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流浪地球》觀后感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很多人觀看之后都有不一樣的心情。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流浪地球》觀后感1
A passage from the novel Wandering Earth by the author Liu Cixin: Listen, dear, we must stick to expectations, not because expectations must exist, but because we should be noble people. In the pre-Sun era, to be a noble person must have money, power or talent, but today, we only need to have expectations, which are the gold and precious stones of this era. No matter how long we can live, we must have it. Being mediocre is another day to remember. The following is my understanding of Wandering Earth:
The sun no longer shines on the earth, all high-rise buildings collapse, and the world built by human beings on the earth is destroyed by the efforts of generations. People either flee to the sky or to the ground, so the direction of human pursuit of wealth and the goal of success change helplessly. Looking back, in the past, there was an era when people went into factories, inherited their parents' jobs, and ate iron rice bowls in a big pot. However,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choice and status of extraordinary glory became meaningless, and many workers were laid off and retired, and many workers re-sought their lives. Can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There is no invariable success, and nothing will have eternal value and continuous dazzling brillianc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sun can't shine on the earth, it's just a great change that has suffered heavy losses in human existence.
《流浪地球》觀后感2
在讀過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后,我就被深深吸引了進去,他通過平凡的方式寫出了不平凡的科幻。
《流浪地球》以豐富的想象貫穿全文,20年前,地球駛出了冥王星軌道,駛出了太陽系,在寒冷的'外太空繼續(xù)著它孤獨的逃亡生涯。讀到這里,讓我不禁佩服起作者,佩服起他對宇宙的認知,他真是把科幻描繪的像真的一樣。
人就要有豐富的想象,想象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美好的遐想是不行的,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xiàn),才能夠駛向成功的彼岸。也許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上,難免有崎嶇的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qū)散絕望之云!
這本書的作者簡直把科幻寫的神乎其神,他把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宇宙緊緊相接在一起,表面上看起來不足為奇,可慢慢品嘗看,才能嘗出真正的味道。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就感覺科幻原來由許多不同形式,也讓我對科幻讀物燃起了興趣。
《流浪地球》觀后感3
看《流浪地球2》讓我遺憾的是,比起科幻視效在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工業(yè)水準,這部電影對科幻電影核心的人文表達顯得“保守”——生命存在、末日焦慮、道德倫理、性別關(guān)系等方面的想象力是匱乏的,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是當下社會主流觀念的平庸延展。
什么是科幻電影在人文層面的想象與表達?我們拿一些經(jīng)典電影舉隅——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國1》,通過男主人公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缸中之腦”,反思個體意志與全景敞式監(jiān)視之間的斗爭關(guān)系;改編自特德·姜小說的《降臨》,它令人驚奇地建造了一套未來的語言系統(tǒng),這種語言帶有時間性,語言在重塑認知方式的引領(lǐng)你逐步感知到未來在此刻的涌現(xiàn);克里斯朵夫·諾蘭的《星際穿越》調(diào)轉(zhuǎn)“墨菲定律”的原初所指,給予一種悲觀主義的安撫表達,過去與未來時間形成一種閉環(huán),但時間終究可以通過艱苦的物質(zhì)性勞作來克服與抵達;最近成就60歲華裔女星楊紫瓊斬獲金球獎、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瞬息全宇宙》,則是在探討無窮宇宙的瞬息穿梭之間,個體如何對抗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而人與人在日常性中構(gòu)建出來的愛,成為了女主角選擇留在最庸常的宇宙的原因……
