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時間:2024-09-26 09:10:28 文圣 觀后感 投訴 投稿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精選26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精選26篇)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

      這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guān)心他人,讓每一個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xiàn)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nèi)在的一種職責。

      然后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guān)系,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度纸(jīng)》里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币馑际钦f,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chǎn)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guān)愛他人,使自我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后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jīng)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guī),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有效信息。

      透過于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我,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啰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愿,想到那里,我不禁感到很內(nèi)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明白感恩,總?cè)撬麄兩鷼,悲哀,太不就應了。在那里,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后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yǎng)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優(yōu)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2

      這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告訴了大家怎樣去感恩父母。

      她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4、5歲時,去一棵大樹下摘樹葉,拔樹枝玩,有時他不高興了,就會在樹上刻字。到了小學時期,孩子來到樹下一臉不快樂,大樹就問:“孩子啊,你有什么不高興的事嗎?”孩子說:“你看別的孩子有足夠的學費,有錢去買玩具玩,而我卻沒有!贝髽湔f:“那這樣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賣錢,就有交學費和買玩具的錢了。”孩子高興極了,每年秋天都來摘果,然后就不來了。到了成年階段,孩子又回到樹下開心不起來,再也結(jié)不出果子的`老樹問:“孩子,你把書都念完了,還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你看我的同齡人都有家了,可我沒房來迎接我的新娘!崩蠘湔f:“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壯的樹枝,你能夠把它們砍了然后去蓋房。”孩子聽了立刻砍了老樹所有的樹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時,又一次不開心的回到老樹下,樹干問他:“你又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我總要看看遠方吧!我的朋友都飄過大海去了遠方,而我卻不能!睒涓上肓艘粫䞍赫f:“你能夠砍了我的樹干,做一個木筏去遠方!焙⒆勇犃伺d沖沖地把樹干砍下拿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頭上長出了白發(fā)。一天,他來到樹前,樹根說:“我沒了果子,沒了樹枝,沒了樹干,你就不會再陪我了吧?”孩子說:“該去的地方我都去了,此刻,我就想陪著您曬太陽!

      其實,我們的父母一向像這樣滿足著我們,我們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讓他們也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3

      今天,看了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使我對感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感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感恩,現(xiàn)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感恩是出于真誠懇切的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但感恩,并不止于此。當一個人經(jīng)常說感恩的時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報怨,多了份珍惜;當一個社會經(jīng)常說感恩時,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紛爭,多了份和諧。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是一種知足,一種珍惜,一種前進。

      我們感謝父母,從哇哇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所以感謝他們給予的生命,撫養(yǎng)我們成人;感謝老師,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我們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感謝他們教給我們知識,引領(lǐng)我們做大寫的人;感謝朋友,感謝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溫暖;感謝所有給予我們關(guān)心和幫助的'人。

      感恩,讓我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為貴;感恩,讓我懂得承膝于祖輩的樂趣;感恩,讓我領(lǐng)略到陽光的嫵媚;感恩讓我明白什么是披肝瀝膽,風雨同舟;感恩,讓我明白鳥語花香,蔚藍的蒼穹。

      感恩深深,真情切切,感恩使我懂得如此之多,?因為有了愛,所以感動;因為感動了,懂得了感恩。親愛的同學,有過這樣的感動嗎?如果你曾感動于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聲祝福、一句勸勉,如果你曾感動于一縷陽光、一片綠葉、一顆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動于乳羊跪母、烏鳥反哺、落紅護花、落葉歸根&&那么,讓我們合上雙手,閉上雙眼,向上天誠心的禱告,愿天下人都學會感恩!讓感恩意識傳遞,相信我們的前途會更加光明,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4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yǎng)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題記這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zhì),

      提升了自己的修養(yǎng),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節(jié)目中主要講了四個方面:

      一、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

      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和自信?

      四、如何培養(yǎng)孩子抵抗挫折的潛力?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說的話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精練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潛力,使人嘆為觀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無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讓我們做一個會孝的人吧!

      愛心,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讓我們做一個會愛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強、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備,是走向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讓我們在應對人生的荊棘時,揚起自尊、自立、自強、抗挫的風帆,更加從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

      感恩,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總能引起人們的遐想,這天我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吧!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5

      于丹教授的講座,使我明白了許多,我怎樣去做一個“大寫的人”?怎樣做一個知恩、感恩的人?怎樣解決問題和做事?

      看到爸爸那兩鬂的白發(fā),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我從前做的事太傷父母的心了,理解之后精神得以重生。

      孝,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法律規(guī)定子女應盡的義務。其實,不管是本分、傳統(tǒng)美德、還是義務都無所謂。難道沒有這些規(guī)定,我們就不愛自己的父母了嗎?不要把這當成一項工作,這是愛的行動,是本能的付出,F(xiàn)在,我們還小,在物質(zhì)上不能給太多父母的需求,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用其它方式來孝敬父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取父母的教誨,關(guān)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同時自己也不要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當然,如果我們長大了,年老的父母也只是希望痑陪伴著他們,像兒時一樣,簇擁在父母的膝下,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雖然我們正值青春期,但是我們絕對不能以所謂的“逆反心理”為借口,去傷父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因為父母為我們犧牲了青春,給了我們生命和太多的愛!

      人生就是一本書,時間的手匆匆將它翻過,并不理會誰讀懂了,誰還在糊涂。如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養(yǎng)成“想到就做”的習慣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隨時都有新的'成績:問題隨手解決,事務即刻辦妥。不論做什么事,都要堅定自己必勝的信念。面對困難,要學會冷靜,沉著思考,要以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來看待全局。然后,一步接一步,有系統(tǒng)地剖析它的形成原因,不利和有利兩方面的影響。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復雜多變的社會問題。我想這也是我在今后成長過程中應該做切實努力的方向。

      朝陽,向天穹的額頂升起;

      光明,將大地的陰郁驅(qū)盡;

      生命,在光輝中誕生、延續(xù);

