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焊洋鐵壺的到制冷經理的散文
前言——老北京的老百姓居家過日子少不了燒水的鐵壺、舀水的舀子、水汆子、爐子上的煙筒。這些鐵制品大多是鐵板、鐵皮或是馬口鐵制成的。用得久了鐵制品壞了就需要工匠來修理,這鐵器的修理工匠就是“黑白鐵”,老百姓俗稱“焊洋鐵壺的”。
前不久,偶爾路過北京車公莊大街東口時,看到了一幢氣派的三層辦公樓,鋁合金的產品櫥窗,金屬鑲嵌的中英文招牌,“同力冷凍工程公司”幾個大字赫然在目。
我驚呆了——八年前,這里只有一個四根鐵管子當柱子的小棚呀!棚子里不時傳出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人們戲稱它是個“焊洋鐵壺”的馬路工廠!
八年不見,這個馬路工廠竟然變成了一座具有現代氣息的辦公樓!這不是在變魔術吧?
推開辦公樓大門,迎接我的,正是當年“焊洋鐵壺”的老知青白亞男,胸牌上寫著“同力冷凍工程公司經理”。
。ㄒ唬
我太熟悉這個白亞男了。
1965年,我們一起上山下鄉(xiāng)到寧夏生產建設兵團十三師修理地球。那時,他只有14歲。1979年,我們又一起返回北京,成為百萬待業(yè)大軍中的老知青。
亞男夠慘的。他在十三師時就結了婚,有兩個小孩。1979年回北京時,正趕上“三九”天。他最小的孩子只有4個月,在火車上病了,從張家口就開始抽風。到了北京站,他們一家人只剩下7毛錢,可帶孩子上兒童醫(yī)院看病時,大夫非要受1000元手術費才讓孩子住院。亞男急了,沖著大夫喊:“我剛從寧夏回來,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誰耽誤了孩子治病,我就跟誰玩命!”
孩子是收下了,可是畢竟耽誤了治療,他的大腦神經嚴重損傷,到筆者撰寫這篇文章時的1988年,孩子已經10歲了,還沒有意識,連說話都不會,整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亞男的愛人不能上班,天天在家里照看這個形同植物人的孩子。
孩子病成這樣,跟誰玩命也救不了他呀!亞男一跺腳,只在家里呆了一個星期就出去謀生了。
干什么活呢?亞男想起自己在十三師時,曾搞過十幾年拖拉機技術革新,拖拉機發(fā)動機上的冷卻設備最差勁,經常出事。干脆,就搞冷凍設備安裝吧!
于是,他聯合另外7名待業(yè)青年,由他自己牽頭,每人集資100元,成立了一個冷凍設備安裝隊,專門承接一些別人不愿接的活兒。
安裝隊發(fā)展起來了!1984年,安裝隊每人平均年創(chuàng)利超萬元,成為北京市勞動模范集體,還出席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勞模大會呢!
小試手筆,初戰(zhàn)告捷。
亞男并沒有陶醉,他清醒極了,從“馬路工廠”到冷凍安裝隊,只不過是養(yǎng)家糊口的一種手段,要想前進,想干點事業(yè),就得想大的,干大的,創(chuàng)出中國式的發(fā)展集體所有制工業(yè)的路子來!
還是在寧夏時,他偶然遇上了寧夏大學的校長,并鬼使神差地成為忘年交。校長特批他可以去寧夏大學圖書館看書、旁聽寧夏大學的政治經濟學課程。這個當時只有小學六年級程度的拖拉機手,如饑似渴地讀了大批他還看不大懂的《系統工程學》、《西方經濟學》等大部頭著作,同時,他也從中朦朧地悟出了一個道理:要想干成一番事業(yè),沒有人才是不成的。
現在是實踐這一初衷的時候了。
他到處磕頭拜師,求賢求能,先后和商業(yè)部設計院、中國制冷學會、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40多名工程師、教授掛上了鉤,辦起了集體所有制的“同力冷凍工程公司”,他被任命為總經理。
幾年來,這個公司發(fā)展成為由北京西城冷凍設備廠、北京華展化工五金商店等組成的工貿結合的新型聯合體,成為一個擁有設計、科研、咨詢、工程安裝與調試的承包公司,并有3個工程安裝隊和1個土木建筑隊、一座飯莊,還和深圳聯合成立了電腦科技公司。有意思的是,這個公司竟然還有一支挺不錯的電聲樂隊,著名歌唱家克里木、王潔實、謝莉斯等都曾與這個樂隊合作,到“長城”、“京倫”等大飯店演出,有時,這些大飯店伴宴、伴舞,還得排隊請“同力電聲樂隊”呢!
公司現在已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年產值近600萬元,利潤每年超百萬,在北京冷凍行業(yè)中獨占鰲頭。
丑小鴨變成天鵝了!
