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

    時間:2023-02-16 14:37:56 教案 投訴 投稿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13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13篇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1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學習作者樸素洗練的語言以及通過平淡的內容表達深刻寓意的方法。

     。ǘ┠芰τ柧汓c

      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哲理性,培養(yǎng)通過生活中小事感悟哲理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ㄋ模┟烙凉B透點

      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之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應重點掌握“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詞語,熟練背誦全文,重點在于體會本文的寫人方法。對于人物的思想性格應從性格、思想、愛好、生活、著文等方面討論歸納。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了解作者的三種愛好及其淡泊、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

      解決方法:教師采用啟發(fā)式講解。

      2、難點:理解“贊”語和傳文的密切聯(lián)系。

      解決方法:采用學生模擬寫“贊”語的方法,使傳文和“贊”語渾然天成,相得益彰,再分析原“贊語”的精到之處。

      3、疑點:作者開頭便交待“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的目的是什么?

      解決方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有關陶淵明的資料,了解其不慕名利的志趣、精神,領會開頭便點明志趣的樸實、率直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準備

      投影片

      1、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誦讀全文,體會寫人方法,歸納人物的思想性格。

      3、品味樸素、平實的語言。

      4、結合陶淵明的其他詩文,以“五柳先生其人”為題作文。

      要求:

     、俅盼牡那楣(jié),想象古詩詞的意境,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再現(xiàn)出來。

     、诎l(fā)揮合理想象,對原作進行適當?shù)难a充,擴展。

      第一課時

      導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痹娭械姆N菊人可謂有閑情逸致,我們眼前的這一悠閑老人是誰呢?(學生齊答:陶淵明)對,今天我們就全面了解一下這一不求名利的著名詩人、作家。

     。ㄒ唬┟鞔_目標

      了解作者的三種愛好,學習作者運用樸素洗煉的語言敘述內容的方法。

     。ǘ┱w感知

      1、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五柳先生生活的環(huán)境和畫面及課文的朗讀。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注音。

      嗜、曾、簞、黔、儔、殤

      2、自由朗讀課文,了解五柳先生嗜好。

      教師提問:五柳先生的愛好有幾個,都是什么?

      三個,一是好讀書;二是性嗜酒;三是常著文章。

      如“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痹囅耄鐭o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能“晏如也”嗎?

      3、教師細致分析三個嗜好

     。1)他的性格如何?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遍e靜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現(xiàn),不慕榮利才是他的真實面貌。

     。2)他的志趣與性格有什么聯(lián)系?

      因為他不追求榮利,他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閑,也就靜。但這種閑靜少言,并不等于他沒有志趣。讀書、飲酒、寫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3)如何理解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

      這就與他的“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彼⒉幌搿皩W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

      (4)“嗜酒”說明了什么?

      五柳先生“閑靜少言”,但讀書時“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說明他內心里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瀾的,內心的波瀾沒有表現(xiàn)出來,卻找到了尸個使波瀾平靜的方法,這就是嗜酒。“嗜”宇說明不是一般的小飲,而是“期在必醉”。盡管“家貧”,也沒有改變這一嗜好,就因為在醉鄉(xiāng)中可以使心靈的波瀾得到平靜。這就是他在那種環(huán)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5)他為什么“常著文章自娛”?

      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娛”,不是給別人看,更不是獻給管理者,去求官得祿。這一點也說明了他內心的確有“會意”,有話要說的,只是不愿對別人說,寫文章給自己看。

      “閑靜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娛”,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他實際上是有痛苦的,但能從讀書、飲酒、寫文章當中得到解脫。

      (6)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ㄈ┛偨Y、擴展

      總結:作者語言樸素、洗練,圍繞讀書與飲酒一路寫來,不用典故,不假藻飾,文筆舒放自然,內容看似平淡,實則含義深刻,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自得其樂的生活態(tài)度。

      擴展:學生聯(lián)系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談談自己的感受。(態(tài)度可與此相反,如崇尚英雄。)

      第二課時

      導語

      上節(jié)課我們研讀了五柳先生的三個愛好,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讀他為什么自號“五柳先生”及其精神實質。

      (一)明確目標

      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提問:他為什么自號“五柳先生”?

      2—3名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他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他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他是一位隱士!罢呌形辶鴺洌蛞詾樘栄伞,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他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說,“名者,實之賓也”。但他為什么看中五柳樹呢?也許他宅邊并無桃李,只有這么幾棵柳樹,這與后面所寫“環(huán)堵蕭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

      2、以五柳為號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精神風貌?

      以五柳為號,可見他家居環(huán)境的清靜、淡雅、簡樸,由環(huán)境可見他淡泊的志趣、不慕榮利的生活態(tài)度。

      3、贊語的含義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敘述以后,文章結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贊語。這個贊語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兩句話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

      4、作者與五柳先生

      陶淵明實際是借五柳先生寫自己,這在南朝梁代蕭統(tǒng)的《陶淵明傳》中已指出:“淵明少有高山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蔽辶壬纳钋槿,正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安貧樂道的人生態(tài)度的反映。

     。ㄈ┛偨Y、擴展

      總結:陶淵明以五柳先生自況,“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為其內蘊的根本;“好讀書”、“性嗜灑”、“著文章自娛”是其外在的表像,引黔婁為知己,自比古之民,是對著自身生活道路的評價。但從中也流露出對世事的不滿以及生存于當世的孤獨。

      擴展:交流有關陶淵明的知識。

      利用15分鐘的時間寫出《陶淵明小傳》的白話文章。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2

      設計理念與思路:《五柳先生傳》是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所作,屬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要把握住以下幾點:一是讀準,即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抑揚頓挫。二是讀懂,即讀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三是在讀準、讀懂的基礎上,學習其結構、語言及寫法,體會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達到讀準目標。

     。、翻譯課文,重點掌握與文章有關的詞語。同時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

     。、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特點。

     。础⒈痴b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風貌,學習他精神、性格的進步方面。

      5、仿照本文寫法,寫一篇個人小傳。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傳》。板書課題及作者。

      師:上學期我們已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歷史上我們也學過,你能來介紹一下他嗎?誰來試一試?

