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讀書心得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鴻門宴》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鴻門宴》讀書心得1
危機四伏、暗藏殺機、兇險逼人的鴻門宴上,有個人是股清流。他不似西楚霸王般孤傲自大,不像沛公般軟弱無能,不如范增般心急如焚。在這場鴻門宴前后,他秉持著一個“義”字,行走在當光劍影中,他就是“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先說宴會前,項伯的“義”是兄弟義氣,是擔憂朋友遭受牽連的個人之舉。最開始預習課本時我還誤解他是叛徒,深入學習才覺并非如此。當項伯得知鴻門宴一事時,趕忙在夜里駕車疾馳至沛公軍隊處,偷偷地將此事告知一向交好的張良,并勸告他不要一起陷入困境。項伯為了朋友,一人在漆黑寂靜的夜色中疾馳,時間選在夜晚,恐怕一是不會被人發(fā)現,二是情況危急罷!即使會有被認作是叛徒的可能,他也毅然決然地堅持自己的做法,而這些,都是為了交好之人,有義氣!多么義薄云天啊!
再說宴會中,項伯的'“義”是全局義氣,是心系國家、堅守原則的名族大義。當項莊借口舞劍助興實則想擊殺沛公時,項伯勇敢地站起來,相對而舞意在保護沛公。為什么項伯要阻止項莊呢?真是因為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嗎?不!還是一個“義”字!項伯之前已說“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他是為了維護國家形象貫徹“義”字啊!
項伯,你夜至敵軍勸慰至交,你以身敝人心系全局,真不愧一義士!
《鴻門宴》讀書心得2
今天晚上看了《鴻門宴》,英文名竟然是white vengeance?磥硪院罂雌是需要多多注意英文譯名,否則像上次那樣在飛機上對著屏幕發(fā)呆半天,實在是不知道IPMan(《葉問》)是啥片。
老實說,看《鴻門宴》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張涵予,因為某人真的很像他,哈哈。而寫這篇影評呢,絕對不是因為他,他還沒那么大的魅力讓我如此煞費苦心的寫文章呢。唉,說白了,就是基于我前幾天制定的20xx年度計劃的其中一項:每個月看一部電影,并寫觀后感,且不少于1000字。以我廢話的能力,我堅信這個數字是不足為懼滴。好吧,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首先,我不得不說的是,這還真的是爛片!而欓T宴》這個是眾所周知的著名歷史事件,即便編劇要改成小說,改成《鴻門宴傳奇》,但是也不能這么違背事實呀?赐旰笪业母杏X就是,這部電影拍攝的是按照導游或者是編劇理解的、想象的、認為的項羽設宴想要殺死劉邦的故事。撇開這個真實的歷史背景,影片其實還是很不錯的,但是錯就錯在用了這么個歷史事件。歷史是你無法改變的,你只能盡力去展現其完整的一面,而不是這么斷章取義,搞得這么支離破碎。你可以拍一部發(fā)生在這么宏偉背景下的一件小事,沒人會追究真假,可是偏偏把那些個不靠譜的事情安排在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上,難怪豆瓣上那些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會如此看不過,義憤填膺,寫個幾千字的文章來罵這一部電影了。
到處都是不符事實的`片段:
1、劉邦取咸陽,張良也是勞苦功高,可是電影里面卻是劉邦取下咸陽之后,蕭何請來張良商量余下事宜。張良出現的時間點嚴重不對呀,你這樣會誤導很多小朋友的啦。
2、啥時候劉邦也和虞姬有這么一段啦虞姬壓根兒就沒出現的必要嘛。項羽第一次與虞姬見面,沒說兩句就來一句:你喜歡我了嗎害我噗噗得笑出聲音來,這也太狗血了吧,什么爛橋段呀。有必要這樣嗎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接讓虞姬以項羽夫人身份出場呢。更扯的是,虞姬與項羽初次見面的那個場景,那個秦國將軍有坑吧。干嘛非要人家脫-衣服,看看是秦國人還是楚國人呀,脫了衣服能看到個屁呀,難不成你還擔心虞姬身上刺青了,背上寫著:我愛楚國這個橋段真的是爛到爆了!3、范增是不是瞎子,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不太清楚,后來一查,人家明明就好好的呀,雖然年紀大了,但也不至于就非得眼瞎吧,就是為了后面下盲棋做準備可是人家張良在集市上與小市民下棋,不也是不看棋盤,自顧自地喝茶呢。不一定非要盲了才可以下盲棋呀。而且一來就是五盤。太坑爹了,沒看見張良直冒汗呀。真是難為人家了。著實不喜歡伴隨圍棋比賽出現的那些血腥鏡頭。
