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700字(通用20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7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
這次“天宮課堂”授課的對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協(xié)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和翟志剛擔任助手,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三個有趣的科學實驗:乒乓球?qū)嶒灐⑺嶒灪团蒡v片實驗。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于太空失重環(huán)境和地球的重力環(huán)境完全不同,呈現(xiàn)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人們的深思。
比如同學們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響,小球會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將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卻懸在水中,即使在空中來回旋轉(zhuǎn)也不會下落。據(jù)王亞平解釋,這是因為在空間站內(nèi)浮力會消失,所以小球不會受浮力影響上浮。
再來說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水膜實驗。王亞平把水注入金屬圈中,形成一個似凸透鏡的大水球,放入折紙花,花在水球中綻放開來,令人嘆為觀止。這是由于失重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大顯神威,所以水不會向下流,從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氣泡,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個部分,會形成兩個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亞平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是引發(fā)我們思考,讓我們積極去探索,發(fā)現(xiàn)科學的奧秘。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著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著中國無數(shù)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xù)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xù)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2
振奮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后續(xù)將按計劃開展相關(guān)工作。
我國高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神舟七號發(fā)射成功,5G互聯(lián)網(wǎng)研究與產(chǎn)業(yè)化獲得重大突破,我國"首條國際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在京津兩大城市間開通,"首個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fā)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曙光5000A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
蛟龍深潛,嫦娥探月。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續(xù)涌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日趨活躍,為經(jīng)濟高質(zhì)量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夢想,今朝實現(xiàn)。去年7月23日,天問一號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于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lián)駲C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huán)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zhì)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xiàn)中國在深空探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跨越。深空探測將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shù)、空間應用全面發(fā)展,為服務國家發(fā)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飛行里程已超過4.5億公里,距地球約1.7億公里。
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xù)奮斗,勇往直前,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按計劃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主要工作是要進一步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具體來講,就是要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一起配合進一步驗證。
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為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3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秘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xiàn)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fā)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xiàn)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zhuǎn)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chǔ)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shù)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xiàn)著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著大國自信的豪情。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zhì)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qū)域。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xiàn)實”。的確,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xiàn)實詩篇。根據(jù)安排,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jié)。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4
“天哪!真神奇!”,一聲聲驚嘆此起彼伏地從教室里傳來。是什么讓同學們?nèi)绱伺d奮?原來他們正在享受一堂來自太空的授課。
“太空是什么樣的?”相信同學們都有過這樣的疑問,隨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日益深入,太空神秘的面紗也逐漸被揭開。為了激發(fā)同學們探索宇宙的'熱情,讓同學們感受太空的奧秘,“天宮課堂”開課了!
太空中怎樣喝水?怎樣走路?怎樣睡覺?同學們的問題就像水中浮上的泡泡,一個接著一個,不過不用擔心,講解員老師一一耐心為大家解答。
太空中怎樣喝水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太空中是沒有水的,那在太空中要怎樣用水呢?難道要在太空艙上載幾噸水嗎?當然不是啦!只需一小袋水和一套再生水裝置就可以滿足航天員一天的日常用水,而且這種再生水與原水并無區(qū)別,可謂節(jié)約又環(huán)保!而且在太空中,水可是一種神奇的物質(zhì),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我們知道不是任何東西掉進水中都會沉下去的,這是因為水有浮力,這種力會托著物體,使其不會下沉。但是在太空中,水的浮力幾乎不存在,這就造成了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東西掉入水中后會懸浮在水中靜止不動!這是多么奇妙!
相信同學們都知道,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所以如果要在太空艙中行走,必須得借助特制的釘鞋和太空艙中的把手,在教學中,葉光富老師在太空艙中不斷揮舞左手,竟使身體懸浮了起來,這也是失重的原因。根據(jù)這個特性,講解員做出了一個特殊的水球,水球晶瑩剔透,里面的水還在不停流動,真是令人驚嘆!
