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匯總九篇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駐村干部民情日記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篇1
20xx年7月14日
鎮(zhèn)里決定把銀號村打造成首批“十個全覆蓋”精品村,需要我們對村里的主要道路重新翻修,并拆除現有的土坯房,統一進行搬遷。
在搬遷過程中,部分老百姓很積極,覺得自己的土坯房已經廢棄,想拆卻沒錢,這回政府給補貼還幫著拆,是件大好事。有些人卻仗著政府需要整體規(guī)劃搬遷,開始漫天要價,有要求免費蓋房裝修的,有索要高額補償的,這些都不符合拆遷辦法。如果滿足了他們,其他老百姓怎么辦?我們工作組和村委必須入戶做好思想工作。
有的`群眾不理解,覺得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就急著蓋新房,政府這回又是搞形象工程,勞民傷財。我覺得村里的工作很瑣碎,既要改變村貌,急活也不能落下,需要區(qū)分輕重緩急、穩(wěn)步推進,實實在在做些事。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篇2
今天到七眼橋鎮(zhèn)政府參加該鎮(zhèn)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推進會暨“幫縣、聯鄉(xiāng)、駐村”干部培訓會。
七眼橋鎮(zhèn)交通倒是很便利,在地委大門口搭乘到平壩、云峰的班車或是直接到七眼橋鎮(zhèn)的班車都可以到。一進入七眼橋鎮(zhèn),路上便滿是身著鳳陽古裝、操著屯堡音、挑著擔子的屯堡婦女了。街道兩旁是琳瑯滿目的小店鋪,店門外坐著吸著旱煙袋的屯堡老人,孩子們在店鋪外嘻戲著,別具韻味的屯堡話音充滿耳畔……鎮(zhèn)政府就在路邊,一下車就看到了。鎮(zhèn)政府是一幢五層高的小樓,一進去就見到了該鎮(zhèn)開展黨建工作的宣傳展板,從一張張圖片看得出七眼橋鎮(zhèn)在黨建工作上下的功夫、出的新招。
鄉(xiāng)鎮(zhèn)工作就是繁忙。從一樓上去,樓道上全是來來往往的工作員和村干部、群眾。把從文聯帶來的《安順》和《安順文藝》交給鎮(zhèn)黨政辦工作員后,我徑直到了四樓會議室。
會場布置得很利索,工作人員們正忙著簽到、發(fā)資料。領了資料坐了一會兒,會議就開始了。
會上,省住建廳調研員楊茂祥、西秀區(qū)人大副主任羅德坤和七眼橋鎮(zhèn)黨委書記趙德洪分別就“如何創(chuàng)意工作方式推進黨建”工作作了重要講話。省住建廳、市住建局、西秀區(qū)中醫(yī)院和七眼橋鎮(zhèn)本寨村支書分別作了精彩的會議交流發(fā)言。尤其是本寨村的老支書那番“揣著政策抓、戴著臉譜抓、忍著委屈抓、保護和開發(fā)一起抓”的“四抓”理念更是贏得了滿堂彩,與會人員熱烈回應,會場上掌聲不絕。
聽了大家的發(fā)言,我也深有感觸。面臨當前工作形勢,各級各部門都根據部門工作性質和實際情況,實際深入到群眾之中,為聯系點群眾引項目、帶資金、做義診、找老師,做了很多實事。文聯雖然在幫促工作中也下了很大功夫,在宣傳幫促村文化資源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們還要繼續(xù)結合文聯實際和現有資源,進一步做好幫促點的服務工作,為村里的經濟發(fā)展出點子、找出路,切切實實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讓群眾真正享受到發(fā)展成果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參加村委會評低保
按照單位的安排,我與縣人大教工委主任黃昌富到地瓜鎮(zhèn)木卡村報道,當我們到達村活動時,地瓜鎮(zhèn)政法委書記羅嗣奎、包村干部譚斌、王*正組織下木卡一、二、三組的群眾召開農村低保工作會,三個組的群眾爭吵聲音較大,有的用拳頭擊打桌子、有的對鎮(zhèn)、村、組干部進行辱罵、有的則蠢蠢欲動,準備對個別干部動武等,導致整個會場無法進行下去。此時,在會場外的我們決定進去看個究竟,我們便說“我們是縣人大的干部,有什么事情跟我們說”。當此話一落,全體群眾就向我們訴說著往日評低保的種種不是以及不公平等,請求我們主持公道。面對此情此景,馬上作出將三個組的群眾分開評,有什么不服的直接給我們掛幫干部講的決定。這樣,會議得到再一次進行。
