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精選11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
一幅厚重長卷被徐徐展開,紅底灑金紙上,啟功先生親題的“感動中國”四個字緩緩出現(xiàn)。緊接著,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張張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畫面,書頁猶如片片“龍鱗”,記錄了《感動中國》創(chuàng)辦以來留下的感動瞬間……這是《感動中國2021》宣傳片中的畫面。
不知不覺間,這檔欄目已陪伴觀眾走過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跡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開篇人物將目光聚焦在歸根清華、為中國科學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長達20余年的僵局,當美國剛發(fā)布公告解除外國人訪問中國的禁令時,思鄉(xiāng)的楊振寧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途。在受到阻礙沒能回國的.歲月里,楊振寧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取得了多項頂尖的科學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國”二字越發(fā)熠熠生輝;貒ň雍,楊振寧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繼續(xù)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著顯著的引領作用。
從中華少年,到愛國游子,到歸根老人,歲月須臾而過,楊振寧用50年的時間回應鄧稼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動容、引人落淚。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與祖國同心同向,一起向未來是本次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奠基者彭士祿“深潛”一生,只為永遠守望祖國海洋;超越年齡、傷病、體能局限,被稱為“中國飛人”的運動員蘇炳添,始終堅信“我們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讓青藏鐵路14萬筑路大軍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愛國精神之外,自強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顯著特點。
夫妻二人加起來只有一只手、兩條腿,面對這樣的狀況,生活該怎樣度過?《感動中國》講述了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堅強、自信、樂觀的故事,他們依靠僅有的勞動能力,讓一兒一女考上大學,讓全家人徹底告別了貧困。
像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這樣的,還有被譽為“中國的保爾”的朱彥夫,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每一段人生都書寫精彩;從小幾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大學生江夢南,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不僅沒有失學,還走出了偏遠的'瑤族鄉(xiāng)鎮(zhèn),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這些“平民英雄”彰顯的堅強、自信、樂觀精神,為社會前行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
“尋找好人”,這是《感動中國》的初心,是節(jié)目最早的“核”——梳理過去一年所發(fā)生的事,發(fā)掘新聞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畫歷史瞬間,放大歷史細節(jié)。
我們的時代從來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樣的'偶像與英雄。從創(chuàng)辦初始,《感動中國》就聚焦于推動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主體力量,成功評選推出了一個又一個平凡而偉大、樸實而真誠的典型人物。
從“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的張桂梅,到“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的王繼才、王仕花;從創(chuàng)造卓越成就的科學巨擘錢學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薪的普通郵遞員王順友……在人們眼里,他們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感動中國》實現(xiàn)了全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動員。每屆“感動中國”的籌備都歷時數(shù)月,這本身就是發(fā)現(xiàn)先進、褒揚先進、學習先進、效仿先進的宣傳過程,更是先進人物感動公眾、傳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徑。
在節(jié)目開播前,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為《感動中國》送來天上的祝福,其中葉光富講述了他與節(jié)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號一飛沖天,當時我只有23歲,還是一名飛行員,震動環(huán)宇的首次飛行給我內(nèi)心種下了航天夢的種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動中國人物,正有我國第一位飛天的航天員楊利偉。
近年來,各地也推出當?shù)氐摹案袆尤宋铩。在一個個“感動人物”故事的講述中,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斷傳承發(fā)揚。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fā)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齡孤寡“五保”老人劉盛蘭,殘年風燭,拖著病弱的身軀,拾荒助學子,高貴的心靈在人間寫下大愛;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陳俊貴;帶領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貼心人的段愛平;35年培育出產(chǎn)量高的油菜品種的沈昌;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的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周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yī)胡佩蘭;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絕癥母親姚厚芝;在輪椅上度過青春,卻固執(zhí)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的方俊明;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于戰(zhàn)場、田野、課堂的龔全珍……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shù)都是普通人?