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1
―――治國與治人老子的《道德經(jīng)》,以辨證的哲學方式提出了他對于治國與治人方面的主張。《道德經(jīng)》的前半部主要論述了治國的方略,后半部主要論述了如何治人。開篇,老子以具體而又抽象的“道”引出“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而觀其徼”,即寫出了要認識玄妙的玄,最好便是做到“無欲”。這與他所主張的治國思想“清凈無為”異曲同工!盁o欲”也就是《道德經(jīng)》主要的治國思想。然而,要做到“清凈無為”并非易事。于是其下又有闡述。在老子心目中,做到“清凈無為”的基本方法就是“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沒錯,若不崇尚賢能,就不會有人想去爭“賢”這個名號;若不使難得之物變得昂貴,尋常家庭也可以擁有,就不會發(fā)生偷盜之事了;若百姓見了珍寶而沒有占為己有的欲望,社會就能安定。這些在現(xiàn)在看來,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商品價格過高,人民生活就會的不到保障,社會安定也就沒有保障。不過現(xiàn)今社會,尚賢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在當今知識經(jīng)濟社會,無賢無德的.人遲早會被社會浪潮無情淘汰。不過,這些只是百姓所需要的。要想社會能真正的長治久安,君主,或者說是統(tǒng)治階級,更需要做到“清凈無為”。眾所周知,春秋戰(zhàn)國是戰(zhàn)火紛飛,戰(zhàn)亂不斷的時代。對統(tǒng)治階級而言,實踐“清凈無為”最基本的就是不輕易挑起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可惡與可怖是誰都知道的。戰(zhàn)火一起,百姓墾種的機會就會被剝奪,荊棘便會叢生于野,房子也會毀于戰(zhàn)火……最后無論誰勝誰負,流離失所、受災受害的,到底還是那些在底層的百姓而已,統(tǒng)治階級仍舊可以繼續(xù)他們奢靡的生活。由此可見,兵者,乃不祥之器,除非真的是萬不得已,千萬別用,而應該舍棄之,代以農(nóng)耕之具。這樣,社會才會安定。
治國如此,那么治人又該如何呢?要以善,以柔,以剛。所謂“上善若水”,水至善,至柔,也至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柔,能變化于無窮,并包容一切;水剛,故可滴水而致石穿。水集“善、柔、剛”于一身,治人也是如此,要善、柔、剛?cè)卟⒅。善,并不僅僅只是善良之意,還要與人為善。如果人人都信善,整個社會就將會呈現(xiàn)出一派祥和之氣。人人不生惡念,太平盛世將唾手可得。柔,然而不弱,能使心平氣和,與“善”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不相伯仲。而剛,則是要堅強,持之以恒。只要有恒心與堅強的意志,鐵杵難道不能磨成針么!只要能做到“善、柔、剛”,就可以變得信、美、辯、智、博。雖不能成為圣人,也將不遠矣。
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陳的治國與治人思想,其意義之深遠,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F(xiàn)今社會,生活、工作的腳步很快,壓力又大,人們的脾氣也隨著變得焦躁與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靜氣。心靜自然涼,生活、工作的情緒就會舒暢起來,效率也會大大提高。不僅如此,善與柔還可以幫助處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系,使變得融洽,心情也會陽光不少。而在治國方面,要用“正、德”。這樣,國家平安無事,個個以德服人,要想安定就很是輕而易舉了。
當然,正如老子所說,事物總存在兩方面。我們也要辨證地看待《道德經(jīng)》,畢竟它是千百年前的著作,其中有些陳述難免會與現(xiàn)代社會相悖。不過,《道德經(jīng)》無論是在治國還是治人方面,都不愧為我們民族的瑰寶!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2
寒假之前學校組織大家學習了道德經(jīng)的前兩講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學完后當時心靈很是觸動,于是利用寒假時間又繼續(xù)學了道德經(jīng)的其它幾講,當然觸動還是挺多的。
我覺得《道德經(jīng)》潛藏的一個主題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學思想的核心。道的含義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從各個方面來理解。事實上,宇宙萬物之運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這個客觀規(guī)律,需要我們有聯(lián)系的、全面的來認識,來理解。但人類限于時間和空間,能全面系統(tǒng)地認識宇宙萬物,看來是虛渺而不可能的。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自己走過的路,要不斷總結(jié),不斷思考,找出規(guī)律,逐步認識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來世界的運行規(guī)律。所以對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他的許多內(nèi)容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具有指導和教育意義的。例如功成身退寵辱不驚等為人處事的原則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為人處事的基礎。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虛守靜,少私寡欲等處事的哲學是拯救人們心靈的一劑靈藥,讓我們正確的看待得失,可以凈化人的心靈。
以上是我對道經(jīng)總的認識,下面就具體談談我對其中的一些觀點的感悟認識。
