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燒餅變古董哲理文章
清代一學子,復姓司馬,拜京師某鴻儒門下。恩師博通古今,尤擅古董收藏與鑒賞,名聞天下,司馬在外地為官,常以恩師弟子自詡,令眾人艷羨。
有一年,司馬進京公務(wù),途中在某縣打歇,晚飯中有一道當?shù)孛c叫“褡褳火燒”,司馬吃得甚是歡喜,于是吃罷便步入廚房,觀看廚子烙制。
司馬見燒餅呈長方形,邊沿不規(guī)則,表面凹凸不平,立刻突發(fā)奇想,便又買了兩個,快步回到客房,讓隨從速取文房四寶,然后將兩個燒餅放在桌上,擦去浮油,將宣紙洇濕附上。不消一個時辰,又用棕刷捶,接著用綢包蘸墨汁拍打,將燒餅拓于紙上。
此乃金石轉(zhuǎn)拓之法,可以清晰地將器物上的花紋留于紙上,見不到原物,鑒賞家也可據(jù)此拓片做出鑒定。司馬精于此道,今日技癢,便以燒餅代之。
不消多時,拓片將干,司馬輕輕將其揭下,只見花紋奇崛,古樸粗獷。他小心翼翼地將拓片夾入卷宗,打算進京拜望恩師時開個玩笑,幽它一默。
到了京城,辦完公務(wù),司馬便興沖沖去拜見恩師。他見恰有幾位京城資深收藏家在恩師堂上交談,于是便拿出燒餅拓片,讓恩師及各位老師鑒定。
司馬原想以此博大家一笑,不料恩師卻緊鎖眉頭,仔細觀瞧,沉吟半晌,向眾位說:“此乃周朝遺物,紋理可辨,至于出于何年,某尚不敢斷之!
眾先生隨聲附和。
司馬根本沒有想到自己僅僅是開個玩笑,卻會是這樣的結(jié)果,他肚子里暗暗叫苦,謎底揭也不是,不揭也不是,只得跟著“嘿嘿”傻笑。
此時,他的恩師發(fā)話道:“下次進京,將此物攜來,我定仔細鑒定。”
司馬只得連聲稱“是”。
幾日后,司馬返回任所,即給恩師寫信一封,稱:我在京期間,因此家人疏忽,此物竟被賊人盜去。惜哉,惜哉!學生已派捕快緝拿盜賊。如獲,即送京城。
司馬心里慨嘆:名家也有走眼的時候。
【燒餅變古董哲理文章】相關(guān)文章:
哲理文章的哲理故事10-07
燒餅散文10-06
生活哲理文章10-12
同學的哲理文章10-07
燒餅的滋味作文10-07
買燒餅作文10-07
工作勵志哲理文章11-02
生活勵志的哲理文章11-02
關(guān)于富有哲理文章01-29
翻盤哲理文章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