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觀后感(集合)
觀看完作品之后,內心會產生很多感慨,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1919》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1919》觀后感1
1919年6月28日是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日子,那一天,做為弱國的中國,第一次向世界說“不”。剛剛看完電影《我的1919》,內心很強的感受,想寫下來?烧娴奶峁P了,又有點不知道該從何開始。
顧維鈞,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國黨政府時期外交界的領袖人物,中華民國高級外交官員。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1919年他代表中國當時的政府參加了巴黎和會的談判,期間,他為中國山東的主權問題據理力爭,以出色的辯論才能闡述中國對山東有不容爭辯的主權,他的才華不僅讓那些列強們畏懼,在會議代表中引起強烈支持,更是贏得了廣大法國民眾對中國山東問題的關注和支持。但是,“弱國無外交”,雖然我們有著這樣出色的外交家,有著廣大民眾的支持,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山東的主權還是被英、美、法三國的首腦,為了其自身利益而出賣給了日本。這是民族的恥辱!但是,國家的懦弱并沒有抹殺一個出色外交家的業(yè)績,面對列強、面對國內頻頻發(fā)來的要求簽字的電報,顧維鈞勇敢的向世界說出了“不”,并拒絕在對德合約上簽字,在歷史上留下了中國外交的光輝一筆。難怪史學家唐德剛評價“細察全部近現(xiàn)代中國外交史,我國外交人員,真正出了大風頭,也只此一次!
顧維鈞,的確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外交家,由此,我細查了一下他的生平。他在76歲高齡的`時候,還代表國黨政府參加了海牙國際法庭副院長職位的競聘并獲勝。的確是位出色的法學家和外交家。
顧維鈞的才智和勇氣,以及他一腔愛國熱情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寫下這些話,或許與我最初想寫的內容形成了差異,但是,歸根結底,我希望我的兒子將來也能像他一樣,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人物。
《我的1919》觀后感2
今天我們班組織觀看了電影《我的1919》。電影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并震撼到我。影片中有許多片段讓我印象深刻,在日本提出不平等合約后,在簽字的會議上,顧維鈞表達了他的憤怒。就如他所說,誰能接受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合約,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卻還要把山東省讓給日本,這恰恰證明了只有國家強盛,才能被國際社會看得起。只有國家強盛了,我們才會有在世界上的發(fā)言權。今天,我們要銘記為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革命烈士,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我們要以他們?yōu)榘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出一份力。
《我的1919》觀后感3
《我的1919》看了這部愛國電影,感觸挺深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維鈞,也不僅僅是因為肖克儉,而是因為我是二十一世界的新青年,是祖國未來的一份子,我是一個有血有淚,有愛有恨的中國人。而我也相信,肯定會有很多有志青年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我的1919》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戰(zhàn)亂平息后的時代,1919承載了太多太多。中國人民還我河山拒簽條約的請求,中國代表團唇槍舌戰(zhàn)對決帝國主義的爭辯,中國政府的妥協(xié)退讓。我敢說在巴黎抗議的中國人都是勇敢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山東的愛,對中國的愛,對中國魂的詮釋。書寫了一張凄烈、壯美的歷史畫面。一句“他們欺騙了我們”道出了列強的真正嘴臉,好一群剪了辮子的中國人!
弱國無外交,這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一戰(zhàn)結束后,作為做出重要貢獻國,出席巴黎和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由五個席位減少到兩個席位,顧維鈞等人為此據理力爭,卻終究沒能爭取到另外該屬于我們的位置,更可氣的是由中國代表團提出關于歸還中國山東主權的問題時,受到了日本的反對與阻撓。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
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我想說的,也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姚明,籃球明星,豐田找他做形象代言人,酬勞是20xx萬美元,相當于1億6000萬多人民幣,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兩字:不行。就像顧維鈞在國際交際場上,如果接受日本代表團的.賄賂,就可以享受很大一筆財富,但是顧維鈞沒有,姚明也沒有。因為他們沒有忘記國恥,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堅強,他們有勇氣,他們骨子流著同樣的一股熱血中國血。
相反的,現(xiàn)在依然也有很多讓人失望的故事。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一復旦20多歲的女大學生和一70多歲的外國佬談戀愛,而且還把一些親密的照片發(fā)到網絡上,雖然現(xiàn)在是婚姻自由的年代,但是她們又沒有想過這會有什么樣的影響?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年代,更多人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她們沒有骨氣,她們見利忘利,她們忘記了中國曾經的傷痛,中國曾經的恥辱。
中國需要強大,更是在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我們必須要挑起這個重擔,而且,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好!