每個人都有私有欲,面對私欲,必須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虛,若能做到自知、自勝、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當社會需要用禮智維系的時候,虛偽巧詐也就慢慢的產(chǎn)生了,禍亂也跟著來了,自以為聰明的人,以智取巧,實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們應守質(zhì)樸的大道,不要虛偽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棄禮智的`浮華。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謙下,天下萬物是從有而產(chǎn)生的,而有卻是從無產(chǎn)生而來的,無是道之體,有是道之用,人應無為、無事、無智、無知、無欲、無我、無私才能達到道德最高境界。隨著科技的日益發(fā)達、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豐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卻越來越空虛,人類的道德觀念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其中不乏有些人沖破道德的底線,追求權(quán)力,物質(zhì),金錢,榮譽。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去應對這些問題,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jīng)》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為人謙虛、心態(tài)平和、淡泊名利、時刻反省,盡職盡責!。
人生短暫,笑對人生也是過,心情煩躁也是過,我們何不在工作學習中端正心態(tài)呢?謙虛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并不是象人們所說的謙虛就是虛偽,我覺得謙虛有兩層意思,謙是謙卑,是一種處事的修養(yǎng),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虛就是虛心學習,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當別人夸獎你時,你完全可以說聲謝謝,因為這是別人對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說你就此停滯不前了,還需要虛心求教,找出不足,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心態(tài)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僅如此,平和的心態(tài)還可以幫助處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系,使之變得融洽。觀看《道德經(jīng)》后,我覺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種愉悅,是一種洗禮,是一種靈魂的滋養(yǎng)。
現(xiàn)代社會的道德問題似乎已被人們淡忘了。中國以禮儀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傳統(tǒng)道德自應繼承光大。而我們呢?我們應做些什么呢?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無為而治,任何時候做到寬容(設身處地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向善(對善良的人善待他,對不善良的人也能善待他)、謙卑(要能如水的品質(zhì))、知足常樂(凡事適可而止,知足者富,安貧樂道,放下名利、放下虛榮、放下固執(zhí),多一些知足、寬容和快樂)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3
上學期,我們接觸到了國學這一門課程。每個年級的國學課本不同,我們五年級,學的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
一開始,我一點兒也不理解,老子講的道家學。老子說,道非常模糊,它看不著也摸不著,它令人捉摸不清,但它卻是推動世間萬物進化的力量。我就不明白了,按老子所說,那這個道就是無形的嘍,既摸不著也看不著。如果是無形的,它哪來那么大的能量去推動萬物進化、變化?我認為,世間萬物的變化,是自然形成的,怎么倒成了這個無影無形的道所致?老子還說,人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帶著道,可我做事情時怎么看都只看到周圍的灰塵,哪里有道,道在哪里?我十分迷惑。不過我的這些想法,大家似乎都有。老子是得道高人,他講的話,我們怎么能一下子就理解得了呢?有時,連那些專門研究國學的老師都不能完全明白老子思想中蘊含的道理。我想:雖然,老子說的大概念、大設想、大道我們不能很快明白,但他從“大道”里說出來的生活小道理卻能讓我們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道的道理。
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一句就讓我佩服之至,情不自禁地稱贊老子觀察身邊細小事物的能力。這一句的'意思是:有形的實體之所以能給人帶來方便,其實是無形的空虛之處發(fā)揮了作用。沒錯,你看:一個杯子,水倒進去是杯子里的空虛之處容納了它,而不是實的那一部分容納它。同樣的道理,一個房子,只有有了房子中間的空地方,房子才有了它的作用,它才可以住人,F(xiàn)在,我們想象,空虛之中含了道,那么,是不是就是道在無形之中幫助了我們?哈!對,就是這樣,這樣一來,老子的話是說得過去的。
經(jīng)過注釋的指點,加上我自己的理解,也才領悟了這么一點點,但這卻讓我很有成就感。想到這《道德經(jīng)》里還有多少的秘密等著我去發(fā)現(xiàn),不禁讓我悠然神往。我想我愛上了《道德經(jīng)》,愛上了國學,愛上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4
“沒什么,世界的開始”。
生命從何而來?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都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就像我們身體里的任何細胞一樣。即使它們有其特殊性,但只有結(jié)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特殊的東西。比如泥與火結(jié)合形成陶器,形狀和質(zhì)地都變了,但本質(zhì)不變,還是無生命的。從精卵結(jié)合到嬰兒,生命從何而來?