      在光明的世界里尋求希望的蹤影。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6

      這天我在吉林教育頻道收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受益匪淺。

      節(jié)目的開頭講的是一個小故事。把大樹比喻成父母,大樹陪著孩子長大,時時刻刻奉獻著自己的果實、樹枝、樹干,讓孩子實現(xiàn)了愿望。孩子長大后,大樹變老了,孩子明白每一天陪著大樹。這時于丹老師講到了“孝”字。百善孝為先,要我們明白感謝父母,尊敬師長。“仁”字是要我們充滿愛心,和善待人。“自立、自強、自信”是說孩子的成長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經(jīng)驗和悟性。

      想想自己,有時候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他們啰嗦。有時候他們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我總是不情愿。想到那里,我感到很內(nèi)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而我卻不明白感恩,總?cè)撬麄兩鷼、悲哀,真是太不就應了。我今后有空閑的時候,給爸爸媽媽送一杯溫水、一杯熱茶。足以表達女兒的孝心。幫媽媽拿東西、洗幾次衣襪,只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讓我學會感恩。

      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最主要的,否則即使你考試得了100分,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7

      周六早上八點十分,我準時打開電視,收看于丹老師感恩教育的專題講座。于丹老師語言妙趣天成,一個個小故事被她娓娓道來,而這些搞笑的故事又都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關(guān)孝心的部分讓我感觸很深。

      “什么是孝呢?”,于丹老師首先發(fā)問,然后講述了一個《男孩與蘋果樹》的寓言故事:男孩小時候很喜歡和大樹玩耍,大樹每一天都等待著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時期,大樹讓他摘取果子換取學費和玩具;青年時期,大樹又把樹枝給了男孩蓋房子和娶新娘;之后大樹貢獻出樹干給中年時期的男孩做獨木舟去周游世界。能夠說大樹為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后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樁。當男孩成為老人時,他想去的地方已經(jīng)去過了,想看的東西也已經(jīng)看過了,此刻他只想和樹樁在一起曬曬太陽。

      故事中大樹和男孩的關(guān)系多像爸爸媽媽與我的關(guān)系呀!都說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的愛,它只求奉獻不求回報。而作為子女又就應如何呢?“正為本,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弊鳛樽优懈卸鞯男,即孝心。古時候就有孔融讓梨的故事,現(xiàn)代有敬愛的周總理吃飯時總是先給父親喂飯;田世國為救母瞞著她偷偷捐腎;臺灣企業(yè)家賴東進跪著給失明的父母喂飯?纯次易约,在家是個“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平時要什么有什么,可一遇到不滿意、不順心的事我就會對爸爸媽媽大發(fā)脾氣,怨東怨西的,甚至有時對他們的說教不屑一顧。

      記得不久前我和媽媽一起去商店,媽媽原本是準備給我買筆記本,但是到了商店,我就被里面琳瑯滿目的小商品所吸引,看看這支筆、摸摸那支筆、再試一試,哎呀!這些可真漂亮。媽媽已經(jīng)選好要買的東西,我笑瞇瞇地對媽媽說:“給我買這套鋼筆吧”,媽媽說:“你都有那么多筆了,還要,不買!币宦犨@話,我的臉一下子就變了,小嘴翹的老高,之后,媽媽再問我還有什么東西沒買嗎?我就愛答不理的。事后我靜下心來想了想,自己確實已經(jīng)有很多筆了,要它也只是因為好看,正像媽媽說的買就買確實需要的,不要貪圖好看。想想在生活中媽媽對于我確實需要的.東西,無論它多貴,媽媽也從不拒絕,總是很痛快地答應。而可有可無的東西,媽媽就會讓我思考到底需不需要。我當時卻因為媽媽的拒絕而生氣,此刻想來十分慚愧。

      生活中爸爸媽媽總是在一點一滴地關(guān)心著我。好吃的、好喝的都是讓我先吃;而剩飯剩菜從不讓我吃;臟了的衣褲、襪子只有我脫下來放在一邊,媽媽總是第一時間將它們洗干凈;每一天下班后他們又總是第一時間沖進廚房為我準備可口、豐盛的飯菜;我有不開心、不順心的事總是向他們述說,他們會為我排憂解難,而他們卻從未對我講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難事和不快,因為他們總期望我每一天快快樂樂地、健健康康的。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后讓我明白孝敬父母,懂得珍惜父母之愛,師長之愛;讓我明白抵抗挫折、自立、自強、自信的重要好處。所以,從這一刻開始,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8

      那天聽于丹的講座,偶爾想起這樣一件事。大概是在四五歲的時候,此刻想起來,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姥爺就經(jīng)常悄悄跟我說,你看,那里有這么多人,孔子說過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么些人里頭,肯定有能當你老師的人,你去看看,你覺得他們誰對人個性有禮貌,誰個性博學,誰做事個性麻利,你去看看誰能當你的老師小孩子嘛,我就這樣跑來跑去看,有的時候看到有些行為是好的,也有的時候看到的是不好的,就會跑回來問姥爺,說你看,有一個叔叔肯定不是老師吧。然后姥爺就會告訴我說,這也是老師啊,因為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nèi)自省”。你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樣好,這是老師;但是見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會不會跟他一樣不好,所以這也是一種老師。

      說到儒與道,中國哲學這兩大源頭,在我最初接觸的時候,是處于一種孩提的蒙昧狀態(tài),并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意識要去讀,要去記憶。所以《論語》對我來講是篤定的、真實的、親切的、溫暖的。

      讀經(jīng)典很有意思,開始會覺得簡單,但讀來讀去,便應了鄭板橋的那句話:“畫到生時是熟時!备形虻搅诉@一點,那么,我們就能真正地從內(nèi)心敬仰圣賢。因為他們不用華彩的詞語,來讓大眾覺得必須要去膜拜,必須要去遠離。他們不因自己的偉大而讓萬眾折報,覺得不可企及。他們以自己的一種樸素的人格,讓大眾覺得,這些樸素的'真理恒久不變。

      道在人心,道不遠人,你總歸是能憑著生命成長去接近的!墩撜Z》里提到“仁”的地方總共109處,這是整個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學生問老師什么是“仁”,老師的回答就是兩個字:愛人。真正的仁愛之心無非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這之后被孟子推演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也是孔子說的,他一生的理想無非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便是孔子的溫暖世道了。

      其實只要做到五個方面,那么這種仁愛就基本完成了:恭則不侮,生命有尊嚴;寬則得眾,受眾人愛戴;信則人任焉,走得更長久;敏則有功,打碎的罐子變寶貝;惠則足以使人,調(diào)動他人積極性。

      我們以下代人的眼光來看“恭”和“寬”是教我們怎樣樣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們怎樣樣做事的,“惠”是教我們怎樣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這就是我們現(xiàn)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資料,所以中國儒家的仁愛思想,我想他跟我們這天每一個人生命中的理想都會相關(guān),他讓我們有具體的做事的方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主角。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9

      主講是以一則預言故事而展開,每每聽到這個故事,都會一次一次地打動著我的心,我相信每一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都是全身心的付出。而現(xiàn)如今,當孩子聽到這則故事,是不是真的能打動他們幼小的心,能夠體會父母含辛茹苦的將他們撫養(yǎng)長大呢?