《我的1919》觀后感4
今天,一幕幕艱辛屈辱得外交史呈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映射在我腦海中的,是憤怒。
回顧1919以前,這是個中國被欺壓被逼迫的時代。
從近代開始,中國就被硬性埋入了一條無法隔斷的因果鏈中:清的閉關鎖國,糜爛的腐朽制度,
懦弱的外交政策,無力的反帝行動.........讓中國已在歷史的舞臺上演了一場場恥辱滑稽的小丑劇
回顧歷史,這屈辱的近代,令人咬牙切齒,《我的'1919》觀后感范文弱國無外交。誰不曾想回到過去,改變落魄的中國!?但是歷史已經是歷史,我們必須銘記,“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我們能做的,是背負,是前進。
回歸影片,《我的1919》是以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的視角講述的巴黎和會期間中國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的真實故事。
在一戰(zhàn)中,中國曾派軍隊支持戰(zhàn)場,為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不能忽視的重要貢獻。但在鐵證面前,列強們仍將中國玩弄于掌心中,無恥的掌控了和會的大權,肆意地將中國的權利踐踏,非但拒絕取消“二十一條”,還百般無賴的決議將山東半島割據給日本。
政府不行,人民在。顧的摯友,愛國青年肖克儉帶領了一支支人民隊伍向法國政府發(fā)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嘲笑抗議,讀后感《《我的1919》觀后感范文弱國無外交》。但是他們面對的,是西方擁有高技術強實力的列強諸國,而在他們身后,卻沒有國家,沒有后盾!
恥辱啊,多少英雄豪杰徒有血淚!因一弱國,弱到心坎兒里去了!
江山滿目創(chuàng)傷,規(guī)誡地下愁腸。任人屠宰,任人羞辱,國已不國。
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理應受到公平對待,但事實卻是這樣不公平,難道真的像男主角說的那樣“弱國無外交嗎?”是的,就是這樣,蒼天也這樣的回答。一幕血淋淋的歷史就被承載至今。
歷史的長河曲折坎坷。今日,中國已非昔比,但是以史為鑒,我們還要更強更強,只有強盛的過禮,才是最好的發(fā)言權,才能在世界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豐交先富國”
想到此境,我的心湖平靜了。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只能告盲目的麻痹自己,我得行動,為國家做點什么。不能像偉人般“亂世出英雄”,叱咤風云做變革,但是我能做一顆小齒輪,為社會轉動。
《我的1919》觀后感5
《我的1919》是一部獨特而極富魅力的影片,早在學校組織紅色觀影前,我早已觀賞過數(shù)次。他講述的是一件封存已久的故事,即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顧維鈞等人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這是在近代國際外交風云中,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發(fā)出的第一聲吶喊。盡管這聲音確實微弱單薄,但是在我看來意義深重,比日后很多中國在國際上的聲音都更為響亮,畢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長達80年間中國外交官以及身后的廣大中國人民第一次挺起脊梁。
其實重要的不是電影中事件發(fā)生的年代,而是事件所講述的年代。任何被突然回憶起而又得到廣泛傳頌的'歷史在本質上都應該被看做是當代史。《我的1919》具有一種廣泛的國際現(xiàn)代化視野,是在“冷戰(zhàn)”后特殊的國際環(huán)境中,中國進一步實行改革開放的根本國策的必然產物,適應了中華民族走向現(xiàn)代化,全面融入世界全球化發(fā)展趨勢。他代表了面對當前紛紜多變的世界發(fā)展格局中中國人民的心聲:中華民族尊重世界各個民族,也堅定不移地維護自己的尊嚴,在任何時候都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絕不屈從于任何霸權主義。
《我的1919》觀后感6
在查閱五四運動科普視頻時,看到了《我的1919》電影片段,找來一看,看完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對一些歷史事件更加了解一些