我們以這些一流的科幻電影為參照來審視一下《流浪地球2》的人文表達。電影里,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社會倡導“移山計劃”大方向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周喆直語),指向的是種族繁衍不息,“給予人類文明以歲月”,還帶著古老的愚公移山的長期堅韌信念。生存,不管是以何種艱苦卓絕的方式生存,在“移山”的倡導者看來,是最基本的底線,哪怕孩子、孩子的孩子等一百多代人類面臨2500年的與太陽系告別過程中的長期生存危機與潛在的精神隱患,也必須堅定不移。
與之相對的是他國甚囂塵上,對此計劃進行擾亂的“數(shù)字生命計劃”,也就是將人類的意識上載到云端的元宇宙世界里,以一種肉體滅絕的形式重生!皵(shù)字生命計劃”相對于“移山計劃”總是以一種負面的方式運作自身——支持此計劃的地區(qū)都是動亂的、短視的、自由主義泛濫的形象出現(xiàn)。有一場戲是嬉皮士、流浪漢般的抗議者眼紅脖子粗地沖向吳京飾演的主角劉培強面前,被后者輕松吊打,這一簡單的沖突戲我們能看到正邪二元形象的對決與結(jié)果。直到劉德華飾演的工程師圖恒宇,他車禍中喪生的女兒丫丫在“數(shù)字生命”里重新現(xiàn)身,我們才一睹科技變革帶給人類生存的一些正面可能。不過,在這條敘事中對“數(shù)字生命”的表現(xiàn)也仍然是不穩(wěn)定、擾亂的,比如每次丫丫都要尖聲重復詢問“爸爸,這道題要怎么做呀?”,甚至是引發(fā)對技術(shù)主義的恐慌的——一場戲中,當丫丫的“數(shù)字生命”開始產(chǎn)生意識迭代時,她發(fā)現(xiàn)了自己被困在一間出不去的房間里的現(xiàn)實,她聲嘶力竭地哭嚎敲打屏幕,視聽效果也在此變得如同精神分析式的心理驚悚電影。出于對女兒的執(zhí)念的愛,圖恒宇用盡各種手法留下女兒數(shù)據(jù)所存儲的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550W,并不惜背叛他身負的太空任務“逐月計劃”,也由此鋃鐺入獄。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行動中,監(jiān)獄里的圖恒宇臨危受命,此時他終于驅(qū)散了一些“數(shù)字生命計劃”傾向所帶來的陰影,矢志不渝、奉獻出生命的代價完成了任務,終于和丫丫在元宇宙空間里團圓。夢幻般的虛擬空間生活在結(jié)尾短暫地勾畫了一張數(shù)字生命的烏托邦場景,但突轉(zhuǎn)的結(jié)尾,550W以一種不受人類操控的形象出現(xiàn),再次將之付諸泡影,這個發(fā)展出個體意志的550W竟然是諸多計劃在關(guān)鍵時刻失敗的罪惡源頭。
在此,我們可以明確電影里“移山計劃”與“數(shù)字生命計劃”之間二元對立的對抗模式,前者是一種自農(nóng)耕文明以來、扎根在土地上的、集體組織結(jié)構(gòu)的、代代生命繁衍不息的文明存續(xù)方式,后者則是一種寄托在邪惡不可信的科技革命之上的、強調(diào)個人主義、不對人類存亡負責的虛無主義的生命狀態(tài)。這兩種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便構(gòu)成了地球末日來臨時,《流浪地球2》所呈現(xiàn)的對于人類生存的核心哲學思考。從我主觀的角度來評價,這種哲學想象看似深刻宏大,卻是匱乏的。
如果是要表現(xiàn)一種人類救亡圖存的紛亂圖景,我們大可以發(fā)揮想象力,參照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歷史,那時的救亡圖存方案呈現(xiàn)出一種眾聲喧嘩的'“世紀末的華麗”,各種主義層出不窮,在無數(shù)的知識分子的實踐和反思多種方案后才走向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F(xiàn)在《流浪地球2》的問題就是敘事中“先驗性”地指導了我們?nèi)祟愐摺耙粕接媱潯保词褂刑照镜幕鸱N計劃,與他國的反對與干擾,表達得也很程式化),且憑借一種先驗性的自信,相信我們會被此計劃拯救,實踐會跟著理論走,如結(jié)尾階段周喆直的自信“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除了這個計劃之外主要表現(xiàn)的就是負面問題層出不窮的“數(shù)字生命計劃”,而沒有對多元的生存計劃進行更加具體的,實事求是的考察。就拿“數(shù)字生命計劃”的否定形式來說,“技術(shù)主義的焦慮”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科幻電影表達里顯得單薄,不能夠充分滿足觀眾對于“數(shù)字生命”的好奇心。比如我曾經(jīng)看過的科幻劇集《上載新生》,討論了資本對于數(shù)字生命的剝削與控制,現(xiàn)實中的貧富差距會在元宇宙里更進一步被夸大化——有錢人可以擁有最豐富潮流的“皮膚”和各種“道具”,窮人連看電子書都因沒有錢而不能解鎖全文,并用著2G流量維持自身的存在,沒錢的時候數(shù)字生命就進入了停滯。再往深入想想,如果數(shù)字生命被控制在元宇宙里無限996呢?資本主義和技術(shù)主義的罪惡合流,難道不比簡單地表現(xiàn)這些反對者都是盲目的墮落的要更加豐滿?況且,又如何能夠確認,即使“移山計劃”具有科學上的可行性,全世界的價值觀,就能為了生存目的而統(tǒng)一呢?這一定會是一個復雜的意識形態(tài)博弈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驗證了可行性即可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過程。
最后,來說說大家都關(guān)心的性別問題。還是我開頭的論點——“保守”,主要是在延續(xù)如今社會主流觀念里的秩序。吳京飾演的是一個國際空間站中的中國領(lǐng)航員,他身上兼具忠、孝、義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對理想男性特質(zhì)的表現(xiàn),唯一的“缺點”是偶爾流露出的憨傻,體現(xiàn)出主流電影里程式化的英雄男性正面中略帶有一些瑕疵的塑造方式。王智飾演的韓朵朵,應該帶給了許多女性觀眾以精神振奮——終于能看見一個業(yè)務能力不輸男子的女性宇航員了!
韓朵朵的出現(xiàn)的確讓人眼前一亮?雌饋碛⒆孙S爽,巾幗不讓須眉,與劉培強比武的時候能輕松撂倒對方,顯示出社會主義中國里女性能頂半邊天的勞動者力量。但是,接下來的情節(jié)里,這個女性形象在劉培強的求愛過程中卻又再次呈現(xiàn)出編劇想象力匱乏的一面——這么一個獨立果敢勇猛的女性宇航員,竟然被劉培強送出的一束紅色玫瑰花輕松打動?在緊急情況下大喊出“別弄壞我的花!”(大意),這句不符合人設(shè)的臺詞也預示著接下來順著劉培強想象的理想婚姻劇情發(fā)展——韓朵朵與他結(jié)婚,生孩子,做起了賢妻良母,罹患癌癥逝世后他再用紅色玫瑰花悼念她。自始至終,劇情里雖然展示了韓朵朵的過人職業(yè)能力,卻總是讓她在關(guān)鍵時刻被劉培強保護,也沒有讓她承擔任何拯救人類計劃的主導性工作。韓朵朵的身上呈現(xiàn)出經(jīng)典的“花木蘭困境”,如同戴錦華指出,“一邊是作為和男人一樣的人',服務并獻身于社會,全力地,在某些時候是力不勝任地支撐著她們的半邊天';另一邊則是不言而喻地承擔著女性的傳統(tǒng)角色”。換言之,花木蘭們可以短暫地表現(xiàn)她突出的能力,但最終仍然要在任務解除后回歸賢妻良母角色里,解除女性僭越的危機。
