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

    時間:2022-03-24 22:09:38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面積的單位有什么?

     。2)學會面積的單位換算。

      教學重難點: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具:一張黃色長方形紙(18×6)、紅色長方形紙(12×9)、藍色長方形紙(12×6)、一個小正方形紙片(1×1)、一個正方形紙片(10×10)、一張正方形紙(100×100)、小正方形紙片(4×4)、小長方形紙片(4×3)若干

      學具:每組一張黃色長方形紙(18×6)、紅色長方形紙(12×9)、藍色長方形紙(12×6)、小正方形紙片(4×4)10個、小長方形紙片(4×3)10個。小正方形紙片(1×1)若干、一個正方形紙片(10×10)、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理解物體表面的面積。

      同桌兩人比一比誰的手掌面大?

      誰想跟老師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這樣用你們的小手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表面,再和你們的手掌面比一比,誰大誰?

      再摸摸桌面,比你們的手掌面怎樣?(大得多)

      像手掌面、數(shù)學書的表面、桌面等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它們的大小分別叫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提問:書面、桌面、黑板面,誰的面積最大?誰的面積最?(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黑板面的面積最大。)

      2、理解封閉圖形的面積。

      看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這四個圖形,有一個和其他三個不同,你能找出來嗎?(角)

      說得好,你觀察得真仔細。那我們來看看這三個封閉圖形,他們有大有小嗎?誰最大?誰最?

      看來,不僅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封閉圖形也有大小,現(xiàn)在老師告訴大家,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生齊讀)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現(xiàn)在,每個小組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彩紙,這三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比較一下。

      重疊法比較藍色紙和黃色紙,藍色紙和紅色紙的大小。

      黃色和紅色紙,能一眼看出誰的面積大嗎?我們把這兩張紙重疊,能很快看出誰的面積大嗎?

      也不能,那怎么辦呢?能不能用別的辦法試一試?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師給大家一點提示,請看屏幕。(電腦演示素材:地板磚、手帕、豆腐),想到辦法了嗎?

      真不錯,老師給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辦法,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小紙片,想不想動手來擺一擺?有的同學手已經(jīng)很癢癢了,好,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紙片,小組合作擺一擺黃色紙有幾個小正方形紙片大。

      板書:黃色=8個小正方形

      同學們擺得真快,下面請大家自己從學具袋中拿出小長方形紙片作標準來擺一擺紅色紙,看看紅色紙上能擺多少個小長方形紙片。

      板書:紅色=9個小長方形

      我知道了!是紅色紙的面積大!因為紅色紙有9個小長方形,黃色紙只有8個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紅色紙大。有同學不同意,能說說你的理由嗎?(小長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樣大,所以沒法比較。)

      你的意思是說要用同一種小紙片作標準對嗎?好,那咱們就用小正方形做標準吧,試試也用小正方形擺一擺紅色紙。

      板書:紅色紙=8個小正方形

      現(xiàn)在能比較了嗎?紅色紙和黃色紙的面積一樣大!

      這也告訴我們,在比較和測量面積時標準要怎樣呢?(統(tǒng)一)

      是的,就像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一樣,測量面積時就要用統(tǒng)一的什么單位?(面積單位,板書課題)(提醒學生收好學具)

      人們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創(chuàng)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們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請同學們拿出學具里最小的正方形,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條邊有多長?(貼在黑板上)

      也就是說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誰愿意再說一說?(指兩名同學說,全班說)

      板書: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現(xiàn)在請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個指甲蓋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紐扣、開關(guān)按紐、電腦鍵盤上的一個鍵、電話上的按鍵)

      我們的周圍和生活中有這么多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現(xiàn)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睜開眼睛,你記住1平方厘米這個朋友了嗎?有了1平方厘米這個朋友的幫助,我們就可以測量一些物體的面積了,請同學們拿出小長方形紙片,用1平方厘米擺一擺,看看它的面積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測出了這張紙的面積大小,而且還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

      1平方厘米已經(jīng)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們來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請大家試著從學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舉起來,仔細看看,再量一量它的邊長。是1分米嗎?也就是說,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記住1平方分米這個朋友了嗎?讓我們用手來比劃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嗎?(數(shù)學書的一半,開關(guān)蓋)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見面了,現(xiàn)在咱們再來認識1平方米這個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嚇到哦。感覺怎樣?你猜猜它的邊長是多少?你能像這樣說說1平方米有多大嗎?