除去嚴重違背歷史事實這個致命點來說,這部電影也有不錯的地方。比如演員!雖然一個好端端的鴻門宴,硬是被搞成了一個天原杯,我表示不解。為什么我不表示憤怒呢是因為我覺得張涵予和黃秋生演技太好了,整個片段,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張涵予看,想到了以前他主演的那些片《集結號》、《風聲》。雖然吉兇難料,但是他堅毅的眼神總是令人覺得心安,無論如何,主人公總是能逢兇化吉?赐觌娪昂,搜了一下張良這個人,這才知道他在鴻門宴這一歷史轉折點的重要性,他設計讓劉邦以最最最謙卑的姿態(tài)出現在項羽面前;“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張良趕緊找來樊噲幫忙;借口上茅廁,讓劉邦和蕭何趕緊回去,只身一人忽悠項羽,令其卸下戒心。張良這腦袋真好使!張涵予飾演的張良真是太有男人味了,最喜歡智慧型的男人了!哈哈。
再來說點電影的其他部分:配樂很一般,感覺都不是很應景的說。該跌宕起伏的時候沒有跌宕起伏,都沒有那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呢,只能是沖著演員的表演去看,還是很不錯的。
《鴻門宴》讀書心得3
暑假,馬老師讓我們精讀司馬遷《史記》中的“鴻門宴”節(jié),領悟人生智慧。我在文中遨游了幾十天,隨機應變、能屈能伸的劉邦,優(yōu)柔寡斷的項羽,忠心耿耿、足智多謀的張良,赤膽忠心、臨危不懼的樊噲…一個個人物形象令人回味無窮。
“鴻門宴”發(fā)生在公元前206年,是關于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斗智斗勇的故事。劉邦率10萬軍隊駐軍霸上,項羽率40萬精兵駐軍新豐鴻門。劉邦部下曹無傷向項羽告密:劉邦想稱王!項羽勃然大怒,準備發(fā)兵消滅劉邦。項伯連夜跑到劉邦營中營救摯友張良,居然敵我不分和劉邦約為婚姻。項伯回來后在項羽面前替劉邦美言,項羽就等劉邦來謝罪。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舞劍保護劉邦。在張良、樊噲的幫助下,劉邦僥幸逃回軍中,化險為夷。
劉邦尊敬別人,禮賢下士,與戰(zhàn)士們共患難。劉邦善于用人,用他們的長處,戰(zhàn)士們團結一致,獲得最后的勝利。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項伯向他泄漏軍情,他卻不逃跑,建議劉邦禮遇項伯;鴻門宴上殺機四起,他不露聲色叫來大將樊噲。樊噲英勇無畏,持劍盾闖入帳中,指責項羽賞罰不明,殺劉邦是“亡秦之續(xù)耳”,令項羽啞口無言。
項羽優(yōu)柔寡斷,有勇無謀,縱有40萬精兵,也落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的可悲下場。年逾古稀、老謀深算的'范增勸告項羽:“劉邦以前貪于財貨,好美姬;現在占有關中,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野心勃勃,想稱霸天下!表椨饹Q定派兵圍剿劉邦。然而,項伯給劉邦表功,項羽就變得猶豫不決,終于取消圍剿劉邦的計劃。鴻門宴上刀光劍影,項羽始終拿不定主意,是否該殺劉邦的念頭一直在他的腦海中回旋。樊噲冒死闖入帳中,項羽看到他英勇無比,不但沒有責罰,反而賜給酒肉。劉邦逃之天天,項羽接受張良的禮物心安理得…
我覺得,劉邦成為漢朝開國皇帝,不僅在于他尊敬別人、隨機應變,還在于他善于知人、用人,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鴻門宴》讀書心得4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北憋L蕭瑟,英雄末路,《垓下歌》用短短四句詩唱出了讓無數人嘆惋的悲歌。那么又是什么樣的人,將力能扛鼎,氣壯山河的項羽,逼到了這般的窮途末路呢?