。ǘ
1987年,“同力”同時爭取到兩項大工程的設備安裝任務:北京國際展覽中心24000米制冷空調設備和通縣果品公司4000噸德國進口冷庫設備。
兩塊難啃的骨頭!
來北京國際展覽中心參展的外國廠商,都是世界著名的企業(yè)家;產品更不用說,都是“高、精、尖”;就連參觀者也是“往來無白丁”,多是專家、教授、工程師,甚至還有達官顯貴、王室成員。
為這么一個窗口安裝制冷空調設備,“同力”能行嗎?
為考察“同力”的能力和水平,展覽中心召開了一次技術論證會。甲方派出了42位各方面的專家、學者,而“同力”只有法人代表白亞男和一位司機出席會議。
多懸殊的比例,多嚴格的挑剔呀!白亞男坐在專家對面,像是接受審判。
但是,他沒有發(fā)憷,也沒有絲毫退卻之意。他面對42位專家侃侃而談:“要說技術,諸位都是各方面的專家,我自愧弗如;讓我一個37歲的年輕人和這么多老專家對話,我也沒有這么大能耐。但是,”他話鋒一轉:“有兩點你們在座的任何一位都比不了我:一.整個工程全由我說了算;二.工程出了任何問題,我全權負責!你們行么?”
不知是白亞男的氣魄鎮(zhèn)住了他們,還是小伙子的氣質魅力征服了專家,他們無言以對。
無言就是默許!
白亞男調集全公司的精兵強將,一天16小時“粘”在工地上。他和幾位工程師沒日沒夜地檢查工程質量,嚴格把關。為了保證工期,他派人一日三餐把飯送到工地,晚上還要加一頓夜宵,每天光是白面就吃掉200多斤。
白亞男知道,光有這種物質保證還不夠,還得給工人們精神加餐。他把公司電聲樂隊拉到工地給工人們助威,大大激發(fā)了公司職工們的干勁,也使甲方刮目相看!巴Α庇彩窃谙薅ㄈ掌谇巴旯,質量達到設計標準。
安裝通縣果品公司冷庫時,以嚴格認真而聞名于世的德國專家也不得不佩服“同力”的優(yōu)良技術質量、良好的紀律和真誠的服務態(tài)度。冷庫竣工后,德國專家邀請工程隊全體人員合影留念,“同力”的芳名傳到了西歐。
幾年來,“同力”為貴州、北京、內蒙古、新疆等省市自治區(qū)安裝了130座大中型冷庫,工程質量均達到了用戶要求。
。ㄈ
早在幾年前,白亞男就看出了市場信息的極端重要性。根據他親自調查、綜合的信息表明:當年搞冷凍安裝的只有一兩家,現在全國已經有150多家了?磥恚园惭b這碗飯已大勢去矣。
轉向!
從1986年起,“同力”的興奮點由原來的冷凍設備安裝轉向了改造水冷式機組。
白亞男的辦公桌上放著一份調查材料:北京市使用的4000卡/小時的冷凍設備有40000多臺,近半數為水冷式機組。這些水冷式機組按每臺每天耗水10噸計算,每天就要耗水20萬噸,夠20萬人用1個月的了!
白亞男坐不住了,這么多水白白流掉了,多可惜呀!北京又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同力”是生產和安裝冷凍空調設備的專業(yè)公司,改造水冷機組,為北京市的節(jié)水工作做點貢獻,是“同力”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改造水冷機組,最好的辦法是改水冷為風冷卻。這種風冷機組,既能大量節(jié)約用水,操作起來又省工省力,每臺還比水冷機組節(jié)約80%的費用。當今世界上,美國、日本都有很成功的經驗。而這項技術的關鍵,是生產出高質量的風冷換墊器片。這項工藝相當復雜,很難掌握,而且需要許多緊缺的生產原料如鋁箔、銅管等。目前我國也有一些風冷凝器,但都是銅管導熱、單翻邊平板鋁片散熱,換熱效率低。白亞男和他的伙伴們一開始就把眼睛盯在美國歐卡銅管雙翻邊帶橋式窗式換熱器上。
這種換熱器是國際上制冷空調領域的尖端產品。它換熱效率高,冷凝度低,使用方便。然而,達到這種高標準絕非易事。上?照{機廠曾以25萬美金引進了一條生產線,嗣后,又有包括廣州冷空氣廠在內的五六家工廠連續(xù)引進了這種生產線。它們不是因為沒有美國鋁箔不能生產,就是由于沒有美國潤滑油而不能開機。
能不能生產出國產換熱器片,不讓外國人卡我們的脖子?
