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1
教材分析:
1、本課的教學準備,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可以啟發(fā)學生對春天景物特點的了解,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者組織學生到野外去觀察春天的景色,還可以搜集有關春天的成語,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春天和燕子的課件。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注意和形近字區(qū)別!扒巍弊x“qiào”,要和“悄”區(qū)別讀音和字形!胺鳌钡淖x音是“fú”,不要錯讀成“fó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14個,書寫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不要錯寫成“艸”;“聚”的下面是“”,不要寫成“水”;“演”字里面有一橫,寫時不要丟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寫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還要指導學生記憶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與禾有關,“漾”與水有關。讓學生根據字形規(guī)律記憶生字。
3、本課所描寫的畫面生動,語言優(yōu)美,構成生動、感人的意境,教學時要把學生引入情境?梢越Y合課文插圖來學習課文,加深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可以啟發(fā)學生回憶對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體等其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特征和美麗。還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感受光彩奪目的春天,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4、教學中可以從燕子入手,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來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的觀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從近處看到的燕子: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個活潑可愛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遠處看到的燕子各種飛行姿態(tài)。最后從遠處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學中還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聯(lián)系起來觀察,展開想象,體會燕子給春天帶來了什么。學習課文后,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學習到的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觀察中去。
5、通過朗讀,整體把握全文,突破重難點。全篇課文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圖,傾注了作者對春天的深深的熱愛之情,教學中要通過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在朗讀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生機勃勃。朗讀中,要注意讓學生多讀并體現讀的層次。初讀,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句大意。再讀,讓學生想象課文描述的畫面和情景,進入課文描述的意境中去。當學生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語言展現課文描述的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對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渲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讀,教師給予指點和解說,比如,抓住課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燕子的活潑可愛!耙簧/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對翅膀”“湊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潑機靈的燕子的特點。讀的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學會用朗讀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比如,指導朗讀春天一段,要定準輕松歡快的基調,語速要根據內容的變化時緩時急。“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闭Z調要舒緩、輕柔,體現柳絲的柔美多姿!扒嗟牟,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語速加快,要有趕集、聚攏之意。“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要讀出欣喜之情,讀“光彩奪目”時,語速要放慢,語調加重,感情要飽滿。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勃勃生機。
6、要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感。比如,理解春天的特點和燕子的活潑可愛這一重點,可以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通過“掠過”,體會燕子飛行之快速;通過“唧唧叫著”感受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通過“有的……有的……”了解眾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著拂面的微風飛行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自由飛翔的燕子,為春天增添了動勢和情趣,使這早春美景更加生機勃勃、令人神往。教學中還要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內容和體會表達的情感。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寫的花、草、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要讓學生想象花兒爭相開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燕子成了音符”讓學生展開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來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并體會“演奏的春天的贊歌”的意思。從中了解作者對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特有偏愛,以及贊美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感情。
7、學習詞句,積累語言。本課描寫生動形像,用詞準確,語言優(yōu)美。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來體會。比如“湊成”,有身形靈巧、搭配和諧的意思;“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聚攏”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意思,再體會這里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生動活潑的春景;“橫掠”可以通過畫面演示,了解這種姿勢,體會作者用詞的豐富、準確!奥印陛p輕擦過的意思,指燕子身輕,速度快,一瞬間而過!岸嗝聪裎寰譜啊”如果學生沒有接觸過五線譜,可以讓學生看看五線譜,知道五線譜和音符是什么樣子,再體會課文為什么要用五線譜來打比方。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再背誦下來。指導背誦要指點背誦方法。背誦本課,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飛行和停歇的課文脈絡來背誦,記住每段話中描寫的先后順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潑可愛的燕子的順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細雨、微風、柳絲、草、花到燕子的順序背誦。
8、課后思考練習題及泡泡。第1題是讀背的要求?梢越Y合課堂教學完成,背不下來的可以留作家庭作業(yè)。第2題是討論題,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特點?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完成。重點通過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展開討論。討論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燕子,以及自己對燕子的了解來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最后大家總結出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的特點就可以了。第3題可以結合課堂學習進行,讓學生根據例子的提示,明確什么樣的詞語稱作好詞,自己再尋找一些用得好的詞語。想一想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學討論交流。選做題是積累語言的練習,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鼓勵學生在課外再摘抄一些,還可以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文中泡泡“我能想出‘趕集似的聚攏來’的景象”,這是培養(yǎng)想象力的練習。讀文章想畫面,可以結合課文學習進行。在學生讀懂詞語的意思后,再想象生動而熱烈的春天景象。教師可提示學生想象春天都有哪些動物、植物能出現。文末泡泡,既是想象的練習,又是理解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作用的練習。要讓學生先了解什么是五線譜,再想想為什么要用“五線譜”打比方,了解電桿和燕子組成的畫面,非常像五線譜。這是通過引導想象來完成的。同時,燕子作為音符,正好譜成了春天的贊歌,與最后一句話形成了必然的聯(lián)系,更好地體現了歌頌春天的主題內容,體會用“五線譜”打比方的妙處。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22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細致地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學難點: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將課文讀五遍,家長簽字
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優(yōu)美句子,并抄下來。
畫出含有課后生字的詞,借助學習工具理解詞語的意思。
2、教師: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或幻燈片)、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生字、詞語,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誦。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并能從中學習一定的觀察方法。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詞,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學習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愉快的寒假結束了,伴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機的春天,(出示教學掛圖)你能用你知道的有關春天的成語來描述這幅圖嗎?(指名說)哪位同學知道“鶯歌燕舞”是什么意思?
2、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為春光增添了無限的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燕子》。(板書課題:燕子)
。ㄖ笇鴮憽把唷保
“廿”是燕頭,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生仿寫)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的讀音。
。1)抽讀生字卡片,糾正讀錯的音節(jié)。提醒學生注意:
攏、掠是邊音;
俊、暈是前鼻音;
橫是后鼻音;
俏不要讀成xiao,拂不能讀成
。2)學生齊讀
2、掌握生字的寫法:
。1)請學生做小老師說說這些字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學生交流,并在習字冊上逐個進行描紅。(容易出錯的可以多寫幾遍,簡單的可以少寫幾個)
小學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tài)度的論述。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教學重點】
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tài)度的論述。
【教學步驟】
一、導語
二、解題
勸,勸勉,鼓勵。學,學習。
三、分析課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們已經粗略地翻譯完了這篇課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答:
(二)讓我們分析第二段。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幾個比喻句?
答:請讀出并翻譯前兩個。
這兩個比喻是為了說明什么呢?
答:
2.那么通過學習改變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復到過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個比喻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個比喻是什么?
答:已經改變的本性,是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特性的',學習對于人的本性的改變有著決定的不可逆轉的作用。
3.請同學們概括本段所講的內容。
答:
(三)朗讀第三段。(老師正音)
1.找出四組比喻句并翻譯:2.概括本段的內容:
(四)讀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個)。
四、略析論證方法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五、分析語言特色
六、總結、作業(yè)
【我的思考與問題】
小學語文教案3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九課《琥珀》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根據一塊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發(fā)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教學這課時應注意指導學生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學·點撥的方法。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課
揭示課題,提示學生注意課題中兩個字的“王”字旁與“琥珀”的價值有什么聯(lián)系,再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琥珀”。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
二、入境,從感性正認識“琥珀”
1、出示教學掛圖,指導學生觀察其顏色、形狀、包裹物等。
2、根據所看到的圖象讓學生想象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三、自學,感知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結合預習要求,畫出文中有關寫琥珀形成、發(fā)現及其科學價值的句段。
3、細讀課文,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點撥,深入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
課文中講的這塊琥珀與別的`琥珀主要區(qū)別在于:它不僅有一個蒼蠅和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huán)”。這說明蒼蠅和蜘蛛曾經在里面進行過掙扎。這樣的一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科學家根據這塊琥珀的特點,想象了一個生動的故事。
1、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①這一自然段寫的是實在的事物還是聯(lián)想?②“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松脂的香味”與琥珀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2、有感情地朗讀第4—8自然段,思考:①這幾個自然段寫的是實在的事物還是聯(lián)想?②蒼蠅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們起初的掙扎是根據什么想象出來的?
3、默讀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為什么要寫“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沒在泥沙下面?
