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書心得模板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圍城讀書心得模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圍城讀書心得模板1
早就知道《圍城》是一部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小說,說的是有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jīng)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里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了解《圍城》,知道有這么一本書,知道中國文學有位叫錢鐘書的作家,是大哥推薦了錢鐘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么記得了。不知那時是因為什么原因竟然未讀,F(xiàn)在想來真是可惜!說到錢鐘書,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因為我一直把他和錢學森搞混淆,F(xiàn)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是多么的幼稚和無知,一位是當代的學者,作家,而一位是”導彈之父“,科學家。
我一向不太喜歡讀長篇小說,這也許跟我的性格有關系,總覺得太長了,沒耐心看下去,平時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說。這可能與我經(jīng)常喜歡寫些東西有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于一些心情雜文了。我想當初,如果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jīng)典名著,那時我的作文修為可能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看長篇小說,直到這個暑假,恰好妹妹從學校帶了本《圍城》,我空閑之余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并一口氣讀完了。
其實上網(wǎng)的.時候,曾看過《圍城》,那時也只是在上網(wǎng)時斷斷續(xù)續(xù)讀過,不過不知怎么,也不知為什么,后來就沒有讀下去,所以直到這個暑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說。盡管以前也曾翻閱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鐘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暑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圍城讀書心得模板2
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就是:在中國新舊社會交替的背景下,知識分子方鴻漸不斷的追求戀愛并走向失敗的過程。文中不乏精彩幽默諷刺的筆法。正如作者在序中寫到:“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xiàn)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作者有簡單的故事講述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而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依然應驗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層面里。
首先,我們從《圍城》可以感受到社會是一個多么復雜的東西。
讀完《圍城》給人的一種感覺是,整部小說描繪的社會中根本就沒有正派中人,不過短暫出場的唐曉芙除外。其中有慵懶作風、虛浮的留學生們,嘩眾取寵的哲學家諸慎明,虛偽下流的李梅亭,善于作態(tài)的詩人董斜川……甚至主人公方鴻漸也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知識分子形象。看似繁華卻空虛的大城市,閉塞骯臟的小鄉(xiāng)鎮(zhèn),腐敗的教育界和混亂的文壇,虛偽的、低賤的、骯臟的、庸俗的、惺惺作態(tài)的……各種情景,各色人物,都活生生的展示在我們面前,浮華的背后總會給我們帶來淡淡的悲哀。很明顯這種社會給人一種混亂和黑暗無法生存下去的感覺。那么,圍城中的社會與我們所在的社會對比如何呢?繁華的都市總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在我們眼前是這樣,在電視里也是這樣,毫無差別。這一切給人的感覺是社會很簡單,然而我們只看到了生活表面的假象。
