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

    時間:2022-05-18 03:24:34 短篇散文 投訴 投稿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

      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法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指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2

      那個時刻我便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種感動,自己的心似乎也變得干凈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濕氣縈繞書桌徘徊不去,我想這書桌會不會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則為何它負載著沉重的思維卻依然結(jié)實有力。

      洋槐給我一春一夏的綠色,到秋天,艷陽在樹頂涂出一抹金黃,不幾日,窗前已被裝點得金碧輝煌。秋風乍起,金色的槐樹葉如雨紛紛飄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樹葉的沙沙聲打斷。我明白那是一種告別的方式。它們從不纏纏綿綿凄凄切切,它們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揮揮手連頭也不回。它們離開了槐樹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拋去了陳舊,是一個必然,一種整合,一次更新。它們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還原給自己。他們需要休養(yǎng)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卻所有的陳詞濫調(diào)而尋找新的開始。所以凝望這棵斑駁而殘缺的樹,我并不怎么覺得感傷和悲涼——我知道它們明年還會再回來。

      冬天的洋槐便靜靜地沉默。它著全身一無遮擋,向我展示它的挺拔與驕傲;蛟S沒人理會過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獨,卻也活得自信,活得瀟灑。寒流搖撼它時,它黑色的枝條儼然如樂隊指揮莊嚴的手臂,指揮著風的合奏。樹葉落盡以后,樹權(quán)間露出一只褐色的鳥窩,肥碩的喜鵲啄著樹枝喳喳歡叫,幾只麻雀飛來飛去到我的陽臺上尋食,偶爾還有烏鴉的黑影匆匆掠過,時喜時悲地營造出一派生命的氣氛,使我常常猜測著鳥們的語言,也許是在提醒著我什么。雪后的槐樹一身素裹銀光璀璨,在陽光還未及融化它時,真不知是雪如槐花,還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變幻的圖畫,鑲?cè)胛掖翱谶@巨大的畫框。冬去春來,老槐衰而復榮、敗而復興,重新回來的是原來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來的那棵槐樹了——它的每一片樹葉、每一滴漿汁,都由新的細胞、新的物質(zhì)構(gòu)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樹。

      年復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過了六個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與槐樹無言相對的時間將超過所有的人。這段漫長又真實的日子,槐樹與我無聲的對話,便構(gòu)成一種神秘的默契。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4分)

      答:春天的洋槐既隱綠又不喧嘩,在清風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憑狂風將樹冠刮得東歪西倒,它的樹干卻始終巋然;秋天的洋槐秋風乍起時,金色的葉子如雨飄落;冬天的洋槐,全身而一無遮攔,展示它挺拔與驕傲。

      2、從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覺得洋槐最可貴的品質(zhì)是什么?(3分)

      答:洋槐可貴的品質(zhì)是沉穩(wěn)、樸實和堅強。

      3、作者寫夏日的洋槐,為什么要著力寫暴風雨中的洋槐?(3分)

      答:暴風雨中的洋槐更能顯示出堅強不屈的性格,表達了作者對洋槐的贊美之情。

      4、自選角度品析下面這個句子。(3分)

      雪后的槐樹一身素裹銀光璀璨,在陽光還未及融化它時,真不知是雪如槐花,還是瑰花如雪。

      答:此句運用了回環(huán)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雪后洋槐銀裝素裹的美麗姿態(tài),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畫卷,使人有如臨其境之感。

      5、從洋槐的身上,你獲得了怎樣的生活啟示?樹的家族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樹?請談?wù)勀愕睦碛。?分)

      答:做人應(yīng)像洋槐那樣樸實、堅強,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奮斗。松樹傲雪挺立,永葆綠色(楊柳柔軟飄逸,用自己生命的綠色裝扮春天)。

      生命之芯(20xx淮安)

     、偻ピ旱纳峡帐且患芸v縱橫橫的葡萄藤。A初春時節(jié),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們先是睜開一粒粒紫紅色看似惺忪的葉芽。不久,葉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開了。它們很快就把庭院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3

      家里人似乎都不甚愛花;父親只在領(lǐng)我們上街時,偶然和我們到"花房"里去過一兩回。但我們住過一所房子,有一座小花園,是房東家的。那里有樹,有花架(大約是紫藤花架之類),但我當時還小,不知道那些花木的名字;只記得爬在墻上的是薔薇而已。園中還有一座太湖石堆成的洞門;現(xiàn)在想來,似乎也還好的。在那時由一個頑皮的少年仆人領(lǐng)了我去,卻只知道跑來跑去捉蝴蝶;有時掐下幾朵花,也只是隨意挼弄著,隨意丟棄了。至于領(lǐng)略花的趣味,那是以后的事:夏天的早晨,我們那地方有鄉(xiāng)下的'姑娘在各處街巷,沿門叫著,"賣梔子花來。"梔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我喜歡那白而暈黃的顏色和那肥肥的個兒,正和那些賣花的姑娘有著相似的韻味。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樂意的。