梢哉f,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緣于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于張開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shù)睦锨拜,也有積極進取、鉆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fā)現(xiàn)身邊小細節(jié)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jīng)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激活潛藏在內(nèi)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nèi)心被打開時的那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我們幾度眼淚汪汪;蛟S對今天習慣于功利也擅長于鉆營的我們大多數(shù)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yōu)樗麄儍r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我們習慣于對社會發(fā)牢騷、對他人無盡抱怨、也常常在對國家的指手畫腳中和面對社會事件時那犀利的言辭中尋找存在感。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也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就在你唾沫橫飛地做個憤青的時候,就在你以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將所有的怨憤化為對社會的抱怨的時候,而有些人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所以,請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會不會因為袖手旁觀而變好,它需要我們指出不滿的同時還更需要我們行動,請相信好的建議和有聲的監(jiān)督遲早會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請不要將一味犀利的批判當成自己獲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只能獲得一時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轉發(fā)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后,你也只能徒留一地無聊和滿心的空虛。而真正的高興,唯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才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后的喜悅更持久(想想自己獻過愛心和做志愿者的經(jīng)歷吧)。請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裝”出來的,裝得久了就是你的習慣,也會內(nèi)化為你的氣質(zhì)和品行,如果整個社會也跟著我們一起裝的話,那它們最終會成為一個民族的品質(zhì)和精神!所以,請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還有,請在可能的時候,做個理想主義者吧,既為我們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
做個理想主義者,首先對自己而言,證明我們是活著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繼續(xù)活下去和將會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其次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xiàn)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tài)度;當然也會讓擔心我們的人兒夢里不再有囈語,能睡個安詳踏實的覺……如果我們還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請你(當然也有我)不要氣餒,真的,并不是每個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么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請做個溫暖的人吧,你溫暖,身邊的人就溫暖,世界也會有溫暖!這個社會需要理想主義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兒從相反的角度看,會是另一種結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誠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嗎?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5
隨著時間的交替,歲月的更迭,《感動中國》已經(jīng)走過了十三個春秋,無論是多年前的《感動中國》還是如今的《感動中國》,每一個人物都令人感動不已,每一個事跡都催人淚下,每一個人的品格和精神,都是當下社會所珍視和敬仰的。
今年的《感動中國》,38歲的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zhèn)古城村王峰火海救人的事跡讓無數(shù)觀眾淚奔。2016年5月18日凌晨,王峰所在的村中的一處民宅突發(fā)大火,王峰發(fā)現(xiàn)火情后,三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而他自己則被燒成了“碳人”,最終在醫(yī)院因肺栓塞而搶救無效離世。如果說王峰第一次沖入火海救妻兒是親情使然,第二次沖入火海救老師和學生是責任使然,那么第三次沖入火海救鄰居和其他人就是其淳樸善良、俠肝義膽的人性光輝,正如頒獎詞所言:他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他高貴的靈魂浴火涅,他在人們心中永生。
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也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念雖有助于社會的正常運作和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但同時也需要有一種能夠打動人們的精神力量,需要有一種能根植于人類靈魂的道德力量,需要有一種樂于奉獻、敢于擔當、立志進取、永不過時的榜樣力量,來與時俱進地為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傳遞正能量,而《感動中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具備這樣的`力量。他們或是為國家和社會做出巨大貢獻,或是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亦或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他們用行動書寫著屬于國人的風骨和驕傲,他們的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們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人生價值的導向。
面對繁華與紛繁,《感動中國》讓我們能靜下心來思考,“我”是個什么樣的人?“我”怎樣去做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我想,每個人都能從感動中國中找到答案,《感動中國》在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有一天它要長成參天大樹,且枝繁葉茂。
這個社會需要家國情懷,需要真善美,歲月靜好只因有榜樣前行!陡袆又袊罚袆幽阄,每一個人物都是在社會上豎起一個學習道德、崇尚道德的時代標桿,都是在弘揚一種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也許我們一生都無法感動中國,但一定要做到問心無愧,無論我們在什么樣的工作崗位上,或風光,或平庸。《感動中國》每一次都會淚流滿面,感動滿懷。每一次結束的時候,我們都會收獲許多感動,而每一年將要開始的時候,我們期待感動已經(jīng)在路。2017,砥礪前行,向榜樣致敬!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6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頒獎典禮于2017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跡涉及科技、教育、醫(yī)學、法律等領域,他們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業(yè)績,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他們在崗位上幾十年的堅守,對初踏入工作時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他們是中國14億人民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正能量的傳遞者。
