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2-25 09:50:25 教案 投訴 投稿

    科學教案8篇(優(yōu))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8篇(優(yōu))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光的反射現(xiàn)象,會改變鏡子的角度,讓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fā)現(xiàn),體驗探索的樂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發(fā)射光。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玩過“踩影子”的游戲。

      2、物質準備:

     。1)每人一面平面鏡(大小形狀各異)。

     。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銹鋼拉鏈、調羹、茶杯、臉盆、光盤、手表等各種表面光亮的金屬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書、粗糙的石頭、衣服等。

      (3)用即時貼剪出飛機、花、小鳥等鏤空圖案,并貼到部分鏡面上;水彩筆等。

      3、時間安排:陽光燦爛的日子。

      【活動建議】

     。ㄒ唬┱埮浒嗬蠋煶昼R子從戶外反射陽光到室內,鼓勵幼兒尋找亮光,引出活動主題。

      根據(jù)需要可做以下提問:亮光是從哪兒來的?它是怎么進來的?

      小結:亮光是從外面來的,是鏡子反射的太陽的光。

     。ǘ┮龑в變禾剿麋R子反光的現(xiàn)象。

      1、請幼兒手持鏡子到戶外,自由探索如何將光反射進活動室。

      2、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并做一做。

      請沒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結:只有鏡面對著陽光才會反光,沒有陽光照在鏡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請幼兒交流:在反射光的過程中,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如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它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反射的光大小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鏡子的角度,光會來回移動,它的方向也變了。

      4、請幼兒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經(jīng)驗。

     。ㄈ┮龑в變禾剿鬟有哪些東西能反射光?

      1、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還有什么東西也可以象鏡子一樣在太陽光下能反射光?

      2、請幼兒選擇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

      3、鼓勵幼兒探索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結:能反射光的東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見人;亮度強的物體,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強;小的東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銹鋼茶杯、臉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圖案或文字的鏡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圖案或文字。。。

     。ㄋ模┩嬗螒颉安豆庾接啊。

      1、出示帖有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讓幼兒猜猜會反射出什么。

      2、教師介紹游戲玩法:兩人一組,一幼兒手持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用鏡子反射到墻面上的光追逐、“轟炸”另一幼兒用平面鏡反射到墻面上的光,覆蓋一次得1分,幾分鐘后幼兒互換鏡子,游戲繼續(xù)進行,覆蓋次數(shù)多的為勝。

      3、師幼一起玩游戲“捕光捉影”。

      【活動延伸】

      1、將手電筒、各種鏡子投放到發(fā)現(xiàn)區(qū),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光的反射現(xiàn)象。

      2、家長、教師等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現(xiàn)象。

      【活動反思】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發(fā)現(xiàn)隱含的教育價值隨即生成的活動,由于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再加上整個活動過程充分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嘴,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活動效果很好,圓滿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小動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激發(fā)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進行課前對小動物的觀察、探索和關愛活動。

      2、投影設備、動物圖片、動物背景圖紙每人一張、彩筆、音帶、彩色短綢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詩畫絕妙 揮筆瀟灑

      教師詩畫小狗,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入主題:

      豎耳朵,搖尾巴,

      鼻子靈敏頂呱呱,

      看大門兒是專家,

      朋友個個都愛它。

      二、客人尋友 主題形成

      1、另一教師扮演小狗比比客人來到小二班尋找朋友,通過說兒歌、作詩畫 、猜謎、 表演 、 歌唱 等形式讓幼兒猜出自己的朋友是誰。

      2、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每一種小動物的特點及生活習性。

      3、給幼兒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1)由比比客人朗誦兒歌引出自己的朋友。——小兔

