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

    時間:2022-06-11 21:22:37 總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6篇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jīng)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6篇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1

      1、狀態(tài):

      固態(tài):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維生素、

      醋酸(16.6℃以下);

      氣態(tài):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態(tài):油狀: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級酯;

      3、顏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輕:苯、液態(tài)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揮發(fā)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huán)烷烴;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

      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

      原子數(shù)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能與溴水發(fā)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zhì)

      有機物:

     、挪伙柡蜔N(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⑵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鞘彤a(chǎn)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群┗幕衔(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酚類.

     、商烊幌鹉z(聚異戊二烯)

      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

      下層變無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數(shù)大于4的氣態(tài)烴都符合.

      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

     、邸鱒<0,m/4<1,m<4.只有C2H2符合.

      (4)根據(jù)含氧烴的衍生物完全燃燒消耗O2的物質(zhì)的量與生成C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可推導

      有機物的可能結構

      ①若耗氧量與生成的CO2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質(zhì)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廴艉难趿啃∮谏傻腃O2的物質(zhì)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以上x、y、m、n均為正整數(shù))

      其他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

      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huán)烯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飽和一元羧酸

      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2

      1.化學能與熱能

      (1)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

      (2)化學反應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決定因素: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a.吸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b.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3)化學反應的一大特征:化學反應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變化

      練習: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藍色火焰,在反應中,破壞1molH-H鍵消耗的能量為Q1kJ,破壞1molO=O鍵消耗的能量為Q2kJ,形成1molH-O鍵釋放的.能量為Q3kJ。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B)

      A.2Q1+Q2>4Q3B.2Q1+Q2<4Q3

      C.Q1+Q2

      (4)常見的放熱反應:

      A.所有燃燒反應;B.中和反應;C.大多數(shù)化合反應;D.活潑金屬跟水或酸反應;

      E.物質(zhì)的緩慢氧化

      (5)常見的吸熱反應:

      A.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

      氯化銨與八水合氫氧化鋇的反應。

      (6)中和熱:(重點)

      A.概念:稀的強酸與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液態(tài))時所釋放的熱量。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3

      化學性質(zhì)

      1、SO2能作漂白劑。SO2雖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機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劑如石蕊試液。SO2使品紅褪色是因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錳酸鉀褪色是因為還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為溶于不生成酸。

      2、SO2與Cl2通入水中雖然都有漂白性,但將二者以等物質(zhì)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則會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出現(xiàn)渾濁的物質(zhì):

      第一種可能為與Cl-生成難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種可能為與H+反應生成難溶物。包括:

     、倏扇苄怨杷猁}(SiO32-),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鈉溶液加鹽酸生成苯酚渾濁液。

     、跾2O32-離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膠體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膠粒帶負電荷與加入的H+發(fā)生電荷中和使膠體凝聚,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若加HI溶液,最終會氧化得到I2。

      ⑤AlO2-離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

      4、濃硫酸的作用:

     、贊饬蛩崤cCu反應——強氧化性、酸性②實驗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脫水性

     、蹖嶒炇抑迫∠趸健呋瘎⑽畡荃セ磻呋瘎、吸水劑

     、菡崽侵械谷霛饬蛩帷撍浴娧趸、吸水性

      ⑥膽礬中加濃硫酸——吸水性

      5、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偃;②甲酸;③甲酸鹽;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麥芽糖(均在堿性環(huán)境下進行)

      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zhì)

      ①顯兩性的物質(zhì):Al、Al2O3、Al(OH)3

     、谌跛岬匿@鹽:(NH4)2CO3、(NH4)2SO3、(NH4)2S等。

     、廴跛岬乃崾禁}: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題目不指定強堿是NaOH,則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氣體: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溫下不能共存的氣體: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氣體: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NH3。有漂白作用的氣體:Cl2(有水時)和SO2,但兩者同時使用時漂白效果減弱。檢驗Cl2常用淀粉碘化鉀試紙,Cl2能使?jié)駶櫟淖仙镌嚰埾茸兗t后褪色。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4

      1、SO2能作漂白劑。SO2雖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機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劑如石蕊試液。SO2使品紅褪色是因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錳酸鉀褪色是因為還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為溶于不生成酸。

      2、SO2與Cl2通入水中雖然都有漂白性,但將二者以等物質(zhì)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則會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出現(xiàn)渾濁的物質(zhì):

