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兒時記憶之老家的院落散文

    時間:2022-10-05 21:16:06 短篇散文 投訴 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兒時記憶之老家的院落散文

      我五歲半前一直和爺爺、奶奶住在老家的村子里,依稀記得院子的布局,院子大小不足半畝地,東西向,兩間堂屋坐北朝南。

    兒時記憶之老家的院落散文

      西邊的一間是爸媽的新房,新房里靠西墻是一張木制雙人床,經(jīng)常散發(fā)著農(nóng)藥的刺鼻氣味,那是奶奶怕生蟲、長虱子跳蚤之類的東西而在葦箔上噴灑的一些農(nóng)藥的味道。床的東側(cè)南墻上是一扇木格子窗戶,用白紙糊著,風(fēng)大的時候忽閃作響,兒時印象中我是很害怕這種聲音的,都是我先睡著了,才讓媽媽睡覺。媽媽進城后,我就一直跟爺爺奶奶睡東屋,西屋也就成了我和小伙伴們白天過家家的場所。窗子下方是一張兩抽屜的實木桌子,沉得很,桌子上放著梳子、煤油燈、蠟燭、洋火(現(xiàn)在叫火柴)等一些日常用品。桌子的東側(cè)放著一個木櫥子,主要是放被子用,據(jù)說是奶奶當時的陪嫁。再東側(cè)是西屋的正門,正門對著的北墻上掛著一面鏡子,從我記事起,鏡子就有些斑駁不清楚,左下角的劉胡蘭革命劇照倒是清晰可見,鏡子后面經(jīng)常放一些媽媽認為重要的東西。鏡子的上方貼著一張列寧的軍裝圖像,目光炯炯有神,讓人看了虎虎生威。北墻邊上還放著一個糧囤和奶奶的老式織布機。

      東屋是爺爺奶奶的房間,中間用葦箔和蘆葦席隔成東、西兩間,進得正門便是西間屋,向右一拐便是東間屋。西間屋算是客廳,正門對著的靠北墻擱置著一張四方的八仙桌,擺著一些壇壇罐罐,主要是放油鹽醬醋用。記憶最深的是奶奶用豬皮煉得大油,白花花的油脂是我兒時的鐘愛,拿個窩頭,挖上一勺放入其中就著吃,奇香無比。廳間放置一張低矮的四方桌,圍著幾個小板凳算是餐桌,此刻想起奶奶包的好吃的粉條豬肉水餃,不過在我印象中我只吃奶奶給我咬過的餃子邊,到以后十多歲了才開始全吃。餐桌不太常用,一般喝湯(我們老家管吃飯叫喝湯)時都端著碗到胡同口,蹲在條板上和鄰居一邊拉呱一邊吃飯,有時還互相交流一下碗中的“美食”。東間屋算是臥室,基本和西屋是對稱的,擺設(shè)也基本一樣。靠東墻是一張床,我和爺爺奶奶住,窗戶底下的桌子上雜七雜八,找東西一般得翻個遍。爺爺?shù)男弈_工具也在其中,可能爺爺太能走路,有點甲溝炎,他修腳時我就依偎在他身邊,場景歷歷在目。

      爺爺這一生也充滿了傳奇,據(jù)說年輕時上戰(zhàn)場抬過擔架,后來解放了販過私鹽、布匹,再后來我就知道了,在縣城賣過水果、花生、瓜子等雜貨,由于他的生意經(jīng)歷和良好的口碑,上世紀八十年代,村里的油坊開起來后就由他出任“銷售經(jīng)理”,工具就是一輛地排車、一個油桶、一個油勺、一個鐵質(zhì)漏斗,當然還有一個破提包(裝錢用,掛在地排車的車轅上),主要銷售渠道就是滿縣城家屬院轉(zhuǎn)悠,每天晚上回到工廠小學(xué)和我擠住在五、六平方的廚房里,一賣就是四、五年,從來沒有一筆壞賬,據(jù)父輩說爺爺年輕時從來沒輸過,主要是精明,會算賬,見好就收。當“賣油翁”期間,爺爺大概掙了一萬多元,爺爺說是給我上大學(xué)用,后來都被爸爸用在給爺爺看摔斷的腿上了。爺爺九十四歲去世,2002年(已經(jīng)八十六歲,正值女兒出生)騎三輪車馱著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去看戲摔斷了右腿,癱瘓在床八年,后來女兒回老家見到老爺爺就叫“八十老爺爺”,當時期盼爺爺和女兒一起能學(xué)會走路,但奇跡終究未出現(xiàn),于2010年冬天仙逝。如果不是這種境遇,得益于爺爺年輕時的身體積累,活個百八十歲沒有問題,就是癱瘓在床時也能吃上一碗紅燒肉。爺爺是個熱心的人,走街串巷時間長了,東家西家的事他比誰都熟,尤其在介紹對象問題上,光我知道的就得十幾對,人家都說他看得賊準,很多人也都找他保媒,包括我二姨,我跟著去的,走了一趟就說成了,爸爸臥病在老家的醫(yī)院,二姨夫一直隨叫隨到,伺候父親,直至臨終。