我們知道人在太空艙中會懸浮起來,那么在太空中應該怎樣睡覺呢?宇航員為了不被“原地升空”,需要睡在特殊的睡袋里,并且把自己綁起來,防止飄來飄去。本次太空授課還讓我驚奇的是宇航員們一天會看到十六次日出,真是太神奇了!
太空神奇而美妙絕倫,希望航天員們能夠順利完成任務,返回地球,期望未來有一天我們能夠了解到更多太空的奇妙之處,最后祝愿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yè)越來越興旺發(fā)達!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5
最近學校組織了一項別開生面的觀影活動,直播直播天宮課堂。
“54321!”最激動的時刻就要到了,我們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歡迎我們的亞平老師為我們分享她正處在太空飛船上的活動,……”伴隨著主持人的聲音,授課開始了。亞平老師為我們分享了許許多多的有趣事件。課程一開始,一位航天員老師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wěn),然后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但他并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wěn)穩(wěn)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時,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里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并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進藍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藍色水球。亞平老師拿出與自己的女兒所做得折紙小花,這就結(jié)合了所學的`物理知識,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從地球帶到太空質(zhì)量是不變的,將它放在水模上轉(zhuǎn)動神奇又美麗,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亞平老師為我們的講解結(jié)束了。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jīng)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fā)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yè)。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6
這次“天宮課堂”授課的對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協(xié)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和翟志剛擔任助手,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xù)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
太空拋物實驗,冰墩墩參演
這次天宮課堂邀請到了一個“特約嘉賓”,就是人氣王冰墩墩。
它被用來演示了牛頓定律。在太空中拋物,并不會像地球上一樣下落,而是沿原有方向勻速前進。
水油分離實驗
地球上的水和油因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里處于微重力環(huán)境,靜止狀態(tài)下,水和油很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那么如何能讓太空里水和油也分離呢?答案是旋轉(zhuǎn)起來,利用離心作用!
航天員用繩子拴住瓶子進行旋轉(zhuǎn),水油分離了!
水橋?qū)嶒?/p>
王亞平老師已經(jīng)用許多方法展示過太空里的`液體張力,這一次又玩出了新花樣——水橋。
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液體的張力足以維持住兩個物體之間的水,看起來就像一座橋。
太空“冰雪”實驗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zhì),當溶質(zhì)不能繼續(xù)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zhì)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xù)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zhì)的不飽和溶液。大家都知道,只有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才會出現(xiàn)結(jié)晶沉淀。如果溶液未達到飽和狀態(tài),它會繼續(xù)溶解,不會結(jié)晶。地面上受重力影響,液體從杯子底部開始往上結(jié)晶。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像漫天飛雪一樣,液體的四面八方都結(jié)晶。在杯子邊緣和空中等,每個方位,每個有水的地方,都有出現(xiàn)結(jié)晶的現(xiàn)象。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xù)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xù)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7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呀習也飛不高……”我哼著趙傳的《我是一只小小鳥》,走在路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就像歌中的那只小小鳥,我是人,人怎么能飛呢?一想到這兒,我就十分沮喪。不過我有時還是想入非非:我的夢想就是也能乘坐飛船火箭,飛到太空去遨游一番,去尋找新的有生命的星球或其他任務,呵呵,那就太爽了!不過好像不太現(xiàn)實,神舟五號也才載了楊利偉一個人,那能輪得上我呢?唉!
我邁進家門,按例打開了電視機,只見中央臺新聞聯(lián)播的播音員正報道說:“今天上午九時,我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在酒泉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宇航員為費俊龍和聶海勝!蔽?guī)缀趺刻於颊J真地觀看有關(guān)神六的新聞報道,了解了神六的.基本情況、宇航員的衣食住行以及神六與神五的區(qū)別等等。我心情十分激動,同時也感到不可思議。我的天哪,才兩年的時間,我國就成功發(fā)射了兩艘航天飛船!
