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2-10 16:30:33 教案 投訴 投稿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匯編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能按群目測數群。

      2、能把兩部分數量合起來看,學習按群測數。

      3、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教具:5、6、7、8、9、10的實物卡片共6張。

      學具:幼兒用書,鉛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目測數群,感知10以內的數。

      教師分別出示實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教師帶領幼兒一一點數,并說出物體的總是。

     。2)學習按群測數。

      教師啟發(fā)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個x x?說一說:你們覺得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快?為什么?組織幼兒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帶領幼兒看5的實物卡片,啟發(fā)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教師引導幼兒觀察6——7的實物卡片,鼓勵幼兒自己用這種辦法說出總數。教師借助手勢,啟發(fā)幼兒用手畫圈表示總數。

      2、操作活動。

      (1)看實物和圓點連線。(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實物和圓點的數量,說一說,圖上有什么?每張卡片上的數量是多少?啟發(fā)幼兒用連線的方法,連接數字和相應的卡片。

      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請你給多的一組打√,再寫上數字。

     。2)統(tǒng)計活動。

      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請你將同類的動物圈在一起。啟發(fā)幼兒按標記在格子里寫上相應的數字。

      3、活動評價。

     。1)重點評價:“看圖連線”和“按標記寫數字”,請幼兒自己講述操作過程。

     。2)對操作正確以及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

      2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yǎng)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fā)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傧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蹎螖蛋ぶp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qū)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qū)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qū)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共7頁,當前第1頁1234567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并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游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設計意圖:

      基礎階段的數學教育要求幼兒能解決問題,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在利用和運用數學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數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對于有一定數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學習群數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群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數數問題。本次活動根據孩子對糖果很喜愛這一特點,并充分利用了羅山的糖果資源,以讓幼兒當"小工人"幫忙數、裝糖果的方式,積極踐行《指南》精神,在輕松的氛圍中引導幼兒快樂、自主地學習群數,并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探索群數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歡的群數方法,以便應用到生活中。

      一、活動目標

      1、用糖果探索和發(fā)現按群數數的方法。

      2、嘗試用不同的數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樂于參加數數活動,體驗不同方法數數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按數取物的經驗。

      物質準備:糖果圖片、糖果、盤子若干;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ㄒ唬┱勗拰,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有吃過糖果嗎?糖果廠的老板找不到工人來幫忙裝糖果,他很著急,想邀請小朋友當小工人把糖果裝進盒子里。

     。ǘ┨岢鲆螅醮翁剿

      1、教師出示糖果圖片(10個)引導幼兒觀察點數。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數一數圖上一共有幾個糖果?你是怎么數的?

      2、引導幼兒猜想兩種不同的'數數方法哪種較快。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一個一個數比較快,還是兩個兩個數比較快呢?為什么?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師:糖果廠的老板幫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糖果和一個小盤子,等等請用你想嘗試的數數方法把糖果裝進盤子里。

      (1)在數糖果時,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擾到旁邊的小朋友。

      (2)要積極開動腦筋,用多種辦法來裝糖果。

      4、幼兒集體操作驗證,教師分別觀察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數數的方法并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是怎么數的?那這樣數快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集中分享數數方法,教師記錄并歸納小結。

      師:王老師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要把你們分裝糖果的方法記錄下來,F在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數數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因為一個一個數要數10次,兩個兩個數只要數5次,所以用兩個兩個數比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得快一些。

     。ㄈ┰俅翁剿鳎嵘涷瀻煟豪习蹇吹絼倓傂∨笥讯甲龅煤芎,所以又給我們新的任務啦,你們看這次老板給了我們一張?zhí)枪目ㄆ唵,要求我們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數出來?/p>

      1、引導幼兒討論,用什么數數方法裝糖果更快。

      師:除了按一個一個數、兩個兩個數的方法裝糖果,還可以怎么裝更快呢?

