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會觀看欣賞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觀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種思想感悟,觀后感相當注重“感”,也就是從作品中領悟出的道理與思想。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
故事的開篇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美國二等兵詹·瑞恩的三個兄弟全部陣亡,將軍派出八名戰(zhàn)士尋找瑞恩并將他送回母親身邊,戰(zhàn)士們找到他后,隨即與德軍展開了殊死搏斗。八名戰(zhàn)士全部犧牲。
爭論的問題是:用八個人的生命換一個人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
這個問題在八個人開始尋找瑞恩時就討論過,瑞恩是死是活尚且不知。而尋找一個士兵如同大海撈針。況且八個人也都有母親,只為了安慰一個母親,做如此大的犧牲。從人道主意或數(shù)學比較大小上看,8>1,這當然不值了!既然不值,他們?yōu)槭裁催做呢?而且是那么毅然決然呢!
記得影片中,當兩個同胞犧牲后,團隊中出現(xiàn)了矛盾,八個人的上尉,米勒給出了答案:“活下去,回家。”米勒拋開了明面上說的“任務”啊,“崇高的事業(yè)”啊“為了和平”等等諸多光彩的理由。而是從自身出發(fā),回歸到人的本性——真實!這個理由也成為了戰(zhàn)士們堅持下去的信條。
“活下去,回家”這句話也暗暗透露著米勒對戰(zhàn)爭的反感,對和平生活的向往。這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在大段血腥的.鏡頭下,觀眾從心而發(fā)地感受到了戰(zhàn)爭就是地獄。
接下來,六名戰(zhàn)士好不容易找到了幸存的瑞恩,他們的任務總算快完成了,可是瑞恩卻因要參加一場重要戰(zhàn)役而拒絕回國。米勒上尉再一次面對選擇,如果現(xiàn)在放棄,不管瑞恩,他們也算完成了任務,可這又算什么?難道之前兩位同胞戰(zhàn)友就白犧牲了嗎?決不能留有遺憾!戰(zhàn)士們重回到戰(zhàn)場。兄弟間的心緊緊相連。他們?yōu)榱俗尭嗟娜俗杂,能回家,?zhàn)士們艱守陣地。戰(zhàn)友情、兄弟情在本片中又是一個亮點。
最后犧牲的米勒上尉臨死前囑托瑞恩:Earn it中文譯成:“別辜負”,也可以理解為“好好的活著”或者“值得”。我個人理解為“值得”。它為本片起了悲壯的一筆。為了讓這一行動“值得”,瑞恩必須要好好的活著,必須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米勒以此告慰戰(zhàn)死兄弟們的在天之靈,也是對自己說,“這一切都值得!”
八個人的生命換來一個大兵生命,這只有在戰(zhàn)爭中才會出現(xiàn)的局面吧?是戰(zhàn)爭把人們推到一個圈中,圈中的生命的價值在改變。
或許一文不值,可任意踐踏,記得在搶灘登陸時,前排的士兵被機槍掃射,一排排倒下去;
或許生命是慘不忍睹,茍延殘喘的,忘不了那些斷足斷臂的傷兵、那些向外蛹動的內臟,士兵們那絕望的神情;
或許生命是撿來,是幸運女神主宰著生命。一顆子彈打在士兵的頭盔上,幸運的士兵欣喜地拿下救它命的頭盔欣賞。
或許生命是換來的,正如本片所講述的故事……
應該說一下,團隊中先犧牲的兩個士兵中,有一個在臨死前把自己寫給父親的信交給了戰(zhàn)友;另一個高呼“媽媽,回家!”那場景,不能不讓人心酸落淚。影片中有句名言:
“對世界,你是一個大兵;
對母親,你是整個世界。”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還堅持說這場任務“不值得”。那么從現(xiàn)在起,你好好的生活,做個好人,善待你的親人。用你的實際行動讓“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2
如果說人們對于《拯救大兵瑞恩》所津津樂道之處僅僅在于它逼真地再現(xiàn)了二戰(zhàn)戰(zhàn)場的話,那么它決不能成為一部被稱為戰(zhàn)爭片里程碑的電影,我們也決無法將其與后繼者《集結號》區(qū)分開來。和平的年代并不乏有善良的靈魂對于戰(zhàn)爭以及災難的審視和反思,但是畢竟隔去了云煙,歲月倉皇而逃,在置身事外的身份下實難有人挖掘出那些遙遠的'時代里的善惡,以及其流淌至今的閃耀的光環(huán)和價值。然而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卻以其深厚的功力和滿腔的激情為我們揭露了最真實的戰(zhàn)爭和人性,可以說,《拯救大兵瑞恩》是一場催人淚下的葬禮,是一曲蕩氣回腸的挽歌。
影片所講述的整個故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米勒上尉及其七名隊員所接受的一項特殊任務。在傷亡慘重的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中,瑞恩一家四兄弟中的三人陣亡,美軍總參謀長得知此事后,下令找到生死未卜的四弟詹姆斯瑞恩并將其平安送回家中。同樣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的米勒上尉接受了任務,并且組成了一個八人的小組。他們穿越槍林彈雨在犧牲兩人的情況下終于找到了瑞恩,此時的瑞恩奉命堅守一座大橋,他得知了自己三個哥哥均已戰(zhàn)亡的消息后依然執(zhí)意要求留在戰(zhàn)場,于是米勒一行人留下防守大橋保護瑞恩。最終,八勇士以米勒上尉與其五名戰(zhàn)友的生命為代價保護了瑞恩的安全,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項任務。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3
《拯救大兵瑞恩》是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一個力作,影片最大的突出特點是使用一種紀錄片的拍攝風格,讓二戰(zhàn)那段沉痛的歷史更加真實的展示在我們眼前。每一次槍響,都是一條生命的逝去;每一次的爆炸,都是對生命的褻瀆。導演使用大量的搖擺鏡頭來展現(xiàn)戰(zhàn)爭的混亂與激烈。戰(zhàn)爭的傷害,讓人揪心。