      父母和孩子之間既是愛的結(jié)合體,也是矛盾的結(jié)合體,往往因為有愛而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會形成積怨。

      我是一個母親,當我第一天看到我的女兒時,突然覺得我有了孩子,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可就在昨天,我還是一個人的女兒,而今天我要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要用自己的全部去愛這個孩子。在我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很忙,她要照顧全家,還要在外農(nóng)忙,很少陪伴在我身邊,和我一起玩兒。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漸漸長大,完成學業(yè),參加工作,結(jié)婚生子,我將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幾乎全部用來陪伴我的女兒,她一天天的長大,漸漸的有了自己的喜好,我們往往會因為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相互爭吵。孩子是任性的,父母是固執(zhí)的,矛盾因此產(chǎn)生。有時,我在想:是不是對孩子管得太多了,總是一廂情愿的希望,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少碰荊棘,想給她的人生道路上點上一盞指明燈,但結(jié)果總是不隨人愿。于丹老師講了他大學時登泰山的經(jīng)歷,她走了兩條不同的路,最終都能夠到達頂峰;蛟S我們還是不了解我們的孩子,或許我們的孩子也想走一條不同尋常的路,完成她的人生目標。我們作父母的也應該反思,孩子不是我們的復制品,不應該一定要按著我們的路走下去,可能在她人生的道路上,幫助她選好自己的人生目標,鼓勵她堅強的走下去,是對她最好的.愛。

      于丹老師講到 “仁”,也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就是“仁”或“不仁”。對此我也深有感觸,人作為社會的一個個體,是不能脫離社會的這個整體而獨立存在的,父母有責任有義務教導孩子如何和周圍的人打交道。學齡前的孩子,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如果我們經(jīng)常和孩子發(fā)脾氣,打罵孩子,甚至不考慮他的個人感受,固執(zhí)己見,這會對孩子的人格是一個很大的傷害。當他進入到校園,周圍有很多性格各異的孩子,她會很難和同學們建立和善的關(guān)系。試想一下,我們這樣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想給他最好的,可這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嗎?我們會經(jīng)常在路上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有一個兩三歲的小孩,掙脫了家長的手,一直往前跑,家長就在后面喊他,叫他,狠狠的批評他,死死的抓住了這只小手。這個孩子在馬路上跑的時候,并不是他勇敢,而是他并不知道危險的所在,他的好奇心迫使他干各種各樣危險的事情。我們家長也可能在這個時期,漸漸的打擊了他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而沒有更好的引導他。這種好奇心和自信心的缺失,將會影響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現(xiàn)在的孩子在一起玩,不是跳皮筋、踢毽子、跳山羊,而是一群孩子圍在一起打游戲,要么就是追逐打鬧,要么就是自己玩自己的玩具,互相攀比誰的最好玩,各夸各的好。就這樣孩子漸漸的獨立,沒有團隊競爭意識,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當事情的發(fā)展違背了自己的意愿時,往往會表現(xiàn)出手足無措或不敢面對困難,難道這就是我們家長花重金給孩子的愛嗎?

      聽完這次《感恩教育》的講座,我深深的感覺到,在很多家庭,不是孩子不會感恩,而是我們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有了依賴,有了對物質(zhì)的攀比,等等……,讓孩子們覺得一切來之容易,更不會珍惜,包括父母的愛。

      教育好一個孩子真的是不容易,在我們還不是父母的時候,沒有一堂課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合格的父母,可如今不論我們是不是合格的父母,都上了崗,所以,只有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最后,祝愿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0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nèi)容,給我印象最深字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fā)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對他說:“你以后要是在發(fā)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jīng)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fā)現(xiàn)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發(fā)脾氣,過了一個月后,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后來,爸爸把他領(lǐng)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xiàn)出許多小洞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后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發(fā)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 見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后我們應多聽于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1

      我一直認為,當自我保護,自我掩飾成為一種本能的時候,人就會變得自私而軟弱,容易妥協(xié),這樣的自己真得虛偽到極點,雖然討厭這樣的自己卻也不想改變,因為變色龍的功能大概已經(jīng)成為我的本能之一了吧!

      今天看到了于丹的論語講座,感觸頗深;她對論語深刻、透徹的理解,睿智、淡定的演講風格,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極富個性的講解視角給了我太多的啟迪,太多的思索,太多的收獲;雖然言辭之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人的心得延伸一定有著他自己的色彩, 不過真的受益匪淺,然面《論語》也有了新鮮別樣的風味。不想尋章摘句、引經(jīng)據(jù)典,只覺得她讓灰色的孔子鏈接了多彩的.世界,讓《論語》在她獨具個性的視角下,變得通俗易懂、意蘊悠長,體現(xiàn)出了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不器”。

      物質(zhì)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天天看那些《羊皮卷》、《需求層次論》《心靈雞湯》等等;卻從不曾注意過這超越了兩千年時空的儒家之道,竟然處處精辟;掩卷而思,做一個《論語》的信徒也不錯!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2

      星期天的早晨,我被爸爸叫醒,一起收看由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于丹教授的《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節(jié)目,看到深受啟發(fā)。

