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班社會教案錦集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社會教案 篇1
一、目標
1、 喜歡自己的家,熟悉并簡單區(qū)分不同房間的主要特征和功用
2、 幫爸爸媽媽搬新家,體驗做事成功的快樂
二、材料
1、 我班孩子家庭生活環(huán)境的錄像
2、 各種家電、家具的圖片,膠棒
三、過程
1、 出示家庭生活環(huán)境的錄像,引導幼兒觀察
l 我們小朋友都有一個美麗、舒適的家,我們看看這是誰的家呀?(看錄像)
l 咦,這是什么房間呀?(這是揚揚家的.客廳)
看看客廳里有什么呀?(沙發(fā)、電視機、桌子、椅子……)
客廳有什么用呀?
對了,客廳是招待客人的,客人來了我們請他干什么呢?(請坐,請你喝杯茶)
l 瞧,我們又來到了臥室,里面放了些什么呀?(床、大櫥、電視機……)
臥室是干什么的呀?(睡覺的)
l 我們再參觀一下揚揚家的衛(wèi)生間和廚房,這兩個房間有什么用呀?
(揚揚可以在衛(wèi)生間里洗澡,上廁所。爸爸媽媽在廚房里燒飯、炒菜)
2、 美麗的新家
(1)我要搬新家了,買了很多家具,你們來幫幫我搬家具好嗎?
l 看看我買了那些家具呀?(一一出示家具圖片,讓幼兒說說名稱)
哎呀那么多的家具該怎么放呀?你們幫我出出主意吧!
l 我們要先搬大的家具,再搬小一點的,最后搬最小的。先搬什么好呢?
就先搬大櫥吧,大櫥可重了,我們要用點力氣,來,一起加油,嗨喲嗨喲,用力搬,把它放放好,大櫥搬好了,寶寶的衣服可以放進去啰!
l 電視機該放在哪里呀?就放在地上吧!
對了,放在地上就看不出了,那就先搬電視柜,把電視機放在上面好嗎?
你們搬的時候要小心點哦,可別把我的電視機弄壞了,我就不能看動畫片了
l 家里好黑呀,怎么辦?對了再放個臺燈吧,放在哪里呀?就放在床頭柜上吧!
呀,我的家可真漂亮,謝謝你們!
(2)寶寶們也來布置自己的新家好嗎?
l 師提出要求:我們布置新家的時候要看看自己買了那些家具,想搬什么家具進
去,先想好了再搬,想想怎樣才能讓我的房間變得又漂亮又整齊呢,設計好了再慢慢地搬進去
l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家具和家電擺放到自己認為合適的位置,用膠棒固定
(3)互相欣賞、交流自己布置的家
介紹自己的房間:這是我的臥室,里面有床、電視機
小班社會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認識教室的各項設施與使用規(guī)則。
2、 獲得探險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掛圖:《我的幼兒園》。
2、 廁所、午睡室、水杯架、毛巾架、飲水桶、衣帽箱等照片或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參觀教室里的各項設施,與幼兒共同探討這是什么。
2、引導幼兒回憶:剛才你都到過了什么地方?
3、利用照片或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教室設施及使用規(guī)則。
。1)廁所在哪里?男小朋友應該在哪里上廁所?女小朋友應該在哪里上廁所?上廁所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不推不擠)
。2)洗手的地方在哪里?洗手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洗手時要排隊,用肥皂洗手,把水甩在水池里)
。3)午睡室在哪里?午睡室是個小朋友睡覺用的`,所以進入午睡室時動作要輕輕地,聲音也要輕輕地。
。4)小朋友喝水的杯子放在什么地方?飲水桶在什么地方?喝水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排隊,不一邊喝水一邊走路)
。5)毛巾架是用來干什么的?吃完飯、洗完手了都要拿毛巾檫嘴和檫手。
96小朋友脫下來的衣服放在哪里呢?
4、幼兒自由探險,鞏固對教室的認識,體驗探險的樂趣。
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紅綠燈,知道過馬路時要拉緊大人的手,知道紅燈停、綠燈行。
2、培養(yǎng)交通規(guī)則意識和安全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紅綠燈標記。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
1、引導幼兒看圖,觀察掛圖。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在什么地方呢?