      小動物,耳朵長,

      紅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長,

      愛跑愛跳本領強 。

      (2)由比比客人作詩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朋友。——小烏龜

      它的膽子真正小,

      出門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險把頭縮,

      躲進硬殼靜悄悄。

      (3)通過猜謎語引導幼兒猜出自己的朋友!∝

      三角耳朵胡子翹,

      唱起歌來喵喵叫,

      白天就愛睡大覺,

      老鼠見他嚇的逃。

      (4)由比比客人形象生動的表演,模仿自己朋友的`形態(tài)特征,激發(fā)幼兒的活動熱情,說出自己的朋友!『镒

      (5)通過歌表演引出自己的朋友。——老牛

      三、熱情幫助 尋找尾巴

      1、請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進行一一對應連線,讓幼兒感受成功操作的愉悅感。

      2、教師巡回指導。

      四、游戲激趣 快樂無限

      聽音樂玩《找尾巴》的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總結分享

      請幼兒說說什么樣的尾巴最容易被人抓住,什么樣的尾巴不容易被人抓住。

      活動評價:

      1、幫助幼兒認知動物的習性和特點

      2、讓幼兒感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豐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

      2、通過觀察秋天的田野、果園,知道秋天許多農(nóng)作物和果實都成熟了。

      3、產(chǎn)生喜歡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聯(lián)系參觀秋天的農(nóng)田和果園。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進行參觀前的談話。

      教師告訴幼兒參觀的地點,并討論外出參觀的注意點,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遵守集體的規(guī)則,與同伴一起關注秋天植物的生長變化。

      2、帶領幼兒參觀農(nóng)田,認識幾種常見的`果樹和農(nóng)作物。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果園里果樹,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各種果樹的名稱,外形特征。

     。2)引導幼兒觀察秋天的農(nóng)田,說說:農(nóng)田里的農(nóng)作物是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并向幼兒做簡單地介紹:秋天到了,除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成熟了,許多農(nóng)作物也成熟了,有金黃色的玉米、沉甸甸的稻谷,還有一朵朵可愛的棉花、圓圓的大南瓜。

     。4)、豐富幼兒關于農(nóng)作物方面的知識和經(jīng)驗。

      3、了解秋天農(nóng)民的工作,知道要愛惜糧食。

      人們在果園里或農(nóng)田里做什么?水果從果樹上摘下來后,怎么辦?人們是怎樣從農(nóng)田里收割農(nóng)作物的?然后又是怎樣加工的?

      4、音樂活動《逛公園》并嘗試進行仿編。

      重點:感知秋天豐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

      難點:通過觀察秋天的田野、果園,知道秋天許多農(nóng)作物和果實都成熟了。

    科學教案 篇4

      3.1一天的食物

      教學目標:

      1、能積極參與討論,初步掌握調查記錄食物的方法。

      2、能利用簡單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我們一天食物的問題和規(guī)律。

      3、能夠用多種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 教學重點:通過記錄一天的食物,發(fā)現(xiàn)問題和規(guī)律。 教學難點:會給多種的食物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事先對幾位學生的一天食物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四年級孩子所吃食物的情況。

      2、設計按餐別統(tǒng)計的調查記錄表,供學生小組活動用。

      3、設計一張大的統(tǒng)計表,供記錄匯總學生食物情況。

      4、準備一些寫有食物名稱的卡片,供學生分類時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對于我們人的生長發(fā)育來說十分需要。小時侯,我們吃媽媽的乳汁長大,現(xiàn)在人越長越高,活動也越來越多,光吃母乳一種食物已經(jīng)不夠了,我們開始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了。

      二、探究過程

      1、記錄一天的食物 ? 以昨天為例:我們都吃些什么? ? 學生匯報。(1)討論活動:這么多食物我們該怎么來記錄呢? ? 討論記錄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別進行記錄;按葷素記錄等; ? 討論記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如“炒三絲”算幾種食物?零食是否要記錄?喝過的水要不要記錄等; (2)小組記錄:要求學生對一天的食物按餐別進行記錄。組織小組活動,小組匯報,師記錄(或統(tǒng)計表)。 (3)思考:從這些匯報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么? ? 一天中,我們要吃多少種食物? ?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2、給食物分類 (1)圖片分類:這么多食物,除了可以根據(jù)每餐吃什么來分類以外,還可以怎樣進行分類?(2)匯報: ? 按喜歡吃的分類; ? 按味道分類; ? 按生活習慣分類; ? 按食物結構分類; ? 按食物來源分類; (3)舉例說說葷食、素食還可以分為哪幾種?三、小結 師:食物中蘊藏著許多學問,比如人為什么要吃食物,吃哪些食物好,等等。請同學們課外去搜集一些資料,我們將作深入的研究。板書設計: 3.1 一天的食物 1、記錄一天的食物 2、給食物分類 教學后記:

      3.2 我們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什么

      教學目標:

      1、能夠自行查找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資料,知道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感受營養(yǎng)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2、能用簡單的方法來判別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激發(fā)探究營養(yǎng)成分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知道食物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

      教學難點:能找出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教學準備:

      1、事先讓學生查找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相關資料,帶到課堂上進行匯報。

      2、讓學生帶一些食物。

      3、準備作業(yè)紙。

      4、碘酒、小刀、白紙、蠟燭、火柴。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能促進我們的生長發(fā)育,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有哪些呢?

      二、探究過程:

      1、食物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 按組進行匯報交流 (1)蛋白質組: ? 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fā)、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 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例舉; (2)糖類組: ? 就是白糖嗎? ? 淀粉也是糖類; ? 變成熱量、力氣的食物; (3)脂肪組: ? 你認為脂肪是什么? ? 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 (4)維生素組: ? 你知道哪些維生素? ? 調節(jié)身體機能的作用; ? 看圖說說哪些食物有較多的維生素? (5)礦物質組: ? 礦物質是什么? ? 缺鈣會得軟骨; ? 含有礦物質的食物。 小組活動:將帶來的食物進行分類(作業(yè)紙) 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 含有豐富糖類的食物 含有豐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豐富維生素的食物 含有豐富礦物質的食物

      2、找出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1)過渡:剛才我們通過交流對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親自來找一找這些食物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那就更有趣了。(2)找找糖類。 ? 復習: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糖類,我們可以采取什么辦法?(滴碘酒) ? 滴碘酒該怎么做呢?(一小片食物,幾小滴,用滴管要稍離開食物) ? 學生操作;匯報。(3)找找脂肪。 ? 嘗一;ㄉ缀鸵涣PQ豆,說說有什么不同? ? 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檢驗脂肪?(在紙上捻一下,看看有沒有留下油跡。) ? 學生操作;匯報。(4)找找蛋白質。 ? 你有辦法嗎?(可以看看標簽) ? 學生看食物包裝袋上的標簽,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質含量。 ? 用蠟燭燒頭發(fā)、指甲,聞聞發(fā)出的氣味。這是蛋白質燃燒時產(chǎn)生的。 ? 燒一塊瘦肉,繼續(xù)檢驗。

      三、小結

      1、說說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2、繼續(xù)檢驗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制成一份常見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

      板書設計: 3.2 我們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什么 1、食物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 2、找出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教學后記:

      3.3 吃什么還吃什么

      教學目標:

      1、知道人需要不同的營養(yǎng),懂得營養(yǎng)均衡的重要性。

      2、通過探究理解食物的“金字塔結構”,初步學會合理搭配食物。

      3、在討論、交流、研討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合理飲食的習慣。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合理配搭膳食營養(yǎng)。

      教學難點:了解怎樣使營養(yǎng)均衡。

      教學準備:

      1、 根據(jù)上節(jié)課的研究,教師從學生的作業(yè)中選擇一份較科學的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 2、食物的“金字塔結構”圖。

      3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與食堂聯(lián)系,請他們提供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一天中,我們要吃很多食物(出示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哪些是支持我們生長發(fā)育的食物?哪些是給我們提供活動能量的食物?哪些是使我們保持健康的食物?