      板書: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估計一下這塊黑板的面積大約多少平方米。

      三、小結(jié),揭示課題

      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還認識了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下面就讓我們利用這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四、鞏固練習

      1、物體()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測量或計算面積時,要用()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塊地磚,正好放9個,這塊地磚的面積是()。

      2、我能行,請你試著填一填。

      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

      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小紅家的衛(wèi)生間大約有4()

      3、請你當回小法官。(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門高2平方米()

      課桌大約長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學三(2)班被評為“優(yōu)秀班集體”,學校頒發(fā)了一張獎狀給三(2)班,同學們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這張獎狀,發(fā)現(xiàn)它橫著能擺5個正方形,豎著能擺4個正方形。

      你能幫三(2)班的同學們算一算,做鏡框的鋁條大約要多長?做鏡面的玻璃大約要多大嗎?(拓展練習)

      五、總結(jié)全課

      1、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

      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還知道了: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還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三個面積單位,還有沒有其他的面積單位?

      還有平方公里,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就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

      2、評價。

      你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滿意嗎?

      3、課后延伸。

      請同學們回家后調(diào)查你家的居住面積、小區(qū)的面積、或是你喜歡的風景區(qū)的面積。

      教學后記: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積極為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

      二、讓學生自己來“做數(shù)學”

      三、重視空間表象的建立

      四、滲透人文關(guān)懷,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2

      教材分析

      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學生知識水平來看,這部分內(nèi)容是從直線到平面,從長度到面積,由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知識跨度大、難度高。

      學情分析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內(nèi)容在空間形式上經(jīng)歷了“從線到面”的飛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先前知識是抽象的、陌生的,因而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我就讓學生進行較充分的自主預習,包括對課本情境圖的認識,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及面積單位的規(guī)定等。教學本課時,一些學生對面積的意義、面積的單位有了粗淺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直觀操作等認識活動,學生會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正確表象。

      2、過程和方法目標: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過程中,提高交流,實踐能力。同時感受建立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性。

      3、情感目標: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進一步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三個常見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積單位的正確表象。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2、探究新知,認識面積

      3、認識面積單位。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32頁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具準備

      皮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4。(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jié)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shù)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說出推想過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請學生說一說推算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條件?還需要什么條件?這個條件在哪兒?

      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學生把測量后所列算式寫在黑板上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4

      一、說教材:

      本課內(nèi)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guān)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jié)果統(tǒng)計表明:

      關(guān)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guān)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jù)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guān)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知道1公頃有多大,1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關(guān)系。

      2、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公頃有多大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換算。

      教具準備

      標桿與繩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引入:

      計算一般物體的面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們要學習計算土地的面積單位———公頃。(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2、公頃的認識。

      (1)教師談話:計算土地的面積有平方米和公頃。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那么1公頃有多大呢?咱們?nèi)嶋H測量一下。

     。2)實際測量。

      帶領學生到操場,先量出邊長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和繩子圍起來,說明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和繩子圍起來,提問學生這塊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讓學生在這塊土地四周看一看,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師說明100個100平方米這么大的土地是1公頃,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公頃有多大。

     。3)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關(guān)系。

      回到教室,教師提問,喚起學生的想象:

     、賱偛旁诓賵龅谝淮螄龅恼叫斡卸啻螅克鼈兊倪呴L是多少?