      2、介紹記錄方法師:老師已經把糖果都畫在紙上了,請你把你數數的方法用筆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兩個兩個數的辦法,就用筆把兩個兩個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后,在后面寫出總共圈了幾次,并看看,哪種數數的辦法最快。

      3、幼兒嘗試記錄,教師全面觀察指導。

      師:你們看,每個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經準備記錄表和筆。等會裝糖果的時候,請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聲量,并在記錄紙上記錄盡量多的辦法。

      4、集體分享記錄的方法和結果。

      師:請已經完成的小朋友帶著你的記錄表回到位置上與同伴說說你是怎么數的。

     。ㄋ模┗顒友由欤w移運用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的方法來數數。以后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種方法來繼續(xù)數數量更多的數。比如100、200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數會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這個問題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來想一想!

      教學反思:

      能將物體以2、5、10單位進行按群數數。讓幼兒當糖果廠的小工人,在數糖果的過程中,幼兒也初步了解了按群數數的含義,本次活動我以設計糖果廠的場景切入主題,幼兒都能積極回答,說出自己的想法,以游戲形式幼兒很感興趣,提供的讓幼兒操作的糖果幼兒都很感興趣,在操作探索的時候積極性都比較高,但是在讓幼兒操作環(huán)節(jié)前提的要求不夠詳細,常規(guī)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沒有說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齊放框框里,個別幼兒就開始玩,雖然是大班但是我發(fā)現常規(guī)的要求還是要求,有時就因為小小的環(huán)節(jié),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常規(guī)又慢慢的松散掉,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一點不足是:我沒有把握整個環(huán)節(jié)的重點,讓幼兒的知識經驗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這也是數學活動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接下去我會觀摩平行班的數學活動,思考我設計的合理嗎,考慮周全了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與"座"的意義。

      2、學習按座位票中的兩個條件,對號入座的正確方法。

      3、發(fā)展幼兒大膽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一張大的"排"、"座";1~4排的"排"標記。

      2、學具:幼兒每人一張寫有"____排____座"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認識排,幼兒自做"排"號。

      師:"看!這里的椅子已經排成了一排排,請小朋友找個小椅子坐下來,請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來,請第二排的小朋友揮揮手,請第三排的幼兒點點頭,請第四排的小朋友舉雙手。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幾排?"

      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字(排)?這個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這一橫線表示寫幾排,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2、認識"座",幼兒制作"座"位號。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數一數每排座位都有幾張椅子?請問你是坐在幾號座位的?請所有5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4號座的小朋友點點頭,清所有3號座的小朋友揮揮手,請所有2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1號座的小朋友舉雙手。"

      幼兒做出相應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字(號)?這個號字的前面多了什么?這一橫線表示寫幾號,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3、認讀座位票

      師:"請小朋友把你們椅子下面的.紙打開,這就是座位票,請小朋友讀一讀你的座位票。"

      幼兒:"三排四號..."

      二、交換座位票,學習看票找座位。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拿好座位票上來找個好朋友和他交換座位票讀一讀,大聲地讀出來,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結:我們看座位票找座位時,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你們學了看座位票找座位這個本領開心嗎?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見過座位票。"

      幼兒:"電影院。"

      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們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煩爸爸媽媽了。下次我們再來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戲好嗎?"

      幼兒:"好!"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讓他們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幼兒對數字已經有了初步經驗,怎樣讓他們運用已有經驗為自己的生活服務,并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帶著這個問題我選擇了《找座位》這個大班數學活動。

      小百科:座位,包括廂座,香港所指的卡位,及餐廳、交通工具、戲院等一種對坐的座位。座位有些是按票子對號入坐,有些是排隊先到先得,不設留位,通常有不準霸位的規(guī)定。座位,有時錯寫為坐位。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觀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記錄剝花生仁的情況,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數據的方法。

      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花生人手10顆,點心盤和小碗人手一個,記錄表人手一張。

      智能AB猜試題;ㄉ愂称啡舾。

      活動過程:

      一、觀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謎導入:小朋友都喜歡猜謎,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奥槲葑樱t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誰猜出來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請幼兒解釋謎面。我們來看看,花生的外殼怎樣?里面呢?打開后,里面有什么?學習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剝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謎語,而且還能說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顆花生里面都睡了一個花生仁呢?那你來猜猜看,這顆花生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幼兒猜測)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怎樣就能知道了?(剝開來看一看)2.你們想不想剝花生呢?今天我們一邊剝花生還要一邊記錄,怎么記呢?(出示記錄表)這里有一張記錄表,上面有兩排格子,這一排是告訴你要剝10次花生,下面這一排是讓你填花生仁的顆數,如果第一次剝出2顆花生仁,你就在第一個格子里用2來表示,第2次剝出3顆來,你記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剝的時候要剝一次記一次,一直到剝完為止,剝下來的殼放在中間的盆子里。你會不會玩?你能不能一邊剝一邊吃?

      好,現在開始吧!

      3.請幼兒剝花生,一邊剝一邊進行記錄。

      4.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記錄剝下的結果。

      5.鼓勵已剝完的`幼兒說說游戲結果。

      6.統(tǒng)計數據。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剝好了嗎?你能不能把記錄的結果告訴大家?(能,請個別幼兒介紹)A、今天,小朋友真聰明,不僅會剝花生,還把花生仁的顆數都記錄了下來,知道了一顆花生里面有的是1顆仁,有的是2顆花生仁,還有3顆的。那在你剝的10顆花生中每種有幾顆呢?我們把它來統(tǒng)計一下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識并能正確說出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和基本特征;

      2、探索興趣的激發(fā),以及觀察、比較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2、準備四種顏色的圓圈(紅、黃、藍、綠四色)

      活動過程:

      1、讓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樣物品,請他們自由的觀察、觸摸和擺放

      老師:每位小朋友到老師這來拿一樣玩具,待會玩的時候,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你拿的玩具是什么樣子的?它摸上去是有什么感覺?把它放在桌子上看看會怎么樣?并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幼兒帶著問題自由操作,教師從旁觀察,并適時給予指導)

      2、教師從幼兒的觀察中向學生介紹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及其特征

     、褰M織幼兒進行討論

     、嬗變焊鶕约旱挠^察和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向別的方向滾,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總向周圍滾”,“我玩的是方積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我玩的是可樂瓶,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停下來。我把小可樂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缃處煂τ谟變旱挠^察分析進行總結型概述

      老師:球體無論從哪一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平面上能向任何方向滾動;圓柱體的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圓形,中間上下一樣粗,把它平放在一個平面上,會前后滾動,像一根柱子;正方體有六個面,六個面一樣大,都是正方行,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都不能滾動;長方體和正方體差不多,有四個面是一樣大,是長方形,還有兩個面是正方形,也是一樣大,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也都不能滾動。

      3、請幼兒分別將各種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等形狀的物品進行分類,并請能力強的幼兒檢查是否放對了。

      老師:為了證明小朋友們都認識它們了,下面來請小朋友將手中的物品分分類,將球體放入紅圈內,將圓柱體放入黃圈內,將正方形放入藍圈內,將長方體放入綠圈內。

      (分好后)

      老師:我請小朋友來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分對了,如果有錯,應該放在哪里?

      4、請幼兒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教室內的事物)

      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其實我們教室里面有很多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大家來找找看好不好?(找到后,老師夸小朋友們真厲害)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清楚面積的幾種比較方式。

      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格子的方式測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

      3、明白面積一樣的圖案,外形不見得一樣,初步了解守恒。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預備:

      種種圖案、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理順已經具備的經驗,使用種種方法比較面積大小,導出“面積”觀念。

      1、用眼睛觀測法比面積大小

      教師展示兩張大小差別比較大的圖案(綠、藍)

      師:“2個圖案哪張大?”(孩子:“……”)教師:“噢,雙眼一瞬間就發(fā)現啦。”

      2、疊加法比面積大小,(幼兒教師展示兩張大小差別小的紙)