平靜的湖面下總有暗流涌動,真理的發(fā)現(xiàn)總需要貼身體會,F(xiàn)在看看我們周圍的人群,有幾個你認為是善良且正派的人呢?都市是更繁華了,但是卻依然虛空,官場依然腐敗,潛規(guī)則依然盛行,金錢永遠至上……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明爭暗斗。這所有的一切正如一團團的烏云籠罩著我們的天空……對比的結果是——社會的生活復雜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
社會的復雜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在平靜的校園里可能還感覺不到真實而復雜的社會,但生活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為我們上這堂課。
然后,《圍城》告訴我們了生活本身是一個悲劇。
在戀愛和婚姻的“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先后遇到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等并與她們發(fā)生了一段感情糾葛。仿佛印證了“自古多情空余恨”這句話,方鴻漸不斷的渴望擺脫“圍城”,然而沖出這個之后又發(fā)現(xiàn)陷入另一個“圍城”,永遠找不到理想的境地,永遠在渴望與失望中輾轉。在小說結尾那個古老的掛鐘鐘聲突然的敲響似乎宣告了方鴻漸這一悲劇的.結束,但有似乎預示著新的悲劇的開始。給讀者的感覺是——小說繼續(xù)寫下去,依然是個悲劇。在圍城中有這么一段寫到,驢子望著眼前的蘿卜,以為再走一步就可以吃到,于是一步接著一步往前趕。人何嘗不也是一樣,總是幻想下一步就可以到達理想的地方,而其實下一步并不是理想的所在,于是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而那希望就如同驢子眼前的蘿卜一樣可望而不可即,就這樣被命運牽著鼻子走,永無止境。
我們再回頭看看我們的生活,升學、考試、工作…難道不是一座座圍城嗎?在這些圍城中,我們每個人都努力掙扎著擺脫,好不容易沖出了一個,很快又陷入另一個,好像圍繞著一個固定的程序運行著。我們追求自由,卻發(fā)現(xiàn)越來越不自由;我們渴望美好的生活,卻永遠生活的不美好。就像那句話說的:生活是一張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
總而言之,給人的感覺就是,人生是一座座圍城,引導著人們不斷追求,不斷落寞,輾轉不定。
最后,《圍城》也告訴我們生存的哲理。
圍城讀書心得模板3
“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
第一次閱讀《圍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話。這本書的題目也是取自這句由書中才女蘇文紈所說的話。其實這本書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diào)侃語調(diào)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
小說以方鴻漸的一生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浮沉。在感情上,方鴻漸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對鮑小姐,他失敗于膽怯而無力反抗;對蘇小姐,他失敗于不敢多言,優(yōu)柔寡斷;對唐小姐,他失敗于無所行動;對孫小姐,他失敗于沒有判斷力,掉入孫小姐設的婚姻陷阱,最終只能自食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jīng)令方鴻漸向往,之后他又無奈于城中的無聊。