      ②第二次圍出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面積有多大?(教師板書:100平方米)

     、1公頃有幾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100個)

     、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樣推想出來的?(100×100=10000)

      教師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教師說明:教室的.面積一般有50平方米,200個教室面積大約是1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頃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頃。

     。4)練一練。

      4公頃=(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頃

      3、教學例題。

     。1)教師說明:丈量土地時,一般用米做長度單位來丈量,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換算成公頃。

     。2)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提問:

     、匍L方形面積怎樣求?

     、谠鯓佑善椒矫讚Q算成公頃?

      由學生列式計算。

     。3)練一練。

      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全體學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訂正時,提問學生怎樣想的?已知正方形邊長,可以求出什么?怎樣換算成公頃?

      三、鞏固反饋。

      1、課內(nèi)練習。

     。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720000平方米,合( )公頃。

      2、課后練習。

      (1)量學校操場的長和寬,計算它的面積,看夠不夠1公頃。

     。2)7公頃=()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頃

     。3)一個飛機場新建一條跑道,長250米,寬80米。占地多少公頃?

      板書設計

      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例。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土地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教案點評: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以及它們的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因此,新課前復習面積的概念、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本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對1公頃有多大有個具體觀念,這樣才能進行正確的推算。因此,通過實際活動,實地觀察、具體推算,幫助學生建立具體觀念。實際觀察分三步:先觀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觀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個這樣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頃。這樣由小到大便于學生建立具體觀念。

      回到教室后,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剛才在操場實際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這樣教室內(nèi)外的結(jié)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實際觀察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內(nèi)學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guān)系,容易記住。

      新課中通過例題說明公頃在實際中應用,計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換算成公頃。

      在鞏固練習中通過計算天安門廣場和故宮的占地面積,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過實際測量和觀察,知道1公頃有多大.

      2.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知道1公頃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土地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到目前為止,你都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像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積單位,是計量面積時使用的.在計算土地面積時要使用土地面積單位 (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常用的.單位有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二、新授.

      1.認識1公頃.

      (1)將學生帶到操場,畫一個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引導學生觀察、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2)教師指出:100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頃.為學生介紹學校操場、教學樓的占地面積.

     。3)把學生帶回教室,思考討論: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1公頃=10000平方米)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學生試算.

      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匯報展示,全班訂正.【繼續(xù)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3)測量土地時,一般用米作長度單位來測量.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換算成公頃.

      3.認識平方千米.

      (1)我們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頃還要大的土地面積單位.

     。2)大家想一下,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誰能計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繼續(xù)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三、鞏固練習.

      1.2公頃=(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頃

      2平方千米=( )公頃

      4000公頃=( )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頃.

      3.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四、全課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1.(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頃.

      2.一個飛機場新建一條跑道,長2500米,寬80米.占地多少公頃?

      3.一塊正方形的果園,周長是240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4.農(nóng)民給水稻施化肥.每公頃施225千克.在一片長200米,寬150米的長方形稻田里,應施化肥多少千克?

      板書設計

      土地面積單位

      例1.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7

      學習目標:

      1蹦芙岷鮮滴锘蚱矯嬙夾危理解面積的含義。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廈婊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蓖ü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重點:掌握面積的意義。

      學習難點:用多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學習過程

      (一)預習活動

      1.下面每組中哪些圖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號里打√。

     。ǎǎǎǎ

      數(shù)學書的面課桌的面黑板的面講桌的面

      ()()()()

      2.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3.長方形的周長=

      4.正方形的周長=

     。ǘ┬〗M合作探究學習

      1、感受物體表面的大小。

     。1)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2)觀察黑板和課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3)通過剛才看一看、比一比,我們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有的(), 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認識面積

     。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積,地面的大小叫()。

      (2)認識封閉圖形。封閉圖形的打√,不是封閉圖形的打×。并說明理由。

      你還能說出我們學過的封閉圖形嗎?

