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影《芳華》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芳華》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芳華》觀后感1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來最喜愛的一位作家,偶然從她的第一本《陸犯焉識》開始,緊接著從《天浴》、《扶!返健缎∫潭帔Q》、《媽閣是座城》,從《霜降》、到《老師好美》、《誰家有女初長成》···一發(fā)不可收拾。嚴歌苓的文字有種與生俱來的吸引力和沖擊力,她塑造故事總是“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不需要聽外面的評價,讀著讀著你就能感受到她太會寫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幾乎都被拍成了電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著屏幕的第一眼,腦海里跳出來的兩個字:優(yōu)雅。嚴歌苓從頭到尾有一種淡淡的樸實和真誠,那種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書卷氣的平靜、寧和掩蓋了她本身所經歷的的歲月滄桑,可是這種樸實和真誠里又有著一種嚴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這也是讀她故事給人感覺的熱烈與冷靜,繁華和蒼涼,時而通暢流利,時而曲折揪心般復雜的所在。聽嚴歌苓講座,她說話的語調總是不急不緩,溫和平靜,甚至于還有些拖著小女生氣息的尾音,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來我才知道,嚴歌苓新作《芳華》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個一貫喜歡塑造邊緣化的女性人物的嚴歌苓在《芳華》里卻一反常態(tài),著力刻畫了那個年代部隊文工團里主人公“老好人”劉峰的形象,劉峰對林丁丁的后背觸摸導致“好人”劉峰結束了他的英雄時代,而劉峰對小曼的托舉觸摸則給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們都因為那一記觸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軌跡。
面對那人格幾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劉峰后來眾叛親離,她說,“一旦發(fā)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我們高不了,我們要靠一個一直高的人低下去來拔高,要靠相互借膽來體味我們的高!
小說的最后,劉峰罹患癌癥,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顧了三年,直至去世,這是小曼對劉峰當年touch的回報嗎?我想,那遠遠不止是回報,更多的是在人生際遇不經意的偏離和嘲諷中似冷似熱的依戀。
這么多年來依然對嚴歌苓毫無抵抗力,還是因為她的每一本書讀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心塞很久。這種心塞不會給人帶來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從作品里迸發(fā)的力量讓人進入對人物,對時代,對現在的人性的種種思考。
人果然還是自私的動物,面對劉峰“老好人”的完美,人們一邊享受著他的善意,又見不得他的出類拔萃,總想從他身上尋出一些蛛絲馬跡,好佐證這一類人也有如同他們自己一樣的'狹隘,卑劣和陰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這樣,無論在那個時代都是可有可無的,善良總是最廉價,我們從小受著那些“向雷鋒學習”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貼上“好人”的標簽,那些肆無忌憚地猜疑和背叛隨之都來了。而面對這些,你,只能是一個好人,否則你之前的種種,都會是“作秀”,此時那些人就終于可以揚起他們的嘴角,嘲諷道:“看啊,這就是那個好人···”
命運無常,人性多變。書中最后的結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沒有好報,這個“活雷鋒”并沒有被時代所包容,落水之后還引來一頓痛打,何小曼又何嘗不是呢?所以,嚴歌苓的作品向來在揭示社會底層的一些罪惡上時毫不留情面的,我們能洞悉平凡中的偉大,卻也能窺測到偉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無論是哪個年代,無論大人物還是小角色,平凡或偉大,卑微或高尚,最終都會芳華落盡,或許,我們需要的是那多一點點的慈悲。
電影《芳華》觀后感2
《芳華》講述了文革后期文工團中的故事,團里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經歷過戰(zhàn)爭、解放、改革開放后,應和平年代的需求而被解散。在解散前,了解時局的人已開始準備轉業(yè),一個接一個離開了軍人隊伍;而穗子不愿面對改變,堅持要留下來,并用自己的金項鏈給戰(zhàn)友做了牙托,只為他能繼續(xù)留在軍人隊伍。但解散文工團勢在必行,直到不得不離開的時候,她依然不愿接受現實,好在最后考上了大學。
