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后感(精選3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目送讀后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目送讀后感1
在這本書的魅力睿智的文字里,我看見了自己,在嘆息作者的哀傷之余,也深深地體會到母親,我的母親的那么傷情。我想,許多年之后,等我也是一位母親的時候,是否也會如此,是否也只是目送?
珍惜可以挽留,不是嗎?也許,我現(xiàn)在所做的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一句問候,一杯清茶,一個擁抱真的可以讓那落寂消逝。也許,許多年后,我目送著母親離去的時候,我仍然會悲傷、難過,但是,至少不會遺憾,不是嗎?
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女士對自己生活的`回顧與反省,倒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書以第一篇文章《目送》命名,也以此文最為精彩,文中描寫作者目送兒子踏入各種不同的門。兒子的背影,愈來愈高大,但卻從來都沒有猶豫,沒有回頭。這種落寞感,使她回憶起當年父親用廉價的小貨車載著她去大學報到。父親因覺得女兒會嫌棄小貨車太窮酸,便在校門口放下她和行李轉頭就走,留下一團黑煙和背影,多年后慈愛的父親過世。作者又在細雨中,目送著父親的靈柩慢慢滑入火葬的妒門,消失在火焰中。
做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我們的面孔上。
目送讀后感2
對于龍應臺的了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后來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里,滿滿的都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感悟。其中龍應臺將對親人真摯、又很復雜的情感表達得十分真實。
朱自清在《背影》中寫道,因看到父親為自己擔心操勞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龍應臺則寫了兩種背影。一種是目送父親離開人世,另一種則是看著兒子慢慢長大,漸漸只能遠望兒子高大的背影。文章抒發(fā)的是一種不舍,卻又不得不舍的心情。作者身為人子,身為人母,經(jīng)歷了大半輩子,回首往事,內心泛起點點漣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碑斪髡哔康匕l(fā)現(xiàn)當年的小男孩已經(jīng)長成大人、自己也無法隨時隨地的陪在兒子身邊了,心里有幾分落寞。
全文的感情基調有些壓抑,語言卻十分真誠。如今我們也生活在父母庇護的翅膀下,卻未曾報答過什么。小時候我們總自顧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險之路絲毫不艱險,我們卻忘了回頭看看保護著我們的父母。我們在社會中變得獨立,將來又會目送我們的孩子。或許真的像龍應臺所說的那樣,我們間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中漸行漸遠——記得回頭看看關心我們的人。
目送讀后感3
我讀每一本書,并不是因為她在排行榜上赫赫有名,只是希望能在其中發(fā)現(xiàn)幾個美麗的、能讓我感到融入其中的句子。《目送》,看得人心酸,幾度忍不住落下淚來。的確,并不只是為書里的描寫,而是想到未來可能遇
到的窘境。
我可以不怕死,也可以說不怕老,但我怕老了會麻煩別人,會因為不能自理生活而讓別人受累。我不想要那樣的生命質量,但是也要承認,有些時候,不由自己作主。
而另一方面,雖然我自己還沒有孩子,但是侄子侄女的成長,我都有目睹。她們從出生到長大,中間的轉變。我有時候的確懷念,她們的嬰兒時期,可以軟軟的'抱在懷里,對大人充滿了依戀和信賴,會說:我最愛姑媽了
。而當她們長大,情感上雖然不變,但是會有不耐煩,有她們自己的想法,也會象大人一樣教育我:姑媽,你這樣是不對的——我得承認,我傷過心。
看著書里的描寫,觸動我自己的心懷。而且我也知道,不只是我自己。
所以書里的“愛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也許我也可以成立一個這樣的組織,互助互扶,有尊嚴地度過生命的最后階段,以自己想要的方式。
【目送讀后感】相關文章:
目送的作文04-20
目送的作文(精選)12-20
目送閱讀答案10-06
目送優(yōu)秀作文03-02
聽《目送》有感10-07
目送讀后感05-24
《目送》讀后感09-01
《目送》的讀后感09-20
[經(jīng)典]《目送》讀后感08-01
《目送》的讀后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