那么,如何從女性主義角度改寫韓朵朵的敘事線索?我想得先從那束花開始動筆——如同伍爾夫所寫,“達洛維夫人說,她要自己買束鮮花”。韓朵朵要親自大步而開闊地,自由而堅定地,走向那片災難后滿目瘡痍、寸草不生的廢墟里。呼吸著末日氧氣稀薄且驟冷的空氣,她彎身從殘缺的鋼筋水泥縫隙里,輕柔地摘出一束瘦小卻傲寒的鮮花。
《流浪地球》觀后感4
今天,我蜜看了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流浪地球》讓我深受感慨。
《流浪地球》是根據(jù)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jīng)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看完這部影片是我懂得兩個道理,第一什么是希望,希望是失敗者對成功的一種渴望;希望是死對生的.一種企盼;希望是寒冬對春的一種向往。正如影片中所說的那樣“希望比鉆石還珍貴”。第二,該片的主人公劉培強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三十五億個鮮活性命,舍己為人,所以劉培強這種鞠躬精粹死而后己的高尚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流浪地球》觀后感5
如果你要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么你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一直以來,到電影院里看電影對于我們家來說,是種奢侈。我很不明白,為什么在家里就可以看的片子,為什么要跑到電影院去看呢?并且很是浪費。今天我竟然和兒子一起看了兩場電影。
大早上把妞送到幼兒園,我和兒子趕到電影院的時候人家竟然還沒有開門!我倆在門口等了一會,人才越來越多。他們是來上班的。我和兒子想想笑笑,這么早來就為了一場電影!要是以前,真是打死我也不干這樣的事。
屏幕上來回滾動著播放時間和節(jié)目,有《流浪地球》、《飛馳人生》、《一吻定情》、《熊出沒》、《瘋狂外星人》等當前當紅影片。最終我們選擇了上午《流浪地球》,晚上和嘟嘟一起看《熊出沒》。其實我對電影電視真是一個白癡,看不出一個好與壞。有時候在家在愛人的強烈要求下和他一起看一部電影,看著看著我問的最多的就是“啥意思呀”,有時候看到最后還不知道講的什么,一句話我看不懂。電視劇還覺得都是泡沫劇,編的,沒意思。所以,我對明星、影視界一點都不了解。就像這次看《流浪地球》一樣,我本著陪兒子的心理來的。
電影開演一段時間,我在心里還在不停的問“啥意思呀?我怎么沒看懂呀?怎么還要逃到地下城呀?”“地球真的'會毀滅?”“這些車怎么都這樣呀?”一部科幻片,最后竟然還感動地流淚了。我被劇中宏大的場面震撼了,劇中一個一個驚險的鏡頭讓我心驚肉跳。
出了劇院,聽兒子給我講的一套一套的,我有點不甘心了。這么點的孩子都知道劇中每一步每一個鏡頭什么意思,我竟然什么都不懂。我開始在網(wǎng)上找資料,探尋電影及電影背后的故事。不探不知道,一探嚇一跳。原來劇中這么多細節(jié):為什么要抽簽進入地下城,為什么空間站里最后跟吳京交流用法語,最后所有正被撤退回家的國際救援隊后來都返回幫忙,而到達的次序卻是當年汶川地震中各國救援隊到達震區(qū)的次序,其中最后一位報名的中國下士李志是天津爆炸中犧牲的消防員,最后吳京的赴死,還有當災難來臨時,美國人選擇坐飛船離開,而中國人則想要拯救這個地球,他們想創(chuàng)造不可能完成的奇跡……這部片子的看點細節(jié)我才有點眉目。又了解了這部電影拍攝背后的故事:我們感嘆場景的宏大,是因為“能實景的全部做成了實景”,2003個特效鏡頭,“每個鏡頭改100版很正常,最多一個鏡頭我們修改了251版”,“那段時間我的腦子里全是特效鏡頭,整個人跟傻了一樣”郭帆如此說;10000多件道具,沒有一件道具市面上買得到,全部要全新設(shè)計、全新制作,復雜到一套宇航服要1100多個零件,一個頭盔構(gòu)造多達14層,7000人參與了電影的制作,而演員們要穿著輕則60多斤重則130多斤要穿一個多小時才能穿好只能尿在紙尿褲里的衣服一天不得休息……
了解了這些之后,我被他們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不禁有種想再去看一遍的沖動,也許只有深入了解了影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影片中的細節(jié),我們才能看出點什么吧。感嘆佩服他們的同時,我也在默默告訴自己:如果你要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么你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要真正看懂一部電影,最好先做好功課。帶著功課學習,會好的更多。我不懂是因為我沒有學習。
最后悄悄跟大家說一句,去電影院看電影時,帶著我們的工會卡,有優(yōu)惠哦。前提是工會卡里有余額。
《流浪地球》觀后感6
看完《流浪地球2》,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寫一點我對劇情的理解和對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體》地球往事的記敘方式,通過一個個關(guān)鍵時間節(jié)點勾勒出地球歷史的亙古延綿。
《流浪地球2》著重講述的是兩次危機——20xx年的太空電梯危機和20xx年的月球墜落危機。20xx年太空電梯遭遇恐襲,“方舟一號”空間站的墜落。20xx年月球墜落危機,因為“逐月計劃”的實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時如果突破了洛希極限,月球殘骸將撞擊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壞和大量人類傷亡。影片的重點也在這兩次危機的
《流浪地球1》著重講述的是20xx年的木星引力危機,借助木星引力的彈弓效應和獲取“點燃”木星的能量,渡劫之后地球擺脫太陽公轉(zhuǎn)軌道,宣告逃逸時代的結(jié)束,人類正式進入流浪時代,駛向半人馬星系(三體人老家)。
更具體的事件記錄和時間節(jié)點我還特意做在了一張時間軸,如下圖:
其實可以從編年史中看到,為了人類繁衍和文明延續(xù),我們自始至終都在并行實施3大計劃,每個計劃的命名在更改,在大眾視野中的存在感在變化,不同歷史時期所要完成的任務使命在調(diào)整。在此期間雖然有“星球派”和“飛船派”的陣營紛爭,但執(zhí)行計劃的人員——主角劉培強和圖恒宇,其實都參與到了各個項目里。