最初吸引我去看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稱贊的口碑,雖然它與98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卻贏得了無數(shù)影評人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二戰(zhàn)老兵看完本片后稱之為有史以來最真實最震撼的反映二戰(zhàn)的影片。曾聽人說過在戰(zhàn)爭中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最內在的人性,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大難臨頭各自飛,想想確實是這樣。習慣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們早已經(jīng)體會不到戰(zhàn)爭時期的那種恐慌和危機感,自然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戰(zhàn)爭狀態(tài)中人性的善惡。
這部片子有點想象的意味,八個人去救一個人,這樣的'事在真正的戰(zhàn)場上可能不會發(fā)生。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去執(zhí)行,為的是不讓一個年老體衰的母親經(jīng)歷所有的兒子都喪命于戰(zhàn)爭的噩耗。這種飽含人性的虛構其實早以打動人們的內心,讓我們不會再去過多的苛求它是否符合歷史等林林總總的問題。這便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化有形為無形,變虛幻為真實。
我很喜歡影片一些片段的無聲處理,在最殘酷的地方表現(xiàn)得最脆弱。當金色的農場上,遠處慢慢駛來一輛汽車,瑞恩母親也慢慢的抬起頭注視著那輛駛來的汽車,似乎明白了,步履蹣跚的走到門口,最終跌落在門廊上。一片寂靜,沒有臺詞,鏡頭從背后慢慢注視著母親抽泣的背影,還有一張四兄弟的合影。在影片的最后,同樣是一段無聲處理。一次爆炸過后,米勒上尉用自己的意志,無力地一槍又一槍的打著坦克,他的腦海已經(jīng)陷入一片嗡嗡聲的空白,世界里再也沒有炮火連天的聲響,然而這畫面的震撼力,卻表現(xiàn)的更加悲壯轟烈。
世人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就像影片中的母親一樣,一場戰(zhàn)爭讓她損失了兩個兒子,導演借這部片子表達了他對和平的期望,以及他的想法,這部影片,給了人們一種警醒,一種傳達。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4
劇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
德軍東部戰(zhàn)場正打得不可開交,英美聯(lián)軍則于1944年6月6日(代號D日)在法國的諾曼底大區(qū)開始進行大軍團的全面登陸,試圖從西部直取德軍總部柏林,而在地面部隊的登陸作戰(zhàn)之前,部分分隊已經(jīng)空降到了遠離諾曼底的法國內陸地區(qū),試圖在破壞騷擾德軍的部署能力之后再與登陸的部隊集結,以便于進一步進行大規(guī)模的組織進攻。二等兵詹姆斯瑞恩(馬特達蒙飾演)所在的部隊被遠遠地拋離到了德軍前線的后方。詹姆斯瑞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末,他的三名兄長都在這次戰(zhàn)役中相繼陣亡。美國作戰(zhàn)總指揮部的將領喬治馬歇爾在得知該消息之后,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zhàn)區(qū),回家照顧母親。
該拯救小組的任務就落在了剛剛完成登陸任務的約翰米勒上尉(湯姆漢克斯飾演)身上,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隊剛剛經(jīng)歷過奧馬哈海灘登陸戰(zhàn)的慘烈激戰(zhàn),傷亡很大,此時米勒已經(jīng)顧不上閑暇歇息,而必須組建一支小隊即刻出發(fā)開始拯救任務,他匆匆地挑選了幾位身邊較為優(yōu)秀的士兵,然后又臨時從別的部隊征召了幾名專業(yè)兵種,在別的部隊還在原地休整的時候,米勒的八人小隊又開始踏上長驅直入敵方占領地帶,在茫茫未知的廣闊地域中尋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征途。
當拯救小組的士兵們深入敵區(qū),各種困難和危險相繼撲面而來,人力和裝備的嚴重不足,對語言與地形的不熟悉,還有路邊墻角隨時可能埋伏著的危險的敵人,面對身邊的戰(zhàn)友們一個個相繼倒下去,他們更加懷疑這項任務的合理性:為什么這么一個士兵,就值得讓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瑞恩的一條命為何比他們的生命更有價值?但是,盡管他們心存疑惑,卻還是堅決執(zhí)行上級的命令。而拯救的旅程也像是一條通往死亡的道路,一條漫漫的考驗戰(zhàn)爭中每個人心中人性觀念與價值的磨練之路,一條充斥著自我矛盾與自我救贖的道路。經(jīng)歷過千難萬險之后,小分隊終于在某處戰(zhàn)況緊急的地帶找到了這名士兵瑞恩,然而抱有強烈意志與責任感的瑞恩并不愿意與米勒一起離開戰(zhàn)場,此時前方有大量敵人正在接近,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米勒與戰(zhàn)友也決定留下來堅守這座橋,并保護瑞恩。瑞恩與米勒還有所有的戰(zhàn)友們都將經(jīng)歷一次更為嚴峻的考驗。此時,他們已不再探討誰的生命更有價值,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堅守大橋,等待援軍。當然,作為這次任務的目的,還有保護瑞恩!最后,6人陣亡,瑞恩回到了家。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5
《拯救大兵瑞恩》,斯皮爾伯格1998年神作,久聞其大名是在各種電影專著中!墩却蟊鸲鳌返臉撕灪芏啵核蛊柌瘛⒍(zhàn)、戰(zhàn)爭片、美國精神。網(wǎng)上有關影評多如牛毛,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我來說,選在這個時候看《拯救大兵瑞恩》完全是出于《倫理學》通識課倪老師的要求。因此,我的切入點或多或少與這堂課的聽課感受有關。
影片開頭近半個小時的戰(zhàn)爭場面讓我惡心,這么直觀地看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爭的各種殘酷血腥的死法還是第一次。這半個小時里我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是:瑞恩和這群人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拯救他?他怎么了?
