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時間:2023-03-07 18:59:39 讀后感 投訴 投稿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欄桿拍遍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0篇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

      辛棄疾,一個武者,一個著名的愛國詩人。年少時殺反賊,摛叛將,一腔報國熱血,卻不料,性直烈,久置閑,只得淚灑紙上。生活中的壯志難疇,化作點點詞句,最終功績寥寥,所作詩詞流傳于世。

      悲壯?是的,但不止是。

      有人說,他不受重用,是朝廷有眼無珠?赡馨伞K麕У囊恍≈к婈,戰(zhàn)斗力再大,也勢單力薄。顯然,他需要皇帝的支持。于是他上書百封,作詩千首,生怕皇帝不知他的愛國之心?蓳Q個角度,皇帝想要的是什么,是安寧,不是打回去。他以此番作為,正直,但并沒有最高成效。既在朝中,不僅要為國拼殺,也要通世故人情,想法讓皇帝認同自己的想法,要取得他的信任和更多的影響他想法的機會。試想,如果他用了政治家般的手段,又會怎樣?

      還有人說了,這種做法正是辛棄疾之所以為辛棄疾的所在。并不見得,辛棄疾人格所在,是愛國的魂,不是性情(這只是表現(xiàn)形式)。只要他仍心憂國家,他就是他。為了報國這個志向,他既便無法如前文所說一樣,也應(yīng)該收斂一些,得到更多領(lǐng)兵的機會,同時謹慎為官,使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不再動搖。

      于是有人又說,他的熱烈的報國之心是無法抑制的。他的'做法,應(yīng)落到報國上,而不是抑制情感上。目標是收回失地,結(jié)果若是收復(fù)成功,那中途的辛酸也終會為愛國之人所容。畢竟能達到的話,表達方式的改變也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辛棄疾,歷史長河上如此耀眼的星。如果能稍做改變,也許他在世時,能少幾分憂愁,歷史上會多一位能臣。至于文壇上那位身披戰(zhàn)甲卻遠離沙場,只能寄情于詞話中的詩人會怎樣,也就不得而知了。

      終究,歷史無法改寫,辛棄疾的血淚成為了后人們對他的悲情贊歌。可這歌聲,他聽不見了,只能在無奈于慨嘆中了完一生。從他的經(jīng)歷中,我們學(xué)到的不僅是所謂愛國,也能明白讓人生無悔的一種選擇。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2

      這個假期,我讀了我國現(xiàn)代作家梁衡所寫的一部散文集《把欄桿拍遍》,讀過之后,放下書本,我頓時覺得感受頗多。

      在散文寫作鋪天蓋地的年代,在散文寫作沒有了“王法”的年代,在散文寫作變成了許多作家與寫手的文字狂歡與夢囈的時代?梁衡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誠寫作,給散文創(chuàng)作帶來了別樣的文本,也為我們帶來了堪為“范本”的“工巧散文”。這就不難理解,梁衡先生為何會成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選語文課本最多的一位。

      有人說,閱讀是一種對話,是讀者與作者的交流。要實現(xiàn)這樣的對話,首要的便是作者要敞開心扉。不愿亮出真性情的人,無法與讀者以心換心,也就無法讓讀者用心去體味,進而感動。正如余華所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nèi)心寫作!币蚨,“理趣”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先生在文章中、在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

      在讀過《把欄桿拍遍》這部散文集后,我認為其中的一些語句讓我感受頗多:“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刀和劍是在戰(zhàn)場上向前拼殺的工具,勢必會帶著血雨腥風(fēng)的記憶,是為殺氣;與此同時,也會帶著金戈鐵馬的奔騰,是為磅礴;別人寫詞用筆,力量也是只到紙背,辛棄疾寫詞也用筆,卻是刀和劍的真實寫照,在距離戰(zhàn)爭最近的.地方,把感情深深地刻到生活和歷史的記憶里面去!澳憧础D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內(nèi)俱焚。世上許多甜美之事,順達之志,怎么總輪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閑置,

      要不就是走馬燈似地被調(diào)動”,良藥苦口利于病,“辛棄疾”這個名字,對于這個國家又何嘗不是一劑良藥?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喜歡苦澀的滋味,辛棄疾的一腔抱負在現(xiàn)實面前處處碰壁,苦口的良藥沒有自己施展的天地,就變成了咽回心中的苦水,獨自承受!皩颐褡逅幸活w放不下、關(guān)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用的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表達格式,令人想到了關(guān)漢卿的義無反顧。

      我自從讀過散文后,我便開始喜歡它,喜歡它優(yōu)美的語句和特殊的內(nèi)容,但當我讀過了《把欄桿拍遍》這部散文集后,我對散文有了別樣的感受。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梁衡的散文因過于求工而影響它的自由心性,限制了它的自由發(fā)揮,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它的喜愛,因為我們中學(xué)生的寫作是須先有規(guī)范而后才有可能真正走向自由的。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3

      他,悲壯的讓人蕩氣回腸;他,執(zhí)著的讓人心痛不已。

      他,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lǐng);他,一位拍遍欄桿的沙場英雄......

      ------題記

      萬千感慨萬千愁,一路風(fēng)雨一路歌。翻開梁衡的散文集《把欄桿拍遍》。其中有一篇文章題目也是《把欄桿拍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就是這篇文章,讓我重新認識了“人中之杰,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開始了解這位馬背上的大詞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那是怎樣一種場面?殺聲震天,鼓聲激蕩,刀槍劍戟,金戈鐵馬......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旌旗蔽日、塵沙飛揚的戰(zhàn)爭年代。敵陣前的他如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雄鷹,懷揣著無比堅定的理想,在刀光劍影中奮勇嘶殺的酣暢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卻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聲,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唯有痛拍欄桿,才能發(fā)泄心中的抑郁和憤懣。