      我這樣便愛起花來了。也許有人會問,"你愛的不是花吧?"這個我自己其實也已不大弄得清楚,只好存而不論了。

      ---------------朱自清《看花》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4

      里的陽光剪得支離破碎斑斑駁駁,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搖曳的蒼翠,連一片金黃陽光也漏不下來。B清風徐徐地一搖,幾片碎碎的陽光偶爾從葉縫間掉落下來,但那是稍縱即逝的,像夢的碎片一樣。

      ②我是十分喜愛這些張張揚揚的葡萄葉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綠葉田田,滿眼碧綠的飽滿蒼翠,讓人感覺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勰呵飼r節(jié),滿藤的葉子都已枯黃了,颯颯秋風一吹,便不停有三三兩兩的葉子從藤架上飄飄揚揚地凋落下來,落在庭院里、墻角和臺階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飛的蝴蝶。這時,素愛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時時清掃那些落葉。但那落葉總像掃不盡似的,往往清晨剛剛掃過,但中午或傍晚時就又落了厚厚一層,有時一天掃了五遍,但還總是掃不凈,仿佛你一轉(zhuǎn)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許多的辦法,費盡了周折,院子里卻落葉依舊,這讓妻子又氣惱又無奈。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時才能結(jié)束。

      ⑤去年的'中秋,滿架的葡萄又變紫了。剪摘葡萄時,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沒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著,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論有沒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說,葡萄摘盡了,葉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樣總是掃葉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說的那樣,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滿架的葉子一下子就黃了,然后開始洶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那些葉子顯得十分憔悴,有的葉脈還青著,只是葉緣黃卷了一些,但卻早早地凋落了。

     、卟坏桨朐,葡萄藤上的葉子竟全落盡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條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繾綣著。偶爾飛來三兩只鳥雀,怔怔地棲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幾聲就怏怏地......飛走了。

     、嚯y道作物也有它們自己的靈魂嗎?它們在泥土和風雨中生長,它們萌芽、抽葉、開花,全都是為了自己的果實,果實是它們生命的燈芯,一旦果實夭折了,它們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實夭折了,它們的歲月也就黯淡了,無論這世界還有多么美好,無論歲月還有多么漫長,但它們卻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峁麑嵒蛟S就是作物們的夢想,或許就是作物們生命的純粹使命,或許就是作物們的靈魂,過早丟失了自己的果實,作物們生命的秋天就提前來臨了。

     、庾陟o靜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搖曳的綠葉,我對一切都充滿了敬意,無論是..

      生命的,還是被我們視為非生命的,無論是一粒青青的葡萄,還是我們腳下的一粒泥土??

      11一切都是有著自己的夢想和靈魂的。

      1、聯(lián)系上文,體會第⑦段中“偶爾飛來三兩只鳥雀,怔怔地棲落在上面,然后啁啾...

      幾聲就怏怏地飛走了”一句中加點字的妙處。(4分)...

      答:“怔怔地”“怏怏地”擬人化地表現(xiàn)出小鳥看到葡萄葉子全部落完,了無生氣時發(fā)愣、不高興、很失望的樣子,表現(xiàn)“我”看到葉子全部凋零時的痛惜之情。

      2、本文語言優(yōu)美,韻味悠長,請從第①段劃線句中的A、B兩句中任選一句加以賞析。(4分)

      答:A:運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初春時節(jié)葡萄藤長出紫紅葉芽的情態(tài),寫出葡萄藤葉的靈性,表達作者對清新葉子的喜愛。

      悅的心情。(或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陽光從葉縫間透出的狀態(tài),從側(cè)面寫出葡萄的茂盛。)

      3、文中第⑩段中寫到“我對一切都充滿了敬意”,請結(jié)合上下文談?wù)劇拔摇背錆M了怎樣..

      的“敬意”。(4分)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5

      答:在我眼里無論是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有自己的夢想、使命和靈魂,都值得崇敬和珍愛。

      4、你是否贊同文中“妻子”摘盡所有葡萄,讓葉子盡快落完的做法,請說明理由(5分)。答:如贊同,可從妻子素愛清爽、怕麻煩,每天葉子影響院子衛(wèi)生與情緒的角度談;如不贊同,可從妻子漠視生命,不尊重葡萄生長規(guī)律,欠缺生活情趣方面作答。

      小溪(20xx恩施)

      我是一條流淌在崎嶇山間的小溪。我滿身灑著細碎的光亮,懷著對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流啊,順著山繞過石,不停地流。我有時被亂石阻塞,有時被泥沙攪混,但我渾渾噩噩,不知宇宙的真諦為何,不知生命價值何在。我繞過碎石,抖抖泥沙,又淙淙地向前流去。還不時仰望夜空,歡樂地聽起夜鶯的歌唱。一次,猛地撞在重迭的巨石上,我似乎被擊碎了。呻吟著看著自己——我已經(jīng)變成一畦小水洼,瑟縮在巨石縫隙中。喘息一會,感到不自在,我想跳出去,卻跳不出。怎么辦?我悲傷地哭了。突然大石縫隙中閃過幾縷陽光,隨著陽光響起親切的聲音:“小溪,生活的真理你知道么?掙扎——奮斗——拼搏——超越!蔽衣犞瑓s不知這聲音含意。我無力掙扎,昏昏睡去。醒來了,不知怎么,我又成了小溪。原來是我身邊的水多了,自然地從石縫中竄了出來。我又是我了!