白亞男和他的伙伴們奮戰(zhàn)了700多個日日夜夜,幾經周折,幾經失敗,突破了模具制造的關鍵隘口,完全使用國產鋁箔原料和國產潤滑油,終于在1988年2月,生產出優(yōu)質雙翻邊帶橋式窗式風冷換熱器和節(jié)水冷凝器,產品性能可與美國歐卡換熱器相媲美。
白亞男和他的伙伴們也許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已經成功地完成了標志著具有20世紀80年代先進工藝水平的二次翻邊技術,把中國空調制冷技術行業(yè)的工藝技術提高了一大截。這一突破,贏得了清華大學、北京建工學院、機械委、航天工業(yè)部等有關部門的高度贊揚和重視,“同力”生產的換熱器片供應北京、天津、廣東、內蒙古、江西、浙江等省市,使這些地方的生產廠家不再進口外國換熱器片,為國家節(jié)省花了大量外匯。
目前,“同力”利用他們自己研制的國產換熱器片生產的新型風冷凝器,已經有50多個單位購買,用戶反映很好,《北京晚報》1988年7月18日還為此做了詳細報道。
白亞男還不滿足,他已經向有關單位申請1000萬元貸款,準備引進2條生產線,利用國產原料生產換熱器片。這一項目如果進展順利,到1990年,“同力”即可形成年產5000臺風冷凝器的生產能力,產值可達1億元。
。ㄋ模
在對“同力”的采訪中,我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不到200人的公司,近幾年來,每年都要走100人,每年又招新工人100人;每年走10個大學生,每年又招進10個大學生。人員流動如此之大,如此頻繁,長此以往,公司能穩(wěn)定么?
白亞男微微一笑,說:“這叫離心理論!”
看著我迷惑不解的樣子,他解釋說:“你看地球,離心力那么大,可一滴海水也沒甩出去,這就叫離心力越大,向心力、凝聚力也越大,這是因為地球是轉動的。企業(yè)也一樣,必須經常讓人才流動,流動越快,企業(yè)才越有凝聚力,越能向前發(fā)展。人的流動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光靠一種體制,一個行政命令把人‘箍’在一起,是永遠‘箍’不住的。即使能‘箍’住幾年,企業(yè)也就因此而喪失了戰(zhàn)斗力。”
這是一種什么新理論?筆者才疏學淺,不敢貿然下結論。但從我有限的道聽途說中,竊以為目前在中國范圍內實施者不多。
但是白亞男這樣想了,也這樣做了。事實上,經過這樣的“離心”,企業(yè)不但沒有傷元氣,而且每年都有長足的發(fā)展。因為留下來的人,都是和企業(yè)同生死、共存亡、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鐵哥們兒”。
當然,光靠“離心”是不行的。白亞男的拿人之處大概還在于他實行的分配制度和對于智力投資的重視程度吧。
“同力”的工資制度,既不同于國營企業(yè),又不同于一般的集體企業(yè),類似于崗位工資制:干什么活,負什么責,就拿什么錢。當時工資最高的是工程技術人員,一個月可拿三四百元;最低的是一般工作人員,一個月一百三。干得不好,或者“站著茅坑不拉屎”的,對不起,您引咎辭職吧!這里,既憑學歷,又不光看學歷,最主要的是考察你的實績。在“同力”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員的心中,都深深地烙印著“無實績者挪窩”六個大字。
“同力”對于智力投資的重視程度,在集體企業(yè)中恐怕也是不多見的。
1985年,“同力”與中國制冷協會合辦了一座“西城制冷技術培訓學校”,并向社會招收學員。公司每周給職工一定的時間脫產學習。公司參加培訓的60人,經學校組織考試,合格率達到71%,合格者都領到了中國制冷學會頒發(fā)的畢業(yè)合格證。
現在,“同力”已能熟練掌握專業(yè)知識的職工占公司職工總數的67%。公司還選派了一批優(yōu)秀職工上電大,學習企業(yè)管理。同時,公司又廣泛向社會招賢,改變公司成員的知識結構,為企業(yè)的后續(xù)發(fā)展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礎。
眼下,白亞男成了人物。
1985年,他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和北京市優(yōu)秀經理。然而,他并不滿足,當然,不是為榮譽,而是為了將來——當年為了養(yǎng)家糊口的“焊洋鐵壺的”,今天和將來的目標是使中國的空調制冷行業(yè)走向世界。
(本文寫于1988年)
【從焊洋鐵壺的到制冷經理的散文】相關文章:
愛,從人間到天堂散文10-06
私奔到月球散文閱讀07-11
在我累到之后散文10-06
散文_夏到冬的過渡10-06
到不了的都叫遠方散文10-06
散文欣賞:春季,到官場賞梨花10-06
人到無求品自高散文欣賞07-11
愛到深處是卑微,美到深處是看透散文10-05
我無輪,我只能屹立到天明散文10-06
你從遠方來我到遠方去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