      師:此刻哪一個大?有不贊同見嗎?(孩子:“桔黃的大,白的大……),教師:“望著相當,怎樣比大。俊保ê⒆樱骸隘B加起來”)

      請孩子上來嘗試。

      師:我看他是一邊的邊角都一一對齊的,你是用了啥方法?這一個叫疊加法。

      師:哪一個大?大了如此一點用疊加法一瞬間就明白啦。

      匯總:當2個圖案望著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時,疊加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ㄓ變航處煟簩,當兩樣物品看不出面積誰大時,疊加法實在是個挺好的方法)

      3、導出“面積”觀念

      師:通過剛剛2組的比較,我們明白圖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圖案的大小另外還有一個名稱,叫圖案的面積。

      通過比較,可講綠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幼兒教師指著另1組問:這組可怎樣講哩?(孩子講:“黃色紙的面積比白色紙的面積大)。

      4、數格子法比面積

      幼兒教師展示兩張無序圖案,(面積一樣)

      師:這兒又有2個圖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個面積大?有(啥)方法比出來嗎?疊加法能用嗎?

      幼兒教師:“別擔憂,我今日帶來了一樣工具,是啥?它能協(xié)助2個圖案測面積、較大小。

      怎樣量哩?(幼兒教師將圖案貼于小黑板上)將正方形角與1號圖案邊角都一一對齊。畫下外型線,再把邊去與剛剛的外型線邊角疊加,畫出外型線,從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啦,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案都量好、畫滿。以后用這一個小正方形用一樣方法,將②號圖案量好畫滿。

      師:量好后,你明白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了吧嗎?(孩子:一樣大)怎樣明白?量1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量②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因此它們的面積是相同的。

      幼兒教師:那我們點數1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幼兒教師邊數邊記下),點數2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因此他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ㄓ變航處焻R總:看起來盡管圖案不同,可是面積亦會有一樣大時。)

      剛剛比面積大小時用了何種方式?(孩子:畫正形方式),對,我們是用正方形畫格子,每一格格地數出來,因此可叫它數格子法。

     。ㄓ變航處熆偨Y:給2個外形不同的圖案比不出面積大小時,數格子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二、孩子動手操作

      師:數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試一試?

      1、1組4個圖案、4個方塊、勾線筆

     、傥以诤蠓降淖雷由系幕@內面給你們人人預備了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畫格子數格子法明白圖案的面積并記錄下來,請你們不拿小凳子,4個人用一張桌子。(記錄下來后將小正方形放回原處,拿圖案回到位置上,看誰1、個坐下來。

     、谌フ夷愕暮没锇楸缺饶膫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跟此外一邊比比。

      請孩子上來:“你剛剛跟誰比,那××上來吧,你倆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為何(面積占幾格)哪有沒同你好伙伴的圖案面積是一樣大的啊?為何?外形一樣嗎?看起來面積一樣大的圖案,外形可不同啊。誰同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抬起你的圖案吧。

     、鄞丝踢@一些圖案要回家啦,面積一樣大的圖案他們均是一家里的親人。(幼兒教師展示圖案的家。這這就是哪個的家?這一個家的圖案面積均是幾?請三個人驗證。

      2、幼兒教師展示圖示已作好。

     、僬埬惚缺冗@3個圖案幾號面積最大,,幾號小,我們一塊兒從1號開始數吧?(邊說教師做記錄)。

      依照面積大小,它們三個怎樣排隊?(幼兒教師指著記錄表)排好后,教師:“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還有其它的排法嗎?兩種方式你會了么?排好后,將每一個圖案面積用了幾格記錄下來。

      ②我的記錄表完成啦,我給你們每一組也預備了張記錄表,請你四個人1組,人人拿一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將圖案量好畫滿以后,4個人將面積大小按次序擺放起來。(幼兒教師字有孩子工具),并記錄每一個圖案面積,再請小組負責人上來說說。

