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學創(chuàng)作講座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學創(chuàng)作講座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學創(chuàng)作講座心得體會1
昨晚有幸蒙德發(fā)老師青睞,得以在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報告廳聆聽德發(fā)老師關于《傳統(tǒng)文化與文學創(chuàng)作》之講座,雖然昨晚老師仍在感冒中,但絲毫沒有影響這場讓廣大同學們和文學愛好者怦然心動的唯美視聽盛宴。
趙氏德發(fā)公,昆侖之良師諍友,有感昨之講座,昆侖有感言一二。
老師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界定、審美,以及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學創(chuàng)造功力上可謂無人不服,吾輩或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老師在關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上用了“補皮、補氣、補天”這三重境界來說明,這無疑是在教化心靈的戒尺上裹上一層厚厚的絨布。老師心地良善,為人中庸,處處本末兼顧與人為善,但昆侖就不這么良善了。愚以為今日之中國國學式微,眾人皆尚西方舶來文化,雖有眾人不明之愚,更有明者不言之責。
老師在講座中也曾言道我們一直是強國,只是到了近代我們才衰落。老師只說了上半句,這沒說的下半句我來說好了——衰落了什么?不是什么汽車、手機,也不是搖滾、丁客,是我們的文化衰落,或者說被文化入侵,而且是被低等的`文化入侵,執(zhí)筆于此昆侖心如刀攪。
想想我們的先賢們,前有先秦百家爭鳴,中有漢唐星光燦爛,為什么傳承到近代漢文化就“陽痿”了呢?看看充斥在街頭巷尾的那些迷失的人群,他們在西方的舶來文化面前如癡如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早已成為弱勢文化的犧牲品。
強勢文化造就強勢民族,弱勢文化造就弱勢民族,如果你要問我什么是弱勢文化,那就看看哪些紙醉金迷,而且庸俗簡單,方便流行的,那就是弱勢文化。
我們不是沒有強勢文化,大家看看經史子集,琢磨琢磨前秦的繁榮,漢唐的輝煌就會發(fā)現一個強悍的民族究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中國先賢們留給我們的強勢文化里有這么一件瑰寶——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告訴我們知識與實踐是一個統(tǒng)一體,既不是先有知而后有行,也不是先有行而后有知,這就如同一本書的正反兩面,缺一不可。
當我們決心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必瞻前顧后,大可放手去做,只要你開始去做,就必須需要知道指導這種行為的知識,所以掌握這種知識的決定權從你開始去做這件事開始,就不以你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會在整個實踐中指引你如何去學習、掌握、運用,除非你意志不夠堅定,那就另當別論。
有沒有那種只知而不行的人呢?肯定有,而且大有人在,那種瘋狂的夢想家可以在腦子中天馬行空,成為矚目的巨人,但在行動上卻是可憐的侏儒,最終一無所成。
有沒有只行而不知的人呢?肯定有,這種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一個坑內摔倒無數次,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失敗者。
我經歷過有知無行,也經歷過有行無知,那是在我還不知道我是我的時候,當我知道我是我的時候,我開始實踐知行合一,從那一天起我開始做回我自己,開始寫作,開始獲得快樂。
我的朋友們啊,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的強勢文化,是中華民族面對魍魎鬼魅巍然不懼的中流砥柱。
弘揚國學,重振中華魂魄,從你我做起,贏得今天,從孩子們抓起,贏得未來。
有志者事竟成,眼到、心到手到、處處皆道。
文學創(chuàng)作講座心得體會2
一、精彩課程。
課堂上一個個真實故事引發(fā)的思考,結束時90度鞠躬禮及《感恩詞》讓我們心存敬意。以位音樂老師的《德音雅樂》及《孝親感恩歌曲學唱》課程給整個大講壇帶了歌聲、笑聲還有感動的低泣聲。悠揚甜美的《生命之河》在義工老師們曼妙手語舞姿中展開,讓與會學員感受《生命之河》滋潤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凈化歌者的內心;用心去聽一首好歌,能滌蕩聽者的靈魂。一個個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經典故事和一首首優(yōu)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內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場學員,互動漸入佳境,全場不時爆發(fā)出陣陣掌聲。情到深處,學員們還不時發(fā)出動情的低泣聲。
二、溫情服務。
據悉,為大講壇服務的十幾個義工都是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以幫助別人為樂,他們把幫助別人當成個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們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輕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會場的每一個角落,用半蹲的姿勢為在場的貴賓和授課老師端茶送水,他們用真誠的微笑溫暖每一個人,他們身體力行踐行《弟子規(guī)》,他們用言行踐行道德禮儀,宣揚傳統(tǒng)文化。每當聽到一聲聲“老師,早上好!”、“老師,下午好!”“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請愉快用餐!”等等溫馨話語,我們恍惚來到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世外桃源。
三、專心學習。
本次大講壇所有學員均是來自一線的老師,他們排除一切干擾,參加為期7天的`學習,時間長、人數多,但會場秩序井然,學員們完全融入到了和諧、寧靜、純粹的吸收經典文化的氛圍中。授課中老師生動風趣的演講,深入淺出的報告,深深吸引了全體的學員,大家無不認真聽課、細心筆記。對我來說,這是一場心靈之旅,所有人在都聆聽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在感動中汲取師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師把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當作事業(yè)來做,他們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下來,讓我們的民族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我們做老師的職責,讓我們從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導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努力教育學生繼承和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深刻學習國學經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盡到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
最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講座,不僅提升了我們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同時,在“如何對人”、“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社會”、“如何對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傳統(tǒng)文化學習后,我進一步認識到,不管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還是家庭生活、與人相處等方面“身教勝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將把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運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進一步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以身作則,努力踐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文化素養(yǎng)的人,一個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