      3、比較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

     。1)像這些封閉圖形的()也叫它們的面積。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2)()或()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同學們打開書本36頁。

      1、先在釘子板上圍一圍,再數(shù)一數(shù)圍成的圖形有多少個小方格。

      (有小組長組織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學生小組匯報,小組記錄

      第一圖:

      第二圖:

      小組匯報:抽一名組員寫在小組展示區(qū)

      全班交流,小組質(zhì)疑。

      2、合作完成書上38頁第一、二題。

     。ㄋ模┱n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你今天表現(xiàn)怎樣?學生自說。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8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1~5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認識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們實際的大小。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jīng)歷用不同的單位測量同一平面等活動,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

      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在探究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獲得成就感。

      重點難點

      重點:結(jié)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難點: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紙片各一個,每兩人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抽紙涂色比賽:教師為學生準備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紙放在信封中,當學生代表抽出紙片并髙高舉起示意時,學生們的反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紙片的一方感情激憤認為這樣不公平,而抽到小紙片的一方則興高采烈。

      為什么不公平?(引導學生說出紙的面積的大小不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游戲讓學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積,并對面積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計算課本的面積。

      師:剛才大家認為不公平,是因為面積的大小不一樣,F(xiàn)在同學們看我們的數(shù)學課本,它們的大小應該一樣吧?

      生:一樣。

      師:現(xiàn)在我們用畫方格的辦法,看看課本的面積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課本面積。

      師:說說你們畫的課本有多少個方格?

      生1:12個。

      生2:14個。

      師:為什么畫出的格數(shù)不一樣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樣。

      師:要是我們規(guī)定的方格大小一樣,是不是大家畫出的格數(shù)就一樣了呢?

      生:那樣就會一樣。

      師:看來,為了計算面積的大小,需要我們統(tǒng)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

      認識1平方厘米。

      師:大家能畫出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嗎?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9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18-119頁的內(nèi)容,第119頁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七的1-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學具準備:師生準備面積分別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師準備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幻燈片。并準備幻燈機。

      教學過程:

      一、教學面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

      師讓學生摸一摸課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課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門窗的面。

      師指出:像課本封面、文具盒面、課桌面和黑板、門窗面等,都是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

      2、認識平面。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們的表面,使學生感知它們都是平面圖形。(板書:平面)

      3、認識圍成的平面。

      師出示下面的圖形:

      讓學生指出哪些圖形是封閉的,哪些不是。告訴學生:封閉的平面圖形叫圍成的平面。(在“平面”前面板書:圍成的)

      4、認識表面和圍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讓學生說說摸過的物體的表面哪個最大?哪個最?

      師指出:物體的表面、圍成的平面圖形,它們都有大有小。

      5、師歸納面積含義。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教學面積單位的認識

      1、用重疊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用幻燈出示兩個寬相等而且長相差很少的長方形,讓生用眼觀察它們的大小,當生不能判斷時,師通過操作讓它們重疊起來,讓生分辨大小。

      2、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用幻燈出示一個長9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和一個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讓生判斷它們面積的大小。然后師通過操作把圖形分成同樣大小的方格。讓生通過數(shù)方格來比較大小。

      3、認識面積單位。

      師:在用數(shù)方格比較大小的時候,我們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樣。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面積單位有三種: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認識平方厘米。讓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圖形,量一量它的邊長,告訴學生: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并讓學生說一說周圍有哪些物體的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測量物體的面積。讓生測量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并讓生說一說測量的方法。

     。2)認識平方分米。(方法同認識平方厘米)

      讓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測量課桌的面積。

     。3)認識平方米。讓生量一量黑板的邊長,認識到一頁黑板的.面積正好就是1平方米。

      讓生觀察教室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米。并引導學生測量教室的地面面積。

      三、練習

      1、練習二十七的1、2題。

      2、練習二十七的3題!白鲆蛔觥钡牡3題。

      四、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面積單位,知道了什么是物體的面積,認識了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讓生用手勢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

      教學目的:通過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面積單位,初步明確: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米尺、繩子和幾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手勢比劃一下。

      2、我們學過哪些面積單位?用手勢比劃一下。

      板書課題: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

      二、新授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讓學生畫一條1厘米的線段,問:這是什么單位?用它可以測量物體的什么?