      “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边@是作家梁衡對辛棄疾的評價,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鮮明寫照。梁衡以八首辛詞,勾勒出了辛棄疾的一生經(jīng)歷。以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終的.不同尋常的史上第一人。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只能借助筆走龍蛇,淚灑宣紙,蘸著血和淚涂抹成一首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辛詞。“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 他心里明白,哪怕將欄桿拍遍,也改變不了國家現(xiàn)狀。只能望眼欲穿,大聲疾呼。那肚腸寸斷的悲憤回蕩在天地中,那豪邁不羈的詩魂飄蕩人世間。

      有人這樣贊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說:“蘇軾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而“真正詩人只有被政治所擠壓、扭曲、錘煉時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燒、炸響、振聾發(fā)聵”。

      一遍一遍品咂,一遍一遍回味,《把欄桿拍遍》使我沉醉,使我愛不釋手。合上書時,夕陽如醉。晚風(fēng)吹拂!叭酥兄埽~中之龍”將當之無愧,永垂不朽!~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4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讀了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首先看到這個題目,我的心里就已經(jīng)有了許多疑惑:把欄桿拍遍?拍什么欄桿?怎么拍?帶著這一頭霧水,我開始了我的閱讀。

      捧卷讀來,我深深地被那神奇的文字吸引。我貪婪地讀著!栋褭跅U拍遍》,它使我沉醉,不能釋手。通過此文我才真正了解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一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翖壖病端堃鳌

      雖然我以前也知道辛棄疾,但我對辛棄疾的了解也僅限于一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lǐng),但也僅此而已了。但在梁衡老師的作品中,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作品,更讓我重新認識了辛棄疾。

      在梁衡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地站在了我的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身前身后名的`熱血?涩F(xiàn)實將這一切無情地打破。辛棄疾南歸后,手里立即失去的鋼刀綠色利劍,只剩下了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浴血奮戰(zhàn)。

      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

      讀罷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我終于明白了把欄桿拍遍的含義!鞍褭跅U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作者認為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在詞人把欄桿拍遍的振聾發(fā)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復(fù)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把欄桿拍遍》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叱咤風(fēng)云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及原因。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辛棄疾的一腔澎湃的熱血。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5

      梁衡寫的人物散文,一向是很出眾的,每一句描寫和點評都仿佛直勾勾地寫到讀者心里。古代文人墨客,近現(xiàn)代風(fēng)流人物,每一篇文章都有點悲壯的意味。尤其是描寫辛棄疾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更是一部令人感嘆的作品。

      辛棄疾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彼且幻麗蹏娙耍芪哪芪,一身正氣。無奈不被朝廷賞識,“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晚年的他,已無沙場報國的機會,只得“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绷汉庠谖恼碌淖詈笠舶l(fā)出了感慨:“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權(quán)者不使為官,卻為他準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shù)的'反面環(huán)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

      在當今社會也有很多人自詡才華橫溢,苦于不被賞識,就拿辛棄疾的“欄桿拍遍”來顧影自憐。他們在頹廢中浪費了青春和激情,最終一事無成。

      我有一個同學(xué),曾經(jīng)非常喜歡寫小說,投過好幾次稿,都沒有被采用。如此遭受了幾次挫折后就來向我傾訴:“太不公平了,為什么沒有人欣賞我的文章?為什么我的才華總是被埋沒?”他的神情像一匹千里馬找不到伯樂,眉宇間透露著一絲絲悲憤,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我啞然失笑,嘗試著開導(dǎo)他:“你不必太灰心,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彼]有繼續(xù)自己的“事業(yè)”,一旦有人對他提到文學(xué)寫作的事情,他就搖搖頭自怨自艾,卻再也沒有動過筆。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偸前沿熑瓮泼摻o別人,從來都沒有為自己的夢想不屈不撓地努力過。這和滿腔熱血的辛棄疾有很大的差別:辛棄疾從小就明確了一生的目標,期間遭遇過挫折,但從沒有放棄,縱然懷才不遇,仍然成為一代著名詞人。梁衡也在文章末尾提到:“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

      我們還年輕,還有很多好的機會等待我們爭取。早早的放棄自己,大好青春僅僅用來把“欄桿拍遍”,倒不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6

      五一假期,有幸讀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想來,讀梁衡先生的文章不算早,先生以“一年一篇”的虔誠寫作,給散文創(chuàng)作帶來別樣的文本,也為很多朋友帶來了堪為“范本”的“工巧散文”!栋褭跅U拍遍》使我沉醉,不能釋手,通過此文我才真正了解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一生。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識僅止于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lǐng),內(nèi)心卻不曾為他激蕩過。而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識了悲壯得讓人蕩氣回腸,執(zhí)著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熱血,然則現(xiàn)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备锌跋氘斈,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筆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征戰(zhàn)沙場,報效國家的機會。“可誰又能懂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有著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桿。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把欄桿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淵博的學(xué)識,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從中發(fā)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欄桿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筆下所繪的稼軒一顰一笑若隱若現(xiàn)。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對詞人的同情和惋惜。我想如果稼軒在世,也會有當年白樂天那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感慨。當然,更有知音為何在千年之后出生的余恨。而我在閱讀此文時,時而為其絕妙的一筆而贊嘆,時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7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笔钦l,獨自高登危樓,痛拍欄桿?“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是誰,面對雙溪名勝,長嘆一聲,只道:“載不動許多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笔钦l,以這幅對聯(lián)為座右銘,上對蒼天,下對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拋開那些花草閑情,丟棄那些所謂的故作深沉,我被一段段歷史震撼,那真是一種過目不忘的深刻啊!