      二、探究過程:

      1、怎樣使營養(yǎng)均衡 (1)出示青菜、米飯和肥肉圖片:說說哪種食物最有營養(yǎng)? (2)出示一位孩子的一天食譜:說說發(fā)現(xiàn)什么? (3)口頭回答:為了使我們均衡地獲得各種營養(yǎng),我們每天應吃什么?還應吃些什么?(板書課題)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吃食物? ? 方法指導,如細嚼慢咽; ? 衛(wèi)生指導,如飯前洗手。 2、搭配膳食營養(yǎng) (1)小組活動:怎樣搭配我們的食物? ? 小組設計; ? 匯報(3—5人):構建“飲食結構圖”。 (2)觀察“金字塔結構”,理解食物搭配的原則。 ? 葷素搭配; ? 粗細糧搭配; ? 多種搭配; ? 適當吃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 ? 喝一些水; …… (3)根據(jù)以上原則,請你為自己配制一份營養(yǎng)晚餐。 ? 學生配制; ? 3—5人匯報; ? 學生評價:這頓飯,富含我們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嗎? 三、課外延伸 請按自己的食譜進行實踐,我們將評出“美食大師”。

      板書設計: 3.3 吃什么還吃什么 1、怎樣使營養(yǎng)均衡 2、搭配膳食營養(yǎng) 教學后記: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學目標:

      1、知道食物分為生吃和熟吃。

      2、能用酒精燈燒熟食物。

      3、能通過觀察具體描述生、熟食物的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了解生與熟的不同。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變化。

      教學準備:

      1、給每組學生準備一份生、熟馬鈴薯,水果刀。

      2、準備酒精燈、石棉網(wǎng)、火柴、燒杯、水、鐵匙、玉米等器材。

      3、設計一張觀察記錄紙,以記錄玉米粒到玉米花的變化過程。

      4、準備爆玉米花圖片、玉米餅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平時喜歡吃生的肉片還是熟的肉片?有些食物經(jīng)過烹飪之后更好吃,而有的食物生吃味道更好。今天我們一起來觀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看誰發(fā)現(xiàn)得多?

      二、探究過程

      1、生食和熟食 (1)出示一些食物圖片:說說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題目。 (3)舉例說說生食和熟食。

      2、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 (1)教師提供生、熟馬鈴薯,組織學生分組觀察它們的變化。 ? 看看馬鈴薯的大小變化 ? 摸摸馬鈴薯的軟硬異同 ? 嘗嘗馬鈴薯的味道 ? 把馬鈴薯切開,觀察里面的變化 (2)匯報:馬鈴薯的營養(yǎng)會變化嗎? (3)討論:把馬鈴薯燒熟了吃有哪些益處?

      3、從玉米粒到玉米花 (1)預測:玉米從生到熟會有哪些變化? (2)說說玉米變熟的方法,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講出多種辦法。(3)操作指導: ? 放在水中煮。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實驗裝置,練習使用酒精燈。 ? 置于火上烤。手拿在塑料柄上,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 (4)實驗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觀察和記錄。(5)分組選擇實驗,并操作。 (6)匯報: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盡量用語言描述出來。

      三、鞏固延伸

      1、圖片出示其他燒熟玉米的方法:玉米餅、爆玉米花等

      2、嘗嘗爆玉米花。

      板書設計: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生食和熟食 2、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 3、從玉米粒到玉米花

      教學后記:

      3.5 面包發(fā)霉了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發(fā)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會長出霉菌。

      2、能根據(jù)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并能設計實驗研究霉菌的生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

      3、能堅持記錄霉菌的生長情況,會分析、整理自己記錄的數(shù)據(jù)。

      教學重點:觀察發(fā)霉的面包,了解霉菌。

      教學難點:觀察霉菌的生長情況。

      教學準備: 小組:發(fā)霉的面包、新鮮的面包若干,放大鏡、載玻片、牙簽、水、滴管、塑料袋等,有條件的學校準備顯微鏡若干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觀察新鮮的和發(fā)霉的兩塊面包,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發(fā)霉的面包 (1)用放大鏡繼續(xù)觀察發(fā)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怎樣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樣子? 學生討論,小組嘗試。師引導學生用牙簽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載玻片,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3)用語言來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樣子。 (4)你還在什么物品上看到過霉菌?(5)觀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還想研究些什么?