在初中歷史課本上便學過五四運動、巴黎和會這些,不過當時對這些歷史事件并不是很理解,不知道這些活動的目的,以及這些歷史事件對當時國家的意義。通過觀看這部電影,對事件的歷史背景、事件的經過、事件的影響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二、外交官
如今,我國外交部每天都要開新聞發(fā)布會,對外界傳達我國的各種政策方針信息。外交發(fā)言人每天都要回答記者的各種各樣的提問,面對一些別有用心的記者,問出的一些刁難的問題,發(fā)言人總能進行精彩的反駁。感覺這些外交官真得厲害,首先他們對國際形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夠回答各種各樣的記者問題;另外他們還能隨機應變,對一些別有用心的記者還以顏色,還不失風度。電影中的顧維鈞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外交官,面對他國的野心,顧表現(xiàn)得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我國的權益,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外交的'無奈
在二十世紀初期,我國還處于一個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國力衰弱。雖然作為一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但他國還是不怕你的,還逼迫簽署各種無理的條約。在這種情況下,再優(yōu)秀的外交官可能也無法改變這種局勢,唯有吾輩當自強,整個國家都強大起來。
四、學生運動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那些大學生點贊,他們沒有選擇沉默,甚至有些人獻出了生命,才換來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日子,真得不容易。
《我的1919》觀后感7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這是電影《我的1919》中的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駁斥日本竊取我國山東主權的慷慨陳詞。在這次會議上,顧維鈞分別從歷史、地理和文化方面駁斥了日本的種種狡辯,使日本代表啞口無言,狼狽不堪,并博得了在場與會各國的熱烈掌聲。
然而,巴黎和會畢竟是戰(zhàn)勝國的次分贓會議,美、英、法三國竟不顧中國代表的反對,將山東主權出賣給了日本。
為什么美、英、法三國膽敢無視事實出賣中國?是中國的代表團沒有努力嗎?不是。是中國政府自愿將山東拱手相讓嗎?不是!是中國人民神情麻木,沒有抗爭嗎?不是!都不是!那是因為中國國力弱小,國家積貧積弱,使人家小覷!縱有千千萬萬像顧維鈞這樣的外交官又如何!縱有千千萬萬像肖克儉這樣為了國家民族甘愿自我犧牲的志士又如何!縱有千千萬萬憤怒的中國人民又如何!能言善辯,據理力爭,以死抗議,換來的只是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卻不能換來中國主權的完整。
弱國無外交!
在當今,雖然是和平年代,但我國仍受美國霸權及日本的威脅,我國還尚未完成統(tǒng),因此我們必須全力發(fā)展經濟,才能使中國崛起,民族振興,才能使我國在外交事務中擁有強有力的后盾。
《我的1919》觀后感8
影片《我的1919》是以1919年一戰(zhàn)剛結束在法國召開凡爾賽會議為背景來講述中國駐美公使,亦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全權代表之一顧維鈞在會議上與法、英、美、日各國斡旋,中去中國主權而卻最終外交失敗的歷史故事。影片詳細地描述了那段歷史和那次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的失敗外交的經過,讓我對那段歷史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相對于從教科書的簡單敘述中獲取的知識,影片更是為我提供了一個認識歷史,對待歷史人物的視角。
顧維鈞,影片的主人公,年輕,一表人才,他的身上,似乎擁有了一切優(yōu)秀的品質,而他所作的種種,也足以證明他是一個無可指責的愛國青年。為了爭取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五個席位,他和陸征祥總長前去拜訪法國總統(tǒng)克里孟梭,表現(xiàn)得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梭賞識;美國充當“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協(xié)商解決山東問題,當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會攫取山東的主權而只是擁有在山東行使經濟特權時,他毫不客氣地諷刺日本是撿個錢包把錢拿走還給主人一個空錢包,憤然離席;在面對個大國的刁難時(要求中國代表團在下午三點前闡述自己在山東問題上的觀點,二他們接到通知時已是將近兩點),他頂住國內政府的壓力,發(fā)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說,斬釘截鐵的指出:“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闭Z出驚人,獲得全場一致的掌聲。
