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聶耳的故事
故事是人類對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它故事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構建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形態(tài)。下面是小編帶來的聶耳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聶耳的故事 篇1
聶守信年輕的時候,對音樂個性敏感。大家都說,只要能從耳朵進去的,都能從他嘴里唱出來。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一次聯(lián)歡會上,聶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種人說話,而且還能讓兩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動,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大伙兒都被逗得大笑起來?偨(jīng)理給聶守信送禮物,并稱他為“聶耳博士”。聶守信笑著對大家說:“你們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聶”的繁體字“聶”)連成一串,不像一個炮彈嗎?”從此,聶守信改名為聶耳。
熱愛音樂
聶耳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秋末深入到貧民區(qū)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并在“充滿了工人們、車夫、流氓無產(chǎn)階級的汗臭”環(huán)境中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從中知道了他們“生命的掙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在上海,他經(jīng)常踏著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從而創(chuàng)作出《新的女性》。聶耳還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問寒問暖,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吟誦出來的。
聶耳沒有像樣的創(chuàng)作條件,到上海一年后經(jīng)過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熱,到北京一次連續(xù)登臺演出四天僅得6元錢報酬。這不僅僅使他從心底更憎恨資本家老板剝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斷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聲。
創(chuàng)作國歌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東北后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于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共產(chǎn)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chuàng)作一首歌,來戰(zhàn)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能夠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云兒女》,并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于發(fā)現(xiàn)國民黨特務已來追捕,他倉促間在一張小小的香煙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就被抓進監(jiān)獄。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里面發(fā)現(xiàn)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后,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聶耳根據(jù)同田漢一齊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刻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聶耳的故事 篇2
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在昆明甬道街72號開了一家成春堂藥店。1912年2月15日,聶耳出生在藥店的樓上,原名紫藝。不久,父親死了,藥店由母親經(jīng)營,殷實的聶家開始中落。在幼年聶耳的記憶里,母親經(jīng)常坐在燈下,撥拉算盤,算完賬后,嘆氣,發(fā)愁。聶耳曾暗許心愿:今后必須要“讓母親過好日子”。他到上海后,在寫給母親的信中,屢屢提到“匯錢”之類的字眼。
母親是聶耳最大的牽掛。從照片中看,母親彭寂寬是比較典型的傣族婦女的長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沒有上過一天學堂,但跟著丈夫,居然能夠讀醫(yī)書,丈夫死后還能坐堂把脈問診,養(yǎng)家活口。彭氏的聰慧,顯然也遺傳給了兒子。聶耳是家里最小的兒子,乖巧伶俐,一支簡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繽紛,甚得親友疼愛。
母親能唱各種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jīng)調、花燈調、洋琴調,等等。動聽的歌曲與歌曲里的故事讓小聶耳著迷。蔡鍔功成名就之時,聶耳還是黃口小兒,但他從母親的歌里認識了蔡鍔。蔡將軍云南首義討袁護國的壯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習武從軍曾是少年聶耳的一大志向。十六歲那年,聶耳最后憋不住了,背著家人偷偷參軍,被編入十六軍湖南新兵隊受訓,后投考黃埔軍校不果,又被軍隊遣散,習武之念才在無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轉而讀書、演戲、作曲,但成就偉業(yè)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觀》的中學作文中,聶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會從事宗教、哲學和科學的行當。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學,然后出外游歷,最好是出國,行路讀書,增長見識,學術上有所建樹。最后掙幾個錢,與幾個談得來的朋友,找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讀書,彈琴,度悠閑時光。他還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將是自己隱逸的首選。
待到年長幾歲也就是中學畢業(yè)考入云南省立師范學校后,聶耳又寫了篇《我之人生觀》,他的學生腔明顯少了,代之而起的是,期望學工科,研究點藝術,做一個“并不是魯濱遜那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的游歷家,然后“以實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設新的社會”。
演藝圈的“拼命三郎”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托人幫忙在“申莊”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莊”在昆明的總部云豐商行正因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yè)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音樂歌舞學?窃凇渡陥蟆飞系恼猩鷨⑹乱鹇櫠淖⒁狻C吭履軖晔蛸N,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正因緊張而發(fā)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
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chuàng)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yè)性歌舞團。陣容雖然不大,但是正因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墻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忙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于是,人們常?吹綆熗蕉苏J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xù)!靶±蠋煛迸c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里懂什么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氨仨毮軐W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他要完成自己的業(yè)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
“拼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齊。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臺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于制片商節(jié)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云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么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涂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他善于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么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于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耳朵先生”和“田老大”
活潑,天真,十九歲的聶耳是個孩子王,身邊總圍著歌劇社的小演員們。做游戲,輸了,孩子們起哄,聶耳樂顛顛地聳動著兩只耳朵。大家不滿足,“耳朵先生,再來一個嘛!”聶耳又“秀”了一下。
聶耳最愛看電影,而且每遇動情之處必哭,這在朋友中出了名。他的這個習慣常被朋友們當做笑料,他自己卻覺得再自然但是。至情至性,有何不好?
那時,聶耳與他的同鄉(xiāng)、上海泉漳中學的教員李生萱來往很頻繁,此人即之后的著名哲學家艾思奇,聶耳因此對哲學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和向往。
“一·二八”以后,上海白色恐怖嚴重,中共提出在文藝界發(fā)展黨員,壯大左翼力量。年輕活躍的聶耳被列為首批培養(yǎng)對象。培養(yǎng)和聯(lián)系人是上海左翼劇團聯(lián)盟負責人田漢,之后說聶耳入黨的也正是田漢。但在聶耳目前保留下來的`十多萬字的日記、文章、書札里,關于田漢的描述卻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賬式的記錄,至多用“很好”這樣的字眼籠統(tǒng)地表示一下。勤寫日記和書信的聶耳,逢“田”何故謹慎規(guī)避?令人不得而知。當然,在田漢的眼里,聶耳最初只是一個有著不平凡經(jīng)歷的追求革命的貧苦學生,兩人閱歷、資歷以及性格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這并不妨礙田、聶二人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年至1935年兩年間,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一同創(chuàng)作了《開礦歌》、《大路歌》、《畢業(yè)歌》、《碼頭工人》、《苦力歌》、《打磚歌》、《打樁歌》、《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采菱歌》、《義勇軍進行曲》、《打長江》等十四首歌曲,幾乎占了聶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聶耳的處女作《開礦歌》是兩人合作的開端。之后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則是兩人合作的巔峰。
電影《風云兒女》劇本剛剛完稿,編劇田漢被捕了。聶耳見到導演夏衍的第一句話是:“《風云兒女》誰來作曲?”第二句話就是:“我來寫吧,田漢也會同意的。”自信與篤定溢于言表。獄中的田漢果然同意了聶耳的請求。很快,聶耳就拿出初稿,定稿是聶耳到日本后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