      多么美麗的春天啊,我流淌在山間小路上,路邊盛開著艷麗的鮮花,峻巖上嫣紅的桃花,輕盈的綠柳,笑靨迎人。我挨著她們輕輕地流過。她們對我說:“小溪,你就這樣快活輕松地流下去吧,這就是你的幸福,你的歸宿!蔽尹c點頭,得意地順流而下。一天,突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般一聲巨響,我猛地不能動彈了。我看不見天,看不見地,看不見紅桃綠柳。我虛飄飄不知自己是否存在。我死了,卻又漸漸蘇醒。我瑟縮在一層硬殼里動彈不得。溪水被阻隔,我漸漸枯竭、干涸??咱等待死亡么?我虛弱地問自己。突然岸縫間閃爍著幾束陽光!鞍,太陽!”我大喊著,“我真喜歡你,你是萬物之母,你是光明的源泉,如今你又出現(xiàn)了,我要奔向你,請你救救我吧!??”忽而陽光不見了,我聽見發(fā)自宇宙、也好像發(fā)自我自身深處的聲音:“掙扎、奮斗、拼搏、超越,你才能找回自我!”我沉默了,我想著那歡樂的玫瑰色的日子,但那只是短暫的曇花一現(xiàn)。永恒的、永恒的真理是什么?我嘆息、我思索、我尋覓??

      陽光又出現(xiàn)了,而且愈來愈燦爛,我似乎有所領(lǐng)悟,于是我開始掙扎,開始奮斗。幾經(jīng)拼搏,幾經(jīng)尋覓,我身上的溪水漸漸多了,漸漸活而有力了。猛一掙扎,我竟從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來。經(jīng)此挫折,我反而比過去粗獷了,寬闊了。我跳躍在巖石樹隙間,有意地尋覓起同伴——原來道道山梁間都有那么多或比我大,或比我小的溪流。它們都和我一樣不停地向前奔瀉。大自然使我們越靠越近,越聚越寬。終于我們匯聚成河、匯聚成大江,最后我和我的同伴們一齊涌向無邊的大海。

      在大海里我才發(fā)現(xiàn)我是一條美麗的'小溪,因為我已把我的涓涓細流,無條件地奉獻給了大海。

      1、小溪是“歡樂”的,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分)

      答:懷揣對大自然奇妙的幻想,仰望夜空聽夜鶯的歌唱,在流淌中觀賞兩岸艷麗的花朵。

      2、這篇散文寫小溪遭遇了兩次挫折,說說她是怎樣戰(zhàn)勝第二次挫折的。(3分)答:陽光的鼓舞,生活真理的支撐,自身的拼搏尋覓。

      3、文中的小溪是怎樣懂得“掙扎、奮斗、拼搏、超越”這一生活的真理的?(3分)答:在前行中遭遇挫折,在挫折中頑強拼搏,在拼搏中思索尋覓。

      4、文中的小溪先后兩次走出困境,第一次是“自然地從石縫中竄了出來”,第二次是“竟從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來”。說說“竄”與“跳”有什么不同。(3分)

      答:“竄”指自然狀態(tài)下的小溪從石縫中流溢而出;“跳”指拼搏狀態(tài)下的小溪從地底下噴涌而出。

      5、文章最后一段說“我才發(fā)現(xiàn)我是一條美麗的小溪”,你認為小溪的“美麗”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3分)

      答:明確目標奮然前行;面對挫折頑強拼搏;攜手并進涌向大海。

      6、文中的小溪具有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小溪的經(jīng)歷給了你怎樣的啟示?(3分)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6

      我又想到杭州那一晚上。他突然來看我了。他說和P游了三日,明早就要到上海去。他原是山東人;這回來上海,是要上美國去的。我問起哥侖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哲學,與科學方法》雜志,我知道那是有名的雜志。但他說里面往往一年沒有一篇好文章,沒有什么意思。他說近來各心理學家在英國開了一個會,有幾個人的話有味。他又用鉛筆隨便的在桌上一本簿子的后面,寫了《哲學的科學》一個書名與其出版處,說是新書,可以看看。他說要走了。我送他到旅館里。見他床上攤著一本《人生與地理》,隨便拿過來翻著。他說這本小書很著名,很好的`。我們在暈黃的電燈光下,默然相對了一會,又問答了幾句簡單的話;我就走了。直到現(xiàn)在,還不曾見過他。

      他到美國去后,初時還寫了些文字,后來就沒有了。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遠處的云煙了。我倒還記著他。兩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學日報》上見到他一篇詩,是寫一種清趣的。我只念過他這一篇詩。他的小說我卻念過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記的是那篇《雨夜》,是寫北京人力車夫的生活的。W是學科學的人,應(yīng)該很冷靜,但他的小說卻又很熱很熱的。

      這就是W了。

      -------------朱自清《飄零》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7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yōu)槌脸亮耍瑚龅乃,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我們坐在艙前,因了那隆起的頂棚,仿佛總是昂著首向前走著似的;于是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看著那些自在的灣泊著的船,船里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遠了,又像在霧里看花,盡朦朦朧朧的。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8

      白水是個老實人,又是個有趣的人。他能在談天的時候,滔滔不絕地發(fā)出長篇大論。這回聽勉子說,日本某雜志上有《女?》一文,是幾個文人以"女"為題的桌話的記錄。他說,"這倒有趣,我們何不也來一下?"我們說,"你先來!"他搔了搔頭發(fā)道:"好!就是我先來;你們可別臨陣脫逃才好。"我們知道他照例是開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話費了這多時候,以致別人只有補充的`工夫,沒有自敘的余裕。那時我被指定為臨時書記,曾將桌上所說,拉雜寫下。現(xiàn)在整理出來,便是以下一文。因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見,便用了第一人稱,作為他自述的模樣;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認吧?

