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0 13:41:48 教案 投訴 投稿

    中班科學教案10篇(精華)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10篇(精華)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猜想、實驗、記錄等活動,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對活動產(chǎn)生探究興趣并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課前玩過針筒。

      2.教具:二個八寶粥瓶子,大記錄表一張。

      3.學具: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里面裝有餐巾紙,蓋子上開一個小口)。

      每桌一盆水、毛巾、積木、海棉、石頭、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圓弧形。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孩子們,你們看過魔術嗎?

      今天符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魔術的名字叫《水不見了》。

      1、出示材料:二個八寶粥瓶子(一個空的和一個裝有餐巾紙)和二個針筒。

      你們看!這些是什么東西?請你看看這兩個瓶子一樣嗎?(是一樣的)

      我現(xiàn)在要把水注入這二個瓶子,我要讓這個瓶子里的水流出來,而這個瓶子里的水變不見了。

      你們可要看仔細哦!現(xiàn)在我要來變魔術咯。

      二、科學發(fā)現(xiàn),找出水不見了的原因。

     。ㄒ唬┙處煂嶒,幼兒找出水不見的原因所在。

      1、提問:奇怪,這個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不見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現(xiàn)在我請一個小朋友把這個瓶子的蓋子打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用筷子夾取瓶內餐巾紙,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擰,有滴水現(xiàn)象。

      5、小結:原來當我們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會流動,最后通過洞口流出來;當我們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紙的瓶子里,餐巾紙有吸水的本領,會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見了。

      三、猜想、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再次進行實驗,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記錄下來。

      (一)幼兒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兒猜想,個別講述,教師記錄。

      符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看一看。

      2、介紹材料。

      3、你們覺得這些東西容易吸水嗎?為什么?

      (二)幼兒再次操作、記錄操作結果并驗證。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交代要求:6個小朋友一組。

      每個小朋友選擇一種材料放進八寶粥瓶子里變魔術,變魔術之前先要把蓋子打開,把材料放進去,然后把蓋子蓋好。記。鹤⑺畷r要請針筒幫忙,千萬不能讓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組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4、交流討論:你是用什么材料變的魔術,它容易吸水嗎?

      5、小結:原來符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材料里只有海綿跟毛巾可以吸水。

      四、經(jīng)驗遷移:請幼兒說說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紙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臉等等。

      五、結束。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請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以變魔術的形式導入活動,這樣不僅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而且也吸引了聽課老師的興趣。明明看到一針桶水射進八寶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來時,水卻倒不回來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再請孩子打開瓶蓋找出瓶子里藏著的秘密,原來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紙,水就是被餐巾紙吸掉的。發(fā)現(xiàn)原因后,我趁熱打鐵,引導幼兒將剛剛獲得的經(jīng)驗擴散到生活中,為幼兒提供了生活中常見的、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讓幼兒繼續(xù)在變魔術的情景中去探索、發(fā)現(xiàn)。當然活動中還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導入部分需不需要進行二次實驗進行對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結合生活中吸水的東西展開講述。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冰是由水變來的。學習說:硬硬的、涼涼的、光滑的。

      2、認識冰的特征,對冰的變化產(chǎn)生興趣和好奇心。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資源準備:

      1、教師熟悉多媒體課件,準備一塊冰,制作好的冰花。

      2、按小組準備空果凍盒(或讓幼兒帶來)、顏料水、彩色碎紙、棉線。

      3、幼兒讀本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建議

      一、導入活動:觀察連線游戲。

      1、師生談話:今天的天氣怎樣,我們?yōu)槭裁匆┖褚路兀?/p>

      2、教師點擊多媒體第一頁。

     。1)師:小朋友,什么季節(jié)穿什么衣服呢,我們來玩連線游戲吧!

     。2)師生一起討論問題,玩連線游戲,點擊嘗試對不對,一起做出判斷。

      二、多媒體觀察游戲。

      1、教師點擊多媒體第二頁。

     。1)師::小朋友,請你來猜一猜這是什么呢?

     。2)師生一起討論觀察,說說是什么,冰的`樣子跟水有什么不同?

      2、感受活動——冷冷的冰。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冰塊,讓幼兒來看看摸摸,說說有什么感覺?