4、讀第13自然段,思考:“波濤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邊”,與琥珀的發(fā)現有什么關系?
上述教學過程體現了情境教學法及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論,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小學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詞,分層理解部分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感悟用詞的準確、描寫的風趣及朗讀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生自由談喜歡的動物。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那種動物?
師:看來,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你知道嗎,古今中外許多藝術家經過仔細觀察,創(chuàng)作了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
2、欣賞豐子愷《白鵝》圖,了解“鵝”字的衍變;出示課題。
師:這是的畫家豐子愷老爺爺(課件,)請欣賞他畫的鵝,(白鵝畫)仔細看看。
師:這是鵝字的另一種寫法,大家看,人騎在鳥身上,太不公平了,現在廢除了。變成左右結構,人和動物平等相處,真好。
師:豐子愷爺爺還為它寫了一篇文章,題目也叫《白鵝》,(師板書),今天我們就走近
這只白鵝。生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走近白鵝
1、初讀課文
師:豐子愷爺爺喜歡白鵝什么?大家把書翻到63頁,在預習的基礎上,認真默讀課文,把有關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師巡視提醒:注意呀,課文里藏著金鑰匙,它總的告訴我們豐子愷爺爺喜歡白鵝什么,愛動腦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從中心句、過渡句入手,理清脈絡。
師:說說看,你們找到了哪句話?
。1)生1:“好一個高傲的動物!”,誰也找到這句話,
師:從這句話你讀懂作者喜歡白鵝什么?
師:真會讀書,文章圍繞白鵝的“高傲”來寫,“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是文章的中心句(點擊課件)。
。2)師:有不同的發(fā)現嗎?
生: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中!
師:從中你讀懂作者喜歡鵝的什么?你們真會讀書。我們一起看書,發(fā)現了嗎,這句話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齊,(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課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現在哪三方面呀?板書: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它像一座橋,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內容,這段話就叫過渡段。
師:我們讀書時,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過渡句、過渡段。有了它,就能幫助我們更快地理解課文,這是閱讀的金鑰匙。
3、學習生詞,整體把握。
師:哪個小組來開火車讀一讀。全班小朋友讀一讀。
師:預習得不錯,做個游戲吧,大家對照課文,想想這些詞分別描寫白鵝哪方面的,幫助他們找找家,誰來把詞語送回家。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課文圍繞鵝的“高傲”來寫,高傲表現在姿態(tài)中,…。。高傲更表
現在叫聲中:……;高傲表現在步態(tài)中……高傲表現在吃相中:……
。c擊課件白鵝圖)通過讀書,這只白鵝慢慢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三、品讀課文,走進白鵝
1、初識高傲
師; 再認真看畫,對照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語句描寫圖上的鵝?
師:這姿態(tài),給豐子愷爺爺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如果他這么說,“一個高傲的動物。” 請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兒?
生交流。
師:好,現在老師來讀,你們留心少一個好字,多一個好字,有什么不一樣?)一個“好”字融進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歡、欣賞。這個“好”字用得真準哪,讓我們把作者喜愛鵝的情感讀出來。生讀。
2、欣賞高傲
。1)欣賞高傲的叫聲:師:欣賞了鵝的姿態(tài),我們再來聽聽鵝的叫聲吧,再讀詞語。我們把它們送進課文讀一讀,大聲讀第三自然段,白鵝在什么情況下這樣叫?
。2)讀中感受白鵝的盡職,感悟作者喜愛之情。
師:聽過鵝的叫聲嗎,誰來叫叫?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師:不是這樣的,看來還不明白詞語意思,其實,漢字非常有趣,它是有聲音的,數一數“囂”字,有幾個口,聽到聲音了嗎?這聲音怎么樣?漢字是有表情的“厲聲”,叫的表情,聲調是升3,請讀詞語,讀出它的意思。一生讀,齊讀“厲聲叫囂”。
師:漢字是有形的,吭:喉嚨,看到引吭的樣子了嗎,生4讀詞語,讀出它的意思。齊讀“引吭大叫”
師:現在我們全都是白鵝,來,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說話練習。
師:讀懂了白鵝的心聲,我們把這句話讀一讀。
師:這叫聲兇巴巴的,真是不亞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寫鵝,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說,讀讀書,鵝和狗比什么?結果怎樣?
師:看來,這句話表面上寫白鵝很兇,實際上是夸它對主人盡職,夸她對主人有感情。我們再讀這句話。
(3)欣賞步態(tài)的高傲,品讀贊賞之情。
師:聲聲叫聲,讓我們感受到了“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人們常說鵝行鴨步,可是,善于觀察的作家卻發(fā)現,他們步態(tài)的不同。默讀第四自然段,請細細欣賞。
A讀書貴在有疑。那些詞不理解畫一畫?(出示文本,課件紅字標識,)生自由提問?词欠褚崂恚
B解惑:我們來看一段錄像,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播放課件(課件視頻1鴨鵝走路;視頻2凈角出場。有意思吧,誰也能演一演凈角出場,評價。
C你們能把課文里白鵝請出來嗎。讀一讀
師: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看從這個詞,你讀懂了什么,
師:傲然這詞,看出爺爺對這只鵝的贊嘆,它敢與人斗,多么勇敢,甚至還要人,多么神氣,把我們的感受讀出來。
四、比較閱讀,升華情感
。1)師:這是豐子愷爺爺筆下的鵝是高傲得很,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走來了。出示課件,一生讀。這只白鵝給我們的印象是: 。
。2)中國古代詩人的駱賓王的《詠鵝》。這只白鵝給我們的印象是: 。齊讀。
五、總結:今天我們欣賞了白鵝高傲的叫聲、步態(tài),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跟隨豐子愷爺爺去看看鵝的一絲不茍的吃相。
六、家庭作業(yè):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抄一抄、背一背。
2、課后認真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小學語文教案5
課前透視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同學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溢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同學實際動身,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fā)同學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大多數同學對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知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同學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同學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同學充沛閱讀課文,聯(lián)系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妙。
教學目標
1、認知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妙,展開想象,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同學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俺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俺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身的體會吧。ㄍ瑢W談感受)(板題:回聲)
(聯(lián)系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同學的距離,激發(fā)同學表達愿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你們聽過什么樣的聲音?今天俺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同學質疑。)好,下面俺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身讀課文。
。ㄒ蝾}質疑,培養(yǎng)了同學考慮、提問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同學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于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自讀
引導同學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紤]: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身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yǎng)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識字
1、字卡出示“俺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同學把識字與讀文聯(lián)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ńY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識字活動,防止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同學語言。)
2、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競賽。
寫字
1、出示俺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同學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寫。生寫。
4、范寫“倒、游”提醒各局部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ㄒ龑瑢W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驗,提高書寫能力。)
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協(xié)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一起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一起評議。
感悟
1、組織同學通過讀文,回答自身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卮,讀相應的課文。
2、啟發(fā)考慮: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第二課時
導入
復習鞏固字詞。同桌互考;看老師的口形說字,帶讀。
精讀
1、教師指導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
2、啟發(fā)小組合作讀書,考慮: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這是回聲的?媽媽不但告訴了小青蛙這是回聲,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誰來說說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從青蛙媽媽的話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同學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顆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紋(),又一圈圈地()回來。
。ㄗプ≌n文的主要線索,突出重點局部,引導同學通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初步了解了回聲現象。培養(yǎng)了同學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水平。)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同學對回聲現象的理解。
4、根據自身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同學實際選擇如下方式進行提示:(1)聲音的()碰到橋洞的(),要(
。┗貋怼_@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么能聽到自身的回聲嗎?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媽媽帶著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俺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俺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訓練同學語言,發(fā)展同學思維,鞏固同學對回聲現象的認知。)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關于聲音還有許多奧妙,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伴教錦囊:
相關鏈接:
。1)回聲是指聲音在向遠處傳達過程中遇到障礙物發(fā)生反射的現象時,被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
。2)假如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聲和原聲區(qū)分開;若不到0.1s,回聲將與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因此利用人耳聽的這種特點可以實現回聲測距。在計算障礙物的距離時,由于人(或者人附近的物體)發(fā)出的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等于回聲返回到人耳的時間,利用人聽到回聲與原聲的時間差除以2得到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再利用專用的公式,即可算出人體到障礙物的距離。一般可以通過回聲測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離、潛水艇的遠近、前方山崖的距離等。
小學語文教案6
1新設計 2新設計 3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會認4個生字,學寫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運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2.認識反問句與雙重否定句,通過句式比較體會反問句與雙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一則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
4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從問答入手。通過介紹學習方法和組詞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這個詞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接著讓學生初讀課文,深入找證據,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緊接著,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5重點難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
2.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
6教學過程 6.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1. 同學們好,請坐。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那好,我們現在來看圖猜成語。準備好了嗎?誰來猜第一幅圖?(坐井觀天) 對了,那這一幅呢?(揠苗助長)難不倒你們,再給你們幾個難的(畫蛇添足 )還有更難的。
2.你們真聰明,都猜對了。那你們知道這些成語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嗎? 是的,它們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小故事里藏著大道理。)
3.今天我們學習第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故事《亡羊補牢》(板書,讀題)
4.我們要怎樣才能學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書:故事) 學習道理(板書:道理)
師:對,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好寓言故事了。
活動2【講授】亡羊補牢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先請大家自由讀讀《亡羊補牢》,注意要讀準生字、多音字,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為止。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同桌交流生字學習情況。
2、字詞學習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讀完了嗎?請看大屏幕,老師把課文中的幾個詞語請到了上面,誰來當小老師讀一讀。
3、(讀得很正確)如果這些詞語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嗎?