答案在半小時后揭曉,諾曼底登陸成功了,傘兵瑞恩被困在了敵人后方,而他的三個兄弟全部在戰(zhàn)爭中死亡,家中的老母親只剩下了這個唯一的兒子。美國作戰(zhàn)總指揮部得知情況之后,決定組織一個小分隊前往救援,米勒上尉和他的七個部下,外加德語翻譯厄本。在戰(zhàn)火依然燃燒的歐洲戰(zhàn)場,敵方危險重重,他們毅然上路,只為一個上級的命令,只為實現(xiàn)對一個他們不認識的母親的諾言。而死亡,隨時可能到來。
風雨交加中的逃生、危險暗藏的伏擊、長途的跋涉、兄弟的相繼犧牲、希望的日漸渺茫,我困惑了:這么多人去救瑞恩值得嗎?為了瑞恩犧牲這么多戰(zhàn)士明智嗎?疑問不攻自破。
米勒上校把這場尋蹤看成一場賭注,殊不知他內心的痛楚。每個人在戰(zhàn)爭到來之前都曾有過美麗但與戰(zhàn)爭毫無關系的夢想,有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生活幸福。米勒在面對部下要離開時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吃驚,在踏上這條沒有回頭路之前,他或許預料到了這一切的發(fā)生,但對他而言,戰(zhàn)場上的使命比什么都神圣。米勒說,到蘭姆勒帶瑞恩回家能讓我回到妻子身邊,我會擔下這項任務。你想退出?你想回去戰(zhàn)爭?沒關系,我不會阻止,我甚至還會替你申請,我只知道,每多殺一個人,我就離我的家越遠。拯救可以救贖在戰(zhàn)場上瘋狂殺戮的罪惡,于是,沒人想再退出。
所有人生命的價值此時被大大的簡化,即救出瑞恩,然后回家。陸續(xù)犧牲的戰(zhàn)士,臨死前都會說一句話,媽媽,我想回家。還有一封寫好的帶給家里的信。因此,拯救大兵瑞恩的人的終極目的和瑞恩的終極目的融匯一體,即:實現(xiàn)對母親的承諾,平安回家。這正是人性中相通的地方,沒有人想繼續(xù)戰(zhàn)爭,那么拯救瑞恩,可以逃避戰(zhàn)爭;瑞恩平安回家即是對米勒他們平安回家愿望的變相實現(xiàn)。這即是米勒及其部下不顧一切拯救瑞恩的終極價值。
于是就有了麥克對米勒上校的說的話,或許在這場混蛋戰(zhàn)爭中,拯救瑞恩成了唯一的好事。他們的無畏犧牲為瑞恩平安回家搭建了橋梁,生之價值得以如此高貴地彰顯。
我又在想,假如瑞恩不能平安回家呢?假如戰(zhàn)爭永遠無止境的繼續(xù)下去呢?他們如此的犧牲有意義嗎?
答案在遇見瑞恩后,在誓死守衛(wèi)橋的戰(zhàn)爭中揭曉。
是啊,拯救出瑞恩他們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了,他們可以對戰(zhàn)事撒手不管然后撤退回營等待歸期了。但首先是瑞恩遲疑了,他無法接受兄弟的死訊,他要堅守戰(zhàn)場,這是他的使命。那么,米勒他們呢?瑞恩已經(jīng)找到了,可是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沒有了回頭路,只能和瑞恩一起保衛(wèi)這座孤橋。接下來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僅存的幾個兄弟也相繼離開,就連麥克也倒下了。米勒上校一直的信念崩潰了,他要怎么回去?就這樣回去嗎?顯然不能,于是他沖到了敵人坦克面前,就那么無奈地坐在那,用抽搐的右手握著槍,一搶一搶的射向迎面駛來的坦克,他的表情很從容淡定,用自己的生命來試圖結束這場混蛋戰(zhàn)爭吧,該死的'沒完沒了的殘殺。
米勒努力擠出最后的笑容,對瑞恩說:詹姆斯,別辜負大家
幸好援軍來了,戰(zhàn)爭有了勝利的曙光,可是那么多兄弟在戰(zhàn)爭中走了。
瑞恩會怎么想?這是我最后思考的問題,他怎么面對那么多為了救他而犧牲的生命?他還有勇氣繼續(xù)活下去嗎?