      學生介紹,教師作補充。

      作者簡介及背景: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東晉末年的黑暗社會,風氣污濁,許多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tǒng)治階級不滿,不愿與黑暗現(xiàn)實同流合污,辭官歸隱,躬耕農田,過著儉樸的歸隱生活。他的作品語言樸素,自然優(yōu)美,看似平淡卻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表現(xiàn)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與志趣。作者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導誦讀。

     。、學生試讀。

      要求:讓學生在試讀的同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并結合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嗜(shì)輒(zhé)吝(ln)褐(hè)簞(dn)

      汲(jí)儔(chu)觴(shng)

     。、聽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邊讀邊體會本文樸素、自然的語言風格。

      3、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4、指導學生誦讀。

      要求:讀出停頓、延長,掌握節(jié)奏。

      三、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讓學生結合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教師巡回指導。指導學生邊翻譯邊畫出疑難,四人一組進行交流。最后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班內解決或教師解疑。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2)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雨。

     。ǎ常┎黄萜萦谪氋v,不汲汲于富貴。

     。病⒀a充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課文。

      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潛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xiāng)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這篇文章前面有序,敘述他家貧出仕和棄官歸田的經(jīng)過。

      四、作業(yè) 布置: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檢查背誦。

      師:上節(jié)課我們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課文內容。本文是陶淵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寫的一篇自傳,記敘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鮮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二、研讀課文。

     。、默讀課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體現(xiàn)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愛好)的語句,反復讀一讀,體會五柳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或怎樣一個形象?

      (1)、教師設計好板面:讓學生將有關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學生分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樣的人?

      結論:通過對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個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師:如果說第一段是傳,那么第二段就是評論性的文字。

      2、齊讀第二段。

      要求:讓學生找出本段中評價五柳先生的語句。

      師:那一句最能體現(xiàn)其精神風貌?

      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讓學生翻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加深理解。

      師:“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和第一段那些照應?

      生:“閑靜少言,不謀名利”。

      師:“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這句話再次強化了五柳先生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點,在文中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场⒃u價人物形象。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已對五柳先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同學們,你喜歡五柳先生嗎?

     。ㄌ崾荆合矚g或不喜歡)喜歡哪些方面?不喜歡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話回答)

      生:我喜歡他“閑靜少言,不謀名利”。不喜歡他“性嗜酒”。

      生:我喜歡他“好讀書,不求甚解”。還喜歡他“造飲輒盡”的豪爽性格。不喜歡他“閑靜少言”。

      生:我喜歡他“好讀書”和“常著文章自娛”,不喜歡他“性嗜酒”。

      ……

      三、拓展遷移。

      師:作為語文老師,我非常想成為你們的朋友,可作為朋友,必須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們,你們愿做我的朋友嗎?

      生:愿意。

      師:那么,就請同學們在日記上寫一篇“自題小像”,介紹一下自己,讓我了解你,成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學生寫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當堂展示。

      四、小結: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談)。

      五、作業(yè) 布置:

      學生推薦作業(yè) :1、在讀書筆記上默寫全文。

     。病⒗^續(xù)完善“自我介紹”的短文。

      課改課例:

      《五柳先生傳》的課堂實錄

      設計理念與思路:《五柳先生傳》是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所作,屬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要把握住以下幾點:一是讀準,即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抑揚頓挫。二是讀懂,即讀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三是在讀準、讀懂的基礎上,學習其結構、語言及寫法,體會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因此,就《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我設計了兩課時,第一節(jié)課主要任務是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讀課文,達到讀準、讀懂的目標。重點掌握與文章有關的詞語,如“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第二節(jié)課學習文章的語言、結構、寫法,體會作者的所表達的情感。著重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特點;分析人物的精神風貌,學習他精神、性格的進步方面。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達到讀準目標。

     。、翻譯課文,重點掌握與文章有關的詞語。同時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

      3、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特點。

     。、背誦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風貌,學習他精神、性格的進步方面。

     。怠⒎抡毡疚膶懛,寫一篇個人小傳。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傳》。板書課題及作者。

      師:上學期我們已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歷史上我們也學過,你能來介紹一下他嗎?誰來試一試?

      學生介紹,教師作補充。

      作者簡介及背景: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東晉末年的黑暗社會,風氣污濁,許多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tǒng)治階級不滿,不愿與黑暗現(xiàn)實同流合污,辭官歸隱,躬耕農田,過著儉樸的歸隱生活。他的作品語言樸素,自然優(yōu)美,看似平淡卻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表現(xiàn)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與志趣。作者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導誦讀。

      1、學生試讀。

      要求:讓學生在試讀的同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并結合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嗜(shì)輒(zhé)吝(ln)褐(hè)簞(dn)

      汲(jí)儔(chu)觴(shng)

     。、聽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邊讀邊體會本文樸素、自然的語言風格。

     。、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础⒅笇W生誦讀。

      要求:讀出停頓、延長,掌握節(jié)奏。

      三、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薄⒆寣W生結合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教師巡回指導。指導學生邊翻譯邊畫出疑難,四人一組進行交流。最后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班內解決或教師解疑。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ǎ玻┉h(huán)堵蕭然,不蔽風雨。

      (3)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補充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課文。

      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潛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xiāng)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這篇文章前面有序,敘述他家貧出仕和棄官歸田的經(jīng)過。

      四、作業(yè) 布置: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檢查背誦。

      師:上節(jié)課我們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課文內容。本文是陶淵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寫的一篇自傳,記敘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鮮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二、研讀課文。

      1、默讀課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體現(xiàn)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愛好)的語句,反復讀一讀,體會五柳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或怎樣一個形象?

     。ǎ保、教師設計好板面:讓學生將有關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ǎ玻W生分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樣的人?

      結論:通過對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個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師:如果說第一段是傳,那么第二段就是評論性的文字。

      2、齊讀第二段。

      要求:讓學生找出本段中評價五柳先生的語句。

      師:那一句最能體現(xiàn)其精神風貌?

      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讓學生翻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加深理解。

      師:“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和第一段那些照應?

      生:“閑靜少言,不謀名利”。

      師:“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這句話再次強化了五柳先生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點,在文中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評價人物形象。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已對五柳先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同學們,你喜歡五柳先生嗎?

     。ㄌ崾荆合矚g或不喜歡)喜歡哪些方面?不喜歡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話回答)

      生:我喜歡他“閑靜少言,不謀名利”。不喜歡他“性嗜酒”。

      生:我喜歡他“好讀書,不求甚解”。還喜歡他“造飲輒盡”的豪爽性格。不喜歡他“閑靜少言”。

      生:我喜歡他“好讀書”和“常著文章自娛”,不喜歡他“性嗜酒”。

      ……

      三、拓展遷移。

      師:作為語文老師,我非常想成為你們的朋友,可作為朋友,必須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們,你們愿做我的朋友嗎?