誰愿意來讀讀第一自然段?(正音,齊讀)大家很厲害,這么難讀的段落都讀通順了,2-5自然段每一排讀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讀得最正確,最通順。 (點評)
4.我們又讀了一遍課文,你們能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嗎?
小結:像這種抓關鍵詞,并把他們連成一段通順的話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一種方法。明白了嗎?
三、理解題意
1.課文讀通順了,題目的意思你讀懂了嗎?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預設:學生知道正確意思)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從課文哪個句子讀懂這個字的意思?
師:哦,是聯(lián)系課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們還可以通過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課件)選擇正確意思。
2、小結:對于不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ò鍟菏 養(yǎng)牲畜的圈)請像老師這樣把這兩個字的意思寫在課題下。
3.現在我們知道了,“亡羊補牢”就是羊——丟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讀課文,體會寓意
1.課文中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會丟羊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句子。
2.有些同學已經找到了,那你來說說養(yǎng)羊人丟了幾次羊?(兩次)板書:丟羊
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是什么?(課件出示)板書:羊圈破了。
哪個詞告訴我們這句話是原因?(原來)齊讀
3.(課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說)
4.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過渡: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如果你發(fā)現自己的羊圈破了個窟窿,你會怎么做?(把窟窿補上)
5.他的街坊也發(fā)現了,請你當當養(yǎng)羊人的街坊,快來勸勸他。(把窟窿補上吧)還有什么想說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會丟羊。評價:你真是個好心的街坊)
我們來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勸說的,課件出示,指名讀。
你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勸說養(yǎng)羊人的?哪個詞看出他著急?(堵上、修一修、趕快)你能給趕快換個詞嗎?
(課件)街坊還會用怎樣的語氣勸說呢?現在我就是養(yǎng)羊人,你來勸勸我。(擔心、著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yǎng)羊人的表現呢?誰來做養(yǎng)羊人?(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來讀不同的語氣,還可以加上動作。)這個養(yǎng)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將他的話換個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這個養(yǎng)羊人,自己的羊丟了都不在乎。街坊著急,他無所謂。下面我們就來分角色朗讀一下他和街坊的對話。
7.就因為他不聽勸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讀(出示:他去放羊,發(fā)現羊又少了一只。)這是養(yǎng)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字中讀出來的?(又)
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語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剛才我們學習的內容,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兩次亡羊之后,(課件)養(yǎng)羊人現在心情怎樣?這時,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請自由讀讀第五自然段,劃出相關的詞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樣?(后悔)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想象說話。
他又是怎么做的?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來什么來?(知錯就改)
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yǎng)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養(yǎng)羊人這樣做,對嗎?從哪知道?(課件) 從此,什么意思?
現在“窟窿”終于被結結實實地堵上了,羊再也沒有丟過了。此時,你想對那個養(yǎng)羊人說些什么呢?(接受勸告,知錯就改)
9.這就是這則寓言要告訴告訴我們的道理?(出示寓意)齊讀
。ㄔ⒁猓阂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及時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類似亡羊補牢的事,你能舉個例子嗎,可以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小結: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yǎng)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五、復述故事。
1.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講給別人聽呢?我們學校最近要舉行講故事比賽,讓老師先進行海選,那我們就從這個故事開始吧!講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細聽:首先要把故事熟練地記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動作和聲音的變化,這樣才能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看看上面老師給你提供的小幫助,自己先練練。(學生準備,課件播放音樂,師巡回指導)
2.展示前,提示學生自己發(fā)言時希望別人怎么聽?
。ㄒ察o,這是有禮貌的表現。聽后能給我指出優(yōu)缺點。)
六、總結學法
寓言是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小花,中國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書是《墨子》,國外適合大家閱讀的還有《伊索寓言》。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希望大家在課外閱讀寓言時,也能采用這種方法。
七、作業(yè)設計
1.將這則寓言故事復述給爸爸媽媽聽,請家長點評。
2. 寫寫讀了《亡羊補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小學語文教案7
【教學目的】
。薄⑦\用自制CAI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學們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靜、清、綠、奇、秀、險,理解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學習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圖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畫面展示和朗讀,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對觀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暢地表達出來。
【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計算機課件(高亮度投影設備或大屏幕彩電一臺和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出示課件:放一些風景勝地的圖片(紅葉似火的香山,峰巒雄偉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波瀾壯闊的大海,幽深壯美的三峽) ,讓學生初步感知祖國河山是如此多嬌。
師談話:同學們看了錄像,有很多同學又喜歡去旅游,到過很多地方,知道了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yōu)美壯觀。有無數名山大川像一顆顆珍珠撒落在祖國大地上。這節(jié)課老師帶你們到以山水秀麗聞名的廣西桂林去旅游,欣賞那里的秀麗風光。好不好?(好)請同學們邊聽朗讀看畫面,邊想: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課件,配畫配樂的課文范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看圖、欣賞、理解、學文
。ú扇∽冃蚍ń虒W)
的確,桂林山水非常美,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美景的?
。、學習第二自然段:
、 初讀,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學生質疑。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來與同學交流。
、 觀察,以說代讀:
運用CAI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漓江水的獨特美。
出示:靜、清、綠畫面各一幅,指導學生具體觀察漓江水的特點。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把水的'特點說具體。
、 精讀,理解重點:
勾畫書上具體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反復讀,找出重點詞語體會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師小結:作者把水比喻成無暇的翡翠,寫出了水的顏色,是閃光的綠、透明的綠、迷人的綠、醉人的綠,貼切而精妙,這不僅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綠,也是對漓江水靜、清、綠三大特點的綜合描繪,使我們對它的愛幕之心油然而生。
、 深讀,相互交流:
討論: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改一改,好不好?為什么?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具體描寫的好處:
①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 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自讀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讀,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們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它的喜愛之情吧!
。ㄝp聲讀、個別讀、集體讀、閉上眼睛試背)
真美呀!別說作者連我們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當作者從美景中醒過來,才發(fā)覺自己的船在前進,作者是從什么地方感覺到船在前進的?
本段小結:
這一段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水的特點,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病⒖偨Y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剛才我們學第二自然段時是怎么學的?師生一起總結學習方法,課件出示學習方法。并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點怎樣寫具體的?
。ǚ纸M討論)
出示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山的奇異、秀麗、險峻。根據課文結合畫面,匯報討論結果。學到這里你想對桂林的山說點什么?