你看,這神六可比神五先進多了,光宇航員就增加了一倍,同時,神六的飛行時間達到了115小時32分鐘,比神五的21小時多了好幾倍,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另外還有食物,原來神五就簡簡單單幾種,神六卻有50多種,在太空中,連魚香肉絲、宮爆雞丁都能吃到!這下子可激活了我的腦細胞:對了!按照現(xiàn)在的發(fā)展速度,每2年有一架航天飛船上天,每次增加一名宇航員,到最新年就應該做到一艘航天飛船一次可以乘載9名航天員了嗎?我不禁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了。我心里暗想道,我要計劃一下,爭取當一名宇航員,到太空去遨游一番!
做宇航員所必備的條件是:高超的飛行技術(shù)、扎實的理論知識、強健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反應能力。高超的飛行技術(shù)、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反應能力以后可以慢慢培養(yǎng),現(xiàn)在我要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練,增強體質(zhì),同時更要抓緊學習,積累知識,希望長大以后成為一名航天員。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的飛天夢想將成為現(xiàn)實,我一定會圓了這個夢!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8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喝水的時候,并不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喝水。我還發(fā)現(xiàn)他們不是剛開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后,他們利用水的張力,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了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了凸透鏡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yè)做貢獻!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xié)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shù)孩子心里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里,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zhuǎn)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么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于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通過水球呈現(xiàn)的是倒立。
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xiàn)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xiàn)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發(fā)出贊嘆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向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后有機會上太空旅行!疤鞂m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愿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9
太空授課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必須安全可靠、質(zhì)量小、體積小、功耗小、對航天員健康無影響、不會污染座艙環(huán)境等;當然,也要考慮創(chuàng)意新穎、簡單可行、不需要花費航天員很多時間等因素。
“當時還設計了一個磁鐵實驗,但考慮到磁鐵可能對航天器內(nèi)部儀器和設備產(chǎn)生影響,所以這個實驗被放棄了!饼嬛蒲a充道,此外,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安全起見,太空里的化學實驗通常在實驗柜或者手套柜進行,難以向地面學生呈現(xiàn),因此挑選物理實驗作為太空授課的內(nèi)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視化。
為做好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當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lián)合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tǒng)、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還為此進行了專題準備。
由于天宮一號是精密飛行器,航天員的授課活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漂浮的實驗器材、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
作為主講人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備課時沒少下功夫。她精心準備授課內(nèi)容,向?qū)I(yè)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指令長聶海勝擔任太空課堂的助教,負責配合王亞平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幾乎是被“捆”在艙壁上聽完這堂課的,因為擔任攝像師的他,要想在失重環(huán)境下保持平衡,必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攝像機的情況下,保持長時間穩(wěn)定拍攝,把太空授課的精彩圖像傳回地面課堂。
