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勵志哲理小故事
故事:在現(xiàn)實認知觀的基礎(chǔ)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jīng)發(fā)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勵志哲理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勵志哲理小故事 篇1
努力去夠
美國的天堂動物園里,新來了一個喂河馬的飼養(yǎng)員。老飼養(yǎng)員給他上的第一堂課,讓他有點接受不了,聽起來也確實有點離奇。老飼養(yǎng)員告訴他:“不要把食物放在離河馬過近的地方,不要怕它餓著,以免它長不大!毙氯サ娘曫B(yǎng)員聽了這話,十分納悶。心想,世上怎么會有這種道理。為了讓動物長大,而不要把食物放得過近。他沒有聽老飼養(yǎng)員的話,拼命地喂他的那只河馬。在他喂養(yǎng)的河馬前,到處都是食物。人們無不感到他的仁慈和善意。
但兩個月后,他終于發(fā)現(xiàn),他養(yǎng)的這只河馬,真的沒有長多大。而老飼養(yǎng)員不怎么喂的那一只,卻長得飛快。他以為是兩只河馬自身的素質(zhì)有差別。
老飼養(yǎng)員不說什么,跟他換著喂。不久,老飼養(yǎng)員喂的那只河馬,又超過了他喂的河馬。事情使他大惑不解。
老飼養(yǎng)員說,你喂的`那只河馬,是太不缺食物了,反而拿食物不當回事,根本不好好吃食,自然長不大。我的這一只,食物總是在他夠不到的地方,他總是在食物缺乏中生活,因此,它才十分懂得珍惜,每天拼命地去夠著吃。因此反而很能吃。
日本的一家動物園里,一位常年喂養(yǎng)猴子的人,不是將食物好好地擺在地上,而是費盡心思,今天將食物藏在石縫兒里,明天將食物藏在樹洞里,猴子們總是很難吃到。正因為吃不到,猴子們反而想盡了辦法要去吃,猴子整天為吃而琢磨,后來終于學會了用樹枝努力地去夠,把東西從樹洞里夠出來吃。
別人都很奇怪,對養(yǎng)猴子的人說,你不該如此喂養(yǎng)猴子。
養(yǎng)猴子的人說,這種食物讓人很沒胃口。平時,你真給猴子們擺在跟前,它們連看都懶得看,怎么會去好好吃呢。你只有用這種辦法去喂養(yǎng)它們,讓它們很費勁地夠著吃,它們才會去吃。你越是讓它們夠不著,它們才越會努力地去夠。是珍惜使不好的東西變?yōu)榱撕脰|西。
養(yǎng)猴子的人與養(yǎng)河馬的人,從日常生活中都發(fā)現(xiàn)了一個真理,就是要讓動物們學會去夠,只有努力去夠的東西,動物們才會當成好東西。
人其實也一樣,生活中有許多我們并不需要的東西,但就是因為我們夠著困難,我們才會去珍惜,才覺得它的貴重。天下有許多事,一旦容易了,就等于過剩了,人們就會拋棄它,它的原有價值就會被降低。
人世間,什么是最好、最寶貴的?解釋有多種多樣,但有一條是最準確的,就是那些離我們最遠,又最難夠得到的東西才是最為寶貴的。
對一切夠不著的東西努力去夠,是人類的本性。這種本性,也正是人類智慧得以不斷延續(xù)下去的奧秘所在。
勵志哲理小故事 篇2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旎睢S谑,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么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么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后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后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勵志哲理小故事 篇3
每天做好一件事
有一位畫家,舉辦過十幾次個人畫展。開始無論參觀者多少,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有一次,我問他:"你為什么每天都這么開心呢?"他給我講一件事情:小時候,我興趣非常廣泛,也很要強。畫畫,拉手風琴,游泳,打籃球,必須都得第一才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心灰意冷,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父親知道后,找來一個漏斗和一捧玉米種子。讓我雙手放在漏斗下面接著,然后撿起一粒種子投到漏斗里面,種子便順著漏斗滑到了我的手里。父親投了十幾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然后,父親一次抓起滿滿的一把玉米粒放在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擠著,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對我說:"這個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獲和快樂?墒,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獲不到了。"
勵志哲理小故事 篇4
故事1: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凝聚
小時候父親做的一件事情,一直到今天還讓我記憶猶新。
父親是個木工,常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爛瓦撿回來,或一塊兩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走在路上,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里帶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我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只覺得本來就小的院子被父親弄得沒有了回旋的余地。直到有一天,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開溝挖槽、和泥砌墻,用那堆爛磚左拼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親把本來養(yǎng)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干凈,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當時我只是覺得父親很了不起,一個人就蓋了一間房子。那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fù)一日撿磚頭碎瓦,終于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后來的日子里,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在我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么,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之后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故事2:做完做好
做完是交差了事,是最起碼的要求;做好是盡力而為,追求完美。一字之差,意義相去千里。
許多人做事都只求做完,品質(zhì)粗糙,架構(gòu)松散,許多加工品就是如此,只求量不求質(zhì),價值不高,口碑不佳。
但許多藝術(shù)品千錘百煉,千雕百塑,量雖不多,品質(zhì)卻完美,贏得不少眼光與贊美。
“做完”、“做好”各有因由,各有需求,用力用心也各不同。無論人際,無論職場,無論托付,無論交代,無論交易,無論承諾,都應(yīng)以做完做好為目標。
有位師傅要徒弟整理庭園。第一個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樹,未見庭園之美,反添荒涼之感;第二個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還依地形地貌,植花蒔草,庭園一下變得有氣勢、有特色。師傅對第一個徒弟說:“你做完了!睂Φ诙䝼徒弟說:“你做好了!辈顒e立現(xiàn)。
有人為趕做完,草草了事;有人為求做好,費盡心力。結(jié)果一個有負所托,一個有了交代。當然評價有所不同。
聰明如你我者,“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有耐心、有智慧就能“做完”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