小結: 這一段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山的特點。桂林的山奇異到山山不同,峰峰各異,秀麗得像蒼翠壯美的屏風,像新生的竹筍;危險得叫人簡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時刻會栽倒下來。
。ㄖ笇W生入情朗讀)
。场W習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們合二為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范讀,生思考:
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齊讀一二兩個分句,想想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什么樣的山,什么樣的水?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出示課件:山圍繞水,水倒映山的畫面,讓學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處就只表現在這些地方嗎?出示課件:讓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現的地方。
作者游覽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4、學習第一自然段:
正因為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綠樹紅花,竹筏小舟,更是優(yōu)美奇絕,無與倫比,天下第一,所以,人們都贊美地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們?yōu)槭裁磿f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結,回歸整體
學生看著課件上的板書總結:因為作者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覽,然后,具體寫出了漓江水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最后寫出作者的感受,這里確實美,美如畫,不愧為甲天下的美稱,前后照應,結構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結構來描寫的?
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運用比喻聯(lián)想等手法,運用總──分──總的結構,把桂林的秀麗風光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遷移訓練,發(fā)散思維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游覽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師根據它的特點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讀。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看法?我們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名勝數不勝數,現在你們都是小詩人,請把你知道的風景勝地根據它的特點也寫一首小詩。
。ń涣鲗W習)
五、說話練習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歡( ),因為( )。我真想( )。
結束語: 同學們,桂林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為桂林的人民保護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愛桂林山水,我們家鄉(xiāng)的巴岳山也非常美麗。我們要熱愛她,保護她,讓我們的家鄉(xiāng)更美麗,讓我們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秀,水更清。
小學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啦”、“梅”等11個生字,會寫“幾”、“用”、“魚”3個字,認識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的爪(蹄)子的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4、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欣賞,學會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自主識記1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通過朗讀,知道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會寫“幾、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
【課時重難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播放畫面,教師描述):昨天夜里,動物王國里下了一場好大好大的雪,雪花落在地上,大地鋪上了厚厚的棉被,小樹和房子也穿上了暖和的白棉襖。
2、出示一系列雪景幻燈片:看到這么美的`雪景,你想說什么?
3、指導朗讀第一句!跋卵├,下雪啦!”
A、請你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吧!
B、“啦”是生字,誰再來讀讀。注意輕聲。
C、現在你是第一個看到下雪的人,請你把這好消息趕緊告訴自己周圍的小朋友。
D、請你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所有的好朋友,把聲音傳得遠遠的,該怎么讀?
E、這么興奮,怪不得這句話的末尾用了感嘆號!
指名讀。好開心哪!把這感嘆號都讀出來了(課件中感嘆號變紅色)。真棒!
誰再來讀讀?真是又驚又喜!(課件中感嘆號變大。)
還有誰想讀?興奮極了!(課件中感嘆號變得更大了。)
4、揭示課題。大家都聽到了,小朋友們也聽到了,還有好多動物小畫家們也聽到了,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走進這片雪地,來學習17課《雪地里的小畫家》。
5、師板書課題!把保何覀儗W過,雪人大肚子一挺。“地”:什么地?“里”:也學過,里的反義詞是?外!暗摹保阂p聲。“小畫家”:我相信我們班一定也有很多小畫家!指名讀課題。請小朋友舉起小手跟著老師認認真真地把課題寫下來,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識字
1、師配樂范讀,圖文并茂、整體感知。
2、初讀
A、第一次自由讀。同學們聽的習慣真好,一個個眼睛睜得亮亮的,你們想不想讀啊?
B、第二次讀,圈出生字。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打開書123頁,邊讀邊把生字圈出來,看看你認識了幾個生字。
3、指名讀:詩歌是一行一行地寫的,這首詩有8行,老師請4個小朋友來讀,每個同學讀——兩行。誰有勇氣站起來讀讀,真能干!
相機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3、4行:這里有一個生字!懊贰保好坊ㄋ鞘裁磿r候開的?
開火車讀,齊讀。
5、6行:
“成”:指導讀準字音。師:好多人能給它找朋友呢。指名給“成”字組詞
“幾”:這個字肯定不用教了,數學課上經常學到幾加幾。
“用”:這個生字記住肯定沒問題,誰有辦法?(月亮的月拉寬了,中間加一豎就是……用。)揮揮手來讀……“不用”。
7、8行:這兩行這么難讀,讀得這么好,真能干!誰還能向他挑戰(zhàn)。
“蛙”:怎么記住它?(青蛙喜歡吃害蟲,所以它是蟲字旁的。)
“為什么”:帶著問號來的是誰啊?
“參、加”:加起來就是參加。幼兒園里你參加過什么活動?把話說完整,我參加過……(參:聲母c韻母an)
“洞”:有一座高高的山,水從左邊的山洞里慢慢地流出來,這是什么字?(猜字謎也是記字的好方法)(怎么記?字謎:水滴石穿)
“睡”:做個動作,看看這個生字,你肯定有辦法記住。左邊是“目”表示眼睛,你的眼皮慢慢地垂下來就睡著啦!睡的反義詞是?(
怎么記?)
師:這么難讀的句子現在你肯定能讀好了!誰來讀?
4、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相信課文一定讀得更好了,趕緊讀給同桌聽聽吧!讀得好,別忘了給你的同桌大拇指。看誰能得到大拇指!
5、貼貼連連、趣識腳印
A、師:這么多同學都得到了大拇指,真了不起!那么讀了這么多次課文,你知道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它們分別畫了什么嗎?不急!請你用分別用“——”和“~~~~”在課文里把這些小畫家名字和它們畫的畫劃出來。(課件出示“雪地里來了()、()、()和()四個小畫家!保┯柧殞W生用“和”字說話。
評:用上一個“和”字,把四個畫家的名字報得順順當當的,誰還能像他這樣用上“和”字說一說?
B、師:老師再提個更難的,雪地里都出現了什么畫呀?請你用“~~~~”在課文里劃出。(參照課后練習)(課件出示:雪地里出現了( )、( )、( )和( )的畫。)
評:誰能像剛才一樣在最后一項前面加個“和”字來說一說?看來“和”字的作用還真不小。
C、連線。師:小畫家們都請出來了,你看,小雞畫……哎呀,亂了亂了,誰畫的什么畫呢?誰能上來連一連?(指名上臺連線)大家別著急,打開書124頁,動手連一連,看誰連得又快有準。
D、校對
師:憑什么一定要說小雞畫樹葉呀?我說小雞畫梅花也可以呀?要想說服我,你可得從文中找到根據喲!預設:
生:不可以!因為書中說“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那些畫其實就是它們的腳印。
師:哦,你真會讀書。
生:因為小雞的腳印像竹葉,所以說“小雞畫竹葉”。小鴨的腳印……
師:哦~我明白了。你們說得那么好,能把句子讀好嗎?自己試試!
三、寫字“幾、用”
1、馬上進入我們的寫字環(huán)節(jié),我們活動一下手指和身體,(課間操)。
2、準備好了嗎?請看大屏幕,這兩個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第一筆都是豎撇。)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寫,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先來說說“幾”,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1)觀察“用”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豎的位置
“用”:觀察筆順,書空。教師范寫,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半包圍結構,寫得寬,立在田字格中央,兩橫長短一樣,靠近橫中線,一豎豎在豎中央。(讓學生說出要注意的地方)兩小等號中間站。給“用”組詞。
。2)幾:觀察筆順,書空。筆畫越少的字越難寫,請你睜大眼睛看仔細,一共兩筆,豎撇,頓要下,這個字要瘦!皫住焙汀皟骸弊霰容^。同時出示“兒” 。
2、觀察筆順,書空。
3、教師范寫
4、自由練習
5、展示講評再自主練習
四、作業(yè)布置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爭取能會背誦。
向爸爸媽媽了解冬眠動物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案9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①談話導入,交代教學目標。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
、趧(chuàng)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fā)學習興趣。
現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③揭示課題,釋題。
a、揭示課題,正音。
b、釋題:問:“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軐W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
二、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學習1、2段。
a、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那個人為什么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
b、默讀課文,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只野兔的?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板書:撿到兔子)
c、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竄——亂跑;撞——碰)
d、他撿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R讀。
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名讀、齊讀第1、2段。
學習第3段。
a、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后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
b、齊讀第3段。
三、理解寓意。
a、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c、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
d、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舉例說說。
e、老師總結: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于偶然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會取得收獲。
f、齊讀課文。
四、課堂練習
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出示要求寫的九個字,學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么。
指導寫字。
完成課后練習“讀讀想想”。
五、拓展活動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再請他們講一個寓言故事。
學習目標
、贂J“寓”等10個生字,會寫“守”等9個字。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日記兩則
教學目標:
1、認識則、昨等13個生字,會寫份、粉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重點難點:
認識則、昨等13個生字,會寫份、粉等8個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學習日記格式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叫日記嗎?(請知道的小朋友說一說,老師相機點撥,特別講日記的格式)
。病⒔裉煳覀兙蛠韺W習一位小朋友寫的兩則日記。板書課題,齊讀。
二、 初讀感知
1、 自由讀課文,要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把字音讀正確
2、 開火車讀詞語,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3、 分組再讀課文。
4、 說說兩則日記分別寫了什么事?
