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又是麥浪泛金時散文欣賞
初夏的隴東披綠掛翠,天不亮布谷鳥就把我叫醒了,我是個普通的農(nóng)民,這半生行走在田間地頭,村前屋后和田間小道,乃至山川溝峁的一草一木,我對它們都情有獨鐘;自童年到現(xiàn)在,我對布谷鳥的叫聲倍感親切,人雖沒起床,但腦海中浮現(xiàn)的麥浪宛如一往無垠的金色海洋,今我遐思翩翩。
童年瞌睡多,而谷鳥叫得再怎么起勁我也不愿起床,我那時是睡在奶奶跟前的,父母早早起床參加生產(chǎn)隊的夏收去了,是奶奶哄著我起來到割過的麥地里拾麥穗,那時我很勤快,每天都能拾十幾把,回家奶奶看見高興地說:我打碾了給你另存下,等明年春天遭年瑾(饑荒)時給你蒸白面饃饃吃。其實那個年代每年吃白面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多數(shù)是秋糧及瓜菜充饑,有年春天我的鄰居伙伴拿著個胡蘿卜吃,另一個看見要吃一口,為了多咬點,竟把對方的手虎口都咬爛了,疼的吱哇大哭……
再大點便開始上學了,每到夏收學校便放忙假,我們不會收割,隊長便分派我們往大場拉麥捆,那時運輸工具是架子車,娃娃多車也多,最開心的是往地里走的時候套火車,就是到下坡路段時,兩輛架子車往一塊套住,一人坐在中間駕駛,后面再坐二三人,一人在后面推著向前跑,加力到一定速度跳上車,由于坡長慣性大,沒有剎車裝置,駕駛不當便翻車,人摔得個個鼻青臉腫,有時胳膊腿等部位都擦破流血,但那時我們都經(jīng)摔打,不嬌貴,破了的地方抓點黃土揉揉就箅包扎止血了,然后互相對視哈哈大笑,還不敢告訴大人,該干啥干啥……地里拉完了,便湊在一塊丁方(一種游戲),比賽打彈弓,肚子餓了上樹摘兩囗袋青杏,吃得喀嚓響……
暑假正逢打碾時,那時沒有機械,用牲畜碾麥,兩只毛驢拉一只碌碡,少時兩三對多時五六對,大人們一手執(zhí)鞭,一手握韁繩,一對對跟著轉(zhuǎn)圈,我們也有活干,就是拾驢糞蛋,每人負責一對毛驢,每當大人喊:驢拉下了。相對應的娃娃便提著籠飛一般跑到跟前,用手抓著拾進糞籠,以免碾進麥子里污染,那時沒有什么塑料手套,裸手抓拾完了抓起一把麥草擦幾下就箅洗了手,然后坐在一塊丁方打彈弓,這時杏子也熟了,餓了就上樹搖杏,然后比賽誰吃得多,記得咬伙伴手的那位一次竟吃過四十顆杏子。
收麥是一件非?嗟捏w力活。鄉(xiāng)親們比喻那是吃的人茶飯,學的鱉走路;大熱天得蹲在地里邊割邊行,不一會汗如雨下,苦不堪言!前輩在這極苦的生產(chǎn)中也磨煉出了本領,他們有的會割抱鐮子,也有的會割走鐮子,這兩種都是快速收割法,當他們舞動鐮刀后,麥子好像粘在鐮上和手上,鐮起麥倒三兩下一捆,出神入化。
我是個判逆者至今不會收割小麥,我還有個口頭禪:即是黃透掉到地里我也不收。主要是難以屈蹲,包產(chǎn)到戶剛開始幾年收麥是父母親的活,過幾年后有了收割機我便引進至今。
時代變了,年青人都進城務,留守的老人都年老體衰,如今的農(nóng)業(yè)機械化程度很高,產(chǎn)量也很高,正是前半生的成長經(jīng)歷,使我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習慣,以身作則教育兒女,尤其對習總的治國理念衷心擁戶,對餐廳的“光盤行動”很是贊賞!
每當靜坐沉思,在大自然的進化中,先輩們對人類的貢獻是無私的,賜予的太多得到的太少,透過一顆麥粒,我看到了生命進化的印痕,它凝結(jié)了力量思想和智慧,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的圖騰!
【又是麥浪泛金時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又是雨季的散文欣賞10-06
又是柳絮飄飛時散文10-07
五月的麥浪散文10-08
又是一度冰花季散文欣賞10-05
又是一年槐花香散文欣賞10-10
又是下雨時作文03-07
又是離別時作文04-21
又是雪花紛飛時作文05-15
又是黃葉飄落時作文05-24
又是桂花飄香時作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