      -------------------朱自清《女人》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9

      莫愁湖在華嚴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卻有荷花荷葉,臨湖一帶屋子,憑欄眺望,也頗有遠情。莫愁小像,在勝棋樓下,不知誰畫的,大約不很古吧;但臉子開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揮袖凌虛翔"的'意思;若讓我題,我將毫不躊躇地寫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畫像,也在這里,想來許是那一幅畫所從出;但生氣反而差得多。這里雖也臨湖,因為屋子深,顯得陰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陰暗得好。詩文聯(lián)語當然多,只記得王湘綺的半聯(lián)云:"莫輕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來,江南兒女無顏色。"氣概很不錯。所謂勝棋樓,相傳是明太祖與徐達下棋,徐達勝了,太祖便賜給他這一所屋子。太祖那樣人,居然也會做出這種雅事來了。左手臨湖的小閣卻敞亮得多,也敞亮得好。有曾國藩畫像,忘記是誰橫題著"江天小閣坐人豪"一句。我喜歡這個題句,"江天"與"坐人豪",景象闊大,使得這屋子更加開朗起來。

      --載自《南京》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0

      在北京住了兩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過去。要說福氣,這也是福氣了。因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樣難得,特別是在這年頭。但不知怎的,總不時想著在那兒過了五六年轉(zhuǎn)徙無常的生活的南方。轉(zhuǎn)徙無常,誠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說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時候容易深切地感著,F(xiàn)在終日看見一樣的臉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沒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著我的渺小,有些戰(zhàn)栗起來;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

      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走路,說話,都要費很大的力氣;還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正可借來作近日的我的注腳。昨天忽然有人提起《我的南方》的詩。這是兩年前初到北京,在一個村店里,喝了兩杯蓮花白以后,信筆涂出來的。于今想起那情景,似乎有些渺茫;至于詩中所說的,那更是遙遙乎遠哉了,但是事情是這樣湊巧:今天吃了午飯,偶然抽一本舊雜志來消遣,卻翻著了三年前給S的一封信。信里說著臺州,在上海,杭州,寧波之南的臺州。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這卻指引我一條路,雖然只是一條路而已。

      我不忘記臺州的山水,臺州的紫藤花,臺州的春日,我也不能忘記S。他從前歡喜喝酒,歡喜罵人;但他是個有天真的人。他待朋友真不錯。L從湖南到寧波去找他,不名一文;他陪他喝了半年酒才分手。他去年結(jié)了婚。為結(jié)婚的事煩惱了幾個整年的他,這算是葉落歸根了;但他也與我一樣,已快上那中年的線了吧。結(jié)婚后我們見過一次,匆匆的一次。我想,他也和一切人一樣,結(jié)了婚終于是結(jié)了婚的樣子了吧。但我老只是記著他那喝醉了酒,很嫵媚的罵人的意態(tài);這在他或已懊悔著了。

      南方這一年的變動,是人的意想所趕不上的。我起初還知道他的蹤跡;這半年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他到底是怎樣地過著這狂風似的日子呢?我所沉吟的正在此。我說過大海,他正是大海上的'一個小浪;我說過森林,他正是森林里的一只小鳥。恕我,恕我,我向那里去找你?

      這封信曾印在臺州師范學校的《綠絲》上。我現(xiàn)在重印在這里;這是我眼前一個很好的自我安慰的法子。

      S兄:

      我對于臺州,永遠不能忘記!我第一日到六師校時,系由埠頭坐了轎子去的。轎子走的都是僻路;使我詫異,為什么堂堂一個府城,竟會這樣冷靜!那時正是春天,而因天氣的薄陰和道路的幽寂,使我宛然如入了秋之國土。約莫到了賣沖橋邊,我看見那清綠的北固山,下面點綴著幾帶樸實的洋房子,心胸頓然開朗,仿佛微微的風拂過我的面孔似的。到了校里,登樓一望,見遠山之上,都冪著白云。四面全無人聲,也無人影;天上的鳥也無一只。只背后山上謖謖的松風略略可聽而已。那時我真脫卻人間煙火氣而飄飄欲仙了!后來我雖然發(fā)見了那座樓實在太壞了:柱子如雞骨,地板如雞皮!但自然的寬大使我忘記了那房屋的狹窄。我于是曾好幾次爬到北固山的頂上,去領(lǐng)略那颼颼的高風,看那低低的,小小的,綠綠的田畝。這是我最高興的。

