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論語》教案

    時間:2023-02-01 08:37:32 教案 投訴 投稿

    《論語》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教案

      《論語》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成語、格言、警句。00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

      背誦課文。課前準備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

      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

      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

      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guān)學習的內(nèi)容。

      教學設(shè)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韻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

      《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guān)孔子、《論語》的知識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

      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yīng)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on)學而不思則罔(w6ng)

      思而不學則殆(dai)不亦說(yu杏)乎

      三省(xvng)吾身傳(chu6n)不習乎

      誨女(r已)知之乎不知為(w6i)不知是知(zhi)也

      讓學生結(jié)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jié)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c.質(zhì)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提問組有權(quán)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

      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yè)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

      研讀有關(guān)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小結(jié)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shè)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鎏骄繉W習后五則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yīng)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jié)]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F(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jié)并板書:

      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煴痴b課文作業(yè)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教案 篇2

      課 題:

      《古之學者為己》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 法:

      讀析、質(zhì)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導語:

      孔子開創(chuàng)了平民教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教師。他以極大的愛心、非凡的智慧和對人性的精微體察創(chuàng)立了中國古代教育理念與師道理想。和孔子一樣,孟子的一生也在為“道”而游走、講學,以他的方式豐富、發(fā)展了孔子的教育觀念。他們的教育目標是共同的,那就是培養(yǎng)真正的君子。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古之學者為己

      二、初讀感知

      1、識記:為( )己 假( )館 雛( )百鈞( )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明確古之學者求學的目的

      三、讀析、討論、質(zhì)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就:靠近、看齊。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4)攻:攻擊。有人將“攻”解釋為“治”。不妥。

      (5)異端:不正確的言論。另外、不同的一端。

      (6)達巷黨人:古代五百家為一黨,達巷是黨名。這是說達巷黨這地方的人。 (7)博學而無所成名:學問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來稱道他。

      (8)鄙夫:孔子稱鄉(xiāng)下人、社會下層的人。

      (9)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無知。

      (10)叩:叩問、詢問。

      (11)兩端:兩頭,指正反、始終、上下方面。

      (12)竭:窮盡、盡力追究。

      (13)居:坐。

      (14)愚:受人愚弄

      (15)蕩:放蕩。好高鶩遠而沒有根基。

      (16)賊:害。

      (17)絞:說話尖刻。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nèi)容,教師點撥明確。

     。1)孔子認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應(yīng)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他在工作方面應(yīng)當勤勞敏捷,謹慎小心,而且能經(jīng)常檢討自己,請有道德的人對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為君子應(yīng)該克制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zhì)方面,這是值得借鑒的。

     。3)孔子在這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么,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4)對于本章里“博學而無所成名一句”的解釋還有一種,即“學問廣博,可惜沒有一藝之長以成名!背执苏f的人認為,孔子表面上偉大,但實際上算不上博學多識,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對此說,我們覺得似乎有些求全責備之嫌了。

     。5)用來說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認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認自己是“天才”,他說他的多才多藝是由于年輕時沒有去做官,生活比較清貧,所以掌握了這許多的謀生技藝。

     。6)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實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對世間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這就是“叩其兩端而竭”只要抓住問題的兩個極端,就能求得問題的解決。這種方法,體現(xiàn)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思想方法。

     。8)孔子和儒家特別重視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強調(diào)師道尊嚴,學生不可違背老師。這是在一般情況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不謙讓。這是把實現(xiàn)仁德擺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翻譯第九段文字

      五、積累與應(yīng)用

      1、名句誦讀: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邸⒐胖畬W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④、當仁,不讓于師

      六、教后感悟

      《論語》教案 篇3

      一、文本分析: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十二章的內(nèi)容,就可以發(fā)現(xiàn)新版突出了一個主題,就是表現(xiàn)了對高尚生命的追求。以第一章為例,這是《論語》的首章,也是編選《論語》者不會缺少的一章。這一章從表面上來看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學習的方法、交友的原則及與人交往的態(tài)度。但實際上,這一句都是在圍繞追求高尚的品德這一個主題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慍”,《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無求于人則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對這句話的進一步闡釋。那么如何“正己”呢?這需要時時警惕,事事用心,無時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沒有比幽暗之中更為顯著的,沒有比細微之處更為明顯的,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謹慎啊)要做到時時警惕,自然要“學而時習之”,此處的“時”,朱熹釋為“鳥數(shù)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shù)飛也”,而程頤釋為“重習也”,均強調(diào)了學習不可中斷。而“有朋自遠方來”則表現(xiàn)了這種追求的影響力,正如朱熹所言“自遠方來,則近者可知”。

      清劉寶楠的《正義》中明確指出“朋”指同門,并引用《中庸》“誠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庇纱丝梢姡非蟾呱械钠返,不僅是指對自身品德的修煉,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來影響他人,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這一章,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孔子所強調(diào)的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圍繞這一追求所展現(xiàn)的方法與態(tài)度和對他人的影響。這一主題同樣也在其它各章體現(xiàn)了出來——以往我們將之作為學習方法闡述的內(nèi)容均不能單純地視作對知識的學習,更應(yīng)體現(xiàn)為對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對自身經(jīng)歷的敘述,對顏回的贊頌則體現(xiàn)出了高尚品德在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孔子還通過自身的感受體現(xiàn)了高尚品德帶給人的自豪感。以此為綱,不僅可以把這十二章聯(lián)系為一個整體,也可以與前面幾篇課文相呼應(yīng)——如果說前面幾篇文章表現(xiàn)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認識到了不同一般的學習收獲,那么這一篇則表現(xiàn)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學習的最高目標!墩撜Z》中所體現(xiàn)出的中國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標,以及在追求的過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

      學習本文,應(yīng)遵循化難為易,由淺入深的原則,在起始階段無需將“而”“之”“于”“其”等文言虛詞的含義講得抽象而難懂,學生可以翻譯,了解區(qū)別就可以了。而對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過老師穿插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同樣也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講相關(guān)的故事,讓他們在具體的內(nèi)容中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無需講得過深,從字型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能夠釋讀全文就可以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結(jié)合注釋、分析字形、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義。

      2、通過結(jié)合事例、編講故事把握各章所蘊含哲理。

      3、通過結(jié)合背景,歷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三、教學準備:

      參考書目:《論語》、《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家語》

      學生收集一些有關(guān)孔子的材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故事導入,化深為淺)

      公元前480年,在魯國按例舉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獵,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家臣獵到了一頭異獸,無人能識。于是人們自然就想到去請教以博學多識著稱的孔子,沒想到孔子見到這頭已死的異獸時竟然流下了眼淚。他說,這是麒麟啊,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現(xiàn)的異獸,怎能出現(xiàn)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并且慘死在獵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傷的歌曲:“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這首被后世稱為《獲麟歌》的歌曲充滿了悲涼之情。那么,孔子為何會對這頭麒麟的死如此悲傷?他究竟在悲嘆誰的命運呢?就請大家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孔子。(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材料發(fā)言)

      孔子自己就是這頭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時,一生屢遭打擊,從沒有獲得過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機會。一年后,孔子預感到自己死期將至,望著遠道而來的學生子貢,他又詠嘆出一首辭世之歌:“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預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總結(jié)自己一生坎坷的命運。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學生們都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盡禮而去,唯有子貢守了整整六年方才離去?鬃尤ナ篮,曾經(jīng)涌現(xiàn)過一股否定孔子的聲浪,子貢奮力為老師辯護,維護了老師的名譽。孔子的聲名不僅令他的學生們欽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響著世界。西方曾經(jīng)評選過世界十大哲學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學家說過21世紀是儒家文明的世紀。

      如果我們細考孔子的一生,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無權(quán)無勢,只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過治理國家之權(quán)?墒,當時那些權(quán)勢煊赫的貴族王公們都為歷史所淹沒,他們的名聲早已被人遺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對世界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他的家族至今傳承不絕。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為后世敬仰的萬世師表?今天我們學習的《論語》十二章,只表現(xiàn)了孔子思想的一個小小片斷,但管中窺豹,我們也可以從中去感受這位偉大哲人的思想印記。

      2、簡介《論語》(整體把握語言特點,明確學習目標)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們以及學生的學生們的課堂筆記,不過也可以稱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課堂筆記,有一個數(shù)據(jù)稱這部書在全世界的印刷數(shù)量僅次于《圣經(jīng)》,而我們熟悉的成語大都源于古書,《論語》被稱為出現(xiàn)成語最多的書。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導的理想的人生目標——“仁”,這也是中國歷代正直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們今天學習這篇課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現(xiàn)了孔子所倡導的人格修養(yǎng)有哪些具體內(nèi)容,他的治學態(tài)度與處世方法各是什么?這些內(nèi)容又是如何體現(xiàn)出“仁”的內(nèi)涵。

