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品讀《史記》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品讀《史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品讀《史記》讀后感1
今天看完《史記刺客列傳》,有一個故事讓我很難理解和不解,那就是——荊軻刺秦,畫面差到現(xiàn)在。
先給大家講這個故事:一個叫荊軻的衛(wèi)國人,喜歡讀書,喜歡擊劍。這期間,秦國攻打趙國,趙國獲勝后,會攻打燕國。燕丹王子急于找到一個熟練的刺客來殺死秦始皇。后來,他認識了荊軻。荊軻說可以幫他殺秦始皇,但是需要一個助手。丹王子幫助他找到了13歲時殺人的阿沁舞陽。荊軻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他和燕國大將樊于期抱頭,因為他是秦王的敵人。秦武陽跟在他后面,手里拿著一張燕國地圖,地圖里藏著一把匕首,等著有機會通過拜訪秦王來行刺。荊軻按照計劃進行,但是因為秦王的狡猾,荊軻沒能刺中秦王,悲慘的被秦王刺死。
我很納悶,荊軻和燕丹王子為什么會想出這么蠢的.主意?真是愚蠢,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看天時地利人和,不管成功系數(shù)大不大,就輕舉妄動,結(jié)果肯定是失敗,白白送閻將軍一命太不劃算了。此外,刺殺的失敗使秦王加速了滅燕的步伐。我真的想不通。沒有別的出路嗎?也許有范羽將軍在身邊,與其他國家聯(lián)手,你仍然可以避免燕國的滅亡。我當然佩服他們的勇氣,但光有勇氣還不夠,還要有智謀。
所以,永遠不要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行動,等到時機成熟再見機行事,否則下場會很慘。而且,在你決定做一件事之前,如果你想知道你是否確定你成功的機會,你不能失去你的妻子和你的士兵!
品讀《史記》讀后感2
一本厚厚的史書,一本被喻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典籍,輕輕地翻開,讓我們的思想隨著歷史的齒輪一起波動成長。
從黃堯禹舜到秦皇漢武,有多少英才在其中綻放璀璨的光芒,有多少謀略者讓我們嘖嘖稱贊,有多少故事激勵了我們步步前行,又有多少圣明之人成為了我們的指明燈?畤@著一切的變幻輪回,不禁有些癡迷。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輔佐成王,協(xié)助成王伐誅作亂的武庚、管叔,幫助成王處理朝政。他為周朝制定了禮樂等級典章制度,被尊為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在歷史的見證下,周公是當之無愧的圣賢之人。
楚王項羽,可謂是英雄,曾于帳中斬宋義頭,懾服諸將,于巨鹿之戰(zhàn)破釜沉舟,有勇有謀。只可惜造化弄人,項羽的太過君子,再加上時運不濟,最終只能自刎烏江?身椨甬吘故恰傲Π紊劫鈿馍w世”的一代英才,最后仍能得到許多人的敬仰。
伍子胥,也是我所欽佩的人,戰(zhàn)亂紛紛,知進知退,有謀有略,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伍子胥深知勾踐為人,勸諫吳王夫差,只可惜夫差未聽,后而亡國。雖說伍子胥最后被賜死,但他的智慧將永遠地流傳下去。
孔子,被世人稱為大圣人?鬃印暗茏尤А、“周游列國”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曾經(jīng)孔子和他的`學生被困于陳蔡,學生中有不平的,有心煩氣躁的,然而孔子,仍安心講學。真正的圣賢之人才可以做到這樣,處變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靜的心態(tài)對待任何事,胸懷天下。
歷史長河中,英才、謀略值得我們欣賞,而那些激勵著我們步步前行的故事,更值得我們感嘆!
【品讀《史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品讀《史記》07-23
品讀《史記》心得體會01-11
品讀人生作文05-13
品讀夏天作文03-20
品讀愛的旋律美文10-06
品讀唐詩作文06-03
精品讀書的作文04-18
品讀《大長今》05-28
品讀經(jīng)典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