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重門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三重門讀后感(精選17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重門讀后感(精選1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重門讀后感 篇1
《三重門》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已經(jīng)微微泛黃了,我原本對于《三重門》沒有太多的興趣,它在書架上完全處于擺設(shè)狀態(tài),但,從寒假時我無意看到書的序言的那一刻時我就對這本書有了濃厚的興趣,“啊,這本書的序是曹文軒寫的!”看完書的序,我長嘆一聲:“怎樣以前沒看到這本書呢,該死該死,曹文軒能夠?qū)τ陧n寒所寫的這本書有極大的好評,那這必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書了!蔽曳畔铝耸种械氖聝海_始閱讀這本書?粗n寒的簡介我不由一驚,六門功課高掛“紅燈”而留級,這個韓寒是何許人?留級生的身份卻以一篇《杯中窺人》獲得了大賽一等獎!看完簡介我明白了,這本書是韓寒以自我為真實寫照而寫。隨后,我開始閱讀這本書了。因為對此書的濃厚興趣,我花了不到兩個星期就看完了,晚上睡覺時看,早上起床看,甚至連上廁所時都會看,只要有時間我就會捧上這本書來閱讀。媽媽說:“你這么如饑似渴的看書,真是少見啊!
這本書寫了林雨翔一九九五年到二零零零年的事兒。林雨翔善于文科,父母為了讓他能夠考上重點中學給他買補品,報補習班,但他沒有考上,而在父母的“努力”下,林雨翔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了市南三中……
讀后,我感嘆道:“難怪曹文軒會給出如此好的點評,這本書完完全全的道出了生活。”我認為,韓寒的筆,十分的尖銳犀利老成,倘若我不看作者簡介,我還以為韓寒是位老爺爺,誰讓他的文章那么悲觀和犀利呢?有好多句子都讓我驚訝,這還是一位年幼的韓寒嗎?怎樣這么悲觀?我記得有一個句子是這樣的:當一個人要死的時候,什么名,什么利,什么愛,什么恨,都是棺木上的一縷塵埃,為了一縷塵埃而辛苦一輩子,值嗎?還有一句是這樣的: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了。這本書中的好句段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記得結(jié)尾處講到:走還是不走呢?也許放開這紛紛擾擾自在一些,但不能放開——比如手攀住一塊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的流血,不明白該放不該放,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里。他所寫的每一句話都好深奧,讓我一會兒明白一會不明白。他還在后記里提到‘將一句話謹獻給所有正春風得意或秋風不得意的人們,十分平凡,但你必須要堅信自我:我是金子,我要閃光的!蚁胨@最后一句話必須鼓勵了很多人吧,或許他也鼓勵了我,對啊,我是金子,我要閃光的',盡管我很平凡,但我相信以我自我的努力必須會發(fā)出閃閃金光!韓寒他就是一塊上海大金子。在書里面的一頁我發(fā)現(xiàn)了這句話:我這輩子說的最讓人無從反駁的話就是被子不用疊——本來就是要攤開來睡的——然而這是第一個被人反駁掉的。懂么,這是規(guī)矩。我們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規(guī)矩。被子是攤開來睡的,這句話還真是那么個樣貌,悲哀是因為規(guī)矩,這句話把我?guī)肓嗣造F,第一句我還能夠明白,而后我就似懂非懂了,他的成熟真的好不貼合,或許是因為他那幾門功課的“紅燈”照亮了他的前程。
我夢想著自我也能夠成為韓寒這樣文筆極好的人,我認定:我是金子,有那么一天我會發(fā)光的!
三重門讀后感 篇2
韓寒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剛一問世,就引起了社會的關(guān)注,在中學生中更是捧客如云。讀了這部小說之后,我為韓寒豐富的學識與超時代的文學素養(yǎng)深深折服。但我認為,同他那精彩萬分,無懈可擊的雜文《杯中窺人》,《穿著棉襖洗澡》相比,《三重門》實在是大為遜色。
韓寒的知識就應是豐富的,所以他的小說隨手拈來就有很多東西。只是,一涉及到社會場面的描述,多少就顯得有些蒼白無力了,很典型的就是在小飯館里看朋友打架的那一情節(jié)。用了大段的文字來描述雙方如何互丟“生煎”,寫得索然無味且毫無真實感;蛟S是到最后他自我也寫得無趣,于是趕緊把筆鋒一轉(zhuǎn),讓主人公逃離現(xiàn)場——呵,什么都解決了。韓寒在《三重門》的序中提到,他是用了知識來代替生活閱歷的不足。但我認為,閱歷方面的東西是永遠無法替代的。所以,稍加留心就能夠發(fā)現(xiàn),在韓寒的`小說中凡涉及到現(xiàn)實社會的情節(jié),多是零星幾筆,不敢多作停留。
韓寒的書中充滿了智慧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卻又引人深思?上н@種風格沒能堅持到最后,當小說過半后,寫到林雨翔進入市南三中起,也許是作者的智慧已經(jīng)用盡了,也許是這段故事與他當時的處境太相近了,以致他無法如上帝般遠距離地看著書中的人生。沒有了距離,太貼近的故事似乎使韓寒寫的時候施展不開,雄心勃勃地拉出的幾個人物,如和主人公同為體育生的幾個同學,都無力再深入寫下去了——隆重的出場,卻無力的退出。