      來信說起紫藤花,我真愛那紫藤花!在那樣樸陋——現(xiàn)在大概不那樣樸陋了吧——的房子里,庭院中,竟有那樣雄偉,那樣繁華的紫藤花,真令我十二分驚詫!她的雄偉與繁華遮住了那樸陋,使人一對照,反覺樸陋倒是不可少似的,使人幻想美好的昔日!我也曾幾度在花下徘徊:那時學生都上課去了,只剩我一人。暖和的晴日,鮮艷的花色,嗡嗡的蜜蜂,醞釀著一庭的春意。我自己如浮在茫茫的春之海里,不知怎么是好!那花真好看:蒼老虬勁的枝干,這么粗這么粗的枝干,宛轉(zhuǎn)騰挪而上;誰知她的纖指會那樣嫩,那樣艷麗呢?那花真好看:一縷縷垂垂的細絲,將她們懸在那皴裂的臂上,臨風婀娜,真像嘻嘻哈哈的小姑娘,真像凝妝的少婦,像兩頰又像雙臂,像胭脂又像粉。。。。。。我在他們下課的時候,又曾幾度在樓頭眺望:那豐姿更是撩人:云喲,霞喲,仙女喲!我離開臺州以后,永遠沒見過那樣好的紫藤花,我真惦記她,我真妒羨你們!

      此外,南山殿望江樓上看浮橋(現(xiàn)在早已沒有了),看憧憧的人在長長的橋上往來著;東湖水閣上,九折橋上看柳色和水光,看釣魚的人;府后山沿路看田野,看天;南門外看梨花——再回到北固山,冬天在醫(yī)院前看山上的雪;都是我喜歡的。說來可笑,我還記得我從前住過的舊倉頭楊姓的房子里的一張畫桌;那是一張紅漆的,一丈光景長而狹的畫桌,我放它在我樓上的窗前,在上面讀書,和人談話,過了我半年的生活,F(xiàn)在想已擱起來無人用了吧?唉!

      臺州一般的人真是和自然一樣樸實;我一年里只見過三個上海裝束的流氓!學生中我頗有記得的。前些時有位P君寫信給我,我雖未有工夫作復,但心中很感謝!乘此機會請你為我轉(zhuǎn)告一句。

      我寫的已多了;這些胡亂的話,不知可附載在《綠絲》的末尾,使它和我的舊友見見面么?

      弟自清

      1927年9月27日。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1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載自《背影》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2

      柏林的街道寬大,干凈,倫敦巴黎都趕不上的;又因為不景氣,來往的.車輛也顯得稀些。在這兒走路,盡可以從容自在地呼吸空氣,不用張張望望躲躲閃閃。找路也頂容易,因為街道大概是縱橫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最大最闊的一條叫菩提樹下,柏林大學,國家圖書館,新國家畫院,國家歌劇院都在這條街上。東頭接著博物院洲,大教堂,故宮;西邊到著名的勃朗登堡門為止,長不到二里。過了那座門便是梯爾園,街道還是直伸下去——這一下可長了,三十七八里。勃朗登堡門和巴黎凱旋門一樣,也是紀功的。建筑在十八世紀末年,有點仿雅典奈昔克里司門的式樣。高六十六英尺,寬六十八碼半;兩邊各有六根多力克式石柱子。頂上是站在駟馬車里的勝利神像,雄偉莊嚴,表現(xiàn)出德意志國都的神采。那神像在一八零七年被拿破侖當作勝利品帶走,但七年后便又讓德國的隊伍帶回來了。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3

      在很古的時候,做父母的對于子女,是不知道有什么責任的。那時的父母以為生育這件事是一種魔術(shù),由于精靈的作用;而不知卻是他們自己的力量。所以那時實是連“父母”的觀念也很模糊的;更不用說什么責任了!(哈蒲浩司曾說過這樣的話)他們待遇子女的態(tài)度和方法,推想起來,不外根據(jù)于天然的愛和傳統(tǒng)的迷信這兩種基礎(chǔ);沒有自覺的標準,是可以斷言的。

      后來人知進步,精靈崇拜的思想,慢慢的消除了;一班做父母的便明白子女只是性交的結(jié)果,并無神怪可言。但子女對父母的關(guān)系如何呢?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如何呢?那些當仁不讓的父母便漸漸的有了種種主張了。且只就中國論,從孟子時候直到現(xiàn)在,所謂正統(tǒng)的思想,大概是這樣說的:兒子是延續(xù)宗祀的,便是兒子為父母,父母的父母,……而生存。父母要教養(yǎng)兒子成人,成為肖子——小之要能掙錢養(yǎng)家,大之要能榮宗耀祖。但在現(xiàn)在,第二個條件似乎更加重要了。

      另有給兒子娶妻,也是父母重大的責任——不是對于兒子的責任,是對于他們的先人和他們自己的責任;因為娶媳婦的第一目的,便是延續(xù)宗祀!至于女兒,大家都不重視,甚至厭惡的也有。賣她為妓,為妾,為婢,寄養(yǎng)她于別人家,作為別人家的女兒;送她到育嬰堂里,都是尋常而不要緊的事;至于看她作“賠錢貨”,那是更普通了!在這樣情勢之下,父母對于女兒,幾無責任可言!普通只是生了便養(yǎng)著;大了跟著母親學些針黹,家事,等著嫁人。

