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那片蘆葦,那條河散文
心上,長著一片蘆葦。心里,流著一條河。那是一張圖片,一幅永不褪色的丹青水彩。
前幾日,無意間閱讀到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細膩的文筆,描述著故鄉(xiāng)的蘆葦,故鄉(xiāng)的河。眼睛游走在那字字句句鋪就的思鄉(xiāng)路,心跟著走近了一片小小的蘆葦叢,耳邊傳來了一條小河流水的吟唱。
只是,在多年前,他們已在小城消失了。
小城,不是個城市,是自古留下的叫法兒而已。到過這里的人,無從想象近兩千年前“三英戰(zhàn)呂布”的驚心動魄會發(fā)生在此地其貌不揚的虎牢關下。
小城,被圍在環(huán)山中。始終,難以認同那種土包狀可以叫做“山”。山上,應該有林立的樹叢,石縫間開滿野花,鋪滿綠草,藏著蜿蜒的小路帶游人登上去觀景遠眺。這里的山,小的,只是用土丘連起的荒嶺。大些的,早已被當?shù)厝擞米钤嫉墓ぞ咦龀闪宿r(nóng)田,大塊兒的撒下糧種,小片兒的放進菜籽,用雙肩挑上來的水養(yǎng)活到發(fā)芽,盯著天的臉色等待著收獲。
一條稍寬些的路,擠開土丘的腿,被鋪上了一層薄薄的柏油,把小城的人們送上東邊中城的地界。
中城是個真正的城市,有著比較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和大醫(yī)院,吸引著周邊村鎮(zhèn)的人們。那里有大的工廠,生活著真正的城市人。能到中城去工作,是小城及附近的人們最大的愿望,若誰家的孩子獲得了城市人的身份,是最能引起關注的,家里的大門檻兒會被提親的人一不小心踢斷,孩子的眼光跟著就高過了頭頂,挑三揀四起來了,有個堂叔就極有資格做這類情況的代言人。
在小城,若想去往城南城西的方向,由窄一點的土石路承擔起運輸任務。在路的那頭,或等著不多院落窯洞半隱半現(xiàn)在土丘,或等著更多的土丘上點綴著疏落的綠色。想去往城北的人間,陸路則需繞行。因為唯一的出口處,走著黃河。
有條小河,不知來自哪里,閃著粼粼的光,輕輕緩緩的路過小城,繞了個彎兒,被黃河接去了。
有叢蘆葦,守在小河送她的家,自顧自的看著四季,迎來送往到家里做客的朋友,每每開起演唱會,就和風伴舞,那一塊小小的濕地,便成了個樂園。
這是最初來到小城時,看見的那片蘆葦,那條河。
并不知道他們已來了多少年;蛟S,在桃園里結義后的三兄弟并騎而來時,也曾路過蘆葦叢,從小河的頭頂飛馳而過,躍上城墻,在張飛的如雷咆哮聲中,沖向騎在紅色赤兔馬背上的帥男呂布,破碎了方天畫戟天下無敵的神奇?
一座飛檐小瓦屋內,坐著一尊關帝像,偶爾會有幾縷香煙繚繞起來。側后方半山腰的一段絆馬索,銹在老地方。
小城里如鳥雀的肚子,擠放了所有的需要。小河的堤壩,劃分出城內外。里邊住著“城里人”,外邊住的則叫做“當?shù)厝恕薄.數(shù)厝肆晳T地說著“去城里轉一轉,買些東西”,就與城里的老朋友拉了半晌兒的家常,聽著繪聲繪色描述的最新小城故事,自己也敘述著田間地頭發(fā)生的趣事兒
小城的盛夏,比較憋悶,便等夕陽回了家,漫步走上小河的堤壩。迎著小風,看小河兩岸綠蔥蔥的清涼,各色野花夾在里面也蹭著一份涼意,揮灑淡香作謝。若敢大著膽子滑下堤坡,靠近那片蘆葦,就能更清楚的聽見鳥兒們的歌聲,青蛙會猛然“呱呱”地叫起來,被嚇了一跳后,都趕緊逃走。不能太好奇分開蘆葦葉,妄想看看鳥兒們的芳容,她們十分害羞而警惕,有一絲察覺,就會拍響翅膀,沖出蘆葦叢,躲去更遠處了。
小河里游著的魚蝦,河蟹和泥鰍鱔魚,很受中城人的喜愛,總引誘著他們在節(jié)假日騎上自行車,摩托車而來,穿過小城,擺好魚竿,竹簍,小水桶等,坐在小河岸邊的樹下,呆上大半天,多半會披著夕陽滿載而歸。小城的人們多不喜歡吃這些河鮮,說是“嫌腥味兒太大”。他們更愿意去盯著剛剛宰殺好,掛在肉鉤兒上的少量豬肉和牛羊肉。只是在需要時把小河的水引上不高的岸,送入緊挨著的田地里。偶爾,也有調皮的小子們會在暑熱難耐時,光著屁股下河去貪涼,若被田里耕作的嬸子大娘們看見,發(fā)出了大聲的噓笑,他們就倉皇逃上岸來,生怕被拿走了留在岸上的衣服。