韓寒的小說中還有相當重的模仿痕跡,尚未構(gòu)成自我的風格。感覺上,韓寒似乎是邊看著《圍城》邊琢磨著如何下筆的——韓寒寫林雨翔,說他的獲獎作文是從旅游手冊中翻過來的,說他評論著那首臥梅詩時候的尷尬,說他想爭奪文學社社長時的處心積慮……一點情面也不給,把主人公一點一點地剝了皮,揭出他內(nèi)心的軟弱,無能和虛偽來——明明白白的錢氏風格。即使是小說的主人公林雨翔也都充滿了方鴻漸的影子,沒有了自我獨特的形象。更糟的是,到了最后,韓寒最后不忍心再對小說的主人公刻薄下去了,竟讓女主人公Susan愛上了他,結(jié)尾的那幾個電話,真是壞了他的風格。即使是差的小說,里面有一個人物形象鮮明一些,也會讓這部小說的地位有所提高,最典型的就是那部描述著“輕舞飛揚”的小說。
三重門讀后感 篇3
2月25號讀完韓寒的《三重門》,時間用了一周,當時看到這個書名就特別好奇,為什么作者起這個名字,于是,我便帶著這個問題去讀這本書,剛開始看的時候,給出的評價就是很無聊,沒什么吸引力,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因為我讀著讀著睡著了。還好,我沒有放棄繼續(xù)閱讀下去。在工作閑時,便在手機微信讀書上繼續(xù)讀,越看越有吸引力,看到作者筆下的主人公,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當時學生時代是個什么樣子,有沒有同主人公類似的經(jīng)歷。
書中的主人公林雨翔是一個小心眼,在意別人眼光,膽小,自夸自大,喜歡炫耀自己,而自己也沒有太大本事的人。書中有一處林雨翔與羅天誠的對話,是來說林雨翔的,特別的精辟。
羅天誠解剖人性:“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人,徐志摩是大雅,馬德保是大俗,但他們都是快樂的人,可你卻半俗不雅,內(nèi)心應該非常痛苦!边@段話可能在文章前面體會不深,等你讀完全文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句話為后文做了鋪墊。就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林雨翔在文學社和同學一起游周莊,碰到了Susan,便對Susan產(chǎn)生愛慕之情,但在交流過程中,Susan的談話也可以看出對林雨翔有好意,但林雨翔不敢表明自己的心意,也不知道怎么去做,他對Susan寫信還是在別人的鼓勵和出主意下才行動的,而且行動遲緩、猶豫不決,就想一個過馬路的老人,不停的踱步。Susan是一個懂事而又美麗大方的姑娘,總是在鼓勵林雨翔好好學習,以后大學相見。因為Susan知道現(xiàn)在不是戀愛的.年齡,現(xiàn)在最重要的任務(wù)是好好學習,可林雨翔沒有體會到這些,最后錯失一切。
林雨翔從小在林父的逼迫下去看古文,去讀書,這對他來說,還是非常有用處的,可以在別人面前有賣弄的資本。林雨翔喜歡炫耀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林父的影響,林父是一個雜志社的編輯,愛好就是喜歡收藏書,收藏歸收藏,但也從來不翻,這也是他炫耀的一個資本。但他轉(zhuǎn)念一想,我不讀也不能讓書浪費,于是就讓兒子去讀,而且是耐心的為兒子挑選書籍。林雨翔因此在那個年齡才算學識博學,在初中,林雨翔因為偏科厲害內(nèi)心選了文科,當時一個“散文老師”馬德保陰差陽錯進了學校當語文老師加管理文學社,馬德保當時看中林雨翔,便邀請林雨翔加入,林雨翔加入文學社不是因為喜愛文學,而是因為文學社有出去游玩的機會,不能說是游玩,而是出校找靈感。林雨翔在文學社還有一個大成就就是獲得了全國佳選作文第一名,這又再一次成為他炫耀的資本,他唯恐天下不知道,到處宣揚。
后來,在中考的時候考了一個不高不低的分數(shù),可以上縣學校的自費,但是她媽認識一個鎮(zhèn)長,托關(guān)系拿錢以特長生去了市學校,人家都說進入這所學校算是半只腳踏入大學的大門在高中卻不是初中那樣好混,因為市學校的學生要么有錢,要么有學問,而林雨翔什么都沒有,又高調(diào),算是沒怎么處到朋友,也沒學好習,整天就是在勾心斗角。拼命參加社團也是為了炫耀,他此生活著給人的感覺就是炫耀?吹竭@里,我想到了自己的初中與高中,每次考完試同學之間的打招呼就是感覺考得怎么樣,同學都是謙虛的說:還行吧,能及格就行。而當成績出來時確實令人吃驚,全是高分,因此別人說自己考得還可以默認為不錯呀。也沒有像林雨翔那樣。
林雨翔身上也有作者的影子,作者在后文也提到過自己不太滿意中國教育的方式,總是按照死板的方式來教育學生,死啃教材,屬于一個應試教育。而且還分什么理科和文科,有礙于學生特長的發(fā)展。
完整的讀完這本書,可以回答之前的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取名為《三重門》,三重門三個字在書中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禮記·中庸》中的一句話,我百度出來的解釋是:《三重門》的名字來自《禮記·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叭亍敝傅氖恰岸Y儀”,“制度”和“考文”。作者年輕時為了如何讓書名顯的有文化一點,經(jīng)過反復的思量,才取下了這個為人多次誤讀為“三種考試,三道門”的名字。而第二次出現(xiàn)這個名字是:林雨翔在校園散步時,描述校園三棟樓排列在一起。