我們分別與部分群眾進行座談,他們訴說,相關部門在評定農村低保時不公平,甚至有一些整天游手好閑、上山打獵、下河捕魚、外出打工的人員都可能享受低保的情況。這些問題的`存在就使大部分群眾對低保享受群眾的不服。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認真聽取群眾的講述并作好記錄。例如一組群眾沈恩厚雖年齡已75歲,但其孩子在外打工且是計劃生育對象、二組群眾張關月雖是殘疾,但其孩子照樣在外打工且孩子同樣是計劃生育對象。他們兩人也同樣要低保,針對這一特殊情況,我們二人耐心地向他們講解國家關于農村低保和計劃生育方面的政策,作出他們兩人都不能享受農村低保,并勸說他們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要求他們及時回家履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只有這樣他們這些老人才能享受農村低保方面的政策,兩位老人對我們的勸解表示完全接受,并表示會勸自己的孩子回家履行計劃生育政策。
由于我們駐村干部的參與,使得三個組的低保評定會議順利結束,一組群眾劉仕江激動地說“如果不是你們的參會,這幾個組的低保評定不知要持續(xù)到什么時候,此次評定體現了公正、公平和公開”。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篇3
動員適齡青年參軍入伍
為切實發(fā)揮掛幫干部的作用,積極配合黨委、政府的征兵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今年的征兵工作任務,我們根據上級有關征兵工作的會議精神,因勢利導,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到地瓜鎮(zhèn)木卡村和蓮花村動員適齡青年參軍入伍。
我們首先印發(fā)了《征兵工作條例》、《兵役法》以及《致適齡青年的一封信》等宣傳資料120份,分別發(fā)給了兩村廣大適齡青年,在兩村的路途顯眼位置張貼宣傳資料30張。同時,我們還深入木卡村羊雞箐組和蓮花村龍顯地、黑平地村民小組有適齡青年的農戶家,廣泛深入而細致地向家長宣傳兵役法和扶持政策,就征兵的條件、政策、范圍、體檢、政審、優(yōu)撫等問題向群眾提供了解答和咨詢服務,幫助有應征對象的青年算好各種政治帳、經濟帳,有效地激發(fā)了兩村廣大適齡青年的參軍熱情。同時,我們還與村干部一起,通過打電話聯系的方式動員在外務工的適齡青年和大學畢業(yè)未找到工作的適齡青年回家報名參軍。通過我們的有效宣傳,兩村的適齡青年有報名愿望的較多,各項工作得以有序開展,兩村形成了濃厚的`“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良好的輿論氛圍。
群眾遭遇火災
3月21日,我與黃昌富主任在村活動室?guī)椭逦碣Y料,下午1:23分,一村民電話告知村統計員何發(fā)虎,該村大竹坪組一戶群眾用火不慎將附近四戶群眾的所有房屋、財產全部燒光時,我們一行決定前往看望受災情況。當我們到達受災農戶家時,被現場的情況所驚呆,所有木房和平房的窗子全部被燒光,幾戶群眾在逃離時沒有帶走任何東西,連吃的、穿的都沒有,面對此情況,我們一方面對受災群眾進行心里安撫,另一方面積極向地瓜鎮(zhèn)民政辦協調大米12袋、食用油8桶、衣物、棉被等物資送給四戶受災群眾。
同時,我們還靠步行到該村丫口組看望因病致貧群眾陳大鵬、后頭坡組獨生子女戶楊清友和后頭坡組困難群眾楊清江家進行慰問,充分了解他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他們理清發(fā)展思路,盡快脫貧致富。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篇4
覺做一名宣講員,把黨的惠農政策、發(fā)展信息、致富思路說給群眾聽,群眾不是會接受的更快嗎?