      桌子?xùn)|側(cè)的櫥子要小很多,可以說只是一個柜子,上方有個蓋子,能上鎖,主要是奶奶防我這個饞貓,奶奶時常把好吃的零食鎖在里面,成了哄我開心、讓我聽話的寶箱。記憶最深的是鴨梨,鴨梨剛買來時有些木質(zhì)化,生澀難吃,但在柜子里捂一短時間,就香甜可口了,在那個年代,只有等我鬧得歡、口水難止時,奶奶才從柜子里拿出一個給我解饞。

      院子的最西面是一間低矮的灶間,東南角是灶臺,風(fēng)箱靠西墻,拉起來時“呼哧、呼哧”的,風(fēng)力老大,兒時一聽風(fēng)箱響,就知道離吃飯時間不遠了,不能跑遠玩去了。土砌的灶臺上是一口大黑鍋,用來炒菜、做飯,后來爺爺在城里買花生、瓜子等干貨,也是用它混上沙土來炒,這些也是我兒時的零食。東墻上貼著一張灶王爺?shù)牟蕡D,每年的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奶奶都要祭奠一番,好像叫灶王爺上天朝拜,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年來的工作。北墻上堆著柴禾,主要是棉花、玉米、小麥的秸稈和一些樹枝,記得有一年曾著過一把火,廚房的四面墻上黑漆漆的,可能是當時燒的,也可能是平常做飯時煙熏的。

      廚房和東屋夾角處,也就是院子的東北角,長著一棵石榴樹,年代說不清了,反正從我記事起就有了,雖不是枝繁葉茂,但也是綠葉紅花,煞是喜慶。每年的陰歷八月十五左右都有成果,還記得有一年因果子不多,和難纏的嬸子家搶石榴,我一個人和她們娘幾個搶,最后沒搶過她們,嘔了一天的氣沒吃飯,還是奶奶用鴨梨哄得我開了心,當時爸爸和叔叔家只有我一個男孩,奶奶還是最疼我這個唯一的孫子的。

      院子的南臨是三奶奶家的堂屋后墻,廚房和南墻的犄角處是一個只能容一人的露天茅廁,緊挨廁所的北面是一個五、六平米見方的糞坑,家里的垃圾、秸稈都填在里面,有點像現(xiàn)在的沼氣池。每到春耕秋種前,爺爺就一車車的往地里拉,在地頭堆漚一段時間撒到地里做底肥。還記得每到耙地時,爺爺在前面牽著牛,讓我站在耙上來增加耙的自重,以求耙的深些,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深耕深松。現(xiàn)在種地不是旋耕就是免耕播種,導(dǎo)致耕地的耕作層越來越淺,現(xiàn)在家里的糞坑也沒了,有機肥源沒了,造成現(xiàn)在耕地有機質(zhì)降低、耕作層變薄,現(xiàn)代的耕作制度弊病也日益凸顯。

      院子的中心位置是一口機井,壓出來的水清冽甘甜,用瓶子裝滿水后,加點糖精,兌上點醋就是兒時我們喝到的最好的飲料,那時從來沒有拉過肚子,現(xiàn)在的孩子嘴唇碰點涼水還不被父母批死。

      井的西側(cè)是一棵五米多高的棗樹,再往西就是一個兩米深的地瓜窖,經(jīng)常是小伙伴們玩捉迷藏時的藏身之地。最西面就是大奶奶家四叔的院墻了,四叔家的棗樹枝子搭在院墻上,每到結(jié)棗子時,我和小伙伴們就搬個梯子隔墻摘著吃,當時也奇怪,一樣的東西就是覺得別人家的比自家的好吃,這可能也是和小伙伴們一起共享成果的緣故吧!好在當時剛結(jié)婚的四嬸子大度,不和我們計較,有時家里有好東西吃了,還把我們叫到家里品嘗。

      大門在院子的西南角,大門底下放著地排車和種地用的锨、耙、犁、鋤等工具。出了大門是一條五、六米長的東西向巷子,巷子的北面是四叔家的院墻,南面堆放著爸爸買的條石,也是兒時伙伴們過家家、吃飯、玩耍、寫作業(yè)的主要場所,功能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流行的會所吧!條石本來是我家的,可是后來嬸子家翻蓋家東的新屋,被她強行搬走了。

      時隔三十年再回老家,院子明顯小了許多,兩間堂屋都已坍塌,只是為了發(fā)送爺爺、奶奶,爸爸把西屋翻蓋了一下,東屋的殘垣斷壁依舊還在,其他的都沒了蹤影,一直是大爺爺家的二大爺逢年過節(jié)給掃掃院子,現(xiàn)在二大爺也隨我堂弟進城了,爸爸也追隨爺爺奶奶去了,從此便少有人問津。

      老家的老院像是功德圓滿地完成了他的使命,但在我記憶深處,它是曾經(jīng)多么的敞亮、潔凈、靜謐、安詳,像我印象中的爺爺、奶奶………

    【兒時記憶之老家的院落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兒時的記憶作文02-19

    兒時燒紅薯散文10-05

    兒時與自行車散文10-08

    記憶中的老家作文11-27

    找尋那份兒時的記憶作文05-12

    散文之美10-06

    獨家記憶散文10-10

    鐵路的記憶散文10-08

    走在老家的街口散文欣賞10-06

    記憶之花作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