      生:愿意。

      師:那么,就請同學們在日記上寫一篇“自題小像”,介紹一下自己,讓我了解你,成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學生寫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當堂展示。

      四、小結: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談)。

      五、作業(yè) 布置:

      學生推薦作業(yè) :1、在讀書筆記上默寫全文。

     。、繼續(xù)完善“自我介紹”的短文。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貧樂道的精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好讀書,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

      3、學習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的寫人方法。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體會陶淵明的思想性格。

      2、積累字詞,理解內容。

      教學難點:

      1、陶淵明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

      2、“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的.理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朗讀和整體把握。第二課時翻譯及字詞。

      一、導入:李白詩云“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蓖瑢W們可知詩句中寫的人是誰?

      彭澤令,五柳先生,是陶淵明。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桃花源記》,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景色怡人,遠離戰(zhàn)爭,人人安居樂業(yè)的世外桃源。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五柳先生傳》,進一步了解陶淵明的生活狀態(tài)、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1、陶淵明,名潛,別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人稱“靖節(jié)先生”。曾經(jīng)做過彭澤令,東晉文學家。

      2、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記》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讀音

      輒zhé、褐hè、黔qián、曾zēng、簞dān、儔chóu、觴shāng

      2、朗讀檢查。齊聲讀,老師正音。

      四、朗讀訓練。

      1、自讀,從節(jié)奏,語速,語調,讀音等方面訓練,讀出感情。

      2、指名讀書,其他人聽后評議(2 ~3人)。

      3、老師范讀,聽并用劃出節(jié)奏。師教讀。

      4、齊聲讀。

      五、解讀志趣

      先生無名無姓,不知哪里人,得號緣由:“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以柳樹為號,柳之扶風正如隱士的高潔飄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

      1、找出文中表現(xiàn)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說說你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2、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3、志趣(三大志趣)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4

      【教學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

      2.學習作者樸素、洗練、自嘲、自賞的語言風格。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展示畫像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你是怎樣知道的?誰知道有關他的故事軼聞?今天我們學習陶淵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傳》。(師板書)

      二、研讀課文

      1.自讀質疑

      教師引語:這位五柳先生可是個性格鮮明的人,同學們一讀就知道了,請先對照注釋和課后習題自讀課文,讀出聲來,邊讀邊圈點勾畫,有問題可以問老師。

      學生自讀、自疑,學會自學。

      2.聽讀體會

      教師引語:看見同學們讀,老師也想吟讀一番,聽聽老師讀出了什么語氣?

      學生聽教師范讀,并初步體會作者自賞自嘲的語言風格。

      3.齊讀感悟

      教師引語:讓我們齊讀課文,讀出感情。

      4.尋讀探究

      教師引語:通過幾遍朗讀,我們對五柳先生有了個大體認識,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樣的人?盡可能依據(jù)文中的語言想像出來。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小組邊讀邊討論。

      學生交流,教師只聽,不作評價,學生只要能說出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即可。

      課堂設想:通過朗讀與討論,了解五柳名字的來歷,陶淵明假托五柳先生為自己立傳,好讀書、性嗜酒、家貧、著文自娛及東晉的`歷史背景,能從中感受到陶淵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讀交流

      教師引語:陶淵明以自賞自嘲的語言寫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語言特別有味。你最喜歡哪一句?找出來進行賞讀。

      學生交流,師生共賞共品。

      ①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相關資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讀書,不求甚解一句,卻往往忽略每有會意,事實上,陶淵明強調的是看書要講究心領神會,求其真諦,不能死摳字句。陶淵明喜歡讀《山海經(jīng)》,曾寫過13首關于讀《山海經(jīng)》的詩,說有一次讀《山海圖》,他覺得自己仿佛穿越時間、空間,窺破了宇宙間的玄奧,興奮得手舞足蹈,無以復加。這便是會意的境界。

     、谛允染疲邑毑荒艹5。

      相關資料:東晉文人嗜酒,是一種逃避生活的方式。

     、鄱毯执┙Y,革瓢屢空,晏如也。重點理解晏如。

     、懿黄萜萦谪*,不汲汲于富貴。理解戚戚、汲汲。

      6.熟讀成誦

      教師引語:好句子就要背下來,師生同讀佳句及段落,當堂背誦。

      三、能力拓展

      教師引語:東晉以后,很多文人欣賞陶淵明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淵明自況,這正是中國文人張揚個性、自我欣賞的風骨。下面,我們再看一篇《老舍自傳》。

      老舍自傳

      舒舍予,字老舍,現(xiàn)年四十歲。面黃無須。兩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地。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斷學師范,遙奠教書匠之基。及壯,湖口四方,教書為業(yè),繼學師范。每購獎券,以得未彩為榮也。二十七發(fā)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起。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閑時養(yǎng)花,不甚得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獲,并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請一生朗讀,想一想兩篇傳記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相似點?

      課堂設想:只要能體會到作者的自賞、自嘲、自得、自樂即可。

      教師引語:其實,同學們也可以學習這種自賞自嘲的筆調,寫出自己的個性風采。同學們也來介紹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傳,也可以只是一兩句抓住某個特點,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

      學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歡足球,卻被稱為臭腳。

      生2:每每遲到,總被老師恥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數(shù),不汲汲于名次。

      四、課堂收束

      這堂課即將結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之旅上會有更多收獲。網(wǎng)絡、書店、圖書館,都是學語文的好去處,有收獲,可以告訴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訴我。

      五、作業(yè):

      整理自己的小傳,寫在作業(yè)本上。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及其生活態(tài)度。

      2、學習作者樸素、洗練、自嘲、自賞的語言風格。

      3、掌握一些與文章意思相關的詞語及文言常用詞。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另外掌握與理解有關詞語,如“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

      2、對下面兩句話的理解: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教學準備

      1、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的正確讀音。

      2、回憶已經(jīng)學過的與陶淵明有關的內容,包括生平、詩文等。

      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以點撥為主,讓學生多練習誦讀。重點掌握與理解課文有關的詞語,如“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陶淵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等鮮明的思想性格貫穿文章始終,教師可設計表格,引導學生從其性格、思想、愛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進行分析,通過討論填出內容。這一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寫人方法,而且也可以引導學生背誦。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學過的與陶淵明有關的內容

      簡介: 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做過幾任小官,后因對統(tǒng)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隱居農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和農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xiàn)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如《桃花源記》,《飲酒詩》等。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式文章《五柳先生傳》。

      二、整體感知課文

      生讀課文,解決文中生字詞,同時進行翻譯。(以學生自行翻譯為主,師補充為輔)

      附譯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道他的姓氏名字。(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此就用“五柳先生”作稱號。(五柳先生)愛好閑靜很少講話,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死摳字眼,每當有心得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他)特別喜愛喝酒,因為家里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備了酒招待他,他到親友家去喝酒,(總是)一飲而盡,希望能喝醉,喝醉以后就回去,(卻)不會舍不得離去。(他)家里四壁空曠,(房屋破敗得)遮不住風雨太陽,(他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穿洞打補丁的,放食物和水的器具常是空的,但他感到安然自在。(他)常常寫文章自己(娛樂),(文章)頗能表達自己的志趣。(他)沒有得失之念,就這樣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有句話:不憂愁于貧賤,不追求于富貴。仔細體味這句話,這五柳先生就是黔婁一類人吧?過著飲酒寫詩,以抒發(fā)他的志趣的生活。(他是)無懷氏的百姓嗎?是葛天氏的百姓嗎?