      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莫過于辛棄疾了,他是沙場將軍,人盡皆知,他壯志難酬,報國無門。而梁衡筆下的辛棄疾,卻讓我真正認識了一位悲壯的,執(zhí)著的他。

      他愿為君王收復(fù)失地,他有一顆比火還炙熱的心,他也有單槍匹馬,利劍斬人的經(jīng)驗,只是,他錯在了時間,他沒有遇到明君。那時動蕩的南宋,只圖茍安,不求收復(fù)失地,他欲上戰(zhàn)場,只有淚雙流!他再也沒有機會馳騁沙場了!他只能用筆、用墨、用淚去揮灑宣紙;他再也不能血濺戰(zhàn)袍了!他只能仰問蒼天,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以及無苦奈何,“可憐白發(fā)生!”他也只能自嘲地笑笑,熱淚橫流。即便他有一身力,一腔志,也無處安放,唯有江水悠悠,不知疲倦,似詞人的長嘆,無語東流。

      “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梁衡先生這么評價:“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遍一遍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笨障胙獮⒋竽,臨江水,望長安,拍欄桿,淚空流……

      在今天這個浮華、喧囂的時代里,我們沒了昏君,卻也失了真正看透世俗的偉人。不妨在繁忙中想想吧,保持一顆寧靜致遠的心,像秋白一樣,像林則徐一樣,像稼軒一樣,在歷史上站起來,將一腔豪邁保存下來,千年以后,浩氣猶存……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8

      《把欄桿拍遍》,多么有詩意的題目,它就出自辛棄疾的《水龍吟》。讀者題目,就讓人產(chǎn)生一片聯(lián)想:一位壯志未酬的詞人在一排安靜的欄桿前輕輕拍過,懷著復(fù)雜的心情。

      看了這篇文章,首先會被辛棄疾的精神所感動,其次就會被作者的文字所折服。辛棄疾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取得大成就的卻是他的詞,這在歷也算是很少有的了。不平凡的遭遇,強烈的愛國之心,讓他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更讓他寫出了千古絕唱,深深的讓我們折服。正如他的《破陣子》,除了岳飛的'《滿江紅》能與之媲美,還有哪個詞人能寫出這金戈鐵馬的戰(zhàn)場場景,誰還能像他那樣,有如此深的感觸?

      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熱血,然而現(xiàn)實卻將這一切無情的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后,手里失去了鋼刀利劍,有的只是一支羊毫軟筆。他筆走龍蛇,淚灑宣紙,一遍一遍的呼喊,一聲比一聲悲壯,為國為民的心,從來沒有迷失?闪粝碌闹挥羞z憾的嘆息與無奈的自嘲。

      那又怎樣呢?軟弱無能的南宋政府永遠不會是辛棄疾那鋼刀利劍的盾牌,它也永遠不可能打壓到辛棄疾的愛國之情。所以在他的詩詞當中,縱有悲嘆、遺憾、自嘲,大家記住的,最多的還是他沙場點兵的場景,和他愛國愛民的光輝形象。

      其實,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實屬正常,從辛棄疾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一種崇高的信仰:對自身責任的擔當精神。正是這份信仰使他的一生不管經(jīng)歷怎樣的艱難困苦都具有強大的精神支柱,這也是支撐他勤學(xué)苦練保持節(jié)操的源泉,F(xiàn)代人如果能從這點上體味自身真正人生價值的取向,為自己的夢想奮斗終身,哪怕是失敗,也失敗的蕩氣回腸,也不會后悔自己畢生的追求,因為信仰的力量足以讓他從精神上得到慰藉,我想這就是辛棄疾眼中的人生吧。

      我經(jīng)常思索,辛棄疾一生堅持理想,堅持信念,面對重重阻力,經(jīng)歷各種失敗和失意的打擊,仍然能夠獨自堅守著心中那片綠苗,等待著春日陽光的滋潤,到頭來等到的卻是無盡的苦雨。這樣值得嗎?這樣值得嗎?現(xiàn)在我會回答:值得,值得!這個社會正是有千萬個像辛棄疾這樣的癡心苦命的平凡的人認定守候著一個共同的理想,即使失敗也始終不渝,我們才能看到這個社會希望的亮光。即使是現(xiàn)在一無所有,即使是無比失落,即使是被別人看扁,可只要心中有夢,我堅信也一定會成功。

      看了《把欄桿拍遍》,讓我仿佛重回了那戰(zhàn)亂的年代,重新去了解、感受辛棄疾。眼前,一位英雄默默地把欄桿拍遍。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9

      梁衡筆下的辛棄疾有著與眾人眼中不同的精神與性格,在他細膩的描寫中,我們能深刻的體會到梁衡獨具一格的賞析,他認為,辛棄疾是一個剛毅的軍人,是一個愛國的政客,是一個有才華的詞人。不光是辛棄疾這個人,他的詞也在梁衡的筆墨下,更加有聲有色,就如破陣子一詞,梁衡寫到:“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鼻,他將辛棄疾的這首詞所表達的錚錚鐵骨,用簡潔深沉的筆觸從內(nèi)之外的為讀者展現(xiàn)。

      梁衡的構(gòu)思很是巧妙,他把大部分重點筆觸放于辛棄疾的“愁”,寫他應(yīng)貶而愁,應(yīng)國而愁,應(yīng)姓而愁。其實,也不能說他應(yīng)姓而愁,只能說應(yīng)“辛”而愁,無數(shù)的“艱辛”、“酸辛”、“悲辛”、“辛辣”,在他的人生中繪制出一幅令人概嘆的畫。

      辛棄疾他剛毅、辛棄疾他柔情。但說到底,他也只能說是一個由武從文,由文從政的政客兼詞人。

      辛棄疾他愛國,但就是被“國”所局限了自由,在20多年間他有37次頻繁調(diào)動,可到了最后,都是因為他的過于盡職,導(dǎo)致了皇帝忌用他,但他并沒有自暴自棄,他開始無數(shù)的.作詞,表現(xiàn)他的愁,表現(xiàn)他的哀,表現(xiàn)他的喜,表現(xiàn)他的憤慨,他將自己胸腔里的所有激昂、慷慨、悲憤,全部通過一支筆和一張紙,融合了千千萬萬的情感,傾注于一首詞中。

      梁衡說:“辛棄疾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边@句話說得著實有道理,的確,在命運的折磨下,辛棄疾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0

      我認為中國外國各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一個是李清照,另一個便是瑪麗·居里。

      看過小學(xué)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我認識了她——一位為尋找“鐳”元素的美麗女科學(xué)家,但細細品味,她的美麗可不僅于此。更是在于她的偉大精神。

      她可以不顧名利:當她得到很多很多具有非凡意義的獎牌時,她并沒有珍惜這些名利,而是更上一層,去探究更深奧的科學(xué)知識,當她的獎牌被她的女兒玩耍時,她并沒有斥責她的女兒,不僅如此,她還將許許多多的獎金捐出去,去捐給科研事業(yè)的法國。

