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秋游寺院散文

    時間:2022-10-06 22:27:50 短篇散文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秋游寺院散文

      一、義醫(yī)在寺院

    秋游寺院散文

      仁心妙手,扁鵲施針灸。

      視治蒼生銅亦臭,豈辨僧俗嫩朽。

      攜醫(yī)走進佛門,望聞問切情真。

      莫道身來海外,中華史有乾坤。

      ——《清平樂·華坤醫(yī)生》

      在我同行的旅伴中,華坤醫(yī)生的行李是最多、最重的。除了背包,他還有兩個箱子:一個拉箱,一個提箱。那個提箱呈四方立體,有三重拉鏈,鼓囊囊、沉甸甸的,叫你猜不透里邊裝著什么東東——這個提箱,顯然是他的寶貝,他幾乎走到哪里就拎到哪里。

      告辭宏學大師后,我和華坤穿過萬佛殿,走向天井旁邊的僧房,此時華坤的手里就拎著那只黑色提箱。

      眼前這個天井約20平米大小,兩側各有三個僧房;在天井的那頭,與大殿后門相對的就是觀音閣。

      僧房北側的一間,住的是開安和尚。我們走進房內,躺在床上的開安連忙起身見禮。華坤卻讓他趴回床上,問詢病情——開安患有積年的風濕病,肩、腰疼痛得難以入眠,華坤與他約好了就上門治療。

      這時,只見華坤利索地打開拉鏈,從提箱里拿出排針,撕開封口,挑出細小的幾根銀針,用手按按開安肩腰的穴位,熟練地扎針;接著,他又從提箱里拿出一只熱水袋,灌進清水,插上電源,不一會兒水袋發(fā)燙了,就將它敷在開安的肩背處。他一邊進行著操作,一邊對開安講述熱水袋的療效和用法。

      在華坤忙碌之際,我環(huán)視著屋里的陳設。我感到很意外,僧房用具相當新潮齊備,除了方桌、圓臺、圈椅之外,有電視機、電風扇、取暖管、電熱爐諸物,床后、桌旁堆滿了各種袋裝食品、灌裝飲料以及水果——據(jù)說此寺的香火甚盛,香客捐物甚多,由此可證。不過,住室到底簡陋,墻壁一角顯現(xiàn)漫漶的水漬,寒氣很重。開安是宏學大師的大徒弟,出家已經(jīng)14年,長期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風濕骨痛就成了職業(yè)病。其他和尚多是如此。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華坤來到寺院以后,時常進出于僧房,為僧人義務治療。

      在我的眼中,華坤醫(yī)生是一部傳奇小說。他本姓陳,是我的同鄉(xiāng)和曾經(jīng)的學生,在國內中醫(yī)學院畢業(yè)后,去了香港,自強打拼,開設醫(yī)館,又赴美報考中醫(yī),當時兩萬個考生僅僅錄取2人,他成為其中之一,因而移民美國,已經(jīng)多年。去年他回祖國發(fā)展,曾到九華山半月,給天臺、下院的諸多和尚免費施以針灸,治好了多個和尚的風濕痼疾,因此宏學住持感慨地贊譽說:“這是貧僧50年來所見到的最好的醫(yī)生!”那時大師還贈送了一幅自己的書畫給華坤(此幅書畫據(jù)書畫專賣店估價,最少價值50萬元人民幣呢)。

      其實,何止在九華山,一年時間,華坤醫(yī)生來回穿梭于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汕尾、海豐、增城等地,施為甚廣。他的忙碌程度,我總結為“吃無定餐,宿無確地”。醫(yī)術尚且好說,如是醫(yī)德難得啊!為此,我不勝感嘆,曾作“藏頭隱肚露尾詩”一首——

      華佗技妙罕銀杏,

      坤灸出手傳叢林。

      醫(yī)德施仁療術高,

      生就慈心博愛人。

      此時,治療過程結束,華坤起針,問:“感覺怎樣?”“舒服多了!”開安騰身而起。

      華坤收拾熱水袋,忽問起:“師兄,你沒領到熱水袋么?”開安有些愕然:“沒有哇!”華坤沉吟嘀咕著:“哦。按時間應該到了。”

      我問究是何事,這才知道:原來,早在十多天前,華坤將從美國購買的一些藥品、從香港購買的100個熱水袋,自廣州郵往九華山,供給僧人們使用。由于天臺不通郵,就只能寄到下院。下院距離天臺有老遠的路,看來是耽擱了。

      這批藥物用品,是華坤捐贈給寺院的。開安聽到此話,感動得聲音顫抖:“陳醫(yī)生功德無量!功德無量!”

      陳醫(yī)生謙遜地說:“你們出家人普渡眾生,那才真是功德無量呀!”說著,他將熱水袋塞進提箱,說:“師兄原諒。這個熱水袋不能給你,我要留著給別人使用。我告訴大師,讓人下山取來郵件,就可以分給你們了!

