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紅背帶散文
晚飯過后,習(xí)慣站在陽臺上,靜靜凝視著海面。夜風(fēng)微涼,輕輕拂過,幾點漁火在遠(yuǎn)處晃動,若隱若現(xiàn),撲朔迷離。
多少次睡在背簍里尿濕了媽媽的背.多少次爬出背簍來我光著腳丫走……多少歡樂多少愛. 多少思念多少情……不知誰家傳來這熟悉的旋律,深情美妙的歌聲,隨風(fēng)飄蕩縈繞耳畔。歌詞真摯、淳樸,歌頌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土家母親那背簍里偉大無私的愛。
“小背簍” 開啟我塵封已久的記憶---母親的紅背帶。
紅背帶是贛南及周邊地區(qū)客家人背小孩的獨特的簡易工具,說它簡易是因為制作工藝很簡單,擇一塊約三至四米,寬兩尺的大紅色長棉布條,縫邊后擰起來即可,要是碰到手藝熟練的老裁縫,抽根煙的時間就夠了。
還有這樣的說法,舊時由于生活條件差,醫(yī)療條件落后,嬰兒的生命健康得不到科學(xué)的保障,紅背帶可以驅(qū)邪避兇,趕走那些不吉利的東西,以保佑小孩成長順利。也有“背帶,背帶”.....帶子帶孫,子女滿堂的寓意。
記得在老家,有些剛過門的新媳婦不愿意用背帶背小孩,因為新媳婦初為人母,沒背習(xí)慣。剛開始背的時候,兩個肩膀酸酸的,而且胸口悶,喘息不順暢。這時候做婆婆的就會說,小孩要多背,特別是冬天,子心貼母背知冷熱。慢慢的習(xí)慣了,背著小孩也能騰出手來做其他的事情,一舉兩得。
寫到母親,不用太過華麗的詞語去描述她,在她的身上濃縮的是一個傳統(tǒng)客家婦女的形象。從帶小孩到家務(wù)農(nóng)務(wù)的操持,都是事事親力親為,若是分不開身時,總是把蹣跚學(xué)步的我背在身后。尋出背帶,首先把我的衣褲拉扯整齊,將背帶的中間段橫放在我兩腋下,母親兩手提起背帶,把我輕巧的甩在她的背后。然后從她的肩上到胸前交叉后,手牽著背帶在我的屁股上摸索的繞兩圈后,背帶在母親的腰間上方打上個活結(jié)。
就這樣背在母親背上的我,安穩(wěn).得體.舒適,手腳還能自由靈活的搗騰。要是趕上天氣變涼轉(zhuǎn)冷,祖母總是不忘叮囑母親,要蓋上披風(fēng),以免著涼。有時候母親把祖母的叮囑當(dāng)作是嘮叨,母親就是感覺她的話是多余的,自己都是三個孩子的娘了,什么事都自己有經(jīng)驗了。
“披風(fēng)”只是我在這里用文字對它稱呼,其實就是個蓋在小孩的后背上的小被子,由小被單和小被心組成,和紅背帶是配套的。按傳統(tǒng)的禮節(jié),除了這些,還有襪衣鞋帽都是由母親的娘家人也就是外婆購置,等小孩三朝或滿月時當(dāng)賀禮。
在客家村落的井邊河畔,田野地頭,都能看見和母親一樣的背著小孩的婦女們;蛞粋二個,或三五成群,一邊勞作,一邊哼唱著帶有方言特色的催眠曲:哦哦哦.蓋披坡、披坡面上一只豬。莫咬我,咬候哥。候哥上樹拗燥柴。貓公燒火涕淶淶……鵝挑水、鴨洗菜,雞公礱谷狗踏碓 ……唱著唱著,背后的小家伙卻打著細(xì)細(xì)地呼嚕。睡的正香,一股熱流浸透了母親的后背,母親笑了笑:哎呀嘞!滿崽啊……又尿濕了媽媽的背……
一根紅背帶!一頭牽著的是我天真無憂的童年,那記憶永遠(yuǎn)是幸福、溫暖的。一頭系著的是母親的青春韶華,飛逝的流年,失去光澤的容顏,猶如那泛白褪色的紅背帶。
【紅背帶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深秋楓正紅散文10-10
冰城桃花別樣紅散文10-10
淚痕紅浥鮫綃透石卿韶散文07-11
萬紫千紅時,靜享孤獨花散文10-10
紅菊花的花語06-12
紅的味道作文05-24
《紅蘋果》教案03-02
《紅蠟燭》教案04-05
原來臉是這么紅的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