奮不顧身三進火海的英雄王鋒、36年堅守山區(qū)教育的支月英老師、為艾滋病攜帶者的孩子創(chuàng)辦紅絲帶學校的郭小平校長、為脊椎患者打開折疊人生的梁益建醫(yī)生。他們都是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榜樣,他們的事跡使我?guī)锥妊劭魸駶,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表。
當主持人講到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支月英老師時,帶給我的思索更多,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對老師這個稱謂的敬重,曾經(jīng)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回首這十年的教書生涯,感覺有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不能說自己沒有恪盡職守,于支月英老師相比,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在那樣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中。一干就是36年,扎根在大山中,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奉獻了青春,我為山區(qū)的孩子們能碰到這樣一位良師而感到慶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種精神在支月英老師的執(zhí)教生涯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把所有的`愛給了大山里的孩子們,當孩子們說“有老師的愛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師落下了幸福的眼淚。談到自己的女兒時,心中卻是滿滿的虧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您是一位好老師,卻不是我的好媽媽”。讓臺下的觀眾潸然淚下,讓我們向這位燃燒了自己,奉獻給他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7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一樣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nèi)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nèi)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yè)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的瑤鄉(xiāng),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xiāng)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我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景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我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我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應對數(shù)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經(jīng)過社會力量,幫忙更多的瑤鄉(xiāng)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終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shù)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教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zhì)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fā)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fā)展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yōu)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xiàn)實接軌的媒介,是完美品質(zhì)發(fā)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跡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yōu)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經(jīng)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以往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nèi)诵灾械哪欠N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nèi)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所以而改變。
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人應當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提高;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向在傳遞著和發(fā)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8
不平凡的2020年過去了,2021年正在悄悄向我們走來,但在2020年里,涌現(xiàn)出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人物。為了讓全國人民了解并記住他們的故事,特為他們舉行的頒獎典禮,我通過電視觀看了他們的獎儀式。
在受頒獎的人中,有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有志愿軍空軍飛行員王海,有武漢的著名志愿者王勇等。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開辦愛心廚房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他們所做的事幫助了許多人,并且一做就是十八年。
夫婦倆平凡而樸實,真誠而善良。有這種想法是從18年前開始的。當時有一個病人家屬來到他們面前(他們開的飯店緊挨著腫瘤醫(yī)院),說:"你們能借給我點火嗎?"夫婦倆爽快地答應了。因為他們明白病人家屬內(nèi)心的痛苦,于是他們就產(chǎn)生了將火借給病人家屬,讓他們?nèi)プ鲲埥o病人吃的想法。他開始增添:煤球爐,增添炊具、調(diào)料等物品。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里,大家都愿意在這里做飯,而不是從街上買飯給病人吃,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到家的溫馨。18年過去了,這間廚房的炊煙從來沒中斷過。十幾年,夫妻生活不知貼進了多少錢,因為自己也不富裕,為了使這間廚房繼續(xù)開下去,從原來的免費到收取微不足道的.1元炭火錢,就這樣夫妻倆在默默為社會作著貢獻。難怪頒獎詞中有這樣說:"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是啊,不是一天兩天,這一做就是18年,有幾人能默默堅守18年?只有萬佐成,熊庚香他們夫妻倆。正像節(jié)目為他們愛心廚房寫的評價語一樣:“炊香萬灶煙!”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9