     。2)引導幼兒用詞語來描述:硬硬的、涼涼的、光滑的。

      3、教師點擊多媒體第三頁。

     。1)師: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用冰塊制作的冰燈吧!

     。2)點擊播放,師生一起欣賞美麗的冰燈,聽畫外音的介紹說明:

      小朋友快來看啊,這美麗的冰燈你知道是用什么堆砌成的嗎?對了,是冰雕藝術家用大大的冰塊雕刻成的。

      看看這匹高頭大馬,晶瑩剔透,好像要跑起來了。

      這是用冰塊雕刻的房子,里面裝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一閃一閃,你覺得好看嗎?

      現(xiàn)在小朋友知道了吧,冬天不僅有雪,還有冰燈可以讓我們欣賞呢,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我們去看美麗的冰燈吧!

      三、觀察實驗活動。

      1、欣賞冰花。

      (1)教師出示制作好的冰花請幼兒欣賞。

     。2)請個別幼兒來描述冰花的樣子——顏色、形狀、摸上去的感覺。

      2、教師點擊多媒體第四頁。

     。1)師:冬天來了,我們一起來動手制作一個美麗的冰花吧!

      (2)點擊制作步驟(下一組)了解制作過程:

      ·先準備好各種果凍盒、線繩、顏料水、彩色碎紙。

      ·將顏料水倒入果凍盒里。

      ·上面撒一些彩色碎紙。

      ·將線繩的一端放入盒中,然后將果凍盒放入冰箱冷凍。

      ·看冰花做好啦,漂亮嗎?

      3、幼兒操作活動。

     。1)教師示范如何制作冰花:

      ·將碎紙放入空果凍盒內。

      ·在盒中倒入顏料水,將棉線一頭放入水中,一頭留在盒外。

      ·將果凍盒放入冰箱內,如果是北方的冬天可直接放在戶外結凍。

      (2)教師將操作材料按小組分到幼兒手上,幼兒開始制作,教師巡回做個別指導。

     。3)教師將幼兒制作好的冰花收在一起(盒子或盤子里)放到幼兒園的冰箱。

      四、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收好操作材料。

      活動拓展延伸

      1、可以利用各種不同形狀的小容器制作冰花。

      2、將制作好的冰花拿入房間內或放在溫暖的地方,觀察"冰變水"的過程,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感知不同材質的紙毛毛蟲在水中“長大”,并嘗試記錄觀察結果。

      2.在探索過程中,體驗觀察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鉛畫紙、手工紙、報紙制成的毛毛蟲若干份;三種紙的紙片若干份。

      2.記錄用具若干份;教學PPT

      活動過程

     。保顒訉

      今天老師請來了三個好朋友,它們是三條毛毛蟲。

     。玻J識、感知

     。ǎ保┟x自我介紹。

      關鍵提問:它們都用什么紙做的`?

     。ǎ玻┬〗Y:它們是用鉛畫紙、手工紙、報紙三種不一樣的紙做的。

      3.嘗試、探索,觀察、記錄

      (1)猜測

      關鍵提問:猜猜它們三兄弟在水中誰會長得最快、最大?

      (2)操作記錄

      關鍵提問:我們將三條毛毛蟲一起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誰長得最快、最大。

      幼兒操作并在題板上做好記錄。

      幼兒介紹,教師將結果放大展示。

      小結:報紙毛毛蟲長得最快,手工紙毛毛蟲第二個快,鉛畫紙毛毛蟲長得最慢。

     。矗评硭伎

      關鍵提問:很奇怪為什么這些紙毛毛蟲在水里就長得不一樣呢?

      小結:紙可以吸水,紙張的性質不一樣,吸水的快慢也就不一樣,因此不同紙做得毛毛蟲在水中就長得不一樣。

     。矗由旎顒

      把毛毛蟲的紙朋友請到我們的區(qū)角里,等區(qū)角游戲的時候就去給它們做裁判好嗎?