三、 指導寫字
1、 認讀要求寫的'8個字,并用這些字分別組詞語。
2、 分加指導,練習書寫。
四、課后作業(yè)
練習寫一則日記。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回顧
1、 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 用多種方法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和要求寫的字。
二、 朗讀感悟
1、 范讀課文
2、 學生自由讀
3、 分小組體會讀
A、 合作學習。
B、 指名匯報交流
C、 小結:日記要有一定的格式,日記的內容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氣、正文。
4、 學生細讀
A、 小組討論:這兩則日記寫了些什么?
B、 指定小組匯報
C、 小結:日記是對自己說的話,必須真實。有些小秘密,都可以記錄在里面。
5、 學生精讀
A、 學生讀兩則日記,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B、 比較這兩則日記的不同,指名回答。
C、 小結:日記內容必須新鮮,每天都有不同的內容。寫日記要寫一天里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事。
三、 拓展活動
1、 展示自己。
2、 當小醫(yī)生修改日記。
小學語文教案10
識字6
綜合課
1.認讀“海——領”十四個漢字;掌握“沙——苗”六個字的讀寫及運用。
2.朗讀課文,讀流利優(yōu)美,在頭腦中再現畫面。在朗讀中體會量詞的用法。
3.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嘗試用數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
識字、朗讀。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小組合作
識字卡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合作交流,展示預習內容
昨天,我們預習了課文,還選了自己喜愛的一句話畫成一幅畫,F在請小畫家們把自己的精彩作品拿出來,小組內互相說說你畫了什么。
小組內交流,師參與交流,選四幅圖貼于黑板。
圖中畫有哪些景物?能用數量詞說說嗎?
二、情境導入課文學習
1.從第一幅圖引入:海灘的風景真美!誰可以當導游,帶我們去海邊玩一玩?
2.指名介紹第一幅圖。
3.引導學生從書中找到相應的一句,自讀,指名讀,齊讀。
4.課件展示生詞:海鷗、沙灘、軍艦、帆船
5.開火車讀,同桌互相考讀。
6.課件隱去熟字,留生字:海、鷗、灘、軍、艦
7.自讀,小組交流記字方法。
8.總結學生識字方法:
“鷗”,是“鳥”字旁,是鳥的一種;“海鷗”是在海上飛的鳥。誰能畫一只在海上飛的海鷗?
“灘”,是“ 氵”,跟水、沙土有關。誰能畫一片沙灘?
“艦”是“舟”字旁,跟船有關;“軍艦”是軍事上所用的一種船。誰有軍艦的圖片,請貼在黑板上。
“帆”是“巾”字旁,跟布有關。帆船是怎樣的一種船,誰能用圖表示出來?
猜謎識字:
每天都有水(海)。小區(qū)里飛來一只鳥(鷗)。水爬沙灘,太難太難(灘)。把車蓋。ㄜ姡?匆娨恢恍〈ㄅ灒。
三、引導學生小組自學其余三句
1.小組戶主學習。
下面再看另三幅圖,小組商量一下,看你們最喜愛哪一幅,講出圖意,再找到相應的一句自學,要求讀優(yōu)美,圈出要學的字,想辦法把字認準記牢。哪組學得好,我們請他們上來做小老師教大家學。
生自學,師臨場指導。
2.自學展示:
請學習良好的四人小組上臺,一人做導游,指圖講解,帶大家“游覽”。一人帶同學們讀相應的一句,另二人(可用生字卡片)教大家學本句中的生字。臺下同學可自由提問,臺上四位“小老師”作答。
如:一條大布巾,風兒一吹就前進(帆)。兩個好朋友,都有禾字旁,春天綠又綠,秋天黃又黃(秧、稻)。周圍有土,中間養(yǎng)魚(塘)。雖說叫小溪,卻把大字踩腳底(溪)。有的長長有的彎,大口一吹它就響(銅號)。干字戴頂竹葉帽(竿)。
四、復習鞏固
認清字形:
。1) 引導發(fā)現偏旁跟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海、灘、溪”跟水有關; “艦”跟船有關;“秧、稻、塘”跟禾苗、泥土有關;“鷗”跟鳥有關。
。2) 熟字加偏旁識字:干—竿;同—銅;令—領
(3) 字形比較識字:虧—號
師展示“一只海鷗”等十六張詞卡,指名看圖找詞卡,貼詞卡,并做小老師帶大家讀。
指導學生借圖及詞卡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多種形式讀課文,鞏固生字
1.兩分鐘自由朗讀,看誰讀的遍數多。(目的.是讓學生在競爭中讀熟課文)
2.小組分節(jié)朗讀比賽,看哪組讀得最流利最整齊。
3.師生對讀:
師讀數量詞,學生說相應的事物詞;師說事物,學生對數量詞。
生讀數量詞,老師說相應的事物詞;生說事物,老師對數量詞。
4.齊讀全文。
二、入情境背誦
1.展示四張圖畫,看圖背誦。
2.師帶生邊做動作邊背誦。
三、鞏固識字練習
1.聽老師報“帶顏色”的詞,生聽詞在詞語卡上填色。如師報“一片金色的沙灘”,生則把“一片沙灘”涂成金黃色。
2.“帶顏色”讀詞,如讀“一只潔白的海鷗,一片金色的沙灘”等。
四、指導寫字
1.字形分析,范寫,學生書空。
沙、海:都有三點水。左右結構。要寫得左小右大。注意“沙”字右邊的“小”要去鉤。
橋:注意右邊的第一筆為撇,不要寫成橫。
竹:注意右邊最后一筆要寫成豎鉤。
軍、苗:都為上下結構。注意要寫得上小下大。
“海、沙、橋”左窄右寬;“軍、苗”上窄下寬;“竹”左右對等。
2.指導學生靜心、坐正,描一個,寫一個。
可嘗試用“觀察寫字”教學法:
。1)靜態(tài)觀察:讀字。
學生獨自觀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關鍵筆畫。
“竹”字左邊是豎,右邊是豎鉤。
(2)動態(tài)觀察:看范寫。
觀察老師范寫,注意書寫筆順。如:“!弊钟疫叺墓P順。
。3)體驗觀察:臨寫。
學生照樣子書寫,特別注意老師提示的字。本課有兩個帶三點水的字(海、沙),可以告訴學生,寫好三點點水的關鍵是要把第二點寫的靠外一些,三點的外沿呈一條弧線,不要把三點寫在一條垂線上。
。4)對比觀察:品字。
寫完字后,仔細端詳,與田字格中的比較,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品味字的點線美(如“海、沙)、結構美(如“橋”的左旁末筆捺變點)、空間美(如“竹”左右各占一半;其余幾個的偏旁占三分之一)。
五、拓展知識
。1) 連線搭配詞語。
一只 軍艦 一畦 稻田 一道 石橋 一面 歡笑
一片 海鷗 一方 秧苗 一群 飛鳥 一把 隊旗
一艘 沙灘 一塊 果園 一竿 翠竹 一群 銅號
一條 帆船 一座 魚塘 一孔 小溪 一片 “紅領巾”
。2) 互對詞語
師生互對:老師說數量詞,學生配上準確的詞語。
兩兩互對:一人說數量詞,一人說事物詞。
。3)實踐活動:
a觀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數量詞來表達,看誰說得準。
b回家觀察家里的物品,用上數量詞表達給爸爸、媽媽聽,請家長評價。
小學語文教案11
aoe
一、教材分析
本課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三個單韻母a、o、e,配有一幅圖畫。
圖中,一個小女孩在唱歌,她張大嘴巴發(fā)的聲音“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頭部和小辮子構成的圖形提示a的形。一只公雞正在打鳴,公雞打鳴的聲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鵝在水上游,“鵝”提示e的音,鵝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聲調符號和a、o、e三個單韻母的四聲。
第三部分是a、o、e的書寫格式及筆畫筆順。
。帷、e的發(fā)音和韻母帶調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e的發(fā)音及a、o、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ㄒ唬┙甜B(yǎng)目標:
1、學會a、o、e3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知道單韻母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a、o、e的音。
3、認識書寫漢語拼音的四線格,學習使用四線格。
。ǘ┙逃繕耍
初步了解漢語拼音的作用和單韻母的用處,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ㄈ┌l(fā)展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教學準備
配合學習a、o、e發(fā)音的錄音帶;a、o、e及帶聲調a、o、e的字母卡片;畫有四線格的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W會a、o、e三個單韻母,能讀準字母音,認清字母形。
。ǘ┱J識聲調符號,學習掌握a、o、e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帶聲調韻母的音。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a、o、e的發(fā)音方法和韻母帶調一口呼是重點。
。ǘ┳x準韻母的二聲和三聲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
1、給同學們讀一個小故事,喜歡嗎?教師先讀一個帶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訴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自己就能閱讀注音讀物了,以后學習查字典、學習普通話都離不開漢語拼音,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讀兒歌:
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幫助學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3、看圖講故事(依據課本插圖教師編講),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學習單韻母a
1、看圖引出單韻母a,板書“a”。
2、教師示范發(fā)a的音,邊讀邊講發(fā)音方法,講解發(fā)音要領,并做示范。嘴張大,舌頭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狀態(tài)(不圓唇),發(fā)音過程中口形不能變動。
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fā)音要領。學生反復練讀。可以利用插圖,借助“啊”讀準a的音;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fā)音方法,“張大嘴巴aaa。
3、再引導學生看圖:小女孩的頭部像a的形,小女孩張大嘴巴發(fā)的就是a的音。教兒歌,幫助學生記憶a的音和形。
4、學生反復練習發(fā)a的音。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單個練習(開小火車,指名讀)。
(三)學習單韻母o(方法同上)注意教發(fā)o音時,講要領,做示范。