人生是什么?如果生命是健康身體的組合,那么如果有科學家無縫組合的健康器官,這樣的“人”會有生命嗎?如果是,討論“靈”和“魂”有什么意義?如果不是,靈魂會在肉體死后死去嗎?如果靈魂永生,他們會去哪里?
“出名,不是很出名”。
語言和名字不能互相附加。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是科學的。賢者的言論在他所處的時代和生活背景下是可行的。但無論是自然還是社會,還是每一個個體,都在變化。比如孔子重視“禮”,是因為人的心在周末不老,道德相反。《紅樓夢》年,在一個家教嚴格的大家庭里,是對年輕人自由思想的扼殺。魯迅的反傳統(tǒng)文化是,外國不得不迫使中國人面對戰(zhàn)爭,面對生存困境。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戰(zhàn)爭時代,普通人是不可能懂禮儀,談音樂的。在這個世界上,隨著經(jīng)濟、科技和網(wǎng)絡的發(fā)展,人們想要有更多的錢,無休止地追求美、物質(zhì)和權(quán)力,這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
世間萬物,到了巔峰都會衰落。如果人的物質(zhì)欲望得不到抑制,一定程度上肯定會阻礙人的.思想或精神。所以近代說要復興國學,因為國學有中庸之道,有敬畏自然之心。比如,人們應該遵守這樣的規(guī)則,嚴冬過后,春天一定會到來,嚴冬自然會持續(xù)幾千年。所以,人在“知”之后,要采取平和的生活方式,日復一日地探索宇宙中生命的真諦。
“所以,總沒有,我想看它的精彩;經(jīng)常,我想看!
就像我的第一個問題,世界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F(xiàn)實中似乎沒有什么線索,要找“沒有”。而“無”是神秘的,要從“有”開始仔細考察線索。送東西也有辦法,但生活也有辦法。正所謂“兩者出異名”,“道為一”,所以“無”也是可觀的。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5
《道德經(jīng)》強調(diào)尊重自然規(guī)律,順應潮流!叭俗穹ǎ刈穹,天遵法,路遵法!钡兰捶,法源于自然。人只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才能有所作為。違反自然規(guī)律必然要受到懲罰。工業(yè)發(fā)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直到今天才被認識到。教育也是如此。只有遵循教育規(guī)律,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順其自然,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兜赖陆(jīng)》說:“教學無字,無為之利,天下所希冀!苯逃皇亲尷蠋煻嘟虒W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體驗,收益會更大。
《道德經(jīng)》用簡單的辯證方法論審視世界和生活,多次強調(diào)“做而不猶豫,生而無有,行而不依靠,行而不生”。一個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不求華麗的辭藻;有所作為,不能居功自傲,應該謙虛謹慎,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自己是最難的,所以說“知人者智,知友者智”。很多人犯錯,往往是因為缺乏自知之明,帶著一點點成績得意忘形;如果你遇到一點挫折,你就會失去信心。
《道德經(jīng)》用辯證思維審視人生的不幸與福報。所謂“不幸靠幸福,幸?坎恍摇。因此,人們應該為和平時期的危險做好準備。事情順利的時候要想到自己會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讀完覺得困難的時候要想到美好的未來!兜赖陆(jīng)》也告訴人們,有一件事是可以通過犯錯來避免的,那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足常樂”。“罪大惡極
《道德經(jīng)》最后一章說:“信仰不美好,善言不可信;好人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知,知者不知。天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勿爭也!闭鎸嵉脑挷蝗A麗,華麗的話不真實;好人不善于辯論。人們不一定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炫耀,自以為什么都懂的人不一定有知識;自然法則是讓萬物受益,而不是傷害;高尚的人的準則是默默工作,不與人競爭。我覺得應該以此為座右銘:不要聽華麗的詞藻和美麗的奉承;不炫耀,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謙虛謹慎,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6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時候,有時候人們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敗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樣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時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夠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經(jīng)》就給了我們這方面的啟示。