“未來的.太空授課將會有更多、更新穎的實驗內(nèi)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對比實驗,比較蠶或蜘蛛在太空與地面吐絲的區(qū)別,觀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飛舞等!饼嬛平榻B,我國有關(guān)部門也已開始組織青少年設計太空實驗,并定期請專家評審,優(yōu)秀的實驗方案未來有望在中國空間站上實施。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0
太空教育是世界載人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美國女宇航員芭芭拉·摩根于2007年8月乘坐“奮進”號進入國際空間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課。
“當年,芭芭拉主要講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則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課!比珖臻g探測技術(shù)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認為,我國的太空授課與美國有明顯差異。美國太空授課的內(nèi)容是介紹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國太空授課的內(nèi)容是介紹和演示失重環(huán)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國太空授課的科技含量較高,難度也更大。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通過質(zhì)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xiàn)象,并回答了學生們關(guān)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我們先后研究了‘竹籃打水’‘乒乓球’‘回旋鏢’‘溜溜球’和‘跳繩’等20多種方案,根據(jù)科學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視性、即時性、趣味性等綜合因素考量,經(jīng)過集思廣益、反復篩選、嚴格論證,最終確定進行2個方面的物理實驗,即物體運動特性和液體表面張力;隨后,又對確定的實驗項目進行了精心細致的'研究,力求給學生們最好的‘課堂’感受!饼嬛普f,實踐證明,授課專家組最終制定的授課教案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獲得圓滿成功。
“太空授課挑戰(zhàn)不小!敝袊教炜乒ざ貉芯繂T楊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和物資條件下,僅教具的選擇和運送就非?季,太空物資運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運輸成本遠超1公斤黃金的價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鐘的時間里,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現(xiàn)象,還要講明白物理原理,對于備課和臨場組織調(diào)配要求極高。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1
在地球的上方看著屬于中國自己的太空站,在茫茫宇宙中,神舟十三號又是如此的耀眼。今天我們就通過電視直播的方式,隨著宇航員們?nèi)ヌ章眯小?/p>
在下午后兩節(jié)的閱讀課中,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是一節(jié)非常有意義的課,我學到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
太空倉并不是特別大,但里面的設備很齊全,有跑步機,有廚房,廚房里還有冰箱,微波爐,還有工作的地方,睡覺的地方。王亞平老師也帶我們一一參觀了一番他們的太空艙,讓我們感到太空艙是那么的神奇。
太空上因為失去了重力,所以在太空站能做非常有趣的且在地面上做不成的實驗。最有意思的是成雙像,一個倒立的像,還有一個正立的像。首先,在太空上水是能夠漂浮起來,那么就能夠輕易做成一個水膜,再往水膜中注水,讓它變成一個水球,用針管將水球中的氣泡吸出,等水球中再無水泡后,再慢慢往水珠中注入一個大氣泡。這時你將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在剛剛往水球中注入的大氣泡,成了一個正立的像,而外面的水球是倒立的像,雖然在物理上學過關(guān)于像的.問題,但還真沒見過這種奇妙的現(xiàn)象。
在太空竟然連轉(zhuǎn)身都與地球上的轉(zhuǎn)身不同,在地球上我們能輕松自如的轉(zhuǎn)身,但在太空上卻不能,當你在太空上轉(zhuǎn)身時,上體和下體轉(zhuǎn)的方向一點也不同,轉(zhuǎn)身時身體是擰到一塊的,根本就轉(zhuǎn)不了身,但如果一只胳膊打圈再轉(zhuǎn)的話,就很容易轉(zhuǎn)過去。
我們不僅觀看了有趣的實驗室,還了解一些科普小知識,就如宇航員的衣服是怎么樣的,更有意思的是在太空中不僅能看小說,還能看電視,聽音樂等等,根本不用擔心會太無聊。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由我們來創(chuàng)建,所以我們現(xiàn)在應該認真學習,長大后和他們一樣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讓祖國像太空中那顆最閃耀的星一樣,永遠閃耀著光芒。讓我們向宇航員致敬!向祖國致敬!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2
這天下午,我們看了一場關(guān)于航天教育的直播,印象深刻。直播開始,先是幾個學生提出了問題。都是以“如果帶某件東西去太空,它會不會怎樣”來問的。我們班的每個同學也各想了一個問題,其中我的問題是“如果帶水到太空里,它會變成什么形態(tài)”。帶著疑問,我們繼續(xù)看直播。
現(xiàn)在鏡頭在地面課堂,先是介紹了待會要在太空做的實驗:水膜張力實驗和泡騰片實驗,我比較期待泡騰片實驗。然后介紹了神舟一號返回艙和天和核心艙,最后介紹并演示了組合體形成過程,非常形象、有趣。