而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yè)的圍城,這里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斗,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他離開那里后,卻還要面對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yè)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于這只手,逆來順受地接受朋友的施舍,義無反顧地踏入愛情陷阱,事業(yè)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其實文中所有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利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錢鐘書先生以幽默的語調(diào),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diào)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城內(nèi)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于你在這圍墻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沖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圍城讀書心得模板4
最近“算是”又重新讀了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些許感受,稍作記錄。——題記
終于看完錢鐘書先生的《圍城》,其實并沒有“外面的想進去,里面的想出來”的感覺。當然或許一開始我就被這句話誤導了吧。想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很膚淺的,印象中應該是草草的翻了前面幾頁就沒再深入去看了。不過現(xiàn)在想來,或許以當時我青年之身,沒有戀愛,沒有婚姻,即使看了也未必能懂得其中的若干,而今終于能認認真真、完整的把這部小說看完,倒是一種幸運的事。
小說全篇以留學歸來青年方鴻漸的生活為線索,描述了他的感情、工作以及他所在的周圍,那么個不上不下的群體眾生相。彼時能出洋游學,且能獲得博士的學位,應該是一種上進和美談。不過對方鴻漸來說,倒是另外忐忑的感受,因為他并不算學成歸來,反而是一塌糊涂,最后連個文憑都沒有,無奈之下花了錢弄了沒有什么名氣甚至無法查證的德國大學博士來給自己和回國過關。歸途的船上又經(jīng)歷了和鮑女士、蘇小姐的種種,算是感情的開始。和已有婚約的鮑女士茍且可以理解為青春的一種懵懂,和蘇小姐的若隱若現(xiàn)的關系也為后面二者的感情起伏做了伏筆吧。方“博士”榮歸故里,方老先生很有面子;縣報采訪了他;他的訂婚但是未過門就去世的媳婦——周女士的'爸爸周經(jīng)理一家也是覺得“女婿”為青年才俊,好樣的。接了家里住,一日三餐,還為了他找了工作。
如果說方鴻漸和鮑女士是一對露水鴛鴦,淺嘗輒止,那么作為才色兼?zhèn)涞奶K小姐來說,基本就是方鴻漸感情世界征程的開拔。在銀行工作后,方鴻漸和蘇小姐的感情漸漸鋪展開來,雖然在方看來自己并不喜歡。這個過程又引出來另一視他為競爭對手的趙辛楣,當然趙、方后來成為摯友,這是后話。方和蘇小姐的感情,如同時下青年們的初戀,一方對另一方,或喜歡或嫌棄,若即若離,似乎是隔著一層紙,又似乎是一程山,懵懵懂懂吧。到后來方鴻漸終于清醒,痛下心來了斷這所謂的“初戀”,直白的告訴蘇小姐不喜歡她。在蘇小姐電話里罵他“混蛋”的哭聲后,一切歸于結束。
為什么和蘇小姐結束呢,其實是在和蘇小姐交往的過程中認識了另一個人——蘇小姐美麗大方的表妹唐小姐。方鴻漸是真的喜歡上了唐小姐,從開始的謹小慎微到后來大膽的書信表達。再到后面似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二人似乎是陷入了熱戀。不過錢先生似乎沒有給他機會,因為在和蘇小姐結束后,蘇小姐氣憤之下閃婚,同時把先前方鴻漸的種種“添油加醋”的都告訴了唐小姐,方、唐二者之間出現(xiàn)了隔閡,一個電話的誤會又將這段情絲斬斷。雙方如影視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鏡頭一般:兩個在街頭剛分手的情人都在心里說,如果他(她)回頭,我們就重歸于好。結果傷心的人兒沒有回頭,沒有挽回,這段感情就此結束。讀到這里我是有點遺憾的,我相信方鴻漸是真的喜歡唐小姐的,唐小姐也是真的喜歡方鴻漸,哪怕他之前沒有告訴他的種種,哪怕那種種中又包括了航船上和鮑女士的不堪。方鴻漸失意之下,借了機緣湊巧下三閭大學的工作聘請離開了上海。而唐小姐也在親人的帶同下去了他地。錢先生再沒給他們二人再見的緣分......
初戀懵懂,于己于人。真情可貴,有失有得。或許如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經(jīng)歷就是一種富足,就是一種財富,而不用去管曾經(jīng)的觸覺是痛,是苦,亦或者是是甜,是樂。青年的方鴻漸畢竟沒有那么多豐富的人生閱歷,只努力逃離那傷心之地,遠赴他鄉(xiāng)去做他并不喜歡的工作,聊為生活。于是一個新的篇章開始。