清貧不失善良;年邁不失活力。他,一個九旬老人,沒有溫床暖枕,沒有子孫繞膝,有的只是對失學兒童的憐愛和為孩子們圓上學夢的執(zhí)著心。他的名字是――劉盛蘭。
陳雨露這樣評價他:“走過古稀,走過耄耋,老人沒有更多語言,獨以無聲的行動有力的詮釋著一個偉大民族對教育的深刻理解。”
敢問世間能有幾人,風燭殘年卻節(jié)衣縮食?布衣襤褸卻傾其所有?形單影只卻從者如流?病困交加卻矍鑠偉岸?這位老人,是用生命在助學。
當我從電視里看到老人用來包錢的布塊時,充盈在眼中的淚水無法抑制的決堤――那塊發(fā)黃的布里包裹著零散的硬幣,一角,五角,一元……老人飽經(jīng)風霜的眼眸中,流露出了幸福的笑意,而那張笑臉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他烈日炎炎下拾荒的身影;冷冽寒風中困苦的`生活。
也許他比受助者還要清貧,但卻比錦衣玉食者更加富足。不是所有貧苦人都需要捐助,也并非只有富賈才能扶貧。慈善與名譽絕緣、與地位無關,而是用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將善良的本真詮釋到極致,劉盛蘭就是這樣的人。
善舉往往一時易做,一世難得。面對著星星之火,行善之風終會燎原?傆幸惶煨倫偟膽K劇不會發(fā)生,扶與不扶的問題無需糾結,“人之初,性本善”感動中國的意義正在于喚醒那一顆顆沉睡已久的善良之心。
風燭殘年,發(fā)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0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看了中央電視臺的“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非常感動。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直隱姓埋名,卻一直捐款的老人張紀清。
千萬不要忘掉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后代。
炎黃,是人類的始祖,帶動了整個華夏族的發(fā)展與千古文明。我們身邊總有隱姓埋名捐助社會的公益人士,他們默默為社會付出。
最終有一天,我們認識了一位公益人士,他叫炎黃,他叫張紀清。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于公益,他來自江陰,用一個人的文明撐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2017年11月,一位老人在江陰市某銀行正起身離開,卻暈倒在地上。被好心人送進醫(yī)院。人們在他身上找到了三張匯款單,匯款人的名字,叫炎黃。那天,那個被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終于解開。老人的名字叫張紀清。
“這不是什么大事,是我們應該做的!睆埣o清老人在感動中國里與主持人這樣說。張紀清老人也沒有預料到會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解開隱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謎。原本老人打算把這個秘密保守一輩子,連最親近的子女都不會透露。在張紀清老人眼中,他做的這些都是小事,助人為樂、濟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幾乎每年,祝塘鎮(zhèn)都會收到“炎黃”的匯款,而匯款地址卻是五花八門,尋找后發(fā)現(xiàn)地址都是假的。想尋找這位好心人的人們也只能失望而歸。“我要的`不是名,是心!”這便是張紀清老人的初衷,老人想盡各種辦法“潛伏”,不愿以恩人自居。
看著電視屏幕中的老人為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從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現(xiàn)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里與老伴靠養(yǎng)老金生活,從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筆捐款到二十七年后的如今,老人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炎黃的子孫,因為我們有濟貧幫困的文明。
感動中國,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無悔奉獻只為給子女、社會、身邊的人帶去一份未來,一份溫暖,一份快樂。感動中國,雖然隔著屏幕,但感動中國的夜晚有多少人為熒幕中那些感動人心的事跡所流淚。感動中國,我們的身邊又有誰跟他們一樣在默默付出。只是我們不知道。但我們也許能跟他們一樣,我們同樣是炎黃子孫,我們同樣有傳承千古的文明。
感動中國,也許我們能感動未來。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因為有那些默默奉獻的人們,世界才會繼續(xù)。因為有那些無私付出的人們,身邊才有感動,已致感動了整個中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1
一陣掌聲之后,整個會場始終洋溢著濃郁的溫情與感動。從個個英雄的故事的過后,我總會不自禁的流出眼淚,我想,那也是我對他們由衷地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意與尊重吧。
胡忠,一名老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他與他的妻子原本能夠輕松的過著日子,而他們卻要與那些孤兒打交道,給孤兒溫暖,成他們最好的父母。我相信,是他們愛與信念的堅持,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讓孤兒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讓孤兒們將來能夠幸福。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不正是這首歌蘊藏的道理嗎?
劉偉,他從小失去了雙臂,或許他曾抱怨過上帝殘忍,或許他曾留過無數(shù)次的淚,但至少現(xiàn)在的他,有誰會在意他曾經(jīng)呢?他雖然是殘疾人,但他的心一定堅信:上帝在為你關閉一扇窗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 固執(zhí)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證明那正是他飛翔的軌跡!也只有這樣的信念才能有他現(xiàn)在的成就。一雙腳竟能彈出那么美妙的音樂,其實這就是他的精神,不為嘆息的目光而放棄的精神,他為上帝而活,為信念而活,為夢想而活!
她,一名母親,最美的母親。她,就是——吳菊平,她用她的手接住了一個從10樓墜下的孩子,雖然她的左手以多處骨折,但她在從來都不吝嗇在鏡頭下的微笑。是啊,只有這樣的奮不顧身,這樣的瞬間才能體會到人間是有愛的。即使我們做不到吳菊平女士那樣的行動,那么你就去為身邊的人好吧。當你的同學向你借一只筆時,你能夠微笑著遞給他,當你的母親叫你為他掃一下地,你能夠很情愿的拿起掃把認真的掃,當你的'老師為你布置下的作業(yè),你能夠從不抱怨的完成時,你其實就已經(jīng)做到了。
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僅感動了中國,更為中國添了彩,所以不要忘記他們的每一個舉動的代表著國家的榮譽都是全中國的驕傲!我們感動,我們?yōu)檫@十大人物感動!我們用感動彰顯一個人物的高尚,我們用感動彰顯一個國家的精神,我們用感動考驗一個民族的素質(zhì)!此刻,我們因為是中國人而驕傲!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觀后感11-20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觀后感15篇12-02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03-09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11-0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12-06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通用10篇)03-11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12-02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