鏡頭轉(zhuǎn)到“天宮課堂”,航天員帶我們“參觀”了天和核心艙。先是運動區(qū),航天員看上去“胖胖的”,是因為太空這個環(huán)境,血液會往上流,還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和心血管功能下降。為了身體健康,宇航員會穿上企鵝服,用跑步機和自行車鍛煉手腳。再是廚房區(qū),太空的廚房功能也很齊全,還能吃到冷藏的新鮮蘋果。然后是實驗區(qū),宇航員在這里做實驗,還給我們看了在失重條件下的細胞是什么樣的。尤其是心肌細胞,一閃一閃地,很神奇。
現(xiàn)在是我最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做實驗。水膜張力實驗開始,在太空里是失重的,所以水膜比較牢固,還可以加上很多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水球里呈現(xiàn)的是倒像,還有些扭曲。在水球中注入氣泡,水球里會有一正一反兩像。另一個是泡騰片實驗,在剛才的水球里注入藍色顏料,放入泡騰片。漸漸地,水球中出現(xiàn)了很多氣泡。聽亞平老師說,這個藍水球就代表我們的'地球。
我還知道了許多有趣的知識。比如在太空站看到的太空是黑色的,一天可以看到十六次日出等。
“我是01,我已出艙,感覺良好!薄拔沂02,我一會兒出艙,感覺良好!薄拔沂03,我下次出艙,感覺良好!甭犞辈ダ锏倪@些話,我也想用直播里的一句話結(jié)尾,“我們看你們出艙,感覺良好!”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3
在今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一節(jié)目,這使我了解到了許多知識。
在2013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課,而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jīng)的技術(shù)有很大不同。而且這次攝像頭的數(shù)量為和質(zhì)量都變好了,這也給航天員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她還會手中拿一個攝相機,這可不比在陸地上拿著輕松。
張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在空間站中,正方體六面播種、根和芽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是根發(fā)散扎入土壤,芽背向種植面向光生長。因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長,而太空中微重力環(huán)境下,它的根會四處生長,并且根也會有彎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長。
第二個問題,從茶壺中向杯子中倒水,水會怎樣的?答案是,水在茶壺中且倒不出來。在微重環(huán)境下,水會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個問題,在空間站內(nèi),金魚能在敞口魚缸水中游動嗎?不能,因為水和魚分被分離開,并且水會在短時間內(nèi)游一段時間,一會之后它們就會分開。
航天員在艙外機械臂上,一口手拿小鋼球,一手拿羽毛,雙手用同樣的力,向同一方向扔出,預定距離為兩米,誰先抵達?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質(zhì)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達。
之后,了解了一些航天的一些精彩瞬間。之后,又參觀了一些航天員的“太空家園”使我了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設備。
我還了解到,在地面上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沉浸在了水中。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了。一個水膜,并在水膜中加入水后,將一個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變大了,就像綻開了一樣。在水膜中繼續(xù)注水后,水膜會變成一個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兩像。將顏料注入到水球當中,之后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后水球之中會產(chǎn)生大量氣泡,水球看起來更漂亮。
這次實驗之后,我從這次天空授課中學到了許多,我十分喜歡這次的天空授課。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第一課,課上,宇航員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多實驗,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太空里轉(zhuǎn)身。
轉(zhuǎn)身?大家一定覺得這很簡單吧,想怎么轉(zhuǎn)就怎么轉(zhuǎn)。在太空里可就沒那么簡單了。一轉(zhuǎn),你有可能飛;再轉(zhuǎn),可你使出了吃奶的勁,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紋絲不動。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轉(zhuǎn)身呢?那就讓我們看看,宇航員是怎么挑戰(zhàn)這個艱巨的任務的。
第一種方法是用游泳的方法挑戰(zhàn)轉(zhuǎn)身。只見男宇航員葉老師一離開位置就飛了起來,在太空艙里飛來飛去,完全沒有了方向感,更別說什么可以挑戰(zhàn)成功,能找到方向感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如果是我,怕早就嚇得哇哇大叫來吧,你想,身體不受大腦控制的飛來飛去,下不來,又站不穩(wěn)。
第二種方法是用嘴巴吹一口氣。嘴巴吹氣身體就會轉(zhuǎn)彎?這不是說夢話吧!不過,現(xiàn)實就是這樣神奇,只見葉老師一吹氣,身體真的轉(zhuǎn)了起來。可是,這個動作可堅持不了多久。如果吹的時間太長,身體就有可能會缺氧,所以男宇航員吹了一會兒就停了下來,連連叫道:“不行了!不行了!”第二次挑戰(zhàn)又失敗了。我不可思議地看著視頻,心想:“轉(zhuǎn)身都那么難,太空生活真不容易啊!”