      她可以不顧外貌:莫泊桑說過:“女人并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fēng)度,和嫵媚就是她們門庭的標志!”但居里夫人辛苦地為尋找鐳而操勞時,她的外貌已不知不覺的被大量的化學(xué)材料所侵蝕。當她找到“鐳”元素時,她本大大的.美麗的眼睛早已凹陷身體虛弱。早已沒有了姿色,嫵媚。但她為找到“鐳”而高興,為人類付出而高興。

      現(xiàn)在“鐳”依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但人們不僅記住了“鐳”——略帶藍色熒光,還會自動放熱的偉大元素。更記住了“那個淡淡的生活,靜靜的思考,執(zhí)著的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的駕馭規(guī)律,而永保美麗”的美麗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跨越百年的美麗!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1

      梁衡的文章讀到現(xiàn)在,最喜歡看他寫的議論文。我一向堅信,不論寫什么樣的文章,將自己獨一無二的思想傳遞出來的才算是成功。梁衡的議論文與我的評判標準完全重合,句句振振有詞、擲地有聲。特別是那篇《怎樣區(qū)分低俗、通俗和高雅》,思辨的力度,簡直讓人拜服。但今天其實想呈現(xiàn)的,是一些有關(guān)于讀了梁老的文章后,我的思辨。

      讀了《教材的力量》后,我吃驚于那篇《晉祠》居然影響到了那么多的學(xué)生,更吃驚于我當初讀它時卻沒受什么感動——甚至說,根本沒什么感覺。我在讀到本書第三單元的時候還特地重讀了《晉祠》原文,的的確確是生動美妙?蔀槭裁串敵鯇W(xué)這篇文章的我,就沒有感受到呢?

      我“思辨”了一下,覺得原因有二:

      第一個是因為老師沒教好。我們的老師在上課之前就在大屏幕上放出了她自己去晉祠游玩時的照片,照片上的.晉祠泯然典型的“中國式景區(qū)”,游人密密麻麻,小販熙熙攘攘。上課了,老師對著大屏幕為我們介紹晉祠:“我去的時候晉祠里面外面都是小攤販,哎呦,真的是亂七八糟的……好了,我們來看文章……你看這里,描寫得多美!”殊不知,我們早已因為她對于晉祠的描繪而對之感到乏然無味了。

      或許是因為我從小就立志想從事教育行業(yè),我總喜歡思考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F(xiàn)在,《晉祠》的這個例子又給我?guī)砹诉@方面的啟示。我覺得作為一個老師,最重要也是最難達到的是引起學(xué)生對于所傳授內(nèi)容的興趣。

      這一點雖說難達到,但我覺得,至少應(yīng)該在課堂上、講課文時,為學(xué)生營造一個美好的氛圍,至少不應(yīng)該去破壞這個氛圍。即使現(xiàn)實真的很骨感,但我們又不是在上社會課。文章中的晉祠,處處透著古樸之美。而作為一個教師應(yīng)該做的,我認為應(yīng)當是最大限度地為學(xué)生們還原“晉祠式”的美,卻不能用現(xiàn)實當中的情形來草率地帶入其中,這樣反而破壞了這份獨一無二的美感。

      第二個原因,私心覺得是因為教材編得不好。且不說排版與插圖,單憑教材上對于文章的剪切,就讓古色古香的晉祠又一下子遜色了很多。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被用來細細品讀的文章就不應(yīng)該剪切任何子句、段落。讀文章好比看“場中美色”(當然不是“一眼即過”)。若要看一個美人是否真美,當然要看未經(jīng)過任何修飾的樣子嘍!美人的眉眼多情、腰肢纖細,可若直接扔給你一段細腰、柳眉,和一只骨碌骨碌轉(zhuǎn)的眼珠子,這可哪里還有美感可言呵!

      說得太激動了,有些言過其實。不過我覺得,文章不應(yīng)該剪,像《晉祠》這樣的好文章,更不應(yīng)該剪。擔心課時的話,老師們哪怕略過這些沒有什么知識點的句段,也應(yīng)該保留學(xué)生們觀賞這“美人”身上各部分的權(quán)利,無論美丑。你瞧,《晉祠》原文中,其中有許多關(guān)于石像、雕刻的典故,我在讀時便能能夠結(jié)合著這些典故去“游”晉祠,那樹、那水、那石,都是有故事的,便更顯得活靈活現(xiàn)?墒钦n文中,卻刪去了這些段落。失去故事的晉祠變得單薄了許多,單薄到只剩下一頁書紙。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剪后的文章早已“花非花”,又怎能不讓我們這群年少無知的“蜂蝶”們懷疑真正的“春色”好文在課本之外的地方呢?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2

      “草船借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顧茅廬”是那么膾炙人口!而它們都跟一個人有關(guān),他就是諸葛亮。

      1800年前,諸葛亮在與曹魏的戰(zhàn)爭中去世,蜀國一時失去棟梁,霎時間,蜀國像一個沒有支柱的樓搖搖欲墜,舉國上下無不悲痛,在民心難違,武侯寺就這樣建成了,是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合廟,在人們心中永久的保留了下來。

      想起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形象仿佛躍然心中,頭戴綸巾,手持羽扇。又仿佛看到了他身著八卦衣,借東風(fēng)的場景,這位哲人,就這樣在人們心中扎根,仿佛還能看到他為蜀國凝神沉思的情景,正如梁衡所說:“我看到了他初出茅廬羽扇輕輕一揮,80萬曹軍灰飛煙滅,我看到了他在斬馬謖時那一滴難言的.渾濁淚,我仿佛看到了他在向后主自報家產(chǎn)是那一顆無私的心……

      1700年前,他輸給了曹魏,但卻贏得了從此以后所有人的心,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品質(zhì)成為了我們的榜樣,也許曹魏并沒有那么”惡”但諸葛亮卻像在眼前一般,手揮羽扇,微微笑著的那么親切。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而他便是死的重于泰山,深深的記載我的腦海里,無法忘記!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3

