柳翩翩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