第三個方法開始了。這一次女宇航員讓男老師把雙手側(cè)平舉,然后舉起一只手,用力甩動。身體就轉(zhuǎn)動起來了。但是,如果把雙手放胸前的時候,身體就會轉(zhuǎn)得更快,像一個拼命旋轉(zhuǎn)的小陀螺。可轉(zhuǎn)的'時間長了就會頭暈,所以也沒有轉(zhuǎn)很長時間給我們表演。我覺的那一定很刺激,不亞于玩過山車的感覺,還可以看周邊場景那才叫一個好玩。
第四個是和地面上一樣的動作一樣的方法,在太空展示的時候身體想要向左但手卻向右,反之相反,轉(zhuǎn)了好幾次可還是不行,剛要下來卻還飛了起來,不知是沒站穩(wěn)還是一下子轉(zhuǎn)不下來了。這一個場面差一點把我給笑死了。
第五個方法也是女宇航員想出來的。她一只手在那轉(zhuǎn)轉(zhuǎn)了過去,女宇航員要他換一只手再來試試,也轉(zhuǎn)了過去,終于挑戰(zhàn)成功了。
這一次“天宮課堂”真的讓我大開眼見。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的午自修,我們看了宇航員阿姨叔叔給我們上的天宮課堂。上課的內(nèi)容是那么神奇,時時刻刻吸引著我的眼球,讓我始終沉浸在好奇之中,它使我探索到了一個我完全不知道的嶄新的世界……
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要數(shù)雙球?qū)嶒灹。只見阿姨從袋子里取出了一片水膜,就像一張透明的塑料膜。我想:這太不可思議了,水不是液體嗎?怎么變成水膜了呢?她將水膜放到一個支架上,支架由一根細鐵柱與把柄組成的,再將支架放在了桌子上。又拿來了一袋再生水,將水袋的水擠入了水膜中。我想:水不會流下嗎?這不可能呀?就在我這樣想誰,水球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簾,出現(xiàn)在了屏幕上,這好神奇呀!隨后,她又將一支針管插入水球中,在里面弄個小氣泡。
我這是弄不明白,就在這時阿姨給我們解釋了水球的原理。原來在太空站中,水失重了,水的表面的擴張力大大增加了,就形成了水球,當你站在水球后時,同學們會看見一個正面的.阿姨,一個反面的阿姨。這使我明白了其中的原理。我想:在太空中與在地面果真不一樣。
乒乓球試驗也引人入勝。阿姨將水瓶中倒一些水,將乒乓球放了下去,再用管子一壓,乒乓球沒有反上回來。我想:浮力難道消失了嗎?怎么乒乓球沒浮上來呢?這使我大吃一驚呀!在中國的各地同學做了一模一樣的試驗,乒乓球浮了起來,這叫作對比實驗,事實證明太空中乒乓球的浮力幾乎消失了。
其次喜歡的是旋轉(zhuǎn)實驗。在太空中葉叔叔想要旋轉(zhuǎn),他嘗試了游泳式,甩手式,普通式等等,最終甩手式成功了,還有將手伸直與收攏的,伸直時旋轉(zhuǎn)速度慢,收攏時旋轉(zhuǎn)速度快一些。這跟地面上旋轉(zhuǎn)完全不一樣。√衿媪!我想。
這一次的天宮課堂讓我收獲多多,知道了許多在太空中的特殊現(xiàn)象,也讓我知道了許多科學知識。科學,充滿著神秘,等著我們?nèi)ヌ剿鳌?/p>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6
據(jù)了解,“天宮課堂”結(jié)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授課對象,采取天地協(xié)同互動方式開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課。
“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天宮一號”進行授課,向我們青少年講述了失重環(huán)境中的物體運動和液體表面的張力情況。
失重是太空環(huán)境中最獨特的現(xiàn)象。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下,人可以隨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難度動作。
看,這是王亞平在向我們演示單擺運動。只見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然后松手,小球并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做往復擺動,而是神奇地飄浮了起來。王亞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點,再松手,小球還是沒有做往復擺動。這是因為小球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沒有了回復力。
這時,王亞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圓周運動,而且一直在轉(zhuǎn),好像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一樣。再換個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圓周運動。在太空中,小球處于失重狀態(tài),只給小球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繞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但在地面上卻不行。
王亞平又從飲水袋中擠出了一個小水滴,這小水滴就像一個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她還把一個金屬的圓環(huán)伸進水袋里,制成了一個水膜,并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點一點地變厚,形成了一個水球。王亞平姐姐還向水球中注射了兩個氣泡。
等把氣泡抽出來后,又把紅色的液體注入了水球中,紅色的液體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擴散開來了。水球也變成了一個紅色的水球,像一個紅色的'水晶球。
這就是“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太空授課時的情景。這次授課共用了40多分鐘呢。我認為這樣的課特別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學們都很喜歡。看的時候,同學們個個都很專注認真,沒有一個說話的。有的托著下巴,連口水都流出來了,也來不及擦。
通過這節(jié)課,我萌生了一個理想:我也想當一名宇航員,因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艙里隨意地飄來飄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實驗、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
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科學的無限魅力!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7