小說的最后一個重要角色登場:孫柔嘉女士。方鴻漸、趙辛楣等五人約了一起去三閭大學就教,這其中就包括受了家人的委托、稱呼趙辛楣為“趙叔叔”、要去三閭大學做英語助教的孫柔嘉。此時趙、方已經(jīng)是無話不談的摯友,冰釋前面蘇小姐情敵的嫌隙。路程中,錢先生借了趙辛楣之口給孫小姐貼了“人小鬼大”有心計的標簽。彼時,外表柔順的孫小姐是在婚姻的圍城之外。五人歷經(jīng)波折終于到達目的地——“一個日本人唯一豪爽不吝嗇的東西——炸彈——也不會浪費的”地方。三閭大學是一所初建的大學,從學生到教師,都是不健全的。伴隨著學校的發(fā)展,方鴻漸也經(jīng)歷了職位下調(diào)、被介紹對象、學生不滿要趕他走等等各種風波,在某一個似乎不經(jīng)意的場合,沒有表白的表白終于將方、孫這對沒有“戀愛”的冤家直接推到了訂婚的階段。而因為趙辛楣留存在方鴻漸處的書籍導致他被認為“思想”有問題,被校方解約。方、孫二人棄了三閭大學歸家,打算見家長結婚,半道里方鴻漸考慮摯友的意見提前結婚,省下各種禮節(jié)、金錢以及孫小姐肚子可能的麻煩,孫小姐終于進了這所謂的婚姻的圍城內(nèi)。
婚后的生活是平靜的,又是不平靜的,當然也包括婚前:其實已經(jīng)被錢先生點了他們的各種問題,言語之間。方鴻漸算是被推著邁入了另一個階段,結婚,真正的成人。婚前的甜蜜沒有太多感受,婚后又是各種羈絆。兩人之間,兩個家庭之間,家庭成員之間,頻擾不斷。錢先生真是文學大家,這部書雖然是寫在三四十年代,但是讀來同當今無異,婚姻中的人也是沒有變的,婚姻中的各種關系、人情世故也是沒有變的。究其原因,應該是人性終究是沒有變的,頂多多了個時代背景而已。各種爭吵不合之下,方鴻漸和孫小姐的婚姻終于在一次爭吵后徹底崩裂:孫小姐帶仆人回了娘家,方鴻漸也想應摯友的邀請去重慶重新開始。二人婚姻的失敗,用現(xiàn)代語言講,或許就是互相的不了解,感情基礎不牢固,瑣碎生活中磕磕碰碰。終于讓所謂的感情走到極端,圍城中的人也終于沒能守住這座城。
小說最后一句對老鐘的描寫,寫到:“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哭。”而最后一段中,如反例一樣的,對二人沖突發(fā)生前——方鴻漸回家路上內(nèi)心要對孫小姐好,勸她如何如何的心理路程描述——歸家之后卻發(fā)生了最后的沖突!這何嘗不是錢先生對方、孫殘酷婚姻現(xiàn)實的一種理想挽救,不過如那個老鐘一樣,每點鐘走慢7分鐘,7分鐘不長,可還是走慢了。 《圍城》重印后不少人對號入座、研究,錢先生的妻子,同樣是大文豪的楊絳先生特意寫了文字說明錢先生寫這部書的大致過程以及可能的參考,且明確一切都是虛構的。也再次佐證了那句話: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部400頁左右的小說承載了人世間的眾生。如眾生像,如眾生......
圍城讀書心得模板5
說到《圍城》,看過的朋友第一反映,就會聯(lián)想到封面的一句話:“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yè)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边@句話之所以成為這本書的封面,是因為在它內(nèi)涵的道理。而這句話,就是這本書的主意精所在。“逃”和“沖”這兩個字,就會不自覺地聯(lián)想到生活……
相信很多人最初都跟我一樣,在看到前100頁的時候,感覺看不懂,用了很多好像、好比、活像這樣比喻的詞和句子,看起來很累,沒多大興趣,不明白這本書怎么就值得很多人的推薦。帶著好奇,帶著一些推薦人的讀后感,即使有種被劇透的感覺,但我相信,每個人對文字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是不一樣的,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對話、語氣等等所感覺出來是不一樣的,所表達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帶著自我,就看到了大結局,結果發(fā)現(xiàn)后面的情節(jié),后面的一些話,真的很應景、很精彩。初看時,只是停留在封面的表面,再看時,似乎懂得。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于是,就有了接下來的介紹和讀后感……
生活,就像圍城,像方鴻漸那樣,都是城中人。方鴻漸缺乏信念,隨波逐流,工作也好,愛情也罷,都不如愿。他了解自己,卻又無法直面自己。
方鴻漸一生中邂逅了四個女人: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當讀到方鴻漸和孫柔嘉倉促訂婚時,我才明白:如果說鮑小姐是當初不顧一切任性沖動愛上的初戀;蘇文紈就是暗戀自己卻又不得的人;那么唐曉芙則是理想型,是內(nèi)心真正所愛;孫柔嘉便是最后將將就就匆忙結成的伴侶。不禁唏噓:人吶,歷經(jīng)太多,最終拜下陣來,不知道愛是什么了。曾經(jīng),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愛蘇文紈,不愛她的孤傲,不愛她的偏執(zhí),不愛她故耍心計,她的一切,都不愛。他愛唐曉芙的美麗,愛她的溫婉、伶俐、真摯。而對于孫柔嘉,方鴻漸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是愛她的,自己會為了她吃醋,對,因為愛她所以吃醋,一定是這樣,他心想。出于愛,應該訂婚,接下來理所當然要結婚,即使在婚后方鴻漸仍然想不明白失敗婚姻的`源頭。