在我們的時代里,同樣有很多人只愿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愿接受大環(huán)境的改變,但外面的生活日新月異,你不改變,必然被社會拋棄;而當你站在社會隊伍的后面時,你眼里的社會一定是非常悲傷的,因為你只能看到和你一樣被社會拋棄、跟不上隊伍的人,每天牢騷著對社會的抱怨、對生活的無奈、對命運的咒罵,你絕看不到走在時代前沿的人對自己的追求。而力量總是向著努力的人的,你接受時代的改變,并努力跟隨它,你的眼睛才會看到更多的'機會。
主人公劉峰,是文工團公認的活雷鋒,每年都會得到軍人隊伍給的各種獎項、榮譽,別人不愿意做的事,他做;別人做不了的事,他做;只有他有的進修機會,他卻讓給別人……他是不折不扣的好人,卻因為愛情被下放連隊。我不想說是鄧麗君的歌害了他,也不愿責怪林丁丁的落井下石,她只是想保護自己而已。但是看到組織審訊劉峰的時候,我是真的覺得“惡心”。
影片中對此事有一段解說是這樣的:“一個總做好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突然對你說他惦記你很久了,讓你感覺驚悚、惡心、辜負!睂τ谶@件事,我同樣感到驚悚、惡心、辜負。在偶像劇中,每一個女生都巴不得被這樣的男孩子惦記上吧!東華帝君愛上小鳳九不是也讓我們拍手稱贊、心動神移嗎?!怎么到了劉峰就是被腐蝕了呢?這大概就是年代的力量吧,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思想的力量。直到現在依然流傳著一句話:“貞女失節(jié)不如老妓從良”,千好萬好的一個人,犯一點點錯似乎都應該被千刀萬剮。但是劉峰愛上林丁丁又有什么錯?活雷鋒不能有愛情嗎?在我看來,應該是他錯誤的表達方式吧,畢竟他強行抱了人家……唉,還是鄧麗君的歌害了人家呀……
“錚錚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蹦鞘嵌嗝戳钊丝筛杩善氖吩姟R徊坑捌,讓我看到時代前進的車輪碾壓出悲痛的轍印。我不禁想,如果我們生活在那個年代會怎樣?會不會也在希望中努力、在努力中絕望、在絕望中吶喊、在吶喊中死亡?在我們回頭看過去的年代的時候,忍不住唾棄他們的愚鈍,但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又好到哪里去了呢?
或許,我們的時代已經很好了,雖然鋪天蓋地的真假消息在身邊炸開了花,快節(jié)奏擾亂了步伐,但信息時代讓我們更便捷地認識了世界,比起改革開放前,已經好太多了,比起我們的父輩、祖父輩,已經太幸福了。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如何能不享受當下,不感恩前人建設的和平年代,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歲月?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又如何能不奮斗,不致敬鮮血染紅的歷史,不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而奮發(fā)圖強?
我們的青春該綻放,體現自己的價值,追隨自己的心意,將眼前的茍且變現幸福;
我們的芳華當奮斗,擼起袖子加油干,讓詩和遠方現在就來。
電影《芳華》觀后感3
9月21日,由馮小剛執(zhí)導、嚴歌苓編劇的電影《芳華》在甬城展映,筆者有幸觀看了這部電影。
馮小剛用很有度數的紅酒來形容電影《芳華》,一大杯酒喝下去,整個人就暈在其中了。自古青春和愛情從來都不會局限在時代的隔膜里,熱血、激情、躁動、純真、美好,兩樣人生一樣青春,都散發(fā)著追逐理想的芬芳。
電影《芳華》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以70至80年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一群正值芳華的文藝兵,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里,初嘗成長中的懵懂愛情,經歷出乎意料的命運變數。
你的故事我的芳華
你的故事寫滿我的芳華,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運,但那些故事在彼此的芳華里綻放著奕奕光彩。
電影中“活雷鋒”劉峰(黃軒飾)是一個在文工團里不被認可的存在,而受到劉峰照顧被文工團破格錄取的何小萍(苗苗飾),從到文工團的第一天就成為了一個“笑話”。文工團女兵蕭穗子(鐘楚曦)作為何小萍這個“笑話”的見證者,因為父親被打倒這樣的經歷,蕭穗子對何小萍和劉峰的遭遇充滿了同情。在劉峰和何小萍無意中卷入殘酷的戰(zhàn)爭之后,命運巧合,蕭穗子與二人重逢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
影片以蕭穗子的第一視角“我” 作為電影的敘事者,見證了劉峰、何小萍等文工團青春少年們大相徑庭的命運,具有很強烈的'代入感。
美好歲月悲情泣歌
影片開始部分營造的都是歡愉的氣氛,歡快的舞蹈、音樂,食堂里的愉快用餐,“活雷鋒”街上抓豬的戲謔搞笑,讓人感覺放松,但美好之后往往是令人心酸的疼痛。有多美好就有多悲情,這正是導演的聰明之處,伏筆埋的悄無聲息。就像心掉在地上摔碎還要被踩上千腳,前后反差形成了強烈的戲劇沖突,很能抓住觀眾的心。
