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生活中有特點的圖形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97頁“回顧與交流”情境圖。
觀察上面的圖形,并解答下面的問題。
(1)圖A是軸對稱圖形嗎?
(2)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2?
(3)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3?要得到圖4呢?試一試。
學生根據課件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后進行匯報。
預設
生1:圖A是軸對稱圖形。
生2:圖1中圖A經過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2。
生3:圖1中圖A經過旋轉和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3。
生4:圖1中圖A經過旋轉和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4。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情境圖中不僅包含了平移知識,還有旋轉的相關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復習。(板書課題:平移和旋轉)
⊙回顧與整理
1.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
預設
生1:物體沿著直線方向運動,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
生2:物體繞著一個固定的點(或軸)轉動,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旋轉。
2.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1)提問:觀察情境圖,請根據圖1變換成圖2的過程說說平移有怎樣的特征。(小組討論)
生:平移不改變原圖形的形狀、大小和方向,只改變原圖形的位置。
(2)提問:觀察情境圖,請根據圖1變換成圖3的過程說說旋轉有怎樣的特征。(小組討論)
生:圖A旋轉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沒有改變,只是圖形的方向改變了。
3.說一說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預設
生1:電梯的上下運動是平移現(xiàn)象。
生2:方向盤的轉動是旋轉現(xiàn)象。
……
4.用平移和旋轉作圖。
(1)用平移作圖。
、偬釂枺豪^續(xù)觀察圖1變換成圖2的過程,圖1中圖A是如何經過平移變換得到圖2的?用平移作圖的方法和步驟有哪些?
(學生觀察圖形的變換過程,并在小組內討論用平移作圖的方法和步驟)
討論結果:向下平移了3格。
②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用平移作圖的步驟和方法:
a.根據題目要求,確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
b.找出圖形的關鍵點。
c.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離平移各個關鍵點。
d.按原圖形順次連接各個關鍵點,并標上相應的字母。
(2)用旋轉作圖。
、偬釂枺豪^續(xù)觀察圖1變換成圖3的過程,圖1中圖A是如何經過旋轉變換成圖3的?用旋轉作圖的方法和步驟有哪些?
(學生觀察圖形的變換過程,并在小組內討論用旋轉作圖的方法和步驟)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建議:
在進行總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進程和收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哪些內容最有趣,哪些內容最有用,哪些內容的學習最困難等。
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時,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等,而不要進行機械枯燥的訓練。
在復習中,教師要告別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所有學生通過復習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總復習中題目的難度和范圍體現(xiàn)了本冊教科書的基本要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把握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學期知識技能的評價建議:
1、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并能比較大小。
2、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在本學期結束時,要求學生每分鐘能正確計算8道左右,并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用圖畫呈現(xiàn)的簡單問題。
3、會比較多少、大小、高矮、長短、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并能比較大小。
2、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會比較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教師與學生一起復習所學內容,為后面的練習做鋪墊。
二、練一練。
1、第1題可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題意,再說一說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題,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說規(guī)律,也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規(guī)律,再填空。
3、第3題是鞏固數的組成。
4、第4題目的`是能正確熟練地進行20以內加減法運算。
5、第5題鞏固認識鐘表的四種情況。
6、第6題是鞏固比較數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兩個數字拿來比,而是要先運算再比較大小。
7、第7題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再提出問題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8、第8、9、1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并且列式計算。
9、第12題,教師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圖中符號的含義和題目的意思,再進行統(tǒng)計。
10、第15題,先觀察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然后獨立地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在此可組織交流與討論。
11、第18題,是一幅連環(huán)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編數學故事,然后說一說,算一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頁
教學目標:
1、借助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編制8的乘法口訣。
2、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探索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的能力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fā)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要點分析:
教學重點: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尋找規(guī)律編制記憶口訣
教學難點:尋找規(guī)律 記憶口訣
教學準備:小棒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導入
今天,小凱蒂又來到了同學們中間,看看她在向大家學什么手藝?
(出示情景圖)
原來凱蒂來到教室里學習編中國結。
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提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一共需要多少個圓環(huán)?
生2:做2個中國結需要多少個圓環(huán)?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這節(jié)課我們就和小凱蒂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編兒歌,填填表(教學紅點)
我們一起來看 “一共需要多少個圓環(huán)?”這一問題在老師送給小凱蒂的兒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兒歌)
小小凱蒂志氣高
編起結來手兒巧
中國結兒傳友誼
我們一起瞧一瞧
一個結上8個環(huán)
……
誰能接著往下編?2個結上……?3個結上……?……
(以小組為單位,可借助小棒,把兒歌編完整)
學生按照共同編好的兒歌,邊說邊完成38頁“填填表”
2、讀兒歌,編口訣
同學們數得很好,你是怎樣數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學生交流方法)
同學們猜想一下,根據以往乘法口訣的學習經驗,8的乘法口訣共有幾句?你們能編出口訣嗎?