人在得意的時候,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可謂家庭、事業(yè)順風順水。此時的人們?nèi)菀啄靠找磺校豢梢皇。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招人嫉妒、樹敵太多,不給自己留后路,以致招來殺身之禍。在老子看來,我們此時應該怎么做呢?“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氣來的時候,要提醒自己可能埋藏著禍根,讓自己不那么盛氣凌人,要懂得謙恭,否則等到失意的.時候就無路可退、眾叛親離了。還有“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爭強好勝,天下無敵,須知“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蓖瑫r,“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因為“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边_到目的不能夸耀,不能自負,不能驕傲,達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不能逞強,要保持謙遜之心。因為富貴加驕傲,使自己招來禍患,功成身退才屬于天道。自古以來,能夠做到的只有少數(shù)人。像范蠡在越國打敗吳國之后,就帶著西施隱居。李斯官至宰相,富貴加身卻不肯下來,繼續(xù)做到秦始皇死,就一命難保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像劉邦一樣,有多少功臣上來之后,還愿意功成身退?每個人都要封王,封到底全都封死了。還有明代開國的徐達、常遇春這些名將,踢朱家打下大明江山,后來幾乎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了。因此,我們要懂得物極必反,適可而止的道理。要真正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恥”,大智若愚,韜光養(yǎng)晦,明哲保身。
有得就有失,這是世間的不二法則。那么面對失意,面對挫折,道家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崩献痈嬖V我們,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因此,失意只是暫時的,事物處于變化發(fā)展之中,境遇會有好變壞或有壞變好,所以失意之后就會通達。“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惡,故幾于道”,“江河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因此,人要善于居下位,居于弱勢,這樣人們就容易把你忽略,不會排擠你,嫉妒你,此時你就有足夠的大的潛力和發(fā)展空間,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準備有一天一鳴驚人,以天下之至弱馳騁天下之至堅。
最后,用莊子的《齊物論》中國的一段話概括就是:“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所謂懸解也!比藗冎挥邪矔r處順,不管得意與示意都能處之泰然,這樣才能超越人世間的倒懸之苦。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7
寒假之前學校組織大家學習了道德經(jīng)的前兩講——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學完后當時心靈很是觸動,于是利用寒假時間又繼續(xù)學了道德經(jīng)的其它幾講,當然觸動還是挺多的。
我覺得《道德經(jīng)》潛藏的一個主題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學思想的核心。道的含義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從各個方面來理解。事實上,宇宙萬物之運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這個客觀規(guī)律,需要我們有聯(lián)系的、全面的`來認識,來理解。但人類限于時間和空間,能全面系統(tǒng)地認識宇宙萬物,看來是虛渺而不可能的。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自己走過的路,要不斷總結(jié),不斷思考,找出規(guī)律,逐步認識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來世界的運行規(guī)律。所以對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他的許多內(nèi)容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具有指導和教育意義的。例如“功成身退”“寵辱不驚”等為人處事的原則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為人處事的基礎。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虛守靜”,“少私寡欲”等處事的哲學是拯救人們心靈的一劑靈藥,讓我們正確的看待得失,可以凈化人的心靈。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8
道德經(jīng)是中國古代哲學的著作,又稱老子,被認為是道教的重要經(jīng)典。共81章,分為第一章和第二章。此時此刻,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談到道,第二部分談到道德。其中,有許多與生命有關的哲學。乍一看,他們什么也感覺不到。只有當他們真的結(jié)合了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經(jīng)歷,他們才能感受到海洋般的`神秘。
雖然《道德經(jīng)》并不長,但它也有許多方面。在哲學、政治、軍事和生活中有許多討論。事實上,能夠理解自己并產(chǎn)生感情的人并不多。《道德經(jīng)》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它的“空”字。就像數(shù)學中的0一樣,它關注底部,低調(diào),一無所有。事實上,它意味著xx的存在。俗話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空虛;就是這樣一種準備狀態(tài)。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撿起你并不頑固擁有的東西。當0為分母時,整個公式的結(jié)果為&infin。它告訴我們,生活中應該有間隙來保持靈活性。就像畫空白一樣,一幅畫的成功不在于它畫了什么,而在于它沒有畫什么,而在于它暗示了什么。同樣,生命的價值不再是固定的形式和路徑,而是在未來存在的變數(shù)中,通過持續(xù)的自我奮斗可以產(chǎn)生的變化......