      讓學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問:這是什么單位?用它可以度量物體的什么?

      并讓生說一說1里面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師強調(diào):1厘米是是長度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是面積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讓生畫一條1分米的線段,看看1分米有多長。再讓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覺一下它的大小。

      讓生比較它們的不同。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指名說一說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4、小結(jié):

      師:從上面的比較我們知道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測量物體的長短要用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面積要用面積單位。

      三、練習

      1、做“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指一指課桌面的邊長和面積。

      2、做“做一做”第2題,讓生說出橫線上應填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

      3、練習二十七的第4題,讓生自己完成,集體訂正。

      4、練習二十七的第5題,讓生用4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書上的圖形,在指一指它的周長和面積,并讓生計量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問: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周長呢?

      5、練習二十七的第6題,讓生自己在釘子板上圍成,師生共同分析周長與面積的關(guān)系,從中歸納出:周長相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6、練習二十七的第7題,先讓生觀察,再集體分析。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10

      教學目標:

      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并運用進率進行單位換算。

      教學重點:

      弄清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算理。

      教學難點:

      掌握單位換算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劃分成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讓學生回憶之前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還學過哪些面積單位。

      引入新課:

      教師板書題目,并把剛才學生們說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歸納板書。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70頁例6。

      出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積。

      翻過來看背面,現(xiàn)在把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師說明: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們學了1分米是10厘米,按邊長是10厘米再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面積。

      10×10=100(平方厘米)

      讓學生觀察兩次求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過程,分小組討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

      教師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導學生去想,根據(jù)前面學習的經(jīng)驗,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

      教師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記憶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教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2、長度單位間的進率與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對比。

      區(qū)別相鄰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和相鄰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并啟發(fā)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當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時,相應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3、教學面積單位的換算。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讓學生討論并回答結(jié)果,然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陳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讓學生比較這道題與前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前兩道題是從大單位換算成小單位,這道題是將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請同學們討論這道題該何如去做。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課桌長是5()黑板的面積是3()

      3、一塊長方形玻璃,它的長是40厘米,寬是25厘米,那么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思維訓練

      1、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60厘米,它的長是50厘米,寬是多少分米?

      2、小明家客廳的地面長是8米,寬是6米。如果用每塊面積是6平方分米的地磚鋪地,一共需要約多少塊地磚?

      教學反思: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在實際的計算中理解了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弄清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算理。

      掌握了單位換算的方法,能夠正確進行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第六課時課題:解決問題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71頁例7、72頁例8及第74頁5—8題,75頁9、10題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面積和面積單位,區(qū)別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

      2、提高綜合運用面積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運用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

      教學難點:

      正確靈活地運用面積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讓學生從大到小說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教師板書)說出它們之間的進率,并說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71頁例7

      出示例7標識牌和問題。

      教師:觀察圖,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我們怎樣計算呢?怎樣換算成平方米呢?

      師生共同溫習面積單位的換算方法。

      (1)較大面積單位的數(shù)換算為較小面積單位的.數(shù)

      方法一:乘它們之間的進率。

      方法二:兩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中有幾個“0”,就在數(shù)字后添幾個“0”。

     。2)較小面積單位的數(shù)換算為較大面積單位的數(shù)。

      方法一: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方法二:兩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中有幾個“0”,就在數(shù)字后去掉幾個“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學習教材第72頁例8。

      出示例8。

      教師:觀察圖,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師生共同探求計算方法。

      知道客廳的長和寬,也知道地磚是邊長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廳地面的面積,再除以每塊地中的面積,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磚數(shù)量;也可以

      先算出客廳的長和寬分別可以鋪多少塊地磚,然后再用乘法計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磚數(shù)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塊)

      答:一共要用200塊地磚。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塊)

      30÷3=10(塊)

      20×10=200(塊)

