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寫在父親節(jié)的回憶
在我的記憶里,小時候家里總是赤貧。我們兄妹四人,加上半身不遂的爺爺,七口之家在1975年前后艱難的農(nóng)村,生活負擔是個什么概念,恐怕只有一家之主父親明白。當然,父親與貧困的抗爭,我們或多或少也參與過一些。例如那次賣舊絮的經(jīng)歷,如烙印般地深刻在我的心里,始終揮之不去。那年我十來歲。
前一天的晚上,就聽得父母商議,有戶親戚家請客,要去送人情。他們東拼西湊,連柜子里的幾個雞蛋也算上,總共也就一塊錢。而人情價位是兩塊。(那時的人民幣堅挺!一個農(nóng)民一天做工的酬勞是三毛到五毛。)怎樣辦?俗話說:人情急如債,頭頂鍋灶賣。母親忽然想到家里有兩床破舊的被絮閑置著,不如賣了,也可救救急。父親猶豫半響,還是同意了。他猶豫什么呢?可能想到個性的嚴寒來臨時,破被子也是能夠保暖的。他要權(quán)衡利弊,反復斟酌。決定了:舊絮賣掉。父親點名要我跟他一齊去。我說要上學。他說,很早就回來了,不耽誤上學。我心里想,他一個人去不就行了嗎?
第二天天還沒亮,父親叫上我,頂著蒙蒙的月光就出發(fā)了。我們的目的地是汪橋街,理應(yīng)走堤汪公路。父親卻扛著捆好的舊絮,領(lǐng)著我專揀田間小道走。我問:怎樣不走大路?父親說:不讓別人看見。
我十分不解。這又不是偷東西,人家看見怕什么!
父親用精彩的故事打斷了我的話。他講了一個聰明人熱天走夜路,覺得身上衣服穿著煩熱,就全部脫光了,掛在雨傘頭上,大踏步的走。反正天黑,人家看不見他是赤裸的。等走到天色放亮時,他才來穿衣服,但是,幾件衣服不知啥時從雨傘頭上滑落,不見了……天一亮,我們就到汪橋街后面了。街上熙熙攘攘熱鬧起來。父親停下來,放下被絮說:你來背。
二十幾斤重量,我勉強能背動。父親擠開人群在前面走,我緊緊跟著。到了一個門市部,父親說:“我在外面等你。你背進去賣,八分錢一斤。”我有些害怕。父親說:“不怕,我看著你!”
我問:“你怎樣不進去?”
他支支吾吾不知說了句什么。
我硬著頭皮進了門市部。一個半老頭子傲慢地把舊絮過了秤,又打開仔仔細細檢查了一番,說:七分錢一斤,二十斤,二七一塊四……
父親立刻進來了,說:這是二十三斤,八分一斤!
老頭子翻著白眼跟父親爭論,但他畢竟沒道理,只得退步,付給我們一塊八毛四。
來到街上,父親從這筆“巨款”里抽出三分錢給我買了個油餅。我說,你也買一個吃嘛。他吞吞口水說:“我不喜歡吃。”香噴噴的油餅,鄉(xiāng)下人逢年過節(jié)都難得吃到。他說不喜歡肯定是假的。他是一家之主,心里必須在算計著每一分錢就應(yīng)用在什么地方。
賣舊絮的事過去好久了,我還是有疑問,例如,不走大路,街上讓我背著……等我成了青年,猛然一下全明白了!父親那時也但是三十歲出頭,也是要面子的人,只是為了生存才低下頭來!為了盡可能多的留下一個男人的尊嚴,他是左難,右也難!
當我自我也做了父親,擔負起一家人的生存職責,才真正理解了父親賣舊絮那次的種種表現(xiàn)。父親,站起來,就是一根頂梁的柱石;即便倒下去,也會用血肉之軀去給兒女們鋪平人生路上的溝壑!
【寫在父親節(jié)的回憶】相關(guān)文章:
寫在父親節(jié)10-06
寫在父親節(jié)前10-06
寫在童年的‘精’和‘愚’_回憶時光10-06
寫在23歲10-06
寫在路上散文10-05
寫在春天里10-08
寫在黎明之后散文10-07
寫在秋末美文10-06
寫在末日之前散文10-06
寫在2012之前的散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