三重門讀后感 篇4
接觸韓寒的文字都有一兩年了,但是現(xiàn)在才開始看他的成名作,他的比喻依舊很新鮮,《三重門》比起《長安亂》《一座城池》還有《1988》,似乎更有故事情節(jié)一些,林雨翔像極了我現(xiàn)在的弟弟,膽怯,又好炫,些許叛逆但又沒什么資本干大的壞事,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又是一個學習生涯。
故事本身是極為平常的,夾雜些淺顯易懂的諷刺,是我一直堅持看韓寒作品緣由,像是諷刺教育的那個部分,說“他只屬于孟德斯鳩式的人物,不喜歡教育,但思想覺悟還沒到推翻現(xiàn)行教育體制的高度。因為一旦到了這個高度他馬上就會被教育體制推翻!辈灰徽f學生,很多老師也深諳現(xiàn)行的.中國式教育弊大于利,但是為了淺薄的工資,為了學校的升學率,自己的飯碗,只能乖乖順從。在以前廣外的日子里面,由于是私立學校,老師的話語權(quán)比公立學校的話語權(quán)自由些,偶爾有間隙就會抱怨,甚至怒斥填鴨式教育,倏忽又回歸平靜,因為他們總得為月末那小小的工資條奮斗,為了生存,不總得帶著鐐銬跳舞的么?
還有一處挺觸動我的,是林雨翔進了市重點學校后他的一個朋友說:“怎么叫‘看破紅塵’,我看不起那種悲觀的人,所謂的看破紅塵就是把原本美好的紅塵看成了破爛!
對呀,看破紅塵不正是悲觀者遭遇挫折消極的通用借口么,有人說不相信愛情,看破紅塵,還不是因為還沒有遇到美好的愛情,或者沒有努力去愛,就說愛情不存在。他也就是因為看破了紅塵所以離我而去,而我還在相信紅塵是美好的,但是我不打算改變我的初衷,我始終相信,只要樂觀,只要有勇氣,紅塵怎么看都是美好的,絢爛的,炫目的。愛情不同于婚姻,也有異于商業(yè),不在于結(jié)果如何,過程和付出不更是重要么。
但是,“女人的智慧和愛情詩相對的,愛情多了智慧就少了,這就是古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不談戀愛的緣故!币f智慧與愛情的本質(zhì)區(qū)別,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區(qū)別了,前者有理可循,后者莫名其妙,這種看似矛盾的說理也戳破了我許多密友的戀愛現(xiàn)實。對于韓寒的諷刺,我相信是真的,但不相信全是真的。
三重門讀后感 篇5
在五年級時我第一次接觸了韓寒的作文當時我覺得十分有意思。之后又經(jīng)過媽媽的介紹讀了韓寒的經(jīng)典著作《三重門》。
三重門主要講了本書透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一個類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同學關(guān)系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xiàn)開來,體現(xiàn)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和夢想。韓寒以自我的方式思考著、激動著、憤怒著、抗爭著、改變著,透過那些犀利的、尖銳的甚至是刻薄的語言,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天才少年的靈光閃現(xiàn)。三重門讀后感。
我明白了三重門指的是:第一重——親情,第二重——友情,第三重——戀情。
第一重——親情,寫出了親情,是一個永不衰退的話題。人有百種,對親情的`感悟就有百樣。在韓寒的筆下,我看到了他對大多數(shù)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抵觸心理:林雨翔的父親會在兒子年幼時逼迫他閱讀中華禮貌歷史的結(jié)晶,也同樣在兒子中考在即時,讓他上補習班,花重金買補腦、增長記憶的營養(yǎng)品,力求在中考中能發(fā)光發(fā)熱,但他們卻忽略了人類最簡單也最濃厚的情感;蛟S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遠比價值千金的藥品更有價值。然,親情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都在用不一樣的行為詮釋親情。
第二重——友情,人的一生中,朋友占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三重門讀后感。你更多的時候會把心中的感悟傾訴于朋友而非家人。文中的林雨翔也有幾個好朋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梁梓君。他成績很差,但是他重義氣。他會教林雨翔寫情書,他會幫林雨翔怎樣把妹;蛟S這一系列所謂的?幫?在家長眼里純屬是害了他,但我明白林雨翔此時需要這些,因為他正值青春年華。朋友會一眼看出你需要什么,會在適時時提醒你。我一向覺得,生命給予我的完美,總是遠遠超出我的需要。
第三重——戀情這個季節(jié)悄悄地來了,這個年齡也悄悄地來了,在第一次見面,林雨翔就在心中刻畫下了這個名字。詩詞輕吟,只為在她面前展露自我,吐露心中些許的萌動。他會因為下雨而擔憂她,她也會為了與他上同一所重點高中而整理習題給他
這就是我們,年少的我們;蛟S成長就是一道沒有疤痕的足跡。在美麗的夏季,我用我的筆,記錄著青春。青春未央嗎?有足夠的好時光讓我們邊走邊想,邊想邊揮霍嗎?不,從此岸到彼岸,從綠肥到紅瘦,快得就像季節(jié)的交替。每一年都是這樣。
三重門讀后感 篇6