再看方鴻漸求職之路,留洋歸來,再有點金銀行老丈人的登報宣揚,“方博士”名聲大噪。但不管從方鴻漸之前在一所學校的演講的談吐,還是在三閭大學的授課,都可以看出方鴻漸其實只是空有留學名頭,并無真才實學,書中也并未清楚交代他留學到底所學什么,連文憑也是買的。在方鴻漸求職過程中有一個穿針引線作用的人便是辛楣,兩人曾是敵對狀態(tài),后在蘇文紈結婚后釋懷,成為好友關系。方鴻漸的工作都是辛楣介紹的,就這樣被無形牽引。介紹去三閭大學做副教授,他去;婚后介紹去新聞社做事,他去;他和孫柔嘉鬧掰告訴他重慶可能為他謀得一職位,他去。他似乎毫無主見,也身如浮萍,哪里順水,便漂向哪里。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亦或是在經(jīng)歷世間種種變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工作吧,錢總是要賺的,生活還得繼續(xù),沒有錢哪里都行不通,他可能這樣想。
書中,方鴻漸仿佛是社會中一個悲劇人物,婚姻和職業(yè)諸多不順。附錄中楊絳先生曾提到:方鴻漸取材于兩個人,一個志大才疏、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自吹自唱。社會中這種性格的人不少,難道這樣性格的人就注定失敗嗎?我自認沒任何能力卻也滿腹牢騷,在讀完書時,我曾幻想自己就是書中的方鴻漸,想得發(fā)了神。我幻想自己以后的生活:職業(yè)上磕磕絆絆,勉強混得一口飯碗;經(jīng)歷情場后,最終按父母意愿介紹找個人勉強生活,為柴米油鹽所奔波,為閑人所事所勞累。我很不快樂,卻又依舊每天忙碌,只為生活。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這些幻想看起來令人絕望又可怕。
可是,有些幻想生來就背負著成為現(xiàn)實的可能。我們得時刻警鐘長鳴,時刻問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不能因為是世界這個樣子,就迫使自己也是這個樣子,最終妥協(xié)。我想,這便是圍城困不住的人吧。與君共勉。
我承諾:我是在讀了全書之后,認真寫下的感悟,不一定精彩,期待您的批評指正。
圍城讀書心得模板6
前幾天忽然有幸讀到一本書—錢老的《圍城》。書的結尾,看到方和孫大吵了一架后,孫和女傭回了自己家,方離家出走,故事嘎然而止—一個讓人來不及反應的悲劇結尾。結尾印證了書的主題,兩個人貌似走出了婚姻的圍城!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對圍城這個詞的理解就是局限在婚姻里面,讀完以后,發(fā)覺錢老想表達的圍城的概念,并不僅僅局限在婚姻,也包括原生家庭、事業(yè)、人際關系、愛情,和自己心里的圍城。
主人翁方鴻漸從國外回來,一路遇到許多人,旅伴、單位的同事、朋友的朋友、家里的親戚、唐小姐;我發(fā)現(xiàn)方有一個特點:總是在逃避,逃避和家人的溝通,和親戚的溝通,和同事的溝通,和唐小姐的溝通,和妻子的溝通!幸運的還有一個談得來的朋友—趙辛楣。
方就像一個刺猬,總是扎到別人,所以走到哪里都不太受歡迎,自己呢,又感覺很委屈,無奈!仿佛他才是被刺的一方;他就像一個孤獨的行者,無人訴說,也無人理解。一個外人眼中的知識分子,一個與周圍格格不入的人,一個連自己的.父親都覺得沒出息的兒子!一個妻子口中的失敗者。
他到底錯在哪里了?
竊以為,方的骨子里有種知識分子的高傲,但缺少了世間的俗氣,他終究無法習慣生活的煙火氣,把自己孤立于這個世俗之外;短暫得走出人際關系的圍城,走出婚姻的圍城,早晚還是要融入各種圍城之中,因為這個世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當你跌入谷底,你得學會與螻蟻為伴,當你步入青云,也要習慣云上的規(guī)則。這是一個人一生的修煉!
致敬錢老,為我們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課!
【圍城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圍城的讀書心得04-07
《圍城》讀書心得10-23
圍城讀書心得08-24
圍城讀書筆記05-24
圍城的讀書筆記11-24
大學生圍城讀書心得圍城讀書筆記大學生11-18
(必備)《圍城》讀書心得07-07
小學圍城讀書心得08-19
《圍城》讀書心得范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