      2、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生長得快 (1)討論:面包上怎么會長出霉菌?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長出霉菌? (2)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霉菌的生長與水的多少有關? 小組討論,交流實驗的方法。設計一種研究霉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關系的實驗方法,學生小組操作。提問:為什么要在每塊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3)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霉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關系? 小組討論,匯報實驗的方法,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做?(4)霉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能用實驗來證明嗎?

      3、后續(xù)觀察活動 根據(jù)你的實驗方法,注意每天觀察記錄兩塊面包上霉菌的生長情況,下一次上課時帶上你的觀察研究成果。

      三、小結 板書設計: 3.5 面包發(fā)霉了 1、觀察發(fā)霉的面包 2、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生長得快

      教學后記:

      3.6 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教學目標:

      1、通過孩子們的比較觀察活動,知道引起食物變質的原因,從而了解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2、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比較能力,能對觀察的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會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認識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初步的歸納和綜合。

      3、使學生養(yǎng)成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的習慣,會關注身邊的科學。

      教學重點:了解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 小組觀察:小魚干、干面條、壞的小魚、發(fā)餿的潮面若干,鑷子每人一把。

      2、演示用圖片、食物罐頭等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你吃過什么魚干?味道怎樣? 每人嘗一點新鮮的魚干,說說你吃魚干時的感受。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變質的食物 (1)小組各一份新鮮的小魚干和干面條。 ?討論: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觀察? ?小組觀察活動,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關小魚干和干面條的信息?(2)小組各一份壞了的小魚和發(fā)餿的潮面。 ?討論:這條小魚已經(jīng)壞了了,可能帶有很多細菌,我們怎么來觀察這些壞的物品? ?小組觀察活動,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信息? (3)比較新鮮的小魚干和壞的小魚、干面條和發(fā)餿的面條,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匯報上一節(jié)課的后續(xù)實驗記錄情況,你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面包上霉菌生長快慢的原因了嗎? 討論:?小魚為什么在短時間壞了? ?魚干為什么能長時間地保持好聞的氣味? (5)小結:閱讀48頁小資料。

      2、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引起食物變質需要有一定的空氣、水分和溫度等條件,如果要儲存一條新鮮的小魚,可以用什么方法?小組討論交流,并說說運用這種方法儲存食物的理由。 (2)出示圖片和食品罐頭等實物,說說為什么可以用這種方法能儲存食物?(3)你還知道哪些儲存食物的方法?為什么這些方法能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4)討論:你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儲存食物?(5)小結:閱讀49頁小資料。

      三、后續(xù)活動 課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思考為什么用這種方法來儲存食物?

      板書設計: 3.6 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1、觀察變質的食物 2、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教學后記:

      3.7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知道我們可以從食品包裝袋上獲取很多有關食物的信息;

      2、能根據(jù)食品的保質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確選擇適合的食品;

      3、指導學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上的信息。 教學難點:會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配料,正確選擇合適的食品。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每人收集3—5種食品包裝袋和包裝盒;

      2、食品的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期的記錄表、牛奶餅干的配料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說說你帶來了哪些食品的包裝袋和包裝盒。你從包裝袋上了解到什么內容?

      二、探究過程

      1、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 (1)觀察活動:仔細觀察包裝袋上的介紹,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小組觀察、交流、匯報。(2)討論:一般的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有哪幾類? ?匯報并請學生板書。 ?提問:你從這些信息中能了解些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

      2、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 (1)小組活動:記錄五種食品的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期。 (2)觀察比較:你從記錄的五種食品的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期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找出最近和最早生產(chǎn)的食品、最新生產(chǎn)的食品、保質期最長和最短的食品。(3)小組討論:選擇保質期最短和最長的兩種食品,是哪些原因影響了食品的保質期? 引導學生從兩種食品的特點、包裝和保存的方法、配料等方面去尋找原因。(4)如果是同一種食品,你選擇保質期長的食品,還是選擇保質期短的食品?