剛上高一的時候,遇到了個很不一樣的語文老師。她患有嚴重的咽病,講課的時候嗓音低沉,告訴我們要嘗試著去蹦極多閱讀,要看看《三重門》。我們都很聽話,可學校對面的小書店庫存也不幾本,怎么也買不著,所以一直也沒看。后來,語文老師也換了。不知那些有幸看過的同學有什么感受。
然后就這樣過了,恩,6年,重新翻看起這本描寫中學生活的小說。似乎過了該看的年齡,但又似乎也正適合。那時的心智,可能也就是當故事看了。
這本書里有大量的信息,古文的`,西方的,都是我沒聽說過的。故事普通,文字戲謔,直接指向主題的句子不多。文字還是美的,不及郭敬明的細膩;感情也是有的,不及饒雪漫的悲情。結(jié)果,他告訴了我們,我們的穹廬之上是什么。
不能擺脫,家庭、學校、目光的局限,看著自己生活的圈子,不知道圈子的外圍是什么。順著慣性,和周圍的其他人一樣生活。當然,既然被制約在這個圈子里,也只能這樣活。
總之,似乎是一把鑰匙,讓我進到了一個未涉足的領(lǐng)域。
三重門讀后感 篇7
三重門這本書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個縮影,他講述了我們生活中正在發(fā)生或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謝雨翔是一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中學生,小時候受到父親的“教條主義”的壓迫記誦了許多古文,在文科方面極為出眾,在一次春游中遇到了Susan,并對她“一見鐘情”,開始了在情竇初開的歲月里追逐愛情的故事,在故事的結(jié)尾因為善意的謊言而自暴自棄。
雨翔的父母的望子成龍的`心理正是我們父母也存在的心理,這也帶給了我們無形的壓力,被父母“逼”著學習,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一片苦心為我們無法理解,也永遠也無法理解。韓寒在這本書中也大力批判、諷刺當代的硬式教育,使理科不好的文科生們沒有退路,在歲月的磨礪中最終也成為了一代“憤青”。而也正如韓寒所說:愛情是沒有年齡之分的,雨翔在書中大膽逐愛,然而卻因為好友的善意謊言選擇了放棄,在Susan的眼中,學習是最重要的;而在雨翔的眼中愛情是最重要的,兩個價值觀不同的人注定造就一個悲情的結(jié)尾,書的結(jié)尾,雨翔站在十字路口面臨著兩個選擇,走亦或是不走,也為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一個希望。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雨翔在清華園與Susan再次相遇,分開也是新的開始……
三重門讀后感 篇8
大學閑暇之時,讀書可算是一個不錯的興趣,于是再次翻開韓寒的《三重門》。記得第一次看這部小說的時候是在初三的時候,那時候中考將至,心情很是焦慮,于是同學推薦我看看這部小說。于是,我趁著可見閑暇之時就看看這小說,看完后已是三月之后,而且感觸頗深。
現(xiàn)在,再次重溫這部小說時已是大學生了,但是感觸更深了,引人深思。該書通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我們揭示一個真實的從小學到高中的生活,比較重點地描繪了高中生活,把親子之情、師生之情、同學關(guān)系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xiàn)開來,體現(xiàn)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夢想,同時也表明了作者對現(xiàn)實教育制度的不滿和批判,對以應試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機制、教學觀念、教育教學方式、考試形式與制度以及有關(guān)的社會現(xiàn)象的種種挖苦與嘲諷。小說的結(jié)局是比較開放式的,引發(fā)我們對于人生道路上的思考。
這次看完這部小說僅僅花了我兩個星期的時間,也許是因為大學閑暇的時光比較多吧。說真的,這部小說值得一看。
三重門讀后感 篇9
高一高二時,對待韓寒不太感冒?傆X得一群人稱贊他,是隨大流的表現(xiàn)。要突出我的與眾不同,就是不理會?墒呛髞,偶然機會,舍友買了他的書,偶然去讀了。
我能說,當時本來復讀很郁悶,愣是被書給逗笑了。你可以說是,段子手啊,活著是惡意諂媚啊。我就是覺得,他的書,有趣。本來也不復雜,就是朦朦朧朧的校園戀情,中間穿插學習生活的日常。韓寒的文筆幽默,是沒得說的。比喻有時有點強行,但確實很搞笑,很有意思。我喜歡有趣的人,有意思的人。書中男主也是有點意思的`,可以算個逗逼,沒什么大出息,在內(nèi)心里已經(jīng)干翻了整個世界,沒人時大喊:“老子最牛!”很難說,主人公是符合“四有”標準的青少年。大概好好就是想說,我就要塑造一個反榜樣的角色,給道學先生看看。因為韓寒就是個有點反榜樣的家伙。印象很深的,是一些笑到不行的說理,比喻,或者說YY。當時真是捧腹大笑,很少看到這么有意思的。我不知道他深不深刻,但是我覺得他有意思。還有結(jié)尾那部分,我讀過《圍城》,覺得和錢先生給的結(jié)尾異曲同工。就是好像完了,又好像沒完。意境給你留下了,列位看官,自行意淫。不,是自行腦補。在那樣的歲月里,的確是帶給我不少歡樂,現(xiàn)在看,覺得可能有點牽強,沒有那么好。但當時而言,很棒很棒的。
三重門讀后感 篇10
林雨翔的經(jīng)歷不禁讓人為之扼腕嘆息。學業(yè),生活,戀愛處處不得意。但轉(zhuǎn)念一想,當今又有幾人能在三重門中活得瀟瀟灑灑呢?