鏡頭回到影片開始,年老的瑞恩面對米勒上校的墓碑老淚縱橫,他說:我每天都想著當日你在橋上說的話,我盡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這已經(jīng)足夠,至少這讓你覺得我沒有辜負你們所做的一切。瑞恩最后問妻子,我是個好人嗎?跟我說,我這輩子沒有白活,跟我說,我是個好人。眼淚止不住往下掉。
傳承生命的價值,米勒和一部分兄弟為了拯救瑞恩而離開人世,瑞恩為了感恩必須要好好活著。我在想,如果這個故事不是發(fā)生在二戰(zhàn)戰(zhàn)場,還會有這么壯美嗎?因為戰(zhàn)爭看不到的盡頭耗盡了戰(zhàn)士們的精力,他們的心靈已遭受殘酷戰(zhàn)爭的蹂躪,已處于崩潰脆弱的邊緣,于是在這深刻的絕望中,他們把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夢想寄托在瑞恩身上,此時他們所做的斗爭不再是盲目的持槍殺敵,而是為了拯救一個士兵的生命,從而避免了淪為戰(zhàn)爭的機器。這也正是影片把故事背景設在二戰(zhàn)的獨特意義之所在,生命價值一場華麗而壯美的升華,并且得以傳承生生不息。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6
看過這部電影以后,感觸很大,一是戰(zhàn)爭真的很殘忍,二是瑞恩最終能夠獲救就是因為上尉的執(zhí)行力強,三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所承受的痛苦比想象中的要大的多。
八個人去營救一個人,到最后死了6個,這樣到底值不值這個話題,從中反映了很多問題,也許他們?yōu)榱瞬灰粯拥哪康?去執(zhí)行,但是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到瑞恩!在找瑞恩的途中,他們有過分歧,我記得當時是因為上尉的原因把這次分歧擺平了——上尉的身世,一位教師,能夠想象要成為一個殺人無數(shù)的人他承受的壓力和痛苦有多大。
等到找到瑞恩的時候,他們有開始了另一場戰(zhàn)爭,到最后上尉的中彈也在向坦克開槍,明白救兵到來,這能夠看出來,他的意志力很強,這點很佩服他!電影的結局是瑞恩獲救,一向在按照上尉的一句話生活——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當我看到瑞恩的母親要同時收到三面美國國旗的時候,感覺這位母親很偉大。為了讓他不在理解到第四面國旗,才有了這部電影之后的演繹。
總結:執(zhí)行力,堅持不懈的毅力。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7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戰(zhàn)爭片,它讓我真正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生命的價值。
這部片子主要講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位母親的四個兒子在戰(zhàn)場上犧牲了三個,林肯總統(tǒng)他們派米勒上尉率領一支8人小組前去尋找這位母親的最后一個兒子詹姆斯·瑞恩。期間,韋德和卡帕佐犧牲了。剩下的6個人忍著悲痛繼續(xù)前進,終于找到了瑞恩,但6人小組在戰(zhàn)爭中幾乎都陣亡了。
看完這部電影,最忘不了的人就是米勒上尉了,他原本是一名中學教師,但戰(zhàn)爭破壞了他原來的平靜生活。他那一只顫抖的手總是在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的時候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簾,這也代表著戰(zhàn)爭帶給他的痛苦。但他知道士兵的使命感,在他快死的時候,,他仍然想起了自己的任務,因此,他即將去另一個世界的時候,他對瑞恩說:“別辜負大家的'期望,好好的活下去!”這讓我無比感動。
影片中那些血淋淋的戰(zhàn)爭場面讓我極其震撼,無數(shù)的家庭因為戰(zhàn)爭失去了他們的親人,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是一樣多么讓人感到幸福的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8
此刻已經(jīng)看完這部片子一個多小時了,但是情緒還是不能平靜,還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戰(zhàn)爭的殘酷、人性的折射……都給我的心靈強烈的震撼!總有那么幾個片斷,我都不忍看,下意識的把頭別開。很佩服斯皮爾伯格,他找的切入點都令我感觸頗深……
戰(zhàn)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自我的家室、自我的生活!他們也會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生活片斷和我們的是那么相似!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受害。
當瑞恩和隊長在談論和哥哥們在一齊的生活時,我感到很痛心。從那么幸福的場景,一下墜落到死亡邊緣,那種對心靈的沖擊力,連我這個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吧~其實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明白你在哪天會突然消失,畢竟時光還有那么多你留戀的東西啊~或許很多人咒罵那個不敢開槍的家伙,若是他敢在關鍵時候開槍,可能就不會釀成那么慘的杯具了,但是,這也是最真實的地方啊~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時候!
都說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我的殘忍,是。∪羰撬麄儾环胚^那個德軍,他們的隊友就不會死在那人的槍下了?稍趹(zhàn)爭中,沒有誰對誰錯,成王,敗寇!