      3、初讀課文,疏通文義。

      學習方法:

      (1) 配合音樂,讀出古文韻味。

      (2) 結(jié)合注釋,自學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3) 將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提示:

      (1) “乎”“矣”“哉”“也”“夫”均為語氣詞!昂酢,一般在問句結(jié)尾,或反問、或疑問,根據(jù)上下文而定!耙印薄霸铡薄耙病辈环g,“也”的用法與《詠雪》一課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不同!把伞庇袝r也可以作為語氣詞,它的用法則不同,在書上已經(jīng)有解釋了。

      (2) “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一樣,都是代詞,所代內(nèi)容根據(jù)文本而定。“學而時習之(代學習的內(nèi)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學問和事業(yè))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優(yōu)點),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點)”。

      (3) “而”“其”在文中出現(xiàn)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釋,需要我們根據(jù)上下文含義而定,這個字出現(xiàn)的較多,因此我們放在文中解釋。

      (4) 圈出三類字:通假字,如“說”“有”。語義與用法與今天有所區(qū)別的字,如“傳”“故”“新”“樂”“飯”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要求學生解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心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理解文意。

      學習方法:

      (1) 以關(guān)鍵字為核心,結(jié)合字型理解含義。

      (2) 結(jié)合具體故事,深入淺出,理解各章含義。

      (3) 結(jié)合自己生活,通過自編故事,說出自己對各章的理解。

      (4) 以首章為核心,圍繞首章內(nèi)容,引導學生歸納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具體的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提示:

      (1) “學而時習之”一章中,前兩個反問句強調(diào)了什么內(nèi)容?(自己的快樂)而最后一個問句說明這種快樂是一種高尚的快樂。那他為什么而快樂呢?我們先來第一句。這一句中“而”字需要翻譯嗎?這里的“而”僅僅表示“學”與“時習”兩個詞組之間有一個先后順序?醇坠俏闹械摹皩W”,形狀象幾個人在建造房屋。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別人的行為,還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結(jié)構(gòu),地基等等內(nèi)容)也就是說,學習需要領(lǐng)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棲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現(xiàn)了“學”的重要性。領(lǐng)悟了新的精神就夠了嗎?在甲骨文中“習”寫成在太陽之上鳥飛翔的樣子。鳥要學會飛翔,不能停止,“習”強調(diào)了什么?(反復練習鉆研),因此翻譯成了“復習”。為什么這一內(nèi)容需要按時復習,不能一刻懈怠呢?(因為這不僅僅是普通的知識,而是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不能松懈的。)

      補充材料: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痹又敝辽淖詈笠豢虇l(fā)學生保全自己的肢體很難,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難的。

      (2) “有朋自遠方來”。為什么這些人會從遠方而來?從甲骨文來,“朋”的原意是指貨幣的單位,兩串錢為一朋,缺一不可,說明兩者的關(guān)系是什么樣的?(親密無間)“友”為兩只手,也可以理解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則是什么?(誠信)因此,“朋”說明這些遠道而來的人與孔子之間是互相信任并且親密無間的。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湃慰鬃幽?“朋”的另一種解釋是“鳳凰”,鳳凰一出現(xiàn),百鳥就會追隨它飛翔,為什么?(物以類聚)。孔子就是“鳳凰”,這些人因為有著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隨他。大家說,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學生們)

      補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國時,屢遭打擊,他的學生雖然也有過怨言,但沒有一個人離開他?鬃右埠苄牢浚粫r地贊賞過他的這些學生們。

      (3) “人不知而不慍”。這里的“而”需要翻譯為“卻”,語義發(fā)生了轉(zhuǎn)折。他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他的追求與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喪失這一道德,他就不會生氣,也唯有具備高級道德修養(yǎng)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補充材料:孔子曾經(jīng)在陳蔡之間被圍七天,沒有糧食吃,跟隨的人都餓得站不起來了,但孔子卻還在彈琴唱歌。面對弟子的質(zhì)疑,孔子說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論:“君子達(通)于道之謂達(得志),窮于道之謂窮(困頓)。今丘也拘(堅守)仁義之道,以(因為)遭亂世之患,其所也,何窮之謂?故內(nèi)省而不改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蔡之厄(災難),于丘其幸乎!”這番話之前從沒有人說過,之后就成為了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行為準則,被他們用各種方式實踐著。而這些人也構(gòu)成了中國的脊梁。

      (4) 這一章分成三段話,表面上看講了學習方法,交友原則和個人修養(yǎng),但核心卻只有一個,是什么?(表達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修養(yǎng)人格的最重要內(nèi)容,這一修養(yǎng)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夠影響遠人?鬃尤绾涡摒B(yǎng)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這是人格修養(yǎng)的基礎(chǔ),那么,孔子及他的學生們又圍繞這一點補充了哪些原則呢?(學生列舉相關(guān)語句,老師指出其中的關(guān)鍵字含義)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而,語義很虛的轉(zhuǎn)折,可不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睆,隨。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惫,舊的知識。新,新的見解。可以,可以憑借。為,成為。而,表示先后關(guān)系,可不譯,也可譯為“就”。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倍,表轉(zhuǎn)折,“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逼洌渲小?/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切,懇切。近,當前。其,這。而,表并列,可以譯為“并且”。

      (5) “三省吾身”一句中,甲骨文中的“省”的主體是一只眼睛,而一個箭頭直射眼睛,說明什么?(要注意觀察自己)看清別人的弱點容易,但看清自己的弱點就不容易了,所以需要多次反省。曾子所反省的內(nèi)容與前面孔子所說的內(nèi)容有什么相同?(強調(diào)了對別人、對朋友要講誠信,學習的知識要反復復習)“傳”字在甲骨文中的本字就是兩個人傳遞一個東西,這個東西被密封了起來,說明非常重要。這個字本來指傳遞信件,也可以引申為重要的物品。因此,必須不能遺失,就需要人們手把手傳遞,少了一個人都傳遞不到目的地。同樣,我們的學習也要按時,不能有一天懈怠!皽毓识隆币徽轮,“故”指舊的知識,“新”指新的理解與體會,為什么溫習舊知就會得到新體會呢?我們看“新”的甲骨文,指砍掉樹木的旁枝,以便它長出新枝來。學習也同樣如此,我們對舊知識,要如同給大樹修枝一樣來整理它,就會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新知識也會如樹木般長出新枝來!盀椤钡募坠俏,是指用手牽大象的鼻子,使大象成為馴服的`家畜。同樣,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我們也可以成為老師,主動地獲取新的知識!八肌弊謴淖膩砜矗怯深^與心組合而成的,在古人看來,頭與心均能誕生思想,是什么可以自頭腦至心,貫穿不絕呢?(人的想法)“罔”就是陷阱,從篆文來看,人陷在羅網(wǎng)之中,沒有一個缺口可以使自己逃出去,因此光學習不思考學習的意義,只能讓自己被大量的知識纏繞起來,無法掙脫!按钡淖闹敢粋人站在了高臺之上,四周無依無靠,那你說會有什么感覺?(恐懼)因此文中解釋為有害的。一個人總是胡思亂想,就會有許多害處!吧啤钡淖挠伞把颉迸c“言”組成,原意是指吉祥,這里就是指人的優(yōu)點好處。子夏的話與上文有什么聯(lián)系?(補充說明了學習的內(nèi)容應(yīng)廣博,學習的態(tài)度應(yīng)誠實,還要多提問,多思考,是學習的基礎(chǔ))(學生活動:根據(jù)自身經(jīng)歷,說小故事解讀這些內(nèi)容)

      補充材料:

      孔子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nèi)容了!笨鬃诱f:“我已經(jīng)熟習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熟習演奏的技巧,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lǐng)會樂曲的意境、志趣啊!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熟習樂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笨鬃诱f:“我還不了解樂曲的作者啊!边^了一段時間,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遠望而意志升華的說:“我知道樂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恭敬的說:“老師說這樂曲就叫做《文王操》啊。”

      (6) 孔子因得賢材而教而感到快樂,那么文中又是如何表現(xiàn)孔子對學生們的具體評價,并且如何表現(xiàn)孔子在追求道德過程中的快樂的?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其,這。樂,樂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鼻瑥澢。其,這。