劉邦,一個整日游手好閑,不學無術的無賴,一個48歲才參加起義的落魄的泗水亭亭長,憑什么能從眾多起義軍中脫穎而出,在兵力,聲望,,個人本事都不如項羽的情景下,最終戰(zhàn)勝項羽,奪取天下?這些疑問其實能夠從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中得到答案——鴻門宴,這個項羽最接近成功的地方。
李宗吾先生在《厚黑學》中有言道:“古之為英雄豪杰者,可是面后行黑而已。”
面厚,便是不重虛名,不為世俗所累,劉邦可謂是深諳此道。對于項羽手下一個小小的將士——項伯都能夠“兄事之”“奉卮酒為壽”“結為婚姻”,對項王更是畢恭畢敬,甚至是一心想殺他的范增也是以禮相待,完全不在乎外界對他的評價。而項羽卻是相形見絀了,劉邦只是短短幾句話就讓項羽毫不猶豫地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生怕所以為世人所笑,而樊噲進帳后的`幾句逼問,更是讓項羽無言以對只得讓他坐下。兩相比較之下項羽像一個心性正直的君子,重義,坦誠。
心黑,便是果斷,俗話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表椨鹪邙欓T宴上猶豫不決,明明能夠一揮手,皇冠加冕,天下楚姓,立萬世之功業(yè)。他卻因為怕有損自我的名聲而猶豫,最終讓機會白白流失。而劉邦則卻完全相反,做事說話堅決果斷、毫不猶豫:說前去謝罪就去謝罪,那怕明知九死一生;決定了逃跑就逃跑,一刻不停;甚至到之后劉邦的父親被項羽抓住以此威脅劉邦之時,劉邦更能說出“分我一杯羹”的話。相比之下,劉邦就像是一個市井無賴,為了勝利,手段是無所不用其極。
面厚心黑并非是單純的貶義詞,有時甚至是褒義詞。面厚,什么樣的人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面厚”呢?我想僅有那些內心強大,不畏世俗流言的人才那做到吧!心黑,什么樣的人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心黑”呢我想僅有那些心中有溝壑,懂得取舍的人才能做到吧!