只是,正是應驗了那句話,“弱國無外交”,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付諸東流,舉辦國法國權衡各種利益,最終仍只給予了中國兩個席位,而山東問題,英法美三國左右權衡,最后仍然決定犧牲掉中國來獲取自身的利益,將山東轉讓給日本。這所有的一切,早已不是一個外交家所能左右的結果,盡管直到最后陸征祥總長都灰心喪氣絕望的時候,他還相信“我們還有機會在爭取”,只是局勢,早已不是他顧維鈞一個人便能力挽狂瀾的,無論他再出色,再如何才華橫溢,因為他的背后是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
外交失敗,代表團成員成了眾矢之的,更有甚者,說在法國的中國留學生愿意以三個人頭來換代表團成員的一個人頭,之前的擔憂“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似乎正在成為現(xiàn)實。國內政府叫他們簽字——他們倒像成了賣國賊。
與顧維鈞相對應的另一個人,他的好朋友肖克儉,是個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者,領導工人有幸工,為爭取山東權利為廢除“二十一條”領導法國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行威,最終視死如歸,在凡爾賽廣場自焚,以死來抗議《巴黎和約》的簽訂,他把自己的滿腔熱血獻給了深愛的祖國,相對于顧維鈞,他的愛國是激烈而直白的,引起無數(shù)愛國者的共鳴。
似乎肖克儉這個人物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與顧維鈞相對照的,肖克儉的激烈而直白的愛國容易被人們所兒呢和贊同,但是誰又能說顧維鈞不是同樣愛國的`呢?他在和會的最后,拒絕和約簽字,在未接到國內政府關于任何拒絕簽字的通知的前提下,僅僅從這里,便可知道他對自己祖國的感情,他與肖克儉不同的只是,他在運用自己的方式與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其實是殊途同歸。
還有影片中的另一個人物——中國代表團團長、外交總長陸征祥,某種程度上他是軟弱的,亦如身后那個軟弱的政府,只是他那句“取消顧維鈞的資格我立刻辭職”而得以保住顧維鈞的全權代表資格,只是他最后黯然離開巴黎,稱政府叫他在和約上簽字而他的良心不讓自己簽字,由此可見,他也絕非就如以前我所以為的那樣是一賣國賊的形象。只是當時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國內環(huán)境,還有他所處的位置的尷尬,是很多人并不能理解的。
愛國有很多種,愛國的人也有很多種,我至今仍然不能說清顧維鈞和肖克儉的愛國方式究竟孰優(yōu)孰劣,只是他們身上都具備著那份愛國的熱情,這是毋庸置疑的。肖克儉這個人,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存在過我并不清楚,因為查不到真實的資料,但是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是想說,在我們去判斷一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時候,或許該設身處地地去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還原任務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和位置,這樣才不至于一棒子把人都打死,才可以看清歷史的真相,這是我們面對歷史時應有的,也是影片為我們提供的另一個的視角。
觀看我的1919有感3
"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這堅實激昂,代表著四萬萬人民意愿的聲音在巴黎會上讓世界為之一驚,一位年輕有為、充滿愛國情的中國外交官,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贏得了世界的尊敬。但盡管這樣,在1919年,那血雨腥風、國衰民弱的日子里,中國人民還是只能面對喪權辱國的協(xié)議。這是外交的失敗,這是政府的失敗,這是中國的.失敗!