讓群眾得到實惠,讓群眾親身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這是群眾對干部下鄉(xiāng)住村活動的迫切期盼,也是檢驗下鄉(xiāng)住村活動成效的一項重要內容。干部下鄉(xiāng)住村聯系的都是貧困村,發(fā)展問題、增收問題、熱點難點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了的,需要我們發(fā)揮優(yōu)勢、協調優(yōu)勢,靠前服務,多下鄉(xiāng),常住村,帶著感情解難題,這樣才能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這實際上也是對我們干部作風的大檢閱。
天色已晚,由于明天縣里還要開會,便踏上了歸途。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座談會上與會人員提的'許多建議,特別是解決山區(qū)農村發(fā)展難題的獨到建議,對我深有啟發(fā),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們只有經常深入基層,多和群眾面對面的交流,才能發(fā)現并運用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更好地開展工作。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篇5
駐村干部姓名: xxx
派出單位: xxx人民政府
掛幫村: xxx村
時間:20xx年8月16日 星期一 天氣情況:晴
“雙親”看似一項政策,給貧困孤獨的家庭帶去我們的'一點點慰問,但實際上,對于我們在外工作的人來說,“雙親”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溫暖。以后,我還會經常來看望這兩位雙親,多給他們帶來關懷。根據鄉(xiāng)村建中心、國土資源所要求,對我村“兩違“(即違法占地、違法建)行為建筑進行統計,統計時每棟違建房屋前后左右需照圖片;建筑面積及四至界線必須填寫清楚。
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是我們今年駐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在開展這項工作的時候,我們駐村干部積極發(fā)揮帶頭作用,將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學習透徹,把具體實施方案領悟理解到位,積極向群眾宣傳政策,為群眾答疑解惑。
今天經各包片干部統計完后,交到我這里輸入電子文檔匯總,我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756戶,經匯總,有199戶違建,違建面積有19829平方米。我們將所有明細卡及匯總表交到鄉(xiāng)村建中心,由村建中心再上交到上級直管部門,聽候上級部門的處理方案,根據上級意見對“兩違”行為進行處理。我認為要嚴格控制今后農村違法建房行為,只有當地村委會及國土資源所把好關,嚴禁違法占地及未批先建的行為發(fā)生。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篇6
這天早上,我們駐村工作組成員來到鳳頭村。村里的氣氛感覺與平時不同,特別熱鬧,不單今天是7月初7,村民的節(jié)日。而是全民上下響應上級指示,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災后復產。
我們來到現場,這是一處100米左右的河堤塌方,左邊是河流,右邊是幾千畝良田。這條河堤要是沖垮,后果不堪設想,幾十家農戶將遭受重大經濟損失。事不宜遲,在鎮(zhèn)村干部的支持下,受益村民自發(fā)組織人力準備了木樁,沙袋等材料,聽說從早上6點就開始打樁?吹蕉畟村民,有男有女在各自忙碌著,有的在打樁,有的在裝沙袋,有的在抬,有的在堆,干得熱火朝天,盡管天氣炎熱,全都汗流浹背,依然沒有停下來休息。
與他們打了招呼后,我們叫人買來飲料,叫他們休息解渴,交談中,得知他們都是受益戶,熱情高漲,團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切以大局為重,決心一定要把危險解除。然后,我們工作組同志也參加到勞動中,我也試著拿起木棰打樁,喊起號子,棰了幾下很是吃力,感受到活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組長也卷起褲腿,下到水里,幫忙堆積沙袋。
活雖然很累,但難得與勞動人民一起,有說有笑。為了農民的`利益,為了村里的發(fā)展大計,何樂不為呢?我們拭擦額頭的汗水,我們笑了,看見村民也笑了。