      3、調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1)出示一份牛奶餅干的配料表。 看了這份牛奶餅干的配料表你有什么想法?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稱,推測它們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稱,猜猜它是什么東西?三、課后拓展 1、各種配料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食品添加劑是否會對人體產(chǎn)生有害的影響?

      板書設計: 3.7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1、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 2、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 3、調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教學后記:音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恐龍生存的三個時期。

      2.知道部分恐龍的生存時期。

      3.了解展板的意義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重點難點:

      1.知道恐龍生存的三個時期。

      2.知道部分恐龍的生存時期。

      3.了解展板的意義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活動準備:

      三種不同的顏色的泡沫板或海報紙,較大版面的空墻面,幼兒熟悉的'部分恐龍的圖片,生存與各時期的部分恐龍的名稱。

      活動過程:

      一、展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圖片,了解恐龍生活在地球上的三個時期的名稱及每一個時期恐龍的最要特點。

      1.恐龍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球上,它們存在的時期分為三個階段,你在這張圖上能看出來嗎?

      2.第一個時期叫三疊紀,看起來是三個時期里最短的,你們看出來是哪一個色塊了嗎?

      3.在三疊紀的晚期出現(xiàn)了恐龍,早期的恐龍是小而輕的。

      4.到了侏羅紀,恐龍的種類越來越多了。在侏羅紀晚期,是巨型恐龍最多的時代。侏羅紀是什么色塊表示的?

      二、出示圖片,帶領幼兒一起制作展板。

      1.我們分別用什么顏色來表示三疊紀、侏羅紀。

      2.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嗎?

      三、教師將個別較熟悉的恐龍的圖片根據(jù)出現(xiàn)的時期張貼到展板上,幫助幼兒學會看、用這個展板。(由于在三疊時期出現(xiàn)的恐龍,幼兒都不太熟悉,所以教師可以直接出示幾種恐龍,告知恐龍的名字。)

      活動反思:

      活動的重點是認識三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恐龍,通過學習,幼兒基本達到了學習的要求。在組織幼兒討論中因為他們很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所以幼兒都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fā)言;顒拥男Ч容^好。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不同形狀、五彩顏色、大大小小的蝴蝶,這是幼兒在生活中最渴望見到,也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昆蟲之一!毒V要》中指出活動:"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這次活動是在幼兒能正確感知蝴蝶大小、顏色、形狀的特征基礎上設計的,以創(chuàng)設蝴蝶舉辦舞會的游戲情景,重點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探索以蝴蝶的某一特征來分類,使活動更具趣味性。

      【活動目標】

      1. 能正確感知物體的不同特征,并進行探索分類。

      2. 能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出分類標準。

      3. 能夠積極探索,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 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 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重點】

      能正確感知物體的不同特征,并進行探索分類。

      【活動難點】

      能用語言清晰地表述出分類標準。

      【活動準備】

      1.大小、顏色、斑紋不同的蝴蝶卡片, 人手一份。

      2.輕音樂《梁! 。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幼扮演蝴蝶進入教室,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二、基本部分:

      (一)幼兒佩帶蝴蝶卡片結伴跳舞。

      (二)投放材料,幼兒探索分類。

      1.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蝴蝶的不同特征。

      2.幼兒自主操作、分類。

      3.教師觀察指導。

      (三)表述分類標準,相互交流經(jīng)驗。

      1.幼兒介紹自己的分類標準。

      2.同伴交流、學習。

      3.師幼小結:大小 顏色 斑紋。

      (四)遷移經(jīng)驗,啟發(fā)幼兒根據(jù)特征結伴。

      三、結束部分:

      師幼隨音樂參加舞會,自由起舞。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理論依據(jù)