      驗證:你們最大圖案面積數了幾格,最小圖案數了幾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結:我們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數格子給圖案面積比大小,我們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著用這一個方法來比面積大小。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認識“〉”和“〈”,能準確區(qū)分“〉”符號和“〈”符號。整個活動的層次比較清晰,孩子通過觀察、比較認識了“〉”和“〈”,通過老師的引導以及操作的過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確區(qū)分符號,并能準確的在兩個數字中選擇符號,雖然孩子能進行區(qū)分,但在表達上有些孩子會出現讀錯現象,主要是對符號的認識還不夠,我將在區(qū)域活動中進行個別輔導及幫助,讓孩子在正確區(qū)分的基礎上并能掌握正確的讀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復習球體、圓柱體、長方形、正方體,能正確說出名稱和基本特征,發(fā)展空間知覺能力。

      2、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與立方體相似的物體。

      3、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體驗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幅、紙制小路、(上面鏤不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小兔頭飾一個、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魔術箱”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常規(guī)組織教學。

      2、復習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各種生活的物體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師:“小朋友,昨天小白兔大電話給老師說:“昨天,它很想吃一根胡蘿卜?”于是今天老師就給小白兔帶來了一根胡蘿卜,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手上是什么?”(出示胡蘿卜圖片),

      師:“你們看,胡蘿卜是什么形狀的?”

      幼:“圓柱體!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

      幼:“牙膏盒!

      師:“對,你們看,牙膏盒是什么形狀的?”

      幼:“長方體!

      師:“小朋友你們在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是什么?”

      幼:“魔方!

      師:“是什么形狀?”

      幼:“是正方體!

      2、游戲:“魔術箱”

      師:小朋友真聰明,全都答對了,今天老師跟小朋友復習這些圖形。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拧⒂螒颍骸澳g箱”。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從魔術師那里借來了魔術箱,小朋友們想不想看變魔術?(想)今天老師要為小朋友表演魔術你們可要仔細地看呦!”

      ⑵、教師變魔術

      師:“媽哩媽哩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么圖形呀?”

      幼:“圓柱體!

      師:“它是什么樣呢?”

      幼:“沒有角的!

      ⑶、依次出正方體、長方體進行提問。

      ⑷、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通過觸覺讓幼兒說一說摸到的是什么圖形。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出示各種圖片,讓幼兒說一說,他們各是什么圖形。

      2、教師拿出多種圖形,讓幼兒分組游戲分別找出(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反思:

      通過復習,再次加深了幼兒對這幾種圖形認識和了解,幼兒對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特別的感興趣,但讓幼兒通過觸覺去感受正方體和長方體還有一定的難度。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春"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表現春天美麗的事物。

      2、激發(fā)幼兒大膽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3、通過幼兒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活動重點:

      能大膽想象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活動難點:

      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幼兒已經學會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體膠、手工紙(每人數量不同)方形鉛畫紙

      3、5以內的減法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紙,看看春姑娘都帶來是什么顏色的紙?那綠色代表什么?

      2、今天春姑娘又要請你們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時候,"春風"遇到了誰?

      二、幼兒剪"春"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數數春姑娘給你帶來了幾張紙?

      2、每個"春"字都要不一樣。

      3、將剪好的"春"字貼在鉛畫紙上。

     。ㄔ谟變杭魩讖埣埡罄蠋熓疽馔O。老師給的紙不一定剪完)三、比較"春"字1、請幼兒介紹一下,你的幾個"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2、教師總結幼兒變化的地方,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想象。

      四、找題目:

      1、師:今天春姑娘一共給你們幾張紙?現在還剩下幾張紙?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可以用哪種計算方法來表示?為什么用減法?