PLAN A “流浪地球計劃”-“移山計劃”+“逐月計劃”
PLAN B 早期空間站-“方舟計劃”-“領(lǐng)航員計劃”-“火種計劃”
PLAN C “數(shù)字生命計劃”
流浪地球計劃
“流浪地球計劃”體現(xiàn)了東方文明的價值觀傾向,有著農(nóng)耕文明傳統(tǒng)的中國人對土地抱有深刻的鄉(xiāng)愁情結(jié)和家國情懷,我們選擇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恒星。這其實是最有難度的計劃,但卻必須放在執(zhí)行的第一位,因為它意在保全大部分人類的利益。為此我們不惜炸掉月球,炸掉木星,只為擺脫來自死亡的太陽引力。那些用來“核威懾”的毀滅性武器,在危難時刻竟也轉(zhuǎn)化成了一線希望。
方舟計劃
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和視頻,我對“流浪地球計劃”這條線是比較清晰的。而“方舟計劃”發(fā)現(xiàn)了一些前后矛盾的問題,最終試著理清了一些細節(jié):
“方舟計劃”最開始是代表了西方精英主義人群利益,在計劃一開始就受到民眾壓力。20xx年,黑客取得美國政府的研究計劃并向社會公布。計劃書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資產(chǎn)3000萬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機會參加船票抽簽,恐慌的美國社會再次爆發(fā)大規(guī)模暴動。
20xx年,太空電梯遭到恐襲,“方舟一號”空間站被炸毀,4000千余人遇難,UEG被迫關(guān)閉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胺街垡惶枴比粘3洚斕胀ㄓ嵑臀镔Y集運的中樞,如果“移山+逐月計劃”失敗,“方舟一號”則駛向太空。至此可以理解為以美國主導的“方舟計劃”失敗。
現(xiàn)有資料是這么寫的:【20xx年,聯(lián)合地球政府(UEG)決議提出三大應對計劃:“移山計劃”“方舟計劃”“逐月計劃”,三個計劃并非競爭關(guān)系,而是互為備手關(guān)系!俊鴮嶋H上這里的“方舟計劃”應該不再是美國主導的,而是UEG主導的,如果與《流浪地球1》劇情結(jié)合,這里應該改為“領(lǐng)航員計劃”更為準確,同年劉培強參加的也是“領(lǐng)航員計劃”。
(另一則資料:與此同時,為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聯(lián)合政府集結(jié)全球航天力量,耗時三十年建造了“領(lǐng)航員號”國際空間站!邦I(lǐng)航員號”國際空間站將以十萬公里的相對位置伴飛地球,為地球提供預警、領(lǐng)航及通訊保障。)
隨后就是到了《流浪地球1》的劇情,20xx年木星引力危機,“流浪地球計劃”險些失敗,“領(lǐng)航員計劃”更名為“火種計劃”。
所以美國主導的“方舟計劃”不具有正義性,因為它僅代表少數(shù)精英群體的利益,在還未嘗試拯救大多數(shù)人類的前提下就選擇犧牲大多數(shù)。而后來UEG主導的“領(lǐng)航員計劃”和“火種計劃”都具有正義性,“領(lǐng)航員計劃”俏肆旌接氚櫸桑盎鷸旨蘋筆俏巳死轡拿韉難有ㄕ庥搿度濉分屑某鱸鋪烀韉拇竽允且桓鏊悸罰
數(shù)字生命計劃
“數(shù)字生命計劃”讓我想起去年高分動畫片《萬神殿》,根據(jù)劉宇昆(這位華人科幻作家翻譯了大劉的《三體》,讓《三體》被更多國外讀者看到)的短篇小說改編。影片講述的上載智慧(Uploaded Intelligence)跟“數(shù)字生命”有幾分相似。
不同的是,圖丫丫的意識被局限在一個兩分鐘的循環(huán)中。這又讓我想起《西部世界》第二季第四集,威廉的岳父迪洛斯被困在一個循環(huán)測試中,第149版本的迪洛斯。同樣的一段循環(huán),同樣的一個封閉空間,或許只有通過不斷的循環(huán)窮盡該意識樣本的反應可能性,才能收集完全樣本的原始意識素材,然后再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最終形成一個近乎于本體的意識。所以這種“數(shù)字生命”是否還是本體,就已經(jīng)存疑了,她也許已經(jīng)變成了新的物種——人與人工智能的.結(jié)合產(chǎn)物。所以在社會倫理上,也是需要討論的。
圖恒宇充當了一個錨定真實性的觸發(fā)器,他反復跟這個兩分鐘的女兒互動對話,再配合量子計算機Moss的算力,不斷分叉出n種可能性,當分支多到大量重合,可以合并相似項時,這個n值應該也就接近最大值了(這又讓我想起《西部世界》里所述,人類不過10247行代碼,學術(shù)界對自由意志的質(zhì)疑。)
所以說,圖丫丫是第一個“數(shù)字生命”,圖恒宇是她的人類老師。而Moss作為算力工具也在不斷觀察和學習圖恒宇與圖丫丫的互動關(guān)系,從550A一直迭代到550W,最終它也產(chǎn)生了自我意識——所以這兩位都是它很重要的老師,它一直在偷師學藝(而且它學的不是單一的人,它學的是兩人的關(guān)系互動)。所以在彩蛋里它對圖恒宇說,他是唯一的變量。以上僅為我自己的一種粗淺理解,理論上還能自圓其說。
科幻的意義
人類的邊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
20xx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與20xx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這種心情的對比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過去4年人類經(jīng)歷了艱難時刻,大疫之后的開放,也讓今年的賀歲檔恢復了一絲生機。另外《三體》的動畫片和連續(xù)劇也在熱播中,我們也正在目睹中國科幻的崛起時刻。
回想自己初中時閱讀《科幻世界》的快樂時光,讓我結(jié)識了中國科幻文學的那些杰出作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陳秋帆、錢莉芳、飛氘、夏茄……雖然他們寫的作品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但他們的名字我依然還記得。如今30多歲的人了,還會讀一些科幻作品,實際上還有很多課要補,尤其是國外的科幻巨頭。作為一個文科生,時常遺憾自己沒有學理,那些物理化學生物知識并沒有深入了解,但不給自己設(shè)限,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已經(jīng)足夠。
