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物猶如此散文
假如我不曾到新結(jié)識的成澈禪師的甘露園去,我便無緣目睹那令我感動莫名的母愛。
禪師的甘露園建在一個叫梅坑的所在,依山傍水,獨居一隅,前有公路,左右是村莊。
禪師養(yǎng)有兩只小狗,一黑一白,白的叫法安,黑的叫法旺。
法安、法旺為附近村民所送,禪師把它們安頓在廚房旁邊一個用幾根木頭支起的大大的柴草堆下面,每只拴著一根細(xì)長的鏈條。沒事時兩只小狗就安靜地呆在柴草垛底下,吃飯時才活潑地鉆了出來。
我先后三次去拜訪禪師,每次去都在村口的一道小木橋旁邊遇見一只瘦瘦的大黑狗,它或是走在我前邊,或是跟在我身后。
起初,我對這只狗并不在意,每次走著走著它便不見了蹤影。于我看來,它不過是一只普普通通的流浪狗而已。
可有一次我向禪師打聽起這只狗時,不禁對它肅然起敬了。禪師說,這只狗是法安、法旺的媽媽,自從它的主人把小狗送到我這里后,它就三天兩頭跑到這里來看它的孩子,還經(jīng)常叼東西來,有時是一只死雞,有時是一截什么爛腸子,惡心死了。后來我就不準(zhǔn)它來,可它還是偷偷地跑來。有時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我,不敢前來,它就站在遠(yuǎn)處久久地朝柴草堆望。那種愛子之情還是挺感動人的。
原來如此。聽完禪師的講述,我不禁想起了我居住的小區(qū)里那一群群的流浪貓,想起兩個令我感動的溫馨畫面。其一:寒冷的冬天,陽光溫煦,一棟公寓樓前的空地上,遠(yuǎn)遠(yuǎn)望去,三只貓咪一坐兩站不知在干什么,近前一看,哦——一條小孩巴掌大長約半尺的魚骨架橫陳地面,兩只看來出生不久的小貓咪正津津有味地嚙噬著上邊的殘肉,它們的媽媽則靜靜地蹲坐一旁幸福地看著它們。我想,這只貓媽媽不知從哪里弄來這副魚骨架,又千方百計搬到這里,她一定也是餓的,它一定也很想吃魚骨架身上僅存的那么一點肉,但為了自己幼小的孩子,它努力忍住了。這點多么像我的媽媽啊:在物質(zhì)匱乏年代,在糧、油、肉食都須憑票供應(yīng)的年代,家里好不容易才加一次菜(常常不過是肥肥的五花肉或價錢比較便宜的豬頭肉),可媽媽總是極少下箸,即便吃也是象征性的夾一兩塊又小又肥的。其二:路邊一條陰溝,住著貓一家三口,靠近垃圾桶的地方,遮蓋的水泥擋板塌陷一角,貓一家就從這個豁口進(jìn)進(jìn)出出,來來往往。我每天晚飯后散步都路過這里,日日平常,沒發(fā)現(xiàn)任何異樣?捎幸淮危也懦霈F(xiàn)在路口,那正在裝得滿滿的垃圾桶中翻找食物的貓媽媽立刻飛身躍下急奔回家,奔到豁口處,趕緊把個身子罩在上邊,一邊警惕地抬首望望我,又一邊神情緊張的探身向洞內(nèi),我以為它藏了什么好東西在里邊,便彎下腰好奇地朝洞口內(nèi)窺視,哦——距離洞口不到一尺處,一團(tuán)混著枯葉的亂草上躺著兩只似乎才剛剛睜開眼睛的柔柔弱弱的小貓!花色跟他們的媽媽一模一樣:腹白背黑,間有條紋。直到我走出好遠(yuǎn),那貓媽媽還在洞口高度警惕地把守著。其護(hù)犢之情讓人不能不心生感動。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一首曾經(jīng)深深地打動過我的詩,現(xiàn)截取其中幾段與朋友們分享:
早晨,在黑麥桿狗窩里,
破草席上閃著金光:
母狗生下了一窩狗崽,
七條小狗,茸毛棕黃。
晚上,雄雞蹲上了
暖和的爐臺,
愁眉不展的主人走來
把七條小狗裝進(jìn)了麻袋。
仰望著藍(lán)幽幽的夜空,
她發(fā)出了哀傷的吠聲,
淡淡的月牙兒溜走了,
躲到山岡背后的田野之中。
于是她沉默了,仿佛挨了石頭,
仿佛聽到奚落的話語,
滴滴淚水流了出來,
宛如顆顆金星落進(jìn)了雪地。
這是俄羅斯著名詩人葉賽寧的詩,他懷著無比真摯的情感謳歌了感人至深的母愛。略去的情節(jié)是講小狗被無奈的主人用麻袋裝到冰河里沉溺了,狗媽媽跟在男主人的后邊拼命追啊追啊,最后,她舔著兩肋的汗水,踉踉蹌蹌又悲傷無比地返回家來。
母愛的至真至純、偉大與無私,人、畜毫無二致,可惜,卻有那么一些生命來到人世間,還來不及睜開眼睛,還不及享受母愛,就被他們狠心的母親或親手溺死抽水馬桶,或從高高的樓層拋下,或赤身裸體裝入膠袋棄之荒郊。難道,人有時竟不如畜嗎?
【物猶如此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猶恐相逢是夢中散文10-06
遠(yuǎn)山猶寒散文詩10-06
她,如此女子散文10-06
如此柔情的雨散文10-06
人性大概如此散文10-08
今夜,我如此想你散文10-06
攬有如此秋香散文10-10
暖秋,靜美如此散文欣賞10-06
生活本就如此短篇散文10-06
永恒如你,如此愿歲月安好散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