如果你每天反復閱讀許多經(jīng)典作品,即使你對它們很熟悉,也會覺得很無聊。把它們放下,再把它們撿起來很有趣。一次小小的告別勝過一次新的婚姻。我對《道德經(jīng)》仍然有這種感覺。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9
《道德經(jīng)》是中國古代哲學著作。又稱《老子》,被道教作為重要經(jīng)典收入道藏。共81章,分上、下篇。此刻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其中有不少和生活有關的處世哲理,乍眼一看不覺什么,當真的去結(jié)合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經(jīng)歷,才感到哪份如汪洋般的玄奧。
道德經(jīng)雖不長,卻也有很多的方面,哲學、政治、軍事及人生諸方面都有不少的論述,自我多少能理解的,能產(chǎn)生感悟的',其實并不多,道德經(jīng)給我最大得感悟,便是在它的一個“虛”字。就好像數(shù)學中的0一樣,講究的是處下,是低調(diào),是一無所有,其實卻意味著∞的存在,有句話叫機會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虛”便是這樣的一種準備狀態(tài),手上不固執(zhí)的占有什么,才能隨時拿起什么。
當0做為分母時,整個式子的結(jié)果便是∞。它告訴我們生活要留有空隙,以堅持靈動,就像畫畫留白一樣,一幅畫的成功,不在于它畫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沒畫出什么,在于它隱含了什么,同樣,一次人生的珍貴,不再于一個固定的形式,路線,而在于,再于那存在于未來不可琢磨變數(shù),那份能經(jīng)過自我不斷奮斗而產(chǎn)生的改變。
諸多經(jīng)典,若是每一天都翻來覆去的看,縱然熟悉,卻也會有枯燥,放下,再拿起,才是趣味無窮,小別勝新婚。對于道德經(jīng),猶有這種感覺。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10
這些年的爾虞我詐,陰謀算計,我的靈魂都已經(jīng)浮躁起來了。那些理想、抱負之類的高尚,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
雖然知道這是奮斗路上的必經(jīng)過程,但我還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讓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經(jīng)》我已讀過數(shù)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詳,但以前太浮躁,總不能細品其中之韻味。這些天來終于靜下心來真正的沉浸下去,才發(fā)現(xiàn)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滿載寶藏,放下成見,唾手可得!但其廣博與深奧,卻讓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淺薄與不足!
這是哲學的力量,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卻高于一切之上!因為它能讓你的心靈真正的強大!不為光怪陸離的表象所迷惑!直達事物本質(zhì)!正如老子所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北M力使心靈達到極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凈堅守不變,通過觀察萬物往復,透過其紛紛蕓蕓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心靈便會寧靜,這種寧靜不是靜止不是消極,更不是終止。而是在認識根本規(guī)律后的等待!等待萬物并做的時機,這樣的人無所不包,無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
《道德經(jīng)》有如黃鐘大呂,一下下的將我心頭蒙塵震落。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11
老子認為“美與惡,善與不善“都只是我們?nèi)祟悓τ谀撤N關系和情感認識的存在,而非事實本身,事實本身與對事實的認識及情感反應,兩者是嚴格區(qū)分的,事實本身就是“自然”,就是“天道”,而對自然的認識和反應,就是“人為”,就是不可靠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當人對某種東西“喜歡”的程度越高的時候,因此帶來的“煩惱”程度同時相應越高,一體兩面,喜歡伴隨著煩惱,任何一個事物,都可以從無數(shù)的角度來理解,而任何一個角度,都有互相對立的方面,每個角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每個角度都不是唯一的,永恒的,而是相對的,暫時的。這是老子道家的思維原則,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固定的思維習慣及僵化的思維模式。接下來,老子用了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先后等六個排比句來說明我們使用的`名詞和和概念具有相當?shù)木窒藓拖鄬π,這些名詞和和概念都不是真實恒定的存在,而只是取決于人類的主觀判斷,根據(jù)人心的不同,可以變出千萬種花樣,比如我們評論男人,可以說他比較高,比較黑,比較聰明,比較瘦,比較靈敏,比較善良,比較孝順,簡直有無數(shù)個角度啊!把這種多角度的認知方法,破除固定僵化思維的高度智慧,轉(zhuǎn)用于“圣人”對國家治理原則方法論演繹,就是“無為”“無言”的道家至高無上,高度靈活和多角度多思維層次的管理境界。對真正有智慧的領導者來說,就不會隨便亂說話,亂下結(jié)論,亂做事。
