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岳陽樓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精選6篇)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jīng)背過的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岳陽樓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岳陽樓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熟讀成誦,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寫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領會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3、理解整句與散句結合,使文章既和諧又富于變化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
4、掌握重點字詞的意思。
教學重點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寫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記事、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
2、理解整句與散句結合,使文章既和諧又富于變化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
2、學生收集與岳陽樓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誦詩導入
1、展示詩歌杜甫的《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2、學生誦讀詩歌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3、導入語
事實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陽樓留下的我們讀到的這兩首名詩,古往今來,遷客騷人為洞庭湖壯麗的景觀書寫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岳陽樓上更是題滿了文人的詩詞歌賦。但是面對前人熠熠生輝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卻另辟蹊徑,用神來之筆使岳陽樓再放異彩,使他的名篇《岳陽樓記》從此名于世,傳于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聽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聽朗讀,感知課文。
2、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師在學生朗讀結束以后提問:作者洋洋灑灑寫了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課文原文回答。
3、學生在理解文章表達的感情基礎上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感情。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析文章結構,領會文章寫法
[點撥]板書
(一)交代,寫作緣由——敘述;
(二)描寫岳陽樓景色——寫景抒情;
(三)表達自己的胸襟抱負——議論。
2、賞文章美景,體會文章語言
(1)岳陽樓的景色是怎樣的?文章共幾處寫了岳陽樓的景色?分別是從哪些方面去寫的?
[點撥]全文共寫了三處景色:一處是課文第二段描寫洞庭湖的景象;二處是課文第三段想象陰天岳陽樓的景象;三處是課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陽樓的景象。
(2)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洞庭湖煙波浩淼的水勢,又要想象一陰一晴兩幅畫面?
[點撥]通過描寫洞庭湖景色的陰晴變化,引出遷客騷人一憂一喜的兩種心情,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作鋪墊。
3、探文章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兩種情景,你對此有什么看法?你是贊同還是反對?為什么?
(2)作者對“以物喜,以己悲”又是怎樣的看法?表達了怎樣的志向?
[點撥]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與“遷客騷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不計較個人得失,心憂天下,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同時表達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
四、課文延伸,拓展提高
1、你還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哪些人是憂國憂民的楷模?請舉出他的`類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一句名言來。
2、今天我們?nèi)绾卧u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
五、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
1、小結語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為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范仲淹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這篇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就讓我們點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做一個個當代的范仲淹吧!
2、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3、4兩段,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嘗試用文言文創(chuàng)作)。
文言文《岳陽樓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詞、句的意思。
2. 結合全文內(nèi)容提煉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 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斷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并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4.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品味本文對仗工整、音律協(xié)和的語言。
5. 通過“妙點”賞析,品味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2. 品味語言的音律協(xié)和之美。
3. 通過“妙點”賞析,理解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本文是范仲淹的傳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敘事后寫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發(fā)議論,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遠之處,理當成為重點。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寫景方法精妙奇絕。這是本文語言和寫法別具一格之處,也列為重點。
本文被安排在蘇教版語文9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五篇。從編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這樣安排既是對已學過的寫景散文(如《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三峽》)的小結,又是對即將要學習的《醉翁亭記》的引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它又具有獨特的個性魅力,這是它膾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突出本文的個性特點。
教學設想:
努力構架立體式的課堂。從對文本的解讀上,著眼于全篇,按音讀、譯讀、理讀、
析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的順序展開,從不同的層面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點”作鋪墊,并在讀、析、寫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從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著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獲,又體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的原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從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上,采用冰糖葫蘆式,力求做到板塊之間的連接自然。這樣,力求做到既夯實基礎,又突出重點、訓練能力;既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又引導學生領略文章的美,并在學生自主活動、生與生合作、師生互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使課堂內(nèi)容飽滿,節(jié)奏和諧,充滿生命的靈動。因為,一方面,9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識和學習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新課標寫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兩歲喪父,家貧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官以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致于遭讒言被貶官后,不僅自己心憂天下,還在他的傳世名篇中勸勉好友藤子京也這樣。他是?這篇文章是?