      答:一共要用200塊地磚。

      教師:我們計算得對不對呢。下面來驗證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與客廳的面積相等,解答正確。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頁的第5題,集體訂正。

      2、判斷下面各題,錯的要說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邊長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3)用8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

      (4)用8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圖形它們的面積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4頁的第6—8題。

      讓學生先讀題,并理解題意,說明每題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數(shù)據(jù),然后獨立完成。學生在解答過程中教師注意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點輔導。最后指名學生說出解題思路、計算過程和計算結(jié)果。

      第6題: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墻報的面積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邊總長60分米。

      通過練習,明白需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求面積,二是求周長,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單位也不同。

      第7題: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積是15平方米。

      解決此題時要讓學生明白:用墻壁的面積減去黑板的面積,才是粉刷的面積。

      第8題: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給9600平方米的地面灑上水。

      讓學生明白灑水車灑水的面積是長方形,用長方形面積公式解決問題。灑水的寬度是8米不變,灑水的長度是(200×6)米,長×寬就是灑水的面積。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5頁第10題。

      讓學生讀題,了解題意,獨立完成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在橫線上填寫適當?shù)膯挝幻Q。

      樓房高15()數(shù)學書厚6()

      課桌面的面積33()課桌長8()

      足球場的占地面積是7200()

      3、教室的黑板長35分米,寬2分米,它們的面積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貼一條彩帶,彩帶的總長是多少?

      3、一臺壓路機,壓路的寬度是3米,每分鐘行駛38米,壓路機15分鐘能壓多大面積的路?

      4、學校要粉刷教室左邊的墻壁,墻壁長8米,寬4米,墻上有3扇窗戶,每扇窗戶2平方米,現(xiàn)在要粉刷這面墻壁,要粉刷的面積是多少、

      五、思維訓練

      1、判斷。

      (1)用14米的鐵絲圍成的正方形,要比圍成的長方形面積小。

     。2)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是26厘米。

     。3)6公頃=600平方米

     。4)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相等。

     。5)用6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

     。6)用4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圖形,它們的面積都是4平方米,但周長不一定相等。

      2、一根鐵絲能做成長2分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如果用這根鐵絲做兩個同樣的的正方形,那么這兩個正方形的邊長應是多少厘米?

      3、一個長方形花池長3米、寬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寬延長2米,長不變,它的面積增加多少?周長增加多少?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11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2.培養(yǎng)學生用面單位直接測量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類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

      面積與周長、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同學們,劉燕最近特別高興,因為爸爸給她買了一張漂亮的書桌,她可喜歡了.為了使書桌更整潔美觀,劉燕想在書桌上鋪一塊桌布,那買桌布前我們需要知道什么呢?這個問題等我們學習了的知識后就知道了,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2.教學面積單位.

      投影出示兩個同樣大小的平面圖形.

      數(shù)一數(shù)每個圖形的方格數(shù).(投影覆蓋片)

      師:說一說為什么同樣大小的兩個圖形,方格數(shù)卻不一樣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說明:要測量和計算面積,必須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請同學看書92頁下面兩行.

      (1)平方厘米.

      師:拿出自己準備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邊長,(1厘米)它的面積是 1平方厘米.

      用自己準備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書上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較一下是不是一樣大.

      用自己準備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書上長方形里擺放,正好擺放6個小正方形,也就是6個1平方厘米,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6平方厘米.

      師:再請同學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閉上眼睛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哪些東西的面積的大小與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平方分米.

      師: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課桌面的面積,方便嗎?(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種面積單位.

      請拿出自己準備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邊長(1分米),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

      同桌兩個同學用自己準備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張課桌上擺放,看一看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著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邊長,再摸一摸它的周長,再摸一摸它的面積.想一想在我們周圍哪些東西的面積大小與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劃比劃1平方分米的'面積實際有多大,給同學看一看.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學校操場的面,有困難嗎?

     。ㄒ玫揭粋比較大的面積單位)

      出示1平方米的紙板,請一個同學來量一量它的邊長.(1米)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

      比劃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師: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各有多大.