正直,勇猛,重義氣,這是項羽的優(yōu)點,然而也是他的缺點。用韓信的話就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我們要學的是真正地“正直重義”,而不應做項羽那樣的個人的小義。好長時間以來,人們都認為孔子的“以德報怨”便是義,但孔子的原話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比绻耙缘聢笤埂苯o惡人,惡人便越發(fā)囂張,社會正氣遭到壓制,社會就將會變的混亂;而“以直報怨”,惡人將受到相應的懲罰,社會正氣得以伸張,社會才會越來越好。相比之下“以德報怨”是個人的小義,而“以直報怨”才是國家大義。同樣,項羽的仁義也是小義,他正直,所以幫他的曹無傷死了;他勇猛,所以他屠城中那些無辜的婦孺死了;他重義氣,于是在他能夠一統(tǒng)天下,結束戰(zhàn)亂的時候,選擇分封28路諸侯,所以百姓在那綿延的戰(zhàn)火中也死了。
由此觀之,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他失敗的原因是坐在了與他個人本事,性格都不相匹配的位置上,于是史書上記載的只能是那個在烏江旁悲壯的身影,而不是一統(tǒng)天下,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帝王。
《鴻門宴》讀書心得5
《鴻門宴》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故事,講的是劉邦和項羽的故事。
劉邦先占領了咸陽,項羽靠著強大的兵力破了劉邦函谷關的守軍,一路前進,最后駐扎在鴻門。項羽的謀士進言說劉邦有野心,將來威脅項羽的霸主地位,要早除后患。當時,兩軍兵力懸殊,劉邦的處境十分危險。劉邦為了表明自己沒有反對項羽的意思,就請項羽的叔父項伯幫他說好話,到項羽的軍營賠禮。項羽的堂兄弟項莊故意在宴席上舞劍助興,想找機會殺掉劉邦,被項伯看出用意。于是,項伯說:“咱們兩人來對舞吧”,借此護著劉邦,使劍刺不了劉邦。劉邦看大勢不好,找了機會趁機逃走了。一場劍拔弩張的'宴會,總算暫時緩和了下來。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到項伯很有義氣,他雖然在項羽那邊,但為了報答救命恩人張良,挺身而出救了劉邦,免得張良陪著遭難;而項羽很愚蠢,被劉邦假裝的低聲下氣蒙騙了,沒有下決心殺他,以后反被劉邦奪了天下;劉邦的手下張良和樊噲很忠心,憑著計謀和勇敢救了他們的主公。故事也描述了項羽的殘暴和劉邦的親民與智慧,讓人深思。
后來人們用“鴻門宴”來比喻有陰謀和危險的會面。
《鴻門宴》讀書心得6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是毛澤東的詩文名句。鴻門宴上,楚霸王未聽范增之語,卻被項伯一言蠱惑:“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而輕易地放跑劉邦,給其以卷土重來的機會。“敗于不肯納諫”是為霸王失敗的主要原因。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用在霸王身上恰如其分。一直以來,世人對其褒少貶多:自矜攻伐、胸無城府、優(yōu)柔寡斷、沽名釣譽……似乎每個缺點都是不可饒恕的致命錯誤。
曾幾何時,年輕氣盛的他,出世反秦,敢為天下先。逐鹿中原,他拔劍向殷、營救趙歇,取代上將;面對強敵,他一馬當先,奮勇向前,巨鹿敗秦;后身陷垓下,四面楚歌,他寧愿自刎,亦不肯過江,留下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佳話。
一個敢愛敢恨、敢喜敢怒的項羽;一個胸無城府,重情重義的項羽;一個令人敬佩,又讓人唏噓不已的`項羽。一部《鴻門宴》是其人格的真實寫照!