      剛接觸這本書是在高中時期,近來讀讀體會一下作者的心境。

      《把欄桿拍遍》是我國當代著名散文作家、新聞理論家梁衡所寫的一篇人物評傳性質(zhì)的散文,塑造了一個叱咤風(fēng)云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是解讀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散文名篇。被許多人譽為是影響自己青年時代的一篇好文,是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

      "把欄桿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是該詞引用的一個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

      作者認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在詞人把欄桿拍遍的振聾發(fā)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復(fù)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提到書,一定要提到本書的作者,是一個讓人比較欣賞的人。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歷任《內(nèi)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現(xiàn)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xué)新聞學(xué)院博士生導(dǎo)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xié)會全委會常務(wù)理事、人教版中小學(xué)教材總顧問。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xué)獎、趙樹理文學(xu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xué)史章回小說《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luò)》、《新聞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tǒng),行文草本有靈,水石有韻。后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別是歷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有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紅色經(jīng)典》、《名山大川感思錄》、《人杰鬼雄》、《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等.學(xué)術(shù)論文集:《為文之道》、《繼承與超越》、《走近政治》!读汉馕募肪啪;曾獲青年文學(xué)獎、趙樹理文學(xu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有《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等學(xué)校課本。

      作品曾獲青年文學(xué)獎、趙樹理文學(xu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fā)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xué)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lián)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yōu)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xué)教材,之后《海思》也被選入鄂教版語文中學(xué)教材。

      多讀讀有思想的人作品,可以將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提升。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4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看得最久的一本書,可能是因為書中收納的是很多個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也可能是因為這種散文式的文章不是很能引起高度的閱讀感。但是,我這個人有一個特點,無論是書籍還是電視,既然開始了,一定要把它看完。所以,趁暑假出去旅游的時候,在動車上看完了這本書。

      一開始,不是很理解“把欄桿拍遍”是什么意思,后來才知道這是其中的一個篇文章,被收進初中的課本。梁衡的很多文章都被錄入初中課本,甚至很多領(lǐng)導(dǎo)因他寫的《晉祠》讓這個景點聞名遐邇而邀請他去旅游、寫文章;蛟S是真的',我們認識“雙龍洞”、“三味書屋”、“桂林”等等。

      本書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閱讀偉人”、第二單元“感悟生命”、第三單元“享受自然”、第四單元“行走人生”。

      萬千感慨萬千愁,一路風(fēng)雨一路歌。翻開梁衡的散文集《把欄桿拍遍》。第一篇就是《把欄桿拍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就是這篇文章,讓我重新認識了“人中之杰,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開始了解這位馬背上的大詞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那是怎樣一種場面?殺聲震天,鼓聲激蕩,刀槍劍戟,金戈鐵馬……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旌旗蔽日、塵沙飛揚的戰(zhàn)爭年代。敵陣前的他如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雄鷹,懷揣著無比堅定的理想,在刀光劍影中奮勇嘶殺的酣暢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卻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聲,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唯有痛拍欄桿,才能發(fā)泄心中的抑郁和憤懣。

      “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边@是作家梁衡對辛棄疾的評價,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鮮明寫照。梁衡以八首辛詞,勾勒出了辛棄疾的一生經(jīng)歷。以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終的不同尋常的史上第一人。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只能借助筆走龍蛇,淚灑宣紙,蘸著血和淚涂抹成一首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辛詞!跋袂菢友鰡柹n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將欄桿拍遍,也改變不了國家現(xiàn)狀。只能望眼欲穿,大聲疾呼。那肚腸寸斷的悲憤回蕩在天地中,那豪邁不羈的詩魂飄蕩人世間。

      有人這樣贊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說:“蘇軾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而“真正詩人只有被政治所擠壓、扭曲、錘煉時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燒、炸響、振聾發(fā)聵”。

      文章《大師與匠人》中闡釋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匠人在重復(fù),大師在創(chuàng)造!薄敖橙嗽趯嵺`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薄敖橙溯^單一,大師善綜合!蔽覀兌际墙虝,極個別成為大師,如果我們多一些創(chuàng)造、多學(xué)習(xí)理論知識、多總結(jié),肯定會離大師越來越近。

      《書與人的隨想》中作者引用赫爾岑的一句話“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種族、人群、國家消失了,但書卻留存下去。”讀一本書,就獲得一份自由,讀的書越多,獲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個學(xué)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纏身,身體的自由度已經(jīng)極小極小,精神的自由度卻可以達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中國古代有人性惡善之爭,我卻說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來靠讀書才解疑釋惑,慢慢開啟智慧。不讀書的人無法理解讀書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戶者無法理解環(huán)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5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

      做詩歌鑒賞,其實最喜歡做的那種詩歌作者一般大都是辛棄疾。因為對于我們來說,辛棄疾的詩也好,詞也好,無非就是愛國之情,報國無門的憤懣,欲上戰(zhàn)場殺敵卻卻始終得不到重用的抑郁幾種情感翻來覆去的考。而在讀了梁衡先生寫的把欄桿拍遍之后,我對辛棄疾這個人有了一個更新的了解。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

      他正血氣方剛時率領(lǐng)眾人南下歸宋,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但殘酷的現(xiàn)實,將他鞭打得遍體鱗傷。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剛刀利劍,就剩下一只羊毫軟筆,他在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讓自己心中的悲憤,隨熱淚在臉頰上肆意橫流。他痛拍欄桿時一定想起過當年的拍刀催馬,馳騁沙場,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我們今天再讀他的'詞的時候,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身影。

      他在《戒酒》的戲作中說:“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zāi)!彼驉蹏梗虮M職而招災(zāi),在南歸之后不為朝廷喜歡?伤允菓阎磺坏臒嵫,40年間,無論在何地何時任何職,甚至賦閑期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的嘮叨,有機會還要真抓實干,練兵、籌款整飭政務(wù),時刻擺出一副要沖上前線的樣子,你想這怎樣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但他卻一直心甘情愿,因為他身強體壯卻只有一塊心病,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他由武而文,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棄中受煎熬。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動蕩,他也被棄用和任用。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從決心為國棄疾去病,到最后掰開攪碎,識得辛字含義;再到字號嫁軒,同盟鷗鷺;辛棄疾走過了一個愛國志士,愛國詩人的成熟過程。他的一生也“悠然”度過。