      3.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認識了什么是面積,什么是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那么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劉燕的書桌買一塊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積)

      三、鞏固反饋.

      1.選擇適當?shù)膯挝幻Q.

      (1)數(shù)學課本長20

     。2)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3)鉛筆盒長19

     。4)一個學校的面積是500

      (5)課桌高70

      2.判斷.正確舉,錯誤舉.

     。1)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米.

     。2)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3)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長是4分米,面積是1平方分米.

      (4)1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圖.

      (1)面積是8平方厘米的長方形.

     。2)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結(jié).

      今天我們認識了,老師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要測量學校操場的面積,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個一個地拼擺,這個方法可行嗎?(太麻煩了),我們要研究一種科學的計算方法,后面的課上繼續(xù)學習.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及它們的周長的計算基礎上教學的.在教案設計上考慮為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創(chuàng)設條件,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jié)構(gòu)基礎上能較好地完成建構(gòu)過程,安排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物體表面,觀察平面圖形的大小,為面積概念的形成做好鋪墊.用投影覆蓋片,讓學生直觀看到,同樣大小的平面圖形,而方格的個數(shù)卻不同,使學生認識到,要測量和計算面積,必須有統(tǒng)一的標準,從而認識面積單位的作用.同時,在設計教案時,注意到在建立面積和面積單位過程中采用自學方法,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參與學習全過程,能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圍繞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安排鞏固反饋的練習內(nèi)容,可以達到鞏固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后安排思考題,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探究活動

      量一量

      活動目的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各個面積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

      活動準備

      1.在操場上畫若干個4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

      2.準備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硬紙片若干張.

      3.準備若干份記錄表(測量次數(shù)為紙片移動的次數(shù)).

      測量次數(shù)

      測得面積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活動過程

      1.學生分組,教師給每組學生發(fā)一張1平方厘米的硬紙片和一份記錄表.

      2.組內(nèi)學生輪流用硬紙片去測量正方形的面積,測量完后填寫記錄表.

      3.教師給每組學生發(fā)一張1平方分米的硬紙片.

      4.組內(nèi)學生輪流用硬紙片去測量正方形的面積,測量完后填寫記錄表.

      5.教師給每組學生發(fā)一張1平方米的硬紙片.

      6.組內(nèi)學生輪流用硬紙片去測量正方形的面積,測量完后填寫記錄表.

      7.全體學生討論:用哪種紙片測量最方便?為什么?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2、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邊說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操作結(jié)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

      師:還有想法嗎?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總結(jié)并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學生齊讀。

      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匯報。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讀。

      師:現(xiàn)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guān)系式)

      3、根據(jù)進率,進行換算

      師:應用這些關(guān)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嗎?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過來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三、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一)、火眼金睛(下列說法對嗎?)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說出答案嗎?)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顯身手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厘米,邊長是多少厘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顧整理、總結(jié)生成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nèi)容,并把例題補充完整。

      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生暢所欲言。)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

      五、布置作業(yè)

      1、83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四題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闖關(guān))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13

      設計說明

      結(jié)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實踐應用等主要形式進行教學。

      1.游戲?q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游戲是啟發(fā)心智與興趣,達到身心愉悅的最佳方式。新課伊始,設計了“搶答比賽”的游戲,以游戲的形式導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學習中來。

      2.引導自主探究新知,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應該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要讓學生切實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本設計首先引導學生猜想、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guān)系”,然后通過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的規(guī)律,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過程中,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取了新知識,樹立了自信心,增強了克服困難的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

      學生準備 直尺 一個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 100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導入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吧。(出示課件)

      1.搶答比賽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思考后回答)

      2.搶答比賽2。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

      師:看來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設計意圖:用游戲的方式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為本節(jié)課學習新知識作鋪墊,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夠區(qū)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探究新知,實驗驗證

      1.教學教材70頁例6。(課件出示)