      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各種各樣的紙對于幼兒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他們隨時隨地能看到、用到紙,但這些紙的真正用途和特性,他們卻是不了解的。《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食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所以本次活動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對各種常見的紙的用途及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實施策略:

      1、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通過參觀展覽會,激發(fā)幼兒探究活動的興趣

      根據(jù)中班幼兒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提問、幼兒討論、組織參觀等活動,引導幼兒對紙產(chǎn)生興趣,同時激發(fā)幼兒探究紙的愿望。

      2、創(chuàng)設良好的探究環(huán)境和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思考及主動參與探索的積極性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鼓勵幼兒動手操作,大膽猜想和嘗試,鼓勵幼兒的探索熱情。

      3、形象的課件游戲,感受獲取知識的樂趣

      通過感知、觀察、操作、親身體驗、實驗等方式,獲得豐富的知識體驗。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紙及紙制品,初步了解紙的特性和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2、探索紙的秘密,了解紙易折,易撕碎,易揉皺,易吸水,易燃燒等特點。

      3、知道珍惜節(jié)約用紙。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常見的紙,了解紙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難點:能積極探索紙的秘密了解紙的特性。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生活中有接觸紙制品的經(jīng)驗。

      2.物質準備:

     。1)各種各樣的紙

     。2)操作框(折紙、畫好樹葉的紙)

     。3)PPT課件,節(jié)約用紙的小視頻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活動,引導幼兒感知紙的多樣性。

      1、運用原有經(jīng)驗講述各種各樣的紙及用途。

      提問:你認識這些紙嗎?它們可以用來干什么?

      幼兒自由觀察討論,鼓勵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講述,教師注意總結。

      2、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一看、摸一摸等,感知紙制品的質地。教師小結:紙是各種各樣的,有不同的'顏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澤,有的暗淡一些。

      二、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引導幼兒探索紙的其他特性。

     。1)了解紙易折的特點。

      師小結:通過把正方形的紙變成長方形,我們知道了紙易折的特點。

     。2)了解紙易撕碎的特點。

      小結:通過幫助大樹,我們知道了紙易撕碎的特點。

     。3)了解紙易吸水的特點。

      師小結:通過小朋友的幫助,讓我們知道紙能吸水的性點。

      總結:通過剛才的小實驗,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紙易折,易撕碎,易吸水的特點,紙寶寶身上有這點多的特點呀,怪不得它的用處那么多。

      三、出示PPT幫助“紙娃娃”,鞏固幼兒對紙?zhí)匦缘恼莆眨由旒堃兹紵奶匦浴?/p>

      出示紙娃娃,引導幼兒根據(jù)所學經(jīng)驗將紙娃娃送回展覽館,讓幼兒了解紙易燃燒的特性。

      四、了解紙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紙制品,引導幼兒感知紙制品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延伸活動:

      了解幾種特殊的紙:復寫紙、糯米紙、錫箔紙

      五、通過小視頻引導幼兒知道節(jié)約用紙的重要性,并能掌握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

      提問:通過視頻你知道我們?yōu)槭裁匆?jié)約用紙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教師小結:紙制品是利用大樹、樹皮、植物纖維等材料制作而成,

      為了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我們要做到節(jié)約用紙,就像視頻中的小朋友一樣減少紙巾的使用,不用一次性紙杯,紙可以用雙面等等,希望我們小朋友把這些節(jié)約用紙的好辦法教給身邊的人,呼吁大家一起節(jié)約用紙。