嗚呼,悲哉!悲那 列強的鐵蹄在中國的領土上肆意踐踏;悲那中國政府昏庸無道,軟弱無力,悲那外交官雖然以精彩絕倫的演講博得了喝彩,卻換不來一份平等的協(xié)定;悲那擁有四萬萬人口的泱泱大國卻不如日本說話更有份量。國人的憤怒,化為烈火在巴黎熊熊燃燒;青年的憤慨化為"五·四"在中華天地上如火如荼,不簽字的中國人才對得起民族,對得起時代。記住這個年頭,1919,飽受辱的中國第一次--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1919,這個中國歷史的轉折點,雖然令人難過,卻并不蒼白。它以鮮活的事實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沒有經濟發(fā)展,沒有長治久安,沒有國富民強,就算有100個,甚至1000個顧維均,也會被列強藐視蹂躪。惟有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歷史的車輪轆轆向前,人類文明高速發(fā)展,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雖然硝煙不再彌漫,炮火不再轟鳴,鮮花取代荒蕪,笑容驅散恐怖,但新的正義新的形式緊張激烈地進行著,各國的科技、文化和經濟就是新的兵種。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偉大復興的重任,面臨著時代,對于我們的嚴竣考驗,在這風華正茂的時期,我們沒有理由不充實自己,學好知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絕對沒有過時。也許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像顧維均那樣在和會上慷慨激昂,但有朝一日,我們能夠在世界的舞臺上激情四溢地宣讀自己的成果,那同樣是自豪的中國之音。有實力,才會有魅力,我們努力要讓祖國富強,祖國的富強才能使我們說話更加理直氣壯,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我們今天的一分一秒,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是國家富強的需要。
讓我們記住1919,記住它給我們帶來的刻骨銘心的警示:讓我們回味1919,回味它給我們帶來的痛楚與苦澀,中國的今天來之不易,我們應當乘風破浪,緊扼時代的脈搏,勇于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在紛亂的國際格局中,將歷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的1919》觀后感9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近代史直接告訴我們的道理,它告訴我們自1840年以后中國如何被迫簽訂一個個不和理條約。甚至在一戰(zhàn)結束后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之一,竟然沒有得到戰(zhàn)勝國應有的待遇,沒有得到在戰(zhàn)前各盟約國給出的承諾。甚至中國的主權也遭到破壞——山東屬于我國領土卻被日本搶去。
《我的1919》這部電影向我們證明,當個人很“要強”,但國家太弱,那么這個人是要吃虧。同時也展現(xiàn)當時帝國侵略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把中國的利益出賣了,也把中國被日本侵略的事實生動的展現(xiàn)給觀眾。同時也表明了當時中國政府的腐敗,為了自身的利益,向日本妥協(xié)把國家的`主權出賣了。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脊梁”,也有那些為國家利益,把自己的時間自由,甚至生命獻給國家的人。顧維均是巴黎和會上中國的代表之一,為了中國的利益不斷的掙扎著,與外國侵略者斗智斗勇,不顧個人的安危。同時又不顧但是腐敗政府的命令,以國民的利益為重,拒絕在戰(zhàn)勝國合約上簽字,生動的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那種為民族的利益頑強的抵抗外來的侵略,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所固有的愛好和平,希望與其他民族友好的相處,熱于助人的傳統(tǒng)美德。
同時也展現(xiàn)了當時熱血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兒女用不同的方式來保衛(wèi)中國的利益,顧維均從小到大的兄弟,中國革命的一位革命者即使在國內被迫離開,但在國外仍堅持自己理想,仍在外國不斷的奮斗,帶領中國華人維護國家的利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不忘告訴自己的妻子國家已是一片熱土,中國的覺醒必將帶領中國走向光明,因為中國兒女的血是熱的。他們不愿自己的同胞,國家受到侵略。同時也展現(xiàn)當時新的思想流入中國,中國的思想領域也開始活躍起來。由顧維均與朋友的爭吵可知,思想的活躍必將推動中國革命的進步。
同時這部電影也展現(xiàn)了“美學與史學”的完美結合,在最后顧維均的朋友去世所展現(xiàn)的雄雄烈火,不僅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憤怒,同時也表現(xiàn)了中國革命烈火在雄雄燃燒,中國將在世界的叢林中站起來,中國將會結束受侵略的歷史。因為有那些為了中國利益犧牲自我的中華兒女,他們不怕危險在屈辱的外交上仍用智慧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精神——自強,自尊,自愛。
《我的1919》觀后感10
1919,一個不同尋常的數(shù)字,在他的背后,更是潛藏了一段沉重的歷史――凡爾賽和約。那是一個令國人所不容的合約,那更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向世界說“不”。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奮起,更是近代史轉向現(xiàn)代史的'歷史時刻。在這個獨特的坐標上,有這樣一個人――顧維鈞。也正是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中國青年,才敢于代表中國,在合約書上拒簽,敢于直面列國強權。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個中國青年,才向我們證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懷表的隱喻是你初露崢嶸的開始,更將日本代表說得啞口無言,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的文化魅力;不假思索地拒絕是你不變初衷的本心,更是中國傲然不屈的風骨;在所有人在后退,在妥協(xié)時,寸步不讓、據理力爭更是你站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所承擔起的獨有魅力。看完了《1919》這個影片,我只想說,顧維鈞,1919年的中國何其不幸,但有你的的中國,何其有幸。