二、小組合作交流(5分鐘)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導學案中的內(nèi)容(見下面【】中),要求:
1.由組長負責,先校對、補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組的疑難,寫在黑板上。
2.點評本組小短文的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推薦本組的優(yōu)秀短文準備集體展示。
字形:〖百廢具興(俱) 橫無際涯(崖) 朝暉夕陰(輝) 憂讒畏譏(饞饑) 靜影沉璧(壁) 寵辱偕忘(龐)
(二)譯讀。再讀文章,結合注釋,翻譯句子,獨立完成下面問題,交流時訂正。
1. 用紅色筆在文中畫出自己翻譯時有困難的詞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釋。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叮囑。)
三、精講點撥。 (5分鐘)
1.集體交流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中未能解決的詞句意思。
2.各小組派代表朗讀本組優(yōu)秀短文,老師評分。
四、組內(nèi)研讀 (6分鐘)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式整齊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nèi)朗讀,在讀中初步感受本文語言節(jié)奏和諧的音律美。
2.發(fā)揮集體的智慧,通過自評和他評,揣摩如何控制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diào)才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效果。
。ā3:語氣凝重、語速緩慢、語調(diào)低沉, §4:語氣輕松、語速輕快、語調(diào)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nèi)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語言的音律美。
五、小組品讀。(6分鐘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個獲得展示機會的小組展示自己的朗讀,老師點評并判分。
六、課堂小結。(3分鐘)
各人小結本課的收獲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后組內(nèi)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鞏固練習:組長負責抽查自學中錯誤率高的內(nèi)容。(5分鐘)
八、布置作業(yè)
1.復習導學案,組長負責抽查10個詞語解釋和5條句子翻譯。(其它組負責檢查的人在下節(jié)語文課前向老師匯報被檢查組的完成情況)
2.完成第二課時的導學案。
文言文《岳陽樓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yǎng)翻譯和朗讀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教學過程:教師個人修改意見
一、作者介紹,解題。
同學們預習了《岳陽樓記》(板書),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作者是范仲淹(板書)。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幼年時代家境貧寒,在母親教育下,發(fā)憤讀書并懷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后來曾經(jīng)鎮(zhèn)守西北邊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進犯。1043年任參知政事,任職期間,敢于直言,實行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貶到鄧州任太守。《岳陽樓記》便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所請而作。作者一生的詩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作者的生平情況以及經(jīng)歷要詳細介紹。
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榜考中進士,兩人的友誼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于范仲淹的舉薦,藤子京先知涇州,后知慶州。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十六萬貫,終于被貶謫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憤慨。
范仲淹很擔心他惹出禍來,想找機會勸他,恰好趕上他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就借題發(fā)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勉勵滕子京學習古代有修養(yǎng)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當時范仲淹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給下列字注音:課前布置預習作業(yè)。
謫(zhé)屬(同“囑”zhǔ)霪(yín)
霏(fēi)檣(qiáng)楫(jí)
冥(míng)讒(chán)偕(xié)
三、解釋下列加黑的詞(括號中為答案):
1謫守巴陵郡(做州郡的長官)
2越明年(到了)
3政通人和(順利)
4增其舊制(規(guī)模)
課文翻譯讓學生自由完成
文言文《岳陽樓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學法引導
1.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岳陽樓就在本市)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
2.對文章表現(xiàn)的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fā)點撥下完成。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謫守(zhé) 朝暉夕陰(huī) 遷客騷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潛形(qián) 岸芷汀蘭(zhǐ tīng) 皓月(hào)
心曠神怡(yí) 寵辱偕忘(xié) 浩浩湯湯(shāng)
2.朗讀全文,做到本成誦?
3.查字典,對照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
2.解題。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jù)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三、正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jié)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jié)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增其舊制:制,規(guī)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4.學生讀課文一、二段,背誦。
四、作業(yè)
朗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預習
背誦課文。
二、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了解文章大意。
三、正課
1.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連月不開:開,放晴。
濁浪排空: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耀:隱耀,隱沒了光輝。
山岳潛形:潛形,隱藏了形跡。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國懷鄉(xiāng):去國,離開國都。
憂讒畏譏:讒,讒言,詆毀性話語。譏,譏笑,譏諷,挖苦。
滿目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
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2.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波瀾不驚: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色。
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3.請學生翻譯第5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呢?微,無、沒有。
4.再次朗讀這篇文章。
四、小結
1. 一詞多義。
國防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國 國家 國恒亡 或
國都 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或許 或異二者之為
處在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通過 初極狹,才通人
居 居住 面山而居 通 順利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停了 居十日 通曉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開朗 則有心曠神怡
曠
寬廣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2.古今異義。
古義:規(guī)律 增其舊制 古義: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
制 備
今義:制度 今義:準備
古義: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 古義:曾經(jīng)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景 嘗
今義:景物 今義:品嘗
古義:沒有 微斯人,吾誰與歸
微
今義:微小
3.通假字。
具,同“俱”,全,都 百廢具興
屬,同“囑”,囑咐 屬予作文以記之
4.虛詞。
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 代詞:他,他們 其必曰
以 因 不以物喜 其 語氣詞 其喜洋洋者矣
憑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代詞:他的 必先苦其心志