      同時掌握重點字詞的翻譯。

      1、先生不知何許人 2、因以為號焉

      3、不慕榮利 4、好讀書

      5、每有會意 6、欣然忘食

      7、性嗜酒 8、或置酒而招之

      9、造飲輒盡 10、期在必醉

      11、曾不吝情去留 12、環(huán)堵蕭然

      13、不蔽風日 14、晏如也

      15、不戚戚于貧賤 16、不汲汲于富貴

      17、因以為號焉 18、曾不吝情去留

      三、深入探究

      1、師:這篇課文是一篇傳記,那么寫傳一般會涉及到哪些方面。

      明確:性格、思想、愛好、生活等

      師: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涉及到這些方面的內容(要求從原文中找出)。并說說這些內容寫出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

      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愛好: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xiàn)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靶允染疲谠诒刈怼,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俺V恼伦詩省薄巴鼞训檬А保枋隽艘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思想:通過這種種敘述,把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來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2、具體理解文中詞句

      (1)、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點提示: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要點提示: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

      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lián)系?: 要點提示:

      文后的“贊語”是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的評論性的文字。贊語的實質是兩句話: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

      5.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點提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這樣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jié)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人勝。

      四、合作探究:

      1、結合課文練習一思考,如果五柳先生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你是否會去喜歡他,說說你的理由。(無固定答案,生自由發(fā)揮)

      2、有人說,這篇課文其實就是陶淵明寫的自傳,你認可這一說法嗎,或者說你能在文中找到陶淵明的影子嗎?請你說說理由。(要求結合曾經(jīng)學過的陶淵明的文章來說)

      五、總結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xiàn)了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

      六、齊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把課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寫出文中的一個成語,并解釋它的意思。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6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了解陶淵明安貧樂道的思想。

      3.了解傳記與自傳的基本特點。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了解陶淵明安貧樂道的思想。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介紹陶淵明的文章,以備與同學交流。

      2.掃除字詞等閱讀障礙,以備教師檢查。

      3.將課文表現(xiàn)五柳先生的具體內容列成表格。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課文內容,朗讀背誦。

      教學設計

      導入

      我們曾經(jīng)學過陶淵明寫的散文《桃花源記》,作者虛構了一個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達了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F(xiàn)在我們再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傳》。兩篇文章相互印證,也許對陶淵明的思想會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1.認知生字

      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讀一讀,寫一寫,集中掌握:

      嗜(shì) 輒(zhé) 吝(lìn) 簞(dān) 黔(qián)

      汲(jí) 儔(chóu) 觴(shāng) 歟(yú)

      2.朗讀課文

      教師朗讀課文,不設置思考題,只要求大家認真聽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而后指導學生朗讀。

      3.翻譯課文

      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對照注釋,逐段逐句地解釋全文,并做好筆記。教師巡視,要關注那些基礎較差的同學,有不懂的問題讓他們及時向教師和同學詢問。最后由學生課堂講解,相互交流。

      教師需要重點講解的詞句:

     、倜坑袝 ②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環(huán)堵蕭然

      ⑤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⑥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⑦以樂其志 ⑧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附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窮,經(jīng)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jīng)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而憂心忡忡,不熱中于發(fā)財做官!睆倪@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4.研討與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并條分縷析地談談文章主要從哪幾個方面寫了五柳先生,具體內容又是什么。(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把相關內容列在黑板上)

      5.歸納課文內容

      小組合作探究,進一步補充完善課前所列表格內容。

      提示:

      主要方面 相 關 內 容

      籍貫姓字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思想性格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懷得失。

      樂趣愛好 好讀書,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娛。

      生活狀況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注:內容交*的地方,不必細究。

      朗讀、背誦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自背、互背,爭取當堂背誦。

      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四。

      2.朗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了解傳記和自傳的基本特點。

      教學設計

      復習鞏固

      教師可根據(jù)情況,做鞏固性練習,也可通過說和寫的方式,檢查相關內容。

      重點研讀

      教師導學:

      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課文的基本內容。請大家再深入閱讀,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本文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寫五柳先生的?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本文主要贊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樣的思想品格?

      2.作者為什么要托言為五柳先生寫傳記?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淵明的自傳?

      3.找出課文中的否定句,談談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從本文來看,你認為寫傳記應表現(xiàn)哪些內容?

      教師提示:

      1.作者是從以下幾方面來寫五柳先生的:

      隱者風范: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書中求樂:好讀書,不求甚解。

      率真放達: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貧樂道: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自得其樂,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個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2.傳記是一種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一般由別人代為記述。自述生平的,叫自傳。本文是陶淵明托言“五柳先生”寫的傳記,但就內容而言,與陶淵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實際就是作者本人的自傳。(學生未必能談得透,可以教師講解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與他的隱退思想有關。

      3.作者在文章中聲聲言“不”,處處表現(xiàn)五柳先生與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潔志趣。

      (教師可先講一講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讓學生從課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師略加點撥)

      4.傳記是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所以與此相關的內容都要寫清楚,寫詳細。如本文就寫了五柳先生的籍貫、姓名、思想、性格、愛好、生活情況。除此之外還應有生卒年代、主要經(jīng)歷和事跡等。寫傳記要緊的是要真實。

      (此項內容可根據(jù)情況取舍)

      拓展探究

      教師導學:

      本文是我們學到的第一篇傳記,也是一篇很有特點的文章,對有些問題我們可能會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來共同探究一下。

      (鼓勵同學們大膽質疑,并由同學們解答。能即時解答的即時解答,不能即時解答的共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將討論題集中到以下方面:

      1.寫人物傳記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為什么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2.怎樣理解“好讀書,不求甚解”?

      3.在表現(xiàn)人物上,有些內容今天看起來真的不敢恭維。對此,你怎么看?

      4.你喜歡五柳先生嗎?為什么?