任何時代都有任何時代人的煩惱。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時時刻刻都在三重門中迂回、周旋。
無疑林雨翔的經(jīng)歷激起了各時代人的共鳴;蛟S,現(xiàn)實就是這樣的無奈吧。你適應了,不過多一個教育的犧牲品;你嘗試去改變,卻難于上青天。
很慶幸我在大學,而且經(jīng)歷了那些煉獄依舊有著一個清醒的頭腦。大學的包容性很強,我不是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但卻依舊要去改變——這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無奈吧。
讀完《三重門》后,我感受更多的是郁悶與惆悵。作者把一個消極的意味深長的結(jié)尾丟給了我們,讓我們?nèi)o限地延伸。
這是一個消極的包袱,但韓寒本人又點燃了一盞希望的燈火。那桀驁不馴的個性,沉著老調(diào)的筆鋒和打碎枷鎖換得自由的輝煌人生為我指明了方向。
我,曾經(jīng)而且現(xiàn)在依舊是在三重門中苦苦掙扎的人。每天為學業(yè),生活,戀愛種種瑣碎的是冥思苦想半天。我沒有韓寒的黑色幽默,沒有世故的思想,沒有憤世嫉俗的滿腔熱血……
可我有的.是另一些東西。對改變命運的渴望,清晰的人生目標,宏遠的理想,頭腦中既定的方案,已然付出的行動和喚醒內(nèi)心潛能的鑰匙……成功的航帆已啟程,我萬事俱備。加上對文學的天分,我如虎添翼。
既是此,幸運之神也來垂青,何苦之有?
苦盡甘來,我的時代就要到來!
三重門讀后感 篇11
《三重門》是韓寒的第一部出版作品,也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的始點。
《三重門》的主人公林雨翔自幼天資聰穎,加上其父的影響,從小就被譽為"神童"。然而這個極具才氣的少年卻在初中嚴重偏科,也因此遇上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馬德保,還有占據(jù)他整個情感生活的女同學Susan。青春年少的他們,與所有同齡人一樣有著情竇初開的情懷。有意無意的`接觸間,愛情的萌芽逐漸開花……在這個戀愛的季節(jié)里,充滿幻想的男孩女孩能否找到那把鑰匙,去打開人生的門、心靈的門、愛情的門……本書通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同學關(guān)系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xiàn)開來,體現(xiàn)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和夢想。韓寒以自己的方式思考著、憤怒著、抗爭著、改變著,透過那些犀利、尖銳甚至是刻薄的語言,讀者感受到的是一個天才少年的靈光閃現(xiàn)。
本書最早的版本出版于2000年,一經(jīng)問世就引起廣泛爭議。一方面對于天才少年作家韓寒的實力贊嘆不已,另一方面對于中國教育的現(xiàn)狀提出頗多質(zhì)疑。作品本身的優(yōu)秀程度自不用提,一個十七歲的少年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確實是中國文壇的一個奇跡,但更多的是激蕩至今作品背后所隱含的深意。
十四年過去了,重讀《三重門》一定會有新的感受。新版《三重門》經(jīng)全新修訂,精美裝幀,附贈特別訂制的"三重門"主題原木鉛筆,值得珍藏。
三重門讀后感 篇12
看了《三重門》后仿佛在回憶過去,而讀主人公林雨翔時,我感覺到了他性格有些跟我很相似。
正如后記中寫的:這就是生活。的確,在這本書里作者寫的都是實話,出自作者的肺腑之言,所有的語句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林雨翔表現(xiàn)出的是一個少年的狂傲、一段青春的不羈。也許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年齡,十多歲的少年處在一個不安分的年齡,愛表現(xiàn)、愛出風頭、有一定的才華與能力,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贊美,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林雨翔想樹立的是一個獨立完全的自己。對于賞識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為了達到某些目的,仍然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在現(xiàn)在看來也許這不能叫無情,而且這種名字為現(xiàn)實。
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處,父母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父母把我們的飲食起居包辦了的。為了我們也許父母寧愿他們自己少吃一些,也不愿讓我們少吃。在這之中,可能會給我們造成無形的壓力。看著白頭發(fā)在父母頭上越來越多,受著父母充滿期盼的目光,一種肩負重任的感覺從心里涌了上來,于是不管怎樣也要把書本中的東西死記硬背,在班里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最終,在無奈之余的發(fā)泄被說成任性;一階段的失敗被認為是不求上進。一個家庭的喜樂也受于自己的支配,如果考上重點大學,全家喜上眉梢,今天去新馬泰,明天去港澳臺,而敗者卻可以讓整個家庭陷入死寂、無法自拔。