每每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影視還是文學,看完后總會不禁去問科幻是什么,科幻的意義是什么?苹没蛟S就是在科學的框架之下進行幻想與組織,最終引向?qū)θ祟惔嬖谝饬x的詰問吧。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人本身的討論,人類的邊界在哪里?人類會進化嗎?人類會滅亡嗎?我們?nèi)ハ蚝畏?我們的愛會失去嗎?/p>
我們需要一些無用的思考及實踐,在這個意義被消解的時代中,我其實特別怕自己被異化。而實際上作為一顆公司的螺絲,我難免會忘卻自我實現(xiàn)的初衷,人始終保持清醒是很難的。在這個賽博朋克已然成為現(xiàn)實的今天,我們需要反復審視科技帶來的利弊,因為它也是促使我們異化的變量。人類的邊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滅。
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也去閱讀科幻,讓ta從中獲得思考與感悟,讓ta找到自己的熱愛并執(zhí)著下去。而我也會守護這份愛,讓文明可以延續(xù),而非僅僅是基因的繼承……
就像大劉所說:給文明以歲月,而不是給歲月以文明。
《流浪地球》觀后感7
大年初六,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電影《流浪地球》。第一次,我看電影的時候哭了。媽媽問我為什么哭?我回答說不知道。真的,眼淚是不由自主流下來的。
作為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這部電影的很多詞語我聽不太懂,不過故事情節(jié)大概還是明白的。《流浪地球》講得是因為太陽變化,使地球氣候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不得不轉(zhuǎn)移到地底下生存;而為了讓地球能夠離開太陽,人類造了很多的發(fā)動機,并想借助木星的引力離開太陽;結(jié)果發(fā)動機產(chǎn)生故障,使得地球和木星即將相撞。為了挽救地球,人類最后決定點燃木星。
而讓我流淚的情節(jié)也是在最后這里。為了點燃木星,劉啟冒著生命危險沖過了重重障礙,差點掉進了萬丈深淵;劉啟的爸爸駕駛著空間站直接撞擊木星,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從世界各地趕過來的人們一起合力推針,放棄了和家人最后團聚的機會……這個時候,大家只有一個名字——地球人。最后,地球終于活了下來!
我終于明白自己為何流淚了,是因為大家為了希望一起團結(jié)奮斗的.樣子。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希望的力量,看到了團結(jié)的力量,看到了奮斗的力量。有了這些力量,人類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
《流浪地球》觀后感8
又見神仙打架的春節(jié)檔,時隔三年,影院終于又重現(xiàn)了座無虛席的盛況。口碑和票房上,《滿江紅》后來居上,逆襲《流浪地球2》成為20xx年的春節(jié)檔冠軍。一部是懸疑喜劇,一部是硬核科幻,雖然分屬不同的電影類型,但都在各自領(lǐng)域做到了極致。只因個人更喜歡視覺效果震撼的電影,所以推薦了地球2。
從制作上看,地球2明顯比1更加優(yōu)良,大場面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從無人機大戰(zhàn)、飛機追導彈,再到太空電梯墜毀、炸毀月球,讓觀眾結(jié)結(jié)實實地感受了一把視覺盛宴。
從演員上看,地球2不僅請到了劉德華加盟,更是有吳京這一國內(nèi)影史票房第一人坐鎮(zhèn),李雪健、沙溢、寧理等老戲骨參與,相比第一部演員的青澀,地球2的演員演技無疑更為精湛。
地球2分成了三條敘事線,分別是李雪健的高層決策線,吳京的實際操作線和劉德華的虛擬生命線,三者通過拯救地球這一紐帶進行了連接,三者各有各的`精彩。限于電影的篇幅,三個小時并不能完整地講透每一條線,但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伏筆,無疑更能吸引觀眾去看《流浪地球3》,而這正是國內(nèi)電影的一大可喜之處,國內(nèi)從地球1開啟科幻電影紀元開始,終于迎來了真正的科幻類系列電影。從電影發(fā)展看,重工業(yè)電影將是電影的一大發(fā)展趨勢,無論是更加精美的畫面,還是更加逼真的特效,都將更好的助力電影行業(yè)的發(fā)展,甚至可能會在其他領(lǐng)域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這種良性循環(huán)無疑將為電影行業(yè)注入更多活力,這種變化比產(chǎn)出一部高質(zhì)量的電影更值得讓人欣喜。
另一個可喜之處是地球2展示了真正的中國元素。一直以來,我們覺得熊貓、太極、紅燈籠,貼紙、京劇、中國結(jié)等才是中國元素,但細想這些元素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還只停留在中國元素的表面,真正的中國元素應該是愚公移山,是“危難當前,唯有責任”,更是“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中國元素的核心是中華文化的輸出,就像地球2里國人用行動說服全球支付流浪地球計劃一樣。新的一年里,期待我們也用行動繼續(xù)展示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
最后,春節(jié)將盡,新的一年已經(jīng)開始,前路漫漫,讓我們一起在流浪地球的片尾曲中“開啟新征程”。
《流浪地球》觀后感9
未來的某一天,太陽進入衰竭期,向紅巨星演變,體積不斷膨脹,預計百年內(nèi)就會吞沒地球,人類為求生存,終于團結(jié)一致,開啟末日求生之路。
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天災面前亦是如此。還記得那位犧牲自己,點燃人類生存之火的宇航員劉培強嗎?還記得那位為兒女在困頓難行之中仍能迎難而上,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給予劉啟與韓朵朵家的溫暖的姥爺——韓子昂嗎?還記得那位雖叛逆但識全局,護妹妹,保大家的“不良”青年劉啟嗎?他們,作為中國人的脊梁,成為一座座歷史不朽的豐碑,必將激勵更多人奮發(fā)向前。
吳京飾演的宇航員劉培強,在得知莫斯(智能機器人,接受聯(lián)合政府指令)因地球錯過了最后的逃離時間,被木星引力吸引即將相撞,竟想拋棄地球上的人類,實施“火種計劃”后,毅然沖向駕駛室,用伏特加點燃駕駛室,完成最后的五千公里路程?吹絼⑴鄰娖崎T而入的那一瞬間,我不禁熱淚盈眶。他明明可以不管地球上人們的死活,他明明可以在宇航空間站里活下去,成為火種計劃的執(zhí)行者之一?伤,為了地球上更多人們的生存,犧牲了自己,成為木星上最亮的的`啟明星,對視著兒子劉啟,為他指明了前進方向。