      提示:

      1.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門第觀念盛行,作者有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讀書,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歡讀書, 只求領會要旨,不穿鑿字句。這與他 “不慕榮利” 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追求一種求知的滿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這與讀書不認真決無關系。

      3.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少問題,談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讓學生明確,傳記重在寫實,本文內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淵明)平生的真實記錄。

      4.各抒己見,不求苛同。但務必使同學們觀點正確,提高認識。

      集體背誦

      教師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對陶淵明的生平事跡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淵明出身貧寒,一生窮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貧病。但他志趣高潔,憤世嫉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為世人所景仰。人活著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陶淵明可謂人窮志不窮,我們的確應該從他身上學到一點做人的道理。

      作業(yè)

      1.閱讀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進一步了解陶淵明。

      2.給你的同學寫一篇小傳。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翻譯語句,了解意思;品析語句,積累名句。

      2、能力目標: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3、價值目標: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了解陶淵明安貧樂道的思想。

      【教學難點】

      從正反兩方面來對照體會五柳先生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

      【教學設想】

      以課文為基礎,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拓展內容,加深理解。力求讓學生達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讀書境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這一學期,我們還學習了陶淵明的作品《桃花游記》,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F(xiàn)在讓我們從作者寫的自傳《五柳先生傳》中,更直接的認識陶淵明。

      師:為了充分利用好這節(jié)課,首先我們來看學習目標:

     。ǔ鍪緦W習目標)哪位同學來朗讀一下。

      生:(讀)

      (出示馮友蘭讀書方法)

      師:下面我們就按照我國在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提出的“讀其文、知其意、明其理!钡淖x書方法來學習這篇古文。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文章,劃出不會讀的生字詞,并把它寫到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生:(自由朗讀,劃出生字詞)

      師:剛才同學們讀了文章,劃出了不會讀的字,好我們來看黑板上不會讀的字,誰來幫助解決。

      生:(幫助正音)

      嗜(shì)輒(zhé)吝(lìn)褐(hè)簞(dān)頗(pō)

      黔(qián)汲(jí)儔(chóu)觴(shāng)賦(fù)歟(yú)

      師: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我們來聽一下文章的朗讀錄音,請同學們在難讀的句子上可以劃出節(jié)奏。

      生:(聽朗讀,劃節(jié)奏)。

      課文節(jié)奏劃分: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溲/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師:剛才,我們通過糾正字音,聽節(jié)奏,初步學習了這篇短文的'讀法。下面我們根據(jù)“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聲音響亮”的要求,一起來把文章朗讀一遍。

      生:(生齊讀)

      師:了解了課文怎樣讀后,我們來“知其意”,了解文章講了什么。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譯課文:首先劃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字詞和句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如果小組不能解決的,請小組長把不會的字詞寫到黑板上,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

      生:(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

      師:我們來看黑板上同學們不懂的字詞?

      生:(回答)

      古今異義

      1、每有會意古: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今: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白的意思

      2、親舊知其如此古:舊交,舊友今:過去的,過時的

      3、好讀書,不求甚解古: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今:只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貶義)

      4、造飲輒盡古:往,到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古:有時;有的人今:或者

      6、因以為號焉古:以之為,把(它)當作今:認為,作為/把,用

      7、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古:常用于傳記體文章的結尾處,表示作傳人對傳主的評論。今:夸獎,夸贊

      8、頗示己志:古:略微今:很

      一詞多義

      1、以:因以為號焉【介詞,把、用】以此自終【憑借或連詞,不翻譯】

      2、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詞,他】葛天氏之民歟【助詞,的】

      3、言:閑靜少言【說,說話】黔婁之妻有言【言語,話】

      4、如:晏如也【。.。.。.的樣子】親舊知其如此【像】

      5、許: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處所、地方】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表示約數(shù),左右】

      6、其:其言茲若人之儔乎【句首語氣詞,表推測】親舊知其如此【代詞,他】

      師:古文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積累。下面我們花5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背誦字詞解釋和句子的翻譯,做好古文的鞏固工作。一會接受檢測。

      生:(朗讀)

      三、充分討論,體會文意

      師:下面,我們來看幾道題目,檢查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生:(作練習)

     。ǔ霈F(xiàn)學習任務)

      1、五柳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文章介紹了他哪些方面的特點?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貧寒,嗜酒如命,讀書作文,不拘小節(jié)。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寫他哪方面特點?

      寫他喝酒的篇幅最長,也最傳神(體會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3、我國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寫到了酒,大家還記得哪些,我們來共同回顧一下。

     。ú懿俚摹抖谈栊小,李白的《將進酒》等)大家

      看看這些詩都不約而同的與一個字聯(lián)系在一起,哪一個字——愁,那么,我們來看看“五柳先生”為什么而愁呢?

      4、這時候我們便可以討論一下《五柳先生傳》是不是作者的自傳?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須先簡要了解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生平簡介)。

      師:讀了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后。我們來明其理,看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具體的題目來完成學習任務。

      生:(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任務)

      師:我們來看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生:(回答)

      師:作者的這篇自傳正也是他追求的正是那種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率真自然的生活的真實寫照。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呢,同學們找出來。其實不僅是陶淵明,很多古代文人都有過相似的追求。下面我們就搜集相關的資料,作好積累。

      師:我們請同學來說一下,相關的人和他們的作品。

      師:老師也收集了幾個類似的人物。

      (出現(xiàn)拓展資料)

      總結

      師:這節(jié)課,一方面,我們會讀了文章,了解講了什么,同時了解了陶淵明等人的那種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率真自然的品質,另一方面,我們也按照了“讀其文、知其意、明其理”方法來學習這篇古文。

      四、歸納特點、仿寫自我

      1、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本文之美,不是一種夸飾之美,也不是一種拙樸之美,而是一種洗煉之美。楊延芝曾說:“金銀出于礦鉛,未洗煉者不足重也!睂O聯(lián)奎也說過:“不洗不凈,不煉不純!北疚恼呛啙嵪礋挼牡浞。寫人物、抓住特點,寥寥幾筆,栩栩如生。這么有意義的方法,何不嘗試一下?