      (1)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把一個同學的學具與老師手中的正方形比較一下,確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師把這個正方形學具貼在黑板上)用直尺量一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再計算它的面積。

      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分米,面積是1平方分米。

      有的同學以厘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0厘米,面積是100平方厘米。

      (2)提問:想一想,計算的是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個答案,并且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呢?(用的單位不同)

      (3)猜想、討論: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谶呴L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又因為1分米=10厘米,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小結(jié):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

      (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數(shù)學教案:《面積單位》1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2. 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指定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面積,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理想目標:通過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膽猜測、有序操作、抽象概括,培養(yǎng)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重 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難 點: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教學準備

      師: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個、掛圖、自制相架一個、米尺、平面圖形幾套。

      生: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個、相片一張、學生尺。

      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

      在我們生活中,一定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我們用相機把那一瞬間留了下來。并把它(裝上框、鑲上玻璃)裝進相框很好地保存起來。要做這樣的一個相框,需要多少玻璃?計算玻璃的大小該用什么單位?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guān)配玻璃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觀察體驗,形成概念

      (1) 我們知道玻璃面有大小,任何物體的表面也有大小的區(qū)分。

      a動手摸一摸課桌面與數(shù)學書的封面,哪個大?哪個?(動手摸一摸)

      b觀察:黑板的表面與黑板擦的表面,誰大誰。

      小結(jié):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類推、概括

      概括:我們計算玻璃面的大小,其實就是求這塊玻璃的面積。課桌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我們就可以說:課桌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

     。3)你們認識下面這些平面圖形,并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1) (2) (3) (4) (5)

      a 觀察,比較它們的大小

      b 為什么圖(6)圖(7)不能比較大?

      觀察,比較它們的大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小結(jié):圍成的平面圖形才能比大小。我們把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做它們的面積。

      (3)我們通過觀察比較,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積。

      誰能結(jié)合日常生活說說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什么是平面圖形的面積?

     。▽W生舉例說明)

      2、比較探究、引出面積單位

      歸納比較方法:

      板書:①④①②③④眼睛觀察

      ②重疊比較

     。1)我們用眼睛觀察發(fā)現(xiàn)面積有大有小,但有些物體的表面面積相差不大的時候,我們有眼睛就比較難準確判斷誰大誰小,如:

     。2)

      (1)

      怎樣才能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

     。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的表面面積非常接近,比如說:兩間教室的地面面積,誰大誰。坑醚劬τ^察很難比較,又不能重疊,怎么辦?

      小組討論,展開聯(lián)想

      匯報各組的方法,肯定用數(shù)地板磚的方法最簡便——數(shù)方格法。

      給上圖加上方格(一起數(shù)方格)小組討論

      板書:③數(shù)方格法

      93頁做一做---數(shù)方格

      “方格多的面積一定大嗎?看下圖

      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爭論

      都有8格,可是……看來數(shù)方格的多少還要有個前提:對方格的大小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國際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

      3、感知面積單位、建立表象

     。1)我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帶著下面的問題自學

      課本92—93頁

      a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它們分別是什么?

      b請從學具中找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并說明你判斷的理由。

      匯報交流

      (2)我們動手剪一個面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摸一摸、比一比,進一步歸納概括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意義。

      (3) 找一找,我們身體的哪一部分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結(jié)合實際舉例

      4、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量物體的面積時,先要根據(jù)物體表面的大小判斷他應該用哪個面積單位,再選用合適的面積單位進行測量

      (1) 量課桌面的面積,應該用哪個面積單位最合適?

      四人小組合作,動手量課桌面的面積。匯報你們是怎樣量的?(肯定沿長、寬各擺一排的方法新穎迅速)

     。2)95頁1、2題

     。3)要為你的相框配玻璃,你需要多大的玻璃?

      小競賽:口答

      (1)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幻Q——95頁練習4

     。2) 判斷:

      一棵大樹高10平方米( )

      學校操場的面積是4000平方厘米 ( )

      一張課桌的面積是24分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