      (7) 在這幾句中,“樂”字反復出現(xiàn)。我們看甲骨文與篆文中的“樂”,均是表現(xiàn)了樂器。音樂需要聲音純正,需要音符和諧,這樣才能給人帶來持續(xù)的樂趣。那這一特點如何體現(xiàn)在這幾句話中呢?(顏回“不改其樂”,孔子視富貴如浮云,均是因為他們的立身純正,因此他們的生活盡管窮困,但卻是和諧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為自己的樂趣,他堅信這種道德必然實現(xiàn),因此即使生活窮困也不會后悔。)

      補充材料:

      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興,問子路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的道不對嗎?我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子路說:“也許我們還不夠仁吧?人們不能相信我們;也許我們還不夠有智慧吧?人們不肯去推行我們的道!笨鬃诱f:“是這樣的嗎?由,如果仁者一定會讓人相信,怎么會有伯夷、叔齊?如果智者的道一定會得到推行,怎么會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了,孔子讓子貢(端木賜)進來,問子貢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的道不對嗎?我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子貢說:“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為何不稍加貶損呢?”孔子說:“賜,良農(nóng)能種植谷物卻不一定能收獲谷物,良工的技藝高明卻不一定能順應(yīng)物理。君子能修其道,卻不一定能為世俗所容,F(xiàn)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為世所容。賜,你的志向并不遠大呀!”子貢出來了,孔子讓顏回進去,問顏回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的道不對嗎?我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顏回說:“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雖然這樣,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不容然后見君子。道之不修,是我的恥辱;道已大修而不為天下所用,那是諸侯的恥辱啊。天下不容,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然,笑著說:“不錯啊,顏家的孩子!假如你有很多錢的話,我可以給你做管家呀!

      (8) 孔子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不會生氣,那他就不會難過嗎?面對重重打擊,他又是如何堅守自己的志向?(列舉相關(guān)語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眾Z,奪取。

      (9) “逝”字的偏旁一般解讀為拾階而上,但我從這句話同樣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可以比作流水,走過的道路是不能回頭的,因此我們要珍惜這隨時而逝的時光?鬃拥耐砟暌苍(jīng)感嘆,說如果自己五十歲就學習《易》,則可以終身無大過了。五十歲已是“知天命”的年齡,孔子還在學習,可見他對時間的珍惜,他要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皧Z”字的古文寫作鳥兒從手中飛走,鳥兒是有生命的,就帶有沖破的意義了。換而言之,“奪”字所表現(xiàn)的是指用強力奪取。這種力量大到可以從千軍萬馬中奪取統(tǒng)帥,但卻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意志。可見,孔子對自己理想的堅守與無所畏懼。

      補充材料:

      在宋國時,宋國大夫桓魋欲殺孔子。孔子說:“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表現(xiàn)出了一種大勇。

      5、體會精神(歸納上文所學內(nèi)容,總結(jié)感受)

      (1) 在我們學習了上述的內(nèi)容之后,大家總結(jié)一下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的具體內(nèi)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提示:

      人格修養(yǎng):永不松懈,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時刻關(guān)注身邊的人與事,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

      治學態(tài)度:善學善思,時時溫習舊知

      處世方法:堅守自己的信念,絕不因暴力或窮困或改變。

      (2) 你認為孔子身上最打動你的是什么?為什么?(可結(jié)合具體的故事來說)

      (3) 總結(jié):孔子真正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以及堅韌的個性,他堅守理想,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中國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弟子們在他去世后定居在他的墓地周圍,后人們也因此將他視為“萬世師表”。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偉大的精神力量。

      《論語》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讀準字音

      2. 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義

      3. 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虛詞和實詞

      4. 引導學生閱讀、背誦《論語》的有關(guān)章節(jié)

      5. 對判斷句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讀

      【教學難點】

      孔子言論中提出的加強人格修養(yǎng)方面的重要觀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走進文言寫就的歷史,與古人晤對一堂,孔子呈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許他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對他敬而遠之,也可能覺得他是封建禮教的源頭,對他加以批判。在你們印象中,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學生回答,作大致的講評)

      二、寫作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后遷居魯國。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yǎng))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司寇O娀嘛崗販悆舾租欕鲁盾訐腽仮宋、陈、搏H⒊泄疾晃本茫樗烙諑場Tて誥弁澆慚В餃私慚У姆縉滌械蘢尤耍磽照?SPAN lang=EN-US>72人,被稱為“賢人”,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鬃铀篮,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鬃邮侵袊鴼v史上創(chuàng)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yè)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現(xiàn)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jīng)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一文武”,在政治態(tài)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quán)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jīng)過系統(tǒng)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至圣先師。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貢獻,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介紹:孔子對于當時的“禮壞樂崩”的時代有深刻的感受,他自認為“斯文(即古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終在為恢復理想中的社會秩序而奮斗,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認為自己是“述而不作”——只是在紹述先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其實并非如此,在紹述的同時,他為舊的禮教制度找到了內(nèi)在的情感依據(jù),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種情感,即“愛人”,首先從父子、兄弟間的親情出發(fā),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謂“忠恕之道”,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的普遍和諧?鬃訉τ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實現(xiàn)了仁,也就完成了完滿的自我人生。

      三、《論語》簡介

      儒家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樂后來失傳了)

      看課文注釋①,《論語》專門記錄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纂集而成,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墩撜Z》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收藏的書里發(fā)現(xiàn)只有半部《論語》,故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梢姟墩撜Z》的魅力之大,大家空余時可以翻看一下。

      四.課文講解

     。ㄒ唬┫日堃晃粚W生朗讀引言

     。ǘ┳寣W生照書下注解,標好字音,默讀課文,提醒注意句讀

     。ㄈ┤嗬首x ,糾正字音和句讀。

      (四)講解

      第一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顛沛⑥必于是!

      【注解】

      提問:每句話開頭的.“子曰”中“子”指的是誰?

      回答:孔子

     、 處:置身,居住,引申為享有

     、 去:離開,這里指躲避

      ③ 惡乎:惡,疑問代詞,相當于“何”。乎,介詞,相當于“于”!皭汉酢毕喈斢凇坝诤巍保瑧{什么,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舉例:

     。1) 惟利是圖、惟命是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語序應(yīng)為“惟圖利”、“惟從命”

      (2)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師說》),“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

     、 違:離開

     、 造次:倉猝、匆忙

      ⑥ 顛沛:困頓挫折

      【譯文】

      孔子說:“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君子是不會享有的。貧窮與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君子是不會躲避的。君子離開了仁德,憑什么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沒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的,即使在倉猝匆忙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頓挫折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

      分析:第一則首先提出“富與貴”和“貧與賤”兩個對立的命題加以討論,前為人之所欲,后為人之所惡,這是按常情推出的常理,但是得出的兩個結(jié)論卻出人意料之外:“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個“道”就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仁,下文就可作驗證,“君子去仁,惡乎其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笨鬃訌娬{(diào)寧可不要富貴,寧可安處貧困,但內(nèi)心要守住“仁”作為一個君子,要想成名,怎么能離開“仁”呢,連吃一頓飯的時間也不能違背“仁”,即使在倉猝匆忙之間、困頓挫折之時,也要與仁德同在。

      第二則

      子曰:“賢哉,回也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③。賢哉,回也!”

      【注解】

     、儋t哉,回也:賢德啊,顏回!回,顏回,字子淵,孔子最器重的一個學生。顏回家境非常貧困,他的身體狀況也很糟糕,29歲時頭發(fā)就全白了,視力連孔子也不如,32歲時就去世了 。

     、谝缓勈,一瓢飲,在陋巷: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簞,盛飯的器具。陋巷,指簡陋的小巷子。

     、廴瞬豢捌鋺n,回也不改其樂: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忍受。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居室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分析:列舉了顏回安于貧困的事例,說明安貧樂道是賢士的標準。顏回的行為正應(yīng)了安貧樂道這句話、時刻都處在與道合一的境界,時刻都很滿足快樂。

      舉例: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描繪了這么一個“五柳先生”(實際寫的是自己),他“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而“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簟瓢屢空,晏如也!”( 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jīng)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第三則:

      子曰:飯①疏食②,飲水,曲肱而枕③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注解】

     、 飯:動詞,吃

     、 疏食:粗糧

      ③ 枕:動詞,當枕頭用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涼水,睡覺的時候彎曲這胳膊當枕頭用,在這里邊也是有樂趣的,用不正當?shù)姆椒ǖ玫降母辉:惋@貴,在我看來如浮云一般!