教師:哦,在馬路上,那畫面上都有誰在呢?
教師:他們在干什么呢?
教師小結:在馬路上,小朋友和大人在一起,他們手拉著手,正在準備過馬路呢!
二、引導幼兒認識馬路上的紅綠燈,并知道簡單的交通規(guī)則。
教師:小朋友知道在馬路上,誰在指揮行人和車輛走和停呢?
教師:那除了交警叔叔還有什么呢?小朋友們看看,這是什么呀?(指著紅綠燈)
教師:哦,原來呀,是交通信號燈。交通信號燈有幾種顏色呢?
教師:他們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教師小結:交通信號燈,一共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紅色、黃色和綠色。紅色表示請正在行駛的車輛和行人停一停,黃色表示馬上就要換成另一種顏色了,而綠色則表示可以通行了。
三、引導幼兒知道上街時要跟緊大人,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
教師:街上的車輛非常的多,我們上街的時候應該怎樣做才是安全的呢?
幼兒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我們一定要在有大人陪伴的'情況下上街,過馬路的時候要拉緊大人的手,看清交通信號燈過馬路。
四、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
教師:老師這里把應該怎么過馬路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聽完后帶領幼兒反復念幾遍兒歌,最后請幼兒自己試著念一念。
五、結束活動。
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夏天的瓜果種類很多,能說出各種瓜果的名稱和主要特征。
2.學唱歌曲《大西瓜》,能初步唱清歌詞。
3.通過品嘗、交流、唱唱、等形式,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夏天的水果
2.每組各一盤切好的瓜果
活動過程
一、認識夏天的瓜果,說出主要特征。
1.播放多媒體,請幼兒觀察各種瓜果。
2.教師:夏天到了,瓜果真多啊!有什么?是怎樣的?
3.提問:你吃過哪些瓜果呢?什么味道的?
二、學習歌曲《大西瓜》
1.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教師:最大的水果是什么瓜?(大西瓜)
小結:大西瓜的水分很多,很有營養(yǎng)。
2.出示挖空的西瓜,理解歌詞。
教師:它是什么形狀的'?(圓又圓)
我把它切成兩半,變成兩大碗。
我把西瓜分給你吃一大碗,我吃一大碗,
吃完了留下空碗我們可以把它當什么玩?(請你上來玩一玩)
3.教師范唱,幼兒傾聽,熟悉歌詞。
教師:我?guī)痛笪鞴暇幜艘皇缀寐牭母,聽聽我唱了些什么?/p>
4.幼兒按歌曲節(jié)奏念歌詞。
5.幼兒學唱歌曲。
三、制作水果沙拉
1.談話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教師:夏天除了西瓜很有營養(yǎng),我們剛才認識的這些瓜果也很有營養(yǎng),你們想不想來當小廚師,
自己來做一個水果沙拉?
2.教師示范,介紹制作方法和要求。
請小朋友拿小碗和小勺,選自己喜歡的瓜果放在碗里每種拿一個,涂上沙拉醬,用小勺攪一攪,
水果沙拉就完成了。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體驗分享
與老師同伴共同品嘗美味的水果沙拉。
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時間:延中環(huán)保日
活動要求:
1、讓幼兒了解保護地球資源的意義,初步懂得節(jié)約資源的方法,使用環(huán)保材料,資源循環(huán)使用等。
2、積極參加節(jié)約資源的大行動,為學校提供一個馬夾袋讓資源循環(huán)使用。
活動準備:馬甲袋
活動過程:
一、了解世界地球日,知道其中的`含義。
師幼互動:(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教師:世界地球日是幾月幾日?世界地球日表示什么意思?
教師梳理: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從小保護地球,節(jié)約資源,循環(huán)使用各種資源。
二、了解循環(huán)使用各資源的方法。
幼兒交流分享:哪些物品可以循環(huán)使用?各有哪些好方法?