(學生試著編口訣,并將整理好的口訣進行板書)
3、尋找規(guī)律 記憶口訣
(1)來看一下我們編出的8的乘法口訣,一起來讀一讀。
(2)仔細觀察,同桌討論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秘密?(引導學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對的,也就是每相鄰兩句口訣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幾呢?4個8比3個8多幾?比5個8少幾?)
(4)如果忘記了“六八”這句口訣,怎么辦?
(5)你認為哪句口訣最好記?哪句最難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記憶口訣。
三、解決問題 走進生活(教學綠點)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決嗎?
(學生先獨立計算解決,然后再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誰能代表你們小組說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們是怎樣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訣?
(學生獨立思考)
生1:就是求5個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訣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練習 鞏固深化
1、自主練習1“對口令”游戲
現(xiàn)在我們大家一起做一個對口令的游戲。(師說上半句,生說下半句。再輪換,增加趣味性。)
練完之后再由同桌兩人繼續(xù)練習。
2、7個8比6個8多( ),比8個8少( )
提問:7個8比6個8多幾個8?
你能照樣子說一句嗎?
3、一組一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每一組的得數為什么是一樣的?
3×8+8= 5×8+8= 6×8+8=
4×8= 6×8= 7×8=
8×4= 8×6= 8×7=
4、同學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看得數、講算式)
48 56 24
五、拓展應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學生?(42名)
除了用數字告訴大家用,你還能用算式來告訴我們嗎?
可能會出現(xiàn):5×8+2 6×8-2 4×10+2
五、總結評價 延伸拓展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新的收獲嗎?(學生說感受,并一起回憶8的乘法口訣。)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訣呢?
如:一只螃蟹幾條腿?兩只?三只?你能編首兒歌嗎??(學生做拍手游戲)
同學們編兒歌的興趣真濃厚,等我們以后學了9的乘法口訣,還能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只要同學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學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收獲的更多。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能力。
實驗目標: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tǒng)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tǒng)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tǒng)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tài)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tǒng)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tǒng)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處熃Y合學生畫的統(tǒng)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xiàn)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tǒng)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tǒng)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tǒng)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觀察統(tǒng)計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fā)現(xiàn),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tǒng)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jié)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tǒng)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jié)課嗎?為什么?
統(tǒng)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化學習效果統(tǒng)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1、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對于多媒體進入數學課堂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多媒體教學的數學課,非常認同這種教學模式,認同率達到97.5%。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對照班學生也希望數學課中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認同率也有82.5%,希望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2、在實驗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用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用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看到了這是解決問題的需要,這較好的運用了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通過課件,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全過程,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去括號是中學數學代數部分的基礎知識,是以后化簡代數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識點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接受該知識點存在一個思維上的轉換過程,所以又是一個難點,因此該知識點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生經過觀察、合作交流、討論總結出去括號的法則,并較為牢固的掌握。
2、能正確且較為熟練地運用去括號法則化簡代數式。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產生、發(fā)展及形成過程,培養(yǎng)探索精神。
2、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培養(yǎng)他們的協(xié)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guī)律。
難點: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時符號的變化規(guī)律。
教法與學法分析:
1、分目標突破法
2、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目標一:掌握去括號法則
1、情境引入
由圖書館人數增減問題得出兩個等式。
2、小組探究等式特點,試著找到去括號規(guī)律,并理解去括號的依據是乘法分配律。
a+2(b+c)=a+(2b+2c)
a-2(b+c)=a-(2b+2c)
從而得出去括號法則。
3、鞏固練習去括號法則,找出去括號時的注意事項。
小試牛刀
去括號
(1)x+(-y+3)=
。2)x-2(-3-y)=
(3)-(x-y)+3=
。4)3-(x+y)=
乘勝追擊
判斷正誤,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x2-(3x-2)=x2-3x-2
。2)7a+(5b-1)=7a+5b-1
。3)2m2-3(3m+5)=2m2-9m-5
二、目標二:會去括號、合并同類項
1、溫故知新
同類項、合并同類項復習
2、例題學習
化簡:
a-2(5a-3b)+(a-2b)
化簡下列各式
(1)-3(1-2a)+3a
(2)2x2+3(2x-x2)
(3)5(3a2b-ab2)-4(-ab2+3a2b)
3、解決問題
飛機的無風速度為akm/h,風速為20km/h.
則飛機順風時的速度為______km/h.
則飛機逆風時的速度為______km/h.
飛機順風飛行4h和飛機逆風飛行3h的行程差是多少?