自矜攻伐,亦勇敢自信。不錯,劉邦先破秦入咸陽,按約“先破秦入咸陽王者之”。試想,若無項羽率三十萬大軍于巨鹿與秦軍鏖戰(zhàn),劉邦何以能憑三萬之眾,從豫陜輕取秦都?論功行賞,入住咸陽者,霸王當之無愧也。然而,正是這自矜攻伐,小覷劉邦,不納諫言,放其歸山,使其丟了江山,也害了身家性命。胸無城府,亦坦蕩真實。曹無傷告密,本為線人,應加保護,面對老奸巨猾的劉邦不經意之間的探詢,其不會虛與委蛇,竟然和盤托出。此等真實,實乃政治上的幼稚,且害人害己!讀至此處,我倒覺得項羽坦坦蕩蕩,昭如明日,心無憂戚。若其得知曹無傷的下場,一定為己所為捶胸頓足!優(yōu)柔寡斷,亦有情有義。范增數目不動,是其念劉為故交;樊噲闖帳不殺,是其重他為英雄;項伯告密不怪,是見其講義氣。這不動、不殺、不怪,既是其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所致,也是其有勇無謀的證明,更遑論深謀遠慮?然而,也正是這不動、不殺、不怪,比之于劉邦,無意間更顯示其仁義寬厚的一面!耙藢⑹S伦犯F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言猶在耳。曾幾何時,他是何等的英雄!少時,見秦王儀仗,即發(fā)下宏愿:“彼可取而代也!”曾幾何時,他是何等的悲壯!窮途末路時,瀟灑認命,拔劍自刎而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生是人杰,死為鬼雄,勝則英雄,敗亦梟雄。他無怨無悔無愧,認情認命認輸,有大丈夫氣概,也有少年英雄氣。司馬遷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毖诰沓了肌
《鴻門宴》讀書心得7
回首幾千年,楚漢爭雄。戰(zhàn)火紛飛,九州狼煙。這是屬于智者的時代;這是屬于勇者的時代;這是屬于大丈夫的時代。
有些不負職責的說,相對于古代小農經濟式的穩(wěn)定和平,我更喜歡動蕩時期的亂世紛爭。那時,各路君臣,各路軍馬逐鹿中原。馬嘶風吼,氣貫長虹。大動蕩大發(fā)展大繁榮,而從中涌現出的許多風流人物,真應了那句“亂世出英雄”。
楚漢爭雄的結果就似乎是歐·亨利小說結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想當年劉邦軍霸上,兵僅十萬,而項羽卻擁兵四十萬。且不說項羽是帶兵好手,僅僅憑這4:1的軍力,也為勝利奠基了。但垓下之戰(zhàn),項羽烏江敗北,自盡而亡。人和地利項羽卻敗了,事出何因?
第一,民心。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項羽在這方面做得甚是不好?纯此摹肮鈽s事跡”:火燒阿房宮、坑殺秦兵二十余萬,所到之處血流成河。百姓畏他懼他,獨獨不信他不擁他。武力征服絕不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秦始皇盡管靠武力奪了天下,卻坐不住這天下。這和項羽不就是相同的道理?而劉邦卻不然,入關后先與百姓約法三章,此舉一朝便把劉邦地位提高不少,則百姓擁護。話說“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第二,虛心納諫。說起項羽,必提亞父。要我說亞父在項羽陣營只能說是“屈才”。鴻門宴中說道:“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可氣,可氣!倘若項羽聽亞父一言,天下之勢必然有個大逆轉。之后劉邦借故逃跑,“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而撞之而破之,曰:‘哎!豎子不與為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之后的天下局勢不就是如此!由此可見亞父范增還是很有長遠戰(zhàn)略眼光的?上в袀一意孤行的主子項羽。劉邦這邊呢?早年得高人真?zhèn)鞯淖臃空娣Q得上是謀士中的翹楚。而更重要的,有幾次三番問“為之奈何”的主子劉邦,也可看出劉邦是個善于聽取下屬意見的好領導。話說:“士為知己者死!眲顝男÷诽优,張良留在鴻門善后,若項羽一個不悅,就有性命之憂啊!可見子房忠心侍主,把生死拋諸腦后,想必這些也是劉邦的信任托付所致。