      講座中講述了大量的故事和實例,尤其是一顆大樹的故事,途述它把自己的全部都貢獻給那個小孩,為了滿足她的愿望,最后只留下一棵老樹根,而小孩一直到頭發(fā)白了,滿臉滄桑的時候,才明白大樹的用意,才感恩它,才來真心的陪伴他。我們的父母都像那棵大樹一樣,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來哺育我們,盼望我們能實現(xiàn)夢想,長大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同時有時間,我們也要多出去走走,多結(jié)交些朋友,不能讓自己整天守在書桌旁和電腦桌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平時注意多觀察外界的各種食物,這都是知識的積累。

      只有在德智體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好學生,我會努力的去爭取,是自己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3

      交往,如同茫茫大海上的燈塔;交往,如同無邊沙漠上的綠洲;交往,如同饑餓難忍時的食物……交往時十分重要的,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那天,我觀看了于丹教授的講座,感觸頗深。

      講座是關(guān)于交往的,于丹教授對中小學生交往情況進行了分析: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愛把自己鎖在家里,不愿與別人交往,本是該快樂嬉戲的時候,卻很少見到他們玩耍的身影。中小學生中54%的人認為交往不重要,他們更愿意看電腦與電視。36%的人更愿意與父母等長輩交往。只有10%的人有自己的朋友圈子。這充分的說明了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不懂的交往,不愿意交往。當我看到這時,我的心被深深地觸動了。我認為,交往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通過交往,我們能交到許許多多的新朋友。我們可以從朋友身上學到我們身上所沒有的優(yōu)點,正所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梢院芎玫奶岣咦约。當我們快樂的時候,把快樂與朋友分享,會得到兩分快樂。當我們煩惱的時候,把煩惱與朋友分擔,煩惱會減少一半。當我們需要朋友時,朋友也會給予我們:在我們成功的時候,朋友的'一句真心的鼓勵,會告誡自己不要驕傲;在我們失敗的時候,朋友的一句安慰,讓我們不氣餒,給予我們溫暖與希望。愛因斯坦說過:世間最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這說明了交往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這使我忽然想起一個故事:一位科學家為測試交往的重要性,找了學習相差不大的兩個中學生,同時轉(zhuǎn)到陌生的環(huán)境上課,其中一位性格很外向,很喜歡與人交往,而另一位則有一些內(nèi)向,也沒有什么朋友。當他們兩個轉(zhuǎn)入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上課時,都十分的不習慣,成績也快速滑下。過了一個月后,令科學家所震驚的是:那個外向的學生在下課時身邊聚滿了人,和他有說有笑,他的成績也提高很快;而那個內(nèi)向的學生下課時孤零零的坐在那里,沒有一絲生機,他的成績也在繼續(xù)下滑。當科學家問那個外向的學生為什么成績上升的那么快時,他笑了笑,說:“在我成績下滑時,我結(jié)交了許多好朋友,他們給我講解我不會的問題,還給予我許許多多的鼓勵,我的成績自然開始提高!倍鴨柕搅硪粋學生時,他含著淚,說:“沒有一個人愿意和我玩耍,當我感到傷心難過與無助時,沒有人安慰我,我感到十分自卑……”通過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交往的重要性。

      杰利密·泰勒說過:友誼是我人哀傷時的緩和劑,激情的舒解劑,是我們的壓力的流泄口,我們?yōu)碾y時的庇護所,是我們猶疑時的商議者,是我們腦子的清新劑,我們思想的散發(fā)口,也是我們沉思的鍛炬和改進。我們要學會交往,結(jié)識一些良友,會對我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因為交往是人生中的重中之重。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4

      于丹老師主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老師其中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讓我特別有感觸:從前,有一個小男孩每天都會在一課大樹下玩,可是有一天,孩子愁容滿面的對大樹說:“你看別人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是我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jié)的果子摘去賣,你就可以買玩具了!币院蠛⒆又挥忻磕甑那锾觳艜䜩泶髽湎抡尤ベu。過了幾年小男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都有家了,可我沒有!贝髽湔f:“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下來做房子!庇诌^了許多年青年人成了中年人,他又對大樹說:“別人都漂過海了,可我沒有!贝髽湔f:“你可以把我的樹干砍了做獨木舟”。 他把獨木舟推進海里漂走了,漸漸的這個男人變老了,長出了根根白發(fā),他又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jīng)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應該不會理我了吧?”可是這個男孩不離不棄,一直陪這樹樁曬太陽。

      這讓我想到了天下的父母像大樹一樣,為了成就孩子的一生,在無私的奉獻而不求回報。為了孩子過得好,甚至連生命都可以犧牲掉。百善孝為先,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的承擔愛與責任,將來回報父母。我們不僅僅只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很幫助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特別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天都在默默的奉獻著,為班里的事情操心,多辛苦。而您從來沒有抱怨過,我們還總是惹您生氣,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后要好好學習,來回報您!

      看完于丹老師的講座,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我們樹立自信,講究仁愛,克服一切困難堅定信心,把自己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5

      今天早晨在老師您的推薦下,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專題講座。那針是一場不可錯過的非常棒的講座,看過之后真是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專題的主要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1、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2、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3、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強。

      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可以說都是在全家人滿滿的愛與期待中成長的,就如溫室中的花朵,蜜罐中的糖。我們做家長的總是怕孩子吃苦,受委屈,凡事都是寧可自己累點,苦點,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給孩子最好的。我們?yōu)樗陲L擋雨,為他搭建最大,最溫暖,最明亮,最奢華的溫室,卻忘記了不接觸陽光和風雨的小樹怎么能健康而茁壯的成長?是!我們往往都是在物質(zhì)上滿足孩子,卻忽視了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忘記了孩子的承受能力;重視孩子的智商,卻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和情商的教育。這無疑是錯誤的,失敗的。所以現(xiàn)在有些孩子成為了嬌公主,傲王子?偸谴嬖谥@樣或是那樣的問題,高分低能,無愛心,無同情心,欺凌弱小,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尊心強,抗挫折能力弱,不自信等等問題。這是孩子們情感缺失的表現(xiàn),也是我們家長的教育方式不足與錯誤的體現(xiàn)。

      好在孩子們現(xiàn)在還小,就如小樹剛剛才抽枝、發(fā)芽,正是孩子情感培養(yǎng)與完善的好時機。所以教育方式錯誤的家長們也不用那么著急、懊悔,一切都還來的及,孩子以后的成長情況,就看我們給予他怎樣的雨露,所以家長們,讓孩子們從我們給他們構(gòu)建的象牙塔中走出來吧。讓他們在陽光下、風雨中,茁壯、健康的成長。一切就從感恩開始!