三、戰(zhàn)無不勝
當a是整數時,試說明:
(a3-3a2+7a+7)+(3-2a+3a2-a3)一定是5的倍數
四、總結要點五、鞏固提升
板書設計
整式的.加減(二)
———去括號
去括號法則: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注意:
1、都不變,或都變
2、別漏乘。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25-26頁。
教學目的:
1.記住求總價和總產量的數量關系。
2.能正確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培養(yǎng)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4.通過歸納揭示數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具準備:投影儀、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認定目標
1."小小售貨員"游戲。(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知乘法應用題的一些數量關系。)
2.教師小結:從上面的游戲我們可以看出,乘法應用題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那么同類型
乘法應用題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問題(板書課題)。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完成以下兩個任務(口頭展標l.2)。
[評析:通過游戲把學生要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和強烈的學習興趣,為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標及時合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
二、導學達標
1.求總價數量關系的教學。
(1)出示例1。
例1.解答下面各題(投影出示相應的圖)
、巽U筆每支8分,買3支用多少錢?
、诨@球每個70元,買2個用多少錢?
③魚每千克9元,買4千克用多少錢?
(以上三道題讓學生自己解答)
(2)討論(出示討論題,四個小組討論)。
、倮1中的三道題都說的是哪一方面的事?
、陬}里已知條件有什么共同點?
、垡蟮膯栴}又有什么共同點?
(3)單價、數量、總價含義的教學。
根據學生討論回答的結果進一步說明:像這樣,每件商品的價錢或單位重量的價錢;我們就把它們叫做單價(板書"單價"):買商品的件數或重量,我們就把它們叫作數量(板書"數量");買商品一共用多少錢叫做總價(板書"總價")。請你再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單價、數量、總價的實際例子來。
(4)引導學生總結數量關系。
根據例1的三道題的解題規(guī)律,請同學們總結出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學生總結,教師板書總結出的數量關系。)
(5)看教材,勾畫重點句子。
(6)做一做
、僦赋隼齦各題中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
②舉出生活中像例1這種求總價的應用題。
[評析: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分組討論和總結,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成功的機會和產生成功的愉快感。
2.自學求總產量數量關系。
(1)按照老師教同學們求總價的方法,請你們帶著以下思考題自學例2
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個思考題)。
例2.解答下面各題(投影出示相應的圖)。
、倜靠锰O果樹平均收蘋果25千克,3棵蘋果樹收多少千克?
②菜園每畦地產萊150千克,4畦地產菜多少千克?
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賰傻李}都說的什么問題,它們的條件和問題有什么共同點?
、谑裁唇袉萎a量?什么叫數量?總產量?
③知道單產量和數量怎樣求總產量?
(2)檢查自學情況(投影出示檢測題)。
、倮2的兩道題都是求 的應用題。
、诿靠脴涫仗O果的重量或每哇地產菜的重量叫做 ,有多少棵樹或有多少波菜叫做 ,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 。
③寫出求總產量的數量關系:
、芾2中的單產量、數量、總產量各是多少?
、菖e出生活中像例2這種求總產量的應用題。
[評析:學生帶著思考題進行自學,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體驗到自己也會學習知識的快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3.小結。
以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求總價和總產量的數量關系。知道單價和數量,用單價乘以數量就可以求總價;知道單產量和數量就可以求總產量。
三、達標測評
1.將題中已知條件和問題與相應的數量名稱連起來。
(1)皮球每個35元,買4個皮球一共用多少錢?
數量 總價 單價。
(2)每只母雞平均每月下蛋20個,有5只母雞。每月共下多少蛋?
總產量 數量單 產量
2.先說出數量關系,再解答。
(1)學校買了4個排球,每個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2)畜牧場平均每頭奶牛每天產奶15千克,20頭奶牛每天產奶多少千克?
3.編一道已知單價和數量求總價的應用題。
4.編一道已知單產量和數量求總產量的應用題。
5.把下列應用題補充完整,并解答。
(1)葡萄園每畦產葡萄200克,有3畦葡萄。 ?
(2)每雙童襪2元, , 應付多少元?(補充不同的條件,用不同方法解答。)
6.一個水果店運來150千克蘋果,平均放在6個筐里,每千克蘋果2元。每筐蘋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
[評析:測評題有密度,有梯度,既體現(xiàn)了基礎知識要求,又體現(xiàn)了對學生能力的要求,1、2題是檢查學生對今天所學內容是否都掌握;3、4題不僅要求學生要有這節(jié)課的基礎,而且還要會"選材"和"組裝";5題的第(2)題補充不同的條件,要求學生思路要廣,思維要靈活;6題要求學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目的。]
四、全課總結(略)。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2-24
小學數學教案06-14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23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9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5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12
小學圓的數學教案04-23
優(yōu)秀小學數學教案03-31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