      這些都沒有一定的責任,都只由父母“隨意為之”。只有嫁人,父母卻要負些責任,但也頗輕微的。在這些時候,父母對兒子總算有了顯明的責任,對女兒也算有了些責任。但都是從子女出生后起算的。至于出生前的責任,卻是沒有,大家似乎也不曾想到——向他們說起,只怕還要吃驚哩!在他們模糊的心里,大約只有“生兒子”、“多生兒子”兩件,是在子女出生前希望的——卻不是責任。雖然那些已過三十歲而沒有生兒子的人,便去納妾,吃補藥,千方百計的想生兒子,但究竟也不能算是責任。所以這些做父母的生育子女,只是糊里糊涂給了他們一條生命!因此,無論何人,都有任意生育子女的權(quán)利。

      近代生物科學及人生科學的發(fā)展,使“人的研究”日益精進!叭说呢熑巍钡囊娊,因而起了多少的變化,對于“父母的責任”的見解,更有重大的改正。從生物科學里,我們知道子女非為父母而生存;反之,父母卻大部分是為子女而生存!與其說“延續(xù)宗祀”,不如說“延續(xù)生命”和“延續(xù)生命”的天然的要求相關(guān)聯(lián)的,又有“擴大或發(fā)展生命”的要求,這卻從前被習俗或禮教埋沒了的,于今又抬起頭來了。所以,現(xiàn)在的父母不應(yīng)再將子女硬安在自己的型里,叫他們做“肖子”,應(yīng)該讓他們有充足的力量,去自由發(fā)展,成功超越自己的人!

      至于子與女的應(yīng)受平等待遇,由性的研究的人生科學所說明,以及現(xiàn)實生活所昭示,更其是顯然了。這時的父母負了新科學所指定的責任,便不能像從前的隨便。他們得知生育子女一面雖是個人的權(quán)利,一面更為重要的,卻又是社會的服務(wù),因而對于生育的事,以及相隨的教養(yǎng)的事,便當負著社會的責任;不應(yīng)該將子女只看作自己的后嗣而教養(yǎng)他們,應(yīng)該將他們看作社會的后一代而教養(yǎng)他們!這樣,女兒隨意怎樣待遇都可,和為家族與自己的利益而教養(yǎng)兒子的事,都該被抗議了。

      這種見解成為風氣以后,將形成一種新道德:“做父母是‘人的’最高尚、最神圣的義務(wù)和權(quán)利,又是最重大的服務(wù)社會的機會!”因此,做父母便不是一件輕率的、容易的事;人們在做父母以前,便不得不將自己的能力忖量一番了!切]有父母的能力而貿(mào)然做了父母,以致生出或養(yǎng)成身體上或心思上不健全的子女的,便將受社會與良心的制裁了。在這樣社會里,子女們便都有福了。只是,慚愧說的,現(xiàn)在這種新道德還只是理想的境界!

      依我們的標準看,在目下的社會里——特別注重中國的社會里,幾乎沒有負責任的父母!或者說,父母幾乎沒有責任!花柳病者,酒精中毒者,瘋?cè),白癡都可公然結(jié)婚,生育子女!雖然也有人慨嘆于他們的子女從他們接受的遺傳的缺陷,但卻從沒有人抗議他們的生育的權(quán)利!因之,殘疾的、變態(tài)的人便無減少的希望了!窮到衣食不能自用的人,卻可生出許多子女;寧可讓他們?nèi)虄霭ゐI,甚至將他們送給人,賣給人,卻從不懷疑自己的權(quán)利!也沒有別人懷疑他們的權(quán)利!

      因之,流離失所的,和無教無養(yǎng)的兒童多了!這便決定了我們后一代的悲慘的命運!這正是一般作父母的不曾負著生育之社會的責任的結(jié)果。也便是社會對于生育這件事放任的結(jié)果。所以我們以為為了社會,生育是不應(yīng)該自由的;至少這種自由是應(yīng)該加以限制的!不獨精神,身體上有缺陷的,和無養(yǎng)育子女的經(jīng)濟的能力的應(yīng)該受限制;便是那些不能教育子女,乃至不能按著子女自己所需要和后一代社會所需要而教育他們的,也當受一種道德的制裁!趟麄冏约褐撇,自覺的不生育,或節(jié)制生育,F(xiàn)在有許多富家和小資產(chǎn)階級的孩子,或因父母溺愛,或因父母事務(wù)忙碌,不能有充分的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致不能養(yǎng)成適應(yīng)將來的健全的人格;有些還要受些祖?zhèn)骼系辍白釉讳仭崩锏挠“褰逃蔷透裢獠粫行迈r活潑的進取精神了!