      2、用極少的語言(一個段落,一句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個例子。

      五、重溫課文,熟讀成誦

      六.作業(yè)

      1、背誦文章

      2、把拓展的內容收集到課外知識本上,并再收集2個。

      拓展材料: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杜甫——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

      師:這些人都是,我們把他們積累下來。

      生:(背)

      七、板書設計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白畫像,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2、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另外掌握與理解有關詞語,如“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

      2、對下面兩句話的理解: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教學準備

      1、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的正確讀音。

      2、了解陶淵明的生平、思想。

      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中,以點撥為主,讓學生多練習誦讀。重點掌握與理解課文有關的詞語,如“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課文內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對譯。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茲若人之儔乎”等,只要了解整體意思即可,不宜過細。

      作者生平及時代背景不宜講得過細。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陶淵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等鮮明的思想性格貫穿文章始終,教師可設計表格,引導學生從其性格、思想、愛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進行分析,通過討論填出內容。這一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寫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導學生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tǒng)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他隱居農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

      和農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xiàn)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桃花源記》,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幻燈片顯示。)

      給下列字注音:

      嗜(shi4)輒(zhe2)吝(lin4)褐(he4)

      簞(dan1)汲(ji2)儔(chou2)觴(shang1)

      2、全班齊讀課文后,指名翻譯課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要點提示: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昂米x書,不求甚解”,展現(xiàn)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靶允染,……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過這種種敘述,把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來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2、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點提示: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要點提示: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

      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lián)系?:要點提示:

      文后的“贊語”是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的評論性的文字。贊語的實質是兩句話: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

      5、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點提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這樣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jié)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人勝。

      四、總結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xiàn)了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

      五、齊讀課文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把課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寫出文中的一個成語,并解釋它的意思。

      補充一、關于作者

      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歸去來兮辭》和《五柳先生傳》一向被視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作者棄官歸田之日,以樂天知命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貧樂道為主旨,可以相互比較。

      2、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焉。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大)。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補充二、注釋

      1、宅邊有五柳樹。

      從“榆柳陰后檐,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

      2、好讀書。

      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后,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jīng))》)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曾寫過:“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jīng))》),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4、簞瓢屢空。

      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說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陶淵明亦!昂勂皩铱铡保纭梆噥眚屛胰,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5、黔婁。

      戰(zhàn)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持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扒瓓溆醒浴,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9

      (一)溫故知新,析前熱身。(大屏幕練習)

      1、給下列字注音。

      嗜輒吝褐 簞 汲 儔觴

      瓢 屢 婁 歟

     。、解釋下列詞語

      會意: 輒: 蕭然: 晏如:造

      戚戚: 汲汲: 儔: 觴:

     。、文學常識填空

      陶淵明, 著名詩人。一名 ,字 ,世稱靖節(jié)先生,又自號 ,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官場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其詩多歌頌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代表作有《 》、《 》、《 》等。

      (二)整體把握 ,品言知人。

      師問:根據(jù)傳記文章體例,請同學們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五柳先生的?請根據(jù)文中相關語句來回答。

      生明確:籍貫: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生活: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愛好好讀書,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請同學們背誦相關的語句。

      師問:本文在行文中除了對陶淵明做了一般性的介紹外,還有贊文,那么.,何為“贊”?贊語中的話和“傳”中的語句有什么關系?

      明確(讀書下注釋)歷史傳記中常用"贊"來表達作者對所記人物的評論,本文是仿照史傳體寫的,“贊曰”是作者敘述完了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跡后對他的評論。贊是在傳文后對五柳先生的評論。

      明確:照應關系。如“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闭諔安荒綐s利”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照應“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照應“不戚戚于貧賤”。

      “贊”中的語言對陶淵明的人格與品質進行了高度概括。

      (三)深入研析,體悟人物。

      師問:請大家結合文章具體語句來分析陶淵明的形象。

      明確:

      1、從“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中看出他生活貧窮。

      從“晏如也!笨梢娝灿谪毟F,不以窮為恥。

      2、從“造飲輒盡,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敝锌梢娝娘嬀品绞脚c目的的確與眾不同,他飲酒不隨禮俗,表現(xiàn)率真、真誠。

      3、寫文章的目的是“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辈皇菫榱俗龉佟?梢姷疵。

      4、他的性格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師問:陶淵明辭官不做、退隱山林,足可見他淡泊名利,那么“閑靜少言”怎樣理解呢?

      明確:他與身邊的農民是不同的,他少有精神上的知音,所以他的理想與愛好不被別人認同,所以他與別人沒有太多共同語言,也就無話可說。

      (四)探討交流,挖掘本質。

      1、問題:陶淵明讀書的特點是不求甚解。今天我們也常用“不求甚解”,常含貶義。怎樣理解陶淵明的讀書呢?

      學生討論。

      明確:

      陶淵明讀書不在字句上多下功夫,而在乎領會文章的旨意。他讀書意在與作者的思鄉(xiāng)情懷相交融。真正把書讀透,不只悟到人物的特征,更高境界是發(fā)現(xiàn)作者的神韻。

      師小結:讀書有三種境界:淺者讀書,讀其字;中者讀書,讀其人;高者讀書,讀其魂。陶淵明屬于高者的境界。也只有這種境界才會讓人廢寢忘食。古代很多人讀書多為敲開功名的大門,陶淵明的讀書目的是“娛情”。

      他的另一愛好“寫文章”, 從作者陶淵明的愛好中可見,他淡泊名利的人格。他的所做不違背自己的心靈。讀書也好,寫詩也好,都是滿足心靈和精神的需要,不為功名。

      2、問題:在一般的傳記文章中,都要交代人物的籍貫、姓氏等,而陶淵明在自傳中不寫清姓名,卻假托“五柳先生”的名來作傳,為什么?

      生討論交流觀點。

      明確:陶淵明是一個率真之人,做人做事喜歡不違背“真意”,他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是誰,所以故意隱去不寫。作為隱士而言,他的這一心理便容易理解了。“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可見他很隨便給自己起名號,可見“不慕榮利”的性格。

      師小結:在陶淵明的形象中,這便“不慕榮利”是核心,一切表現(xiàn)都由此出。

      師問:以上我們分析了陶淵明的形象,誰能總結一下陶淵明是怎樣的一個人?

     。ㄉ偨Y,師板書!鞍藏殬返馈⒌疵⒙收嫣拐\ ”)

      師:讓我們在了解了作者其人后,一起來背誦他的文章。

      學生分組背誦課文。

      3、師問:同學們注意文章語言使用上有什么特點?

      生看書。

      明確:

      師導語:錢鐘書說,:“不”為一篇文眼!安弧!字句的多處使用。下面請同學們找出例句,并分析作者用意。

      生讀例句:

      “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不慕榮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不求甚解”

      “家貧不能常得”“不蔽風日”“曾不吝情去留”

      明確:作者的用意:東晉末年,社會的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滿著虛偽與欺詐。他用這篇傳文就是要表明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讓我們看到前面提到讀書的`境界,現(xiàn)在我們自己已走到讀書的第三境界:“讀其魂”,陶淵明的“魂”是什么?就是他的“他情趣高雅、人格高尚、志向高遠!

      師: (板書:與世俗的格格不入,情趣高雅、人格高尚、志向高遠,超凡脫俗。 )

      (五)個性品評,情感認識。

      問:陶淵明私謚靖節(jié),歷史上閃爍著他人格的魅力,今天,新社會、新時代,社會開放、文化發(fā)達,生活中的你怎樣評價陶淵明?