      簡單的生活、日常的飲食、穿衣睡覺時刻都處在快樂之中,這正是得道君子的寫照。真正的君子不論生活的境遇有什么變化都能夠做到快樂自在。富貴的時候不會驕奢淫逸、忘記人生的志向,貧困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怨言,依然快樂自在。

      分析:前幾句也在談安貧樂道的事,重要的是后兩句,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里的“不義”就是不符合“仁”的標準,用不正確的方法得到的富與貴,在孔子看來,猶如浮云一般不屑一顧。

      舉例: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保瑧(zhàn)國時有個齊人叫黔婁。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課堂討論:通過學習《〈激流〉總序》,我們知道要去征服生活,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擊、奮發(fā),而孔子所崇尚的是“安貧樂道”的思想,兩者是否有矛盾的地方,該怎么理解呢?請談一下“安貧樂道”思想是否適應(yīng)我們現(xiàn)今的社會。

      總結(jié):前三則語錄所談的是怎樣對待富貴和貧賤的問題。你們讀過之后是怎么想的呢?

      《論語》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儒家、道家兩家學說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較重要的概念,如“仁”“禮”“義”“孝”“道”“自然”“無為”等,并能有自己的體會

      2.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形成語感。熟讀、背誦一些片段。

      【過程與方法】

      1.對儒道兩家學說的影響及其互補性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2.通過提煉話題、觀點并進行選擇性議論文寫作練習,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將儒道互補融進自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構(gòu)之中,并形成積極的影響。

      【教學重點】

      1.通過提煉話題、觀點并進行選擇性議論文寫作練習,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

      【教學難點】

      相關(guān)寫作訓練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學生自學

      一、自由誦讀

      二、結(jié)合注釋簡單疏通文意

      (1)文言基礎(chǔ)知識

      A.語音

      盍(hé)誨(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懷之

      智者樂(yaò)山,仁者樂(yaò)水知者樂(lè),仁者壽。

      B.通假字

      ①可謂好學而已(已:通“矣”)

     、谥邩罚收邏(“知”通“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點字詞

     、倬陀械蓝(正:使自己的道德行為得到修正,使動用法)

     、诶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使動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關(guān)懷和愛護)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雖不敏(敏:聰敏、聰明)

     、芪迨烀(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賦、人生的責任與義務(wù)等多層含義)

     、菔侵且(是:代詞,這)

     、揞粮餮云渲(盍:何不)

     、咴笩o伐善,無施勞(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歸仁焉(歸:稱許,贊許)

      ⑨小人長戚戚(長:總是,常常戚戚:憂愁,哀傷)

     、庖蝗湛思簭投Y(一日:一旦,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

      D.本課中所涉及的成語與格言。

     、偃,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谥疄橹,不知為不知

     、壑邩匪,仁者樂山。

     、懿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菥犹故幨帲∪碎L戚戚。

     、蘅思簭投Y

     、叻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代有名的宰相趙普曾經(jīng)對宋太宗趙匡義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钡拇_,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這個意思。

      二、檢查學生預習內(nèi)容

      三、孔子、《論語》簡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追記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四、文本內(nèi)容講析

      1.“學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解讀:此則講的是好學的態(tài)度、表現(xiàn)與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飽、不求食好,居住環(huán)境不追求舒適,居住環(huán)境較好的話會有一種依賴性,會對個人修養(yǎng)道德沒有幫助,反而使自己變得很懶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勞、敏捷、認真,而且要小心說話,俗話說得好“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讓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樣。

      孔子認為好學,要學業(yè)精通,就必須勤奮。學會居安思危,這樣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樣。這句話可謂與我們現(xiàn)代人的追求是反過來的,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給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讀好書才能有好職業(yè),不斷拿學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美女(帥哥?)買房買車”。這也是現(xiàn)實的,能拿在手里的但這并不是說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我們的一生,終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質(zhì)追求和感官享受終究有限,而精神的升華才是人生的最終之道。外在的追求會導致沖突緊張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華卻會呈現(xiàn)心理的平安與人生的順遂。我們并不是要把兩方面對立起來,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無限的寬裕,而物質(zhì)的追求,實在會讓生命總是緊張而煩惱。

      2.“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舍。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為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guī)范!

      子曰:“由(子路)!我教誨你的知道了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啊!”

      解讀:這一則講的是人的一生進德修業(yè)的發(fā)展過程,分為了幾個階段,真可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子是自學成才的典范,勤奮不倦地學習是貫穿孔子一生的主題。正是通過刻苦的學習,孔子才掌握了淵博的知識,并授徒講學,成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過學習的積累,在不斷的學習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從而達到了“從心所欲”的境界?鬃訉W習如饑似渴,不斷的尋找機會充實自己,“入太廟,每事問”?鬃诱J為學習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政》)?鬃右詫W習為樂,并對學習有很深的體會。

      后一則強調(diào)了要正確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虛偽,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長”篇

      原文: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尽!弊釉唬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顏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顏淵:名回,字子淵。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說(子: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談?wù)勀銈兊闹鞠蚰?(盍:何不)”子路說:“愿將我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輕]裘:泛指衣服。“輕”字為衍文,是因《論語雍也》中有“衣輕裘”而誤衍!棒谩保罕局钙ひ。共:動詞:指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車馬、衣裘用破,用壞。敝:使動用法。憾:抱怨)!鳖仠Y說:“(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處(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勞(施:表白)!

      子路說:“愿意聽聽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說:“老年人,使他們安逸平輩的人(朋友),使他們信任我年輕人,使他們得到我的關(guān)懷愛護。”(安、信、懷:都作使動詞用,賓語“之”分別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懷:關(guān)懷愛護)

      解讀:這則語錄中,寫的是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以言“志”為題,討論怎樣做人和如何處理人際關(guān)系為具體內(nèi)容簡短的一段對話。

      提出對處理“老、中、輕”三代人的人際關(guān)系的原則,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在新時期,尊老敬老、真誠守信、關(guān)心青少年成長,已成為科學發(fā)展觀,構(gòu)建社會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談人的立志。

      4.“雍也”篇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釉唬骸爸邩匪,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先生說:“知道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以它作為快樂!毕壬f:“智者喜歡水,仁者喜歡山智者活躍,仁者沉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解讀:這里,孔子強調(diào)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這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為明證。后一段話,充滿了辯證法,也是孔子對人的個性的深刻體悟,很能給人啟迪!吧降某练(wěn),水的靈動”,也許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許,并非每個人都能成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為目標來追求,人生就會更加有意義。

      5.“述而”篇

      原文: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快樂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问棺约焊挥、尊貴,這對我如同浮云一般(指根本看不上眼)!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坦蕩,小人經(jīng)常心緒不寧!

      解讀:追求吃穿享受很容易導致不義的行為。自己私欲的極度膨脹,必然要與他人爭奪有限的物質(zhì)資源,必然要想方設(shè)法的為了滿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義之事。但是通過不義的行為而獲得的富貴是很不穩(wěn)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終也會怎么失去。

      君子光明磊落,不憂不懼,所以心胸寬廣坦蕩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自己,所以經(jīng)常陷于憂懼之中,心緒不寧?鬃诱J為,作為君子,應(yīng)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6.“顏淵”篇

      原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應(yīng)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仁?鬃诱f:“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復到周禮上就是仁。一旦這樣做到了,天下的人都會稱贊你是個仁人了。實行仁,全憑自己,難道憑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的條目。”孔子說:“不合禮的現(xiàn)象不看,不合禮的聲音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顏回雖然遲鈍,也要求實行這些話!

      解讀:這一則,孔子論述“仁”,強調(diào)克制私欲,用禮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側(cè)重強調(diào)了個人的修身。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從這則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對老師所學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應(yīng)該說,講究自我表現(xiàn)約束,用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來調(diào)適自己的行為與語言,提高個人修養(yǎng),使人與人的關(guān)系和諧,這種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依衰,戒之在得!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時候,血氣還沒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壯年時,血氣正旺盛,要戒除的是爭斗等到老了的時候,血氣已經(jīng)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貪欲!