      在子女多的家庭里,父母照料更不能周全,便更易有這些傾向!這種生育的流弊,雖沒有前面兩種的厲害,但足以為“進步”的重大的阻力,則是同的!并且這種流弊很通行,——試看你的朋友,你的親戚,你的家族里的孩子,乃至你自己的孩子之中,有哪個真能“自遂其生”的!你將也為他們的——也可說我們的——運命擔憂著吧。——所以更值得注意。

      現(xiàn)在生活程度漸漸高了,在小資產(chǎn)階級里,教養(yǎng)一個子女的費用,足以使家庭的安樂縮小,子女的數(shù)和安樂的量恰成反比例這件事,是很顯然了。那些貧窮的人也覺得子女是一種重大的壓迫了。其實這些情形從前也都存在,只沒有現(xiàn)在這樣叫人感著吧了。在小資產(chǎn)階級里,新興的知識階級最能銳敏的感到這種痛苦?墒谴蠹译m然感著,卻又覺得生育的事是“自然”所支配,非人力所能及,便只有讓命運去決定了。直到近兩年,生物學的知識,尤其是優(yōu)生學的知識,漸漸普及于一般知識階級,于是他們知道不健全的生育是人力可以限制的了。

      去年山順夫人來華,傳播節(jié)育的理論與方法,影響特別的大;從此便知道不獨不健全的生育可以限制,便是健全的生育,只要當事人不愿意,也可自由限制的了。于是對于子女的事,比較出生后,更其注重出生前了;于是父母在子女的出生前,也有顯明的責任了。父母對于生育的事,既有自由權(quán)力,則生出不健全的子女,或生出子女而不能教養(yǎng),便都是他們的過失。他們應(yīng)該受良心的責備,受社會的非難!而且看“做父母”為重大的社會服務(wù),從社會的立場估計時,父母在子女出生前的責任,似乎比子女出生后的責任反要大哩!以上這些見解,目下雖還不能成為風氣,但確已有了肥嫩的.萌芽至少在知識階級里。我希望知識階級的努力,一面實行示范,一面盡量將這些理論和方法宣傳,到最僻遠的地方里,到最下層的社會里;等到父母們不但“知道”自己背上“有”這些責任,并且“愿意”自己背上“負”這些責任,那時基于優(yōu)生學和節(jié)育論的新道德便成立了。

      這是我們子孫的福音!

      在最近的將來里,我希望社會對于生育的事有兩種自覺的制裁:一,道德的制裁,二,法律的制裁。身心有缺陷者,如前舉花柳病者等,該用法律去禁止他們生育的權(quán)利,便是法律的制裁。這在美國已有八州實行了。但施行這種制裁,必需具備幾個條件,才能有效。一要醫(yī)術(shù)發(fā)達,并且能得社會的信賴;二要戶籍登記的詳確(如遺傳性等,都該載入);三要舉行公眾衛(wèi)生的檢查;四要有公正有力的政府;五要社會的寬容。

      這五種在現(xiàn)在的中國,一時都還不能做到,所以法律的制裁便暫難實現(xiàn);我們只好從各方面努力罷了。但禁止“做父母”的事,雖然還不可能,勸止“做父母”的事,卻是隨時,隨地可以作的。教人知道父母的責任,教人知道現(xiàn)在的做父母應(yīng)該是自由選擇的結(jié)果,——就是人們于生育的事,可以自由去取——教人知道不負責及不能負責的父母是怎樣不合理,怎樣損害社會,怎樣可恥!這都是愛作就可以作的。這樣給人一種新道德的標準去自己制裁,便是社會的道德的制裁的出發(fā)點了。

      所以道德的制裁,在現(xiàn)在便可直接去著手建設(shè)的。并且在這方面努力的效果,也容易見些。況不適當?shù)纳斨校遣唤∪纳豁,將來可以用法律制裁外,其余幾種似也非法律之力所能及,便非全靠道德去制裁不可。因為,道德的制裁的事,不但容易著手,見效,而且是更為重要;我們的努力自然便該特別注重這一方向了!

      不健全的生育,在將來雖可用法律制裁,但法律之力,有時而窮,仍非靠道德輔助不可;況法律的施行,有賴于社會的寬容,而社會寬容的基礎(chǔ),仍必筑于道德之上。所以不健全的生育,也需著道德的制裁;在現(xiàn)在法律的制裁未實現(xiàn)的時候,尤其是這樣!花柳病者,酒精中毒者,……我們希望他們自己覺得身體的缺陷,自己懺悔自己的罪孽;便借著懺悔的力量,決定不將罪孽傳及子孫,以加重自己的過惡!這便自己剝奪或停止了自己做父母的權(quán)利。但這種自覺是很難的。

      所以我們更希望他們的家族,親友,時時提醒他們,監(jiān)視他們,使他們警覺!關(guān)于瘋?cè)、白癡,則簡直全無自覺可言;那是只有靠著他們保護人,家族,親友的處置了。在這種情形里,我們希望這些保護人等能明白生育之社會的責任及他們對于后一代應(yīng)有的責任,而知所戒懼,斷然剝奪或停止那有缺陷的被保護者的做父母的權(quán)利!這幾類人最好是不結(jié)婚或和異性隔離;至少也當用節(jié)育的方法使他們不育!