      在我們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覺得一切都是天經(jīng)地義的,家長的給予是應該的。不懂得生命的給予和接受都是應該是相同的。一點點挫折和困難就打退堂鼓,更可怕的.是喪失了面對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法。學會了用回避和打岔來掩蓋事實的真相,缺乏勇敢的承擔。要讓孩子知道承認失敗并不是一件丟人的、可恥的事情,反而勇于承認并面對它,解決它,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人一輩子都會遭遇到不同的挫折、困難,這是生活給予我們的磨難,也是財富,怎樣在挫折中修復才是至關(guān)重要的,修復越快就越能贏得更好的時光。如于丹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的賴東進,他說,“我對生活充滿了感恩的心情,感謝父母給予了我生命,感謝苦難的人生,是苦難給了我人生的磨煉,給了我這樣的一份與眾不同的人生!睂τ谖覀兒⒆油瑯右彩牵绾闻囵B(yǎng)起抵抗能力的重要意義正是基于此。即使在挫折中依然不忘感恩與回饋,在逆境中也能更好的成長,做生活中的強者,更要做生活的感恩者!

      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每一個關(guān)心自己,愛護自己,為自己付出艱辛努力的人們。也讓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的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給予我?guī)椭恳粋人,感恩上蒼給予我溫暖的家,健康的寶寶,感恩孩子能在一所好的學校接受好的老師給予的教育?就讓我們用善良的心懷感知這個世界,用感恩的心來回報這個世界。在人生這個社會大舞臺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在看完講座后,孩子對我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非常感動。他說,“媽媽,我要向您道歉,我以前有時太不懂事,太任性了,老是惹您生氣,這幾次我也沒有考好,對不起!然后,我還要對您說謝謝,謝謝您把我養(yǎng)這么大,謝謝您經(jīng)常做好吃的給我,還要謝謝您訓斥我,對我生氣!蔽也唤獾膯査骸拔矣柍饽悖瑢δ闵鷼,你為什么還要謝謝我呢?”他說,“那是因為你愛我!”是啊!只有真正愛你,關(guān)心你,為你好的人,才會在你犯錯的時候

      指出來讓你改正,訓斥你,對你生氣。我開心的擁抱了他,并感動的流下了淚!之后,我為他做的每件事,他都會對我說聲謝謝,還主動幫我做家務,哄小弟弟玩,我真是開心極了!呵呵!這次的活動無疑是成功的!

      今后,在孩子的成長中,情感的塑造與人格的完善中,我們會更加積極的給予孩子更多的、正面的,肯定、表揚、鼓勵。在時,孩子就拜托給老師您了,老師您辛苦了!謝謝!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6

      我一直認為,當自我保護,自我掩飾成為一種本能的時候,人就會變得自私而軟弱,容易妥協(xié),這樣的自己真得虛偽到極點,雖然討厭這樣的自己卻也不想改變,因為變色龍的功能大概已經(jīng)成為我的本能之一了吧!

      今天看到了于丹的論語講座,感觸頗深;她對論語深刻、透徹的理解,睿智、淡定的演講風格,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極富個性的講解視角給了我太多的啟迪,太多的思索,太多的收獲;雖然言辭之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人的心得延伸一定有著他自己的色彩, 不過真的受益匪淺,然面《論語》也有了新鮮別樣的`風味。不想尋章摘句、引經(jīng)據(jù)典,只覺得她讓灰色的孔子鏈接了多彩的世界,讓《論語》在她獨具個性的視角下,變得通俗易懂、意蘊悠長,體現(xiàn)出了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不器”。

      物質(zhì)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天天看那些《羊皮卷》、《需求層次論》《心靈雞湯》等等;卻從不曾注意過這超越了兩千年時空的儒家之道,竟然處處精辟;掩卷而思,做一個《論語》的信徒也不錯!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7

      這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于丹老師演講風格語氣平和、神閑氣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個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三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抵抗挫折潛力的重要好處,四是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自信。其中第一個主題是我最有感觸。

      在講第一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首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明白,但它卻再一次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顆粗壯的大樹和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每一天小男孩都來找大樹玩,摘幾個果子吃、摘幾片樹葉玩,大樹都不生氣,每一天都盼著小男孩來和它玩,大樹一天一天的.盼著,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來找大樹了,又過了很久他已經(jīng)是個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惱的嘆著氣,大樹說:“孩子啊,你怎樣了?”小男孩說:“別人都有錢買新玩具我都沒有!贝髽湔f:“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賣錢吧!庇谑切∧泻⒚磕昵锾於紒硎展印V,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來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樹底下嘆氣,大樹問:“你又怎樣了?”“別人都有錢蓋新房子、娶新娘,我卻沒有!薄澳悄惆盐掖蟮臉渲Χ伎聪聛碣u錢吧!毙∧泻⒕驼兆隽恕P∧泻⒂质呛镁貌粊砜创髽,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樹下嘆氣,“你學業(yè)也成了,房子也蓋了,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呀?”大樹問,“別人都去海外了,我卻在家里待著!贝髽湔f:“你把我的樹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庇谑牵∧泻⒕桶褬涓煽沉俗。有一天小男孩回來了,他已經(jīng)是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大樹問:“我什么也沒有了,只是一個大樹樁,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

      哎!薄安唬一貋,是因為想和你一起曬太陽,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父母無私地給予我們這么多,我們就應懂得珍惜和回報。目前作為學生能回報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操心。于丹老師還講了周總理每次回家都給老父親喂飯,然后才自己吃,父親去世后好長時間都不斷流淚。這些都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名人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我們也要孝敬父母,讓她們覺得幸福!作為教師的我們還要教育好自己的學生心存感恩,對家人、對長輩、對老師、對朋友、對社會,和以前幫忙過自己的人都就應感激!感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這一刻做起!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8

      看了于丹老師對中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后,我明白了很多原因。我們應該感激,學會感激,感激我們的父母和老師,感激所有愛我們的人!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依賴回報。父母盡了最大努力來教育我們,不惜任何代價。但是我們?nèi)绾螌Υ覀兊母改改?我們只知道如何要求父母給我們的東西,我們覺得一切都是對的。但是我們給了父母什么呢?男孩女孩們,你們下班后給父母帶了杯熱茶,還是給父母洗了一次腳?我記得一句民間諺語:烏鴉有反哺的意思,而綿羊有跪著擠奶的優(yōu)雅。即使動物也知道感恩的.含義,我們還能知道多少呢?