聯(lián)想到張老師講的內(nèi)家拳:老拳師的一招云手,就可以變?nèi)f招,一個招式達到渾圓的球體立體的感覺,而我們初學者最開始練云手,這個動作要內(nèi)含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可能,接下來練含有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再下來就是八個方向,逐步增加到一個圓形的面,達到較高的境界。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12
在中國大概印刷最多的就是《論語》,《道德經(jīng)》和《孫子兵法》了。(當然《毛澤東語錄》的印刷數(shù)量可能也很多,這本書里面也有寫得很精彩的部分,但是有鑒于此書主要目的是利用毛澤東本人的智慧和威望扭曲真理。所以不在本文之列。不過,如果有人希望到中國大陸去從政,我覺得《毛澤東選集》是必須要讀懂讀透的。)
《道德經(jīng)》作者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說起來慚愧,我小時候就嘗試著讀這本書,可是完全讀不懂,于是我就放棄了,在我記憶里是一本和我無關的書,估計大概是道家的一本經(jīng)書之類的'書。
三年前,我已經(jīng)在英國讀書生活幾年了,已經(jīng)很少看中國的書了。有一次聚會,認識了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女士,她是做外貿(mào)行業(yè),是位成功的女士。她知道我是中國人于是很有興趣的和我聊起東方的哲學。并且她提到了“老子”和“林語堂”。她的中文發(fā)音完全不準,我是猜出來的,還好我知道的作家不少,要不然都猜不到她說的這兩個人了。她提到老子的時候,滿臉嚴肅,我們幾個人都很認真的聽,我很驚訝她對老子道家思想的了解。我對她說我對老子的哲學并不熟悉,我甚至沒有讀過《道德經(jīng)》。她笑著鼓勵我讀一讀。(注,林語堂是中國臺灣的著名作家,也是大翻譯家,他精通幾種歐洲主要語言,許多的中國的名著都是林語堂翻譯成的西方文字。)
于是馬上從網(wǎng)上下載了這本書,開始讀?墒呛芏嗟胤蕉疾欢,于是在網(wǎng)上下載了各種版本的白話文解釋,然后對比著讀。反正,花了個把月的時間終于全部讀完了第一遍。讀后感是---這真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啊!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13
漫漫長夜漫漫長路。真的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快踏入職場一年了。
在過去的一年里,為了彌補自己思維方式的不足,剛畢業(yè)就花了7萬多元學習財經(jīng)類課程、情感管理類課程、創(chuàng)業(yè)學徒類課程;年內(nèi),休息時間賣各種水果堅果;我做過項目合伙人,現(xiàn)在在努力做自己的老板,鍛煉自己做項目的能力。這一切都歸結(jié)為希望你用勤奮和時間改變命運。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也需要毅力、耐心和智慧。站在23歲的年紀,很慶幸自己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來彌補過去體制的漏洞。天氣好,地方好,人多,一切都會如期而至。
每次看《道德經(jīng)》,都會讓我理清腦子里的概念,也會讓我思考。“強弱”“好壞”變化如流水;經(jīng)典說:“故強者亡,弱者生,兵強則木破,強者亡,弱者亡!惫湃嗽疲喝淌яR,焉知非福。其實這也是一種智慧。他教我專注于讓我快速成長的方面。他教我,剛畢業(yè)的時候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如果我能穩(wěn)步布局,勤勤懇懇地走下去,時間最終會回報我很多。
每次看《道德經(jīng)》都會讓我想到“無為而治”的境界。今天我才明白,“無為而治”不是無為而治,而是順應天道,與天、道、法、人的整個體系相結(jié)合,這才是真正與體系相合。他教會我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緒所支配。比如我剛畢業(yè),是職場菜鳥。在23歲的節(jié)點,我不太可能有所作為。所以用心學習業(yè)務流程,努力學習才是王道,并不能證明我有多厲害。我從事的企業(yè)是比較成熟的國企500強。他在選擇員工的時候,一般會選擇985/211的大學生,所以在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略遜于其他同事。在這個平臺上,他并不出眾,甚至毫不起眼,這對于天性堅強,內(nèi)心驕傲的`我來說,也是一種磨礪。
《道德經(jīng)》給了我很多精神支持,滋養(yǎng)了我的內(nèi)心。有時候,當我因為奮斗而疲憊不堪的時候,去看這本經(jīng)典也會讓我擺脫生活和工作中的煩惱。《道德經(jīng)》讓我感受到最真實的力量,他讓我覺得我現(xiàn)在的生活挺好的。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14
“道可說,非常道……”一陣讀書聲在校園里回蕩。自從學校開展了“與圣賢交朋友,與經(jīng)典同行”的讀書活動后,校園里每天都飄著一種工整而有節(jié)奏的讀書聲。
當老師第一次舉辦《道德經(jīng)》,告訴我們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時,我暗暗決定認真學習。