      讀了這些散文,心靈在動蕩亂世中穿梭,目光在滄桑歷史中徘徊,早已塵封于歷史的點點滴滴被梁衡先生用一只筆勾勒出來,時間與空間的遙隔在作者筆下全部消失,指引著心靈的碰撞。

      在今天這個被喧嘩與浮躁聲色和娛樂的充斥的時代,不妨品一杯香茗,讀幾篇梁衡先生的文字,或許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6

      讀《把欄桿拍遍》有感讀完《把欄桿拍遍》一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青山不老》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語言生動,內(nèi)容感人,文章脈絡(luò)清晰,重點突出.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綠洲的奇跡,使“我”明白了青山不老的含義!肚嗌讲焕稀愤@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位老人在中國的晉西北那樣惡劣的環(huán)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他用了十五的時間在這如此險惡的地方植樹造林,創(chuàng)造了一塊綠洲,實現(xiàn)了自己生命的價值。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感慨。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65歲的他組織了7位老漢共同治理山溝。老伴和五位老漢的過世,他顧不得悲傷,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綠化環(huán)境到死”的堅定信念;女兒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他三番五次的`拒絕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價值就是種樹。

      “作為政治家的周恩來在病床上還批閱文件,作為科學(xué)家的華羅庚在講臺上與世人告別;作為一個山野老農(nóng),他就這樣來實現(xiàn)他自己的價值!边@是作者在文中對老人的評價。我認為周恩來和華羅庚都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作者把老人與政治家周恩來和科學(xué)家華羅庚相提并論,體現(xiàn)老人雖然很平凡,但是他造福后代的奮斗的精神和周恩來華羅庚是一樣的。

      現(xiàn)在,有多少人還愿意耗費自己一生心血去做這些呢?“我要一直守下去,直到我守不動的那一天”這是一位苦守邊疆52年的一位老人所說的一句話。他從24歲起,就一直守衛(wèi)在邊疆,沒想到這一守就是52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巡邊、放養(yǎng),每日重復(fù)如此,無法想象,這么多年,老人是怎么熬過來的。就這樣76歲的老人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輩子,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草原。

      他們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只是為了讓更多人更加幸福。

      良久,我沉思著······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7

      為國盡力當自誓

      從小學(xué)起,我便從一孔中,窺見了辛棄疾。那時,我對辛棄疾的印象僅是“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的投閑置散,和“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的寧靜和平,但卻不知他為何要甘于歸隱鄉(xiāng)土,而不去為官,一展才能。進入初中,從“挑燈看劍”到“欄桿拍遍”;從“氣吞萬里”到“江晚正愁”,辛棄疾與我愈來愈近,我漸漸讀懂了他對國家透心及腑的熱愛,和為國效忠而不能的愁苦悲憤。我內(nèi)心的平湖上泛起了一絲波瀾,我也要為國家做些事情。

      直到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進入了我的視野,我才真正地認識了辛棄疾。在中國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以武起事,以文為業(yè),而愛國熱情始終激昂者,恐怕就只有辛棄疾一人。他生于金宋亂世,年少時滿腔熱血為國,金戈鐵馬,蕩寇剿虜,馳騁沙場,夢想著以身許國,血灑大漠。但誰知,南歸后,朝廷卻無情地剝奪了他最后的奢望,僅留給他一支羊毫軟筆,去揮灑無盡的嘆息和悲愴。

      他壯志未酬,曾拍欄興嘆,扶欄遠眺,望斷一江春水,也曾熱淚橫流,質(zhì)問蒼天,為何如何此不公。但他心中對祖國崇高的熱愛卻從未有半點消減;金革之聲,從未有一次不在他的夢中響起;刀劍之影,從未有一次不在他酒醉的眼前閃過。他的復(fù)國壯志在國憂民難的反復(fù)錘煉鍛造下,愈發(fā)堅不可摧。他腦海那中久久無法壓抑的悲憤,在翻騰,激蕩,迸射出最璀璨的火花!他的詞賦,由劍戟鑄造,被血淚涂抹,交雜著亡國游子痛心疾首的悲憤,為國哀呼號,在時代中炸響!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他做了南宋40年臣民,壯志滿懷,熱血填膺,他卻總是在閑置和走馬燈般的'調(diào)動中游蕩,直到被彈劾罷官,理想破滅,在贛南修了一座別墅,投身稻香蛙鳴,了卻心頭之痛。我想或許他總該歇息了吧,可是不,他沒有,他仍時刻憂心如焚,一旦有任,他仍會上書進諫,整飭政務(wù),為民謀利,熾熱的愛國之心炙烤著他的生命,只要可能,他便不會停下,也不曾想過停下。他的精神,在烈火和驟冷的淬煉中鍛造,升華,沖擊著我的生命,澎湃起我的激情。

      讀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靜,我似乎能觸摸到他沉重的呼吸,他堅定的心跳,他那為山河破碎而發(fā)的擲地有聲的吶喊,在劇烈地震撼著我的心靈,一個念頭在我的心中出現(xiàn)了,我也要像辛棄疾那樣,為國盡力。當我看到當今機械設(shè)備以國外為上乘時,我心中的種子在悄然萌發(fā)。我要做一名工程師,研發(fā)出中國人自己的產(chǎn)品,讓中國屹立于世界之巔,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在我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也曾遇到過坎坷,有人不解,質(zhì)問為何;有人嘲笑,冷眼相看。但想起辛棄疾那“了卻君王天下事”的壯志,經(jīng)百般阻撓,無法實現(xiàn),可他心中仍不息地流淌著愛國的熱血。我不再惆悵嘆息,而滿懷熱忱,發(fā)奮學(xué)習(xí)。他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方的路,讓我以為國盡力為自誓,不斷向前。同學(xué)們,無論何時,愛國都將作為主旋律在我們的生命中回響。讓我們以盡力為國為志,鍛造出我們最鏗鏘的青春樂章吧!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8