風雨無情人有情,相信大家團結一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一定能排除萬難,勝利渡過難關。河水緩緩的流淌,一直流向遠方,向沿途的人傳遞著信息。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篇7
“只有發(fā)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才有出路”
帕爾哈提衣扎克是拜城縣農業(yè)綜合開發(fā)辦書記,今年5月被選派到托克遜鄉(xiāng)康其鐵米村駐村。他在6月12日的《民情日記手冊》中寫道:“今天把村里9名姑娘送到了鄉(xiāng)里,他們將由縣上統一組織送到地區(qū)華福紡織廠工作,這是我村有史以來組織婦女集體外出務工,人數最多的一次,我想這只是開始,往后還將組織動員更多村民外出務工創(chuàng)收。我村是自治區(qū)級貧困村,只有發(fā)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才有出路,才能擺脫貧困落后的面貌。我調查分析過了,村里經濟發(fā)展思路應該是:多組織人走出去,通過勞務創(chuàng)收;多養(yǎng)牲畜、家禽,搞家庭創(chuàng)收;多種棉花、番茄等訂單作物,確保農民有穩(wěn)定收入;還要想辦法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有錢辦事,能為農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工作進步快,還得班子帶”
米吉克鄉(xiāng)庫木墩村是地區(qū)新農村黨建工作示范村,也是拜城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駐該村的縣農技站支部書記納斯爾吾斯曼在他5月份的工作總結中寫道。“火車跑得快,還得車頭帶。工作進步快,還得班子帶。一個月來,我和其他駐村干部圍繞加強班子建設,在原有的村‘兩委’班子工作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三會一課’制度,村級陣地管理制度和民主議事制度,并抓好了相關制度的落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推行落實了黨員干部承諾制,全村16名黨員干部向群眾鄭重承諾年內辦2-3件實事、好事,各自還聯系1-2名困難群眾,讓黨員干部肩上有責任;規(guī)范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有6名無職黨員上崗,參與村務的管理;協助黨支部考察、選拔了8名入黨積極分子和后備干部,充實了農村“兩支隊伍”;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了3次集中學習,收看1次電教片。下一步,將繼續(xù)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高村‘兩委’班子的‘四種能力’!
“必須讓五星紅旗飄起來,喇叭響起來”
康其鄉(xiāng)阿熱勒村是拜城縣集中整治的重點村。6月7日駐該村的縣委黨校干部艾斯卡爾斯拉寫道:“前些日看到大隊部院內懸掛的.國旗因日久風吹日曬破損了,村里的廣播擴音器也壞了。大隊部是黨在農村最基層的黨組織所在地,國旗更是象征著基礎政權的威嚴,廣播是村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喉舌,這樣下去怎么行呀,必須讓五星紅旗飄起來,喇叭響起來。今天,我們組織村里的黨員、干部和部分群眾,舉行了升旗儀式,讓嶄新的五星紅旗高高飄了起來,喇叭響了起來!
“維漢民族一家親,攜手共奔致富路”
5月24日大橋鄉(xiāng)央都馬村駐村干部、縣人大財經委副主任楊雪成在“民情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我特別高興。前兩天,工作隊正為幾戶困難戶農業(yè)生產中缺少化肥、不會管理農作物而發(fā)愁呢。沒想到今天單位和扶貧辦的領導就來到了村里,解了工作組和農民的燃眉之急。黃書記代表縣人大機關為我村捐款1.5萬元,希望村里把這些資金用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扶貧辦為5名家庭貧困的學生捐贈了學習用具及書本,為6戶貧困戶送去了12袋化肥。更高興的是通過我們的協調努力,我村與鄉(xiāng)里的漢族村八村簽訂了互助協議,結為‘兄弟村’。八村的農民懂技術、信息廣、門路多、能吃苦耐勞,都比較富裕,他們與我村群眾一對一、手拉手結成了幫扶對子,兩村合作共進,維漢民族一家親,攜手共奔致富路!