發(fā)“o”音時,嘴半開半閉,嘴唇圓攏,舌尖向后縮,舌面后部隆起。發(fā)音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長,口形舌位不變,接著呼氣發(fā)音,就能發(fā)出正確的字母音了。攏圓嘴巴ooo
(四)學習單韻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發(fā)音時,講要領,做示范。這韻母不是鵝的音,是第一聲“e”,鵝是第二聲。發(fā)音時,口形要變扁,半開半閉,舌頭后縮,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兩邊咧開,露出牙齒。嘴巴扁小eee。
(五)小結
教給學生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fā)音方法,
1、“張大嘴巴aaa,攏圓嘴巴ooo,嘴巴扁小eee!币嬖V學生發(fā)單韻母a、o、e時,口形不能變動。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a和e的形,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圖與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著老師讀兒歌。(可以是自己編的)
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
太陽出來紅通通,公雞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
3、跟著老師讀一讀,說一說。
(六)學習聲調
1、認識聲調符號,配合手勢和兒歌學習。
“-”是第一聲,“/”是第二聲,“ˇ”是第三聲,“”是第四聲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看圖上小汽車的走勢,“汽車平走āāā,汽車上坡ááá,汽車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車下坡ààà!薄
2、練習讀a、o、e的四聲。
(1)順序讀,變序讀。
(2)二、三聲對比讀。
á—ǎó—ǒé—ě
(3)聯(lián)系日常生活,教師引導用帶調的a、o、e組詞。
ā阿姨好!á啊!你說什么?ǎ啊?這是怎么回事?à啊,偉大的祖國!
ō噢,我懂了。ó哦,是這樣嗎?哦!我明白了。
é飛蛾額頭ě惡心è餓了兇惡
。ㄆ撸╈柟叹毩。
1.教師領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
2.讓學生讀卡片上不帶調韻母,說字母形狀。
3.讀帶調韻母,自讀,指名讀。
。ò耍┬〗Y:我們今天學會了a、o、e三個單韻母的讀音、認清了字母形,掌握了四個聲調。
。ň牛┯螒蜢柟;
1、給三個孩子分別起字母名字,一個叫a,一個叫o,一個叫e,然后請他們上臺介紹自己。還可以給這三個字母分別加上四個聲調再起12個名字.
2、教師示范說:“小朋友好!我是a!你們愿意和我做朋友嗎?”下面的小朋友都大聲地說:“a,你好!我們愿意和你做朋友!”接下來就到o和e上臺介紹自己。這樣每個小朋友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這個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隨他們,課下也可以叫拼音字母名字。
。ㄊ┱n堂總結:表揚本課表現好的同學
。ㄊ唬┘彝プ鳂I(yè)
請同學們回到家里讓家長和你一起做拼音頭飾。頭飾上寫上老師給你起的一拼音字母名字。其他同學也可以做,但是名字以后老師在給你起.
回家后,你就是你家里的小老師,教他們你今天學的內容,用今天老師給同學起名字的方法給他們起名字.
三、趣味游戲、鞏固新知
1.我會讀。看板書練讀(鞏固音)。
2.摘果子(鞏固形)(課件出示一棵大樹樹上有大蘋果,蘋果上寫有a、o、e、b、m、d、n等字母,會認的點擊鼠標,如果對了,水果就落地。)
3.猜一猜。(四人一組,一名同學做這幾個字母的手勢,另外的同學猜。還可以在同學的手心上寫一寫讓同學閉上眼睛感受后再猜。)
。墼O計此項練習,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四、歸納總結,擴展練習
1.師: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2.有興趣的同學把書上的畫用上今天所學的字母講給你的好朋友聽。
小學語文教案12
一、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本節(jié)教學內容為一首五言詩,共20個字,向我們展示了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美景,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識記,體會意境、理解作者蘊含的感情。特殊兒童小A要繼續(xù)培養(yǎng)她對古詩的興趣,能借助畫面大致知道詩所寫的內容。能跟讀古詩,會抄寫2個字、課外古詩,并試著背誦《遺愛寺》幾句。
二、分層教學目標
普通學生的教學目標——
1.認識整首詩,會寫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在充分朗讀古詩的基礎上,想象畫面、走進意境,與作者產生共鳴。
4.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
特殊學生的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前面的古詩,盡可能地指出圖中有大致哪些事物。
2.能較正確地跟讀生字、古詩,誦讀后能記住一、兩句。
3.會抄寫2個字,能從課外古詩中去抄幾首山水詩。培養(yǎng)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意識。
三、教學準備:
字卡、古詩配套的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到現在能吟誦哪些古詩?(小A也舉手了,我請她也來背背)
師小結:從同學們的吟誦中我仿佛看到一個個優(yōu)美的畫面,還重溫了一些道理。的確,古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經過千百年的沉淀,流傳下來的能夠更是精華中的精華,可謂字字珠璣。它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們近距離接觸、感受中華文化的一個窗口。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白居易的新詩。
2.師配樂詩朗誦(出示全詩)
詩人來到遺愛寺,看到他周圍的美麗景色,突發(fā)靈感,寫下這首詩。
(圖片出示)你能從畫中找到哪些景物?(請小A上來找找說說)
3.認讀生字。(請小A讀讀)
[設計意圖:電腦音樂的播放、圖片等的出示,撥動了學生的心弦,促進了小A對古詩的直觀感受。同時架起教者、其他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心橋,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二)整體入手、逐步感知。
1.學生讀古詩,出示“弄”字。
師:這個字怎么來的?介紹會意字“弄”的來歷,出示字理演變過程。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边@里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指導學生,逐步理解字意、掌握、拓展相關知識,這是不斷生成過程,打開了學生的思維。]
2.師:詩人在哪兒玩弄小石頭?(請小A到圖上來指一指。)從哪個字知道是在小溪邊?出示“臨”,你在哪兒見過它?介紹“臨”字的演變過程。
[設計意圖:“生活即教育”教師從生活入手,捕捉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促進小A的辨別能力。學習是為生活服務的。]
3.師:詩人坐在小溪邊玩弄小石頭心里會————?請大家?guī)е@種語氣齊讀。
師:接下來詩人干什么呢?出示“繞”做動作,理解這個字的含義。
繞字家族還有很多:“有火才能燒,有水才能澆,太陽出來是曉,過節(jié)踩高蹺,別看長的像意思可不同。”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法的指導,會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獲得更多有實際作用的知識,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詩人來到遺愛寺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美美地讀第一、二行。這時候,詩人的耳邊響起鳥叫聲和泉水的叮咚聲。(教師巡視,指導小A的朗讀,進一步正音、補缺)
師:這里藏著你們的老朋友,你們天天見到“語”在古詩中什么意思?看到這些你想說什么?讀“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請小A認真地讀)
[設計意圖:在情境中感悟詩歌的意境,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學生內心觸動深刻,理解加深。同時也讓小A不斷地鞏固古詩。]
5.出示填空:這是一首()的短詩,詩以“()”、“()”、“()”、“()”、“()”的點染,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景,通過”()”、“()”、“()”等動作描寫,表達了詩人()的熱愛。(填完后,請小A跟著同桌一起讀。)
師:讓我們身臨其境,跟隨白居易的步伐一齊來到廬山腳下,學生配樂朗誦詩意,其他學生閉目聆聽。
[設計意圖:在填空、音樂中,總結全文,升華了情感。]
(三)、教后選讀、適當拓展
1.讀詞語。(請助學小伙伴教教小A)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新知]
2.選背山水詩歌。(讓助學伙伴幫小A找一找山水詩,請小A摘抄幾首山水詩)
[設計意圖: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要求,達到積累,拓展的目的,使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斷提高。]
小學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第四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讀好課文中的人物語言。
4.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態(tài):用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做個開朗樂觀、熱愛生活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個漂亮、聰明和富有愛心的小女孩,感悟三個“番茄太陽”的含義。
預習作業(yè):
1.將課文分成三段,歸納段意,并能說出分段的理由。
2.課題上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3.課文種幾次提到“番茄太陽”,它們各有怎樣的意思?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系生活,激疑導入
1.出示課題:番茄太陽。
這篇文章的題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讀者的強烈的好奇心。見了課題,你想問什么?