      我們不僅應該感謝我們的父母,還應該感謝幫助過我們的同學、老師、朋友和好心人。我們也應該珍惜一顆感恩的心,尤其是我們的老師。老師,你每天都在默默付出,擔心你班上的事情,你有多累!你從來沒有抱怨過,我們?nèi)匀蛔屇闵鷼,也不努力學習。老師,你努力了!將來我們會努力學習,不會讓你生氣。

      懷著感恩的心,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里。學會感恩才能回報,感恩是沒有止境的!讓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世界將變得更加和諧和友好。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19

      這天,我在遼寧電視臺公共頻道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于丹老師對孩子孝敬父母,社會職責感的養(yǎng)成,都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

      講座開始,于丹老師講述了一個孩子和大樹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樹,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私的奉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著大樹走到了最后。聽完以后,我十分感動,這不就是每個當父母的所追求的嗎?能擁有一個孝順,有職責心的孩子。再看看我們此刻的父母們,哪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但現(xiàn)實卻不是故事,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當今社會,空巢老人,不孝順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初衷無法實現(xiàn)呢?之后,于丹老師又給我們舉了一些現(xiàn)實中十分普遍的'例子,此刻的家長,把孩子當成寶,物質(zhì)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經(jīng)不是什么貶義詞了,而是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標準”。孩子就就應操心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過問。所以我們能夠經(jīng)?吹,回家以后,忙得不亦樂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這么做到底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乏對他人的關(guān)心,對周圍人的關(guān)心,構(gòu)成不了任何的職責心。

      “正為本,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這些古訓由來已久,都是古代圣賢,留給我們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榜樣,例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父親過世以后,50多歲的他居然徹夜痛哭,讓人感動不已。還有“感動中國”當中的一些人物,他們的事跡也讓我感到震撼?v觀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境貧寒,自身艱苦奮斗獲得成功,但是對父母都是無微不至,有始有終。難道是他們從小的家庭環(huán)境造就了他們孝順父母的品德和職責感?那么普通家長,要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對社會和家人負職責的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接下來,于丹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仁”字,用來闡述孩子的職責感是如何構(gòu)成的!叭省睆慕Y(jié)構(gòu)上來看是一個“人”加一個“二”,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讓孩子有職責心,務必讓他們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發(fā)覺自身的不足,看到別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環(huán)境比較,從而受到感動,因此培養(yǎng)職責心,懂得去體諒人,關(guān)心人,對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現(xiàn)為孝順和關(guān)愛。講座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城市組織一個活動,讓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學校的孩子一起讀書,當他們體驗到打工者的孩子,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以后,都發(fā)生了改變,懂得了去同情他人,關(guān)心他人,久而久之,他們就構(gòu)成了自己的職責感;氐郊抑,對父母也是關(guān)心備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孩子職責感的構(gòu)成,重點在于他人的交流,這點對我很有啟發(fā)。

      節(jié)目最后,于丹老師強調(diào)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讓孩子開闊眼界,從人文古跡中獲得人生的感悟?赐旯(jié)目后,我感慨良多,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獲,認識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對以后孩子的發(fā)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20

      今天上午8:16分,我和媽媽一起收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我深受教育。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首先講到“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是千百年來中國家庭維系家庭關(guān)系的道德準則;孝,是一首動聽的歌傳誦至今;孝,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然后,又講到了“仁”。仁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是一個“人”加一個“二”,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讓我們有責任心,必須讓我們出去與其他人交流,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我們的不足,看到別人的困境和自己的環(huán)境對比,從而培養(yǎng)責任心,懂得體諒人,關(guān)心人。一個人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我們要關(guān)愛他人,與人交往,使自己健康,快快樂樂地成長。

      最后談到“自立、自強、自立”。自立,自己勞動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不依賴別人。自強就是需要勤奮,進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向上。自信的意思是自己要相信自己。自己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快樂。正是有了自信,人們的心中才有無盡的希望。

      感恩并不是要我們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從小事中也能體現(xiàn)出來,早上父母出門前的一聲招呼,下班回家后的一句問候。感恩是父母回家后遞上的一雙拖鞋,一杯暖茶。行動吧,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21

      上午,我陪兒子一起觀看了湖北電視臺播出的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很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于丹老師的講解很透徹,除了給了孩子教育外,更給我們家長帶來了啟示。

      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節(jié)目中講到如何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孝心和愛心,如何培養(yǎng)孩子們自立、自強、自信,提到了我們家庭教育的問題,“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已,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睂⒆舆M行愛心教育,就是要讓孩子懂得,這個社會不只父母疼愛他,還有許多人關(guān)心他,要使別人關(guān)心自己,首先自己要關(guān)心別人,給人以愛心。在家庭“仁愛”是人類最光輝燦爛的人性,最崇高偉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賦予他一顆仁愛之心。自小給予孩子同情心和伶憫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憐憫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別人的困難,痛苦的言行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靈,感染和喚起孩子對別人的關(guān)心。比如,公共汽車上,家長對孩子說:“你看,那個阿姨抱著小弟弟多累呀,我們讓她們坐到這里來吧。”經(jīng)常讓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關(guān)心、幫助人的',對于培養(yǎng)孩子善良品質(zhì)是最好不過的了。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善待自己的父母和身邊的朋友,然后才能慢慢引導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身上出現(xiàn)問題,你的批評教育才能讓孩子認可和改正,還有,你想讓孩子變的怎么樣,你就常把他說成什么樣,慢慢發(fā)現(xiàn),孩子真的會變,再者,孩子平時學習你的行為,就會變得很有愛心和責任心。隨著孩子的長大,還要逐步擴大教育內(nèi)容,教育孩子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熱愛事業(yè),熱愛人生…… 一點一滴的培養(yǎng),一言一行的引導,仁慈博大的愛心、人道主義的道德,就會在孩子心頭扎下根,就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擴展和升騰。

      孩子的愛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會長大;你忽視它,它就會枯萎;你打擊它,它就會死去。如果想擁有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那就讓我們在生活中培養(yǎng)它、呵護它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集體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家長都把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這個世界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的!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22

      通過于丹老師的講述和舉例闡述,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家長能夠幫助他發(fā)現(xiàn)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倍昧恕耙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fā),其實這是我們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fā)現(xiàn),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薄罢嬲龕酆⒆拥睦蠋熀图议L,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薄昂美蠋熀秃眉议L完成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長的教訓!