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更是喚醒了無數(shù)人對爺爺?shù)乃寄。他已是耄耋之年,仍然身子骨硬朗,愛著劉啟與撿來的孫女韓朵朵,但潤物細無聲,他無聲的愛起初不被年輕氣盛的劉啟理解。起初韓子昂一直在只想保住兩個孩子的小我格局、最終升格到拯救全人類的大我境界。他是曾經(jīng)生活在地球表面的老一輩代表,回憶著老伴咸的不能再咸的蔥花面,緬懷著過去沒有人關(guān)注太陽,只關(guān)心錢的的歷史。他的死,是舍生取義,舍己為人的家國情懷的生動體現(xiàn)。他的死,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節(jié)的淋漓展現(xiàn)。審視我們自己,一遇到困難便挑肥揀瘦,拈輕怕重,不肯行動;一遇到事故便抱著只關(guān)注自己利益,他人死活與我無關(guān)的漠視態(tài)度。韓子昂的死,給了自私自利的人們一記當頭棒喝。
“不良青年”劉啟,雖在初入地下城時對爸爸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謾罵父親“就是因為你害死了我媽”。經(jīng)歷了太多挫折磨難,從幼稚到成熟,從叛逆到理解了父親與爺爺?shù)目嘀裕罱K蛻變?yōu)橐晃豁斕炝⒌氐哪凶訚h。同時他也告訴了我們,別在失去親人的時候,才理解到他們的愛。我們要多多理解與包容父母,他們也有他們不能倒出來的苦水。
電影開篇便提到太陽已經(jīng)“死了”,可最終在全人類的努力下地球活了。天災壓不斷人類的脊梁,因為它不能壓破人類永不服輸,決不放棄的內(nèi)心?傆幸活惾,愿做無怨無悔的逆行者,挽狂瀾于既倒,撐大廈于斷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與他們手拉手,心連心,同心同德,邁步向前。
《流浪地球》觀后感10
今天是20xx年1月23日,農(nóng)歷正月初二,每年正月都很期待新上映的電影,只要有時間我一定會去看,看電影也是我的愛好之一。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2”,被中國精神所感動,“危難當前,唯有責任”在“戰(zhàn)士”心中激蕩,他們無懼生死,勇敢沖向為保護人類家園的第一線,這就是中國精神。
非常振奮人心的一句:“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不計犧牲,不計存亡。相信中國航天員即便用生命為代價,也最終為完成自己的責任。最終中國人做到了!
一句句經(jīng)典臺詞,一幕幕感人的畫面震撼著我的心。讓我更加明白堅定信念相信自己的'人,因為相信的力量,總會有奇跡出現(xiàn),總會化險為夷,最終取得想要的、滿意的結(jié)果!
《流浪地球》觀后感11
劇情發(fā)展上,有四分之三的時間,看得我有些尷尬,零碎過多。在很多關(guān)鍵節(jié)點,比如援救杭州那里,情感也沒有得到釋放。人物性格與情感的發(fā)展也確實不夠立體。人物的成長,這個在主角,也就是兩個孩子的角色上,展現(xiàn)的太少太突兀,也太直白。只有在劉培強自殺式拯救世界的時候我才有了些情感帶入。然后在韓朵朵全球廣播那里,尷尬的感覺卻達到了最高......
其實整體上感覺還是類似于《后天》式的災難片,除了改變了它的藍色調(diào)。而末世科幻的那種世界觀設(shè)定,包括人文、科技、社會、政治等,也沒有完全的系統(tǒng)的'展現(xiàn)出來,或者說展現(xiàn)的太少了,使得大劉世界觀在電影中的展現(xiàn)變得不夠完善,非常片面且零星,大大減弱了科幻感。而凸顯我國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帶著家園流浪),也沒有進行強調(diào)(也就是在前期沒有凸顯帶著地球走和尋找新家園的理論PK)。
另一方面,在科幻背景下的人性以及人類理想與現(xiàn)實邏輯的沖突也沒有展現(xiàn)。科幻電影所特有的感性理性沖突、天地不仁、科技孤冷、無奈與悲憫,在大劉的書中都有,可偏偏都被這部電影拋棄了.....不過,總的來說,作為我國的科幻片,個人認為已經(jīng)是目前水準最高的一部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12
春節(jié)期間,我看了一部電影《流浪地球》,你看了嗎?這是一部科幻影片,主要講了因為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它的熱量會慢慢侵蝕我們生活的地球,這樣包括地球在內(nèi)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和毀滅。人類為了自救,為了逃離太陽系,建造了一百座行星推進器和七十一座行星轉(zhuǎn)向器,而且還建造了一座宇航員空間站幫助地球前進。還在每一座行星推進器下面建造了一座地下城市。
十七年過去了,地球離太陽越來越遠了。地球飛到了木星附近,被木星強大的吸引力吸住了,很多行星推進器因為受到木星吸引力而關(guān)閉。要是關(guān)閉行星推進器,地球就會更快與木星相撞,在這關(guān)鍵的時刻,全球救援隊出動救援和維修。由于救援維修錯過了最佳時機,就在地球?qū)⒁粴绲臅r候,一位宇航員的兒子劉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讓行星推進器的熱量噴到七千億公里高,就可以與木星吸收地球的大氣發(fā)生點火,把地球的方向改變?墒牵行峭七M器的熱量只能噴到五千億公里高,這該怎么辦?劉啟的爸爸——宇航員空間站的一位宇航員想到了一個辦法,宇航員空間站有三十萬噸燃料,只要把太空站燃燒就可以把兩千億公里給補上。偉大的宇航員為了拯救全球人的生命,開著空間站飛進了火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最后成功的救下了所有人。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我們國家未來在太空領(lǐng)域的發(fā)展讓人自豪。只有國家強大、民族強大,我們每一個人才會強大。通過觀看電影,也讓我明白了,美麗的地球——我們的家園,生活在其中的人們都有責任愛護它、保護它。所以我告訴自己,一定好好學習,將來也要像這些宇航員一樣保衛(wèi)我們的地球家園《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觀的人不計其數(shù)。電影院里觀眾滿滿當當,為這樣一部超越現(xiàn)實的作品“助陣”,宏大的場景、動人的情節(jié)、壓抑的悲劇……從津津樂道轉(zhuǎn)向沉默無聲,電影帶給觀眾非同尋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園,北京、上海、濟南、杭州……一個個地標在電影里出現(xiàn),沒有久別重逢的喜悅,那極寒天氣里,我們已經(jīng)找不到絲毫的溫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個個地球人送給了災難,僅存的轉(zhuǎn)移到地下空間,再也無法享受藍天與空氣,再也無法感受四季的美好。