      解讀:這一則,孔子從人生的三個階段,強調(diào)了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壯年要成熟穩(wěn)重,做事情要憑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貪婪。應(yīng)該說,孔子說這些的出發(fā)點,還是“禮”的規(guī)范。這則對我們今天加強個人修養(yǎng),很有啟迪意義。

      五、學習孔子有何意義

      1.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而《論語》則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經(jīng)典。

      在兩千余年的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而《論語》則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經(jīng)典。

      雖然新文化運動以來,儒家學說成了被打倒的對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們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盡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們這個東方古老的國家不斷滲透,國人中受其影響甚眾,但國學作為中國固有的學術(shù)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導地位的。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漢學不斷成為世界各國學術(shù)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對象,今年就有許多國家興辦了孔子學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宣揚國學,宣揚儒家文化,有效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自新文化運動以來,白話文逐漸興起,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的確是靠了邊,試問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于國學了解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揚國學,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傳承,中華文明之所以沒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樣滅亡,就是因為文化傳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現(xiàn)在重提國學教育,宣揚儒家文化,就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墩撜Z》作為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雖然今天我們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過了解,我們一定有所收獲。

      推薦閱讀:①于丹《心得》②錢穆《新解》。

      三課時

      寫作拓展訓練

      從選文各則中提煉話題及論點,嘗試寫作議論文段及篇章

      提煉觀點、話題如下:

      第一則

      1、安貧樂道,精神富足。2、與高尚為鄰。3、人生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自我的過程。

      第二則

      1、學海無涯。2、早立志,早成才。3、天才=立志+勤學

      第三則

      1、求是的魅力2、為學也須講誠信

      3、學習態(tài)度三昧(實事求是、浮華矯飾、妄自菲薄)

      第四則

      1、品德修養(yǎng)三境界(為己、為人、為天下)2、大愛無彊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第五則

      1、學習的三境界(知之、好之、樂之)2、享受學習,成就人生。

      3、快樂是學習的密碼。

      第六則

      1、水的啟示(水性中國)2、海納百川與高山仰止

      3、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第七則

      1、安貧樂道與見素抱樸

      2、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我的“浮云”觀

      第八則

      1、山高人(我)為峰2、“戚戚”者未必小人3、君子也“戚戚”

      第九則

      1、(以禮待人)世界以痛吻我,我當報之以歌。

      2、一切偉大的人都是樸素而謙遜的。

      3、中國人失掉禮義了嗎?

      第十則

      1、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在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2、抵制誘惑,成就未來。

      3、臻于學業(yè),止于誘惑。

      《論語》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論語》十二章

      教學目標

     。薄⑼ㄟ^學習重點文

      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病⒔Y(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準備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背誦導入

      二、合作探究

      1、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

      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

      2、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

      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3、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4、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 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 打算?

      三、朗讀體會

      四、整理歸類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guī)?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1)談學習態(tài)度的'

      第7、9章

      (2)談學習方法的

      第1、2、 4、5、12 章

      (3)談修身做人的

      第1、2、6、8、 11、12章

      (4)談?wù)湎r間的

      第10章

      五、總結(jié)文言語法:

      1、通假字:(通誰讀誰,通誰講誰)

      說:通“悅”,讀yuè,意為: 愉快,

      知:通“智”,讀zhì,意為:聰明。

      2 、文言虛詞

      (1)連詞

      而:①順接連詞,表并列或承接 關(guān)系,意為“并且”“而且”“就”或不譯。

      例:學而時習之 任重而道遠(并且)

      溫故而知新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 (不譯)

     、谵D(zhuǎn)折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意為“卻”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

     、圻B接狀語和中心語

      例:提刀而立

     、苄揎椪Z,可譯為“著”“地”

      例:默而識之(地)

      (2)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

      例:余知而無罪也。(你)

      (3)兼詞(一字代兩字的意思)相當于“于之”

      例: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相當于“于之”,意為:在那里)

      則 表承接關(guān)系的連詞,意為“就”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五:布置作業(yè)

      默寫全文

      本課時講解

      句的停頓、字音、字義及翻譯。

      多鼓勵學生發(fā)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學生嘗試背誦。

      板書設(shè)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修身做人

      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做人

      珍惜時間

      自我報告

      教學反思

      課堂完成背誦。最好能當堂記住字義

      備課組長審核簽字

      《論語》教案 篇7

      論語十則教案設(shè)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僬莆粘S玫奈难詫嵲~,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诮柚ぞ邥,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論語十則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guān)學習的內(nèi)容。

      ○教學設(shè)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guān)孔子、論語的知識

     、賹W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yīng)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俪踝x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誨女(rǔ)知之乎不知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jié)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jié)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c.質(zhì)疑交流:就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提問組有權(quán)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②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yè)

      ①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②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論語十則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研讀有關(guān)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小結(jié)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shè)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①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

      

      >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教案 ) 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yīng)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jié)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現(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jié)并板書: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p>

      背誦課文

      作業(yè)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十則教案課后反思: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我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nèi)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課堂實踐活動。讀懂——能見“言”而知“意”;讀熟背誦——熟悉文言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形成語感;積累詞句——特別是古今不同的詞語和句式。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論語》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文言興趣

      師:蘇東坡曾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朱熹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是你我的良師益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我們不僅要好讀書,而且要會讀書。古人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名句或成語有很多。你在平時積累中知道哪些呢?

      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師:一代詩圣的經(jīng)驗之談。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生:要多讀才能寫出佳作。

      師:這是語文學習的秘訣之一。

      生: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朱熹

      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師:這里為什么要讀“”而不讀“”呢?

      生:因為這里的“見”是“顯現(xiàn)”的意思,所以讀“”。

      師:看來你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好。還有嗎?

      生:學而不厭。

      師:這是一個成語。用現(xiàn)代漢語說,是什么意思呢?

      生:學習不能滿足,要活到老,學到老。

      師:哪種表達更精練?

      生齊答:成語。

      師:這個成語來源于何處?有誰知道?

      生:《論語》,是孔子的一句話。

      師:好,今天我們要閱讀的就是從這本書中選取的十則。不知大家意識到?jīng)]有,剛才大家所說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詩,還有不少成語直接取典于古詩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這些文言古詩和成語都具有文言文簡潔、典雅的特點。平時我們說話作文能運用成語或引用詩句可謂是一件快事。相信我們能學好古詩及成語就一定能學好文言文。那么如何學好文言文呢?

      生:要多讀。

      師:正如剛才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領(lǐng)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匯、在讀中質(zhì)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操。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隨他一起探討有關(guān)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請對照注釋朗讀《〈論語〉十則》。

     。c評:圍繞讀書,由學生所熟悉的成語及古詩詞導入,將學生的積累帶進課堂,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同時也由學生總結(jié)出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二、初讀課文,走近作者作品

     。ㄉ怕暲首x)

      師:大家讀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齊答:孔子說。

      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子曰”呢?

      生: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師:《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請大家拿出我們預習時所做的“作家作品讀書卡”,全班交流,資源共享。

      生: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收藏的書里發(fā)現(xiàn)只有半部《論語》,故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鬃邮侨寮覍W派創(chuàng)始人。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貢獻,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生: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師:這一個故事正好在我們今天要學到的格言中有一句類似的文言句,一會兒讀的時候請大家再來作答。

      生:孔子因他的刻苦好學,終于成就了偉大的事業(yè)。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F(xiàn)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孔子的像身長6.4尺,號稱“長人”,給人感覺高大、莊嚴。

      師:大家可以參看書上插圖。我感覺到的不僅是高大、莊嚴,我還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形象。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稱為“賢人”,課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鬃铀篮,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鬃邮侵袊鴼v史上創(chuàng)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yè)教師,得到子弟子們的衷心尊敬。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孔子的學生,如何?

     。c評:用做“作家作品讀書卡”的形式促使學生自主地去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利用資料、資源共享,對于今天的信息時代不失為一種高效之舉。對《論語》及孔子的了解也為下面文言文的學習張本。)

      三、讀準節(jié)奏,讀出文言韻味

      1.師:好文不厭百回讀。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對照注釋讀準字音。

     。ㄉ首x課文)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朗讀一遍,看看你是否讀準了字音。

      (一生范讀課文)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注意到了關(guān)鍵字的讀音,音咬得很準。

      師:你很會傾聽。你剛才說的“關(guān)鍵字”是哪些字?

      生:第一則中的“說”同“悅”,故讀“”;第五則中的“女”同“汝”,故讀

      “”。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下面注釋有。

      師:借助注釋讀準字音,好方法。這種用一個字來代替另一個字的文言現(xiàn)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了解即可。你能否再舉一例?

      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就是通“現(xiàn)”。

      生:《童趣》中的“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的“強”通“僵”。

      (點評:根據(jù)學生的朗讀及評價歸納出了讀準字音的方法,對文言特殊現(xiàn)象的講解適可而止。)

      師:好,大家不妨將剛才所說的這些關(guān)鍵字的讀音專門設(shè)置一個門類積累到你的讀書卡中去。剛才大家由一個例子聯(lián)想到其它,這種學習方法叫什么?

      生:舉一反三。

      師:你知道是誰提出的嗎?

      生:孔子。

     。c評:適時引導學生做讀書卡,并及時讓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師生互動,體現(xiàn)了教學機智。)

      2.師:好,注意了平時的課外積累?鬃釉诒疚闹幸蔡岢隽嗽S多的學習秘訣,請大家細讀課文。要求讀準節(jié)奏,讀出文言的韻味。讀準了節(jié)奏,文言文就讀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為一小組互讀互評,將不太理解的字詞找出,抄寫到你的“難句理解”類讀書卡上,然后小組討論。讀書時看誰搖頭晃腦搖得好。

     。ㄉ鷵u頭晃腦地讀)

      師:有沒有小組解答不了的問題提出全班討論?