在此小說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道路上走著,告訴自己,自己總能發(fā)光的。
三重門讀后感 篇13
林雨翔從小被父親強迫背著那些《戰(zhàn)國策》之類的古文,一開始父母常常斗嘴,后來因為母親被“發(fā)掘”出了打麻將的才華,經(jīng)常早出晚歸,致使父親想斗嘴的人也沒有,一句“賭場出瘋子,情場出傻子”說出了這個家庭的情況,一家人也過的心安理得。由于林雨翔小時候熟背的那些古文,使其十分驕傲,為此林雨翔在學校的人際關(guān)系并不好,但是后來在學校認識了菜鳥老師,拍起了菜鳥老師的馬屁,致使那位菜鳥的老師和林雨翔相處也是十分融洽。后來,文章中寫到了林雨翔喜歡上了很漂亮的女孩Susan,寫到了林雨翔和另外一名男孩對Susan的愛慕之情,以及林雨翔因為對Susan的癡戀成績大退,又不得不即使補回來趕上平均分。在還有一個學期就要即將畢業(yè)的時候,父母開始擔心林雨翔的成績,而在他左右囑咐,只可惜天空不作美,林雨翔并沒有考上高中,最后無奈的父親只好用錢將他送到市重點中學。
讀《三重門》,我會為Susan與林雨翔的朦朧愛情所感動,甚至流淚。心心相通卻無以表達,朦朧愛情之美就在于朦朧。而對于林雨翔的`遭遇,我更覺可惜。熱愛文學卻無以發(fā)揮,被其余學習所羈絆,與現(xiàn)實中的韓寒極為相似。
或許它打動人的地方就在這兒,韓寒受同齡讀者愛戴的原因也在此。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永遠是一個值得品讀的話題?础度亻T》總是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也是一個高中生,也身處在三重門的怪圈里面。只是我沒有像林雨翔那樣嚴厲的父親,我應該感到幸運。
三重門讀后感 篇14
《三重門》是韓寒的成名作,我一直沒有機會拜讀,上周終于在圖書館借來了這一本書,花了一周的時間,讀完了這一本震撼世人的作品。
初始讀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在《三重門》一書當中,韓寒以相當高的頻率暗諷當今中國的各種時弊。小至生活小事,大至國家教育制度,無一不成為韓寒的筆下亡魂。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感覺,主要是因為在讀這一本書之前,我剛剛讀完了雨果的《九三年》。同樣在作品中暗諷當時政府的弊端,雖然雨果的作品中出現(xiàn)的頻率明顯不及《三重門》,但是其鋒芒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九三年》被稱為是大文豪雨果最為成熟的一部小說,而《三重門》只不過是新生代作家韓寒的處女作,二者的'寫作水平存在差異是可以理解的。
拋開這一點瑕疵不說,但從整體來說,我覺得這一本書給我的感動比《九三年》要來得深。原因很簡單,《九三年》描寫的是1793年法國大革命的一些事情,對于這樣遙遠的歷史,我們只能從文獻資料當中尋找到一點印記。而《三重門》則是描寫了一個當代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這些,都是我所親身經(jīng)歷過的,對于其中的相似之處自然容易產(chǎn)生共鳴。
在閱讀這一本書的時候,一開始是對韓寒筆下的教育界的黑暗以及教育體制的缺陷產(chǎn)生共鳴的。畢竟,我也是一名偏科生,也深受“全能型人才論”的荼毒。再看深一點,就對主人公林雨翔在感情路上的坎坷產(chǎn)生共鳴。但是,有一點我是比不上主人公的是,他跟susan的感情之路的波折,是我現(xiàn)實中所不能遇到的,假若遇到了,我想我自己也未必能夠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這樣高頻率的、極富戲劇性的打擊?吹胶髞,就對林雨翔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產(chǎn)生共鳴。林雨翔是一個有潛力的學生,無論從書中的老師,還是從作者的意圖,抑或是從我的觀點來看,林雨翔都是一個這樣的學生。但是,他跟我一樣,有一個相當致命的弱點就是,就是安于現(xiàn)狀,得過且過。
在林雨翔升入高中開始,他就沒有一種很認真的拼勁,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潛力只要惡補一段時間就可以把成績趕上來。但是,在初中可以這樣,不代表在高中也可以這樣。畢竟,初中與高中是兩個不同的學習階段,否則,也就不用吧高中與初中分開了。而我,則是同樣地得過且過,從小學開始就被英語拖著后腿,也因為英語而吃過不少的虧。但是,一堆的教訓卻并沒有換來我的奮起直追,而是不斷地為自己尋找借口,得過且過。
再有一點,就是林雨翔的初中、高中生活勾起了我的回憶。中考在我的記憶中已經(jīng)很模糊了,好像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其實,也就是4年前的事情,只不過,這樣的記憶被時間更加接近,重要程度更高,記憶更加深刻的高考所覆蓋了而已。但是,我還是依稀記得中考放榜的時候,凌晨兩點多鐘打電話查詢成績,每出一門成績,心理就多懸起一分。直到全部成績出來了,才知道原來自己與理想的學校是差那么遠的。當時的失落好像又可以在高考放榜的記憶中找到相同的感覺。
讀一本書,想起一些人,憶起一些事。乃是我讀《三重門》的最大收獲。
三重門讀后感 篇15
幾乎懷著忐忑的心情讀完了青年作家韓寒的《三重門》,為作者文筆擊節(jié)較好的同時,心里也不禁打了一個問號:什么樣的環(huán)境才適合孩子成長?