失去的,正是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擁有的,正是我們明天要失去的。整個地球都是命運共同體,想盡千方百計,讓地球可以安全的去流浪。賴以生存的地球,成為人類命運的一葉扁舟,何去何從?這樣的開頭,實在讓觀眾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黃色的校車、熟悉的大廈……我們的'生活已經(jīng)無法回到過去了,只能往遠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園?桑覉@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紐帶。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爺孫之情、同事之情、戰(zhàn)友之情……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唯有這些感情值得讓人落淚?赐赀@部電影,災難我們可以咬緊牙關(guān),情感卻無法控制。人類的眼淚是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從大海邊的陪伴開始,父子之間有了某種默契,語言傳遞著關(guān)心,行動詮釋著大愛。當吳京扮演的父親為拯救地球而毅然飛蛾撲火的時候,情感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此處無聲勝有聲,多少觀眾已經(jīng)無法按捺自己的情緒……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間讓我們看到了人的偉大,父親的偉大,也看到了人性的義無反顧——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為因為他(她)把每一次行動當成詮釋生命的意義的最好機會。
在很多人看來電影中主人公的果敢與堅毅為影片增彩不少。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有在苦難與艱險面前才會煥發(fā)出新的活力;氐絺人,所謂勇敢是一種人生選擇。并不是哪一個生來就是勇敢的,人在面對危險的時候,自保是本能。我們不能渴望每一個人在面對挑戰(zhàn)的時候都如此堅毅果敢,選擇是自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勇敢的人有著豐富而趣味的生活,他們從來不擔心在舒適的環(huán)境里一蹶不振,舒適對他們來講意味陷阱還和考驗。想到一個很老套的問題:假如生命還只有七天,你會如何選擇?電影給我們這樣幾個提示:和家人在一起,安靜而平和的與世界握手言和;心懷希望,勇敢去抓住最后的機會一搏……忽然明白:勇敢是對希望的堅持,是信仰所在,是人性中的光。
“冰終將會化成水!痹谏虾5镍櫆现忻鼞乙痪,兩位劇中人感慨著上海的冰天雪地,曾經(jīng)的繁華煙消云散,冰冷冰冷的,世界還會好起來嗎?正是因為這份相信,人才一次次的在災難中獲得永生。這個時代,希望是最珍貴的。想到一篇文章中說過:世界上沒有最壞的事情,只是還沒有結(jié)束而已。所有的事情在風云變幻之后都會有好的結(jié)果,要充分地相信。當受困于一片沼澤,要相信可以活著爬出;當烏云遮蔽了天空,要相信太陽依然光芒四射;當時光一年一年溜走,要相信青春是一種態(tài)度;當朋友離你而去,要相信生命里還有生動的相遇……相信愛,相信自己,相信世界,即使真的有一天地球去流浪,我們也可以始終保持一份甜蜜的初心。
希望在每個人的心中燃燒,每當災難來襲,絕望之中的希望,尤為珍貴。地球在流浪,正如生命之舟在風雨中顛簸。拼死一搏,我們終將戰(zhàn)勝恐懼,到達彼岸。愛的世界里,人類何嘗不是在一次次流浪?有太多的真感情被藏在表象之下,信任斷裂,自私與貪婪瘋長,一張張臉已經(jīng)扭曲變形。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人們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知道如何安頓好自己的心靈,不知道如何愛這個世界。粉飾的笑臉,空虛的靈魂,無以言表的不屑一顧,流浪,地球就是人的隱喻。沖破藩籬,需要人自身的勇氣和力量。
電影中巧妙地插入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道出回家的渴望;丶遥屪约鹤兂梢坏廊岷偷墓。宇航員的回家是一種悲壯,地球人的回家是一份長情。家是人精神的寄托,無論走多遠,都牽連著游子的心!读骼说厍颉分械厍蛟倩氐皆瓉淼奈恢米兂闪艘环N奢望,人回到地下城的路中變成了浩劫一場,越是難以抵達的,越是值得去嘗試。回家之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不曾背離。一次次外出,也是一次次回家,走得越遠,家在心里越清晰。鄉(xiāng)情濃郁,我們都是長不大的孩子。
未來已來,在春天里開出一朵朵生命之花,讓我們在地球的懷抱里安靜做夢。
《流浪地球》觀后感13
寒假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妹妹一起看了流浪地球這一部電影,它主要講述了:太陽真在迅速衰老膨脹,在五百年內(nèi)整個銀河系包括地球都統(tǒng)統(tǒng)會被它給吞沒。但是,為了拯救地球,人類提出了一項名叫“流浪地球”的宏偉計劃,即傾全球人民的力量,在地球的表面上造出了數(shù)萬座推進發(fā)動機以及轉(zhuǎn)向發(fā)動機,把地球推動出銀河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劉啟四歲的時候就離開了他,乘著火箭前往國際太空站,一眨眼的功夫,劉啟長大成人了,他帶著他的妹妹韓朵朵偷偷跑到地面上,去開他們姥爺韓子昂的運輸車,結(jié)果不僅僅遭到了逮捕,而且還遭遇了地球被木星的引力脫離軌道,向木星駛?cè),為了阻止木星與地球相撞,他們不得不加入拯救地球行動。
這一部電影十分感人,當我看到劉培強和兒子劉啟告別的那一段時,我的淚忍不住就嘩嘩的'流了出來,在這部電影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一個詞語叫希望,并且令我有影響最深刻的人—韓朵朵,她是在地球停轉(zhuǎn)的第十七天被姥爺韓子昂收養(yǎng)的,最終成為了劉啟的妹妹,在于哥哥劉啟高空救援體現(xiàn)出了一種兄妹之間的情感,她說她在整個過程中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可是,我認為她,她在這個電影里面的作用起的最大,是她用語言打動了人們,讓人們打起了精神,使她拯救了世界。
這部電影令人感動不已,但也同時告訴我們要守護者我們的星球,保護我們的家園— 地球,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流浪地球》觀后感14
如果擔當有密碼,密碼在哪里?