      是!一碗米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作為父母,我們不僅有責任教育孩子閱讀、書寫、學習,更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心里氣氛。我們一定要遵從孩子的自然成長規(guī)律,為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己的人格和心靈。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fā)現(xiàn)永恒,在社會的規(guī)則中去勇于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23

      于丹老師認為“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專業(yè)知識是有的,但他們?nèi)烁竦娜毕,卻在大學里是無法彌補的。好的老師和家長終身有益的一件事情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自己完成、發(fā)現(xiàn)生命的過程,在逆境中完成自己的修復……但這過程是多么的漫長和艱辛啊,自己的孩子在這日新月異、變化萬千的花花世界里怎樣才能擁有一個樸素、健康的人格,這才是最令我們這些家長們頭痛的事情。

      養(yǎng)兒一百,長憂九十九,作為父母的我們,誰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正是這一點,就令絕大多數(shù)家長們千方百計去幫自己的孩子報讀各式各樣的培訓班,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不惜花費昂貴的金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家長們給孩子的是過高的期望,過多的關(guān)心,過分的呵護。但我們所付出的一切,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孩子們想要的嗎?我孩子已經(jīng)讀高二了,回顧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我還算是一個開明的家長,記得小學階段,別的孩子周末報各式各樣的培訓班,忙得不亦樂乎時,我尊重孩子的選擇,沒有強迫他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讓他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的童年。

      聽了于丹老師娓娓動聽的小故事后,頓時令我醒悟,令我茅塞頓開。是啊,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實在太嬌生慣養(yǎng)了,我們一味的只給予他們最好的物質(zhì)享受,生怕他們會受半點傷害,慣養(yǎng)到他們一味只會索取,而半點不會付出。我們做父母的卻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保護孩子,溺愛孩子,沒有真真正正思考自己的愛是不是孩子希望得到的。我們做家長的,現(xiàn)在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真真正正的醒悟,真真正正的學會放手。每天在我上下班的路上,常常碰到一些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們接送孩子,給孩子們背書包,甚至是六年級的學生。每次我問他們?yōu)槭裁床蛔尯⒆幼约罕硶r,他們的回答竟然是一致的:“孩子還小,書包太重,會影響他們的發(fā)育!奔议L們,你們事事都替孩子做了,然而你們有沒有想過,在你們的`呵護、溺愛下,孩子又怎么能學會獨立,擁有健全的人格?孩子不僅僅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寶貝,更是一個在思想意識上脫離我們的、獨立的——人。

      放手吧!放手讓他們學習他們感興趣的知識,放手讓他們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放手讓他們學會如何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放手讓他們學會獨立,學會做人的道理,學會在逆境中磨練出堅強的意志,使他們養(yǎng)成自強不息的人生態(tài)度…‥

      “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孩子的價值空間也會因人而異”這就是于丹老師給我們的領(lǐng)悟。各位家長們,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學會真真正正的放手吧!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24

      早上7:15,公共頻道播出了于丹老師講述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準時坐在電視機前進行收看,感悟很多。

      “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樣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边@段話出自于于丹老師,簡潔有力的表明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而我們學生應該做的,就是要孝敬父母,用節(jié)目中的話來說,孝敬就是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

      在學習方面,首先我們要有興趣。照樣還是用孔子的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鄙鼧吩谄渲校趯W習一種知識的同時才能完成自己的開發(fā)。要知道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孩子應該因材施教,對孩子要進行多元化教育,充分發(fā)揮孩子自己的潛能,如果孩子都變成了一種模式,那學習豈不是太單調(diào)了。寫到這,我不禁想起了中國式教育:“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不知道老師在聽完講的這些以后,會不會改變教育方式,換換教育方法。

      此外,于丹老師還通過講一些小故事來闡述道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對兄弟倆,兩人乘船一起到一個大城市賣瓷磚。結(jié)果在路上,因為一場大風暴,瓷磚全都被摔成了碎片。哥哥當即就哭得稀里嘩啦,而弟弟則很冷靜。去那個大城市考察一番后,發(fā)現(xiàn)那個城市里有很多地方在裝修。于是,弟弟把瓷器碎片都徹底砸碎,變成一船的馬賽克,賣了出去,結(jié)果賺了大錢。于丹老師的四歲的女兒都懂得哭是無能的表現(xiàn),那我們?yōu)楹芜要在挫折面前只會哭呢?要是一遇到挫折就隨之墮落,那是絕對不行的。

      又返回到剛開始的地方去,于丹老師更關(guān)心的那個問題“今天的孩子快樂嗎?”“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什么是一種生命快樂呢?”顯然,不是上很多很多的興趣班,有很多很多的輔導課,有好多好多的課外題。這些課程,已經(jīng)在無形之中給我們學生的心理上增添了重大的壓力。所以才會出現(xiàn),孩子們“不懂得珍惜生命”之說。

      那么,最后總結(jié)一下。于丹老師此次的講座,主要分為四項內(nèi)容:

      第一:父母應怎樣正確認識孩子,如何擬定正確合理的人生目標。

      第二:孩子不聽話,愛發(fā)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讓正確引導教育。

      第三: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第四:培養(yǎng)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總之,此講座值得一看!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25