《三重門》寫于韓寒高中時期,可以看做是作者本人的自傳,書中的主人公高中生林雨翔毫無疑問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韓寒,F(xiàn)實中的韓寒是叛逆的,而書中的林雨翔也時時在心里生出對現(xiàn)實不滿的情愫來,表面看起來小說是以林雨翔和susan的懵懂戀情為主線,但是,只要我們細心些就會發(fā)現(xiàn),韓寒所要表達的中心很顯然不是在大家看來很青澀的戀情,而恰恰是被很多人所忽視了的林雨翔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很明顯,韓寒是想表達:怎么樣的環(huán)境才造就了最后的林雨翔。
可以說,《三重門》是韓寒對當今社會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控訴。
小說開始就對林雨翔的成長環(huán)境做了細致描述,小城、家長、學校、老師,這些因素用去了作者很多筆墨,也為林雨翔成長之路做了精彩鋪墊。林雨翔生長在一個小城,周圍的環(huán)境決定了林雨翔不可能用相對開闊的視野看待自己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而他對家長的反抗也說明了他只是個普通的孩子而不是很多人眼中的神童,當他的成長環(huán)境只剩下家里和學校兩點一線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林雨翔在這個時候已經(jīng)存在性格缺失了。這也給我們的工作提了個醒:是不是教育活動一定要局限學校和家里呢?如果我們能讓孩子走出去多接觸社會,會不會對他們的成長更為有利呢?
再看林雨翔的家長。不可否認,韓寒盡量用了相對輕松和詼諧的語句,但是在輕松詼諧之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對父母的埋怨,林雨翔的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很特殊,近乎放牛,把一個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放在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中對不對呢?我們看到的林雨翔是自由的,相對健康成長的,但是回頭想一想,放松對孩子的管教其實就是放棄責任,這可能也是導致林雨翔性格缺失的最重要原因。所以林雨翔的發(fā)展總是不均衡。
最后在看林雨翔的學校,毫無疑問這里是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模板,在這里只有“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才會得到老師的青睞,而像林雨翔這樣的“瘸腿”學生一般都是不受老師待見,這個時候馬德保作為一個輔導老師就難能可貴了,但是馬老師對林雨翔的偏愛卻悲哀的反應了現(xiàn)實的一個側(cè)面——教育始終被傳統(tǒng)所覆蓋著。
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聯(lián)系到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地方等著我們?nèi)ジ倪M,比如: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孩子的心理,重視學習而忽視孩子的技能等等。成績只是一個學生某段時間內(nèi)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xiàn),教會孩子生存比讓孩子拿到好成績更重要,社會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先決條件就是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怎么樣才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利于良好人格形成的環(huán)境,這很值得我們?nèi)ヌ骄。這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精力,但是,這很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去為之努力,不然可能會有更多的孩子像林雨翔一樣“沿著一條不知道通往何處的鐵路”迷茫前行了。
三重門讀后感 篇16
今天也許是要井噴了,呵呵,我貌似對井噴的具體意思還是不大清楚的,但暫且就在這借用一下吧。第一次想要寫多一點,既可以讓我的這個文檔的內(nèi)容看起來不是那么枯瘠,也怕哪天不寫,看著這些東西,也好有些成就感。
周五,我在網(wǎng)絡(luò)上開始拜讀韓寒的大作《三重門》了,當我跟我爸說我在看韓寒的文章時,他的第一反應是“你還看得懂韓寒的文章?”我笑而不語,其實當時我是慚愧的.,因為我心理清楚,韓寒的文章絕對沒有表面讀起來那么簡單,其中有著對社會,對人性的諷刺,然而即使我知道有這些含義,卻仍然讀不出那層味道,只要當明確地有“中國的教育制度就是這樣!钡奈淖殖霈F(xiàn)時,我才能發(fā)現(xiàn),所以的確是慚愧。
其實我對韓寒的了解是很淺的,比對毛主席的了解還要淺。盡管我對毛主席也不是了解多少。說實話,讀韓寒的文章時,目前的我有一種驕傲的感覺,感覺讀他們這種作家的文章是很高尚的,我的思想是很進步的,盡管事實并非如此。
我是第一次讀《三重門》,以我的水平,我只能將它當作一篇校園小說,寫到這里,真心感覺我的覺悟低,可即使是這樣,有很多的文段都被我無情地跳過了(對不起韓寒)。
原本還指望能寫出點東西來,至少像個半篇讀后感,盡管我還沒有完全讀完,但經(jīng)自己這么一分析,還是算了,不要拆了自己的臺面。我在想,如果我哪天能讀懂韓寒的文章了,那我也許已經(jīng)完全浸沒的社會這灘渾水里了。
寫這種東西完全是受胡佳凌同學的啟發(fā),引用她的原話:“每個人都會遇到那么一些事,只是這個時候的我就會慢慢地靜下來,思考一下。直到下一次坐在書桌前無所事事的時候,便會又想起來,于是記錄下我所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才寫完沒幾篇就急于摘出一篇發(fā)表了,呵,人還是要面子的動物啊,自以為有點成就就急于炫耀了。寫到這里,自己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三重門讀后感 篇17
韓寒作家的《三重門》出版于2000年,當年的這把自由之火燒出了200萬冊的銷量。韓寒作家上初中就發(fā)表文章,以體育特長生身份進入上海松江二中,讀了兩年高一卻連續(xù)兩年掛課七門,最終于2000年退學。他的《三重門》是不是更像自己當年的心路歷程呢?