      活動生成及建議

      在區(qū)角活動中增加除報紙、手工紙、鉛畫紙之外的其他紙,用“毛毛蟲在長大”的實驗方式,觀察各種不同材質的紙張的吸水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探索生活中的綠色物品浸在水中是否會褪色的現(xiàn)象。

      2、能記錄并較清楚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3、愿意參與實驗,喜歡科學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五組綠色物品材料:綠布、綠縐紋紙、綠雪花片、綠開司米線、綠色蠟光紙。

     。、每人一張記錄表、一只記錄筆、一次性杯子及攪拌棒人手一份、一次性臺布。

      3、每組一只大塑料桶作為盛水容器,一只小塑料盆,一只臉盆作為染缸,能吸水的白布。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發(fā)孩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綠色毛巾掉色的故事。

      師:小朋友,你們好!今天劉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有趣的事情。這件事就發(fā)生在劉老師家里。劉老師的爸爸有一天晚上用了一塊綠色的新毛巾洗臉后,就去上班了。結果到了單位,單位里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他們說,劉老師爸爸的臉怎么變成了大花臉。臉上這兒綠一塊、那兒綠一塊。

      提問:小朋友,你們說說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幼兒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2、請幼兒說一說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綠色的物品。

      3、教師介紹自己帶來的綠色物品。

      二、綠色褪出來

      1、教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猜一猜上面的五種綠色物品哪一樣會掉色,哪一樣不會掉色。

      2、幼兒猜測,教師記錄。(掉色就打“√”、不掉色就打“×”)。

      3、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操作過程。

      師:那么,到底我們小朋友有沒有猜對呢?我們可以實驗一下。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操作過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五組綠色的材料,我們小朋友要輪流把五種綠色的材料做過來。首先用塑料杯盛小半杯水,再拿一個綠色材料放進水里,還可以用粗吸管來攪拌,看看綠色物品是否掉色。如果杯子里的水變成了綠顏色,就表示這個綠色的物品是掉顏色的.,那么我們就將綠顏色水倒進染缸里。如果水沒有掉色,我們也將水倒進我們的染缸里。并且還要將結果記錄下來,如果你發(fā)現(xiàn)掉色就打“√”、不掉色就打“×”。

      4、幼兒巡回操作并記錄結果。

      5、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6、幼兒交流記錄結果并驗證:哪些物品會褪色。

      教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不光今天這些綠色的物品會掉色,還有其它的綠色物品也會掉色,我們小朋友可以在家里試一試。特別是媽媽如果給我們小朋友買了綠色的衣服、毛巾,可要提醒媽媽先要放在水里浸一浸,將綠顏色掉到一點后,再曬干用。

      三、試試染綠布

      1、師:今天我們弄出了這么漂亮的綠色顏料,我們一起給自己做一塊綠色的小手帕吧!

      2、幼兒染布,相互欣賞。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樂于參與活動,體驗過傘關游戲的樂趣。

      2、認識傘的特征,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傘的多種功能。

      3、在游戲中促進幼兒跳、跑、爬、投擲等能力的發(fā)展。

      準備:

      1、實物:傘 16把、 圖片(PPT)、

      2、故事圖片:小老鼠摘蘋果

      3、自制小紙傘人手一把、 沙包8個、 籃子4個

      4、音樂:歌曲《小雨傘》、 下雨和打雷的聲音

      過程:

      1、幼兒手拿小紙傘隨著歌曲《小雨傘》唱唱跳跳進場。

      2、聽到下雨打雷的'聲音,幼兒找地方躲起來(坐墊子)。

      師說:“下雨了怎么辦?用什么來擋雨?”

      幼兒說:“雨傘!

      3、老師出示傘,讓幼兒觀察。

      師說:“傘是由傘柄、傘骨、傘面構成。傘柄是傘的主心骨,支撐著整個傘。傘骨支撐傘面,傘面制作材料是布,可以遮雨!

      師說:“傘可以用來做什么?”

      幼兒自由地說:“遮雨、遮太陽……...”

     。ɡ蠋煶鍪綪PT,讓幼兒觀看)

      4、老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故事《小老鼠摘蘋果》,幼兒傾聽。

      聽完故事后,老師提問:

     。1)小老鼠是怎樣過河呢?

     。2)小老鼠想到什么辦法來摘蘋果呢?

     。3)小老鼠的傘有什么用呢?