這座小城,不會有你想象中的大,可能會出乎你意料外的小。若在當年,那些逐鹿中原的群雄們,指揮著助威的戰(zhàn)鼓在這里敲響,只怕震落下了不少黃土飄散。若三英催動的戰(zhàn)馬曾與載著呂布飛馳而來的寶駒在這里迎面對壘,只怕迫退了那些高聲吶喊著的兵勇們。
小河的美,勝不過任何一條自由流淌著的小溪。而那片蘆葦叢,讓你更不必去聯(lián)想白洋淀里無邊的茂盛。
城北有個村兒,名叫口子。這名字取得十分貼切,恰當形象的表達了這里的位置特點。
圍擋著黃河的,是小城周邊真正的山,直立而陡峭,上面有許多野生的小樹和灌木叢。最妙的是,這山似是為了能讓路過小城外的黃河看一眼小城,又似是為了讓來到小城的小河順利找到母親,便刻意分開了緊和的手指,打開了一個百米左右的口子。想必,村名兒由此而叫罷。
這里自然形成一個渡口,變成了小城的一景。
常見有幾艘破舊的船停靠著。那不是真正意義的漁船,更不是游船。是村民們用來載上糧種和簡單的農(nóng)器具,到遠處的河灘地去耕作時,必須使用的交通工具。若在夏天,河水沒有淹沒灘地,就能用船拉回又沙又甜的大西瓜,安全度過了雨季后,秋收時也有機會運回滿船的糧食。
登上泊在渡口的船,放眼望去,層層泛起的水波紋散向無邊的遠處。這里的河水,緩緩地向東走去,北岸隱沒在淡淡的薄霧里。水淺處可看見河床。這里,沒有傳說中黃河水滔滔的氣勢和雄壯,更如一個巨大的湖,鋪在眼前。據(jù)說黃河里的大鯉魚,長著紅紅的尾巴,是它們最特別的身份標識,只是自己沒有親眼見到過這稀有的魚類。
有一個美麗的女孩兒,是我來到小城后認識的朋友,她的家就在口子村。她總是閃著烏黑清澈的眼,把心事說給我聽。在工廠里有了煩惱,在家中和母親起了小爭執(zhí),或者又有了喜歡她的男孩兒,她都會一邊詳細的描述著,一邊急切的征求我的意見。她的天真單純和真誠信賴,總是引著我走入她的故事中去,認真的聽她訴說,以旁觀者清的自信,說出自己的看法。這友誼一直持續(xù)著,離開小城后,便各自走入了新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逐漸少了聯(lián)絡。她后來也離開小城,在新的城市安了家,一家人其樂融融,十分幸?鞓。早婚的她,至今已是一個大學生的母親了。想必,也會偶爾想起年少時的朋友,回憶起她愛戀過的,那個喜歡在細雨里的小河邊,坐在綠柳下獨自釣魚的安靜少年。
在那片蘆葦,那條小河邊的堤壩上,曾走著一對少男少女。他們也曾靜靜的坐在那里淡淡的月色下,聽著秋蟲的低語。這是我知道的最美麗故事。
后來,小河逐漸失了清澈,渾濁的水泛著白沫兒,在雨季沒過連接著城里的石橋,撲倒的蘆葦,把頭飄在水面上,絕望的扭來扭去。找不見橋面的人們,焦躁而無奈的轉頭去更遠處繞行進出小城的路。
逐漸的,不見了坐在河邊釣魚的人們,也沒有小孩子下水游泳了。那片蘆葦,漸漸消失了。曾在蘆葦叢里歡聲笑語的歌手們,早已飛走,去尋覓新的舞臺了。
已經(jīng)有多年不見小城。聽朋友說起,那里已搞起了旅游開發(fā),便有些詫異,也很驚喜,是否,小河又清亮如初了,是否,有蘆葦叢起死回生,站在老地方,等著故友探望?尤其,聽朋友敘說著乘坐游船出河觀景,在河岸餐廳可撈出養(yǎng)殖的極新鮮鯉魚美餐的愜意,便也十分心動了。
仿佛看見,一片蘆葦,在風里輕舞,一條小河,靜靜的流淌而過。
仿佛看見,有一對牽手的身影,走在月下的堤壩上。
仿佛聽見,蘆葦叢傳來了鳥兒的低語,伴有一兩聲蛙叫。
【那片蘆葦,那條河散文】相關文章:
那條河作文04-08
家鄉(xiāng)那條河作文03-05
還是那條河作文10-06
那條河作文13篇05-12
那條河作文300字08-23
那片撒哈拉散文10-06
(薦)那條河作文15篇12-28
那條河作文300字[實用]11-03
那條水泥路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