《三重門》沒有太過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沒有太緊張的節(jié)奏,象極了我們生活中朝夕相處的學渣學霸父母師友。
林雨翔,飽讀詩書,學富五車,但是又低調(diào)膽小,內(nèi)心戲充足。
馬德保,沒有太多真才實學,可是總歸在一群庸人的小鎮(zhèn)上中絕世而獨立。Susan,鶴立雞群的美才女,對林雨翔鼓勵啟迪,是林雨翔的力量源泉。沈溪兒,嘰嘰喳喳,就喜歡玩味些不小心牽線搭橋幫小姐欲說還休的橋段。
羅天誠,不近女色不戀紅塵,自帶深沉,只在見到喜歡的美女時流露點人性的煙火之氣。謝景淵,勤奮的書呆子,沒有好的家世,凡事只能靠勤學苦練。錢榮,富二代,有資源優(yōu)勢,傲視群雄,談情說愛卻不耽誤他日精月進,跟林雨翔是死對頭。
姚書琴,“妙絕師太”也難過美男關(guān)。
他們是不是像極了你學生時代身邊的性格各異的同學?而且,他們之間或相互嫉妒傾軋,或相互揭底拆臺,或相互鼓勵取暖。還有他們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成績報班吧,奔走吧,找出路吧,總歸都是使出十八般武藝,想辦法給孩子鋪就一條又紅又專的光明大道。
然而,我最愛極了《三重門》里的各種大調(diào)侃小尖酸的韓氏幽默,比如:
“馬德保培育成功這性格(膽小怕事)比林雨翔多花了三十年,可見走了不少冤枉路。”
“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嬌,則像我國文人學成的西方作家的寫作手法,總有走樣的感覺;看她們?nèi)鰦,會有一種罪惡感,所以男的都會忙不迭答應,以制止其撒嬌不止!
“體育生像是歷代鬼怪小說里妖怪變的'人,總有原物的跡象可尋,不能靠緘默來掩人耳目——每天去訓練就是一個鐵的事實!
“正步走時隊伍像歐洲海岸線,主席臺上的領(lǐng)導直搖頭。結(jié)果這個恥辱沒能保持多久,被后面的幾個班級連續(xù)刷新,主席臺上的頭搖累了,索性坐看云起,懶得再搖。”
“好事做到底,壞事也不能半途而廢!
是不是頗有點錢鐘書大師的風范(連susan也隱約有點唐曉芙的清新之氣),而且恰到好處的濃縮了學業(yè)社會家長師生的各種無奈和心酸,讓人在忍俊不禁中正襟深省。
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是過著平凡的日子,走著平凡的流程,走著儀禮,制度,考文這傳統(tǒng)三重門。一旦有人不小心跨出這個三重門,大多都會誠惶誠恐,不知所措,我對嗎?我會掉隊嗎?我會沉淪嗎?可是偉大如韓寒,他就身體力行告訴世人,萬一你流程沒走對,你依然可能走出屬于自己的別樣的精彩。
韓寒高一退學的時候,班主任問他,你的未來可怎么辦?他說我要靠稿費啊,一語引來嘩聲一片。20年過去了,韓寒出了20多本自己的書,做著知名賽車手,立萬著名導演,他娶高中的青梅竹馬如花美眷,化身國民岳父。憑借20億身價,他不但真的靠稿費養(yǎng)活了自己,還把自己養(yǎng)活的很精彩,他還可以霸氣的說:“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我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雖然韓寒作家現(xiàn)在也對自己當初退學一事感到懊悔,可能隨著年齡的沉淀,他比以前更多領(lǐng)略到所謂三重門的可貴吧,但是,感謝韓寒作家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了大眾流程之外的另一種可能。萬一你沒有按照傳統(tǒng)流程走,只要你的夢想是美好的,你依然可能創(chuàng)造出精彩的人生。感謝和祝福韓寒作家。
【三重門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重門讀后感09-01
三重門讀后感5篇03-27
讀《三重門》有感08-24
三重門讀后感(通用21篇)06-19
《勇氣》讀后感 勇氣的讀后感10-17
《瘋娘》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9-13
《雙面獵犬》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