此刻,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凈化一次心靈,真好……我期望成為英雄。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9
看到有人說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式主旋律電影,2333看完覺得確實,確實沒錯啊!看完之后居然覺得美國政府還是很重視人權的啊。
這部電影單純從劇情,拍攝,場景等各個方面幾乎無可挑剔(反正我外行),同時我覺得它算得上二戰(zhàn)題材電影中的經(jīng)典。除此之外它描繪的更好的是,或者說它的精神內核表現(xiàn)了人在復雜環(huán)境(戰(zhàn)爭)下展現(xiàn)出的人性,這種東西永遠比炮火,比死亡更令人動容。它也可以說是慈悲,對職業(yè)軍人來說,這個詞其實有那么點娘,可我真的從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看到這一點,大概這就是這部片子經(jīng)久彌新的理由吧,這種慈悲也成了我落著淚看完這部片子最大的`感受。
為了一個素未蒙面的陌生人和他孤苦的母親,戰(zhàn)火紛飛中這只小隊用血和性命去找他,帶著希望,幫助一個遠在他鄉(xiāng)的老媽媽,可怎么也找不到,真難啊。其實,我開始覺得這簡直是個悖論,用一個小隊的命去換一個人的命,這到底值不值,我不懂。但是可能就是這種不放棄每一個人的精神更加令人感動。這部戲里每一位演員貢獻出了他們職業(yè)生涯中最棒的演技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配合的非常好,我覺得令我身臨其境,非常好的觀影感受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0
看過這部電影以后,感觸很大,一是戰(zhàn)爭真的很殘忍,二是瑞恩最終能夠獲救就是因為上尉的執(zhí)行力強,三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所承受的痛苦比想象中的要大的多。
八個人去營救一個人,到最后死了6個,這樣到底值不值這個話題,從中反映了很多問題,也許他們?yōu)榱瞬煌哪康娜?zhí)行,但是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到瑞恩!在找瑞恩的途中,他們有過分歧,我記得當時是因為上尉的原因把這次分歧擺平了——上尉的身世,一位教師,可以想象要成為一個殺人無數(shù)的人他承受的壓力和痛苦有多大。
等到找到瑞恩的時候,他們有開始了另一場戰(zhàn)爭,到最后上尉的中彈也在向坦克開槍,知道救兵到來,這可以看出來,他的意志力很強,這點很佩服他!電影的.結局是瑞恩獲救,一直在按照上尉的一句話生活——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當我看到瑞恩的母親要同時收到三面美國國旗的時候,感覺這位母親很偉大。為了讓 他不在接受到第四面國旗,才有了這部電影后來的演繹。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1
還記得他們放走的那個德國人嗎?最后反過來被他所殺時那種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說什么呢?這就是戰(zhàn)爭,沒有所謂的仁慈嗎?
恐怕人人都會在那個士兵躲在樓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戰(zhàn)友已經(jīng)快被敵人殺死的時候而近乎憤怒了吧!再我們眼里,他懦弱的近乎無恥,在他自己看來,他可能也會痛恨自己吧,因為直到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們和他自己,才同時如此清晰的通徹了他的內心。
這便是戰(zhàn)爭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強烈的對比才能更深刻的彰顯人性。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那些平日里隱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層的東西,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面對戰(zhàn)爭之時,會有怎么的表現(xiàn)呢?這是一個很讓你恐懼的問題,因為有時候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會感到底氣不足!
瑞恩,這個八條命換來的年輕士兵,并沒有令我們感到失望。正義勇敢的他的內心也在經(jīng)歷著痛苦和掙扎。不單單是失去兄弟的痛苦,還有對為了救他回去而犧牲的幾個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無法去扭轉什么,因為大家已經(jīng)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計任何代價。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轉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來和這群熱血男兒共同作戰(zhàn)。這不是魯莽,而是一種高于生命的責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著,活的有意義,不單為自己,還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個忠魂。這將是貫穿他一生的動力。直到他頭發(fā)花白的時候,仍然會為這些動力和自己的堅持激動的熱淚盈眶。
最后,當米勒中尉無力的躺在那,一槍一槍的射向敵人的坦克的時候,我從他即將熄滅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絲的絕望。直到最后的一刻他都在堅持,這種堅持往往能創(chuàng)造奇跡。
轟隆震天的坦克爆炸聲和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是一個昭示希望的開始。