      參考認識:

      我欣賞他勇敢地與黑暗的社會決裂,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的品格值得贊美,他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是可貴的。

      他的率真,如飲酒的方式在與人交往方面今天看來不是很好。

      我認為他與世俗格格不入,他采取逃避的方式不夠積極。

      師總結:

      我也有很多話想對陶淵明說,也想對大家說。在東晉黑暗、污濁、追名逐利的社會現(xiàn)實中,陶淵明辭官歸隱,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志趣高雅,貧窮而有操守,不拘禮俗而自得其樂。他的詩文把田園風光與生活描繪的美好而快樂,開辟了田園詩風,因而文壇留名。但我們不能贊賞他用隱居避世的逃避、消極的做法來對待自己和社會。歷史上有多少文人,如劉禹錫“二十三年棄置身”,而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希冀;蘇軾,被貶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還有“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的渴望;李白仕途受創(chuàng),發(fā)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姥;杜甫生不逢時,饑寒交迫,仍不改“大計蒼生”之志。

      今天的我們面對物欲橫流、科技迅猛發(fā)展、競爭激烈的時代,更應激流勇進,學有所成,以后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造福一方,實現(xiàn)個人價值。

     。 師布置本課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練筆:仿本文形式寫一篇自傳,簡練、真實表明自己。

      五、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完成,并使用了多媒體課件,由整體到細節(jié),由分析到討論,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到學生發(fā)言后精煉總結,這樣的一堂課教學任務是完成了,但學生的主體體現(xiàn)不夠,教師的主導力量過盛。在語文課中,老師對某篇課文和課文所隱含的知識、技能的講解也許是完全正確的,但如果學生沒有與課文的語言文字的具體接觸,沒有具體的語言體驗,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也不會有什么積累與提高。我認識到教師在備課中,要發(fā)揮教學實施的有效性,確定好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式方法外,不可忽視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的深入了解,這一點對教學設計同樣也有其指向性。 教學設計解決的是語文教學大方向的問題,教學的具體方式方法把這些語文教學大方向的“科學的把握”轉化為“學生學到什么”、“學成什么樣子”,這需要教師在課堂現(xiàn)場的操作。授課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尤其是技巧和形式的選擇包括多媒體的使用不可忽視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備課時教師要用學生的心態(tài)和眼光去解讀文本,以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設想他們在閱讀中哪里會出現(xiàn)“碰撞點”,或是疑問、或是欣賞。教學設計還要力求解放學生的思想,啟動學生情感認知與體驗之車,使他們勇于抒發(fā)個人對疑難問題的認識,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對話”中去,讓課堂涌動學生自由的思想。

      學生對文本的認知應與作家、教師的理解是一致的,但由于學生的知識、眼界、理解水平的不夠,他們不能在同等層面上與教師、文本展開切實的“對話”。這個時候教學的藝術表現(xiàn)在教師引導和促成三者之間產生和諧發(fā)展,當學生產生片面甚至歪曲的理解時,教師要巧施法,做好啟發(fā)、引導、點撥、幫助的工作,使其達到正確的理解。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10

     。、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迅速、準確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

     、诺慕Y構模式有什么特點?

      明確:采用先敘后議方式結構全文(傳文+贊語)

     、平榻B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況?作者借助哪些語句作勾畫?請學生歸納、列表:

      思想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生活狀況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雨,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好讀書;性嗜酒;著

     。、合作探究,評析人物形象(教師點撥,啟發(fā)思維)

     、啪C觀全文,你認為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找出相關語句分析。

      總結:五柳先生是一個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的`隱士。

     、颇阌X得五柳先生能成為你學習的榜樣嗎?說說理由(激發(fā)學生超越教材感悟,領悟作品中的人文內涵,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暢述己見,言之有理即可,引導學生理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這是我們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作者又是如何評價他的?了解文中評述,加深對五柳先生的認識。

      學生齊讀“贊曰”部分,理解贊句的實質。

      交流理解:贊語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風貌;“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贊賞其不愁貧賤,不求富貴,怡然自樂,返璞歸真的生活節(jié)趣。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1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1)語文教學以新課程理念和語文課標為依據(jù)指導。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2)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3)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

      二、內容與學情分析:

      《五柳先生傳》是長春版八年級上語文教科書中的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作品。作者陶淵明運用記傳體,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獨行、不與世俗茍同的內心情懷,通過對自己的志趣、愛好體現(xiàn)出一名高潔的隱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教學本課,重在指導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以點撥為主,多練習朗讀。分析課文引導學生從性格、思想、愛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進行,通過討論,感悟陶淵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等鮮明的思想性格。教學本課,我確定了兩方面的學習重點:一是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實詞、文言常識等雙基知識進行落實;另一重點為通過對傳記文章的寫法的解讀,即把握文中從傳記任務的籍貫、性格、志趣、愛好等方面的具體情形,來感悟到陶淵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的高遠。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讓語文課有著樸素的語文味。

      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認知情況:課前我讓學生做了朗讀、解決字詞工作的預習!墩Z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眼前的學生在學習中犯有不深入文本、學習應付被動的劣性,況且一貫對文言文學習有畏難心理。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差,預習、習題鞏固等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可以說學習經(jīng)常是臨時突擊,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生的認知及感悟能力是有限的。

      三、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1、理解有關的`文言詞語的含義。

      2、了解古代人物傳記的寫法和特點。

      3、學習運用樸素洗練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體會文章的深刻內涵,理解陶淵明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3、4

      教學難點:教學目標4及對陶淵明讀書方式“不求甚解”的領會。

      教學方法:討論 、朗讀

      四、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完成預習)

      (一)導入: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書中,東晉時期的歷史上,只涉及到兩個人物,一個是書法家王羲之,另一個人物是詩人陶淵明。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曾有這樣一句話;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辭》一篇而已。由此可見陶淵明在歷史上的崇高地位。今天我們來學習《歸去來辭》的姊妹篇《五柳先生傳》。

      (二)學生熟讀課文,初悟文章。

     。、學生出聲反復讀文章,三遍以上。

     。病⒔處煼蹲x,正音,規(guī)范朗讀停頓節(jié)奏。學生齊讀,看誦讀情況。

     。、學生有感情再讀,教師了解學生領會情況。

      (三)解決字詞問題,進一步領會內容。

      1、把握實詞的音形義。

     。病⒔處熤笇W生掌握重點以及記憶方法。

     。、翻譯全文。

      (四)結合文體知識、作者介紹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薄⒔榻B文體知識:本文是陶淵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為自己寫的一篇自傳。

      (大屏幕)傳記文,是敘述作者自己生平經(jīng)歷的文章。一般來說,自傳要介紹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貫、年齡、性格愛好及思想發(fā)展等等,它的內容是真實的。