幼兒:一次性的盤子可以再利用做娃娃的臉、碗可以再利用做成娃娃的帽子等,廢舊的光盤也可以制作各種動物;爸爸媽媽超市買來裝物品的馬甲袋,我看見大人用做裝垃圾……。
三、區(qū)分各種袋袋,節(jié)約使用馬甲袋
游戲:猜猜它是誰?( 教師出示各種口袋,有裝米的米袋、布袋、紙袋等,幼兒辨認)。說說他們還可以派什么用處?
教師梳理:幫助幼兒知道哪些是環(huán)保材料袋,哪些不是環(huán)保材料袋,并向幼兒宣傳正確使用環(huán)保材料袋。
四、參加我愛地球大行動。
每個人帶一個馬夾袋到學校丟垃圾,起到資源循環(huán)使用的作用。
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進行1———6的數數,嘗試按數取物和按物取數。
2、能大膽地表達對春游中各種趣事的感受。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課件
2、教師的操作題板
3、幼兒春游活動的錄像
4、三類不同難度的車子卡片
5、小動物圖片
6、音樂
活動流程:
說說動動——做做玩玩——唱唱跳跳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理解并把握對應、按數取物和按物取數
活動過程:
一、說說動動
1、教師和幼兒共同交流在前幾天的春游中玩了些什么?
2、幼兒跟著錄像片斷邊念兒歌,邊做模擬動作。
二、做做玩玩
1、手指點數:數小動物(第一張幻燈片)
2、在游戲中理解嘗試按數取物和按物取數。(第二張幻燈片)
3、集體共同思考,請個別幼兒操作(在題板上操作)
4、教師演示
5、幼兒操作:
。1)按照車號,選擇相應數量的小動物
(2)按照小動物的數量,選擇相應的車號
(3)按照車上標好的座位數量,選擇相應的動物和車號
6、交流、分享、檢驗
三、唱唱跳跳:師生共同表演《郊游》。
活動反思:
二期課改力求突出“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它表現在形式與方法的整合上。除了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如何整合外,更要在現實的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整合。
1、注重活動過程的活動性和體驗性
二期課改強調課程實施時應注重活動性和體驗性,強調活動的教育價值,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優(yōu)化教與學的方式。生動有趣的.兒歌配合簡單可愛的模擬動作,讓孩子們重溫了春游時的出色瞬間,在動動念念中,再次體驗了春游的樂趣。
2、注重游戲的重要性
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課程內容整合的重要方式,在活動中,讓孩子們“做小司機,邀請小動物坐上自己開的車去春游”的游戲,其實是讓孩子們把先前理解的數概念知識通過對應、按物取數、按數取物等反映到實際操作中去。充分尊重了幼兒游戲的權利,鼓勵幼兒在游戲中生活,反映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3、注重個體差異
活動形式與方法的整合,需要首先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再次根據幼兒發(fā)展的、支持性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對于小班的孩子,一般只要求把握5以內數的概念。但是,根據實際情況我了解到,我班的大部分孩子發(fā)展水平比較高。所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根據實際情況我及時地作了調整,有意識地將幼兒數概念的學習范圍擴大到了6。在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時,根據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將幼兒的操作材料設計成三種不同難度的車子卡片:第一種:按數取物。第二種:按物取數。第三種:對應和按數取物或按物取數相結合。讓每個幼兒在與環(huán)境、材料的有效互動中,大膽的探索、充分的表達,獲得各種有益的經驗。適應了幼兒的個體差異,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相應的提高。
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體驗小鳥離開媽媽后的悲傷以及和媽媽團聚后的快樂,有初步的同情心和愛心。
活動準備:
課件《小鳥和媽媽》;用紙剪好的鳥媽媽、青蛙媽媽、雞媽媽及它們的寶寶,寶寶數量多于幼兒人數;畫有樹木、花草、天空、泥塘的背景墻飾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禮物,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呀?(出示小動物圖片)小朋友喜歡嗎?可是還有一位客人卻很傷心,它是誰呢?咱們看看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ㄔu析:通過談話,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演示課件,導入活動。
1.