      開安又是合十,連聲道謝。

      華坤在前我隨后,走出寮門。天色已經(jīng)暗了下來。他還要去別的僧舍;仡^時,他將此事告知了宏學大師。

      次日,大師立即派人下山取來部分熱水袋,發(fā)給了急需使用的僧徒。

      二、夜取齋食

      知禪趣,有禪趣,禪趣夕私語。

      寮舍坐多時,肚廟哼梵曲。

      齋堂一覷去,供果由輕取。

      應知弟子乖,菩薩情寬許。

      ——《醉花間·夜進齋堂》

      寺里一天三頓,吃的是自助餐。

      飯菜當然全是素的,但品種相當豐富。主食有米飯、稀飯、饅頭等。菜色一般近十種,分別擱在不銹鋼大盤里,有冬瓜、絲瓜、茄子、白菜、青菜、菜花、薯仔、豆腐、酸辣豆角……還有湯水,或是稠稠的紅豆湯,或是鮮鮮的海帶湯。

      僧寮二樓有儲物庫,分別堆放糧食和干柴。走廊、過道上,放滿碩大的冬瓜,成捆的蔬菜。做廚房活兒的,幾個都是義工,多為阿姨。她們整天很忙碌,保證了準時開飯。

      僧眾與居士同在一個齋堂進餐。就連住持大師也是同樣的飯菜,并無什么“領導餐”,沒見過“開小灶”的。只不過,大師的飯菜有人送到觀音閣;大多和尚習慣在齋堂側旁一個單間圍桌共餐,有的則喜歡裝好一大碗,端到寮外露天,坐到石階上去吃。

      不時還會有掛單的客僧、上山的香客,也進入齋堂就餐。

      開飯的時候,齋堂真是熱鬧!跋抡n”的僧俗魚貫而進,偌大的齋堂里,十幾張餐桌坐滿了人。飯鍋、菜盤前面,大家輪流盛飯夾菜,涌現(xiàn)“大食堂”的盛況。

      這里的素菜,與以前我嘗過的“和尚菜”不同。記得多年前我到廈門的南普陀寺,吃過很精美的齋菜,是寺院招待一批學者特制的佳肴,根據(jù)每道菜色、形狀還冠以好聽的名號,如水煮蛋黃叫“水漫金山”,湯漂青菜叫“一葦渡!敝。

      哦!同是齋菜,以前那嘗的是精品,而這里吃的叫“對味”。不知何故,平時我的飯量并不算大,可在這里卻胃口大開。直徑足有5寸的海碗,裝上堆滿的飯菜,吃了一碗不夠,再添一碗。自助餐不興吃剩造成浪費的,扒得干凈,末了還要喝些湯。

      咱這不成了饕餮之徒了么?四周望望,嘿,不光灑家,他人幾乎莫不如此,一個個興頭吃飯,滋味嚼菜哩!看去多是城里人,就連衣著時髦的女居士,似乎也忘了平時有過“減肥”那一說。如此一來,我大為釋然,心安理得。

      這天吃過晚飯后,我與華坤到大殿、觀音閣轉了一圈。從開安和尚那里出來,華坤讓我先回,他還要到別的僧舍去。

      我回到寮房,已是入夜,亮著日光管。沒什么事干,也沒什么地方去。沒有電視,更上不了網(wǎng)。我與幾個室友百無聊賴,就只能呆在房里侃大山。

      我住的這個寮房,5張架床10個人。大家雖然來自不同地方,身份各異,但一見如故,聊得甚歡。對床的那位悉尼梁“師兄”,聊起周游世界的見聞,還打開筆記本電腦中馬爾代夫的風光錄像給我們?yōu)g覽。上架床那位老兄,操著東莞的方言,嘰里咕嚕的叫人聽不懂,可他也興致勃勃地參加我們的話團。

      夜?jié)u深。我坐得久了,感到肚子空空。4點半吃的晚餐,又出外轉了一圈,早就餓了。可沒什么干糧小食品,水果也吃光了。

      白霧飄飛在房內,寒氣侵人。我忽然有些明白,“饑寒交迫”這個詞的含義——饑餓會增加寒冷,寒冷會促進饑餓的喔!

      肚廟給我提出了強烈的抗議。我再也招架不住,想起那個齋堂。哈,有兩個“師兄”也同感附議。于是,我們仨走上頂樓,只見齋堂開著大門——想來寺里考慮有人可能錯過飯餐的,所以齋堂全天候開放哩。

      里頭沒開燈,黑乎乎的。摸索了好一會兒,我在門旁墻壁摸到了開關。

      燈光照見,齋堂里空落落的,桌上并無東西。如此夜深,阿姨們還不將飯菜都收起來養(yǎng)野貓呀?有個“師兄”不甘心,走入廚房里面,發(fā)出一聲歡呼。我跟進去一看,啊哈,桌上一大盆白生生的饅頭。想來,應是為次日早餐準備的。三人也不客氣,就此開齋。

      本來我心里還有些嘀咕,這些饅頭也許是供品?不過轉念一想,“供果”哪用得許多,何況不也可以供在咱的“肚廟”么?權當“預領”,明早我不吃早餐就是。

      饅頭飽滿,吃了兩個就飽了。我又多拿了4個,帶回寮房留給華坤。

      已是午夜了,華坤還沒回到寮房。想到華坤醫(yī)生,他前兩天長途開車的疲勞還沒恢復過來,到寺院后又沒個空閑,給人針灸、治療,每天都是直到深夜才得以淋浴、上床睡覺的,他的肚子肯定更餓了呢!給他留些吃的,菩薩也會寬諒吧。阿彌陀佛。

    【秋游寺院散文】相關文章:

    秋游02-17

    秋游的作文500字 秋游小記10-09

    秋游日記10-06

    秋游的日記12-05

    秋游的作文12-31

    難忘的秋游02-17

    愉快的秋游10-06

    快樂的秋游10-06

    秋游的作文10-09

    《秋游》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