      生:前七則比較好懂,第八則的含義我們這一組不太明確。

      師:哪一組的同學來幫他們解決?最好能“授之以漁”。

      生: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剛毅,因為他肩負著偉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理解這一句話并不難。這一則中有一個關(guān)鍵詞“弘毅”,可用換字辦法來解釋,即“剛毅”“強毅”;有的可用加字辦法來解釋,如“任(任務(wù))重(重大)而道(路程)遠(遙遠)。

      師:請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礎(chǔ)上齊讀這一則,讀準節(jié)奏。

      (生齊讀第八則。)

      (點評:通過理解文意讀準節(jié)奏,行之有效。在讀中做“難句理解”讀書卡,學生之間互問互答,并由學生自己交流解難方法。時時處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師:會總結(jié)的人一定是會學習的人,由“學會”走向“會學”,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實還可采取“會意”的方法,讀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這一則中還有兩個詞語被作為成語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哪兩個?

      生:任重道遠、死而后已。

      師:像這類成語在《論語》中還有很多。除了這兩個,你還知道哪些呢?

      生:溫故知新、見賢思齊。

      生:學而不厭、循序漸進。

      師:看來你的閱讀面很廣。有的同學已將這些成語寫在了讀書卡上!墩撜Z》中的成語非常豐富,大家下課之后可設(shè)置一個“《論語》與成語”專題進行摘抄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其實除了成語,還有許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膾炙人口。下面請就你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凑l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韻味來。

     。c評:成語是古今漢語的橋梁。通過對成語的摘抄,既走進了文言文,又增強了現(xiàn)代語的積累。)

      4.(生背讀)

      生:我最喜歡第一則。(生背誦“學而”章)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則呢?簡要說明理由。

      生:所謂“學習”就是既要“學”(學道理)又要“習”(練習、溫習),告訴了我們學習方法。

      師:好比游泳,先學游泳知識,再下水實踐。談學習方法的還有哪幾則呢?

      生:“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的呢?

      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我們回頭再來看看關(guān)于孔子被那個七歲孩子攔路的故事,孔子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你聯(lián)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話呢?

      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生:我聯(lián)想到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師:兩位同學都讀得有節(jié)奏、有韻味,看來是真正理解了。不錯,這兩句講的都是隨時隨地要注意學習。那么由這一句話我們又可以聯(lián)想到哪些成語呢?

      生:取長補短。

      生:不恥下問。

      師:其他幾則,是關(guān)于哪些方面的呢?有沒有你喜歡的呢?

      生:關(guān)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我喜歡“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師:由這一句你聯(lián)想到了哪句古詩呢?

      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師:剛才所背誦的這些格言警句,相信對每位同學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啟示。關(guān)于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

      生:進行分類:學習態(tài)度類、學習方法類、思想品德修養(yǎng)類。

     。c評: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格言警句當堂背誦,背出韻味,既加深了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習文言文的語感,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自然地得以實現(xiàn)。)

      第二課時

      四、讀后思辨,讀出個性化見解

      師:在上一節(jié)課的自由背誦中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為每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閱讀體驗自然也不可能相同。讀著你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種個性呢?請大家再品讀這些語句,聯(lián)系你的生活體驗談?wù)勀愕囊娊狻?/p>

     。ㄉ僮x、背課文。)

      生:我特別喜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為這句話道出了我的心聲。從小爸爸媽媽就逼著我學鋼琴,強迫我按照他們的意愿去做,我很苦惱。我真想把孔子的這句名言送給我的爸爸媽媽。

      師:你與孔子的思想發(fā)生了碰撞,產(chǎn)生了共鳴,回去后別忘了與父母交流。與作者進行對話,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這種學習方法值得每位同學借鑒。閱讀就是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于這句話你還有不同看法嗎?

      生:我不完全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鬃拥倪@句話要結(jié)合上下文來理解。請注意文中一個“恕”字,本身包含了“相互體諒”之意。既是體諒,那么就要就事論事,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父母確實是為了你好,“己所不欲”,也可“施于人”,F(xiàn)在不理解,等長大以后你也許就會明白父母的苦心。

      師:相互體諒、換位思考就可搭起一座理解之橋。俗話說得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閱讀就是要有自己的個性化見解。我在讀第二則“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感慨頗深。今天讀來也似諄諄教誨,如在耳畔,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生:古人很重視品德修養(yǎng)。曾子是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如果每天我們也能自我反省一次:今天的我是不是每件事都盡心盡力去做了呢?對朋友是不是講信用呢?老師講的是不是都復習了呢?我相信這樣便能使自己不斷提高。

      師:正如竹──每前進都要作一個小結(jié)一樣。說到自省,《論語》書中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孔子要求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yǎng)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現(xiàn)在我們的學習評價中不是特別重視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嗎?除此之外,你還有什么新的啟示呢?

      生:讀到這一句我聯(lián)想到了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即講信用。

      師:“忠”“信”是儒家文化道德條目中重要的兩條,是立德之本!爸摇北憩F(xiàn)在盡心竭力去做事,“信”即對朋友講信用。這“忠”“信”二字在當今時代仍需倡導。要誠實不欺,敢說真話,說話算數(shù),這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大家能從中讀出如此多的感悟,這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養(yǎng)料。

      (點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聯(lián)系學生的自身實際及自我體驗再來品讀這些語句,進行思辨,就會“溫故而知新”,讀出更多個性化的理解來。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現(xiàn)。)

      五、激趣探究,綜合實踐活動

      師: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發(fā)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睆闹袊目鬃舆@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去找智慧?梢灿腥苏J為孔子的學說主張的是一種中庸思想,應(yīng)該批判地吸收。比如陶淵明就對孔子很不以為然。陶淵明說孔子是“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這‘彌縫’二字,是把國情比為一堵有裂縫的墻,孔子的工作任務(wù)只是用水泥石灰把裂縫填滿,讓它的外表仍然是一堵完好的墻而已。

      我在讀《論語》時,我的思緒就常常穿越時空走進孔子的那個時代,戰(zhàn)爭、疾病、欺凌、掠奪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正義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這時候孔子出現(xiàn)了,他不顧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圣理想。應(yīng)該說,游走于諸候之間是一種悲壯的舉措,也許正因為他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任重道遠精神,才與眾弟子無間隔地坐而論道,使那些學說成為中國數(shù)千年綿綿不絕的浩然正氣。我想,孔子這樣做時,一定沒有認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師。他不過是一個童心未泯又熱愛藝術(shù)且善于思想的真誠人罷了。與其說喜歡孔子的學說,不如說更喜歡孔子這個人?鬃拥恼嬲\坦蕩,仍然是我們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品質(zhì)。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課后廣泛地搜集資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張、他的性格、他的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寫一份讀書報告。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植根于我們的心靈,伴我們成長。

     。c評:師生同講同議,引出爭議的話題,留待學生在課外以更高的熱情更濃的興趣去讀《論語》、去讀孔子、去讀更多的文言文、去背更多的文言名句。)

      【教學反思】

      1. 在教《論語》時,感覺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繼承并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愿意去讀,這兩節(jié)課就沒有白上。如果還能讓學生樂于去讀,那么課堂上所學的就不僅僅是《〈論語〉十則》了。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熏陶道德修養(yǎng)。什么是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xiàn)代漢語,也不是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jīng)過查工具書和注釋會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學習或生活中也許會在他的腦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幾句類似“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凹核挥,勿施于人”的文言語句來。多讀文言文,浸潤其中,涵詠體味,會使人無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又不如“授之以漁場”(北師大肖川教授語)。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做讀書卡積累語言的習慣、質(zhì)疑探究學會思辨的習慣。一句話,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論語》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理解十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為人處世;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三千多年,在這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中,不知誕生過多少光耀千古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這如滿天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這樣一個人和這么一本書,總是如浩月當空,長明不熄,照耀著一代又一代人,引領(lǐng)著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這個人和這本書的名字嗎?

      生齊答:孔子和《論語》。

      師: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記錄孔子和弟子們言行的《論語》,也一直是我國思想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國歷史上做課本時間最長的一本書,也是我國歷史上貢獻成語最多的一本書。大家有興趣來了解這本書嗎?