但是當老師第一次帶領我們用清脆的聲音讀《道德經(jīng)》的時候,我覺得很枯燥,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學習的興趣。即便如此,我還是每天都不忘看,漸漸的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所以每天早上,伴隨著鳥兒的歌唱,面對著初升的太陽,我坐在陽臺上,享受著新鮮的空氣,開始晨讀。它為我打開心靈的大門,引導我從小成為一個正直的人,一個不追求名利的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
看完《道德經(jīng)》,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粗心了,安靜耐心的.思考,作業(yè)里潦草的字跡也變得正確了很多。從閱讀經(jīng)典書籍中,我也體會到了做人的一些道理。比如文中“知人者智,知人者明;它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僅要能戰(zhàn)勝別人,還要有戰(zhàn)勝自己的勇氣。
《道德經(jīng)》讓我受益匪淺!坝肋h永遠。天地那么長,因為不是自生,所以可以長生不老。是圣人先他身后身;身外而活。不是因為它無私的邪惡?因此,它可以成為私有的!币馑际翘扉L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是為自己而活,自然存在,所以能長久。所以,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卻是德高望重,把自己放在一邊,卻是自救。這難道不是因為圣人不自私嗎?所以他才能形成自己。
在應對競爭時,要敢于迎接挑戰(zhàn),在應對失敗和不平等時,要用平常心去報道,用恰當?shù)姆椒ㄈジ淖兓蜻m應,而不是一味地爭魚死。這樣有助于自救,獲得最終的成功,只有積累才會蓬勃發(fā)展。同樣,“無為”是用來寬容待人的!昂<{百川,氣度大,墻立千里,物欲剛剛好!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 15
說起"道",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紫氣東來",也偶爾試著去理解"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里所透露出的哲學!兜赖陆(jīng)》只有五千余字,雖然字數(shù)不多,卻是章章錦繡,字字都彰顯出經(jīng)典。我不是個好學生,雖然老師為我們進行了很深的講解,但是這其中的"玄之又玄",讓我望"道"興嘆。此書中涵蓋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辯證方法,包括治國之道、處世哲學、人性修養(yǎng)、養(yǎng)生之道等等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細細品味。
我最喜歡的文豪魯迅先生說的:"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再比如說南懷瑾南老曾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體現(xiàn)出了道法自然為風骨的重要性。這是一本很有魅力的經(jīng)典,能給疲憊的心靈帶去力量,他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釋然地對待人世間的種種,怎樣體悟萬物的陰陽兩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鼓勵我們以一個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天下萬物。
"致虛極,守靜篤"一個"虛"字告訴我們時常要放空自己,當心無一物時,向內(nèi)觀,自己的.心感受到內(nèi)在的光明,才能探尋事物的本質(zhì)。
"上善若水",也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成語,而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個人的淺薄理解:水的運動規(guī)律最接近道了,一個人甘于處下,善利萬物而不爭、放下自己、包容別人、返璞歸真、像水一樣至陰至柔、圓潤處事,只有這樣我們的道路才會走的更平坦才能得到長久的幸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說,不可說。這便讓我更難以理解——"道"。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4-07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10-02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01-22
讀《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1-09
讀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范文03-21
讀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7篇09-29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9篇01-22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