      5、老師小結:傘可以用來擋風雨、遮太陽、當小船、當拐杖、勾東西。(老師出示PPT,讓幼兒觀看)

      6、游戲:《過傘關》

     。1)幼兒觀看教師創(chuàng)設的游戲情景,激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

     。2)將幼兒分成四隊,請幼兒聆聽游戲的玩法:

      第一關:跑到第一傘關時,要雙腳跳過傘。

      第二關:跑到第二傘關時,要轉動三圈傘。

      第三關:跑到第三傘關時,在斜放在地上打開的大傘處,從傘面、傘柄和地面構成的洞中爬過。

      第四關:跑到第四傘關時,將兩個沙包投入倒放在地上的傘中。完成將傘中沙包撿起放回籃子里,然后返回跑,輪到下一個接著游戲。最快一組則贏。

      7、老師小結,幼兒隨著歌曲《小雨傘》結束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了解各種各樣的小型動物。

      2、激發(fā)幼兒觀察和認知小蜘蛛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3、激發(fā)了幼兒對蜘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蜘蛛在哪里

      2、課件:圖片-蜘蛛

      3、ppt課件:巨型蜘蛛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謎語:一個小珠子,吐絲結網(wǎng)子,網(wǎng)子粘蟲子,吃成小胖子。

      2、教師:你們知道蜘蛛在哪里嗎?

      二、 展開

      1、你們想看小蜘蛛的動畫片嗎?

      播放動畫片:蜘蛛在哪里,幼兒觀看。

      讓幼兒說一說蜘蛛長什么樣子。

      2、利用蜘蛛圖片,細致的觀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1)蜘蛛的頭胸部長著什么?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狀的?

     。2)小結:蜘蛛的.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

      頭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腹部一般為圓形和卵圓形,

      能紡出絲的紡織器在腹部。

      3、了解生活習性。

     。1)你在哪里見過蜘蛛?蜘蛛是怎樣捕食的?

      蜘蛛喜歡吃什么?

      (2)小結:蜘蛛生活在樹上、草間、石下、水邊、洞穴、灌木叢等處,

      能適應各種環(huán)境,有的蜘蛛結網(wǎng)捕食,有的蜘蛛四處找吃的,還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蟲、多足類動物為食物。

      4、了解蜘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1)蜘蛛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蜘蛛?

     。2)小結:蜘蛛能捕捉農(nóng)田里的很多害蟲,有的蜘蛛還可以入藥。

      因此,蜘蛛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和利用蜘蛛。

      5、了解蜘蛛的種類

     。1)Ppt課件:巨型蜘蛛

     。2)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蜘蛛有很多種類型,還有毒性蜘蛛。

      三、結束部分

      鼓勵幼兒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小型動物,激發(fā)對小動物觀察活動的興趣。

      小百科:蜘蛛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豐富的捕食性天敵,在維持農(nóng)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1] 體長1~90毫米,身體分頭胸部(前體)和腹部(后體)兩部分,頭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本學期初為豐富自然角,三組四組的幼兒種植了蠶豆,蠶豆發(fā)芽了,一天天長大了,每次路過自然角孩子們都會討論:"這是什么呀?""它長的好大。""怎么都是細細長長的呢?"于是我生成了這一活動,幫助幼兒了解蠶豆。

      活動目標:

      1、認識蠶豆,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2、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對種植活動產(chǎn)生興趣。

      活動重點:認識蠶豆,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活動難點: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對種植活動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在自然角看過蠶豆生長。

      物質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自然角的植物嗎?

      二、互動學習:

      1、了解蠶豆師: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葉子,莖,蠶豆)你知不知道蠶寶寶躲在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蠶豆寶寶穿著綠色的衣服,頭上有一道線,沿著線剝開就變成蠶豆米,扁扁的身體看起來可愛極啦。

      2、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師:蠶豆從哪里來的的呢?怎樣長大的?

      小結:蠶豆寶寶先發(fā)芽,然后越長越高,一段時間后會開出漂亮的小花,小花落了之后就會長出殼子,蠶豆寶寶就躲在殼里面,等到四月份的時候就三、交流討論:

      師:種蠶豆要準備哪些工具?