第三,自身素質。要說經緯之地,項羽不比劉邦差。項羽有先天的好家室,好背景,整一個官二代加富二代,可恰恰也許就是這些,讓項羽太安逸以至于太兒女情長,英雄氣短。自古凡政客無不絕情冷酷,有手段有陰謀。項羽就是太正直,太“大丈夫”,所以“霸王”是他最適合的位置,而不是“帝王”。凡成大事者,皆有所拋。而項羽卻舍不得,不舍得。反之劉邦,一介布衣,其實就是混跡市井的無賴,不招父親待見,在市井摸爬滾打,別管肚子里是好水壞水,腦子里是金點子餿主意,計謀變通是足夠了。對項伯的“吾得兄事之”;對項羽的“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如此”。真給項羽做足了面子!耙娙苏f人話,見鬼說鬼話!钡坏貌徽f,這就是謀略,這就是劉邦為什么是勝者。
成王敗寇,成也好,敗也罷。歷史留給我們的也只剩無限唏噓和感慨了。感嘆于戰(zhàn)場上的刀光劍影,也感嘆于政場上的險象環(huán)生。使我驚嘆于古人的高超計謀,一遍遍為之折服。
如果要說出個最喜歡,還當屬霸王項羽。“西楚霸王”“烏騅相隨”“美人相伴”“萬千軍馬”,這一個個詞句儼然是對項羽的敘說,儼然是對一個“英雄”主角的'完美演繹,血氣方剛卻也俠骨柔情。站在一個現代人的角度看,項羽雖武斷盲目了些,但人都是有缺點的。反之,劉邦便低了幾個檔次,人們大都不喜歡心機耍盡之人,且凡事必問“為之奈何”,作為一個領導者,一個leader,都聽別人的,完后再總結一句“善!”只能說這人孤陋寡聞,才能淺薄。后又自我逃跑不顧同伴生死,不仗義,不義氣。從理智和政治的角度講,這辦法或許再好可是;但從感性和道義方面,劉邦確是有些貪生怯死,小人之行了。再說項羽這廝行為,在西方國家叫“個人英雄主義”,在東方的中國便叫“逞匹夫之勇”了。“個人英雄主義”就像金庸筆下的郭靖、楊過,既能當武林中的大俠,江湖地位顯赫,還能拯救國家于水火;就像歐美電影中的主人公,一個個都是“救世主”,地球末日能夠救、外星人入侵能夠救。“美國大兵”“鐵血硬漢”,看到興奮處不能自我的雙手握拳,這似乎是滿足了人們心中某種膨脹的東西——對世界上沒有的“全能英雄”的敬仰與膜拜。而經過歷史的消磨洗滌,關于項羽“英雄”的一面,便愈發(fā)的閃閃發(fā)光,這也就產生了絕大多數
人對項羽的態(tài)度——“惜英雄”,以至于后人對筆下的項羽總是幾分敬佩,幾分惋惜,幾分批判。我亦是個俗人,亦喜歡俠骨柔情的“英雄”,似乎霸王的最終隕落也是一種缺憾的美麗。
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已然遠去,但其中的計謀、意氣、殘酷一向為歷代人所嘆、所贊。讀完《鴻門宴》,胸中滿滿的充足之感。也不禁自問,渺小如我們,該當如何?不如自由而歡樂的過活著,使“生活”不僅僅限于“生存”二字,還能賦予它更多豐富、絢麗的色彩,也是不枉此生。
《鴻門宴》讀書心得8
近日,滿懷期待的觀看了由李仁港執(zhí)導的古裝大片《鴻門宴》,雖然情節(jié)改動比較大,歷史上著名的飯宴改成了全新的棋局,但綜觀懸念迭起的情節(jié),恢弘壯大的`戰(zhàn)爭場面,仍然為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古裝佳作。至少比《楊門女將》好看過幾十倍,真的。
黎明飾演的傳奇帝王劉邦,馮紹峰飾演的西楚霸王項羽,張涵予飾演的謀士張良,黃秋生飾演的軍師范增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特別是那場鴻門對弈,范增與張良兩位高手,不動一兵一卒卻暗藏刀光劍影,充滿玄機,斗智過程險象環(huán)生、緊張刺激。
縱觀全篇,將項羽的豪情壯志,將霸王和虞姬凄美的愛情等等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鴻門宴》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鴻門宴讀書心得04-17
讀《鴻門宴》有感11-19
讀鴻門宴有感02-23
《鴻門宴》心得體會05-02
《鴻門宴》讀后感11-08
【優(yōu)】讀《鴻門宴》有感07-09
鴻門宴讀后感04-06
讀《鴻門宴》有感通用12-19
鴻門宴讀后感04-15
鴻門宴的讀后感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