2.學生自由提問。
3.大家讀了課題,一定會驚訝,大家見過番茄,也見過太陽,但番茄太陽是什么樣子呢?這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會聯(lián)系在一起呢?課文為什么要用“番茄太陽”做題目呢?學了這篇課文以后,大家一定會明白。
二、初讀課文,理清線索
1.檢查預習情況
(1)交流對生字詞的學習情況。重點正音:親戚(第一聲);字形:盲(理解:無目就是盲人)、蔬與疏、慌區(qū)別;獻
(2)抽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帶些感情。
(3)再讀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時間順序理清線索)
(1.生活的艱難,讓“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當我看到菜場上一位愛笑的盲童的被父親拉著手,通過觸摸認識各種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溫暖起來。
2.明明問“我”太陽是怎樣的,爸爸告訴她太陽像番茄一樣,明明稱太陽為番茄太陽。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臨別時她說要把她的腳給“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動了。)
2.練習用幾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合作探究,初步理解“番茄太陽”
1.番茄,太陽這是一個怎樣的奇妙組合呢?自由朗讀課文,找找“番茄太陽”這個奇妙的組合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線畫出。
2.組織交流。
(1)根據學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①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
②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奂t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著我的心。
(2)自讀出示的三句話,請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對三個“番茄太陽”的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句話中的“番茄太陽”指明明心中的太陽,第二句話指明明的笑臉。第三句話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3.過渡:第三句話中的“番茄太陽”似乎不明白,下節(jié)課,讓我們走近明明與作者,看看這一直掛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陽”到底是什么?
四、作業(yè)
熟讀課文;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2.課文中三次出現過“番茄太陽”,前兩次分別是什么意思呢?
二、精讀感悟。
1.上堂課,看看這一直掛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陽”到底是什么?
2.讓我們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相信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文中的主人公明明一定給你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說說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詞句,感受到她的這些特點的。
3.學生自讀,做批注。
4.學生交流
(1)雖然失明,卻是個漂亮的女孩。
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來像個天使。
(2)活潑開朗:盡管小女孩的命運坎坷,生下來就沒有看到過色彩斑斕的世界,但是她從不哀怨,依然那么愛笑。
出示:每次從菜場經過都能……特別愛笑。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陽。明明咯咯的笑聲……追著人走。看著她的笑臉……“番茄太陽”。那個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臉。
重點理解并體會這句比喻句的好處: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地追著人走。(明明愛笑,笑聲特別感人。)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樂觀開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態(tài)度。
(3)機靈聰明1.能通過觸摸認識許多蔬菜;2.通過拐杖的聲音認識了我;3.喜歡提各種問題。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嗎?明明好奇地問……她問我許多奇怪的問題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
(4)善良,有愛心的孩子:雖然她自己是個盲童,但是她還愿意幫助“我”,愿意把她的腳給我。
出示:我彎下腰……給你,好不好?
讀好這句話,感悟明明的關愛他人。
5.就是這樣一位可愛的盲童,深深地影響著“我”,使“我”的心境發(fā)生了變化。再細讀課文,看看作者的心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灰暗——自己是個殘疾人,生活很困難。
溫暖——盡管盲童一家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家中還有一位殘疾的孩童,但是他們并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讓我感動溫暖。
心疼——小女孩那么漂亮,那么可愛,可是命運對她卻是那么不公,雙眼什么也看不見,所以作者覺得心疼。
快樂——明明的開朗,對生活的樂觀感染著我,讓我也變得快樂起來。
重點體會這句比喻句的好處: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線,帶給了我許多快樂。(原先我的心房是灰暗無比的,是明明的笑聲給我?guī)砹丝鞓,使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喜歡——明明的聰明、明明的可愛,讓我喜愛上了她。
感動——明明的善良深深打動了我,雖然她并不知道把腿給別人意味著什么,但她是誠心誠意的,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她將好心人的關愛毫不做作地傳給了我,讓我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溫暖,讓我覺得紅紅的“番茄太陽”掛在了我的心中。
重點感悟細節(jié)描寫:她的小嘴呼出的溫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
6.小練筆:讀到這兒,你知道作者的心聲嗎?請你幫她盡情地傾吐吧!
補寫:她的小嘴呼出的溫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
7.文章學到這兒,你覺得第三個“番茄太陽”是什么?
(是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
這顆愛心中包含著什么?(熱愛生活,關愛他人)
8.相機理解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是:明明雖然離開了我,但是她對生活樂觀的態(tài)度,她那美好的心靈,就像燦爛的太陽一樣,溫暖著我的心。
9.通讀全文,說說課文為什么要以“番茄太陽”為題?