      中班《各種各樣的紙》課后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一開始我設置了一個紙展覽活動,讓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動來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紙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紙是厚的、薄的;有些紙是光滑的、粗糙的;還有些紙的顏色是不同的。課前我還讓幼兒收集了各種材料,如銅板紙、宣紙、牛皮紙、皺紋紙等,以便讓幼兒們認識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紙,有意識地加大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欲望。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能以問題去引導孩子,給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幼兒通過自身主動的觀察、發(fā)現(xiàn)、感知、探索,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但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fā)現(xiàn)幼兒對紙的用途還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準備也沒有讓幼兒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緊密,但各環(huán)節(jié)我對幼兒的自主活動時間控制的緊,幼兒在說紙的用途時,由于他們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對于紙的用途說的少,我沒有進行強化,就草草收場,使幼兒對紙的用途的知識面沒有延伸,還停留在原有經(jīng)驗。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在組織科學活動時,我還應該多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及課堂整體把握的能力,盡量做到授課不慌不忙,沉著穩(wěn)重。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jīng)驗水平,重視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搜集和整理資料,能預測結果并進行驗證,識記相關知識點。

      2、會動手制作、改進并演奏簡單樂器。

      3、知道有關聲音的基礎知識。

      4、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錄音機(二胡、笛子、軍號等交響樂合奏)、橡皮筋、自制樂器。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的教學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知道有關聲音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會動手制作、改進并演奏簡單樂器。

      教學班級:602班

      教學課時:45×1

      教學流程:

      一、揭示主題。

      先讓學生讀相關課文,講述聲音的產(chǎn)生,識記相關內容。

      1、識記后播放三種樂器的錄音,意在利用錄音機再現(xiàn)優(yōu)美的合奏聲音和旋律,幫助學生感知樂器的類型及其不同的音效,激發(fā)學習興趣,揭示“大家動手做樂器”的單元教學主題。

      2、把自己喜歡的樂器說出來,我們也用自制的樂器來辦個音樂會,好不好?

      教師板書課題。

      二、確定目標。

      1、師生交流。

      你都知道哪些樂器呢?

      學生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給這些樂器分類。(弦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

      2、拓展視野。

      教師此時向他們提供一些自制樂器的品種,供他們參考、選用,從而確定制作目標。同學們可以模仿已有的樂器,也可以自己發(fā)明一種樂器。

      教師展示學生的自制樂器。(展示:音樂罐、吉他、土琵琶、柳笛等。)

      3、確定目標。

      同學們中間有會演奏樂器的嗎?

      本單元,我們將自制一種簡單的樂器,并用它來演奏一首樂曲。請大家討論,準備做哪一種樂器呢?

      小組討論,將確定的樂器名稱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請各組匯報自己的樂器名稱。

      三、可行性分析

      1、制作樂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否則,是不會成功的'。想一想,我們到底需要哪些條件?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小組討論后認為,制作“可樂音樂罐”這件樂器,需要這些條件(教師幫助歸類、板書):

      ①樣版:別人做過這種樂器沒有?我們可以參考的品種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鋁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膠布

     、壑R: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怎樣調整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芗夹g:會在易拉罐上挖孔;做柳笛挖孔等等。

      還有一個方面,也決定了制作的成功與失敗——小組怎樣合作才能成功?

      想一想,制作自己的樂器,我們已經(jīng)具備了哪些條件?需要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難是無法解決的,那恐怕得重新確定制作目標了。預測一下,制作過程中存在著不可解決的困難嗎?

      四、制訂計劃

      1.畫小組路線圖:師:在動手制作之前,我們要做哪些事?請用“路線圖”的形式把小組的工作步驟畫出來。 例如:“可樂音樂罐”制作小組怎樣行動。

      2.繪制樂器結構圖:

      請同學們將準備制作的樂器畫出結構圖,要在圖上標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數(shù)量。(教師在黑板上呈現(xiàn)一幅樂器結構的樣版圖)(學生合作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下一節(jié)課我們首先解決同學們普遍存在的知識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課后也搜集這方面的資料。

      3.識記:管弦樂器的分類:弦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

      4.作業(yè)處理:p20 第一、二兩大題

      五、板書設計:

      1.黑板中間上面板書課題。

      2.左邊板書管弦樂器的分類。

      3.右邊板書識記的內容。

      4.空隙間為副板。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26

    科學教案【精選】12-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2-02

    科學教案[精選]12-0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1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精選)科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