劉峰表白喜歡的女孩,情不自禁擁抱女孩被好事者撞見,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劉峰被下放到邊防伐木連;受到劉峰照顧的何小萍對文工團失望透頂,因為抗爭被迫離開文工團到野戰(zhàn)醫(yī)院當護士;而蕭穗子終于有勇氣送出第一封情書的時候卻被戰(zhàn)友截胡。這些打破美好的意外讓人深感無奈,無力反抗。
從戰(zhàn)場回來后的劉峰和何小萍都成了英雄,但是沒人清楚英雄背后承受的東西。一場殘酷的戰(zhàn)爭,劉峰丟了一只胳膊,從小就遭人白眼受盡欺負的何小萍,突然之間成為英雄讓她精神崩潰失常美好再次被撕碎,毀的徹底。當何小萍被音樂喚醒,操場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撼動人心。這是理想的光華,散發(fā)著誘人的芬芳。
兩樣人生一樣青春
電影用一鏡到底的藝術手法來表現戰(zhàn)場的殘酷,6分鐘的長鏡頭非?简炑菁、攝影技術,但是馮小剛運用的爐火純青,整個畫面都處理的非常好,直擊人心,視覺沖擊非常強烈,觀眾仿佛就置身在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場之中。雖然影片中有戰(zhàn)爭戲,但是導演選擇了模糊戰(zhàn)爭,弱化戰(zhàn)場廝殺,而是以此為故事背景,以此為故事跌宕起伏的誘因,促使這群文工團的青春少年成長成熟。
即使我們和那個時代有距離,即使我們并不了解那樣一代人的經歷,但是電影《芳華》做到了讓我們無障礙觸碰。這是一段隔著時空的對話,向我們講述屬于那一代人的熱血青春。一樣的青春特質,點燃人們內心的熱血激情的火花,向理想致敬,向各自的芳華致敬。
電影《芳華》不只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更是一種對青春的留戀。雖然面對命運的安排,渺小的人們無力抗爭,但是酸澀無奈里有我們不屈的追求。誰的青春不芳華,理想終將在青春里綻放光彩。
電影《芳華》觀后感4
劇情介紹:《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zhí)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鐘楚曦主演。
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fā)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電影《芳華》不象宣傳的那么好看,很一般!睈廴诉呄赐,邊對我說。
你什么時候看的?我問。
“昨天晚上在騰訊視頻上看的。”
我沉吟了一下。
想起去年《芳華》首映時,媒體跟網絡給以那么高的評價。同愛人的看法形成了很大反差。我不能說什么,因為我還沒有看。
當晚,我買了一個月的騰訊會員,認真地看了一遍電影《芳華》?春,對愛人的看法很有同感。
很遺憾,我不能贊美《芳華》,在我看來,該片故事情節(jié)平淡,人物朔造單薄,既無厚度,又無深度。影片試圖通過文革中,部隊文工團兩個青年演員的悲慘命運,反映那個年代社會生活的縮影。但影片又想躲避對那個時代真正的討論,使人物始終缺乏立體感和深度。
看點一,男女主人公的悲慘命運。男主人公李峰命運的轉折點,是他向林丁丁表白愛情時開始的。李峰與林丁丁既無感情基礎,又無戀愛經歷,偶然的機會他倆來到練功房,李峰向林丁丁表示愛情,在林丁丁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李峰就緊緊地摟抱著林丁丁,這一幕正好被保衛(wèi)科撞見。當林丁丁不承認是與李峰談戀愛的`時候,保衛(wèi)科定性耍流氓似乎順理成章。接下來是組織處理。部隊的紀律是要嚴于地方的。這一切好像與文革沒有多大關系,這樣的故事哪個時代都有。
再看女主人公的命運。何小萍可以說是時代的幸運兒。當時的青年,特別是女青年,有哪個不想參軍,何況部隊文工團。就像今天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一樣幸運。
軍裝照相事件可以看出何小萍不是一個誠實的人。林丁丁說的好,你明白地向我借,我會不借給你嗎?事情不在私自拿別人的軍裝照相,而是事后撒謊。這能怪集體不接受你,大家欺負你嗎?后來,何小萍為了支持李峰,或者是為了愛,故意與組織作對。與集體疏遠,不求進取,拒絕參加演出,用現在的話說,叫獨孤求敗。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調到衛(wèi)生隊。
影片想告訴觀眾,是時代和那個集體扼殺了何小萍的個性。在中國任何個性必須與組織與集體的共性相結合,任何脫離組織和集體的個性將不復存在。延安時期是這樣,解放初期是這樣,文革時期是這樣,現在依然是這樣。
看點二,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影片中七分鐘的戰(zhàn)爭場面與實戰(zhàn)報道很不一樣。影片中看到的是好萊塢中的戰(zhàn)爭場面。那前進的隊形,戰(zhàn)士手中的九七式突擊步槍,那密集的彈道,巨大的爆炸點,哪一點都象好萊塢。
看點三,演員們在排練廳排練,練功的鏡頭的確是個看點。一個個芳華少女,青春靚麗,白皙的項脖,修長的大腿,高聳的乳峰,剛過大腿根的平角短褲,身輕如燕,體柔如柳,散發(fā)著荷爾蒙的芳香,一踢腿就是一個一字馬。這個看點,到是十分養(yǎng)眼。
說到這里,也不能全怪馮導,據說他將嚴歌苓的劇本作了重大修改的地方,有八出之多。為的是好過政審關。真正反映文革的作品,可能要幾十年以后,甚至幾百年以后。但一定會有。
作者簡介:葉安新,筆名嘯馬,退休公務員,把寫作當作充實退休生活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