      平日里,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書,有寫童年的,也有寫自己幻想世界的,而當讀《把欄桿拍遍》時,就如同讀許多本人物傳記,讓我了解了許多歷史故事。

      讓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歸屬于李清照和居里夫人的事跡。李清照可以說是一名纖纖女子,可是正是這么一名女子,卻陷入國家危難,無人理解的痛苦之中,愛情事業(yè)也深入了谷底,在任何人心中,女子只是一個養(yǎng)家,并不要學(xué)識淵博的人,更不要說擔心回家大事。而李清照卻打破了這幾點,勤奮刻苦,不斷追求人生的境界。與之相媲的則是偉大的科學(xué)家居里夫人,她會把實驗當作一種快樂。一大鍋一大鍋她進行治煉,我想如果哪天居里夫人像其他女生一樣關(guān)注了自己的美貌,也許如今的世界又會變得不一樣。正是從萬噸廢渣中提取那美麗的0.1克鐳,才造就了如今這個美麗的世界,可以說那鐳發(fā)出的美麗的顏色,代表著居里夫人的美,并且永遠流傳下去。我改變了自己對女生的想法,覺得他們乖巧,成不了大業(yè);覺得愛美,吃不起苦;覺得她們單純,沒有社會理想,讀完這兩篇文章,一個嶄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讓我最想感嘆的則的.是我們國家前總理周恩來,可能是之前沒有很詳細的了解過周總理,他在我心中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句話“我們走的是上坡路”,能言善辯的形象在我腦海中寄存。他更是一個清廉的人,所有的人死后修墓土葬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總理卻是第一個“死不留灰”的人,這更加深了我對總理無私的印象。讀完之后,我再去問自己的奶奶,原來在所有老一輩人的心中,總理永遠是頂著萬事,冒著生死,但是心中一心想著為人民服務(wù)。我之前并不是很了解周總理,但是當讀完這篇散文后,我對周總理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無私奉獻,敢作敢當,這正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

      《把欄桿拍遍》還介紹了許許多多的古詩,作者把自己了解的和自己心中的想法匯成了一本書,當你看著這些故事,再想想自己原本對主人公的印象,受益匪淺。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19

      有一位女性,在中國3000年歷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她許許多多的作品讓人迷戀,堪當美神,她便是李清照。

      她經(jīng)歷了快樂與風(fēng)霜。

      快樂:她是一位官宦家庭出生的高貴女子,視界開闊,善文學(xué),深受父親母親文化的熏陶,許許多多的詩便是從這兒誕生的:“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她的高貴與修養(yǎng)深得當世人的羨慕。也有過快樂年華。

      悲慘:一個游牧民族攻進宋來,打破了快樂年華,她開始了沒有邊際的逃亡生活,夫妻兩個在向江西逃亡時因愁生情寫下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詩句。這是多么愁才能從一位婉約派詩人寫下豪放派的詩句呢?

      但她的悲慘生活并沒有結(jié)束她又經(jīng)過了三重磨難:

      1、再婚又再婚,情感生活的'磨難,讓她心痛不已。

      2、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讓她瘦弱的身子屢受磨難。

      3、超越時空的孤獨。

      這一點體現(xiàn)在一件事上,李清照向一位正在玩耍的小女孩說:“我老了。我將我的學(xué)識都傳授給你吧,但回答卻讓她無比傷心“才藻非女子事也!”被這個時代孤立,無人能欣賞他的才華。

      這位詩人以心抗世,一筆換天,是當之無愧亂世中的美神。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20

      “把欄桿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作者認為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在詞人把欄桿拍遍的振聾發(fā)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復(fù)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這是一篇帶有人物評傳性質(zhì)的散文,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叱咤風(fēng)云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及原因。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讀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xué)史上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棄疾放在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的特點,突出了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將對辛棄疾的人生遭際的介紹與對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的評價交錯起來來寫的。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主要圍繞他的以下幾個經(jīng)歷:

      一是他的行伍經(jīng)歷。這一段介紹充滿了神奇色彩,他單人獨馬追殺偷印之賊,他躍馬橫刀突入敵營生擒叛將,活脫脫一個血氣方剛,驍勇善戰(zhàn)的武夫。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有誰有這樣的能耐?

      二是他的為官經(jīng)歷。作者用數(shù)據(jù)作了這樣的介紹:“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diào)動。”作者客觀地分析了辛棄疾南歸后不為朝廷喜歡的種種原因:

      其一,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

      其二,他工作特別認真,簡直是個工作狂,于是招來許多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皇上也就對他時用時棄;

      其三,他愛提意見,45年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不停地要求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這怎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辛棄疾的這些特點在今天看來都是優(yōu)點,是大大的.優(yōu)點,但在當時的朝廷看來卻都成了令他們心煩的缺點,是不能容忍的缺點。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欄桿,吟詩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歷程。從一個沙場英雄對軍營的渴望,到一個憂國游子對蒼天的發(fā)問,從 “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的心病,到“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的內(nèi)痛,這里有悲壯的呼喊,有遺憾的嘆息,也有無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詞,這些詞幾乎都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這些詞作時既沒有一引了之,也沒有詳加賞析,而是結(jié)合人物的命運作了精當?shù)狞c評。作者首先總評辛棄疾的由行伍經(jīng)歷到棄戎從筆的無奈:“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紙箋,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边@里有“鋼刀利劍”與“羊毫軟筆”的對比,這里有“奔走沙場”與“筆走龍蛇”的對比,我們還透過“只剩下”、“淚灑”等詞語真切感受到作者對詩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主要是從詞作的內(nèi)容和讀者感受的角度來評說的,引《破陣子》時作者說“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引《水龍吟》時作者說“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聲悲愴的呼喊”;引《菩薩蠻》時作者解說道“他只有一塊心。航甬T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引《永遇樂》時作者提醒讀者辛棄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魚兒》時作者感慨道“今天我們讀時,每一個字都讓人一驚,直讓你覺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淚”;引《水調(diào)歌頭》時又告訴我們辛棄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兩首《丑奴兒》時看似在談詞的風(fēng)格,仍然揭示了辛詞“于淡淡的藝術(shù)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的特點。寥寥數(shù)言,一語中的。