      本周,陪兒子一塊觀看了于丹老師關(guān)于感恩教育的講座,收看期間心中也是一片感慨,即而發(fā)生共鳴,回頭看看兒子,他也是滿眼的濕潤,一臉的真誠感動。

      看著已經(jīng)高出自己許多的孩子,不僅想起了自己當年的身影,許多年以前,作為父母的兒子,我不也是曾經(jīng)時刻緊跟在父母身邊,盡情的享受著父母之愛。在人的一生中,父母之愛是最簡單的愛,是一種人性化的愛,但又是最深、最偉大的愛。他們給予你生命,撫養(yǎng)你成人,一直到你娶妻生子、成家立業(yè),但這還不算完,時常要看到自己孩子的模樣、聽到孩子的聲音,那種舔犢之情不禁讓人淚眼婆娑。

      在那個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自己家的成份被劃成了富農(nóng),作為富農(nóng)家庭的成員是要享受與別人不一樣的“待遇”的。爺爺、奶奶及父親經(jīng)常要挨罵,干最苦最累的活。父親上學期間成績很好,卻不讓考好的學校,只好上了一所中專學校,但在上了一年后學校就因為學生要上山下鄉(xiāng)而解散了。但父親的性格是堅韌的,沒有學上就回家種地,即而生下我們兄妹四人,作為富農(nóng)家的孩子,在別人眼里總是沒出息的.主,人們總在背后指指點點:這一輩的人又完了?筛赣H卻總是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不會比別人差的。

      別人家的孩子早早的輟學務農(nóng),我們家里的人口多,但我們兄妹都在上學,這讓父母承受了太多苦痛與勞累,但他們從不報怨,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承擔了一切勞作,為的是我們以后能有出息。而我們要做的只是完成自己功課。

      那種艱辛歲月的是不能用語言表達得了的,但我們的成長過程卻是令人驕傲的,沒有打罵,沒有欺騙,也沒有斥責。有的只是父母無私的關(guān)愛。

      現(xiàn)在我們都長大了,有了家室,各有自己的事業(yè),在老家農(nóng)村的父母自然也是每天都把我們掛在嘴上,他們是幸福的,因為在村里只有他們的子女在城里上班,是有“出息”的人,認為自己的苦沒有白吃,自己的累沒有白受,孩子的成就是他們最大的愿望,當然他們的愿望還不僅僅是這些,當他們的孫兒出生后,他們又把關(guān)愛延伸到了孫兒輩的人,像關(guān)心我們一樣成天在電話那邊“嘮叨”。

      我時時被父母為我們所付出的愛所感動,這種感動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終身難忘的。

      對于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的成長過程是快樂的,也希望他經(jīng)過磨練而長大成人,所謂成人就是成為人真正的人。希望你懷有一顆仁愛之心,能夠融于社會,愛護國家、關(guān)心他人,為社會能夠做出貢獻而又受人尊敬的普通人,這就需要你首先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你需要感謝父母,因為他們給了你生命,撫育你成長;還要感謝另外一群人――老師,他們教給你知識,引領(lǐng)你做“大寫的人”;你要感謝你的朋友,他們讓你感受到世界的溫暖;感謝競爭對手,他們令你不斷進取、努力。你要感謝太陽,它讓你獲得溫暖;你要感謝大地,它讓你有生存空間;你要感謝江河,它讓你擁有生命的源泉。

      學會感恩,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品質(zhì),更是一種藝術(shù)。感恩是樂觀的。

      教育一個孩子感恩應該從孝道開始,一個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有能力愛周圍的人,才會真正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才會胸藏天下。一個連自已父母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又怎么能去愛天下蒼生呢?每個人的生命,因為有愛的包圍,才會有希望,因為有愛的縈繞,才有了溫暖,因為有愛的牽絆,才有活著的動力。作為家長,我會將人間的至誠之愛給予孩子,希望他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在學習中去感悟生命真正的意義、明白人生的方向......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 26

      周六早上八點十分,我準時打開電視,收看于丹老師感恩教育的專題講座。我特別的感興趣,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故事《樹與人》,男孩小時候很喜歡和大樹玩耍,大樹每一天都等待著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時期,大樹讓他摘取果子換取學費和玩具;青年時期,大樹又把樹枝給了男孩蓋房子和娶新娘;之后大樹貢獻出樹干給中年時期的男孩做獨木舟去周游世界。能夠說大樹為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后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樁。當男孩成為老人時,他想去的地方已經(jīng)去過了,想看的東西也已經(jīng)看過了,此刻他只想和樹樁在一起曬曬太陽。聽完這個故事我忽然想到:這不就是孩子與家長的`故事嗎?孩子想要什么,家長狠下心來再貴也要達成孩子的心愿。之后于丹老師講起“孝”這個字來,“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百善孝為先,孔融讓梨等很多的成語故事都與“孝”字有關(guān)。這使我想到了一個故事,在吉林的一個普通家庭中一位阿姨對她的女兒百依百順。一次,阿姨的手被熱水燒傷了,女兒正在看動畫片,她把手伸向女兒,女兒卻不聞不問,還把阿姨的手推到旁邊說:“別煩我,我在看動畫片呢!”我不禁想到了這位小女孩太不懂事,父母生養(yǎng)了我們,教育我們,而她卻不會感恩,我真為她感到羞恥。

      其實,生活中爸爸媽媽總是在一點一滴地關(guān)心著我。好吃的、好喝的都是讓我先吃;而剩飯剩菜從不讓我吃;臟了的衣褲、襪子只有我脫下來放在一邊,媽媽總是第一時間將它們洗干凈;每一天下班后他們又總是第一時間沖進廚房為我準備可口、豐盛的飯菜;我有不開心、不順心的事總是向他們述說,他們會為我排憂解難,而他們卻從未對我講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難事和不快,因為他們總期望我每一天快快樂樂地、健健康康的。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后讓我明白孝敬父母,從家中的家務事做起,盡一份孝心,讓父母也能夠快樂起來。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02-25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10-06

    于丹人格教育觀后感3篇10-06

    于丹經(jīng)典語錄10-06

    于丹經(jīng)典語錄精選10-07

    于丹《論語》心得12-03

    于丹論語心得03-20

    《丹柯》教案03-12

    品于丹作文01-29

    《于丹講座》觀后感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