其實奇跡不光是電影中才有的神話,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贖》里告訴我們的一樣:什么時候都不要放棄了希望。能做到這一點,已經(jīng)是奇跡了。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2
20世紀是一個可以令人驚愕的時代,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年代有過如此多的危機、災難和戰(zhàn)爭。許多事情都發(fā)展得那樣極致。
“人”是相當復雜的動物,他可以不了解自己身處的這個時代,但足人卻無法忘記時代所帶給自己的愛恨情愁悲歡離合。在那個大背景下,“人”是渺小的,但在人類的各種情感下,時代的一切也同樣顯得那么脆弱無力。
看《拯救大兵瑞滬恩》時,“泰坦尼克號”剛剛駛過,觀眾們的情感在那漆黑的電影院里迅速地做著轉換。
和許多戰(zhàn)爭影片一樣,發(fā)生在二戰(zhàn)時期的《拯救大兵瑞恩》有著同樣恢弘的戰(zhàn)爭場面,同樣的廝殺和毀滅,八位青年為了保護那位老兵毋親的.最后一個兒子—瑞恩,而奔赴戰(zhàn)場做了一次生與死的牽賭。
有人不禁要問:“八比一”值嗎?實際上那根本沒有可比性,雖然那八位青年同樣也有母親,同樣也有著盡孝的責任。但是,“戰(zhàn)爭”是什么?難道那僅僅是“人性”的極致,是生與死最直接的交鋒嗎?同時它還是一個民族的立場,一個國家自我得衛(wèi)的方式。在那個以戰(zhàn)爭為武器謀求幸福,以“死”換取“生”的時代,“人”沒有單純的生命。瑞恩就是這樣,在人們眼中,他是無數(shù)母親心中的象征,心中的牽掛。看到瑞恩,母親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兒子,于是了便感到了彼此的存在。而那位母親也一樣,她是身在戰(zhàn)場的無數(shù)戰(zhàn)士們的母親,是那些在戰(zhàn)火梢煙中用血肉杭爭的兒子們的生存寄托。于是那八位青年所守護的其實是屬于那個時代的夢,而不是簡單的數(shù)字概念。
于是,“值”與“不值”在那生死的一瞬間表露無疑:
在人類的諸多危機中,生存危機似乎是一個永遠倍受關注的主題,走過了戰(zhàn)爭的人們似乎更能深刻地了解“活著”對于一個人、一個家庭和整個社會意味著什么,人類是戰(zhàn)爭的主導者,但為什么歷史會發(fā)展,用戰(zhàn)爭來控制人。這樣的“本末倒置”似乎并不僅僅是在譏刺這種解決問題的武力手段,同時也在向世人揭示一種“人性”,一種可以面無表情地面對死亡的“人性”。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和平。這種本能甚至可以瓦解民族仇恨、政治立場,可是卻無法逃脫人們求生的渴望。戰(zhàn)爭讓這個世界變得混亂不堪,讓身在其中的人們被迫去做出“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殘酷選擇。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3
曾執(zhí)導過經(jīng)典戰(zhàn)爭片的美國導演薩姆·富勒說過:真正的戰(zhàn)爭片是讓觀眾感到有人對自己射擊!在他說這番話的若干年后,斯蒂文·斯皮爾伯格以其特有的藝術語言詮釋了前輩的這句話。
對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我并不十分的了解,僅有的一點印象也只是歷史教科書賦予我的。我還清楚地記得那節(jié)課本有幅插圖,上面畫的是幾個美軍士兵笑吟吟地拎著箱子上岸。那也許是在搶灘成功之后的情景,斯皮爾伯格的貢獻就在于把整個搶灘的過程精確地、完整地呈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讓我們第一次感覺到戰(zhàn)爭離我們是如此的接近。
搶灘的成功是用無數(shù)戰(zhàn)士的鮮血換來的,同樣,通往柏林之路也是用無數(shù)戰(zhàn)士的鮮血鋪筑成的,在《拯救大兵瑞恩》里,鮮血同樣成為了戰(zhàn)場上最醒目的主角。
事實證明斯皮爾伯格對場面的調度是成功的,對畫面的理解是生動的。米勒上尉的出場就是其導演手法的典型。
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米勒不是臉,而是手,是顫抖的手——這只手是有內涵的。它意味著什么呢?顯然,戰(zhàn)爭使人終生活在恐懼中,長期的戰(zhàn)爭生活使他們的精神時刻處于緊張狀態(tài)中,正是由于這樣沒有規(guī)律的生理情況,造成了他們的外部反射,必然就會遺留下許多病狀,米勒上尉的這只手就是一種病,這是米勒的手,但卻是代表了戰(zhàn)爭中所有人的手,觀眾由此從健康的角度對戰(zhàn)爭提起了抗議,因為這支手告訴他們,戰(zhàn)爭中的人是很容易受傷的,無論是在肉體上,還是精神上。米勒上尉便是代表,由于緊張以致于大腦難以控制行動,結果是得了一種類似“帕金森”綜合癥式的怪毛病。另一方面,這支手還暗示米勒是一位老兵了,打了許多的仗,也就弄得一身的不舒服。這就是這只手的名堂,也是斯皮爾伯格的名堂,用小的、細節(jié)的東西抓人,與此同時還順便表現(xiàn)了不少東西。
接下來的畫面上,米勒上尉用抖動不止的手抓起水壺往嘴里灌水。在這一鏡頭中,當米勒提起水壺的時候,演員“正好”用手遮住了他的面部。待喝完水之后,他將水壺從臉上拿了下來,并很快地低下頭,接著又把頭抬起,露出了那張臉,從而顯示出了米勒的“廬山真面目”。其實此時大多數(shù)觀眾頭腦中的這個形象并不是米勒,而是他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也就是影片的主角。這又是典型的好萊塢式的商業(yè)手法,用一系列鏡頭來引起觀眾的注意,在幾秒鐘的時間內,表現(xiàn)出人物的動態(tài)、形態(tài)。另外,湯姆·漢克斯在美國擁有極大的票房號召力,很有觀眾緣,所以他的一露臉,就會讓人有種興奮與期待,從而達到了導演為下面的劇情作提示的作用。