      師概括:當剩下的東西比原來的總數少了時,我們就用減法來表示。

      2、請幼兒根據自己剪"春"字的用紙情況找相應的題目表示,并在等號后寫上答案。

      3、提問:你為什么選這道題?(師生共同總結題目中每個數字的含義)

      五、延伸:

      引導幼兒向同伴、客人老師介紹自己剪的"春"字和相應的減法題。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現象,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這次活動中利用了動物造型的軟體組合玩具,將要學習的知識點貫穿其中,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致;自制了有立體感的蟈蟈教具及頭飾,更形象具體地體現活動的內容-裝蟈蟈。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不由自主,為了達到最佳的活動目的,我又賦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覺的情景,讓幼兒為了照顧小玩具而適當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而之后的游戲又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動起來。最后安排了區(qū)角活動,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發(fā)揮自己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活動準備:蟈蟈教具及頭飾各10個籠子圖片5張軟體組合玩具若干活動黑板2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出示單個玩具介紹并示范玩法,如手拉手,圍一圈,背靠背……*教師出示成品造型,請幼兒說一說它們在干什么?

      讓它們和我們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發(fā)放玩具,教師表現:呀,小玩具在路上睡著了,而且是幾個小動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著的,那我們先不叫醒它們,老師輕輕地發(fā)給每組小朋友一筐,你們也輕輕地拿,每人拿2組小玩具,再輕輕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開,讓他們再睡一會吧。

      *引導幼兒:數一數:你有幾組玩具?每組有幾個?兩組玩具一樣多嗎?向幼兒介紹2組玩具的數量一樣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請幼兒將玩具輕輕地拆開,把小玩具叫醒,再數一數你一共有多少?每個小朋友一樣多嗎?這樣分公平嗎?這樣分分得平均嗎?

      * 小結:每個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樣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樣多。

      3.嘗試平均分分玩具:*引導幼兒將手中的玩具分成2組,看一看每組幾個?每組一樣多嗎?看看誰分的又對又快!說說是怎麼分的?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分。

      *請幼兒用一個一個地分的方法,將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組,看一看每組幾個?一樣多嗎?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請小朋友將他們平均分成2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讓它們睡一會吧,裝蟈蟈:* 引出:

      現在我們活動室真安靜,小玩具一會就會睡著的,這讓老師想起來,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覺的時候特別吵,總是有東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終于找到了,原來是一群小動物,猜猜它是誰?

      *出示蟈蟈:原來它們的蟈蟈籠子壞了,沒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們帶來了,*進行活動-裝蟈蟈:

      出示籠子:老師還準備了5個籠子,讓它們平均住到 5個籠子里面,幼兒說說該怎么分呢?

      請幼兒黑板上示范裝蟈蟈。

      數一數一共有幾只蟈蟈?平均分到5個籠子里,每個籠子里幾只?

      4.鞏固平均分小蟈蟈在籠子里可舒服了,你想變成小蟈蟈,體驗到籠子里玩的感覺嗎?

      引出游戲-裝蟈蟈介紹規(guī)則:10個幼兒戴頭飾扮演蟈蟈,呼啦圈代替籠子, 幼兒和老師倒數10個數。10個"蟈蟈"同時裝到5 個籠子里。要求每個籠子里的蟈蟈一樣多。

      組織幼兒做游戲,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游戲結束,發(fā)放玩具作為鼓勵5. 活動結束:

      帶領幼兒帶好玩具一起去做區(qū)角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數的分解與組合經驗解決游戲情景中問題,體驗5以內數的`多種分合方法;

      2.理解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

      活動準備:

      1.玩具花生和小圈若干、花生地(9格卡紙底座4個)、骰子(點子)2只。

      2.磁性板、記錄紙、紅色點子。

      活動過程:

      一:體驗“種花生”游戲

      交代玩法與規(guī)則

      引發(fā)猜測:你覺得該怎么種花生呢?