      第一種可能為與Cl-生成難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種可能為與H+反應生成難溶物。包括:

     、倏扇苄怨杷猁}(SiO32-),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

     、诒椒逾c溶液加鹽酸生成苯酚渾濁液。

     、跾2O32-離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芤恍┠z體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膠粒帶負電荷與加入的H+發(fā)生電荷中和使膠體凝聚,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若加HI溶液,最終會氧化得到I2。

     、軦lO2-離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

      4、濃硫酸的作用:

      ①濃硫酸與Cu反應——強氧化性、酸性②實驗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脫水性

      ③實驗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劑、吸水劑④酯化反應——催化劑、吸水劑

      ⑤蔗糖中倒入濃硫酸——脫水性、強氧化性、吸水性

     、弈懙\中加濃硫酸——吸水性

      5、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偃;②甲酸;③甲酸鹽;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麥芽糖(均在堿性環(huán)境下進行)

      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zhì)

     、亠@兩性的物質(zhì):Al、Al2O3、Al(OH)3

     、谌跛岬匿@鹽:(NH4)2CO3、(NH4)2SO3、(NH4)2S等。

     、廴跛岬乃崾禁}: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題目不指定強堿是NaOH,則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氣體: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溫下不能共存的氣體: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氣體: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NH3。有漂白作用的氣體:Cl2(有水時)和SO2,但兩者同時使用時漂白效果減弱。檢驗Cl2常用淀粉碘化鉀試紙,Cl2能使?jié)駶櫟淖仙镌嚰埾茸兗t后褪色。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5

      一、濃硫酸“五性”

      酸性、強氧化性、吸水性、脫水性、難揮發(fā)性:

      化合價不變只顯酸性

      化合價半變既顯酸性又顯強氧化性

      化合價全變只顯強氧化性

      二、濃硝酸“四性”

      酸性、強氧化性、不穩(wěn)定性、揮發(fā)性:

      化合價不變只顯酸性

      化合價半變既顯酸性又顯強氧化性

      化合價全變只顯強氧化性

      三、烷烴系統(tǒng)命名法的步驟

      (1)選主鏈,稱某烷

      (2)編號位,定支鏈

      (3)取代基,寫在前,注位置,短線連

      (4)不同基,簡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烴的系統(tǒng)命名法使用時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僮詈喕瓌t

     、诿鞔_化原則,主要表現(xiàn)在一長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長”是主鏈要長,“一近”是編號起點離支鏈要近,“一多”是支鏈數(shù)目要多,“一小”是支鏈位置號碼之和要小,這些原則在命名時或判斷命名的正誤時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氧化還原反應配平

      標價態(tài)、列變化、求總數(shù)、定系數(shù)、后檢查

      一標出有變的元素化合價;

      二列出化合價升降變化;

      三找出化合價升降的最小公倍數(shù),使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shù)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的.系數(shù);

      五平:觀察配平其它物質(zhì)的系數(shù);

      六查:檢查是否原子守恒、電荷守恒(通常通過檢查氧元素的原子數(shù)),畫上等號。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6

      1、化學反應的速率

      (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來表示。

      計算公式:

     、賳挝唬簃ol/(L·s)或mol/(L·min)

      ②B為溶液或氣體,若B為固體或純液體不計算速率。

     、垡陨纤硎镜氖瞧骄俾,而不是瞬時速率。

     、苤匾(guī)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數(shù)比

      變化量比=方程式系數(shù)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nèi)因:由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的結構和性質(zhì)決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溫度:升高溫度,增大速率

     、诖呋瘎阂话慵涌旆磻俾(正催化劑)

     、蹪舛龋涸黾覥反應物的濃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氣體才有濃度可言)

     、軌簭姡涸龃髩簭姡龃笏俾(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萜渌蛩兀喝绻(射線)、固體的表面積(顆粒大小)、反應物的狀態(tài)(溶劑)、原電池等也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2、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赡娣磻荒苓M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zhì)(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倌妫夯瘜W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趧樱簞討B(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鄣龋哼_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芏ǎ哼_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葑儯寒敆l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賄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zhì)比較)

      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劢柚伾蛔兣袛(有一種物質(zhì)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zhì)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相關文章: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7-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7-29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合15篇)07-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5篇)07-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錦15篇)07-29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5篇07-20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合集15篇)07-20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錦15篇08-30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匯編15篇08-30

    高二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8篇07-16