三、作業(yè)
讀一讀《飛吧,斷翅的小鳥》,互相談談感受。
板書設計:
明明心境番茄太陽
開朗灰暗紅紅的太陽
美麗溫暖姑娘的笑臉
聰明心疼美好的心靈
善良喜歡感動
小學語文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南轅北轍》出自于《戰(zhàn)國策·魏策四》。本是魏國的謀臣季梁用這樣一個小故事,勸安厘王以大業(yè)為重放棄伐趙,故事后被廣為流傳下來。
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文章是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路人強調的是:既然方向錯了,就永遠也到達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國的那個人強調的是:雖然方向錯了,但是他有跑得習快馬、很多的路費和駕呈技好的車夫,所以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從人物的對話的過程中和文章結尾的點睛這筆中,學生自然會明白其中的寓意: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這則寓言常用來比喻行動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熟讀課文,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寓言的主要內容。
2、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3、在熟讀課文和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做事時要選準方向再去做,讓行動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則一事無成。
4、加強讀寫訓練,練習擴寫《南轅北轍》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南轅北轍》的寓意,課后讀寫小練筆。
教學難點:在理解《南轅北轍》寓意的基礎上,寫好課好小練筆。
四、教學建議
。ㄒ唬┙虒W好生字“轅”和“轍”,有助于成語“南轅北轍”寓意的理解。
本課生字認的和寫的都比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還是有難點的。
“轅”和“轍”都是學生在生活中不常見的生字,“轅”是車杠;“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如果教學中單單告訴學生字典中的解釋,學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過具體的車馬的圖片或教師在黑板上畫的簡筆畫來幫助學生理解,效果會更好,學生理解了這兩個字的意思,對“南轅北轍”這個成語的意思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的。成語中,“轅”向南表示行動的方向與目標,“轍”向北表示向北走,從而可以理解出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行動與目標相反,結果只能是離目標越來越遠?梢姡v生字時理解好“轅”和“轍”這兩個字的意思,對講讀課文時,理解課文內容,進而理解成語“南轅北轍”的意思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對話的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適合于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而熟練的朗讀便于學生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悟其中的寓意。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抓住人物的對話,讀一讀,演一演,從兩個人的對話中,引導學生體會路人的好言相勸、苦口婆心和去楚國那個人的毫不領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鮮明的'對比。朗讀教學中,要注意先讓學生揣摩這兩個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導朗讀。在讀中讓學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說的“馬跑得快”、“路費多”、“駕車技術好”這些是不是那個人要到達楚國的有利條件,而他卻把這些有利的條件用反了,會有什么后果?再引導學生仔細讀一讀路人說的幾句話,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路人所要表達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話,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關鍵所在,當目標和行動相反時,只能是背道而馳,永遠不可能實現目標。
(三)教學中應注意滲透的內容
1、引號的用法。課后練習第二題是填標點,思考引號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引號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題是介紹引號能引用人物的語言的作用;第二小題講的是引號還能引用特定的詞語,表“水”是重點要描述的對象。對引號的第二種用法,教師可讓學生說一說,在你接觸到的語言文字中,什么地方還出現過引號的這種用法,源于學生自己的思考,才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課后題既可在課上理解課中滲透訓練,也可在課后單獨練習。
2、在講讀中注意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為讀寫訓練做鋪墊。
(四)讀寫訓練建議
本則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對簡單,學生一讀就懂,對這樣的小文,如果我們教師能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處的。
結合這篇寓言的語言文字的特點,建議課下進行以下幾方面的練筆。
1、寫讀后感,發(fā)表自己對人物做法的議論,聯(lián)系生活學習的實際理解寓意。比如在課上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想象表達:“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些什么?”“你會怎么勸那個去楚國的人?你還可以用這些話勸勸誰呀?”
2、擴寫成300字多字的習作,在原文的基礎上,對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進行合理的想象,豐富課文的語言材料,使語言文字更加生動形象。比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寫;為故事續(xù)寫結果。
3、還可以讓學生改變課文的描寫方式,把對話描寫改成敘述性文字,從中錘煉自己的使用語言文字進行敘述性描寫的能力。
四、源于本課的備課思考,給出簡單教學設計,僅供參考:
。ㄒ唬┙沂菊n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單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ǘ┏踝x課文,讀準字音,了解大意。
。ㄈz查生字的預習情況。(1)出示古代車馬的圖片,了解“轅”和“轍”的字意。并把這兩個字放在成語“南轅北轍”中,初步體會成語的大意,這對學習課文內容會有幫助的。
。2)指導書寫: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轅”和“猿”對照學習。“緊”字強調下半部別寫錯了。
(四)以讀帶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寓言的深刻含義。
。1)通過課下預習,說說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國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卻往北走,會怎樣?
。3)組織學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讀課文,讀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國那個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條件?
他在對話中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
而路人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勸說他的?
注意文中對話句子中的標點符號,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深入體會課文的內容。
(4)引讀思考:要去楚國的那個人把那些有利的條件用反了,會有什么后果?
再引導學生仔細讀一讀路人說的幾句話,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路人所要表達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話,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關鍵所在,當目標和行動相反時,只能是背道而馳,永遠不可能實現目標。
。5)課外延伸
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發(fā)生過“南轅北轍”的事情?
。ㄎ澹┱n堂讀寫小練筆
(六)課后作業(yè):完成課堂讀寫小練筆。
小學語文教案15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闡發(fā)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2、學習對比的方法。
3、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4、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教時:一課時。重點與難點:學習重點詞語、句式和對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闡發(fā)的人生哲理。教法:
1、自讀、研討,疑難處教師作適當講解、點撥。
2、利用內容和結構的特點,指點背誦的方法。3、指導學生理解、積累和正確使用成語“望洋興嘆”、“貽笑大方”。
教學過程:
一、導入:小學時學過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千古絕句《登鸛雀樓》。(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鼻皟删涿枥L出一幅遼遠壯闊的山河圖,氣勢宏大,筆意高遠。后兩句富有哲理:想要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須再登上一層高樓。啟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F實生活的'確如此,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這個道理,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就已有闡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莊子》的散文片段節(jié)選《秋水》。(板書課題)
二、作者介紹: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年---約前286年),戰(zhàn)國時代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城(河南商丘縣附近)人,大約與孟子同時而稍后。曾任蒙漆園吏,但不久辭去,不愿和統(tǒng)治者合作!妒酚洝飞险f,“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可莊周并未接受,“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讀第二教材P116)(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寧生而曳尾涂中!鼻f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狈g:莊子在濮水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想以管理全國的重任相委任。”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珍藏在宗廟里。這只神龜,它是寧愿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兩個大夫說:“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尾巴!保┣f周一生貧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閑居獨處。他繼承并發(fā)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區(qū)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莊子思想比較復雜,基本上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保身、全生、養(yǎng)親、盡年。莊子的思辨的哲學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莊子》,現存33篇!肚f子》散文是戰(zhàn)國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寫得汪洋恣肆,不拘繩墨,變化無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
三、整體感知,梳理語言知識。
1.范讀。正音:灌(ɡuàn,注入)涇(jīnɡ,同“徑”)涘(sì,水邊)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望洋(wànɡyánɡ,仰視而望的樣子)難(nán,難以)旋(xuán,掉轉)殆(dài,危險)
2.學生朗讀課文至“……盡在己”。梳理語言知識:
、1、重點字詞。灌、涘、渚、焉(語氣詞,無義)2、通假字:涇(同“徑”,直。)辯(同“辨”,分辨,辨別。)②詞類活用。時(名狀,隨時令,按時)美(形名,美景)③古今異義。河(古義,特指黃河。今義,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義,在這時,這時候;今義,表承接)
3.學生朗讀課文至“……盡在己”。梳理語言知識:①重點字詞。②詞類活用。東(名狀,向東)東面(名動,面對)少,輕(意動,認為…少,小看;認為…輕,輕視)③古今異義。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義,北方的大海;今義,我國一部分海域,即東海的北部)東面(古義,面朝東;今義,東邊)面目(古義,臉;今義,臉的形狀,相貌)大方(古義,深明大道的人,或專通某種學問的人;今義,①不吝嗇;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氣)
、芴厥饩涫健6ê:聞道百;賓前:以為莫己若.我之謂也.被動: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⑤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非……則”,表示假設,譯為:“不是……就……”。)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且夫……”,再說,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層意思。)3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于”,被……所)⑥成語。1望洋興嘆(望洋,仰視貌,抬頭向上看的樣子。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2見笑大方(貽笑大方:讓內行見笑)3大方之家(指學識淵博或專精于某種技藝之人)
四、理解思想內容。
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啟發(fā)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fā)表看法)
提示: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貴自知之明;2謙受益,滿招損;3自大由于無知;4知恥近乎勇;5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6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指導背誦
課文結構簡單,層次清楚,可采用關系法背誦。先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第一層上有兩句,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驕傲自滿。兩句之間的連接語是“于是焉”。第二層也是兩句,第一句寫北海的廣闊,第二句寫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組合。利用關系法把握語言結構,有利于背誦。還可采用排詞法。課文用對比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商崛、排列兩相對照的詞語:1河與海的比較;2河伯認識的變化。課后練習還介紹了問題法。所提的三個問題恰好針對三個內容要點,邏輯性強。運用此法掌握內容梗概,利于背誦。
課上背誦練習:個人默記一兩篇后,由老師帶領集體背誦。集體背誦好.互相提醒.腦記耳聽口誦.可加強記憶。
五、布置作業(yè)。
1筆譯全文。
2寫讀后感。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古詩的教案02-07
小學語文《春》教案01-29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學語文《鯨》教案01-13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12-30
小學語文教案09-04
小學語文《牧童》教案03-17
小學語文備課教案03-21
小學語文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