“危難當前,唯有責任,團結(jié)是需要代價的。”在聯(lián)合國大樓,我的思緒遇見了那個蒼顏莊重的老者。一身中山裝,一份演講稿,肩上背負的是全人類的命運。年邁的你,本應享受天倫之樂,卻仍在政治一線為了地球而奮斗。“人類啊,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統(tǒng),都用在了彼此毀滅之上!痹跒碾y面前,在注定的“不可能”面前,你是如何保持那份哲理和悲嘆呢?如果擔當有密碼,你的密碼到底在哪里呢?深陷政治漩渦的你,又是如何堅守內(nèi)心的那份希望不被現(xiàn)實所侵蝕的呢?如果執(zhí)著有密碼,喆直,你的密碼又是什么呢?
“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的,出列!”在空間站中,我的思緒遇見了那副錚錚鐵骨。他們說你不尊重個人意志,強迫他人做出犧牲,這公平嗎?是的,這不公平,并且對你們來說永遠不可能公平。每個人都有自己思念的人,舍不得的人。為了拯救地球,需要一批人執(zhí)行“有去無回”的任務,你知道這危機重重,可是你從沒有想過退縮。就是因為一直有你們這樣甘愿選擇不公平的人,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守護家園,保護人民,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延續(xù)。張鵬,在注定的死亡面前,你又是如何保持內(nèi)心那份熾熱的勇敢的呢?如果奉獻有密碼,你的密碼在哪里?如果信念有密碼,這密碼又是什么?
“我只想讓我的家人活著!”在550W的鏡頭下,我的思緒遇見了你,劉培強上校。在對航天員要求的絕對理性下,你卻將人之常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是啊,你參加航天員最根本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家人獲得進入地下城的資格,面對550W冷漠無情的回答,又有幾個人能保持理性,情緒不崩潰?“咱們還沒轉(zhuǎn)正,不享受醫(yī)療保險!”面對戰(zhàn)友的呼喚,你沒有選擇和他們一起撤退,而是將他們送走后自己一個人應對。這,難道不是中國航天員的擔當嗎?“根據(jù)歷史分析,人類的命運取決于人類的`選擇。”“我選擇希望!毕M嵌嗝疵篮,就算它再渺小也會有人去相信。正如周喆直所說的:“我信,我的孩子會信,孩子的孩子會信!比祟惖拿\,就是希望的傳承。如果,親情有密碼,你的密碼在哪里呢,培強?如果,希望有密碼,你的密碼又在哪里呢?
我思索著,到底是什么能打破空間的阻隔,使他們將全人類的命運視為己命?直到我再次讀到那首小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哦,我懂了。那是一份對社會的擔當,是一份對故土的守護,是一份對家人的關(guān)愛,是一份對未來的希望。這,就是他們共同的密碼!
《流浪地球》觀后感15
終于,我在電影院看到了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赐曛螅浅U鸷澈透袆。宏大的敘事格局,炫目的特效制作。在一瞬間我以為這是一好萊塢大片。因為這部電影的特效制作,真的是我看過的國產(chǎn)電影中最好的。
但是和別的爆米花電影又有所不同!读骼说厍颉凡恢皇呛唵蔚谋谆娪。在宏大的特效場面之下,還有很多東西值得讓人深思。其實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不太喜歡劉啟這個角色,感覺他沖動,蠻橫,只會怪別人,尤其在大樓里運輸“火石”時,他堅持先運人,讓人覺得他是個自私的人。后來大樓崩塌,他把姥爺?shù)乃拦肿锏搅司仍犻L王磊的身上,卻沒有考慮到那個在臨死之前還努力幫他姥爺生存的戰(zhàn)士趙志剛,他也死了。隊長也很傷心,而他卻只會一味地抱怨。
但仔細想來,劉啟也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從小失去母親,憎恨父親,姥爺帶他長大。他的人生在地下城度過。姥爺和妹妹就是他的全部。在末世來臨的時候,又有誰能做到大義凜然,舍己為人呢?他其實已經(jīng)很棒了。他其實有機會開車回到地下城。在地下城中與地球一起灰飛煙滅,但是他沒有,他很勇敢。他敢想,敢做。
不止他一個人想到了點燃木星(劇中后來也交代了其他專家也有這種想法,但被否決了),但只有他把這個想法付諸行動。細細想來,劉啟其實就是末世人類的鏡子,習慣了恐懼,但又不恐懼。就像影片最后說的,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我們還在害怕什么呢。
【《流浪地球》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流浪地球影評11-07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10-07
流浪地球酒駕溫馨標語08-21
《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03-21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1-17
《流浪地球》觀后感[經(jīng)典]09-28
《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09-19
《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07-07
【精選】流浪地球觀后感07-05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