      生齊答:有興趣。

      (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

      其父叔梁紇,其母顏征在是叔梁紇的第三個夫人。孔子幼年喪父,其母被迫離家。少年孔子是在貧困的家境中度過的。但由于他的勤奮好學,虛心求教,終于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鬃拥乃枷牒诵氖恰叭省,他編訂整理了我國古代第一部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重要的文獻《尚書》,并把魯國史官記錄的《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墩撜Z》則是記錄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其中有許多的話今天仍然有廣泛的影響。所以有宋代的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到了漢代,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建議,把儒家思想做為中國思想的正統(tǒng),從此,儒家思想整整影響中國兩千多年,成為我們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唐代的韓愈曾經(jīng)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慕y(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quán)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拔男劬钡。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的曲阜的孔府是我過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勝。

      補充:孔子所處的社會,是動蕩的社會;所處的時代,是變革的時代。春秋時期(公元前七七零年至公元前四七六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之間的爭霸戰(zhàn)爭連年不斷。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但在客觀上也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tǒng)一的步伐。此時因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chǎn)力得到發(fā)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隸社會走向崩潰。

      2、《論語》是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二十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弟子問及弟子間的互相討論,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讀課文:教讀、自讀、齊讀。

      四、學生結(jié)合注釋和參考書,理解并翻譯課文。

      五、課文理解和分析:課文十則分為三部分,講述的是做人的道理。

      第一至三則,講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

      一日三省、見賢思齊、寬容

      第四至八則,講個人的抱負追求。

      遠大的理想抱負,講求仁義道德

      第九至十則,講要有藝術(shù)修養(yǎng),要親近自然,鍛煉身體。

      六、討論、質(zhì)疑、析疑:根據(jù)課文注釋,理解課文,互相提問,互相解答。

      七、作業(yè):熟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齊讀全文。

      二、抽十位同學翻譯課文,其他同學糾錯三、進一步分析理解課文。

      品讀賞析,探究內(nèi)涵——學生散讀、背誦、討論、賞菥。

      三、創(chuàng)讀文句,拓展創(chuàng)新。

      1、學生朗讀,分齊讀、個人朗讀

      ①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谡n文中有些話己凝固為成語,試著把它找出來。

      2、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結(jié)合課文說說,并闡明今后的打算。

      (補充)傳說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等人學習,他就是一個虛心求教善于學習的人,所以才成為古今聞名的大教育家。

      四、寫作特點。

      1、《論語》主要記言,是語錄體散文。所選十則中,每則字數(shù)不多,僅三言五語,所記述的言論,直起直落,僅提出觀點或提出結(jié)論,并沒有論據(jù)或論證。

      2、語言凝煉,思想內(nèi)容極其深刻,所以一些語句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成語,至今仍活躍在人民的語言中。

      五、合作探究,自主實踐活動。

      師: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獲得主在巴黎集會,發(fā)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睆闹袊目鬃舆@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讀《論語》時,我的思緒就常常穿越時空走進孔子的那個時代,也許正因為他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任重道遠精神,才與眾弟子無間隔地坐而論道,使那些學說成為中國數(shù)千年綿綿不絕的浩然正氣。我想,孔子這樣做時,一定沒有認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師。他不過是一個童心未泯又熱愛藝術(shù)且善于思想的真誠人罷了。與其說喜歡孔子的學說,不如說更喜歡孔子這個人?鬃拥恼嬲\坦蕩,仍然是我們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品質(zhì)。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課后廣泛地搜集資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張、他的性格、他的為人等等方面,充分掌握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為題,寫一份讀書報告。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植根于我們的心靈,伴我們成長。

      《論語》教案 篇10

      課 題: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 法:

      讀析、質(zhì)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課文

      1、導語:

      在學習上要“溫故而知新”,還要不滿足,不厭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下一節(jié)內(nèi)容。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初讀感知

      1、識記:默而識( )之 悱( ) 行( )彀( )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疏通文義

      三、讀析、討論、質(zhì)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識:音zhì,記住的意思。

      (2)誨:教誨。

      (3)何有于我哉:對我有什么難呢?

      (4)束修:修,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修就是十條干肉?鬃右笏膶W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余干肉作為學費。后來,就把學生送給老師的學費叫做“束修”。

      (5)憤:苦思冥想而仍然領(lǐng)會不了的樣子。

      (6)悱: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

      (7)隅:角落。

      (8)文:文獻、古籍等。

      (9)行:指德行,也指社會實踐方面的內(nèi)容。

      (10)忠:盡己之謂忠,對人盡心竭力的意思。

      (11)信:以實之謂信。誠實的意思。

      (12)喟:音kuì,嘆息的樣子。

      (13)彌:更加,越發(fā)。

      (14)鉆:鉆研。

      (15)瞻:音zhān,視、看。

      (16)循循然善誘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誘,勸導,引導。

      (17)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

      (18)末由:末,無、沒有。由,途徑,路徑。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19)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20)兼人:好勇過人。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nèi)容,教師點撥明確。

      (24)孔子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睂τ谖幕R和其他社會知識,人們應(yīng)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yīng)當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cè)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于在今天,我們?nèi)栽谛麄魉倪@一教育學說。

      (26)孔子所說的這段話,表明了他誨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

      (27)在這里,他提出了“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從教學方面而言,他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fā)、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guī)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鑒。

      (29)本章主要講孔子教學的內(nèi)容。當然,這僅是他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內(nèi)容。孔子注重歷代古籍、文獻資料的學習,但僅有書本知識還不夠,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所以,從《論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經(jīng)常帶領(lǐng)他的學生周游列國,一方面向各國統(tǒng)治者進行游說,一方面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干。但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仍不夠,還要養(yǎng)成忠、信的德行,即對待別人的忠心和與人交際的信實。概括起來講,就是書本知識,社會實踐和道德修養(yǎng)三個方面。

      (30)顏淵在本章里極力推崇自己的老師,把孔子的學問與道德說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還談到孔子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誘”則成為日后為人師者所遵循的原則之一。

      (31)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里,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33)孔子的教育對象、教學內(nèi)容和培養(yǎng)目標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辦教育,反映了當時文化下移的現(xiàn)實,學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變,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階級、階層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種機會。他廣招門徒,不分種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受教育。所以,我們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學的先例,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本思想。

      (34)所謂‘學海無涯’!別人向自己討教,不得已而回答是必要的。如果喜歡隨意指點別人,就會自以為是,甚至產(chǎn)生自滿而不再進去、追求。這是阻礙我們自身發(fā)展的一大憂患!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對別人的舉動、言論橫加指責。其實,不知道別人他們的舉動都是經(jīng)過考慮的。這種立場上的區(qū)別由于出發(fā)點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行為是應(yīng)該理解的。

      (35)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規(guī)矩,教師不能教,學生無法學,小至手工技巧,大至治國安邦,凡事都有法可依,有規(guī)矩可循

     。36)不屑而教的奧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誨他,是讓他羞愧而奮發(fā)向上。因此,不屑于教誨只是不從正面講道理而已,是從反面激發(fā)他的自尊心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翻譯第30、31段文字

      3、整理特殊句式

      五、積累與應(yīng)用

      1、名句誦讀:

     、佟⒅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④、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六、教后感悟

      《論語》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

      三、課前準備

     、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

     、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第一課時

      一、 復習初一年學過的《<論語>六則》

      1、 全班齊背 (活躍課堂氣氛)

      2、 指名學生介紹有關(guān)孔子《論語》的知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新的十則。

      二、 教學思路

      (一)第一個教學板塊:認讀課文

      1、 播放錄音,學生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diào)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指名朗讀

      4、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地朗讀全文

      (二)第二個教學板塊:析讀課文

     、 則

      省:對自己的`言行反省與檢查 身:自己 忠:誠心誠意 信:誠實

      梗概:多自省

     、 則

      見賢思齊:看見德行優(yōu)秀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

      梗概:對先進和落后的態(tài)度

     、 則

      。河米约旱男膩硗葡雱e人的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不要施加給別人

      梗概:講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歸納:講做人的道德修養(yǎng),要多“自省”,講恕道

     、 則:

      弘毅:抱負遠大,意志堅強 任重道遠:承擔的責任重大,艱險的道路還很長梗概:做人應(yīng)該抱負遠大,意志堅強

     、 則

      道:仁道 處:據(jù)有,取 惡:厭惡、討厭

      梗概:追求“富與貴”,要“從其道”。

     、 則

      子貢問君子:子貢請教怎樣才能做一個君子

      梗概:君子的標準是先行而后言。

     、 則

      惡:壞的,不好的

      梗概:主張“成人之美”

     、 則

      而:如果,表假設(shè) 從:從事

      梗概:認為要通過修養(yǎng)仁德來得到官職,即使是低微的官職,也應(yīng)當盡職盡責去做好,如果不能做官,就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yè)。

      歸納:人要有追求、有抱負,對富貴要取之有道,要重實踐,能成人之美。

      (三)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課文

      1、 成語

      見賢思齊 任重道遠 成人之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名言警句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三月不知肉味

      三、 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論語〉〉十則的大概意思,但其中的道理還須我們進

      一步去探索、研究。

      四、 作業(yè)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 檢查作業(yè)

      1、 學生齊讀課文

      2、 學生齊背課文

      3、 抽查學生背誦情況

      二、 師生共同討論問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具體如下:

      1、 本文論述的思想中,你贊成哪一個觀點,不贊成哪一個觀點?為什么?