      交代玩法:

      請小朋友擲骰子并根據骰子上點子的數量取花生種花生。每塊地里只能

      播種4顆花生,滿4顆花生后,用圈把花生圍起來表示完成播種;如果花

      生數量超過4顆,必須重新播種。

      宣布規(guī)則:

      根據骰子上點子數量取花生種花生,每小塊地里只能播種4顆花生;

      滿4顆花生后用圈圍起來表示播種成功,超過4顆花生必須重新播種。

      幼兒嘗試播種

      幼兒輪流擲骰子種花生;

      教師記錄幼兒種花生的不同方法。

      歸納:原來種花生的辦法很多?梢詫⒒ㄉ糠N在一塊地里,也可以將花生分一分

      播種到2塊、3塊地里,這樣就能很快完成播種任務。(比如:5顆花生可以……)

      二:比比哪隊花生種得快

      幼兒分兩組玩種花生的游戲;(出示2片花生地)

      玩法:幼兒分成紅黃兩隊,一個接一個擲骰子并根據骰子上的點字數量取花生種花生;

      最后看那一隊先將花生地種滿為勝。

      規(guī)則:同第一次

      三:活動延伸(出示已有部分花生的土地)

      思考:

      你覺得取幾顆花生,能一下子種滿2塊地?

      同樣取這幾顆花生,能不能種滿3塊或更多塊花生地呢?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fā)現物體排列的規(guī)律。

      2,培養(yǎng)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內容】

      一、自主探索,發(fā)現物體的排列規(guī)律。

      1,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分組操作。

      2,擺積木,提供兩種顏色的積木,讓孩子按顏色變化規(guī)律排序。

      3,擺餐具,提供若干一次性的勺子,讓孩子按勺子把朝上朝下的變化規(guī)律排序。

      二、探索活動的交流。

      1,提問,你是怎么排的?

      2,引導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并排一排,強調排列的規(guī)律性。

      3,討論和小結,練習表述:XX和XX是按照XX順序排列的。

      提示: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種,出了按形狀,顏色,數量等特稱排序外,還可以按照方位,類別等特征進行。

      三、小小設計師

      1,運用自己有排序知識,給毛巾,床單,手絹等設計花邊或者圖案。

      2,請孩子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說明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

      提示:鼓勵孩子大膽發(fā)揮想象,進行“設計”,成人只需提示要按照規(guī)律排列圖案。

      活動要點:

      1,觀察大自然具有規(guī)律的.排序現象,是這一部分知識學習的真正意義。

      2,帶著問題觀察事物,將所學到的知識滲透并運用到生活中,以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反思:

      活動前孩子都有走迷宮的經驗,對于走平面迷宮我班的孩子已沒有什么難度,這個活動區(qū)別于迷宮的就是它連接的地點很多,而不是單一的起點和終點,就是說這個活動中難度就是連接的地點越多,難度就越大。

      這個活動對于我班的孩子還是有挑戰(zhàn)性的,孩子探索的興趣還是挺濃的,孩子經過多次的嘗試基本上都能完成操作練習。不過在實踐操作練習的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引導孩子探索如何用最少的路徑圖板將固定的另一方連起來,多提供一些動物圖卡給孩子進行情景演示,提醒孩子可以連接多幾個地點,這樣能進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怎樣走最近等;顒雍竽芨⒆右黄鹦〗Y,讓孩子說說自己是怎樣連接的?如看圖卡的接口有幾個?引導孩子用什么快捷的方法連接,這樣給孩子的學習有一個提升的過程,同時也無形引導孩子怎樣總結經驗。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復習7的組成,練習用數的組成、分解知識進行7的加減運算。

      2、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推理列算式,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活動準備7以內的數字卡片、課件、幼兒用書第1冊第47頁、鉛筆。

      活動過程

      1、復習7的組成,列出7的`分合式。

      (1)拍手對數:教師拍手和幼兒拍手合起來是7下。

     。2)填數活動。給7的組成填上合適的數。

      2、新授7的加減法:

      (1)教師演示課件出題,請幼兒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減法。

     、"樹上飛來了1只小鳥,后來又飛來了6只小鳥,請問,現在書上一共有幾只小鳥?"引導幼兒列出加法算式1+6=7."如果是先飛來了6只小鳥,有飛來了1只小鳥呢?"怎么列算式?6+1=7,讓幼兒發(fā)現將加號兩邊的數互換位置以后,總數不變。

     、谝龑в變焊鶕评淼姆椒ǎ谐7的第一組減法算式:7-1=6 7-6=1(2)請幼兒根據7的分合式,自己探索將7的其它幾組算式列出來,教師指導。

     。3)利用快問快答的形式,反復練習7的加減法運算。

      3、組織幼兒翻開幼兒用書,觀察圖意,填寫正確的數字或算式,鞏固7的加減法。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練習7的加減法,學習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字問題。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3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病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fā)引導幼兒,引出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小于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guī)律記住它們!眴l(fā)幼兒找出內在規(guī)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找出4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9大于7”“7小于9!