用來 所以動心忍性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三。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預習
1.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2.背誦全文。
二、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疏通文意,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深入研究課文。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內(nèi)容,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fā)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提問: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4.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chǎn)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xiàn),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5.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討論并歸納:
(1) 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 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 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6.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zhuǎn)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7.朗讀第3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8.朗讀第4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9.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zhuǎn)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問:“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問:“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
12.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討論并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guī)箴之意。
13.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并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边@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xiàn)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14.提問: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并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句出現(xiàn),給人印象極深。
四、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diào)鏗鏘,使人產(chǎn)生審美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先后 敘事:重修岳陽樓 作文以記
天天 ↓ ↓
下下 寫景: 暗 明
之之 抒情: 悲 喜
憂樂 ↑ ↑
而而 議論: 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憂樂
六、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一、四題。
文言文《岳陽樓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 篇5
【導入新課】
文言總結(作業(yè))
【新課探究】
一、通假字
、虐購U具興("具"通"俱",全,都。)
、茖儆枳魑囊杂浿"屬"通"囑",囑咐,囑托。)
二、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遷客,謫遷的,指降職遠調(diào)的人。
騷人:詩人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薄暮冥冥:薄,迫近。
去國懷鄉(xiāng):去,離開
沙鷗翔集: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頓。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游泳:錦鱗,指美麗的魚兒。
連月不開 開:放晴
三、詞類活用:
、艖c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葡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后":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后"。)
四、一詞多義
和: 政通人和(和樂)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通: 政通人和(順利) 北通巫峽(通向)初極狹,才通人(通過)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
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空: 濁浪排空(天空) 長煙一空(消散)
一: 一碧萬頃(一片) 長煙一空(全)
極: 南極瀟湘(盡,直通) 感極而悲者矣(極點) 此樂何極(窮盡)
或: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國: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國防) 國恒亡(國家) 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國都、朝廷)
居: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面山而居(居。┚邮眨ㄍA耍
曠: 則有心曠神怡 (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寬廣)
以: 屬予作文以記之(來) 不以物喜(因;因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憑)所以動心忍性(用來)
其: 其必曰 (代詞:他,他們)其喜洋洋者矣(語氣詞) 必先苦其心志(代詞:他的)
五、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氣象 古義:景象。今義:大氣的狀態(tài)和現(xiàn)象。)
2、微斯人(微 古義:沒有。今義:微小、細小。)
3、增其舊制(制 古義:規(guī)律 今義:制度)
4、前人之述備矣(備 古義:詳盡 今義:準備)
5、至若春和景明(景 古義:日光 今義:景物)
6、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 古義:曾經(jīng) 今義:品嘗 )
7、越明年(明年 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六、句式
⑴銜遠山,吞長江……(省略句)
、瓶烫瀑t今人詩賦于其上。(狀語后置)
⑶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狀語后置)
⑷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定語后置)
、晌嵴l與歸?(賓語前置)
七、 成語:
、艢庀笕f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菩臅缟疋那槭鏁常裼淇。
、钦ㄈ撕汀马槙常嗣窈蜆。形容國泰民安。
八、名句積累
1、點明主旨,抒發(fā)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表現(xiàn)古仁人于天下為己任的句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表現(xiàn)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4、表現(xiàn)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5、與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境界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古仁人和作者的曠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父親叮囑剛創(chuàng)業(yè)的兒子,今后無論事業(yè)成敗,都應擁有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良好心態(tài),不因外部環(huán)境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高興或憂傷。
8、《岳陽樓記》中"是進亦憂,退亦憂"一句,"進亦憂"指的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指的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9、滕子京的政績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10、前人之述備矣照應前文哪一句?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11、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12、從空間上形容湖面廣闊浩渺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13、從時間上表現(xiàn)洞庭湖景色千變?nèi)f化的句子: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4、總寫洞庭湖氣勢之大,景色變化之多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15、借鳥歡魚躍描繪清明之景的句子: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小結】