      2、 在本文論述的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3、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三、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四、 老師總結(jié)

      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這些都需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孔子的〈〈論語〉〉為我們講述了許多人生道理,這些都是我們用來對付困難的法寶,希望大家好好把握住,不要讓它們隨風逝去,學了就忘。

      《論語》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及《論語》。

      2、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誦。

      〖教學設(shè)想

      這是學生第一次學文言文,興趣非常重要,要讓學生對文言文不產(chǎn)生畏懼感,這一節(jié)課很關(guān)鍵,所以,這節(jié)課盡量不在具體的字詞上糾纏,只讓學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礎(chǔ)上背誦則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介紹孔子、《論語》及語錄體

      二、朗讀

      三、理解文意

      采用讀讀講講的方式,即每一則語錄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讀背誦。然后進行集中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背誦。

      1、“時”“說”“樂”“慍”“君子”

      2、“溫故而知新”的含義。

      3、“罔”“殆”的意義;

      4、“誨”“女”“知”的意思

      5、“謂”“恥”“是以”

      6、“識”“厭”

      7、“三”“從”“善者”

      8、“好”“樂”

      9、“川”“斯”

      10、“嘗”“以”

      四、課堂練習

      要求學生關(guān)上課本,進行練習。

      1、見課后練習一、三,使用課件。

      2、補充:寫一段話,用上下面給出的短語中的三個以上

      A、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C、溫故而知新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E、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F、敏而好學

      G、不恥下問

      H、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I、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J、默而識之

      K、學而不厭

      L、誨人不倦

      M、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N、逝者如斯夫。

      五、背誦

      六、板書設(shè)計

      《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一、要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謙虛誠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二、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jié)復習,發(fā)現(xiàn)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jié)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

      三、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論語》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章語錄的含義,提高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聯(lián)系自身的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涵。

      背誦課文,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三千多年,在這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論語》是就其中的一部,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文化經(jīng)典,一起研讀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二章》。

      2.首先,請看我們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⑴誦讀,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⑵理解各章語錄的含義,聯(lián)系自身的學習和生活,說說其中倡導的“為學之道”“修身之理”。 】

     、橇私狻墩撜Z》在歷史上的價值,熱愛我們的民族經(jīng)典文化。

      二、了解作家作品

      1. 文體知識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論語》內(nèi)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等。

      《論語》多采用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只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也有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做的回答,寫法比較靈活。還有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2.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被譽為“萬世師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鬃颖缓笫雷馂椤笆ト恕,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他知識淵博,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論語》。注意,讀準字音。

      三、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 論語(lún) 說(yuè) 慍(yùn) 三省(xǐng) 曾(zēng)子 傳(chuán)不習乎 逾(yú) 罔(wǎng) 殆(dài) 一簞食(dān) 曲肱(gōng) 篤志(dǔ)

      2.讀出味道

      溫馨提示:(1)讀時要字正腔圓!白终本褪亲忠魷蚀_,“腔圓”就是發(fā)音飽滿。(2)處理好停頓,控制節(jié)奏。(3)把握重讀和輕讀。(4)注意語速語調(diào),做到聲韻和諧,抑揚頓挫。

      3.指名讀,正音。

      4.配古典音樂讀。

      四、探究學習,疏通文意

      1.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1)一字一詞,逐詞展開。

     。2)根據(jù)語境,組詞猜詞。

     。3)結(jié)合注釋,記詞說意。

     。4)知詞順義,不要反推。

     。5)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6)調(diào)整句序,添詞成句。

      2.用這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結(jié)合注釋,把握重點字詞,理解前六章論語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譯。

      4.提出疑問,一起來探討交流。

      5.掌握和積累重點文言詞匯。

      五、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說感受

      1.這里面有關(guān)于學習方法的,有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的,還有修身養(yǎng)性的,請你說說哪些是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哪些是修身養(yǎng)性?

      2.在《論語》中,孔子告訴他的弟子應(yīng)該如何學習,如何修身,這是“為學之道”“修身之法”。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文士詩人都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對于我們現(xiàn)代的中學生來說,同樣也有著現(xiàn)實的意義。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經(jīng)歷,說說哪一則論語對你有啟發(fā)?

      3.放到語言環(huán)境當中,靈活運用:

     、艔埫鞯膸状慰荚嚦煽兌疾焕硐耄蠋熤赋鏊A(chǔ)不牢固,教導他學習應(yīng)該“ !

      ⑵“上合總理會”在鄭州召開。迎接各國領(lǐng)導人的到來時,我們想說:“ , ?”】

      六、小結(jié),背誦

      同學們,《論語》不僅作為一種行為導向,更作為一種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國人的血脈,隨著時代跳動的脈搏,不息地流淌,F(xiàn)在,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一起來誦讀經(jīng)典吧!

      板書設(shè)計:

      《論語》十二章

      為學之道

      修身之法

      第二課時

      一、溫故而知新

      1.背誦上一課時學習的《論語》前六章。

      2.指名翻譯《論語》前六章。

      二、學習《論語》后六章

      1.自由朗讀,注意停頓節(jié)奏,讀出文言文的古風古韻。

      2.用上一課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結(jié)合注釋,把握重點字詞,理解前六章論語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譯。

      4.提出疑問,一起來探討交流。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第八章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譯文: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這句話,表現(xiàn)出孔子自覺修養(yǎng),虛心好學的精神。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 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蹲訌垺

      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掌握和積累重點文言詞匯。

      三、分類,歸納總結(jié)

      1.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學習態(tài)度: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四、《論語》散文的寫作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

      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gòu)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墩撜Z》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

      《論語》的文學色彩在于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實、含蓄雋永的語言。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使它成為先秦說理文主要的形態(tài)。

      五、課堂小結(jié)

      本文的內(nèi)容圍繞著孔子的言談舉止,向我們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觀點和態(tài)度,通過學習本文我們能夠準確的背誦和翻譯本文,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識,理解了文章的深層含義和主旨。

      六、課下作業(yè)

      默寫全文、做相關(guān)的練習題。

      《論語》教案 篇14

      知識和能力:

      學會四個生字,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正確地默寫課文。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過程和方法:

      通過查閱資料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像結(jié)合。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對中國儒學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產(chǎn)生興趣,由此產(chǎn)生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查閱資料:

      孔子的有關(guān)資料

      第1課時

      教學目標: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正確地默寫課文。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二年級時我們學過《論語》一則,你們還記得《論語》是一部什么書嗎?

      這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圖片)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看看孔子又要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27、《論語》二則。

      二、學習課文:

     。ㄒ唬┬÷曌x課文,爭取把字音讀正確,注意停頓。

      教師檢查字音,出示全文:

      在學生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教師注意指導句子間的停頓。

     。ǘ┮龑W習、理解課文的意思。

      1、提示學生自學,默讀課文,

      教師出示自學:1、運用看注釋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字或詞的意思。如果你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把它畫下來。2、提示: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小組匯報:把你的問題提出來跟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看看小組內(nèi)的同學能不能幫你解決,如果不能解決的等一會兒再向全班同學詢問。

      (三)全班交流學習成果:誰愿意給大家說說?

      1、說說你們小組讀懂了什么?交流時一人說,其他同學要認真聽,如果有不同意見要等他說完后提出來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提出來全班交流。

      2、你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故:你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字典中還可以解釋為:老的、舊的、過去的。想一想:以前認識的人、老朋友我們可以稱為什么?(“故人”),你還能用這個意思組個詞嗎?(故事、故書、故宮……)板書:故

      從書上找找與“故”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嗎?(新)板書:新

      或從書上找找與“新”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嗎?(故)

      根據(jù)學生說的情況及時添加板書:溫故知新

     。ㄋ模┳x文,想一想,從孔子的這兩句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和同學討論討論。

      三、練習背一背。

      四、拓展

      你還知道其它論語嗎?背一背,說一說大意。

      教學反思:

      學生能夠把論語改寫成白話文,學生能夠基本理解論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