弱國無外交,慘痛的教訓歷歷在目,一代代英烈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這樣一個太平盛世,他們的前仆后繼使我們免受這樣的困境。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更要繼承發(fā)揚前輩遺志,帶領中國走上更高的未來。
《我的1919》觀后感11
今天,我看了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電影,叫《我的1919》。講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段屈辱史。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1919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zhàn)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由此獲得全世界與全國的一致稱贊。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代表團團長陸徽祥等人左右為難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團僅剩顧維鈞和王正廷兩人仍在堅持外交斡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xiàn)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
電影中講了中國外交團參加巴黎和會的'外交全過程。中國作為一個戰(zhàn)勝國,都不能享有戰(zhàn)勝國應該取得的權利,這是對中國的無視,對世界和平的無視!中國代表團雖一再爭取收回山東,廢除“二十一條”,但中國政府的軟弱與各列強的聯(lián)合敵對,中國最終事與愿違。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祖國原來是這么落后,可我們卻不能相助。要想不被欺負,我們中國就需要強盛。現(xiàn)在我們中國雖在快速發(fā)展,但相對于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們青少年應以史為鑒,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如今中國已經強盛起來,不會再受其他國家侮辱、蔑視,不會再受其他國家歧視,其他國家也不敢再欺負我們。我們應珍惜今天這大好的和平時代,熱愛祖國,努力學習,為了感激前輩們的流血奮斗而努力學習,為中國的發(fā)展而努力學習。
《我的1919》觀后感12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主要以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wèi)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等“巴黎會議”事件的全過程,表現(xiàn)出當時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
在“巴黎會議”上,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這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同時“弱國無外交”再一次被提到大眾平面上,這飽含悲痛的五個字,深深刻烙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少年強
則國強!
《我的1919》觀后感13
觀看了《我的1919》這部電影后,才明白現(xiàn)在的.我們根本不能體會到1919年的外交是多么困難重重,公理在利益面前是多么的無力。在巴黎和會正式開始前,我們本應得到五個席位,卻只分配兩個。原本,我們可以在巴黎和會上從德國收回山東,然而到最后,卻只討論山東的分配問題。但是中國代表團說出了“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的豪言壯語,并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留下任何一筆,都體現(xiàn)了我們的抗爭決心。
《我的1919》觀后感14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找借口對德宣戰(zhàn),攻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奪取了山東省,奪取德國右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zhàn)結束,德國戰(zhàn)敗。1919年1月18日,戰(zhàn)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lián)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zhàn)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zhàn)期間日本在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
我知道,那個時代的中國,得到這樣一個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俗話說得好:“弱國無外交,這是一事實!中國是個一個擁有四萬鐵血兒女的國家。他們飽受了很多的虐待。他們是在怎樣的忍受這樣的羞辱。但顧維鈞和先進的青年們再次讓我們沸騰起來,我不知道該用什么去贊揚他們,他們是鐵錚錚的`好男兒。
看完了這部片子后,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
我們土木2101觀看《我的1919》時的場景,有人憤憤不平,有人義憤填膺,有人感慨萬千,有人潸然淚下。
《我的1919》觀后感15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我的1919》,這個故事講述的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官竭力為祖國爭取利益的故事?戳诉@個電影,我知道了,以前我們的`祖國是多么的落后,就算贏了,別人嫌咱們不夠強大,就把利益讓給強大的國家。我們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的條件很好,我們要珍惜當下,學習天天向上,讓祖國變得更美好。
【《我的1919》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1919觀后感11-12
《我的1919》觀后感09-20
《我的1919》觀后感09-23
我的1919觀后感05-15
電影《我的1919》觀后感09-21
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10-25
電影我的1919觀后感12-06
《我的1919》觀后感【熱】05-17
我的1919觀后感(精選11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