      小結:小鏟子和澆水壺。

      師:怎樣種蠶豆呢:

      幼兒討論。

      小結:

      1、先把菜地的周圍的雜草和石頭清理干凈。

      2、用鐵鍬挖個洞,這個洞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

      3、在洞底放入兩三粒種子。

      4、蓋上土,把種子藏起來,

      5、澆水。

      6、觀察記錄。

      四、拓展延伸教師:今天我們學會了種蠶豆,現(xiàn)在我們就去試一試吧,今后我們要經(jīng)常去看看他們,關心他們,看看他們有哪些變化,并把他們的變化一一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

      1、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園《挖掘運用鄉(xiāng)土資源在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中,我們倡導運用生活中的`資源引導幼兒通過親身的觀察、參與,培養(yǎng)樂探究、勤表達等良好的習慣,在本次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活動中,老師引導孩子觀察、講述蠶豆的外形,并且啟發(fā)他們大膽猜想,最后通過種植積累相關的經(jīng)驗。

      2、設計構思巧妙:活動中老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看的懂的方式進行猜想記錄,然后充分運用幼兒自己的記錄,引導幼兒有序排隊種植,最后再次運用這張記錄進行區(qū)分,以幫助幼兒最后總結正確的經(jīng)驗。可見,這種記錄是有效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動具有系列性:本次活動是蠶豆系列活動中的一個,雖然這樣的活動看似很平常,但是它是真實有效的,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只有真正能幫助幼兒建構、積累經(jīng)驗的活動才是真實有效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顏色與圖形

      2、通過游戲嘗試小組合作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會合作的快樂。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教具顏色骰子,圖形骰子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骰子

      二、出示教具顏色骰子,認識顏色,通過投骰子請幼兒在記錄卡上找出相應顏色。

      三、出示圖形篩子,認識圖形,通過投骰子請幼兒在記錄卡上找出相應圖形

      四、請幼兒上太臺2個骰子同時投出,如紅色、圓形。引導幼兒認識并說出紅色圓形,并在記錄卡上找出來。

      五、幼兒操作

      1、講述操作要求與規(guī)則

      2、分發(fā)操作材料

      3、教師巡視幼兒操作

      4、評價幼兒操作記錄卡

      六、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小朋友自己來觀察形狀和顏色,所以較上個環(huán)節(jié)來說難度又增強了,目的讓幼兒探索、比較翻出相對應的圖形。在讓幼兒在游戲中接觸認識。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制作意圖:

      豐富幼兒的動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興趣。

      教育價值:

      1、鍛煉幼兒手眼協(xié)調能力

      2、鍛煉幼兒的點數(shù)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選用材料:

      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輔助材料

      制作方法:

      1、將塑料桶裝飾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將壓好膜的紙卷成管后進行裝飾,在娃娃的'兩側安上兩個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兩種不同顏色)

      適應年齡:

      4――5歲

      操作地點:

      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柜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

      倆人同時開始喂娃娃,將串珠從各自的塑料管中喂娃娃(珠子分兩種不同顏色,并同時結束,兩人在從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點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為勝。

      建議:

      塑料管(壓膜管)可以一樣長,也可以長短不一樣,讓幼兒輪流使用,并且感知管的長短不一樣,喂珠子的快慢也不一樣。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探究的問題:手指與手掌同時擠壓氣球兩側,氣球變化一樣嗎?

      六、試一試。

      1、幼兒用手指與手掌同時擠壓氣球兩側。

      2、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3、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用手指壓的地方深深地凹進去。

     。2)用手掌壓的地方?jīng)]有變化。

      七、、游戲:幫小雞過河

      小雞要過河,可是它的.腳太尖,剛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幫助小雞過河?

      1、給冰上鋪上 薄板,讓小雞踩著板過河。

      2、給小雞做一雙大鞋,讓它穿著大底鞋過河。

      八、拓展思路

      在平整的水泥地上鋪一張白紙,上面放一張復寫紙,再鋪一張白紙,脫掉襪子,用單腳踩在紙上,然后抬起腳拿起紙,在上下兩張紙上都看不到腳印。請幼兒用圓珠筆在白紙上輕輕寫字,

      上下兩張紙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跡。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7-02

    中班科學教案07-20

    中班科學教案:蛋寶寶浮起來了_中班科學教案07-19

    幼兒中班科學教案11-21

    中班科學教案《沉浮》09-22

    中班科學教案:膨脹01-10

    中班科學教案春天06-20

    《沉浮》中班科學教案11-28

    筍的中班科學教案09-30

    《睡蓮》中班科學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