“以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天,又高興又感動。高興的是我和社區(qū)籌備的慶‘六一’活動取得了成功,受到了群眾的好評;感動的是父子、母子情深。今天是‘六一’兒童節(jié),社區(qū)邀請了50個家庭及其成員代表參加慶‘六一’活動。首先,獎勵了10名成績優(yōu)異的小學生。隨后,進行了家庭才藝匯演,評選出了優(yōu)秀節(jié)目并對其家庭進行了表彰。最后,在活動現場,開展了‘我為媽媽梳回頭,我給爸爸洗次衣’活動,學生們專注的為媽媽梳著頭,認真細致的為爸爸洗著衣服,家長可是耐不住了,滿眼里全是疼愛,有的已掛滿了幸福的淚花,此時我也被感動了;顒咏Y束后,一些家長和社區(qū)干部對我籌劃的這次活動表示很滿意和感謝,希望多舉辦這樣的活動。我想好了,以后還要多開展一些健康、文明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篇8
20xx年6月3日
上午,我們和村委成員一起去三分子村走訪特困戶,了解需要幫扶的情況。
在村組長張瑞榮家,和他聊天得知,他本身挺有頭腦,平常販羊和農產品,做得挺好。村里通往外面的.路常被洪水沖斷,張瑞榮自己拿出四五千元維修過水路面。村旁護河堤上的樹,全是張瑞榮自己掏錢種上的?伤依镞住著土坯房。
我們的特困戶是窮,整個村子也不富,但是有這樣為大家和村子著想的村干部,我們的村子何愁不富?!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 篇9
駐村工作民情日記【篇一】
近期,正是馬鈴薯猛長的階段,剛剛洗漱完,隊長譚德鋒就說:走,克看看馬鈴薯的生長情況。
據悉,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推廣,以及農戶積極的種植熱情下,箭竹林村的馬鈴薯共種植了400余畝,成為該村發(fā)展種植業(yè)的“主力軍”,對示范帶動農民經濟增收進一步發(fā)揮作用。
通過查看,箭竹林村的馬鈴薯長勢良好,豐收在望,按畝產1.5噸計算,預計可實現總收入63萬元。
駐村工作民情日記【篇二】
今天上午8點10分,馮杰、楊迪我們一行三人按照約定計劃,繼續(xù)走訪,剛走到半路,突然下雨,不得不改變計劃,駕車到鐵匠灣,由于到鐵匠灣山路坡陡彎急路滑,我們將車停在路邊,繼續(xù)行程。
沿著小路,一路打聽,半個小時路程,終于到達村監(jiān)督委員會主任楊小香家。因為事先沒有打招呼,他正在干家務和農活,打掃衛(wèi)生、喂雞、喂豬,簡單了解情況后,他家也很拮據,除了喂養(yǎng)雞、豬,土地也很少,種地也僅僅維持生計,父親、兒媳和兩個孫子都在家,房子是土坯和木頭結構,房頂上曬著包谷,新建了一間太陽能洗澡間,退耕還林后政府補償很低,家庭收入渠道少。
與楊小香道別后,9點40我們繼續(xù)走訪,順著山間小路,隱約聽到了機器的轟鳴聲音,循著聲音,一路爬山,沿途水溝生活垃圾隨時可見生活垃圾,還有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匯聚在一起,20分鐘后,看見挖掘機正在施工,擴寬上山道路,進展順利,按照進度一個月后可通車到山頂,山上的茶樹可以有效開發(fā)。
返回駐地后,14點左右,村支書接到通知縣明查暗訪組馬上到村委會,檢查駐村工作隊在崗情況,馮杰、楊迪我們三人正好在辦公室商量采山坪的工作計劃報告,明查暗訪組問了一些生活情況、前段時間工作開展情況和扶貧工作的.想法、建議。今天很匆忙,也很充實,雖然忙點,也有收獲,采山坪生活垃圾如何處理、怎樣才能為村民增收等問題讓我感覺肩上壓力好大,如何改變采山坪的現狀,讓農民真正脫貧致富,我們只有努力工作,想方設法,盡自己最大能力做事。
駐村工作民情日記【篇三】
3月28日 星期四 晴轉雨
上午9:00時,與副縣長程建華及有關鄉(xiāng)鎮(zhèn)、縣直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陪同貴州百花藥業(yè)集團董事長黃文榮一行考察道真重慶產業(yè)園區(qū)和巴漁創(chuàng)業(yè)園區(qū)。
12:00時,縣長向承強主持召開貴州百花藥業(yè)集團投資意向洽談會。雙方就貴州百花苗方制藥廠的搬遷及中草藥種植基地建設等事項進行友好協商,初步達成共識:貴州百花藥業(yè)集團擬將貴州百花苗方制藥廠遷至道真重慶產業(yè)園區(qū),計劃用地面積300畝;選擇5個左右的中草藥品種,建設育苗、示范種植基地;貴州百花藥業(yè)集團提供技術支撐,幫助道真建設10萬畝以上的中草藥種植基地。
駐村感言:同步小康駐村工作,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在道真這樣一個欠開發(fā)的縣份,我們更應該發(fā)揮聯系廣泛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引進客商落戶發(fā)展。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匯編5篇05-12
鄉(xiāng)村振興駐村干部總結12-08
駐村干部個人述職報告02-25
駐村干部工作述職報告03-05
鄉(xiāng)村振興駐村干部工作總結12-08
駐村干部工作心得體會01-20
駐村干部個人述職報告9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