一、寫作特色:
1、繁簡得宜,層層蓄勢。
2、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駢散結合,詞語富有生命力。
二、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對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描寫,以及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分析,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也表示了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規(guī)箴之意。
【結構板書設計】
敘述 一、作記緣由(敘述政績)
描寫 二、寫景 洞庭湖大觀。
抒情 抒遷客騷人情――悲(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以物喜 與下文形
――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以己悲 成對比
議論 三、議論探求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哉? ――闊達胸襟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遠大抱負
文言文《岳陽樓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岳陽樓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范仲淹繼承了孟子“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民本思想,又將其發(fā)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在當時乃至今天都有其深遠的影響。范仲淹在表現(xiàn)這種抱負時,沒有空發(fā)議論,而是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借題發(fā)揮,將敘事、描寫、議論和抒情自然結合在一起,由此形成這樣一個基本構思:由敘事入手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喜一悲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和“古人仁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記的.意圖?梢哉f《岳陽樓記》是層層鋪墊、卒章見志的典范。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葉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到參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時期,在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堅持刻苦攻讀,甚至五年未嘗解衣就枕,這番艱苦生活的磨煉,使他后來始終能以清廉律已,關心人民疾苦,不忘“憂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連上書議論國事,譏切時弊。后得罪宰相呂夷簡,貶饒州。康定元年(1040),邊事緊急,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號令嚴明,訓練有方,又能團結當?shù)厍既,戍邊?shù)年,名重一時,羌人尊呼為“龍圖老子”,西夏稱為“小范老子”,贊其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慶歷三年(1043),呂夷簡罷相,范仲淹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建議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頓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蔭官,引起腐朽官僚勢力的不滿,攻擊他引用朋黨,迫使離朝,“慶歷新政”即此結束。后于赴穎州途中病死。
寫作背景
岳陽樓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其間又幾經(jīng)擴建,規(guī)模宏闊,氣勢壯觀,而且它又地處“銜遠山,吞長江”的洞庭湖濱。
范仲淹受友之拜托,為岳陽樓作記,我們知道,范仲淹少時有大志,雖吃粥度日,仍苦讀不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舉進士后,曾帶兵邊塞,屢建大功,西夏稱他“胸中有數(shù)萬甲兵”,相戒不敢犯邊。在朝廷中,他積極主張改革朝政,為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個銳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誣告“前在汪州費公錢十六萬貫”(《宋史》卷三百三),于慶歷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為一個封建文人,遭到貶謫,不能不產(chǎn)生“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憤懣、頹喪情緒。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曾說:“放臣逐客,一旦棄置遠外,其憂悲惟悼之嘆,發(fā)于詩作,持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陽樓,或贊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憑欄大懶數(shù)場!”等樓修好后,他要痛哭幾場哪!范仲淹深知這位平素“尚氣,倜儻自任”(《宋史》卷三百三)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擔心他鬧出事來,經(jīng)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此機會,F(xiàn)在,滕子京知岳州,兩年時間,政績卓著,“乃重修岳陽樓”,便馳書前往鄧州請范代筆,屬文以記勝。這樣一來,范仲淹受朋友委托為岳陽樓作記,就成了規(guī)箴知己的絕好機會,同時,自己也在遭貶中,亦有抒發(fā)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這篇文章的主題定為抒發(fā)自己的胸襟懷抱,達到規(guī)勸朋友的目的。
第一課時
學習要求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檢查預習。
注音
滕謫屬銜湯暉述瀟騷霪霏耀
檣楫摧冥讒蕭瀾芷汀偕嗟噫
3課文朗讀
。1)讀得流利,讀音正確。
。2)讀出句中停頓和語調(diào)。
(3)讀出文章中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志趣。
(教師組織學生自讀后巡視,解答學生隨時提出的問題)
誦讀交流:比一比,看誰說的準。組織學生采用個人、小組、或男女生對抗等形式,反復誦讀,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
4作業(yè):完成《練習冊》第156頁
第二課時
學習要求
理解詞義,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解釋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翻譯課文
方法:組織學生結合頁下注釋疏通文義,理解課文內(nèi)容。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內(nèi)容或者請學生一人問、一人譯,或者一人讀,一人譯的形式。
。ǜ矫洌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前人之述備矣。
4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5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6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7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8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在翻譯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課后學習:鞏固課文翻譯。完成《練習冊》課堂練習部分。
第三課時
學習要求
梳理課文思路,把握結構,通過誦讀體會語言之美和作者的情懷。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2、梳理思路
方法: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梳理文章結構思路,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提示:全文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3、精讀品析
(1)“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哪些異處呢?造成這些異處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做到“覽物之情”無異呢?
。2)作者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為何“喜”,為何“悲”作者這種悲喜觀是怎樣提出的?
。3)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作者的憂樂觀在今天還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嗎?
。4)根據(jù)你的積累,你能說出幾個符合作者悲喜觀的古仁人嗎?
4、課后學習完成《練習冊》P159課后測評
【文言文《岳陽樓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公開課教案設計08-26
岳陽樓記優(yōu)秀教案(精選10篇)05-24
大班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11-03
守株待兔公開課優(yōu)秀教案08-25
《畫風》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08-25
小班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02-10
小班的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03-01
小班優(yōu)秀公開課的教案03-25
中班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