一堂“太空授課”,牽動了無數(shù)國人的心,如果說此前和過去的載人航天器我們更多地驕傲于宏觀上發(fā)射和運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們現(xiàn)在驕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實驗的細節(jié)上的生動美麗的展示,一堂太空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首先是對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影響。航天科技能夠強國,能夠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話過去也許有些抽象,但是,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學演示,會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其次是對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影響。有趣的“太空授課”,讓平時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看得見摸得著,一滴水珠中蘊含著幾多科學的原理,一次航天員稱重,蘊含了簡便的科技應用,不僅讓青少年興趣盎然,也讓成人觀眾更加喜歡科學,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難解,航天科技最終是為生活科技化服務的,這對于培養(yǎng)國民的科學素養(yǎng)很有裨益。
第三是對航天科技改變生活的影響。航天科技中蘊含了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進步和發(fā)展,都會極大推動民用科技的發(fā)展,數(shù)字溫度表、干吃面、尿不濕、心臟泵和補充液體等等無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結(jié)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經(jīng)廣泛栽培,服務于人類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沒。
第四是對趣味教育的影響。相信看了這一堂“太空授課”,即使很不愿意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也會感覺到,原來科學可以這樣有趣,這樣生動,這樣實際,從水滴到失重的單擺運動,從陀螺的軸心運動規(guī)律到液體的張力和毛細現(xiàn)象等,如果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能夠多些像“太空授課”這樣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將學習科學知識從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夠激發(fā)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業(yè),更會在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總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不能想當然,過去我們不少人以為航天員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藍,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們知道了,航天員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學和科技永遠是一個國家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航天科技不僅壯國威,更關(guān)系我們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國夢腳踏實地,科技夢張力無限!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8
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向?qū)W生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奧秘,12月9日15:40時,新右旗各中小學組織全體師生收看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lián)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一課。參與觀看的師生及家長達3500余人。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體現(xiàn)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同時也表露了我國教育的溫情。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xiàn)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同學們對種種物體在太空中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象驚嘆不已,每一項科普實驗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fā)芽,同學們將觀后感同家人交流,與小伙伴分享,寫進日記,畫在紙上,流露出了他們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航天員”這個偉大而又神圣的職業(yè),必定是由一個不平凡的人來做的!電視中的老師,給我們展現(xiàn)了他們在太空艙中的行動是非常輕盈的。其中一位男老師雙腳盤起來,坐在空中,只要雙手一張開,整個身體就旋轉(zhuǎn)起來。但雙手一閉合身體旋轉(zhuǎn)的速度就回減慢。我想,他假如拿著一把扇子,往一側(cè)扇是否會把旋轉(zhuǎn)的速度加快呢?航天員在空中是如何喝水的呢?
他們的水是否和我們地球上的一樣呢?其實太空中他們喝的水和我們完全一樣。但是,他們喝水的方式卻與我們地球上完全不同。他們喝水是有專用的袋子,只看見他用手一擠,幾顆大水球就會慢慢的冒出來,漂浮在空中,這時他們只需要向貪吃蛇一樣,將這些大水球,吃掉就可以喝水。航天員需要在太空中克服種種困難。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nèi)W習,值得我們?nèi)ベ潛P!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19
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第一課,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太空里轉(zhuǎn)身。大家一定覺得這很簡單吧,想怎么轉(zhuǎn)就怎么轉(zhuǎn),可在太空里可不是,一轉(zhuǎn),就有可能飛起來,也有可能因為掌握不來方向,轉(zhuǎn)到別的地方去。那我們看一下宇航員做了哪些動作來挑戰(zhàn)這個難題呢!