      文章主體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運、作品以及作者的閱讀感受、評說融為一體,讀來饒有興味。

      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最后一小節(jié),作者點明了以“把欄桿拍遍”為題的原因,回應(yīng)了開頭,揭示了辛棄疾從一個愛國志士而成為一個“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的愛國詩人成熟之由。

      這一段的評說非常形象,什么“九蒸九曬”,什么“水煮油炸”,什么“千錘百煉”,辛棄疾在詞作領(lǐng)域的成功完全是被“逼”出來的。歷史的“歪打正著”毀掉了一個赳赳武夫,卻成就了一個千古詞人。

      這是一篇充滿陽剛之氣的人物評傳體散文,在寫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

      一、聯(lián)想豐富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學(xué)大家的心路歷程,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大膽的聯(lián)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這樣。或由辛棄疾的事跡,聯(lián)想到他的詞作;或由他的詞作,聯(lián)想到他所處的的時代、他的事跡和內(nèi)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簡要述說了辛棄疾南歸的遭遇后,就聯(lián)想到他的《破陣子》《水龍吟》兩首詞,引述下來并加以評說,把一個熱切盼望重返沙場痛殺賊寇,而又壯志難酬的愛國將軍的悲憤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接著,又自然聯(lián)想到一個問題: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不為朝廷喜歡?作者引用了辛棄疾本人的話,并且概述了有關(guān)辛棄疾的事跡以及朝廷的心態(tài),揭開了其中的謎底,這就是他太愛國、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機會就真抓實干,時刻準備沖上前線去,這就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惹來誹謗,皇帝對他也就時用時棄。再如,由“棄疾”這個名,聯(lián)想到他憂國的心病,聯(lián)想到他表達這種憂思的詞作?傊,作者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辛棄疾由愛國志士到愛國詞人的心路歷程展現(xiàn)了出來。

      二、以評帶傳

      梁衡的人物散文,寫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戶曉的偉人,還有文驚當世,傳之百代的文人。而這些跨越千年、百年的人物卻從作者的筆端一一鮮活起來。梁衡的散文情理并重,以評帶傳,他寫的人物在千年百年中已有定論上又重新給出評價,而這種評價又是不落窠臼的。人們都承認辛棄疾是個大詞人,但能從他的出身到成業(yè)的發(fā)展史上判定辛棄疾的詞及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的,梁衡是第一人。作者還在文中借郭沫若評說陳毅的“將軍本色是詩人”來評說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說辛棄疾是“詞人”是“武人”是一般人的判斷,而說辛棄疾是“政人”恐怕就是梁衡的獨見了。梁衡說“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作者還將辛棄疾的為政與陶淵明、白居易的為政作了比較,表明了辛棄疾為政的投入與積極。他能從人性的深層重新來詮釋一位人物,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在分析辛棄疾走上詩詞創(chuàng)作道路的必然性時就作了這樣生動的評說:“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歷史的風(fēng)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shù)的升華,文字的捶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如地殼內(nèi)巖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既然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敝骷伊簳月曉谡劻汉獾囊槐旧⑽募瘯r說:“我確信,作為一個勤于思想的人,梁衡對歷史的反思,肯定比他寫出來的以上篇章要更深邃更全面些。而他后來發(fā)表的《最后一位帶罪的功臣》、《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桿拍遍》,證明了這一點。他的思想一游到更遠的歷史中去,一與那些歷史時期中的人物敞開心扉地對話,則就變得火花四濺了。文字也時而激昂;時而惋嘆;時而叩問;時而調(diào)侃,姿肆張揚起來了…… ”

      一般來說,與政治密切相關(guān)的事件、人物,寫其“思想”容易,寫出“美感”來難。常見的通病是嚴肅有余、活潑不足。梁衡在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使“思想和美感”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他像一位烹飪大師,非弄出個“色、香、味、形”俱佳才心滿意足。他的那些評說文字完全不是抽象的概括和干癟的教條,而是形象生動又充滿美感的。像“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軟筆,

      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紙箋”;像“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永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還有“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這些文字多美呀,讀起來令人回腸蕩氣。

      三、善用對比

      對比手法是作家們常用藝術(shù)手法之一,梁衡也不例外。他在本文中就多處運用了對比,使人物形象更為鮮明突出。第一處運用對比是在引用了《破陣子》之后,作者先將它與岳飛的《滿江紅》比較,認為只有《滿江紅》可以與之媲美,然后又用杜甫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盧綸的“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與之對比,認為“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像、抒發(fā)和描述”,從而突出了辛詞的“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第二處對比是將他與陶淵明、白居易的從政經(jīng)歷對比,他認為辛棄疾“對待政治”,“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因為“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guān)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第三處對比是將辛棄疾的豪放與蘇東坡的豪放作比較。蘇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學(xué)史上是將“蘇辛”連稱的,但梁衡卻在同中見出異來,他認為:“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币驗椤疤K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fù)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而“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捶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fēng)的鼓蕩下,才可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fā)聵”,而辛棄疾的詩正是這樣的詩。第四處對比是將辛棄疾的婉約詞與柳永、李清照的婉約詞作比較,他認為“柳、李的多情多愁僅止于?執(zhí)手相看淚眼?、?梧桐更兼細雨?,而辛詞中的婉約言愁之筆,于淡淡的藝術(shù)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這些都是很有見地的精辟之語。

      “把欄桿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作者認為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在詞人把欄桿拍遍的振聾發(fā)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復(fù)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這是一篇帶有人物評傳性質(zhì)的散文,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叱咤風(fēng)云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及原因。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選修語文《把欄桿拍遍》教案10-26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09-03

    讀把欄桿拍遍有感12-16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精選26篇)09-30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精選16篇)07-14

    讀《把欄桿拍遍》有感4篇02-20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06-11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范文(精選11篇)03-28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精選22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