      之后教師舉例介紹傳記文章的特點。

      2、學生了解陶淵明的常識知識以及東晉時代的社會情況:

      學生先交流對作者的了解。

      之后教師提煉要點:

      資源:(大屏幕)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東晉末年,社會的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滿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官場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其詩多歌頌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等。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

      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上級派一官員到彭澤視察,有人深知此事馬虎不得,勸陶淵明好生準備,不料陶淵明卻說“我不能為五斗米俸祿,卑躬屈膝,向鄉(xiāng)里小兒彎腰行禮!”當即脫去官服,辭官回老家去了。從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為五斗米折腰”表示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名利奔走逢迎。

      (五)布置思考題:閱讀本傳記后,思考:陶淵明是怎樣的一個人。

     。┳鳂I(yè):1、翻譯全文并練習背誦課文。

      2、整理本文字詞及文學常識。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12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基礎)

      2、在老師的點撥下進行探究,啟發(fā)思維。(重點)

      3、遷移訓練,激發(fā)學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難點)

      教學理念

      當今社會正處于一種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說到底也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 “文眼”、 “字眼”、“詞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訓練的結果。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訓練的。一方面要有老師的指導(訓),另一方面要有學生的自主學習(練)。但訓練方式不是大搞題海戰(zhàn)術,而是要集中體現(xiàn)在三兩個精煉的課堂提問中,通過師生互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標”試行以后,語文教學中增加了對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前,打開學生的思維,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要打開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啟發(fā)學生,引導探究。落實到課堂教學上,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發(fā)現(xiàn)質疑,積極思維。最后結果是否與教師的預想吻合,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啟發(fā)思維探究的過程,答案可以豐富多彩。

      回歸“人文”是“新課標”的另一面重要旗幟。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會的人,也是歷史的人,人文除了橫向的相通,還有縱向的傳承。而“文學即人學”,要深層探究一文章中人物的感情與風貌,就離不開從縱、橫兩方面進行印證。具體而言,就是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為觸發(fā)點,比較,遷移,打開一道口子,讓神秘的天光照進來,激發(fā)出學生超越教材的感悟,從而領悟文學作品的人文內涵,實現(xiàn)人格與情感的升華。

      教學時間

      兩課時

      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tǒng)治階級不滿,“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寫出了許多歌頌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優(yōu)秀詩。

      二、檢查預習情況。

      解釋下列詞語:晏如 蕭然 汲汲 戚戚

      三、尋讀探究。

      教師引導:閱讀能力說到底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 “文眼”、 “字眼”、“詞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尋找文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字眼”,并思考這個字與“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風貌有何關系?

      課堂設想:通過朗讀和討論,明確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是“不”字。接著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我們看到一個自別于名門望族、不慕榮利的五柳先生。

      2、讀“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我們看到一個五柳先生。

      3、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們看到一個在讀書中得到愉悅的五柳先生。

      4、讀“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們看到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

      5、讀“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晏如也”,我們看到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

      6、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我們看到一個卓爾不群、不隨世俗的五柳先生。

      :因為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jié)贊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相關資料:①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現(xiàn)象,是士族門閥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稱世族、高門大族,其對立的稱呼是庶族、寒門。世族豪門形成了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他們之間的區(qū)別不是基于官職的高下或財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統(tǒng)。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擺脫對豪門的依賴。②魏晉時期,統(tǒng)治階級的高壓政策與讀書人的自由個性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壓迫,往往借酒澆愁,在醉鄉(xiāng)中使波瀾的心靈獲平靜。這是他們在那種環(huán)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四、悟讀升華。

      教師設問:①伴聲自讀課文,思考陶淵明是怎樣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②假如同學們也來一下自己,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③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向哪些現(xiàn)象說“不”,向哪些現(xiàn)象說“好”?

      課堂設想:通過學生們的自由朗讀,積極發(fā)言,從而領悟文章的內涵,升華情感,培養(yǎng)健康個性、健全人格。

      :對于很多事物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看待。無論別人還是自己都應如此。特別是自己,一方面要“人貴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淵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式的自我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對于社會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們應該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課時

      五、比較閱讀:

      老舍自傳(有改動)

      舒舍予,字老舍,現(xiàn)年四十歲。面黃無須。兩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幼讀三百,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yè)。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二十七歲發(fā)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起。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閑時養(yǎng)花,不甚得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獲,并不著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思考題:

      1、“三百”指的是我國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學期所學的那一句詩曾提到過它?

      2、東晉以后,許多文人很欣賞陶淵明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淵明自況,這正是文人張揚個性、自我欣賞的“風骨”。比較閱讀,想一想兩傳記在個性、語言風格上有什么相似點?

      3、《論語》上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小孩需要培養(yǎng),中有沉重的工作壓力,所以有人把四十歲的人比喻成挑著雞蛋進城的鄉(xiāng)巴佬,東躲西閃,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打翻擔子。仔細觀察你的一些長輩,看看他們在四十歲時的感情、狀態(tài)是怎樣的?(課后思考,并認真觀察,選擇其中的一位,結合年齡特征,把他或她寫入你的。)

      六、模仿遷移:

      抓住特點,體現(xiàn)個性,抒發(fā)感情,以一種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的方式,寫一左右的自傳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边@個句子補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傳中。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13

      教學目的:

      1、熟讀全文,掌握生字的讀音,理解文中語句的意思。

      2、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極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學重點:

      1、熟讀全文,把握課文內容。

      2、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

      教學難點 :從正反兩方面來對照體會五柳先生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

      教學設想:從讀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過引導學生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極避世的思想,并貫穿寫人的方法,從而延伸到運用語言的目的'上。

      教學模式: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準備:投影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1、 回憶古詩《〈歸園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淵明。

      2、 就《桃花源記》一文提問: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種形式讀課文,正字音,理解語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導學生分別從生活、愛好、性格等方面來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

      2、 結合圖片,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

      3、 討論:對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點或兩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說說理由。

      四、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任選兩題或三題)

      1、 背誦全文。

      2、 完成課后練習三

      3、 給自己或他人寫一篇小傳。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給他寫封信和他聊一聊,表達你對

      他的看法。

      附板書: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生 活 貧 窮

      愛 好 讀書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

      精 神 安貧樂道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五柳先生傳》優(yōu)秀教案09-05

    《五柳先生傳》教案02-25

    《五柳先生傳》的教案02-27

    《五柳先生傳》教案14篇03-04

    五柳先生傳的教學設計04-26

    《五柳先生傳》教后反思04-08

    五柳先生傳教案02-25

    五柳先生傳教案12-16

    《五柳先生傳》教后反思范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