提問:剛開始小鳥為什么不吃不喝也不唱,總是低著頭?當大鳥飛來時,小鳥怎樣
了?小鳥為什么看著媽媽哭?引導幼兒體驗小鳥和媽媽不能相聚的悲傷。
2.
再次提問:心心把小鳥放出來后,小鳥和媽媽怎樣了?引導幼兒體驗小鳥和媽媽相聚后的快樂心情。
。ㄔu析:通過故事讓幼兒來感知體驗悲傷和快樂的心情,利用小班孩子思維具體形象化的特點,將故事制作成課件,進一步從視覺上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三、喚起幼兒的情感體驗。
1.
提問:你離開過媽媽嗎?找不到媽媽時,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如果媽媽找不到你,媽媽會怎么樣?
2.
教師小結:小朋友離開媽媽會特別傷心,媽媽丟了孩子也非常難過。小鳥也像小朋友一樣,和媽媽在一起最快樂。所以,小朋友應該愛護小動物,不要讓它們和媽媽分開。
3.
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引導幼兒將動物寶寶送回媽媽身邊。
師:請小朋友看收到的禮物,如果咱們把這些動物寶寶帶回自己家,他們就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它們會怎么樣?小朋友應該怎么辦?
(評析:通過提問,喚起幼兒的情感體驗,進而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使幼兒知道要愛護小動物。)
四、粘貼活動,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媽媽,教師引導幼兒愛護小動物,并且指導幼兒將寶寶粘在離媽媽近一些的地方,這樣他們會更高興。
。ㄔu析:為幼兒提供實際練習操作的機會,使幼兒進一步體驗到小動物找到媽媽的快樂,進而來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
五、結束活動: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小朋友一起圍著小動物唱歌跳舞。
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享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2. 通過變向躲閃跑、跑與鉆等動作配合活動,發(fā)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 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 貓頭飾或臉譜。
2. 輕快的音樂、手鈴。
活動過程
1. 請 6 位幼兒輪流戴上貓頭飾或臉譜,扮演貓勇士,說說自己有什么本領可以捉到老鼠。
2. 與幼兒玩“貓捉老鼠”游戲:6 位幼兒兩人一組,在地上對坐,手拉手舉起來做出三個“洞”。音樂響起,另外 6 位幼兒扮演小老鼠自由走動,當教師搖動手鈴,一位戴上貓頭飾的幼兒便出來捉老鼠,6 只小老鼠便要立即跑回“洞”去。
3. 請幼兒輪流扮演小老鼠和貓勇士玩游戲。
4. 游戲活動之后,幼兒分享對活動的感受。
活動評價
能理解游戲規(guī)則,并樂于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建議
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人數、活動場地或幼兒動作發(fā)展水平等條件不同,靈活掌握貓、鼠、“洞”的數量,調整活動的難度。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思維處于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穩(wěn)定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表演法、游戲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復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提高對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企鵝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企鵝一起做運動。
3、感受企鵝冬天不怕冷的精神。
【活動準備】
視頻、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企鵝視頻,引起幼兒興趣。
師: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天氣非常寒冷,沒有花草樹木,也沒有小狗小貓,只有誰不怕冷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觀看課件,了解企鵝的外形特征和習性。
1、提問:
企鵝的`羽毛是什么顏色的?
有幾只翅膀?
它是怎樣站?怎樣走路的?
請幼兒學一學企鵝的動作。
2、提問:為什么企鵝不怕冷呢?
再繼續(xù)觀看課件,了解企鵝的習性。
師:企鵝的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而且天雖然冷,可是企鵝還在不停的運動,所以它不怕冷。
三、學習小企鵝和教師一起做運動。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不怕冷的小企鵝,到戶外去運動吧。
【小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社會教案:水果大家嘗_小班社會教案07-13
小班社會教案12-18
小班社會春天教案03-18
小班社會課教案03-26
小班有關社會的教案03-24
小班社會安全教案03-31
小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01-22
小班社會抱抱教案03-24
小班社會教案12-31
小班教案 | 小班社會:好朋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