在米勒的臉部特寫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張飽經(jīng)滄桑的臉,在他的臉上,我們可以讀出戰(zhàn)爭的殘酷與滅絕人性,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是不可能出現(xiàn)《阿甘正傳》里那張娃娃般天真的的面龐,也不可能出現(xiàn)像《西雅圖夜未眠》中那樣充滿浪漫氣息的面龐,只有一張疲勞不堪、負重不輕的臉。鏡頭隨著這張臉開始逐步拉伸,越來越多的臉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畫面里的是鋼盔、臉、鋼盔、臉、鋼盔……一個個都像是剛從噩夢中驚醒又要接著去做下一個噩夢似的,配上昏暗的天空,一種窒息的感覺在我們的腦中油然而生。一團圬物從一位戰(zhàn)士的口中噴出,座在他邊上的那位戰(zhàn)士卻把口水咽進了喉嚨——就這樣延伸下來,直至整個登陸艇。這種表現(xiàn)方法的運用達到了對戰(zhàn)前官兵心態(tài)一網(wǎng)打盡的效果,使觀眾從士兵們的反映中感覺到了戰(zhàn)爭的凝重,并第一次隨著導演的視覺語境進入了戰(zhàn)前狀態(tài)。在這個時候,畫面一切,轉到了另一艘登陸艇上的指揮官,他嘴中叨念著的是叫士兵們要注意,告戒士兵們不要踩到彈坑一類的“注意事項”,完了又是一組對士兵心理狀態(tài)的刻畫,在這段描寫中,有一個嘴含十字架,不停做著祈禱的士兵,這十字架是什么?是一種工具,是用來強化個體的,是表現(xiàn)人性格特征的,與米勒那雙顫抖的雙手一樣,是影片中對人物性格及其情感凸顯的線索式細節(jié)描寫。然后便傳來了隆隆的炮聲,濺起的水花雨點般的落在船上登陸士兵身上。這是觀眾第二次跟隨畫面進入到臨戰(zhàn)狀態(tài),之后,隨著一聲哨響和幾聲槍吼,戰(zhàn)斗一觸即發(fā)。
“一觸即發(fā)”,是對戰(zhàn)爭開始最好的.形容,斯皮爾伯格用哨聲和槍聲把戰(zhàn)斗與戰(zhàn)斗之前聯(lián)系到了一起,如果用一般的電影剪輯來衡量的話,那他在這里的技術運用就很唐突,但作為電影的表現(xiàn)方式來說,斯皮爾伯格在這里所用的具有強烈跳躍性的剪輯很華彩!哨聲是盟軍登陸作戰(zhàn)開始的信號,在這哨聲響起來后,觀眾想的是自己腦海里的戰(zhàn)場,是戰(zhàn)士們如何去搶灘,如何去戰(zhàn)斗……斯皮爾伯格不會給你時間去思考的,戰(zhàn)爭亦是這樣,在戰(zhàn)場上,你不會有時間去思考我要在哪個地方找合適的掩護,在什么位置瞄準會比較的好之類的問題,戰(zhàn)爭是殘酷的,是滅絕的,槍聲的響起讓觀眾根本沒有時間去想,只能被動地接受著銀幕上的血腥與殘忍,就像戰(zhàn)士們沒有時間去考慮,就已經(jīng)被子彈穿過鋼盔一命嗚呼一樣,你沒有時間去應變,沒有空間讓你去逃避。在另一個畫面上,登陸艇的艙門剛一打開,幾名戰(zhàn)士就應著槍聲倒下了,這么短的時間里,不僅是德軍的槍炮把盟軍打了個措手不及,觀眾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真正領悟到了“一觸即發(fā)”的含義,因為這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人就像剛剛從床上座起來,腦子還未清醒就被人給來了當頭一棒一樣。這樣的由哨聲到槍聲的轉變,使觀眾身臨其境,給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強大震撼力。更重要的是,導演用這一凌厲的聲效剪輯,將戰(zhàn)爭的殘酷性與突發(fā)性直觀地表現(xiàn)了出來,對整部片子主題的發(fā)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個登陸場面逼真、生動,這與其中所具有電影技術的純熟運用是密不可分的,對于我國影視作品中那些虛偽、象征性的戰(zhàn)爭場面的拍攝,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首先,是采用了手提攝影機進行拍攝,攝影師在導演布置的大環(huán)境中來回穿梭,使畫面達到了近似記錄片的效果,并且營造出了戰(zhàn)場上的緊張氣氛,令銀幕上的人物和事件更加真實、可信。
其次是導演對于機位的選擇。在登陸情節(jié)中,攝象機是手提的,不是固定不變的,是時刻都在運動中的,但又因為人工操作,因此,鏡頭一般都是平行對準物體或者是45度角的仰拍和俯拍,畫面設置是以士兵視角取景,用來制造出身臨其境的效果,再加上跟蹤拍攝,或干脆將攝影機放在地上以人的視覺體驗觀察整個戰(zhàn)場,觀眾就隨鏡頭仿佛親臨奧馬哈灘頭,感受著槍林彈雨的威懾。斯皮爾伯格認為大場景不能很好地傳遞出戰(zhàn)爭的恐怖感,所以他沒有用航拍,甚至只在戰(zhàn)斗結束的時候用了一回全景,而更多的是采用中景,最常見的則是近景和特寫。
第三是找到一個人代表導演的主體思維來綜觀整個戰(zhàn)場,這個人無疑就是米勒上尉。在影片中,斯皮爾伯格借米勒的眼來表現(xiàn)出導演視角,以導演的思維來強化戰(zhàn)場語境,將戰(zhàn)場中每一個角落都詳盡地呈現(xiàn)在觀眾的眼中,并以耳鳴聲和被這聲音所淹沒的槍聲來做背景音效,再一次強化了銀幕上戰(zhàn)場氛圍,且以單一視角透視戰(zhàn)場全貌,用畫面?zhèn)鬟_出導演的情感抒發(fā),即對戰(zhàn)爭的赤裸裸和殘無人道做出了無聲的批判。
最后一點就是對死亡的拍攝。在戰(zhàn)爭中難免不死人,像諾曼底登陸這樣慘烈的戰(zhàn)爭死人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人死的得有意義。要有意義,首先要做到真實。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死亡鏡頭相當?shù)谋普。士兵中彈后沒有掙扎就嗚呼了。在這里,沒有了慢鏡下對死亡過程的“全程直播”,也沒有了不切實際的垂死反戈,死亡,來的是如此的快,快的幾乎讓人透不過氣來。死亡逐漸增多,一個、兩個、三個……不計其數(shù),最終營造出來的是銀幕上慘烈的景象,人們在不只不覺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在戰(zhàn)爭中更是如此。片中的死雖然是短促的,但在鋪墊之下卻顯得尤為有力:水下的士兵被重物纏住只能被活活的悶死;由于力氣不足而眼睜睜地看著冰冷的尖刀刺入心窩的猶太裔士兵……這些“死亡段落”以從生走向死亡為載體,傳達出戰(zhàn)爭的恐懼、悲慘與人性的沒落,人的生命是這樣的轉瞬即逝。
在影片20多分鐘的登陸戰(zhàn)役場面里,幾乎每一個陣亡士兵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子彈居然穿過鋼盔打進腦門,一位腸子被打出的年輕士兵,驚恐絕望地發(fā)出撕心裂肺的呼叫:媽媽、媽媽。米勒上尉在槍林彈雨中拖著一受傷躺倒在地的戰(zhàn)友往前匍匐行進,***轟鳴后他再回頭看,拖著的人只剩下半個軀體,他即將那可怖的斷尸丟開,作嘔不停地向前跑去。在這種刻骨銘心的視聽描繪面前,誰還能將那二戰(zhàn)的血腥、恐怖忘卻呢?!