第一種方法是用游泳的方法來轉(zhuǎn)過身來挑戰(zhàn),那個男宇航員一離開就飛了起來,飛來飛去,完全沒有了方向感,更別說挑戰(zhàn)成功了,能找到方向感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如果是我,早就被這一場操作搞得頭暈眼花了。
第二種方法是用嘴巴吹一口大氣,然給身體轉(zhuǎn)起來?蛇@個方法也沒有成功。吹得不夠用力,身體根本不會動;如果吹的時間太長,又有可能缺氧。男宇航員吹了一會兒就不吹了,還連連叫道:“不行了不行了!
第三種是女宇航員采用了手臂的方式。當兩只手臂側(cè)平舉時,身體竟然慢慢地轉(zhuǎn)動起來;把雙手抱在胸前的時候,身體轉(zhuǎn)得更快樂,就像一個旋轉(zhuǎn)的小陀螺?赊D(zhuǎn)的時間長了,就會頭暈,所以也沒有轉(zhuǎn)很長時間給我們表演。可我覺的`那一定很刺激,不亞于玩過山車的感覺,還可以看周邊場景那才叫一個好玩。
第四種方式,與地面上的轉(zhuǎn)身一樣。但是大腦想向左轉(zhuǎn),身體就往右邊去了;大腦想向右轉(zhuǎn),身體卻往左去了。這真的非常搞笑。轉(zhuǎn)了好幾次,可還是不行,剛要下來卻還飛了起來,不知是沒站穩(wěn),還是一下子轉(zhuǎn)不下來了。這一個場面差一點把我給笑死了。
難道在太空里真的做不到轉(zhuǎn)身嗎?有。女宇航員想的辦法是轉(zhuǎn)動其中的一種手臂,就像轉(zhuǎn)動的螺旋槳。往右轉(zhuǎn),就轉(zhuǎn)動左邊的手臂;往左轉(zhuǎn),就轉(zhuǎn)動右邊的手臂。這個辦法還真行,挑戰(zhàn)成功了。
今天的這節(jié)課,真的讓我大開眼見。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 篇20
的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挑戰(zhàn),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體驗,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我看到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矯健的身姿,為祖國感到驕傲;我看到“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成功,掩飾不住對祖國科技發(fā)展的自豪和喜悅;我還看到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觸及千家萬戶,鼠標一點,指尖一觸,便無處不達……
我在這個發(fā)展迅猛的社會里,回首過去,又展望著未來。如何在這大時代的浪潮里求得發(fā)展,是我,更是未來的你,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抓準時代脈搏,根據(jù)時代需求來完善自我,才不會落于時代。世界的發(fā)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為過,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講究高效,正在從注重簡單的實用性到滿足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發(fā)展著。身處科技人文發(fā)展不斷登上新臺階的你我,唯有不斷學習本領(lǐng),掌握高精尖知識,才不會淹沒在時代大潮中。
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實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面對著生活中的風浪,又何嘗不應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揚姿態(tài)去面對呢?
然而,與時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顆隨波逐流的海草,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我們有著自己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迷失自我,誤入歧途。待到你們18歲的時候,也希望你們在斑駁陸離的.社會里能夠明辨是非,守住底線的同時,更要擔起引領(lǐng)時代風向的大旗。
“后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無論時代如何變幻,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追尋,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當我們都明確自己的使命的時候,當我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tǒng)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在時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天宮課堂心得體會01-30
天宮課堂的心得體會范文06-19
天宮課堂觀后心得體會03-08
天宮課堂學習心得體會01-22
天宮課堂學習總結(jié)12-06
天宮課堂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3篇)10-13
天宮課堂學習心得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