      三、猜謎語,(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卜愛吃草,走起路來蹦蹦跳。)引出數字小兔。

      讓幼兒觀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找出后,比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戲:擊鼓傳包

      玩法:教師搖動鈴鼓,幼兒傳貓頭包,鼓聲停止,包在誰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從包里抽出一張卡片,比較大小,如“8”和“6&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yōu)榈仁健?/p>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掌握相等與不相等的轉化;難點是掌握“>”和“<”的方向。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知道能把同樣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組合成新的圖形,感受圖形間的組合、變換。

      2、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各一個;小三角形若干;每個孩子一套操作學具;機器人兩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和圖形做游戲(目的: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指認圖形并正確命名

      提問:轉動圖形,結果會怎樣?

      教師小結:圖形的方向改變了,但形狀不變。

      2、重點復習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幾個角?有什么不同?幾條邊?邊有什么不同?幾條長邊?幾條短邊?

      3、今天我來請聰明的孩子把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利用邊碰邊的方式組合成一個新的圖形。請個別孩子來嘗試。

      教師小結: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利用邊碰邊的`方式可以變出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三種圖形。

      提問:如果用四個圖形組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圖形?請個別孩子來說說看?能不能變成我們剛才說過的所有圖形呢,你們也來試一試?

      二、孩子們利用四個三角形自由組合拼擺不同的形狀。

      1、用四個相同的三角形聰明的孩子能變成什么?孩子們組合拼擺,教師巡回指導。

      2、請幾個孩子到前面黑板上拼一拼。

      3、分享交流拼擺結果:四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形狀?請個別孩子來說說每個圖形是怎么變成的?

      4、在音樂聲中教師利用四個三角形分別展示每個圖形的組合方法。

      三、教師出示其他的圖形讓孩子們嘗試計算有幾個三角形組合而成。

      大的長方形(6個)

      大的梯形(6個)

      大的三角形(8個)

      大的長方形(12個)

      四、教師出示兩個機器人,引導孩子們觀察它每一部分的形狀,提出要求后,將孩子們分成兩組合作玩游戲。

      1、教師提出要求后孩子們玩游戲。

      2、分享交流游戲結果。

      3、教師小結:比賽不能只想到贏,還要想想怎樣才是正確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紙: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2、實物:餅干

      3、數學練習冊

      活動過程 :

      一、集體活動

      1、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魔術師,現在請魔術師為我們表演變魔術,好嗎?

      2、教師出示一根繩子。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繩子)多少根繩子?(一根)小朋友想學魔術師變魔術嗎?

      師:魔術師可以將一根繩子變成四根,你們信嗎?

     。1)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先將一根繩子變?yōu)閮筛粯娱L的繩子。

     。2)再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由兩根繩子變?yōu)樗母粯娱L的繩子。并說說你是怎樣變來的?你是怎么知道它們是一樣長?

      3、教師示范圓形的四等分。

      教師繼續(xù)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材料紙,請幼兒示范。

      師:請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

      4、幼兒操作,請幼兒探索各種圖形的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5、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用筆將圖形四等分。

      二、個別活動

      師:請小朋友把練習冊打開到43、44頁。

      師講述操作要求:

      1、下列每組圖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嗎?把正確的圈起來。

      2、將下列圖形四等分,有幾種方法?用筆畫線。

      三、活動評價

      師:請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幼兒交流)

      師:真會動腦筋,講得真不錯。

      四、延伸活動

      師:請小朋友課后區(qū)域活動的時候可以玩一玩《賣餅干》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