《拯救大兵瑞恩》讓你隨時都沉浸在它濃重的感動里。每一個戰(zhàn)士的死都能夠引起觀者心理上和生理上極大的共鳴。它不僅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慘烈,法西斯的兇殘,并喚醒了人們對那些被戰(zhàn)爭輕易奪取寶貴生命的戰(zhàn)士們的深切懷念。它使人無法走出它的感染和感動。當人在槍鳴炮轟后轉瞬即逝的時候,你會被這巨大的傷痛所震撼,叫你在此時不能不去體味對那場邪惡戰(zhàn)爭的譴責與痛恨,對和平寧靜生活的向往與崇拜,以及對愛和人性終極關懷的重新咀嚼。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4
周末,我看了一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
爸爸說這是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戰(zhàn)爭篇,它大致講了:瑞恩在草地上見到了自己恩人(也就是一位烈士)的陵墓,突然想起了當年的那場戰(zhàn)役……快要到岸上了,敵軍的機槍開掃了,血流成河。不久后,用許多戰(zhàn)士的生命換來了沙頭攤。攻入沙頭灘后,上級派來了一支小部隊專門尋找瑞恩的下落。經(jīng)過很長時間,歷經(jīng)千辛萬苦,他們終于找到了瑞恩。此時瑞恩正扛著火箭筒炮轟敵軍的運兵裝甲車,找到瑞恩后,大家來到橋頭準備瑞恩的最后一戰(zhàn)。尋找瑞恩小隊的隊長是為了自己的`愛人才不放棄這一場戰(zhàn)爭的,值得讓人敬佩。隊長為了不讓瑞恩受傷,自己犧牲了,瑞恩成功回到了家鄉(xiāng)。
我想到自己打羽毛球。雖然我非常喜歡羽毛球,可是一累就不想繼續(xù)了,而隊長卻為自己喜歡的不顧一切,真是值得敬佩。
為什么隊長能為自己喜歡的不顧一切,而我卻不能?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5
《拯救大兵瑞恩》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二戰(zhàn)中的故事:美軍三軍參謀長馬歇爾親自下令, 派一個八人小分隊深入敵后,將已在二戰(zhàn)中死了三個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國。為了一個而可能犧牲八個, 值得么?不僅中國人會發(fā)出這種疑問,影片中的小分隊成員萊賓也說:誰都有母親,憑什么瑞恩媽媽的喪子之痛要比我媽重要?
影片用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回答了萊賓的問題:為了一個空降師的生命安全, 有人在他乘坐的飛機上焊了一塊鋼板, 飛機嚴重超載,降落時出了事故,造成了22人喪生, 駕駛員悲痛地說“為了他一個”
同樣都是“為了一個”, 這“一個”是列兵, 那“一個”是,誰的生命更有價值?透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出,導演斯皮爾伯格已經(jīng)毫不猶豫地將天平傾斜到列兵瑞恩一邊。如果有人要問“為什么”, 那么請看“泰坦尼克號”將要沉沒時,婦女、老人、兒童優(yōu)先上船, 沒有人對此發(fā)出疑問,難道紳士的生命不如婦孺重要?
與之相對的, 新疆某地一個劇院突發(fā)火災, 有人高呼:“讓首長先走!”為什么?因為首長對革命貢獻大啊!這口號似乎天經(jīng)地義。
兩種價值觀, 對照如此鮮明,西方國家奉行的大多是人道主義,而我們從小接受的卻是集體主義思想,在需要做選擇的時候,永遠要遵循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當國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是,個人利益應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
這其實和老師讓我們做的鐵軌的選擇相類似,雖然我也是從小接受集體主義思想的教育,但是我的選擇應該是什么都不做,不轉向,也不直行,任其前進,也許在這一小段時間里還會出現(xiàn)轉機呢。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論幸福還是苦難的生活著,我們都是平等的,我無權決定任何人的生死,也無權剝奪他們生存的權利。因為不是我給了他們生存的權利,既然不是我給予的`,那我怎么能剝奪呢?
我想我們需要更多的是對人性的關注,中國人需要的是平民憊識, 是最一般的做人準則, 而非既大且空的口號。在西方, 同一個“人”字,并不以種族、膚色、地位高低、金錢多少來衡量其價值。在我國, 先秦儒家就提倡“民貴君輕”,程朱理學也鼓吹“人人可以為圣賢”。高呼“讓首長先走”的人、對和列兵誰有價值產(chǎn)生疑問的人,可能不知道,那么就需要補課。每一個中國人,都需要補上人道主義這門課。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相關文章:
《拯救大兵瑞恩》經(jīng)典臺詞09-23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2-03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05-17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2-18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精選5篇)10-07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3篇10-03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通用21篇)08-08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通用6篇)07-17
[薦]拯救大兵瑞恩電影觀后感作文01-03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匯編[7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