      至于說到那些窮到連“養(yǎng)育”子女也不能的,我們教他們不濫育,是很容易得他們的同情的。只需教給他們最簡便省錢的節(jié)育的方法,并常常向他們懇切的說明和勸導,他們便會漸漸的相信,奉行的。但在這種情形里,教他們相信我們的方法這過程,要比較難些;因為這與他們信自然與命運的思想沖突,又與傳統(tǒng)的多子孫的思想沖突——他們將覺得這是一種罪惡,如舊日的打胎一樣;并將疑惑這或者是洋人的詭計,要從他們的身體里取出什么的!但是傳統(tǒng)的思想,在他們究竟還不是固執(zhí)的,魔術(shù)的懷疑因了宣傳方法的巧妙和時日的長久,也可望減縮的;而經(jīng)濟的壓迫究竟是眼前不可避免的實際的壓迫,他們難以抵抗的!

      所以只要宣傳的得法,他們是容易漸漸的相信,奉行的。只有那些富家——官僚或商人——和有些小資產(chǎn)階級,這道德的制裁的思想是極難侵入的!他們有相當?shù)慕?jīng)濟的能力,有固執(zhí)的傳統(tǒng)的思想,他們是不會也不愿知道生育是該受限制的;他們不知道什么是不適當?shù)纳!他們只在自然的生育子女,以傳統(tǒng)的態(tài)度與方法待遇他們,結(jié)果是將他們裝在自己的型里,作自己的犧牲!這樣盡量摧殘了兒童的個性與精神生命的發(fā)展,卻反以為盡了父母的責任!這種誤解責任較不明責任實在還要壞;因為不明的還容易納入忠告,而誤解的則往往自以為是,拘執(zhí)不肯更變。這種人實在也不配做父母!因為他們并不能負真正的責任。

      我們對于這些人,雖覺得很不容易使他們相信我們,但總得盡我們的力量使他們能知道些生物進化和社會進化的道理,使他們能以兒童為本位,能“理解他們,指導他們,解放他們”;這樣改良從前一切不適當?shù)慕甜B(yǎng)方法。并且要使他們能有這樣決心:在他們覺得不能負這種適當?shù)慕甜B(yǎng)的責任,或者不愿負這種責任時,更應(yīng)該斷然采取節(jié)育的辦法,不再因循,致誤人誤己。這種宣傳的事業(yè),自然當由新興的知識階級擔負;新興的知識階級雖可說也屬于小資產(chǎn)階級里,但關(guān)于生育這件事,他們特別感到重大的壓迫,因有了徹底的了解,覺醒的態(tài)度,便與同階級的其余部分不同了。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留著:現(xiàn)存的由各種不適當?shù)纳鴣淼淖优畟儯麄兊母改笇⒃鯓訛樗麄冐撠熌?我以為花柳病者等一類人的子女,只好任憑自然先生去下辣手,只不許謬種再得流傳便了。貧家子女父母無力教養(yǎng)的,由社會設(shè)法盡量收容他們,如多設(shè)貧兒院等。但社會收容之力究竟有限的,大部分只怕還是要任憑自然先生去處置的!這是很悲慘的事,但經(jīng)濟組織一時既還不能改變,又有什么法兒呢?我們只好“盡其在人”罷了。至于那些以長者為本位而教養(yǎng)兒童的,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改良,前節(jié)已說過了。

      還有新興的知識階級里現(xiàn)在有一種不愿生育子女的傾向;他們對于從前不留意而生育的子女,常覺得冷淡,甚至厭惡,因而不愿為他們盡力。在這里,我要明白指出,生物進化,生命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前一代犧牲于后一代,犧牲是進步的一個階梯!愿他們——其實我也在內(nèi)——為了后一代的發(fā)展,而犧牲相當?shù)木τ谧优慕甜B(yǎng);愿他們以極大的忍耐,為子女們將來的生命筑堅實的基礎(chǔ),愿他們牢記自己的幸福,同時也不要忘了子女們的幸福!這是很要些涵養(yǎng)工夫的。總之,父母的責任在使子女們得著好的生活,并且比自己的生活好的生活;一面也使社會上得著些健全的、優(yōu)良的、適于生存的分子;是不能隨意的。

      為使社會上適于生存的日多,不適于生存的日少,我們便重估了父母的責任:

      父母不是無責任的。

      父母的責任不應(yīng)以長者為本位,以家族為本位;應(yīng)以幼者為本位,社會為本位。

      我們希望社會上父母都負責任;沒有不負責任的父母!“做父母是人的最高尚、最神圣的義務(wù)和權(quán)利,又是最重大的服務(wù)社會的機會”,這是生物學、社會學所指給的新道德。

      既然父母的責任由不明了到明了是可能的,則由不正確到正確也未必是不可能的;新道德的成立,總在我們的努力,比較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尤其重大的,這是我們對一切幼者的責任!努力努力!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4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zhèn)饔鸨;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5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地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F(xiàn)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朱自清散文讀書筆記12-11

    朱自清散文好句好段11-07

    朱自清短篇散文(精選20篇)07-20

    朱自清散文集讀書筆記11-29

    朱自清作文09-09

    《朱自清散文》讀后感11-11

    朱自清的散文讀后感06-09

    讀朱自清散文《春》有感12-16

    朱自清散文讀后感11-14

    朱自清《春》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