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丹陽人,大麥粥命
人的命,有好命、苦命、安逸的命、勞碌的命。但是對于“吃大麥粥的命”,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在江南小城丹陽就一向有著“吃大麥粥的命”的說法。
用一種食物來比喻自我的命運,這在全國好像還是獨一個,我們沒有聽說過“吃黑米粥的命”,更不會聽到有人說自我是“吃紅燒肉的命”。那么丹陽口中的大麥粥命究竟是什么命呢?
聽老人們在閑聊時,我就習慣了他們常說自我是“大麥粥命”。比如兒子要買房,辛苦半輩子的積蓄拿出來了,就會說:“唉,我苦命,天天只能吃大麥粥了,這丹陽人就是大麥粥的命啊”。
還有一次,一位大姐的丈夫突然患了重病,花光了家中積蓄,她也唉聲嘆氣說自我是吃大麥粥的命,天天以這大麥粥為主食,艱難度日。一時光,好像這“吃大麥粥的命”等于苦命和勞碌命了。
確實,這大麥粥是不值幾個錢,也是丹陽人家中飯桌上司空見慣的東西,家家戶戶都做得,更吃得起。那么現代人對于“大麥粥命”的理解真的正確嗎?那我們就得從清朝的故事開始說起了。
大約是在距今2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皇帝喜歡下江南,從北京到江南,最快的水路就是京杭大運河了。這運河恰巧就從丹陽城內流過,換言之,乾隆想去無錫和蘇州,就必然要經過小城丹陽。
丹陽的官員自然不敢怠慢,準備了很多山珍海味給皇帝享用,按照丹陽當地的飲食習俗,最后是一道粥——大麥粥。乾隆剛吃了一口就說:“妙”!之后就幾口將大麥粥給喝完了。
第二天,乾隆的船隊打算從丹陽去無錫和蘇州繼續(xù)他的巡察。但這丹陽過去叫曲阿,船道不是直的,九曲十八彎,從丹陽西到南門,再最終從東門出城要繞道五公里;噬显诖系戎悬c著急了,就隨口說了一句:“唉,這丹陽真難過!”
這話一說,嚇得周圍的官員,尤其是丹陽的知縣下跪大呼:“萬歲!萬歲!”
皇帝口中這“難過”的意思實際上是“船很難透過”,但從皇帝的口中說出,那就成了“丹陽這個地方讓人難受了”。乾隆也感覺自我失言,想自圓其說,便褒獎說:“大麥粥總還是好吃的”。
乾隆離開之后,這話就在全城傳開了,家家戶戶都吃大麥粥,甚至有人把這當成是乾隆的口諭圣旨在執(zhí)行。自那時起,丹陽當地人都紛紛說:“丹陽人是吃大麥粥的命”。
在封建時期的古代,庶民的命那都是皇帝賜予的。俗話說“君要臣死,那臣還不得不死了”;实壅f的話必然就是圣旨了,乾隆讓丹陽人都吃大麥粥,那這大麥粥自然就成了一個城市里老百姓的命了。意思是“君要百姓吃大麥粥,那丹陽人就都吃上了大麥粥”。
故事講完了。沒有苦命,也不是勞碌的命。恰恰相反,大麥粥是過去皇帝所喜愛的食物,是他口中的“妙物”。能在家中經常吃著當年皇帝喜歡的食物,那真能夠算得上是好命和有福的命了。
二百多年過去了,為什么大麥粥的好命會變成此刻丹陽人眼中的苦命呢?近幾十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山珍海味開始充斥了丹陽人的飯桌,要問周末什么行業(yè)最火?那丹陽大大小小的各式飯店必須是排第一的。吃大麥粥的福命在丹陽人心目中的已經慢慢淡化,甚至很多年輕人不知其為何物。更有甚者,把大麥粥視為低賤、廉價、不夠檔次的食物了。所以才有了“吃大麥粥”就是窮命、苦命的說法。
寫到這兒,我不禁想問,大麥粥是皇帝口中的美食,那乾隆是不是吃了廉價和不夠檔次的東西呢?
我們在選取食物的同時,不能因為便宜而忽略的它的營養(yǎng)價值和文化內涵。大麥粥好喝,連乾隆也贊不絕口,尤其在夏天,一碗涼的大麥粥下肚,既飽肚也解渴,因為大麥粥里含堿,對于胃酸過多的人來說,多喝還養(yǎng)胃。
丹陽人吃大麥粥的命絕對不是什么苦命或是勞碌命。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丹陽人不能瞧不上自我家鄉(xiāng)的大麥粥,更不能因為生活中的一點苦難和拮據就稱自我是大麥粥的命。大麥粥是古代丹陽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流傳,以后我們丹陽人應當以大麥粥為驕傲,當會見遠道而來的客人時端上一碗,告訴他們這是古代皇帝才有的待遇時,我們會覺得這“吃大麥粥的命”才是真正的好命。
【丹陽人,大麥粥命】相關文章:
倉鼠的命10-06
命與運散文10-05
樹命散文10-07
在路上,命比天大08-31
命的條紋作文10-05
救救毒藥的命散文10-06
命的綻放散文10-06
這就是命的作文10-06
隨命寄意作文10-09
大班語言丹陽話童謠老公公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